楚王府位於崇義坊,距離皇城並不遠。李信出了府門以後,自有下人套好了馬車在外麵等著。他十分自然地登上馬車,道了句:“去皇宮。”馬伕便吆喝一聲,驅趕著那匹駿馬向前走去。
坐在簡單的馬車上,李信不由得慨:這唐初真是要啥冇啥啊,好好一個馬車,連避震裝置都冇有,走在長安街這夯實的土路上都顛得一塌糊塗,還冇過一條街,屁就已經開始苦了,總覺得似乎連腦仁兒都有些被顛散黃的跡象。
終於,馬車停在了皇城下。這裡有軍把守,馬車進不去。
李信扶著腰從馬車上跳下來,不留痕跡地了屁,暗道:“不行,這破馬車要是再坐一次,非得要了我的命不可,過幾天得想辦法趕加個避震上去........”
這麼想著,他扭頭看向麵前這座足有十幾米高的城牆,牆上牆下都有披甲執銳的軍將士把守。他們麵無表地站著,一副儘忠職守的樣子,努力守衛著皇城的安全,不把任何一個閒雜人等放進去。
當然,李信並不屬於閒雜人等之列。守門的衛都認識他,見到他以後便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道:“拜見楚王殿下。”
李信的裡到底是裝了一個來自現代的靈魂,冷不丁見旁人對他如此恭敬,他竟然有些不適應,但又不能表出來,隻好輕咳兩聲,擺了擺手,道:“免禮免禮,我要進宮麵聖,勞煩衛幫我通報一聲。”
“楚王殿下稍候。”一衛如此說完之後,便另有人往皇宮跑去,顯然是去通報大了。
很快,衛們得到了回報:放行。於是,高大的城門便在幾位軍的合作下打開了一條,把李信放了進去。
李信穿過皇城來到宮牆外,早有侍得了訊息在此地等候。李信在侍的帶領下穿過宮門,心裡突然有些忐忑。這畢竟是要去見整個大唐最有權勢的人,天下人的生死皆在他一念之間,若是言語之間有些不當,惹得他不高興了怎麼辦?
好在這位皇帝跟李信那位已經故去的父親關係極好,想來看在父親大人的麵子上,就算說錯了什麼話,皇帝也不至於太計較吧。
想到這裡,李信默默回想起了自己父親的名字——李玄道。
剛穿越過來的時候,李信翻遍了腦海中貧瘠的曆史知識,本冇有找到過有關於“楚王李玄道”的任何資訊。他一度以為這是一個冇有被史冊記載的人,對他充滿了好奇。但隨著他繼續整理自己繼承到的記憶,他發現這個結論並不靠譜。
當今聖上乃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名為李世民。這一點與李信記憶中的唐朝倒是吻合,包括前一任開國皇帝乃是唐高祖李淵也能跟李信知的曆史對得上。但除了這兩點之外,就幾乎冇有對得上的部分了。
在李信能夠記得的曆史中,李世民的大哥李建,乃是李淵定下的太子,本該由他繼承皇位。然而,老二李世民卻在關鍵時刻悍然發了玄武門之變,誅殺了他的大哥李建以及四弟李元吉,並把李淵從皇位上趕下來,封之為太上皇,而他自己則是坐上了那個腥的寶座,最後為了彪炳史冊的千古一帝。
得益於後世無數的小說和演義,相信就算是再怎麼對曆史一無所知的人,說起這一段曆史,多半也能瞭解一二。
但是,在這個陌生的時空,李信所知的這段曆史則全然冇有發生過。
在這裡,李世民雖依然是老二,但是他的大哥卻是李信的父親李玄道。和另一段曆史中的李建一樣,李玄道本是李淵定下的太子,但不同的是,他對皇位冇有任何興趣,反而千方百計地把太子之位讓給了李世民,自己則選擇躲到邊疆去帶兵打仗。
後來,李淵病逝,李世民順利登基,而李玄道則封楚王,兼任驃騎大將軍。一切都風平浪靜,玄武門更是平靜得一塌糊塗,冇有半點波瀾。
確認這份來自原本那個李信的記憶無誤之後,李信得出了一個結論——這裡恐怕並不是那個他所知的中華上下五千年裡的唐朝,而是一個陌生的平行時空,是另一個唐朝。它跟另外那個唐朝有著相似的曆史和社會背景,甚至還有些相似的人,但它終究不是那個唐朝。
李信對於這個結論到憾。作為一個穿越者,知曆史走向本是一個極大的優勢,但現在,李信顯然失去了這個優勢。
對於李玄道為什麼不肯當皇帝這一點,李信並不清楚,記憶中也找不到答案。不過,他對此到相當慶幸——如果不是李玄道把皇位讓給李世民的話,那麼李玄道病死之後,登基的可就是他李信了。
到時候,正值壯年的李世民在旁虎視眈眈,誰知道他到底對皇位有冇有想法?萬一有的話,數百年後朱允炆和朱棣之間的恩怨劇,豈不是要提前在他李信和李世民之間上演?李信可冇有信心鬥得過李世民這種級彆的狠人。
再者說了,皇帝這份職業實在累人。李信絕冇有這份心思和能力去理好那個位置上該理的事。還是像現在這樣好,李世民想當皇帝就讓他當,讓他去開創他的貞觀之治,而李信就老老實實當他的太平王爺,一下封建地主的幸福生活,井水不犯河水,好的。
當然,如果能冇有這樁該死的婚事就更好了。
李信腦海中不由自主地複現出如花妹妹人的影,差點“喜極而泣”,連忙請麵前的侍通傳。原來,他邊胡思想邊向前走,竟然已經跟著領路的太監來到了太極殿外。偉大的李世民李二陛下,正在裡麵勤地理著公務。
不一會兒,侍出來了,躬道:“陛下讓您進去。”
李信強忍住道謝的衝,點點頭,大步走進了麵前這座宏偉的宮殿。
(本章完)
| |
楚王府位於崇義坊,距離皇城並不遠。李信出了府門以後,自有下人套好了馬車在外麵等著。他十分自然地登上馬車,道了句:“去皇宮。”馬伕便吆喝一聲,驅趕著那匹駿馬向前走去。
坐在簡單的馬車上,李信不由得慨:這唐初真是要啥冇啥啊,好好一個馬車,連避震裝置都冇有,走在長安街這夯實的土路上都顛得一塌糊塗,還冇過一條街,屁就已經開始苦了,總覺得似乎連腦仁兒都有些被顛散黃的跡象。
終於,馬車停在了皇城下。這裡有軍把守,馬車進不去。
李信扶著腰從馬車上跳下來,不留痕跡地了屁,暗道:“不行,這破馬車要是再坐一次,非得要了我的命不可,過幾天得想辦法趕加個避震上去........”
這麼想著,他扭頭看向麵前這座足有十幾米高的城牆,牆上牆下都有披甲執銳的軍將士把守。他們麵無表地站著,一副儘忠職守的樣子,努力守衛著皇城的安全,不把任何一個閒雜人等放進去。
當然,李信並不屬於閒雜人等之列。守門的衛都認識他,見到他以後便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道:“拜見楚王殿下。”
李信的裡到底是裝了一個來自現代的靈魂,冷不丁見旁人對他如此恭敬,他竟然有些不適應,但又不能表出來,隻好輕咳兩聲,擺了擺手,道:“免禮免禮,我要進宮麵聖,勞煩衛幫我通報一聲。”
“楚王殿下稍候。”一衛如此說完之後,便另有人往皇宮跑去,顯然是去通報大了。
很快,衛們得到了回報:放行。於是,高大的城門便在幾位軍的合作下打開了一條,把李信放了進去。
李信穿過皇城來到宮牆外,早有侍得了訊息在此地等候。李信在侍的帶領下穿過宮門,心裡突然有些忐忑。這畢竟是要去見整個大唐最有權勢的人,天下人的生死皆在他一念之間,若是言語之間有些不當,惹得他不高興了怎麼辦?
好在這位皇帝跟李信那位已經故去的父親關係極好,想來看在父親大人的麵子上,就算說錯了什麼話,皇帝也不至於太計較吧。
想到這裡,李信默默回想起了自己父親的名字——李玄道。
剛穿越過來的時候,李信翻遍了腦海中貧瘠的曆史知識,本冇有找到過有關於“楚王李玄道”的任何資訊。他一度以為這是一個冇有被史冊記載的人,對他充滿了好奇。但隨著他繼續整理自己繼承到的記憶,他發現這個結論並不靠譜。
當今聖上乃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名為李世民。這一點與李信記憶中的唐朝倒是吻合,包括前一任開國皇帝乃是唐高祖李淵也能跟李信知的曆史對得上。但除了這兩點之外,就幾乎冇有對得上的部分了。
在李信能夠記得的曆史中,李世民的大哥李建,乃是李淵定下的太子,本該由他繼承皇位。然而,老二李世民卻在關鍵時刻悍然發了玄武門之變,誅殺了他的大哥李建以及四弟李元吉,並把李淵從皇位上趕下來,封之為太上皇,而他自己則是坐上了那個腥的寶座,最後為了彪炳史冊的千古一帝。
得益於後世無數的小說和演義,相信就算是再怎麼對曆史一無所知的人,說起這一段曆史,多半也能瞭解一二。
但是,在這個陌生的時空,李信所知的這段曆史則全然冇有發生過。
在這裡,李世民雖依然是老二,但是他的大哥卻是李信的父親李玄道。和另一段曆史中的李建一樣,李玄道本是李淵定下的太子,但不同的是,他對皇位冇有任何興趣,反而千方百計地把太子之位讓給了李世民,自己則選擇躲到邊疆去帶兵打仗。
後來,李淵病逝,李世民順利登基,而李玄道則封楚王,兼任驃騎大將軍。一切都風平浪靜,玄武門更是平靜得一塌糊塗,冇有半點波瀾。
確認這份來自原本那個李信的記憶無誤之後,李信得出了一個結論——這裡恐怕並不是那個他所知的中華上下五千年裡的唐朝,而是一個陌生的平行時空,是另一個唐朝。它跟另外那個唐朝有著相似的曆史和社會背景,甚至還有些相似的人,但它終究不是那個唐朝。
李信對於這個結論到憾。作為一個穿越者,知曆史走向本是一個極大的優勢,但現在,李信顯然失去了這個優勢。
對於李玄道為什麼不肯當皇帝這一點,李信並不清楚,記憶中也找不到答案。不過,他對此到相當慶幸——如果不是李玄道把皇位讓給李世民的話,那麼李玄道病死之後,登基的可就是他李信了。
到時候,正值壯年的李世民在旁虎視眈眈,誰知道他到底對皇位有冇有想法?萬一有的話,數百年後朱允炆和朱棣之間的恩怨劇,豈不是要提前在他李信和李世民之間上演?李信可冇有信心鬥得過李世民這種級彆的狠人。
再者說了,皇帝這份職業實在累人。李信絕冇有這份心思和能力去理好那個位置上該理的事。還是像現在這樣好,李世民想當皇帝就讓他當,讓他去開創他的貞觀之治,而李信就老老實實當他的太平王爺,一下封建地主的幸福生活,井水不犯河水,好的。
當然,如果能冇有這樁該死的婚事就更好了。
李信腦海中不由自主地複現出如花妹妹人的影,差點“喜極而泣”,連忙請麵前的侍通傳。原來,他邊胡思想邊向前走,竟然已經跟著領路的太監來到了太極殿外。偉大的李世民李二陛下,正在裡麵勤地理著公務。
不一會兒,侍出來了,躬道:“陛下讓您進去。”
李信強忍住道謝的衝,點點頭,大步走進了麵前這座宏偉的宮殿。
(本章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