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的娘,廓真有點相似呢。
不知不覺就對有了親近的心,沒事找事也問:“念娘,如果我真要學琴的話,要從哪些曲子學起比較好?”
“初學的話,《清憶》、《常思》、《東籬》都是門的好曲子,時人喜歡,旋律也簡單,上手容易。”
黃梓瑕忽然想起一事,便問:“如果用《流水》門呢?”
“小公公說笑了,《流水》要彈好非常難,就算是我師父當年彈《流水》,也常嘆自己未能臻于化境,彈不到妙。”
“那,有沒有哪首門曲目的名字,是流字開頭的呢?”
陳念娘略一思索,說:“我在江南這麼久,教過的曲目也不,但不記得哪首琴曲的開頭是流字。”
“差不多同音的,如柳、留、六之類的呢?”
“有一個六幺,但這是琵琶大曲。說到柳的話,還有個折柳,倒是簡單易學的。”
黃梓瑕搖頭,說:“不是折柳,是第一個字就是柳字的。”
陳念娘思忖著,忽然輕輕哎喲了一聲,說:“倒還真有一首,簡單易學,不過這曲子纏綿,在揚州坊間倒是流行,像我們云韶苑的很多姑娘們就會在剛開始彈琴的時候學一學,我也會教一下。那曲名,做《柳綿》。但像公公你是京中的人,又王府貴地,必定是不知道的。”
黃梓瑕想著怯靦腆的王若,頗有些尷尬,說:“那料想不是。”
“我想也是,這種曲子原就難登大雅之堂。”
兩人正說著,李潤的書信已經寫好,蓋了自己印鑒。黃梓瑕對長安悉,便跟著陳念娘去取了和馮憶娘的小像,讓陳念娘放寬心將事給,然后便隨手打開那個小卷軸看了一看。
小像上是兩個子,一坐一立。坐著的是陳念娘,果然繪得十分相像,眉眼生傳神。而站著的人依靠在陳念娘上,微笑的眉眼彎彎,雖然四十來歲了,卻依然有種說不出的嫵風韻。
黃梓瑕凝神看著畫上那個子,問:“這位就是馮憶娘了?”
“是啊,我師姐生得很。”
“看得出來,春蘭秋,都是人。”黃梓瑕慢慢地說。
“我師姐的風韻姿態才是極,畫像上卻難以表現,到你看見的時候,必定就明白的。”陳念娘笑道。
是啊,只有親眼看見才能那種可親的韻味。黃梓瑕心說,你卻不知我前幾日剛剛見過,就在長安郊外,和夔王未來的王妃王若同車,還邀了自己一起同行。
瑯琊王家的兒,和一個來自揚州云韶苑的琴師同行,還一直聲稱是自己家人——王若上奇怪的事,看起來還真不。
這樣看來,所謂的故人之,應該就是王若?而王若,一個出瑯琊王家的世家高門閨秀,的父母又怎麼會和馮憶娘相,甚至將自己的兒托付給,相攜前往長安呢?
想了想,決定還是不對陳念娘明言,畢竟世間長相相似的人頗多,還是先假裝不知道,或許戶部那邊有登記馮憶娘的資料,看看到底瑯琊王家對的份是怎麼寫的。
收起小像,面如常地告別了陳念娘,上了馬車。
陳念娘在上車之時,又想起什麼,指著懷中的小像說:“我忽然想起來,憶娘的左眉間有顆一黑痣,看過的人該會注意到。”
黃梓瑕仔細想一想那日在王若馬車上的婦人,卻只記得額前戴著一個抹額,卻不偏不倚將眉間遮住了。
便點點頭記下了。馬車起步,向著戶部而行。
本朝三省六部都在皇城之。進了安上門,向著戶部行去。當天當值的胡知事十分熱心,幫查了近幾個月來進京子的檔案,最后不是年紀對不上,就是相貌描述對不上,并沒有查到一個名馮憶娘的人。
向胡知事致謝之后,轉似乎想要走,又想起什麼,尷尬地笑著湊近那位知事,低聲說:“胡大人,我有個不之請,還想請您幫我一二,不知可不可以……”
“小公公有話盡管吩咐。”夔王如今在朝中權勢日重,胡知事自然不敢怠慢他邊人,趕拱手。
“是這樣的,我們王爺已經向王家的兒下聘了,不日就要親。我前幾日也去王府走了,可惜我記實在太差,那位準王妃邊的人,雖然都對我通報了姓名,卻一個也記不住了……聽說那些家人都是隨著我們那位準王妃一起進京的,不知大人能不能幫我個小忙,給我看一看那份家人名冊?”
“小事一樁。”胡知事立即回,從上月的檔案中出一冊,說,“我記得很清楚,上月二十六,還是瑯琊王家請我去登記的戶籍,是他家第四房的姑娘……對,就是這個,一共是四個人。”
黃梓瑕趕看向那一頁,只見登記著瑯琊王氏遷至四房王若進京,隨侍使丫頭閑云、冉云,俱年十五;家丁魯翼,年三十五。
本朝戶籍管得頗嚴,尤其京城是天子腳下,外地遷徙來的人口,即使是暫住,也需要到戶部報備。
“哎呀,只有這兩個丫頭的名字啊,看來其他人我只好再去厚著臉皮打探了。”黃梓瑕假裝沮喪,又謝了胡知事,過去收拾好自己的東西要離開。
就在收起那張小像時,忽然轉頭瞥見旁邊一個戶部小吏看著那張小像,出十分詫異的神。
便問:“這位大人,您是否見過畫上的子?”
“這個……我見過與有點相似的,但是也不一定是……”他吞吞吐吐,似乎難以啟齒。
黃梓瑕趕問:“請問是在哪里見到?”
小吏又猶豫了片刻,才說:“城西義莊。”
義莊。這兩個字一黃梓瑕的耳朵,立即皺起眉頭,心中涌起不祥的預。出現在義莊的,又由戶部經手,一般來說,都是無名尸。
果然,那個小吏回從柜中拿出一本冊子,說:“城西那邊有十余個幽州流民,前幾日染了病,全都死了。今天早上我去登記造冊時,其中有一個死者,與你所找的這位婦人……面貌十分相像。”
他說著,翻開冊子,念到:“死者某,不知名,約四十上下年紀,長五尺三寸,纖合度,甚白,黑發濃,頤隆準,左眉有黑痣一顆。”
左眉黑痣。
黃梓瑕立即直起了腰,聲音急促:“這尸現在還在義莊嗎?大人可否指點我前去查看一下?”
小吏把書冊放回去,搖頭說:“這是不了,那一群人染惡疾而死,按例尸和一起,已經焚燒深埋了。”
“這樣……那是沒辦法了。”說著,小心將小像卷好,又謝了小吏,說:“看來,我還是要按照吩咐,再去京城找一找看是否有和這個畫上相似的人。如果真的沒有的話,也只好跟那位大娘說,或許已經死了。”
轉出了戶部,一路上車馬轆轆。反復看著小像,端詳著上面含笑的兩個子,沉默著,想著之前王若的話。
說,我中選了王妃,所以大娘匆忙回瑯琊去,幫我取日常用的東西了。
那時的神,微不自然,然后又匆忙補上一句說,年紀大了,可能就不再回來了,留在老家頤養天年了吧。
不回來了。這是真的不會回來了。
黃梓瑕想著王若臉頰上那對淺淺的梨渦,可至極的怯神,只覺得自己神微有恍惚,仿佛是被那小亭前的紫藤迷了眼。
黃梓瑕沒有去找陳念娘,先回到夔王府,將小像放在李舒白的面前,將戶部的事細細說了一遍,然后指著自己的眉間:“馮憶娘和那尸,左眉間都有一顆黑痣。但我那天卻沒法看清陪在王若邊的那個大娘,是否眉間有痣。”
“無論如何,是個可以著手的地方。”李舒白難得地出愉快的神,將捧在手中的琉璃瓶輕輕放在案頭,琉璃瓶中的小魚略微驚,擺了一下那長長的尾。
“一個揚州來的歌舞伎院琴師,陪同一個高門世家的子到京城選妃,然后死在幽州流民之中,聽起來,里面應該有很多值得深究的事。”李舒白顯然對于拿回來的報很滿意,有一種唯恐天下不、唯恐事鬧不大的欣,“第一,用了假庚帖,偽造了自己的生辰,而且應該是很有能力的人幫假造的,不然不可能通過審核。”
“第二,瑯琊王家的王蘊對并不悉,但的份卻確實存在,十數年前的舊檔案,并非偽造。冊封王妃照例要調戶籍過來長安的,我讓人去翻看過了,確實是多年前的舊檔,不能偽造的,清清楚楚寫著瑯琊王家第四房王若。”
李舒白說著,也不看,慢悠悠地又舉起第三個手指:“以上是我覺得不對勁的地方,現在把你覺得不對勁的事跟我說一說。”
黃梓瑕拔下自己發上的簪子,在桌上畫著:“第三……”
話音剛落,又將自己的手趕抬起,將自己散落下來的滿頭長發攏住,然后又立即用簪子束好。
李舒白著不說話,訥訥地將頭放下,說:“習慣了,老是忘記了自己現在是小宦,只有一簪子束著發……”
“什麼怪病,一二三四都記不住,還要劃簪子。”李舒白微皺眉頭,從案上扯了一張澄心堂紙丟給。
黃梓瑕取過旁邊一支筆,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然后在紙上依次寫上一二三,說:“第三,據陳念娘說,馮憶娘是臨時護送故人之進京,可王若卻說,馮憶娘是自小就在自己邊長大的。而且,我也確實覺到,他們應該之前就認識,因為王妃自小學琴,而的琴很可能就是馮憶娘教的,學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揚州院坊的那些曲子……比如《柳綿》。”
“瑯琊王家百年大族,居然讓一個揚州歌舞伎院里出來的琴師教導姑娘這種曲子,并且還請陪護族赴京候選王妃,這是最大疑點。另外……”李舒白目微冷,聲音也轉而緩慢低沉,“馮憶娘的死,也許是他們覺察到馮憶娘不應該再存在這個世界上了,不然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但如今待證實的問題是,那個和馮憶娘相似的死去的人,到底是不是。畢竟,世上長相相似者常有,一張小像做不得證,我當時又沒有看清王妃邊那個大娘的左眉。”
李舒白以手指輕敲著書桌,須臾,說:“以我對戶部那群差役的了解,那些能懶且懶的家伙,焚尸深埋是必定做不到的。”
黃梓瑕心里升起一不祥的預,不由自主地覺得頭皮有點發麻。果然,李舒白拉開屜丟給一個小金魚,說:“崇仁坊董仲舒墓旁邊周宅,你去找他家小爺周子秦去。”
黃梓瑕當然還記得這個立志當仵作的周家小爺的事跡,那種不祥的預更濃厚了:“王爺要我去是?”
他看著,角又出那種微微向上的弧度。真奇怪,明明應該是對著在笑,卻讓覺得骨悚然,油然冒出一種自己馬上就又要被面前人踹下淤泥池的預。
果然,他說:“當然是和周子秦一起把尸挖出來驗一驗。”
黃梓瑕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
——“夔王爺!我是個姑娘家!我是個年方十七歲的姑娘家!你讓我半夜三更帶著一個陌生男人去挖尸?”
“你以前不是經常跟著你爹去查案嗎?我想你見過的尸必定不。”面對的淚控訴,李舒白毫不容,只用眼角輕輕瞥了一下,“還是說,其實為父母冤之類的話,你只是喊喊而已,本也沒真心實意要去做?”
“……”黃梓瑕看著他那已經微微揚起的角,眉梢那種看好戲的神,心中滿是憤懣,但聽得他提起自己的父母,一時間,那種冷水澆頭的冰涼骨仿佛又在的上蔓延。
黃梓瑕,你當時不是已經下定決心,要將世間一切置之度外,唯有家人的仇,才是你活下來的理由嗎?
用力咬一咬牙,一把抓過桌上的小金魚,轉就走。
李舒白聽著外面的更,說:“走快點吧,初更天快到了,京城要開始宵了。”
回頭怒吼:“給我弄一匹馬!”
他揚手打發走:“兩匹,快點去!”
和自己的娘,廓真有點相似呢。
不知不覺就對有了親近的心,沒事找事也問:“念娘,如果我真要學琴的話,要從哪些曲子學起比較好?”
“初學的話,《清憶》、《常思》、《東籬》都是門的好曲子,時人喜歡,旋律也簡單,上手容易。”
黃梓瑕忽然想起一事,便問:“如果用《流水》門呢?”
“小公公說笑了,《流水》要彈好非常難,就算是我師父當年彈《流水》,也常嘆自己未能臻于化境,彈不到妙。”
“那,有沒有哪首門曲目的名字,是流字開頭的呢?”
陳念娘略一思索,說:“我在江南這麼久,教過的曲目也不,但不記得哪首琴曲的開頭是流字。”
“差不多同音的,如柳、留、六之類的呢?”
“有一個六幺,但這是琵琶大曲。說到柳的話,還有個折柳,倒是簡單易學的。”
黃梓瑕搖頭,說:“不是折柳,是第一個字就是柳字的。”
陳念娘思忖著,忽然輕輕哎喲了一聲,說:“倒還真有一首,簡單易學,不過這曲子纏綿,在揚州坊間倒是流行,像我們云韶苑的很多姑娘們就會在剛開始彈琴的時候學一學,我也會教一下。那曲名,做《柳綿》。但像公公你是京中的人,又王府貴地,必定是不知道的。”
黃梓瑕想著怯靦腆的王若,頗有些尷尬,說:“那料想不是。”
“我想也是,這種曲子原就難登大雅之堂。”
兩人正說著,李潤的書信已經寫好,蓋了自己印鑒。黃梓瑕對長安悉,便跟著陳念娘去取了和馮憶娘的小像,讓陳念娘放寬心將事給,然后便隨手打開那個小卷軸看了一看。
小像上是兩個子,一坐一立。坐著的是陳念娘,果然繪得十分相像,眉眼生傳神。而站著的人依靠在陳念娘上,微笑的眉眼彎彎,雖然四十來歲了,卻依然有種說不出的嫵風韻。
黃梓瑕凝神看著畫上那個子,問:“這位就是馮憶娘了?”
“是啊,我師姐生得很。”
“看得出來,春蘭秋,都是人。”黃梓瑕慢慢地說。
“我師姐的風韻姿態才是極,畫像上卻難以表現,到你看見的時候,必定就明白的。”陳念娘笑道。
是啊,只有親眼看見才能那種可親的韻味。黃梓瑕心說,你卻不知我前幾日剛剛見過,就在長安郊外,和夔王未來的王妃王若同車,還邀了自己一起同行。
瑯琊王家的兒,和一個來自揚州云韶苑的琴師同行,還一直聲稱是自己家人——王若上奇怪的事,看起來還真不。
這樣看來,所謂的故人之,應該就是王若?而王若,一個出瑯琊王家的世家高門閨秀,的父母又怎麼會和馮憶娘相,甚至將自己的兒托付給,相攜前往長安呢?
想了想,決定還是不對陳念娘明言,畢竟世間長相相似的人頗多,還是先假裝不知道,或許戶部那邊有登記馮憶娘的資料,看看到底瑯琊王家對的份是怎麼寫的。
收起小像,面如常地告別了陳念娘,上了馬車。
陳念娘在上車之時,又想起什麼,指著懷中的小像說:“我忽然想起來,憶娘的左眉間有顆一黑痣,看過的人該會注意到。”
黃梓瑕仔細想一想那日在王若馬車上的婦人,卻只記得額前戴著一個抹額,卻不偏不倚將眉間遮住了。
便點點頭記下了。馬車起步,向著戶部而行。
本朝三省六部都在皇城之。進了安上門,向著戶部行去。當天當值的胡知事十分熱心,幫查了近幾個月來進京子的檔案,最后不是年紀對不上,就是相貌描述對不上,并沒有查到一個名馮憶娘的人。
向胡知事致謝之后,轉似乎想要走,又想起什麼,尷尬地笑著湊近那位知事,低聲說:“胡大人,我有個不之請,還想請您幫我一二,不知可不可以……”
“小公公有話盡管吩咐。”夔王如今在朝中權勢日重,胡知事自然不敢怠慢他邊人,趕拱手。
“是這樣的,我們王爺已經向王家的兒下聘了,不日就要親。我前幾日也去王府走了,可惜我記實在太差,那位準王妃邊的人,雖然都對我通報了姓名,卻一個也記不住了……聽說那些家人都是隨著我們那位準王妃一起進京的,不知大人能不能幫我個小忙,給我看一看那份家人名冊?”
“小事一樁。”胡知事立即回,從上月的檔案中出一冊,說,“我記得很清楚,上月二十六,還是瑯琊王家請我去登記的戶籍,是他家第四房的姑娘……對,就是這個,一共是四個人。”
黃梓瑕趕看向那一頁,只見登記著瑯琊王氏遷至四房王若進京,隨侍使丫頭閑云、冉云,俱年十五;家丁魯翼,年三十五。
本朝戶籍管得頗嚴,尤其京城是天子腳下,外地遷徙來的人口,即使是暫住,也需要到戶部報備。
“哎呀,只有這兩個丫頭的名字啊,看來其他人我只好再去厚著臉皮打探了。”黃梓瑕假裝沮喪,又謝了胡知事,過去收拾好自己的東西要離開。
就在收起那張小像時,忽然轉頭瞥見旁邊一個戶部小吏看著那張小像,出十分詫異的神。
便問:“這位大人,您是否見過畫上的子?”
“這個……我見過與有點相似的,但是也不一定是……”他吞吞吐吐,似乎難以啟齒。
黃梓瑕趕問:“請問是在哪里見到?”
小吏又猶豫了片刻,才說:“城西義莊。”
義莊。這兩個字一黃梓瑕的耳朵,立即皺起眉頭,心中涌起不祥的預。出現在義莊的,又由戶部經手,一般來說,都是無名尸。
果然,那個小吏回從柜中拿出一本冊子,說:“城西那邊有十余個幽州流民,前幾日染了病,全都死了。今天早上我去登記造冊時,其中有一個死者,與你所找的這位婦人……面貌十分相像。”
他說著,翻開冊子,念到:“死者某,不知名,約四十上下年紀,長五尺三寸,纖合度,甚白,黑發濃,頤隆準,左眉有黑痣一顆。”
左眉黑痣。
黃梓瑕立即直起了腰,聲音急促:“這尸現在還在義莊嗎?大人可否指點我前去查看一下?”
小吏把書冊放回去,搖頭說:“這是不了,那一群人染惡疾而死,按例尸和一起,已經焚燒深埋了。”
“這樣……那是沒辦法了。”說著,小心將小像卷好,又謝了小吏,說:“看來,我還是要按照吩咐,再去京城找一找看是否有和這個畫上相似的人。如果真的沒有的話,也只好跟那位大娘說,或許已經死了。”
轉出了戶部,一路上車馬轆轆。反復看著小像,端詳著上面含笑的兩個子,沉默著,想著之前王若的話。
說,我中選了王妃,所以大娘匆忙回瑯琊去,幫我取日常用的東西了。
那時的神,微不自然,然后又匆忙補上一句說,年紀大了,可能就不再回來了,留在老家頤養天年了吧。
不回來了。這是真的不會回來了。
黃梓瑕想著王若臉頰上那對淺淺的梨渦,可至極的怯神,只覺得自己神微有恍惚,仿佛是被那小亭前的紫藤迷了眼。
黃梓瑕沒有去找陳念娘,先回到夔王府,將小像放在李舒白的面前,將戶部的事細細說了一遍,然后指著自己的眉間:“馮憶娘和那尸,左眉間都有一顆黑痣。但我那天卻沒法看清陪在王若邊的那個大娘,是否眉間有痣。”
“無論如何,是個可以著手的地方。”李舒白難得地出愉快的神,將捧在手中的琉璃瓶輕輕放在案頭,琉璃瓶中的小魚略微驚,擺了一下那長長的尾。
“一個揚州來的歌舞伎院琴師,陪同一個高門世家的子到京城選妃,然后死在幽州流民之中,聽起來,里面應該有很多值得深究的事。”李舒白顯然對于拿回來的報很滿意,有一種唯恐天下不、唯恐事鬧不大的欣,“第一,用了假庚帖,偽造了自己的生辰,而且應該是很有能力的人幫假造的,不然不可能通過審核。”
“第二,瑯琊王家的王蘊對并不悉,但的份卻確實存在,十數年前的舊檔案,并非偽造。冊封王妃照例要調戶籍過來長安的,我讓人去翻看過了,確實是多年前的舊檔,不能偽造的,清清楚楚寫著瑯琊王家第四房王若。”
李舒白說著,也不看,慢悠悠地又舉起第三個手指:“以上是我覺得不對勁的地方,現在把你覺得不對勁的事跟我說一說。”
黃梓瑕拔下自己發上的簪子,在桌上畫著:“第三……”
話音剛落,又將自己的手趕抬起,將自己散落下來的滿頭長發攏住,然后又立即用簪子束好。
李舒白著不說話,訥訥地將頭放下,說:“習慣了,老是忘記了自己現在是小宦,只有一簪子束著發……”
“什麼怪病,一二三四都記不住,還要劃簪子。”李舒白微皺眉頭,從案上扯了一張澄心堂紙丟給。
黃梓瑕取過旁邊一支筆,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然后在紙上依次寫上一二三,說:“第三,據陳念娘說,馮憶娘是臨時護送故人之進京,可王若卻說,馮憶娘是自小就在自己邊長大的。而且,我也確實覺到,他們應該之前就認識,因為王妃自小學琴,而的琴很可能就是馮憶娘教的,學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揚州院坊的那些曲子……比如《柳綿》。”
“瑯琊王家百年大族,居然讓一個揚州歌舞伎院里出來的琴師教導姑娘這種曲子,并且還請陪護族赴京候選王妃,這是最大疑點。另外……”李舒白目微冷,聲音也轉而緩慢低沉,“馮憶娘的死,也許是他們覺察到馮憶娘不應該再存在這個世界上了,不然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但如今待證實的問題是,那個和馮憶娘相似的死去的人,到底是不是。畢竟,世上長相相似者常有,一張小像做不得證,我當時又沒有看清王妃邊那個大娘的左眉。”
李舒白以手指輕敲著書桌,須臾,說:“以我對戶部那群差役的了解,那些能懶且懶的家伙,焚尸深埋是必定做不到的。”
黃梓瑕心里升起一不祥的預,不由自主地覺得頭皮有點發麻。果然,李舒白拉開屜丟給一個小金魚,說:“崇仁坊董仲舒墓旁邊周宅,你去找他家小爺周子秦去。”
黃梓瑕當然還記得這個立志當仵作的周家小爺的事跡,那種不祥的預更濃厚了:“王爺要我去是?”
他看著,角又出那種微微向上的弧度。真奇怪,明明應該是對著在笑,卻讓覺得骨悚然,油然冒出一種自己馬上就又要被面前人踹下淤泥池的預。
果然,他說:“當然是和周子秦一起把尸挖出來驗一驗。”
黃梓瑕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
——“夔王爺!我是個姑娘家!我是個年方十七歲的姑娘家!你讓我半夜三更帶著一個陌生男人去挖尸?”
“你以前不是經常跟著你爹去查案嗎?我想你見過的尸必定不。”面對的淚控訴,李舒白毫不容,只用眼角輕輕瞥了一下,“還是說,其實為父母冤之類的話,你只是喊喊而已,本也沒真心實意要去做?”
“……”黃梓瑕看著他那已經微微揚起的角,眉梢那種看好戲的神,心中滿是憤懣,但聽得他提起自己的父母,一時間,那種冷水澆頭的冰涼骨仿佛又在的上蔓延。
黃梓瑕,你當時不是已經下定決心,要將世間一切置之度外,唯有家人的仇,才是你活下來的理由嗎?
用力咬一咬牙,一把抓過桌上的小金魚,轉就走。
李舒白聽著外面的更,說:“走快點吧,初更天快到了,京城要開始宵了。”
回頭怒吼:“給我弄一匹馬!”
他揚手打發走:“兩匹,快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