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如梭,三年轉眼即過。
興城與三年前相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的興城,就是一座規劃的十分規整的大都市,雖然規模還不能與京城相比,但瑾娘相信,隻要再發展上幾年,興城的規模絕對比京城要宏偉很多。
京城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了,但是興城才開始發展,能在短短的時間裡有這樣的規模,實屬難得。
而且,興城發展的初期,就做了規劃圖,城市的基礎設施要比京城好的多,用一句後世的話說,在興城生活的人,幸福指數高的多。
而當年興城的五大家族,現在殘存下來的,也不過是最早投誠的常家,至於其他的家族,依然存在,但卻隻能說泯然眾人。
這幾年因為發展的很快速,興城有很多人抓住機遇,賺的盆滿缽滿,現在的家族勢力比起當初的五大家族毫不遑多讓。
除了這些興城本地發展起來的家族之外,還有一些是從外麵來的,知道興城穩定,便搬遷到興城境。
還有一些是這兩年因為軍功湧現出來的勛貴家族,因為家中有人得了軍功,進而陞,為新的力量。
還有一些原本就是大家族,因為子侄們到了興城,最後舉家搬遷過來的,這樣的人家大部分都是書香人家。
因為這些人的到來,興城的變化越發的明顯,基本上算是四角俱全了,與當年再不相同。
書院被瑾娘搬到了後麵的山上,興城書院和興城子書院都在山上,各佔一半。
現在興城的娃娃就八以上都會在適當的年齡送去讀書,不讀書的娃娃,連說親事都要被人嫌棄,說是將來生了孩子,不識字不會教導。
這樣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瑾娘很滿意,想來,再過兩三年時間,興城就能實現全民讀書了。
而興城書院現在的院長是韓深,書院的院長是縉雲,二人在一年多以前已經親,二人共同管著兩個書院,也為一段佳話。
韓深從一個寒門書生,最終為寧王府的乘龍快婿,為興城無數人津津樂道的。
實際上,韓深從寒門書生娶到縉雲,也不是那樣容易,之前興城人,人才容貌出眾的人更,但隨著興城的發展,來了許多仕宦之家的家眷,看中縉雲的人就多了,韓深算是最終殺出重圍娶了縉雲的。
夫妻二人在山上修建了宅子,,每基本上不下山。
這座山,當初瑾孃的計劃是要修建休閑別墅,獲取利潤。
而現在,除了兩座書院之外,瑾娘確實在山上修建了數十座別墅,從五進三路的大院子到三進的小院子都有,從山腳下到山頂上的價格自是不一樣的。
開始建造這些院子的時候,就是朱玉書也不認為這是一個理智的決定,然而後來當房屋建設完,山上經過修整,不有小橋流水,而且一年四季鮮花盛開,變得花團錦簇,可以說三步一景也不為過,朱玉書自己也忍不住了在山上買房子的想法。
之前怎麼就會覺得,在城裡生活好呢?分明在山上才更好。還是王妃有眼啊。
不過,因為山上的房子價格很高,甚至比城裡的房子價格還高了三倍不止,許多人雖然喜歡,但也隻能房興嘆!這價格太高了。
當然了,不是山上的房子價格高,就是興城的房子,在三年時間裡,也漲了三倍的價格。那些一開始貪租房價格便宜的住戶,現在也後悔了。
實際上,現在的興城格局比起原來已經擴大了四倍不止,而且,人口眾多商貿繁榮,就是加工業也蓬發展。
最開始,興城隻有玻璃工坊等幾個小工坊,經過三年多的發展,現在的興城,大大小小的工坊已經有四五十家,其中的二十多家是王府投資的,其他則是各家族投資興建的。
這些隻是民用的加工坊,除此之外,還建立了二十來個軍需資的加工坊,專門用來供應軍隊的資,從食住行到武等等,一應俱全。
加工業的發展,促進了貿易的發展,在臨河的地方,興建了大型的碼頭,船隻往來十分便利,將興城生產的貨以極快的速度運送到各地。
不是水上通的發展快速,興城境的陸路通發展也很快,瑾娘用了三合土鋪路,配比合適的三合土,度堪比水泥路麵,這讓興城的通便利了許多。
有興城的老人很慨的說,當年可沒想過,興城還有能過上這樣好日子的一天,這都歸功於王妃的仁政。
寧王府還是當年的寧王府,並沒有擴建,瑾娘覺得,家裡人口不多,這樣大的王府,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勞民傷財的修建王府。
雖然現在興城已經不缺錢了,隨著大半的江山被寧王府的軍隊攻下,朝廷那邊捉襟見肘,而寧王府這邊的境卻好了很多。
三年之前,五皇子和寧王府同時起兵,新皇帝將主要兵力用來對抗五皇子,卻正好讓寧王府得到了息的機會,並且以突飛猛進的姿態連下好幾個城市,這才引起新皇重視。
但即便是開始重視,他與五皇子的戰爭正於膠著的狀態,因此想對付寧王府也是有心無力。
短短三年時間,寧王府的軍隊已經拿下了半壁江山,與朝廷形分庭抗禮的局麵,倒是五皇子那邊,佔據了幾個城市之後,苦苦支撐著,如果不是朝廷分出來大部分的力對付寧王府的軍隊,這會子早就被剿滅了。
寧王府這邊的做法三年時間日趨,隻要是寧王府軍隊攻克的城市,瑾娘首先要求的就是改善通,然後就是發展農業和商貿。
重農抑商什麼的,在瑾娘這裡是不存在的,一個國家的商業不能發展,就證明流通有問題,即便是農業發展的再好,也不會實現富裕。
如此,寧王府現在佔據的半壁江山發展突飛猛進,要比朝廷和五皇子佔領的地方發展更快。
飛速發展的結果就是,現在的寧王府軍隊有足夠雄厚的資本與朝廷對抗,本不怕朝廷,他們現在有良的武,有充足的後備資源,還有什麼可怕的?
小年阿武在軍隊裡經過了三年多的歷練,現在已經是將軍了,手底下有五萬人的英隊伍,是寧王府所有軍隊裡最勇猛的。
瑾娘接到阿武又立功的訊息的時候,忙就去找楊大娘報告這個喜訊。
「哎呦,你這孩子,怎麼也不小心些,這都六個多月了,可不能躁躁的。」
瑾娘笑道「我乾爹都說了,我好著呢。就走這麼幾步路,不用擔心。」
楊大娘嗔怪的說道「你乾爹可好說呢,你這一胎是雙胎,要多加小心。」
瑾娘這是第二胎,頭一胎生了一個兒子,已經兩歲多了,名做安安,玉雪可,隻是稍微有些高冷,瑾娘一心盼著這一胎能生個萌萌的小兒。
二人才說話,麗娘來了,手裡拉著已經四歲的小寶,後跟著丫鬟,抱著一個六七個月大的孩子。
「麗娘姐姐,今天怎麼有時間過來了?大田哥呢?」瑾娘看到了,忙開口問道。
「他忙著呢,最近城裡喜事多,萬盛和那邊忙的很。又要開分店,天天晚上回家就到半夜了。」
「讓人帶著小寶去找安安玩,我們娘兒們好好的說會話。」說罷這話,瑾娘又對小寶說道「小寶,讓金穗姐姐帶你去找安安弟弟玩可好?姨姨讓人給你們送好吃的過去。」
小寶懂事的說道「帶著言言一起去。」
「看看這懂事的,才幾歲,就知道照顧弟弟的。」楊大娘樂嗬嗬的笑著。
丫鬟抱著小言言,帶著小寶去了後院找安安,娘兒幾個說話,因說起阿武又立功的事,楊大娘慨道「我隻盼著戰爭快點結束,阿武這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回來就行。日家的讓人擔驚怕。」
「大娘,您放心吧,阿武這孩子是個有福氣的,肯定能平安回來。」
「可不是,乾娘,您就放心吧,阿武回來之後就大人了,到時候加進爵,還要娶妻生子,可是雙喜臨門,您老啊,就等著抱重孫子吧。」麗娘也笑著說。
「我現在就看著瑾娘和縉雲兩個的孩子能平安的生下來,阿武那還遠著呢。」
「當年我見到阿武的時候,阿武纔多大一點,轉眼間都已經是大人了,不過,娶妻生子什麼的,確實還有些早。」瑾娘也笑著說。
這幾年除了讓孩子們都去讀書,瑾娘還在大力促年滿十八歲親。
十三四歲親生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孩,對都不好,所以,這個時代的人普遍的壽命都會到影響。
「十八歲也是轉眼就到的,現在已經十五了,再打上兩年仗,等回來,定一門親事,也就到十八歲了。」麗娘倒是看的長遠「不過,眼下咱們興城的年輕姑娘不,還是該早些起來。省的好的都被人挑選了。」
「也難怪我們都老了,這小一輩的都該到了親的時候了。」瑾娘笑著道。
說完這話,才突然覺得,自己好像說的不對,今年多大?不過二十幾歲的年齡,在後世,那就是花兒一樣的年歲,怎麼就能說老了呢?
看起來也是鄉隨俗了啊。
「王妃,郡主來了。」這廂說著話,丫鬟又來稟報。
「縉雲怎麼來了?這都該有八個月了吧,這時候,來來回回的跑。」瑾娘說著,就要起,卻被麗娘和楊大娘兩個人給阻止了。
卻原來,縉雲是因為擔心在山上不方便,所以下山來待產了,還說隻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書院那邊也有人管,不如暫且休息兩個月。
又說是要叨擾嫂子之類的話。
「你這客氣的,你來了,咱們正好作伴。」瑾娘拉著縉雲的手說道。
「說的極是,你們兩個在一,也省的我們還要牽扯兩條心。」楊大娘也笑道「姑嫂兩個一,我們照顧起來也方便。」
眾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一個月後,縉雲生下一個兒子,再一個月後,瑾娘生下一雙兒子,雙生子落地的時候,小六還在征戰,並沒有回來。
瑾娘心裡雖然覺得有點憾,但到底也知道小六現在比自己更艱苦。
至此,瑾娘膝下已經有三個兒子了,不過,還是想要一個萌的小兒,因此頗為憾。
卻沒有想到,這個憾,一直到七年之後才得以彌補。
七年之後,瑾娘終於生下了自己的第四個孩子,這是一個兒,從出生,就得到父母雙親的百般疼。
而此時,寧王小六早在兩年前正位,為新的國君,而有神農之稱的瑾娘坐上皇後之位,為天下戴,得夫君疼的一國之母。
新皇登基之後,一些朝臣也過心思,想要給新皇帝的後宮裡塞人,但是,卻找不到理由。
天下沒有那個人對朝廷做出的貢獻有新皇後大,也沒有那個人有新皇後到萬民戴,且已經為新皇帝生下三個兒子,地位穩固。
也是在這一年,係統終於修復完畢,瑾娘得意再次遠遠的看到父母。
的父母收養了一個兒,已經十歲,一家三口人日子過的非常滿。
終於能放心了。
回到自己悉的宮殿裡,瑾娘淚流滿麵,再想到自己的丈夫兒,瑾娘終於覺得,一切都完了。
隻是,心裡的完,在別人的心中卻未必就是完!
而此時,在一個小村落裡,瑾娘曾經的丈夫也已經有了新的妻子和兒。
他看著京城的方向,嘆那曾經與自己朝夕相伴的子,到底錯過了。
心中有些憾,但更多的是祝願,祝願那個好善良的子能幸福一生。
他能再婚,並且得到一雙兒,都是那個子的功勞,如果沒有找人為他治病,或許,他這一生隻能孤獨終老!
如果再有來生,他不會放開的手,哪怕隻是為了讓有更加完的人生,也不放手。
時如梭,三年轉眼即過。
興城與三年前相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的興城,就是一座規劃的十分規整的大都市,雖然規模還不能與京城相比,但瑾娘相信,隻要再發展上幾年,興城的規模絕對比京城要宏偉很多。
京城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了,但是興城才開始發展,能在短短的時間裡有這樣的規模,實屬難得。
而且,興城發展的初期,就做了規劃圖,城市的基礎設施要比京城好的多,用一句後世的話說,在興城生活的人,幸福指數高的多。
而當年興城的五大家族,現在殘存下來的,也不過是最早投誠的常家,至於其他的家族,依然存在,但卻隻能說泯然眾人。
這幾年因為發展的很快速,興城有很多人抓住機遇,賺的盆滿缽滿,現在的家族勢力比起當初的五大家族毫不遑多讓。
除了這些興城本地發展起來的家族之外,還有一些是從外麵來的,知道興城穩定,便搬遷到興城境。
還有一些是這兩年因為軍功湧現出來的勛貴家族,因為家中有人得了軍功,進而陞,為新的力量。
還有一些原本就是大家族,因為子侄們到了興城,最後舉家搬遷過來的,這樣的人家大部分都是書香人家。
因為這些人的到來,興城的變化越發的明顯,基本上算是四角俱全了,與當年再不相同。
書院被瑾娘搬到了後麵的山上,興城書院和興城子書院都在山上,各佔一半。
現在興城的娃娃就八以上都會在適當的年齡送去讀書,不讀書的娃娃,連說親事都要被人嫌棄,說是將來生了孩子,不識字不會教導。
這樣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瑾娘很滿意,想來,再過兩三年時間,興城就能實現全民讀書了。
而興城書院現在的院長是韓深,書院的院長是縉雲,二人在一年多以前已經親,二人共同管著兩個書院,也為一段佳話。
韓深從一個寒門書生,最終為寧王府的乘龍快婿,為興城無數人津津樂道的。
實際上,韓深從寒門書生娶到縉雲,也不是那樣容易,之前興城人,人才容貌出眾的人更,但隨著興城的發展,來了許多仕宦之家的家眷,看中縉雲的人就多了,韓深算是最終殺出重圍娶了縉雲的。
夫妻二人在山上修建了宅子,,每基本上不下山。
這座山,當初瑾孃的計劃是要修建休閑別墅,獲取利潤。
而現在,除了兩座書院之外,瑾娘確實在山上修建了數十座別墅,從五進三路的大院子到三進的小院子都有,從山腳下到山頂上的價格自是不一樣的。
開始建造這些院子的時候,就是朱玉書也不認為這是一個理智的決定,然而後來當房屋建設完,山上經過修整,不有小橋流水,而且一年四季鮮花盛開,變得花團錦簇,可以說三步一景也不為過,朱玉書自己也忍不住了在山上買房子的想法。
之前怎麼就會覺得,在城裡生活好呢?分明在山上才更好。還是王妃有眼啊。
不過,因為山上的房子價格很高,甚至比城裡的房子價格還高了三倍不止,許多人雖然喜歡,但也隻能房興嘆!這價格太高了。
當然了,不是山上的房子價格高,就是興城的房子,在三年時間裡,也漲了三倍的價格。那些一開始貪租房價格便宜的住戶,現在也後悔了。
實際上,現在的興城格局比起原來已經擴大了四倍不止,而且,人口眾多商貿繁榮,就是加工業也蓬發展。
最開始,興城隻有玻璃工坊等幾個小工坊,經過三年多的發展,現在的興城,大大小小的工坊已經有四五十家,其中的二十多家是王府投資的,其他則是各家族投資興建的。
這些隻是民用的加工坊,除此之外,還建立了二十來個軍需資的加工坊,專門用來供應軍隊的資,從食住行到武等等,一應俱全。
加工業的發展,促進了貿易的發展,在臨河的地方,興建了大型的碼頭,船隻往來十分便利,將興城生產的貨以極快的速度運送到各地。
不是水上通的發展快速,興城境的陸路通發展也很快,瑾娘用了三合土鋪路,配比合適的三合土,度堪比水泥路麵,這讓興城的通便利了許多。
有興城的老人很慨的說,當年可沒想過,興城還有能過上這樣好日子的一天,這都歸功於王妃的仁政。
寧王府還是當年的寧王府,並沒有擴建,瑾娘覺得,家裡人口不多,這樣大的王府,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勞民傷財的修建王府。
雖然現在興城已經不缺錢了,隨著大半的江山被寧王府的軍隊攻下,朝廷那邊捉襟見肘,而寧王府這邊的境卻好了很多。
三年之前,五皇子和寧王府同時起兵,新皇帝將主要兵力用來對抗五皇子,卻正好讓寧王府得到了息的機會,並且以突飛猛進的姿態連下好幾個城市,這才引起新皇重視。
但即便是開始重視,他與五皇子的戰爭正於膠著的狀態,因此想對付寧王府也是有心無力。
短短三年時間,寧王府的軍隊已經拿下了半壁江山,與朝廷形分庭抗禮的局麵,倒是五皇子那邊,佔據了幾個城市之後,苦苦支撐著,如果不是朝廷分出來大部分的力對付寧王府的軍隊,這會子早就被剿滅了。
寧王府這邊的做法三年時間日趨,隻要是寧王府軍隊攻克的城市,瑾娘首先要求的就是改善通,然後就是發展農業和商貿。
重農抑商什麼的,在瑾娘這裡是不存在的,一個國家的商業不能發展,就證明流通有問題,即便是農業發展的再好,也不會實現富裕。
如此,寧王府現在佔據的半壁江山發展突飛猛進,要比朝廷和五皇子佔領的地方發展更快。
飛速發展的結果就是,現在的寧王府軍隊有足夠雄厚的資本與朝廷對抗,本不怕朝廷,他們現在有良的武,有充足的後備資源,還有什麼可怕的?
小年阿武在軍隊裡經過了三年多的歷練,現在已經是將軍了,手底下有五萬人的英隊伍,是寧王府所有軍隊裡最勇猛的。
瑾娘接到阿武又立功的訊息的時候,忙就去找楊大娘報告這個喜訊。
「哎呦,你這孩子,怎麼也不小心些,這都六個多月了,可不能躁躁的。」
瑾娘笑道「我乾爹都說了,我好著呢。就走這麼幾步路,不用擔心。」
楊大娘嗔怪的說道「你乾爹可好說呢,你這一胎是雙胎,要多加小心。」
瑾娘這是第二胎,頭一胎生了一個兒子,已經兩歲多了,名做安安,玉雪可,隻是稍微有些高冷,瑾娘一心盼著這一胎能生個萌萌的小兒。
二人才說話,麗娘來了,手裡拉著已經四歲的小寶,後跟著丫鬟,抱著一個六七個月大的孩子。
「麗娘姐姐,今天怎麼有時間過來了?大田哥呢?」瑾娘看到了,忙開口問道。
「他忙著呢,最近城裡喜事多,萬盛和那邊忙的很。又要開分店,天天晚上回家就到半夜了。」
「讓人帶著小寶去找安安玩,我們娘兒們好好的說會話。」說罷這話,瑾娘又對小寶說道「小寶,讓金穗姐姐帶你去找安安弟弟玩可好?姨姨讓人給你們送好吃的過去。」
小寶懂事的說道「帶著言言一起去。」
「看看這懂事的,才幾歲,就知道照顧弟弟的。」楊大娘樂嗬嗬的笑著。
丫鬟抱著小言言,帶著小寶去了後院找安安,娘兒幾個說話,因說起阿武又立功的事,楊大娘慨道「我隻盼著戰爭快點結束,阿武這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回來就行。日家的讓人擔驚怕。」
「大娘,您放心吧,阿武這孩子是個有福氣的,肯定能平安回來。」
「可不是,乾娘,您就放心吧,阿武回來之後就大人了,到時候加進爵,還要娶妻生子,可是雙喜臨門,您老啊,就等著抱重孫子吧。」麗娘也笑著說。
「我現在就看著瑾娘和縉雲兩個的孩子能平安的生下來,阿武那還遠著呢。」
「當年我見到阿武的時候,阿武纔多大一點,轉眼間都已經是大人了,不過,娶妻生子什麼的,確實還有些早。」瑾娘也笑著說。
這幾年除了讓孩子們都去讀書,瑾娘還在大力促年滿十八歲親。
十三四歲親生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孩,對都不好,所以,這個時代的人普遍的壽命都會到影響。
「十八歲也是轉眼就到的,現在已經十五了,再打上兩年仗,等回來,定一門親事,也就到十八歲了。」麗娘倒是看的長遠「不過,眼下咱們興城的年輕姑娘不,還是該早些起來。省的好的都被人挑選了。」
「也難怪我們都老了,這小一輩的都該到了親的時候了。」瑾娘笑著道。
說完這話,才突然覺得,自己好像說的不對,今年多大?不過二十幾歲的年齡,在後世,那就是花兒一樣的年歲,怎麼就能說老了呢?
看起來也是鄉隨俗了啊。
「王妃,郡主來了。」這廂說著話,丫鬟又來稟報。
「縉雲怎麼來了?這都該有八個月了吧,這時候,來來回回的跑。」瑾娘說著,就要起,卻被麗娘和楊大娘兩個人給阻止了。
卻原來,縉雲是因為擔心在山上不方便,所以下山來待產了,還說隻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書院那邊也有人管,不如暫且休息兩個月。
又說是要叨擾嫂子之類的話。
「你這客氣的,你來了,咱們正好作伴。」瑾娘拉著縉雲的手說道。
「說的極是,你們兩個在一,也省的我們還要牽扯兩條心。」楊大娘也笑道「姑嫂兩個一,我們照顧起來也方便。」
眾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一個月後,縉雲生下一個兒子,再一個月後,瑾娘生下一雙兒子,雙生子落地的時候,小六還在征戰,並沒有回來。
瑾娘心裡雖然覺得有點憾,但到底也知道小六現在比自己更艱苦。
至此,瑾娘膝下已經有三個兒子了,不過,還是想要一個萌的小兒,因此頗為憾。
卻沒有想到,這個憾,一直到七年之後才得以彌補。
七年之後,瑾娘終於生下了自己的第四個孩子,這是一個兒,從出生,就得到父母雙親的百般疼。
而此時,寧王小六早在兩年前正位,為新的國君,而有神農之稱的瑾娘坐上皇後之位,為天下戴,得夫君疼的一國之母。
新皇登基之後,一些朝臣也過心思,想要給新皇帝的後宮裡塞人,但是,卻找不到理由。
天下沒有那個人對朝廷做出的貢獻有新皇後大,也沒有那個人有新皇後到萬民戴,且已經為新皇帝生下三個兒子,地位穩固。
也是在這一年,係統終於修復完畢,瑾娘得意再次遠遠的看到父母。
的父母收養了一個兒,已經十歲,一家三口人日子過的非常滿。
終於能放心了。
回到自己悉的宮殿裡,瑾娘淚流滿麵,再想到自己的丈夫兒,瑾娘終於覺得,一切都完了。
隻是,心裡的完,在別人的心中卻未必就是完!
而此時,在一個小村落裡,瑾娘曾經的丈夫也已經有了新的妻子和兒。
他看著京城的方向,嘆那曾經與自己朝夕相伴的子,到底錯過了。
心中有些憾,但更多的是祝願,祝願那個好善良的子能幸福一生。
他能再婚,並且得到一雙兒,都是那個子的功勞,如果沒有找人為他治病,或許,他這一生隻能孤獨終老!
如果再有來生,他不會放開的手,哪怕隻是為了讓有更加完的人生,也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