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二人就這樣并肩在架子床上躺了良久, 齊楹抱著執,輕聲說:“朕見到齊桓了。”
“他問朕你過得好不好。他還朕對你好,不要怪你。”他停了停, 又笑,“他待你也是有的。”
齊楹的語氣平靜:“只是他沒有朕有福氣。”
在他懷裏, 執的聲音悶悶地傳來:“臣妾不想做‘退而求其次’。”
在齊桓的世界裏,從來不是第一選擇, 這世間有太多比重要千百倍的東西。接納卻不意味著,不會覺得難過。
“他這一回見朕, 是想要和朕共治江山。以白河為界。他初到益州, 基不穩, 也不想大幹戈。朕沒有允他,因為他朕把你還給他。”
齊楹不喜歡這個還字。
也不喜歡齊桓提起執時稔的語氣, 和下意識的回護。
“但你若想去見他, 朕可以送你去益州。”他的聲音徐徐傳來,而後又沉沉一笑, 將執的手指在自己的口, “只是這裏, 會很痛。”
黃昏籠罩四野,幔帳的線又暗了幾分。
“陛下。”執靠在他的懷抱中,縷縷的降真香將包裹其中。
窗畔懸著竹簾子,被夜風吹得起起伏伏, 發出輕微的啪嗒聲。
驚鳥鈴叮叮當當。
“臣妾不想去益州。”眼睛很明亮,“臣妾許諾過,要在未央宮陪著陛下。”
齊楹的指腹劃過執的眉眼, 角掠過一個極盡溫的弧度:“好。”
現實并不像齊楹說給執的那般平淡好。
對于薛伯彥而言,這是一次失敗的和談。
自大長公主和親後, 北面的力已經小了許多,雖不至于腹背敵,但仍需要派兵鎮守。
薛伯彥心裏是盼著齊楹與齊桓能暫時和解的。
不管是益州還是長安,都需要休息,誰也不能這樣不疲不休地打下去。
只是薛伯彥沒有陪齊楹會面齊桓,所以也不知道他們聊了什麽細節。
齊桓開始向殷川方向布兵,五千兵馬的先鋒軍,再然後還有綿延數裏的中軍。
黃沙連城,天蔽日。
除了殷川,還有丹。
不過十餘日的功夫,兩城告急。薛伯彥急得口舌生瘡,一連幾日都睡不好覺。反倒是齊楹像是個沒事人一樣。
他讓季則昌將生鐵賣去益州,又見了幾位退的臣子請他們襄助齊桓,唯有齊桓兵強馬壯,才能與薛伯彥有一較之力。
齊楹知道,南北兩方此消彼長,照這個態勢下去,齊桓早晚會占據上風。
這些事知的人只有方懿和。
“太傅的心裏裝著的都是大裕的千秋萬代。”齊楹和方懿和沿著夾道緩緩向北,“只是方懿和,朕不想瞞你。”
“朕活不到那個時候了。”
今日清晨時,他才起,便覺一道溫熱從鼻子裏湧出來。
不想聲張,齊楹只了張通一個人去請徐平來。
徐平為他紮了幾針才止,齊楹笑著問:“你和朕說句實話,朕還能活多久?”
見他不說,齊楹也不生氣:“朕時便有人告訴朕,說朕活不到冠齡。這幾年的時,已經算是朕來的了,你直說就是。”
“三個月。”徐平低聲說。
齊楹笑:“竟然還有三個月,今天早上朕以為自己馬上就要死了。”
“陛下一直在服百沸散,這藥很是霸道,雖能讓陛下看起來康健與常人無異,卻無異于是飲鴆止。”徐平咬牙說,“其實,若不服用此藥,陛下的壽數本還能再多兩年。”
“纏綿于病榻與死無異。”
他如是對徐平說道。
昨夜下了一夜的雪,夾道的積雪才剛掃去,方懿和著齊楹的背影,眼中全然是震驚。
“陛下……”
“方懿和,你以為朕不想嗎?”
宮闕上的瓦當都是亮晶晶的,檐下的冰溜子結了老長,小黃門們登著梯子一一敲下來。
齊楹的嗓音飄散在幹冷的空氣裏:“若朕康健,耳聰目明,朕也想當一個明君。”
“朕不僅想高坐廟堂,也想戎馬沙場、引弓搭箭。朕還想學一學丹青水墨,臨幾幅碑帖。”
“朕也想不困于這區區一盲杖,也不想任由旁人擺布。”
“朕還想看一眼皇後。”
他站住腳,攤開手,被風卷起的雪末落在他掌心,旋即化了一滴水:“可惜,多年來,朕仍是兩手空空。”
“現在,朕行將就木,朕想面的站在這,想像人一樣活著。你能明白朕麽?”
一席話說得方懿和啞口無言。
“齊桓是能坐天下的人。朕也希,這天下能重新回到齊家人手裏。”
這些話顯然是齊楹早已想好的,說出口時他也并沒有什麽難過。
“那……那皇後,皇後娘娘呢?”
齊楹笑:“朕沒有子嗣,若薛伯彥改立宗室裏那幾個沒年的孩子,只怕江山遍會盡數落薛氏之手。朕想要你和太傅尊皇後為君,就像前朝和熹太後那樣。薛伯彥想來也不會十分抗拒。”
“皇後是聰明人,也有幾分政治才能,哪怕朕不久于人世,應該也能穩住時局。這天下不論是給,還是日後再給別人,朕都能相信。”
臨近年下,只因時局,未央宮裏也不能到什麽歡騰的氣息。
“但朕不能給留下一個孩子。”齊楹平靜說,“朕甚至不會的子。”
“若有朝一日,坐在未央宮裏的人是齊桓,皇後還能有一個退路。”
二人已經走到了徽華門,在這裏可以眺高大巍峨的未央宮前殿。
“陛下就不怕從此大裕的江山會姓薛?”
“哪有萬年不曾更替的江山呢,方懿和。”齊楹仰著頭,著冬日裏太難得的那一抹清暉,“朕不想管、也管不了。朕只想讓平安。”
“朕不知道大裕能走到哪裏,也不知道怎麽做才能真的庇佑皇後。朕只能盡自己最大可能為思慮周全,為多鋪一寸路。”
這些話就連方懿和聽著,都只覺得嚨口泛酸。
“若娘娘知道,只怕是要傷心了。”
撥雲見日,太從濃雲後頭出了一個臉來。
“朕不會知道的。”齊楹靜靜笑道。
*
時局隨著冬日的寒風一日比一日肅殺。
待到劉仁問起要不要裁撤掉承明宮裏的垂簾與案席時,齊楹淡然道:“不必撤,往後皇後還會坐在這。”
一石驚起千層浪。
那日散朝後,薛伯彥對齊楹說:“皇後娘娘十歲不到便養在了臣府上,雖然不是臣的親生兒,可臣與夫人都是拿當掌上明珠一般疼的。冬時臣夫人病了一場,病中便常常惦念著娘娘,如今稍好些了,不知能否請陛下賞一個恩典,娘娘回家看看。”
他把這件事提在這個節骨眼上,當真是有幾分微妙在的。
“也好。”齊楹頷首,“朕回頭問問皇後的意思。”
回家。
齊楹在心裏嘖了聲。
今天是過小年的日子,齊楹沒有多留大臣,提前都散了。只是薛伯彥不願釋他們提前走,于是大臣們又被薛伯彥拘在了書房裏。
椒房殿裏,執正在和卻玉編彩繩。
“好些年沒打過了,手藝都生疏了。”執托著一五彩繩拿給卻玉看,“你瞧,是不是不如之前做得好。”
“哪能呢。”卻玉笑,“娘娘的手藝,奴婢怎麽看都覺得是極好的。”
執一連編了四五條,都拿給卻玉:“你去替我賞給咱們宮裏的侍太監們,再每個人多發一個月的賞錢。”
“是。”卻玉站起來往外走,才走到地屏前,險些與剛進門的齊楹撞在一起。
“陛下。”卻玉跪下來行禮。
“無妨的。”齊楹好脾氣地頷首。
繞過地罩,椒房殿中的香氣伴著敦敦的熱氣撲過來。
“賞了旁人那麽多,朕的呢?”他站定了子,笑著問。
對著執的方向張開懷抱:“來,給朕抱抱。”
一雙手環住齊楹的腰,并芙蓉步搖在臉側輕搖慢晃。
“陛下喜歡,自然也是有的。只是這些小兒家的玩意兒不流,怕陛下瞧不上。”
齊楹的懷抱清冷,執的溫熱。
在某一瞬間,齊楹舍不得松手。
從桌上拿起一條五彩繩:“臣妾給陛下戴上。”
齊楹含笑出手來。
手心向上,出一節手腕,可以清楚地看見上面綿延的青管。
執摺起齊楹的袖口,將五彩繩環在他清瘦的腕骨上。
“春祺夏安,秋綏冬禧。”溫聲祝願道。
看不見的神,卻能聽出語氣中的虔誠。
朝堂上不知有多盼著他死的人,像是禿鷲一般張開著翅膀。
在這蕭索的隆冬,在他即將流逝于指間的生命裏,上天卻又讓他能遇到。
齊楹曾慶幸于這一場相遇。
此刻,這細細的紅繩,又像是一道沉沉的鎖枷,他對這個并不溫暖的人間,生出太多留與。
他又覺得有些不甘。
只恨太匆匆。
“執。”他。
“嗯?”執擡眼。
“執。”笑意漾開在他邊,他按捺下心底的寸寸,正道:“朕臨走時你記住的東西,你都記得了嗎?”
秩一千石的員總共有一百二十七人。
執記了個七七八八,齊楹握著的手坐下,說了一個名字:“沈如林。”
“他是太常丞。銅印黑綬。總署曹事,典諸陵邑。”
“不錯。”齊楹笑,“那王遂朝呢。”
執想去拿桌上的小冊子,指尖才探出去,便被捉了個正著,齊楹拉著的指尖搖頭:“你這樣,朕是要打你手板的。”
語氣,執咬著下笑:“臣妾只記得他是祿勳的人。”
“他是祿勳的車郎將。”齊楹的頭發:“他平日裏不侍朝,你沒見過他,倒也不怪你。”
竹影照著碧紗窗,太的餘暉照在齊楹手腕的五彩繩上。
上面纏著纖細的金銀線,為他蒼白的手腕點綴出星輝般的彩。
執自己手上也纏著五彩繩,他們兩個人的手疊在一起,兩彩繩相輝映。
“朕許諾了要賞你,有什麽喜歡的便告訴朕。”
“一時也想不到什麽。”執的目仍落在那兩彩繩上,“不如等臣妾想好了,再來向陛下討賞。”
“好。”齊楹允了,“不過朕只能給你三個月,過時不候。”
他背坐著,人被鍍上一層金邊,邊的笑意安寧。
兩個人靠坐在一,西窗上倒映著一雙人影。
齊楹將頭倚在肩上,閉著眼道:“朕有時在想,總該有什麽東西能無視時間吧,執。”
“譬如春風雨,再譬如朕對你的。”
第34章
二人就這樣并肩在架子床上躺了良久, 齊楹抱著執,輕聲說:“朕見到齊桓了。”
“他問朕你過得好不好。他還朕對你好,不要怪你。”他停了停, 又笑,“他待你也是有的。”
齊楹的語氣平靜:“只是他沒有朕有福氣。”
在他懷裏, 執的聲音悶悶地傳來:“臣妾不想做‘退而求其次’。”
在齊桓的世界裏,從來不是第一選擇, 這世間有太多比重要千百倍的東西。接納卻不意味著,不會覺得難過。
“他這一回見朕, 是想要和朕共治江山。以白河為界。他初到益州, 基不穩, 也不想大幹戈。朕沒有允他,因為他朕把你還給他。”
齊楹不喜歡這個還字。
也不喜歡齊桓提起執時稔的語氣, 和下意識的回護。
“但你若想去見他, 朕可以送你去益州。”他的聲音徐徐傳來,而後又沉沉一笑, 將執的手指在自己的口, “只是這裏, 會很痛。”
黃昏籠罩四野,幔帳的線又暗了幾分。
“陛下。”執靠在他的懷抱中,縷縷的降真香將包裹其中。
窗畔懸著竹簾子,被夜風吹得起起伏伏, 發出輕微的啪嗒聲。
驚鳥鈴叮叮當當。
“臣妾不想去益州。”眼睛很明亮,“臣妾許諾過,要在未央宮陪著陛下。”
齊楹的指腹劃過執的眉眼, 角掠過一個極盡溫的弧度:“好。”
現實并不像齊楹說給執的那般平淡好。
對于薛伯彥而言,這是一次失敗的和談。
自大長公主和親後, 北面的力已經小了許多,雖不至于腹背敵,但仍需要派兵鎮守。
薛伯彥心裏是盼著齊楹與齊桓能暫時和解的。
不管是益州還是長安,都需要休息,誰也不能這樣不疲不休地打下去。
只是薛伯彥沒有陪齊楹會面齊桓,所以也不知道他們聊了什麽細節。
齊桓開始向殷川方向布兵,五千兵馬的先鋒軍,再然後還有綿延數裏的中軍。
黃沙連城,天蔽日。
除了殷川,還有丹。
不過十餘日的功夫,兩城告急。薛伯彥急得口舌生瘡,一連幾日都睡不好覺。反倒是齊楹像是個沒事人一樣。
他讓季則昌將生鐵賣去益州,又見了幾位退的臣子請他們襄助齊桓,唯有齊桓兵強馬壯,才能與薛伯彥有一較之力。
齊楹知道,南北兩方此消彼長,照這個態勢下去,齊桓早晚會占據上風。
這些事知的人只有方懿和。
“太傅的心裏裝著的都是大裕的千秋萬代。”齊楹和方懿和沿著夾道緩緩向北,“只是方懿和,朕不想瞞你。”
“朕活不到那個時候了。”
今日清晨時,他才起,便覺一道溫熱從鼻子裏湧出來。
不想聲張,齊楹只了張通一個人去請徐平來。
徐平為他紮了幾針才止,齊楹笑著問:“你和朕說句實話,朕還能活多久?”
見他不說,齊楹也不生氣:“朕時便有人告訴朕,說朕活不到冠齡。這幾年的時,已經算是朕來的了,你直說就是。”
“三個月。”徐平低聲說。
齊楹笑:“竟然還有三個月,今天早上朕以為自己馬上就要死了。”
“陛下一直在服百沸散,這藥很是霸道,雖能讓陛下看起來康健與常人無異,卻無異于是飲鴆止。”徐平咬牙說,“其實,若不服用此藥,陛下的壽數本還能再多兩年。”
“纏綿于病榻與死無異。”
他如是對徐平說道。
昨夜下了一夜的雪,夾道的積雪才剛掃去,方懿和著齊楹的背影,眼中全然是震驚。
“陛下……”
“方懿和,你以為朕不想嗎?”
宮闕上的瓦當都是亮晶晶的,檐下的冰溜子結了老長,小黃門們登著梯子一一敲下來。
齊楹的嗓音飄散在幹冷的空氣裏:“若朕康健,耳聰目明,朕也想當一個明君。”
“朕不僅想高坐廟堂,也想戎馬沙場、引弓搭箭。朕還想學一學丹青水墨,臨幾幅碑帖。”
“朕也想不困于這區區一盲杖,也不想任由旁人擺布。”
“朕還想看一眼皇後。”
他站住腳,攤開手,被風卷起的雪末落在他掌心,旋即化了一滴水:“可惜,多年來,朕仍是兩手空空。”
“現在,朕行將就木,朕想面的站在這,想像人一樣活著。你能明白朕麽?”
一席話說得方懿和啞口無言。
“齊桓是能坐天下的人。朕也希,這天下能重新回到齊家人手裏。”
這些話顯然是齊楹早已想好的,說出口時他也并沒有什麽難過。
“那……那皇後,皇後娘娘呢?”
齊楹笑:“朕沒有子嗣,若薛伯彥改立宗室裏那幾個沒年的孩子,只怕江山遍會盡數落薛氏之手。朕想要你和太傅尊皇後為君,就像前朝和熹太後那樣。薛伯彥想來也不會十分抗拒。”
“皇後是聰明人,也有幾分政治才能,哪怕朕不久于人世,應該也能穩住時局。這天下不論是給,還是日後再給別人,朕都能相信。”
臨近年下,只因時局,未央宮裏也不能到什麽歡騰的氣息。
“但朕不能給留下一個孩子。”齊楹平靜說,“朕甚至不會的子。”
“若有朝一日,坐在未央宮裏的人是齊桓,皇後還能有一個退路。”
二人已經走到了徽華門,在這裏可以眺高大巍峨的未央宮前殿。
“陛下就不怕從此大裕的江山會姓薛?”
“哪有萬年不曾更替的江山呢,方懿和。”齊楹仰著頭,著冬日裏太難得的那一抹清暉,“朕不想管、也管不了。朕只想讓平安。”
“朕不知道大裕能走到哪裏,也不知道怎麽做才能真的庇佑皇後。朕只能盡自己最大可能為思慮周全,為多鋪一寸路。”
這些話就連方懿和聽著,都只覺得嚨口泛酸。
“若娘娘知道,只怕是要傷心了。”
撥雲見日,太從濃雲後頭出了一個臉來。
“朕不會知道的。”齊楹靜靜笑道。
*
時局隨著冬日的寒風一日比一日肅殺。
待到劉仁問起要不要裁撤掉承明宮裏的垂簾與案席時,齊楹淡然道:“不必撤,往後皇後還會坐在這。”
一石驚起千層浪。
那日散朝後,薛伯彥對齊楹說:“皇後娘娘十歲不到便養在了臣府上,雖然不是臣的親生兒,可臣與夫人都是拿當掌上明珠一般疼的。冬時臣夫人病了一場,病中便常常惦念著娘娘,如今稍好些了,不知能否請陛下賞一個恩典,娘娘回家看看。”
他把這件事提在這個節骨眼上,當真是有幾分微妙在的。
“也好。”齊楹頷首,“朕回頭問問皇後的意思。”
回家。
齊楹在心裏嘖了聲。
今天是過小年的日子,齊楹沒有多留大臣,提前都散了。只是薛伯彥不願釋他們提前走,于是大臣們又被薛伯彥拘在了書房裏。
椒房殿裏,執正在和卻玉編彩繩。
“好些年沒打過了,手藝都生疏了。”執托著一五彩繩拿給卻玉看,“你瞧,是不是不如之前做得好。”
“哪能呢。”卻玉笑,“娘娘的手藝,奴婢怎麽看都覺得是極好的。”
執一連編了四五條,都拿給卻玉:“你去替我賞給咱們宮裏的侍太監們,再每個人多發一個月的賞錢。”
“是。”卻玉站起來往外走,才走到地屏前,險些與剛進門的齊楹撞在一起。
“陛下。”卻玉跪下來行禮。
“無妨的。”齊楹好脾氣地頷首。
繞過地罩,椒房殿中的香氣伴著敦敦的熱氣撲過來。
“賞了旁人那麽多,朕的呢?”他站定了子,笑著問。
對著執的方向張開懷抱:“來,給朕抱抱。”
一雙手環住齊楹的腰,并芙蓉步搖在臉側輕搖慢晃。
“陛下喜歡,自然也是有的。只是這些小兒家的玩意兒不流,怕陛下瞧不上。”
齊楹的懷抱清冷,執的溫熱。
在某一瞬間,齊楹舍不得松手。
從桌上拿起一條五彩繩:“臣妾給陛下戴上。”
齊楹含笑出手來。
手心向上,出一節手腕,可以清楚地看見上面綿延的青管。
執摺起齊楹的袖口,將五彩繩環在他清瘦的腕骨上。
“春祺夏安,秋綏冬禧。”溫聲祝願道。
看不見的神,卻能聽出語氣中的虔誠。
朝堂上不知有多盼著他死的人,像是禿鷲一般張開著翅膀。
在這蕭索的隆冬,在他即將流逝于指間的生命裏,上天卻又讓他能遇到。
齊楹曾慶幸于這一場相遇。
此刻,這細細的紅繩,又像是一道沉沉的鎖枷,他對這個并不溫暖的人間,生出太多留與。
他又覺得有些不甘。
只恨太匆匆。
“執。”他。
“嗯?”執擡眼。
“執。”笑意漾開在他邊,他按捺下心底的寸寸,正道:“朕臨走時你記住的東西,你都記得了嗎?”
秩一千石的員總共有一百二十七人。
執記了個七七八八,齊楹握著的手坐下,說了一個名字:“沈如林。”
“他是太常丞。銅印黑綬。總署曹事,典諸陵邑。”
“不錯。”齊楹笑,“那王遂朝呢。”
執想去拿桌上的小冊子,指尖才探出去,便被捉了個正著,齊楹拉著的指尖搖頭:“你這樣,朕是要打你手板的。”
語氣,執咬著下笑:“臣妾只記得他是祿勳的人。”
“他是祿勳的車郎將。”齊楹的頭發:“他平日裏不侍朝,你沒見過他,倒也不怪你。”
竹影照著碧紗窗,太的餘暉照在齊楹手腕的五彩繩上。
上面纏著纖細的金銀線,為他蒼白的手腕點綴出星輝般的彩。
執自己手上也纏著五彩繩,他們兩個人的手疊在一起,兩彩繩相輝映。
“朕許諾了要賞你,有什麽喜歡的便告訴朕。”
“一時也想不到什麽。”執的目仍落在那兩彩繩上,“不如等臣妾想好了,再來向陛下討賞。”
“好。”齊楹允了,“不過朕只能給你三個月,過時不候。”
他背坐著,人被鍍上一層金邊,邊的笑意安寧。
兩個人靠坐在一,西窗上倒映著一雙人影。
齊楹將頭倚在肩上,閉著眼道:“朕有時在想,總該有什麽東西能無視時間吧,執。”
“譬如春風雨,再譬如朕對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