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32章

第32章

這是永熙十一年的初冬。

也是齊楹時隔近一年的景, 再一次同齊桓坐在一

殷川城外搭著偌大一間青帳,遍戰甲的天策軍護佑左右。

適逢殘,自先秦時便佇立于此的高大城郭, 向兩側天際綿延出不見首尾的牆。

歷史的滄桑如同車,碾此地的每一個人心裏。

齊桓在青帳外站定了子, 長長吸了一口氣。

有小黃門替他掀開青帳的門簾,他緩緩走了進去。

帳中只坐了齊楹一人。

他沒有穿天子冠, 上只是一件月白的襜褕,織金鏤月, 長發束冠。

人也一如過去那般平淡安寧, 聽到齊桓的腳步聲, 齊楹緩緩擡頭,他眼上的縧隨著作輕輕搖曳著, 在他臉側留下安詳的影子。

“好久不見。”齊楹笑道。

這一句話竟齊桓生出了一恍惚。

他準備了許多話, 竟然在此刻不知道說些什麽,好像此刻坐在他面前的不是共爭天下的敵手, 而是昔年那個與世無爭的兄長。

“好久不見。”齊桓說出口的話唯剩下這一句。

齊楹面前擺著的是一套於案, 案上擺著一套漆質杯, 有雙耳。

“這是今年新釀的君幸酒。”齊楹手執紋樽,將酒倒滿杯中。

齊桓并不推辭,在齊楹對面的案席上跽坐下來。

清澈的酒倒映著燈,齊桓一飲而盡, 而後贊了一聲好酒。

齊楹亦舉杯滿飲。

青帳之外,呼嘯的寒風掠過荒蕪空曠的原野。

齊桓擡起頭,著齊楹的臉, 一字一句地說:“執還好麽?”

兩個男人沒有從政治談起, 而是談起了那個雲堆雪般清淡的人。

“你希好嗎?”齊楹的角從始至終都是上揚的,只是笑意停留在皮之上,并不見有幾分真心。

齊桓垂下眼睛,嘆了一聲:“自然是盼著好的。”

他們相識已經有五年了,他何嘗不是看著執從一個出落得亭亭。

過得不好,又怕過得比過去好。

“齊楹,執膽小弱,很多事也和沒關系,我對不住,只希你別苛待。”

齊楹指骨分明的手將酒續上第二

“這一句,你說錯了兩件事。”齊楹漫不經心地端起杯,“你沒對不住心中對你亦沒有恨。”

“其二,也并不弱。”

提到執時,齊楹邊的笑變得真切了兩分:“你以為,如今未央宮裏監國攝政的人,會是誰?”

齊桓的手指微微一晃,酒灑出了數滴。

他怔怔地盯著自己的手指,過了許久才說:“可是薛氏,你……你竟……”

“我竟不害怕,是嗎?”齊楹笑的,“我能信,你能嗎?”

三言兩語間,齊桓深知自己這一已經輸了。

他一路倉皇南逃,從長安到益州,多個日夜裏東奔西跑,只覺得自己宛如喪家之犬。

只有到了益州,聯絡了不昔日舊部,終于在益州重新站穩了腳跟。

風雨稍定,那時他倏爾想到了執

“哀家已經賜死了。”

這是太後告訴他的原話。

“這是冊封為太子妃的詔書,哀家也賞賜了許多東西,算是給一份哀榮。”

死了。

齊桓起初并不曾覺得痛徹心骨,走出房門,只見一片春深似海,才驚覺時間的流逝。

一陣風過,吹落海棠簇簇,如春梨綻雪。

那個如同春花般曼麗的人,卻沒有活過這個春天。

他終于悲不能抑,痛哭失聲。

懷中最後那枚鹽漬酸梅,就如同穿腸之毒,幾乎苦得他嘔出心肺。

那些日子裏,他宛若行

太後與皇後為他做主娶了瑯琊王家的三小姐,那個比他還小一歲的孩子,怯怯地對他行禮。齊桓卻又再一次想到了執

初見那年,那個不過十二歲的,眼眸沉靜,子安寧,笑起來花團錦簇、一團和氣。執規矩懂禮,卻從來不是個束手束腳的人。

那時他只覺得,世界上除了再也沒有了旁人。

再得知的消息時,才知道沒有死,已經嫁給了齊楹為皇後。

囿于深宮高牆,除了這一句話外,齊桓再也得不到毫消息,就像是一滴水掉進時間的洪流裏,湮滅聲息。

有些話必得要親口去問,落在紙上的字,齊桓總會覺得有不盡詳實的地方。

可問出真相過後,他也沒能得到預想中的釋然與輕松。

此刻齊桓終于知道,齊楹給了自己給不了的信任。

這才是執真正想要的東西。

想到這裏,齊桓終于長嘆了一聲:“罷了,罷了。”

“樂平王是你派到益州來的,縱然知道你并不是全然為了我,我也承了你這一份。齊楹,我們原本是手足,許多年來,我亦敬你為兄,自認為禮遇相待,而今我只想問你一句,竊取的江山,你當真能做到高枕無憂嗎?”

語氣平淡,沒有刀劍影,好似兄弟間的一句閑談。

卻又藏了幾分寒鋒。

兩個人平心靜氣,一如多年前。

“許多話,你問我是沒用的。”齊楹倒完了第三杯酒,“你以為,我真想要這個皇位嗎?”

“齊桓,但求你揮師北伐,若有朝一日你能攻長安,我所擁有的一切,都可以給你。”

齊桓一時間并沒有擊潰薛伯彥的底氣,所以他今日只會選擇和齊楹議和,并不打算玉石俱焚。

“我願與你共治江山。”齊桓盯著齊楹縧下看不見的眼睛,一字一句,“以白河為界,河之北予你,河之南歸我。我會封你為君侯,你生前後,也將不必遭罵名。”

“只要你,把執還給我。”

江山人,紅枯骨。

齊楹有時也會在想,為什麽從古至今都會有無數人不江山的戲碼。

前有尉遲明德,後有齊桓,或許他自己也是其中一人。

尉遲明德親筆所書的那一封求娶齊徽信箋,尚且歷歷在目,好似一場戲又在眼前重演了一遍。

“齊桓,我不會放棄自己的人。”他端起第三杯酒,“古時,人是要等男人來征服的。你若想得到,就得拔出你的劍。”

齊楹已經喝完了第三杯酒,指尖把玩著耳杯,又輕描淡寫地補充:“而我,將會為鏖戰至最後一息。”

滿滿一樽酒已經飲完,兩個男人相顧無話。

有什麽話想要帶給我嗎?”齊桓終于低聲開口問道。

齊楹莞爾:“朕倒是可以為你給帶一句話。”

第三杯酒在齊桓口中,食不知味。

臨別前,他從懷裏掏出一本奏折。

“齊楹,這是太後將執賜婚給我為妃的折子。就如你說的,終有一日,我也希自己能夠堂堂正正地得到。”

門簾開合,齊桓的腳步漸漸遠了。

張通輕手輕腳地走進青帳裏收拾盛酒用的

君幸酒是宮廷中的佳釀,喝過三杯已人頭腦昏昏。

齊楹半仰著臉,解開了眼上的縧,他酒量不算好,此刻眼白都已經泛起一紅。

星月搖,他笑著“”向張通。

“張通啊,朕好像有點想了。”

他的長發垂落滿肩,人被燈火潑了滿

“你來為朕,寫封信回去吧。”

于是張通老老實實地找來筆墨,鋪開在施案上。

齊楹一手撐著腮,另一手輕輕敲著桌。

“你就寫:執,朕想你了。”說罷他又笑,“不,還是劃去罷。”

張通只覺得,許是喝了酒,齊楹比過去更多了些鮮活氣,眼底眉梢全是他自己都察覺不出的切。

他又忖度了片刻:“便寫‘諸事順遂,不日即歸’罷。”

張通點頭,揮筆寫就。

于是這封信傳到了執手裏,拆開火漆,裏頭是張通悉的字跡。

第一行寫著:諸事順遂,不日即歸。

第二行又用小字補充:陛下原本說的是‘執,朕想你了’。

那男人含笑的臉便在執的眼前晃過。

他是含蓄的、斂的。那些波流轉的意掩藏于齒之下,他很提起。

這句朕想你了,卻人猜不出他說話時的神與語氣,執看了幾遍,又小心地將信收回信封裏。

七百裏快馬加鞭,送來的唯有這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

輕若鴻,力逾千斤。

是相隔兩地時,猗郁在心底的,纏綿又輾轉的思念。

找了張紙想寫回信,又擔心太過勞煩別人。

雲紋首的燈架上堆了小山般的燭淚。

咬著筆桿,遲遲不能下筆。

近鄉怯,面對齊楹時亦是如此。

左思右想,才緩緩落筆。從最近朝中的事,再說起調撥租米、另立欽差的安排。執知道,未央宮與長安城的大事小,定然有人一一報與齊楹,可仍想親筆寫點什麽讓他知道。

絮絮寫了一頁紙,執才終于停了筆。

匆匆道不盡心意萬重。

原本都準備用火漆封口時,又紅著臉,在信尾添上了幾筆。

等到這封信送到齊楹手中時,他已經在回京的途中了。

坐著馬車,在車轆轆聲裏、輕搖慢晃間,張通將這一封信讀給齊楹聽。

“……此間種種,盡已塵埃落定,但請陛下放心。”

最下面寫了一行小字,是兩句詩。

張通看不懂,只能一字一字讀給齊楹聽。

“但睽違日久,拳念殷殊。”

明明暗暗地照在齊楹臉上,仿若隔開昏曉的黃昏,笑意盈滿眼底:“啊。”

語氣一如既往,卻又攜了無盡的寵溺與思念,“在嫌朕回得太遲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88章

碎玉

第32章

第32章

這是永熙十一年的初冬。

也是齊楹時隔近一年的景, 再一次同齊桓坐在一

殷川城外搭著偌大一間青帳,遍戰甲的天策軍護佑左右。

適逢殘,自先秦時便佇立于此的高大城郭, 向兩側天際綿延出不見首尾的牆。

歷史的滄桑如同車,碾此地的每一個人心裏。

齊桓在青帳外站定了子, 長長吸了一口氣。

有小黃門替他掀開青帳的門簾,他緩緩走了進去。

帳中只坐了齊楹一人。

他沒有穿天子冠, 上只是一件月白的襜褕,織金鏤月, 長發束冠。

人也一如過去那般平淡安寧, 聽到齊桓的腳步聲, 齊楹緩緩擡頭,他眼上的縧隨著作輕輕搖曳著, 在他臉側留下安詳的影子。

“好久不見。”齊楹笑道。

這一句話竟齊桓生出了一恍惚。

他準備了許多話, 竟然在此刻不知道說些什麽,好像此刻坐在他面前的不是共爭天下的敵手, 而是昔年那個與世無爭的兄長。

“好久不見。”齊桓說出口的話唯剩下這一句。

齊楹面前擺著的是一套於案, 案上擺著一套漆質杯, 有雙耳。

“這是今年新釀的君幸酒。”齊楹手執紋樽,將酒倒滿杯中。

齊桓并不推辭,在齊楹對面的案席上跽坐下來。

清澈的酒倒映著燈,齊桓一飲而盡, 而後贊了一聲好酒。

齊楹亦舉杯滿飲。

青帳之外,呼嘯的寒風掠過荒蕪空曠的原野。

齊桓擡起頭,著齊楹的臉, 一字一句地說:“執還好麽?”

兩個男人沒有從政治談起, 而是談起了那個雲堆雪般清淡的人。

“你希好嗎?”齊楹的角從始至終都是上揚的,只是笑意停留在皮之上,并不見有幾分真心。

齊桓垂下眼睛,嘆了一聲:“自然是盼著好的。”

他們相識已經有五年了,他何嘗不是看著執從一個出落得亭亭。

過得不好,又怕過得比過去好。

“齊楹,執膽小弱,很多事也和沒關系,我對不住,只希你別苛待。”

齊楹指骨分明的手將酒續上第二

“這一句,你說錯了兩件事。”齊楹漫不經心地端起杯,“你沒對不住心中對你亦沒有恨。”

“其二,也并不弱。”

提到執時,齊楹邊的笑變得真切了兩分:“你以為,如今未央宮裏監國攝政的人,會是誰?”

齊桓的手指微微一晃,酒灑出了數滴。

他怔怔地盯著自己的手指,過了許久才說:“可是薛氏,你……你竟……”

“我竟不害怕,是嗎?”齊楹笑的,“我能信,你能嗎?”

三言兩語間,齊桓深知自己這一已經輸了。

他一路倉皇南逃,從長安到益州,多個日夜裏東奔西跑,只覺得自己宛如喪家之犬。

只有到了益州,聯絡了不昔日舊部,終于在益州重新站穩了腳跟。

風雨稍定,那時他倏爾想到了執

“哀家已經賜死了。”

這是太後告訴他的原話。

“這是冊封為太子妃的詔書,哀家也賞賜了許多東西,算是給一份哀榮。”

死了。

齊桓起初并不曾覺得痛徹心骨,走出房門,只見一片春深似海,才驚覺時間的流逝。

一陣風過,吹落海棠簇簇,如春梨綻雪。

那個如同春花般曼麗的人,卻沒有活過這個春天。

他終于悲不能抑,痛哭失聲。

懷中最後那枚鹽漬酸梅,就如同穿腸之毒,幾乎苦得他嘔出心肺。

那些日子裏,他宛若行

太後與皇後為他做主娶了瑯琊王家的三小姐,那個比他還小一歲的孩子,怯怯地對他行禮。齊桓卻又再一次想到了執

初見那年,那個不過十二歲的,眼眸沉靜,子安寧,笑起來花團錦簇、一團和氣。執規矩懂禮,卻從來不是個束手束腳的人。

那時他只覺得,世界上除了再也沒有了旁人。

再得知的消息時,才知道沒有死,已經嫁給了齊楹為皇後。

囿于深宮高牆,除了這一句話外,齊桓再也得不到毫消息,就像是一滴水掉進時間的洪流裏,湮滅聲息。

有些話必得要親口去問,落在紙上的字,齊桓總會覺得有不盡詳實的地方。

可問出真相過後,他也沒能得到預想中的釋然與輕松。

此刻齊桓終于知道,齊楹給了自己給不了的信任。

這才是執真正想要的東西。

想到這裏,齊桓終于長嘆了一聲:“罷了,罷了。”

“樂平王是你派到益州來的,縱然知道你并不是全然為了我,我也承了你這一份。齊楹,我們原本是手足,許多年來,我亦敬你為兄,自認為禮遇相待,而今我只想問你一句,竊取的江山,你當真能做到高枕無憂嗎?”

語氣平淡,沒有刀劍影,好似兄弟間的一句閑談。

卻又藏了幾分寒鋒。

兩個人平心靜氣,一如多年前。

“許多話,你問我是沒用的。”齊楹倒完了第三杯酒,“你以為,我真想要這個皇位嗎?”

“齊桓,但求你揮師北伐,若有朝一日你能攻長安,我所擁有的一切,都可以給你。”

齊桓一時間并沒有擊潰薛伯彥的底氣,所以他今日只會選擇和齊楹議和,并不打算玉石俱焚。

“我願與你共治江山。”齊桓盯著齊楹縧下看不見的眼睛,一字一句,“以白河為界,河之北予你,河之南歸我。我會封你為君侯,你生前後,也將不必遭罵名。”

“只要你,把執還給我。”

江山人,紅枯骨。

齊楹有時也會在想,為什麽從古至今都會有無數人不江山的戲碼。

前有尉遲明德,後有齊桓,或許他自己也是其中一人。

尉遲明德親筆所書的那一封求娶齊徽信箋,尚且歷歷在目,好似一場戲又在眼前重演了一遍。

“齊桓,我不會放棄自己的人。”他端起第三杯酒,“古時,人是要等男人來征服的。你若想得到,就得拔出你的劍。”

齊楹已經喝完了第三杯酒,指尖把玩著耳杯,又輕描淡寫地補充:“而我,將會為鏖戰至最後一息。”

滿滿一樽酒已經飲完,兩個男人相顧無話。

有什麽話想要帶給我嗎?”齊桓終于低聲開口問道。

齊楹莞爾:“朕倒是可以為你給帶一句話。”

第三杯酒在齊桓口中,食不知味。

臨別前,他從懷裏掏出一本奏折。

“齊楹,這是太後將執賜婚給我為妃的折子。就如你說的,終有一日,我也希自己能夠堂堂正正地得到。”

門簾開合,齊桓的腳步漸漸遠了。

張通輕手輕腳地走進青帳裏收拾盛酒用的

君幸酒是宮廷中的佳釀,喝過三杯已人頭腦昏昏。

齊楹半仰著臉,解開了眼上的縧,他酒量不算好,此刻眼白都已經泛起一紅。

星月搖,他笑著“”向張通。

“張通啊,朕好像有點想了。”

他的長發垂落滿肩,人被燈火潑了滿

“你來為朕,寫封信回去吧。”

于是張通老老實實地找來筆墨,鋪開在施案上。

齊楹一手撐著腮,另一手輕輕敲著桌。

“你就寫:執,朕想你了。”說罷他又笑,“不,還是劃去罷。”

張通只覺得,許是喝了酒,齊楹比過去更多了些鮮活氣,眼底眉梢全是他自己都察覺不出的切。

他又忖度了片刻:“便寫‘諸事順遂,不日即歸’罷。”

張通點頭,揮筆寫就。

于是這封信傳到了執手裏,拆開火漆,裏頭是張通悉的字跡。

第一行寫著:諸事順遂,不日即歸。

第二行又用小字補充:陛下原本說的是‘執,朕想你了’。

那男人含笑的臉便在執的眼前晃過。

他是含蓄的、斂的。那些波流轉的意掩藏于齒之下,他很提起。

這句朕想你了,卻人猜不出他說話時的神與語氣,執看了幾遍,又小心地將信收回信封裏。

七百裏快馬加鞭,送來的唯有這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

輕若鴻,力逾千斤。

是相隔兩地時,猗郁在心底的,纏綿又輾轉的思念。

找了張紙想寫回信,又擔心太過勞煩別人。

雲紋首的燈架上堆了小山般的燭淚。

咬著筆桿,遲遲不能下筆。

近鄉怯,面對齊楹時亦是如此。

左思右想,才緩緩落筆。從最近朝中的事,再說起調撥租米、另立欽差的安排。執知道,未央宮與長安城的大事小,定然有人一一報與齊楹,可仍想親筆寫點什麽讓他知道。

絮絮寫了一頁紙,執才終于停了筆。

匆匆道不盡心意萬重。

原本都準備用火漆封口時,又紅著臉,在信尾添上了幾筆。

等到這封信送到齊楹手中時,他已經在回京的途中了。

坐著馬車,在車轆轆聲裏、輕搖慢晃間,張通將這一封信讀給齊楹聽。

“……此間種種,盡已塵埃落定,但請陛下放心。”

最下面寫了一行小字,是兩句詩。

張通看不懂,只能一字一字讀給齊楹聽。

“但睽違日久,拳念殷殊。”

明明暗暗地照在齊楹臉上,仿若隔開昏曉的黃昏,笑意盈滿眼底:“啊。”

語氣一如既往,卻又攜了無盡的寵溺與思念,“在嫌朕回得太遲了。”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