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齊楹待的幾分真, 到底在這秋收冬藏的時節裏釀了酒,沉甸甸的在人的心頭。
臉不好,人有些發熱, 呼出的氣息都是燙的。
唯獨眼睛是亮的,像是秋夜裏的星子。
齊楹驀地笑了:“朕記得了。”
隨後, 他從榻上起,重新替執掖過被角, 繞過了屏風。
外面窸窸窣窣地響起更的聲音,執聽著聽著, 又漸漸睡沉了, 只約記得後來有人進來輕輕吻了吻的眼睛, 而後腳步聲漸漸消失在了屏風後面。
*
長安的冬天來得比往年還要早。
天氣是幹冷的,人畜口鼻呼出的團團霧氣, 彌漫在寂靜的清晨裏。
未央宮外面種了幾顆柿子樹, 黃澄澄的像是一個又一個的小燈籠,兩三只灰喜鵲立在梢頭, 一口一口地啄食著的果子。
一個名張通的小黃門, 正拿著一個網子趕鳥。
他原本是宮裏的“黃頭郎”, 三個月前剛調去尚方司,這是府監下頭的衙門,專門掌管品制作,他年紀小, 平日裏不到什麽要的營生,經常被趕過來趕鳥。
所謂黃頭郎,指的是在滄池上給主子們撐船的小, 船頭有黃旄,這些小太監們因此得名。張通今年剛十四歲, 人生得瘦小,看上去像個十來歲的孩子。
今日的差事輕松,他將柿子的灰喜鵲趕走,拿著掃帚把地上的落葉掃起來,而後倚著牆掏出了一張掌大的紙來。
張通的幹爹曾是宦人家出,沒落之後不得已才了宮,張通跟在他邊侍奉殷勤,逐漸得了幹爹的歡心,偶爾便教他認幾個字。
他對著,一個一個字小聲讀了一遍,確認自己全記在心裏了,又從一旁的地上撿了一樹枝,在沙地上寫了一遍。
不知是誰嘖了一聲,張通擡起頭,是尚方司裏的中常侍,姓劉。
“劉常侍。”張通忙過去行禮,“奴才已經把活幹完了。”
劉常侍不理他,只對著他招手:“懷裏是什麽好東西,拿來給哥哥瞧瞧。”
那時候,太監們不許私下裏悄悄識字,被抓住便是要命的罪。張通心眼活絡,撲通一聲跪下了,只顧磕頭:“常侍原諒奴才吧,奴才鬼迷了心竅,再也不敢了,只要常侍願意饒了奴才,奴才願意給常侍倒一個月的洗腳水。”
劉常侍不理他這一茬:“拿來!早聽說李老狗平日裏總是和你背著旁人說小話,看來是你們父子倆圖謀不軌!”
張通起先只顧伏低作小,架不住劉常侍步步,他漸漸急了,猛地站起來:“敬你一聲,你一句常侍郎,說到底和咱們也是一樣伺候人的奴才,有什麽可神氣的?”
他指著劉常侍的鼻子:“尚方令大人你給尚婕妤打一套新家,你橫推豎推,還將花梨木換酸枝木,裏外裏貪了二百七十八兩銀子,不如一并去見了尚方令,橫豎一起死。”
劉常侍沒料到這猴崽子有這麽多鬼靈,一時愣在原地,張通從懷中掏出那張寫了字的紙,三下五除二地塞進裏吞了下去,而後冷笑:“捉也得在床才行,我倒要看看,常侍郎要怎麽拿我認罪。”
劉常侍被氣得沒話說,連著說了三四個你字,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一跺腳說了句“等著”,轉頭就走。
看著他的背影,張通又漸漸喪氣起來。
中不許太監識字,如今被人發覺了,往後只怕更不能學了。好不容易才認識了些字,能看得懂家裏寄的書信了,往後又得做睜眼瞎了。
正懊惱著,從不遠走過來一個宮模樣的人:“喂,就你,和我過去一趟,我們主子想見你。”
他們這樣不人待見的小太監,簡直是貓狗都嫌,這般漂亮有頭臉的大宮,平日裏他就是看都不敢看一眼。
張通忙跪下磕頭:“姐姐的主子是哪一個。”
“你去你就去。”卻玉拿眼睛把他渾上下審視了個遍,“別主子等急了。”
張通忙不疊爬起來,跟在卻玉後向外頭走,前面是扶風園,一個窈窕的人正坐在石凳上曬太。
花樹堆雪一般的人,披著一件狐裘,臉泛著一蒼白,頭發垂在腦後,沒有戴什麽首飾,人淡得像是一朵白山茶花。
張通撲通一聲跪下來,聲音都打:“皇……皇後娘娘萬福。”
執笑了一下:“你怎麽知道我是誰?”
他的頭低得著泥土:“娘娘儀萬千,奴才就算沒得見,卻也知道這氣派,全天底下都沒有第二個了。”
其實這話是他胡說出口的奉承話,他看見執的第一眼,從年齡上猜不出是皇後還是尚婕妤,因為執的打扮實在是太素簡了。看得第二眼,只覺得眼前的這位貴人臉不大好,聽說皇後娘娘先前了傷,這麽一合計,便猜個八九不離十。
“你起來吧。”
張通巍巍地站了起來。
“方才你說的話,我都聽見了。”
這話一出口,張通膝蓋一,又跪了下來。
“你別急著跪,我不是要罰你。”執停了停,“你是個機靈的孩子,從今日起,便來椒房殿伺候吧。”
簡直是天上掉了張餡餅,正好砸在張通的腦袋上。
張通驚訝得張大了。
“我能教你認字,你想不想學?”
三言兩語,說得張通幾乎落淚,他膝行兩步,又要給執磕頭:“娘娘,娘娘大恩,日後定然是要去天上當菩薩的。”他說得激,兩行淚順著皴裂的臉留下來,一雙黑漆漆的眼睛滿是激。
“卻玉,你帶他找幹淨服,以後每天晚飯後,他伺候筆墨。”執扶著桌站起,“起風了,咱們回去吧。”
*
早朝後,方懿和專程去見了齊楹。
“陛下,王春已經斬了。”
齊楹頷首:“薛則樸呢?”
“還在亭部關著,不過這兩日他安靜得很,一點都沒鬧。只是……”方懿和小心地打量著齊楹的臉,“他每日都在問皇後娘娘的消息。”
齊楹嗯了聲:“你告訴他,皇後沒事。明日黃昏,放他出去吧。細算下來,薛伯彥也快要回京了。”
“是。”
“府監那邊如何了?”
府監這陣子忙得最多的便是大長公主的婚事,準備嫁妝和鹵簿儀仗便是千頭萬緒了。
“快好了,都是些掃尾的工夫了。”
齊楹聽罷,又沉:“將巫衡六城賜作大長公主的封邑。那裏介于北狄與大裕之間,算是朕給一份容之。”
方懿和聽罷點頭:“大長公主是下月初九離京,陛下最晚不過十五也要南下去殷川。大司馬此次要伴駕,不知中該由誰來監國?”
鎏金首的銅香爐裏焚著降真香,齊楹勾:“若到那時,皇後的子好全了,就讓皇後監國吧。”
方懿和聞言大驚:“皇後是薛家人,陛下此舉,豈不是正中薛伯彥的下懷,屆時……”
“朕心裏有數。”齊楹擡手做了個止的手勢,“朕也會太傅留守于京中。”
待大臣們都退下了,時間恰好到了午時,齊楹問劉仁:“皇後醒了嗎?”
劉仁答:“府監的監正才去過椒房殿,說娘娘辰時便醒了,已經回椒房殿去了。”
“監正?他有何事要見皇後。”
劉仁笑說:“陛下還不知道呢,王監正今天派人查點府監的庫,發現了兩幅一模一樣的《喜鵲枇杷圖》,一時慌了手腳。多方打聽才知道,其中一幅是皇後昔年畫的,這不趕去娘娘掌眼瞧瞧。”
說話間,齊楹已經起向外走去,聽劉仁說完,緩緩道:“倒是沒聽說過皇後擅丹青。”
“娘娘不是喜歡賣弄的人,這畫當初也是畫來自娛的,聽說原本一直掛在太子……”劉仁心底猛地咯噔一聲,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忙不疊跪下掌,“奴才多,奴才該死。”
齊楹倒也不甚生氣:“你繼續說。”
劉仁嚇破了膽子,卻又不敢不說,著頭皮道:“原本是掛在太子寢殿裏的,後來太子南逃,府監以為是真跡,便收了起來。這才鬧出誤會來。”
“好了,起來吧。”齊楹負手向前走,“朕去瞧瞧皇後。”
日頭明晃晃的,照得松柏得影子倒映在宮牆上,看上去波粼粼。
才刷了牆,料裏混了香料,一路走來暗香浮。
齊楹的神看不出喜怒,心裏卻不甚平靜。
源也并不是執昔日為齊桓作畫。
而是人人都說皇後擅長丹青水墨,他卻無緣一見。
喜鵲琵琶圖。
不論旁人如何繪聲繪地描述起那喜鵲的眼睛、高昂著的頭顱,還是枇杷上攀附著的小小飛蟲。他眼前都只有無邊寂靜的黑暗,因為看不見,所以想不出。
想不出那雙的手能畫出如何瑰麗的作品,想不出這雙手的主人,有多麽蕙質蘭心。
人生的憾事又更多了一件。
因著執,齊楹的憾多得快要數不完。
走進椒房殿的門,裏頭泛著一淡淡的墨香,執披著氅從桌前直起子了聲陛下。
再多的郁結沉澱于肺腑,只因聽到的聲音,齊楹的心也跟著明快起來。
“在畫畫?”他含笑問。
“陛下,你來。”執有些費力地站起,走到齊楹邊牽他的手。
“殷川途徑鄔梅嶺,此山川形變,地形複雜。臣妾和父親就曾在裏面迷過路。臣妾想為陛下畫一張地圖,也能省去陛下的許多周章。”
知好意,齊楹彎:“時候還早呢,你還沒好全,不急在一時。”
執的聲音含著笑:“這幅圖,是專門給陛下作的。若是等晾幹,還得好一陣子呢。”
攜了齊楹的手指,輕輕落在紙上。
齊楹旋即一怔,這張地圖竟然不是平面的。執用蒼麻、竹葉、紙漿混合到一起,在紙上堆疊山脊與河流的形狀,高聳的山、低矮的河,在他的指尖起伏錯落。
“鄔梅嶺從此山口進,往南走是青江,往西是北邙山,山高林,唯有東面的雀嶺可以通馬車,地勢平坦。過了雀嶺,陛下你這裏,這是一山谷,這裏有一片湖泊,可以在此安營紮寨。”
的聲音溫平淡,像是一曲古道上悠揚的馬頭琴。
那些起伏婀娜的山巒,那些奔騰的河流,那些安寧的小溪,都在齊楹的指尖劃過。
群山嫵,湖山。他看不見,卻又看見了。
你的人,舍不得見你憾。
一滴水落在執的手臂上,下意識想要擡頭,一只手卻按住的後腦。
齊楹的聲音中笑意:“別看朕。”
燈火輝煌,他將臉埋在執的發間。
“燈太亮了。”齊楹低聲笑道。
執記得他說過,他的眼睛在太亮的下總不大舒適,為了作圖,著意多掌了兩盞燈。于是起要去熄兩盞。
此刻,那只原本按住腦後的手掌,卻又移到了腮邊。齊楹的指尖過的臉頰,而後傾下/,輕輕地吻上了的朱。
明珠照地三千乘,一片春雷未央。
宮永,柳街長。
華燈偏共月爭。
齊楹左手托著的腰,不傷的肩膀使力,另一手扶正的下頜,將人抵在紫檀書架前細細吻著。兩本書嘩啦啦地從書閣上層掉下來,劉仁剛走進來想問一句怎麽了,又忙不疊地低著頭退了下去。
于迷朦中睜開眼,執看見了齊楹縧下依稀的淚痕。
在燈下分外晶瑩。
擡手替他去,齊楹用手擋住的眼,不讓再看。
糊紙窗上是倒映的梧桐樹影,遠是層層疊疊的九重宮闕。
什麽王侯將相,什麽門簪纓。
在這吻中,世上只有他們兩人。
第28章
齊楹待的幾分真, 到底在這秋收冬藏的時節裏釀了酒,沉甸甸的在人的心頭。
臉不好,人有些發熱, 呼出的氣息都是燙的。
唯獨眼睛是亮的,像是秋夜裏的星子。
齊楹驀地笑了:“朕記得了。”
隨後, 他從榻上起,重新替執掖過被角, 繞過了屏風。
外面窸窸窣窣地響起更的聲音,執聽著聽著, 又漸漸睡沉了, 只約記得後來有人進來輕輕吻了吻的眼睛, 而後腳步聲漸漸消失在了屏風後面。
*
長安的冬天來得比往年還要早。
天氣是幹冷的,人畜口鼻呼出的團團霧氣, 彌漫在寂靜的清晨裏。
未央宮外面種了幾顆柿子樹, 黃澄澄的像是一個又一個的小燈籠,兩三只灰喜鵲立在梢頭, 一口一口地啄食著的果子。
一個名張通的小黃門, 正拿著一個網子趕鳥。
他原本是宮裏的“黃頭郎”, 三個月前剛調去尚方司,這是府監下頭的衙門,專門掌管品制作,他年紀小, 平日裏不到什麽要的營生,經常被趕過來趕鳥。
所謂黃頭郎,指的是在滄池上給主子們撐船的小, 船頭有黃旄,這些小太監們因此得名。張通今年剛十四歲, 人生得瘦小,看上去像個十來歲的孩子。
今日的差事輕松,他將柿子的灰喜鵲趕走,拿著掃帚把地上的落葉掃起來,而後倚著牆掏出了一張掌大的紙來。
張通的幹爹曾是宦人家出,沒落之後不得已才了宮,張通跟在他邊侍奉殷勤,逐漸得了幹爹的歡心,偶爾便教他認幾個字。
他對著,一個一個字小聲讀了一遍,確認自己全記在心裏了,又從一旁的地上撿了一樹枝,在沙地上寫了一遍。
不知是誰嘖了一聲,張通擡起頭,是尚方司裏的中常侍,姓劉。
“劉常侍。”張通忙過去行禮,“奴才已經把活幹完了。”
劉常侍不理他,只對著他招手:“懷裏是什麽好東西,拿來給哥哥瞧瞧。”
那時候,太監們不許私下裏悄悄識字,被抓住便是要命的罪。張通心眼活絡,撲通一聲跪下了,只顧磕頭:“常侍原諒奴才吧,奴才鬼迷了心竅,再也不敢了,只要常侍願意饒了奴才,奴才願意給常侍倒一個月的洗腳水。”
劉常侍不理他這一茬:“拿來!早聽說李老狗平日裏總是和你背著旁人說小話,看來是你們父子倆圖謀不軌!”
張通起先只顧伏低作小,架不住劉常侍步步,他漸漸急了,猛地站起來:“敬你一聲,你一句常侍郎,說到底和咱們也是一樣伺候人的奴才,有什麽可神氣的?”
他指著劉常侍的鼻子:“尚方令大人你給尚婕妤打一套新家,你橫推豎推,還將花梨木換酸枝木,裏外裏貪了二百七十八兩銀子,不如一并去見了尚方令,橫豎一起死。”
劉常侍沒料到這猴崽子有這麽多鬼靈,一時愣在原地,張通從懷中掏出那張寫了字的紙,三下五除二地塞進裏吞了下去,而後冷笑:“捉也得在床才行,我倒要看看,常侍郎要怎麽拿我認罪。”
劉常侍被氣得沒話說,連著說了三四個你字,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一跺腳說了句“等著”,轉頭就走。
看著他的背影,張通又漸漸喪氣起來。
中不許太監識字,如今被人發覺了,往後只怕更不能學了。好不容易才認識了些字,能看得懂家裏寄的書信了,往後又得做睜眼瞎了。
正懊惱著,從不遠走過來一個宮模樣的人:“喂,就你,和我過去一趟,我們主子想見你。”
他們這樣不人待見的小太監,簡直是貓狗都嫌,這般漂亮有頭臉的大宮,平日裏他就是看都不敢看一眼。
張通忙跪下磕頭:“姐姐的主子是哪一個。”
“你去你就去。”卻玉拿眼睛把他渾上下審視了個遍,“別主子等急了。”
張通忙不疊爬起來,跟在卻玉後向外頭走,前面是扶風園,一個窈窕的人正坐在石凳上曬太。
花樹堆雪一般的人,披著一件狐裘,臉泛著一蒼白,頭發垂在腦後,沒有戴什麽首飾,人淡得像是一朵白山茶花。
張通撲通一聲跪下來,聲音都打:“皇……皇後娘娘萬福。”
執笑了一下:“你怎麽知道我是誰?”
他的頭低得著泥土:“娘娘儀萬千,奴才就算沒得見,卻也知道這氣派,全天底下都沒有第二個了。”
其實這話是他胡說出口的奉承話,他看見執的第一眼,從年齡上猜不出是皇後還是尚婕妤,因為執的打扮實在是太素簡了。看得第二眼,只覺得眼前的這位貴人臉不大好,聽說皇後娘娘先前了傷,這麽一合計,便猜個八九不離十。
“你起來吧。”
張通巍巍地站了起來。
“方才你說的話,我都聽見了。”
這話一出口,張通膝蓋一,又跪了下來。
“你別急著跪,我不是要罰你。”執停了停,“你是個機靈的孩子,從今日起,便來椒房殿伺候吧。”
簡直是天上掉了張餡餅,正好砸在張通的腦袋上。
張通驚訝得張大了。
“我能教你認字,你想不想學?”
三言兩語,說得張通幾乎落淚,他膝行兩步,又要給執磕頭:“娘娘,娘娘大恩,日後定然是要去天上當菩薩的。”他說得激,兩行淚順著皴裂的臉留下來,一雙黑漆漆的眼睛滿是激。
“卻玉,你帶他找幹淨服,以後每天晚飯後,他伺候筆墨。”執扶著桌站起,“起風了,咱們回去吧。”
*
早朝後,方懿和專程去見了齊楹。
“陛下,王春已經斬了。”
齊楹頷首:“薛則樸呢?”
“還在亭部關著,不過這兩日他安靜得很,一點都沒鬧。只是……”方懿和小心地打量著齊楹的臉,“他每日都在問皇後娘娘的消息。”
齊楹嗯了聲:“你告訴他,皇後沒事。明日黃昏,放他出去吧。細算下來,薛伯彥也快要回京了。”
“是。”
“府監那邊如何了?”
府監這陣子忙得最多的便是大長公主的婚事,準備嫁妝和鹵簿儀仗便是千頭萬緒了。
“快好了,都是些掃尾的工夫了。”
齊楹聽罷,又沉:“將巫衡六城賜作大長公主的封邑。那裏介于北狄與大裕之間,算是朕給一份容之。”
方懿和聽罷點頭:“大長公主是下月初九離京,陛下最晚不過十五也要南下去殷川。大司馬此次要伴駕,不知中該由誰來監國?”
鎏金首的銅香爐裏焚著降真香,齊楹勾:“若到那時,皇後的子好全了,就讓皇後監國吧。”
方懿和聞言大驚:“皇後是薛家人,陛下此舉,豈不是正中薛伯彥的下懷,屆時……”
“朕心裏有數。”齊楹擡手做了個止的手勢,“朕也會太傅留守于京中。”
待大臣們都退下了,時間恰好到了午時,齊楹問劉仁:“皇後醒了嗎?”
劉仁答:“府監的監正才去過椒房殿,說娘娘辰時便醒了,已經回椒房殿去了。”
“監正?他有何事要見皇後。”
劉仁笑說:“陛下還不知道呢,王監正今天派人查點府監的庫,發現了兩幅一模一樣的《喜鵲枇杷圖》,一時慌了手腳。多方打聽才知道,其中一幅是皇後昔年畫的,這不趕去娘娘掌眼瞧瞧。”
說話間,齊楹已經起向外走去,聽劉仁說完,緩緩道:“倒是沒聽說過皇後擅丹青。”
“娘娘不是喜歡賣弄的人,這畫當初也是畫來自娛的,聽說原本一直掛在太子……”劉仁心底猛地咯噔一聲,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忙不疊跪下掌,“奴才多,奴才該死。”
齊楹倒也不甚生氣:“你繼續說。”
劉仁嚇破了膽子,卻又不敢不說,著頭皮道:“原本是掛在太子寢殿裏的,後來太子南逃,府監以為是真跡,便收了起來。這才鬧出誤會來。”
“好了,起來吧。”齊楹負手向前走,“朕去瞧瞧皇後。”
日頭明晃晃的,照得松柏得影子倒映在宮牆上,看上去波粼粼。
才刷了牆,料裏混了香料,一路走來暗香浮。
齊楹的神看不出喜怒,心裏卻不甚平靜。
源也并不是執昔日為齊桓作畫。
而是人人都說皇後擅長丹青水墨,他卻無緣一見。
喜鵲琵琶圖。
不論旁人如何繪聲繪地描述起那喜鵲的眼睛、高昂著的頭顱,還是枇杷上攀附著的小小飛蟲。他眼前都只有無邊寂靜的黑暗,因為看不見,所以想不出。
想不出那雙的手能畫出如何瑰麗的作品,想不出這雙手的主人,有多麽蕙質蘭心。
人生的憾事又更多了一件。
因著執,齊楹的憾多得快要數不完。
走進椒房殿的門,裏頭泛著一淡淡的墨香,執披著氅從桌前直起子了聲陛下。
再多的郁結沉澱于肺腑,只因聽到的聲音,齊楹的心也跟著明快起來。
“在畫畫?”他含笑問。
“陛下,你來。”執有些費力地站起,走到齊楹邊牽他的手。
“殷川途徑鄔梅嶺,此山川形變,地形複雜。臣妾和父親就曾在裏面迷過路。臣妾想為陛下畫一張地圖,也能省去陛下的許多周章。”
知好意,齊楹彎:“時候還早呢,你還沒好全,不急在一時。”
執的聲音含著笑:“這幅圖,是專門給陛下作的。若是等晾幹,還得好一陣子呢。”
攜了齊楹的手指,輕輕落在紙上。
齊楹旋即一怔,這張地圖竟然不是平面的。執用蒼麻、竹葉、紙漿混合到一起,在紙上堆疊山脊與河流的形狀,高聳的山、低矮的河,在他的指尖起伏錯落。
“鄔梅嶺從此山口進,往南走是青江,往西是北邙山,山高林,唯有東面的雀嶺可以通馬車,地勢平坦。過了雀嶺,陛下你這裏,這是一山谷,這裏有一片湖泊,可以在此安營紮寨。”
的聲音溫平淡,像是一曲古道上悠揚的馬頭琴。
那些起伏婀娜的山巒,那些奔騰的河流,那些安寧的小溪,都在齊楹的指尖劃過。
群山嫵,湖山。他看不見,卻又看見了。
你的人,舍不得見你憾。
一滴水落在執的手臂上,下意識想要擡頭,一只手卻按住的後腦。
齊楹的聲音中笑意:“別看朕。”
燈火輝煌,他將臉埋在執的發間。
“燈太亮了。”齊楹低聲笑道。
執記得他說過,他的眼睛在太亮的下總不大舒適,為了作圖,著意多掌了兩盞燈。于是起要去熄兩盞。
此刻,那只原本按住腦後的手掌,卻又移到了腮邊。齊楹的指尖過的臉頰,而後傾下/,輕輕地吻上了的朱。
明珠照地三千乘,一片春雷未央。
宮永,柳街長。
華燈偏共月爭。
齊楹左手托著的腰,不傷的肩膀使力,另一手扶正的下頜,將人抵在紫檀書架前細細吻著。兩本書嘩啦啦地從書閣上層掉下來,劉仁剛走進來想問一句怎麽了,又忙不疊地低著頭退了下去。
于迷朦中睜開眼,執看見了齊楹縧下依稀的淚痕。
在燈下分外晶瑩。
擡手替他去,齊楹用手擋住的眼,不讓再看。
糊紙窗上是倒映的梧桐樹影,遠是層層疊疊的九重宮闕。
什麽王侯將相,什麽門簪纓。
在這吻中,世上只有他們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