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執,你願不願意為了我,殺了薛賊?”
四方館,齊桓看著執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
這是永熙十一年的初春,長安城料峭的風中仍彌漫著依稀的腥。
去年冬月,大司馬薛伯彥擁兵自重、揮師北上,以“清君側”為名大肆屠戮宗親。太子齊桓被圈,大裕皇室半數死于薛伯彥之手。
太子齊桓看著面前那個圭高髻的,抖著手向:“執,你我年相識,這十年來,我從沒求過你什麽,唯這一次,執,求你幫幫我,唯有你才能救大裕于水火。薛賊狼子野心,永、福兩位皇叔皆斃于薛賊之手,下一個只怕便是我了。”
四方館破舊,殿宇的屋頂尚在雨,瀝瀝漸漸的雨聲將春夜襯托得愈發寂靜。
這裏沒有盤地龍,只有一個破炭盆,銀炭焚燒的味道都人舌泛苦。灰黑的炭屑伴著細碎的火星落在地上,無聲無息的寂滅下去。
齊桓的手終于落在了執的手上,執垂眸看著二人疊在一起的手,輕聲說:“叔父是不會殺你的。”
“可我這樣活著,與死又有何異?”
緩緩擡起頭與齊桓四目相對:“那我若失手了呢?”
燈影如豆,唯獨照亮的一雙明眸。的眼睛一眨不眨,齊桓的呼吸滯了半分,聲音也低了下來:“你……你到底是……是薛家的人。”
見執久久未語,齊桓眼中漸漸浮起一層淚:“你是不是全然忘了我們的誼了?”
太子與執的確是有幾分昔日誼的。
執姓薛,父親薛伯寮曾與大司馬薛伯彥一母同胞。薛伯寮戰死于烏然堡一役,他膝下唯一的兒便由薛伯彥親自養。待到執十歲時,薛夫人帶參加春宴,太後拉著皇後的手笑說:“薛家這孩子合哀家的眼緣。”
徐皇後聞言,笑著招執上前,問過姓名和八字,對著薛夫人說:“我沒有兒,膝下兩個皇子都是頑劣子,今日見薛姑娘蘭心蕙質,想收做個幹兒。”
這是舉家得臉的事,薛夫人只有跪下謝恩的份兒。又過了五日,宮裏便派了車馬來接宮。起先是住在皇後邊,後來又被送到太後那。
太後皇後上說著投緣,卻很召見。時間如流水一般稍縱即逝,執到了十二歲時才明白,不過是太後牽制大司馬的棋子罷了。
那時的齊桓才被封為太子。一日拜見過太後,他跑到偏殿來見。
正在讀書,齊桓自外面進來時上還帶著三伏天的熱氣。
“早聽聞永福堂裏住著一位客,聽說是薛舅舅家的兒。”薛家同徐皇後是沒有親的,但有位已故多年的孟皇後是薛伯彥的遠房表妹。那時宮裏的幾個皇子都管薛伯彥一聲舅舅。
齊桓今年才十歲,卻已經生得像小大人一般。
執起見禮,齊桓虛擡手不的禮:“早就該來見姐姐,只是夫子這陣子日日留我背《列子》,到了今日才得空。”
他見執在看書,立刻又問讀了什麽書。他年紀雖小,可卻是個有丘壑的年,博古通今,出口章,一來二去地便與執識了。未央宮裏有清池十三座,二人圍著湖水讀書喂魚,也曾度過一段難忘的歲月。
自那時起,長安城中便日益盛傳,薛家這位表姑娘,早晚是要做太子妃的。
五年過去了,太子的婚事卻遲遲未曾塵埃落定。皇帝卻不知是從哪一日起,對薛伯彥的恐懼與日俱增,畏他手握重兵、懼他一呼百應。薛家這位送進宮的侄兒,地位便日漸微妙起來。
看著面前雪花貌的執,齊桓的語氣越發凄愴。
“母後去歲時還與我提起冊你為太子妃一事,若非薛賊倒行逆施、行不義之舉,你早已為齊家婦。是我齊桓沒這個福分。”他仰著臉,紅著眼睛,“齊桓不想如此一了殘生,也不想讓祖宗江山毀在自己的手裏。如今父皇病重,福禍難知,我又陷囹圄無法,只要你把這東西摻進薛賊的飲食中,薛賊死了,你便是大裕最大的功臣。”
寒夜清風,月照花影。
一盞幽燈落在臉上,纖長的睫半垂著,執終于開了口。
“殿下,大司馬如今不在宮中,就算是進了宮,我也沒機會近他的。他的一應飲食從不假人手,試菜的小太監就有五六名。”說話溫吞,不疾不徐,一雙眼睛安靜地落在齊桓的上,“太後和皇後主子我送些服給殿下,又我瞧瞧四方館是不是苛待了您。若是您有話,我也可以帶去給主子們,可旁的卻實在幫不上忙了。”
齊桓聽罷,眼中的淚意收了,邊漸漸掛了一二分譏誚:“枉母後對你視如己出,哪怕在宮裏養了這麽多年,你上流得向來是薛家的、心也是薛家的心!你何嘗拿自己當過我齊桓的人?”
他的語氣冰冷,字字都掛著霜:“薛執,是我齊桓錯認了你。”
見未語,齊桓的臉愈發冷淡:“你走吧,我不想再見到你。”
執緩緩起,仍向過去那般對著他行禮:“去年秋日裏摘得梅子,我已經做了鹽漬酸梅,我一并帶了些來,殿下若口苦時可以含一顆。”
齊桓沒有理,執也并不生氣。聽著淺淺的腳步聲繞過地罩,出了正門。他緩緩回過頭,門開合時吹室的一陣風,輕輕吹著帳幔,室還湧著上的淡香。
*
執在宮裏住了五年,平日裏待得久的無非是皇後、太後兩宮闕。四方館偏僻清冷,來時便廢了些周章,出了門卻不知該從哪裏回去。
約記得有一條路旁栽了幾叢湘妃竹,沿著那條石子路向北走,路的盡頭一東一西兩條岔路,走向西邊那個,又繞過一道垂花門,徹底迷了路。
是夜時分就到四方館來的,躲在一間破舊無人的戲臺子後面藏到半夜。太後說聽梆子聲敲過兩下時,四方館的東南角門會有人替打開。這一遭雖暢通無阻,可也有大半日的功夫水米未進。如今在幽幽宮掖中走失了路,立在月門旁邊,抿著說不出話來。
齊桓的一字一句還響在耳畔。
執本想反問他:長安城城有五萬軍,外城還有三十萬神威軍。為何他們都辦不到的事,卻偏要將這擔子到上。可看著他泛紅含淚的眼睛,到底沒將這句話說出口。
不過是天家與薛伯彥周旋的一枚棋子。太子上說要娶為妃,聲勢倒是頗為浩大,可雷聲大雨點小,他們兩人就連小定都沒過,皇後無非是想利用,讓薛家繼續燒太子這一竈罷了。
而薛家呢,把送進了宮又如何,人人都知道薛家有個認皇後做義母的表姑娘,可薛伯彥從未想過的死活,趁著皇上病重的功夫,先殺了兩位皇叔,再將太子圈了起來。若是太後們發了狠,只怕會馬上要了執的命來陪葬。
這幾日,執的侍卻玉每天都拉著落淚:“誰姑娘不是大司馬的親兒呢。”
執心裏雖難過,仍比卻玉要坦然,拍著的手說:“這種謀奪江山的事,就算是嫡親兒又如何呢?等坐擁了江山,選上三宮六院,要多兒都是有的。”
自小寄人籬下,薛伯彥夫婦從不曾苛待,心中已經滿足了,時至今日,死與生一線之隔,也不過都是命定的事。今夜月明星稀,將纖細的影子拉得很長。執找了塊幹淨的石頭坐下,擡起眼睛看向如墨般的夜空。
薛伯彥的兵馬早就將長安城圍得像是鐵桶,京畿四的各路刺史紛紛起兵,想解君王之危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是想在這世之中為自己分得一杯羹。
太後和皇後早就做好了殉國的準備,執今日送給齊桓的之中也悄悄夾帶了一瓶鴆酒。十七歲的執出落得亭亭,和煦的遠山眉,安寧的慈悲眸,子安靜不說話,平日裏總是跟在太後旁邊抄佛經,過去宮裏人都喜歡。如今只因姓薛,人人又都拿當洪水猛。
執覺得自己掰著手指都能數到自己的死期。
太後皇後若是殉國,只怕是要一齊赴死的。若是不死,天下人定要將的脊梁骨斷。執雖言,卻讀過許多書,很多事也都能看得通。在這權力傾軋間,只是最微不足道的犧牲品。
想到這又嘆了一口氣。
執不落淚,這也是太後教出來的,做錯了事難免罰,若是再哭,便會罰得更重。
這裏四幽寂,只有蝲蝲蛄蟄伏在哪一草中低低鳴。
倏爾,執聽見了一縷人聲,似遠似近,不由得向那個方向走去。
月門後面,是三四個吃酒耍牌的婆子,圍著一個白石桌,其中一人吃得薄醉,抓著幾個銅板不松手:“賭大小有什麽興味,要玩且得玩個大的,不如就賭一賭,大司馬到底會不會坐這個江山。”
另一人忙拽:“你不要命啦?這種事也敢掛在邊上?”
那婆子嗤笑一聲:“有什麽可怕的,誰做主子不是做,也礙不著我什麽。今年雖說讓昭王那個病秧子領了府監的差事,可這病秧子又能活幾天,府監仍是我在當家。”
遲遲不說話的那個婆子說:“秋嫂子說得正是了,你也活得忒小心了,人聽見又如何,秋嫂子和皇後娘娘的母是表姐妹,哪有人敢一指頭。”
三個婆子登時歡暢地笑起來。
那秋嫂子來了興致,繼續說:“你們說,永福堂那個該如何?太子被關進了四方館,叔父又了反賊,要換做我啊,只怕臊得當場就得抹脖子。”
“豈止啊。那丫頭我見過一回,狐貍托生的長相,不像是安分的,只怕還想留著一條命伺候新主子呢,這侄經年累月地養在叔叔府上,誰知道裏頭什麽樣呢?”
執定在瑟瑟的風裏,緩緩抿上了。
這些年來風言風語聽得多了,也習慣了不把這些放在心上。可此刻涼夜如浸,寒月孤星,一酸從肺腑深湧起來,漸漸抵住了的嚨。
吸了吸鼻子,踅過打算繞開來。
風吹過烏桕樹,一只灰喜鵲乍然從執背後飛過,驟然一驚,倒退了一步。
這靜有些大,裏頭立刻安靜下來,其中一人說:“我去瞧瞧。”說罷向外走來。
第1章
“執,你願不願意為了我,殺了薛賊?”
四方館,齊桓看著執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
這是永熙十一年的初春,長安城料峭的風中仍彌漫著依稀的腥。
去年冬月,大司馬薛伯彥擁兵自重、揮師北上,以“清君側”為名大肆屠戮宗親。太子齊桓被圈,大裕皇室半數死于薛伯彥之手。
太子齊桓看著面前那個圭高髻的,抖著手向:“執,你我年相識,這十年來,我從沒求過你什麽,唯這一次,執,求你幫幫我,唯有你才能救大裕于水火。薛賊狼子野心,永、福兩位皇叔皆斃于薛賊之手,下一個只怕便是我了。”
四方館破舊,殿宇的屋頂尚在雨,瀝瀝漸漸的雨聲將春夜襯托得愈發寂靜。
這裏沒有盤地龍,只有一個破炭盆,銀炭焚燒的味道都人舌泛苦。灰黑的炭屑伴著細碎的火星落在地上,無聲無息的寂滅下去。
齊桓的手終于落在了執的手上,執垂眸看著二人疊在一起的手,輕聲說:“叔父是不會殺你的。”
“可我這樣活著,與死又有何異?”
緩緩擡起頭與齊桓四目相對:“那我若失手了呢?”
燈影如豆,唯獨照亮的一雙明眸。的眼睛一眨不眨,齊桓的呼吸滯了半分,聲音也低了下來:“你……你到底是……是薛家的人。”
見執久久未語,齊桓眼中漸漸浮起一層淚:“你是不是全然忘了我們的誼了?”
太子與執的確是有幾分昔日誼的。
執姓薛,父親薛伯寮曾與大司馬薛伯彥一母同胞。薛伯寮戰死于烏然堡一役,他膝下唯一的兒便由薛伯彥親自養。待到執十歲時,薛夫人帶參加春宴,太後拉著皇後的手笑說:“薛家這孩子合哀家的眼緣。”
徐皇後聞言,笑著招執上前,問過姓名和八字,對著薛夫人說:“我沒有兒,膝下兩個皇子都是頑劣子,今日見薛姑娘蘭心蕙質,想收做個幹兒。”
這是舉家得臉的事,薛夫人只有跪下謝恩的份兒。又過了五日,宮裏便派了車馬來接宮。起先是住在皇後邊,後來又被送到太後那。
太後皇後上說著投緣,卻很召見。時間如流水一般稍縱即逝,執到了十二歲時才明白,不過是太後牽制大司馬的棋子罷了。
那時的齊桓才被封為太子。一日拜見過太後,他跑到偏殿來見。
正在讀書,齊桓自外面進來時上還帶著三伏天的熱氣。
“早聽聞永福堂裏住著一位客,聽說是薛舅舅家的兒。”薛家同徐皇後是沒有親的,但有位已故多年的孟皇後是薛伯彥的遠房表妹。那時宮裏的幾個皇子都管薛伯彥一聲舅舅。
齊桓今年才十歲,卻已經生得像小大人一般。
執起見禮,齊桓虛擡手不的禮:“早就該來見姐姐,只是夫子這陣子日日留我背《列子》,到了今日才得空。”
他見執在看書,立刻又問讀了什麽書。他年紀雖小,可卻是個有丘壑的年,博古通今,出口章,一來二去地便與執識了。未央宮裏有清池十三座,二人圍著湖水讀書喂魚,也曾度過一段難忘的歲月。
自那時起,長安城中便日益盛傳,薛家這位表姑娘,早晚是要做太子妃的。
五年過去了,太子的婚事卻遲遲未曾塵埃落定。皇帝卻不知是從哪一日起,對薛伯彥的恐懼與日俱增,畏他手握重兵、懼他一呼百應。薛家這位送進宮的侄兒,地位便日漸微妙起來。
看著面前雪花貌的執,齊桓的語氣越發凄愴。
“母後去歲時還與我提起冊你為太子妃一事,若非薛賊倒行逆施、行不義之舉,你早已為齊家婦。是我齊桓沒這個福分。”他仰著臉,紅著眼睛,“齊桓不想如此一了殘生,也不想讓祖宗江山毀在自己的手裏。如今父皇病重,福禍難知,我又陷囹圄無法,只要你把這東西摻進薛賊的飲食中,薛賊死了,你便是大裕最大的功臣。”
寒夜清風,月照花影。
一盞幽燈落在臉上,纖長的睫半垂著,執終于開了口。
“殿下,大司馬如今不在宮中,就算是進了宮,我也沒機會近他的。他的一應飲食從不假人手,試菜的小太監就有五六名。”說話溫吞,不疾不徐,一雙眼睛安靜地落在齊桓的上,“太後和皇後主子我送些服給殿下,又我瞧瞧四方館是不是苛待了您。若是您有話,我也可以帶去給主子們,可旁的卻實在幫不上忙了。”
齊桓聽罷,眼中的淚意收了,邊漸漸掛了一二分譏誚:“枉母後對你視如己出,哪怕在宮裏養了這麽多年,你上流得向來是薛家的、心也是薛家的心!你何嘗拿自己當過我齊桓的人?”
他的語氣冰冷,字字都掛著霜:“薛執,是我齊桓錯認了你。”
見未語,齊桓的臉愈發冷淡:“你走吧,我不想再見到你。”
執緩緩起,仍向過去那般對著他行禮:“去年秋日裏摘得梅子,我已經做了鹽漬酸梅,我一并帶了些來,殿下若口苦時可以含一顆。”
齊桓沒有理,執也并不生氣。聽著淺淺的腳步聲繞過地罩,出了正門。他緩緩回過頭,門開合時吹室的一陣風,輕輕吹著帳幔,室還湧著上的淡香。
*
執在宮裏住了五年,平日裏待得久的無非是皇後、太後兩宮闕。四方館偏僻清冷,來時便廢了些周章,出了門卻不知該從哪裏回去。
約記得有一條路旁栽了幾叢湘妃竹,沿著那條石子路向北走,路的盡頭一東一西兩條岔路,走向西邊那個,又繞過一道垂花門,徹底迷了路。
是夜時分就到四方館來的,躲在一間破舊無人的戲臺子後面藏到半夜。太後說聽梆子聲敲過兩下時,四方館的東南角門會有人替打開。這一遭雖暢通無阻,可也有大半日的功夫水米未進。如今在幽幽宮掖中走失了路,立在月門旁邊,抿著說不出話來。
齊桓的一字一句還響在耳畔。
執本想反問他:長安城城有五萬軍,外城還有三十萬神威軍。為何他們都辦不到的事,卻偏要將這擔子到上。可看著他泛紅含淚的眼睛,到底沒將這句話說出口。
不過是天家與薛伯彥周旋的一枚棋子。太子上說要娶為妃,聲勢倒是頗為浩大,可雷聲大雨點小,他們兩人就連小定都沒過,皇後無非是想利用,讓薛家繼續燒太子這一竈罷了。
而薛家呢,把送進了宮又如何,人人都知道薛家有個認皇後做義母的表姑娘,可薛伯彥從未想過的死活,趁著皇上病重的功夫,先殺了兩位皇叔,再將太子圈了起來。若是太後們發了狠,只怕會馬上要了執的命來陪葬。
這幾日,執的侍卻玉每天都拉著落淚:“誰姑娘不是大司馬的親兒呢。”
執心裏雖難過,仍比卻玉要坦然,拍著的手說:“這種謀奪江山的事,就算是嫡親兒又如何呢?等坐擁了江山,選上三宮六院,要多兒都是有的。”
自小寄人籬下,薛伯彥夫婦從不曾苛待,心中已經滿足了,時至今日,死與生一線之隔,也不過都是命定的事。今夜月明星稀,將纖細的影子拉得很長。執找了塊幹淨的石頭坐下,擡起眼睛看向如墨般的夜空。
薛伯彥的兵馬早就將長安城圍得像是鐵桶,京畿四的各路刺史紛紛起兵,想解君王之危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是想在這世之中為自己分得一杯羹。
太後和皇後早就做好了殉國的準備,執今日送給齊桓的之中也悄悄夾帶了一瓶鴆酒。十七歲的執出落得亭亭,和煦的遠山眉,安寧的慈悲眸,子安靜不說話,平日裏總是跟在太後旁邊抄佛經,過去宮裏人都喜歡。如今只因姓薛,人人又都拿當洪水猛。
執覺得自己掰著手指都能數到自己的死期。
太後皇後若是殉國,只怕是要一齊赴死的。若是不死,天下人定要將的脊梁骨斷。執雖言,卻讀過許多書,很多事也都能看得通。在這權力傾軋間,只是最微不足道的犧牲品。
想到這又嘆了一口氣。
執不落淚,這也是太後教出來的,做錯了事難免罰,若是再哭,便會罰得更重。
這裏四幽寂,只有蝲蝲蛄蟄伏在哪一草中低低鳴。
倏爾,執聽見了一縷人聲,似遠似近,不由得向那個方向走去。
月門後面,是三四個吃酒耍牌的婆子,圍著一個白石桌,其中一人吃得薄醉,抓著幾個銅板不松手:“賭大小有什麽興味,要玩且得玩個大的,不如就賭一賭,大司馬到底會不會坐這個江山。”
另一人忙拽:“你不要命啦?這種事也敢掛在邊上?”
那婆子嗤笑一聲:“有什麽可怕的,誰做主子不是做,也礙不著我什麽。今年雖說讓昭王那個病秧子領了府監的差事,可這病秧子又能活幾天,府監仍是我在當家。”
遲遲不說話的那個婆子說:“秋嫂子說得正是了,你也活得忒小心了,人聽見又如何,秋嫂子和皇後娘娘的母是表姐妹,哪有人敢一指頭。”
三個婆子登時歡暢地笑起來。
那秋嫂子來了興致,繼續說:“你們說,永福堂那個該如何?太子被關進了四方館,叔父又了反賊,要換做我啊,只怕臊得當場就得抹脖子。”
“豈止啊。那丫頭我見過一回,狐貍托生的長相,不像是安分的,只怕還想留著一條命伺候新主子呢,這侄經年累月地養在叔叔府上,誰知道裏頭什麽樣呢?”
執定在瑟瑟的風裏,緩緩抿上了。
這些年來風言風語聽得多了,也習慣了不把這些放在心上。可此刻涼夜如浸,寒月孤星,一酸從肺腑深湧起來,漸漸抵住了的嚨。
吸了吸鼻子,踅過打算繞開來。
風吹過烏桕樹,一只灰喜鵲乍然從執背後飛過,驟然一驚,倒退了一步。
這靜有些大,裏頭立刻安靜下來,其中一人說:“我去瞧瞧。”說罷向外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