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 45 章 帕子香囊,孤可不是誰送……
第45章
在討明蘊之歡心的路上, 上輩子裴彧走了許多彎路。
對誰都一樣的笑意盈盈,端著從不出差錯的儀態與風度,無論是做明家二娘子, 還是一國太子妃,都讓人覺得心服口服。
婚前,裴彧曾在宴席上也見過長大後的。待人接皆有禮嫻雅, 是個極好的太子妃人選。
不再是選妃時見到的那個稚氣未的小娘子,裴彧面上不顯,心底卻暗暗松了口氣。當時他想,若還如那時一般單純懵懂,怕是難以在宮中生存下來。
他對明蘊之自來是滿意的。可這份滿意到了後來,便越來越令他在意,越來越讓他覺到……似乎無論如何,也難以瞧見真實的緒。
上位者不宜輕易表喜怒, 做到了極致——無論他做些什麽,送些什麽, 都是一樣地表出應有的姿態。
譬如京中的飲食口味, 分明吃不慣, 卻也不聲地吃了三年。若非夢境,他怎會知曉的喜好?
不是會主開口,為自己爭取些什麽的人。
是一塊頑石。
無數次壁過後, 裴彧得出如此結論。
有些人吃不吃, 有些人吃不吃, 他的妻子需得兼施。不給進牆角, 圍追堵截至毫無逃之機,不會讓那完的面展現出一裂,但得太過, 又會慌失措,倉皇地尋找退路,反而更注意不到邊的人。
裴彧發現,總在尋找退路。他進一步,看似在原地不,但實則已經在腳下挖坑,只等著何時鑽進去,再用厚厚的土掩埋自個兒,不半點風吹日曬。
只能一點點地磨。
流水沖刷頑石,一點點地讓那頑石磨開軀殼,顯半分真心。
那個一即止的吻,比天底下最甜的糖還要甜膩。可于現在的而言,這樣意味不明的吻只怕比夜裏的纏|綿還要令驚慌。
見人呼吸逐漸急促,目游移,顯然又要四尋著理由借口起來了,裴彧斂眸,拉開了二人間的距離。
距離尚能拉開,卻攔不住目的黏著。
那泛上些水,瑩潤剔,領出的一截白膩覆上些健康的薄,比花蕊更為馥郁的蘭香在離開的瞬息又翻湧了上來,像是一難以言喻的挽留。
不能得太。
裴彧掩下眸中難以抑制的谷欠,撚起花瓣的指骨掐,青筋鼓起。
無人知曉這樣的有多讓他沉迷。
明蘊之早早將目垂下,一個勁兒地盯著被擺蓋住了大半的繡鞋。鞋上繡著幾朵綻放的花,到底是牡丹還是芙蓉,亦或是什麽蓮花,這會兒無暇思考,只是故作專心地瞧。
裴彧靠近的時候,其實想過要推開的,但顧及他背上的傷,不敢用力,手只是虛推了推,好似擒故縱似的。這樣的覺讓臉頰又一次燒紅,擡起瀲滟的水眸,飛快地看了一眼裴彧,瓣輕張了張,又不知該說些什麽。
仍舊流轉著曖|昧的氣氛裏,是含之的聲音拯救了。
窗外不遠,傳來了溫雅的聲音:“沈大人且留步,我去尋人通傳太子殿下。”
來了人,明蘊之立馬此地無銀三百兩地關上窗戶,直到窗戶關合起的咔噠一聲響起,才又看到了裴彧半含著笑意的眼神。裴彧:“怕人看見?”
明蘊之:“不麽……青天白日的,殿下這麽……”
話沒說完,瞥了眼手心被裴彧塞進來的花瓣,轉過出去了。
出去時,正好和含之打了個照面。含之瞧見臉頰紅紅,奇道:“阿姐,怎麽辣到現在?”
明蘊之:“……是有些辣,再讓小廚房上份牛茶吧。”
推著含之去了側殿。
含之將方才遇到沈懷璋,齊王妃又讓引路的事代了。明蘊之一聽就知曉是怎麽回事,姚玉珠看起來頗有撮合之意,轉念一想,竟也不錯,暗地打量妹妹的神:“你覺得此人談吐如何?”
“路上并未說話,但相見時所言幾句,能看出此人是個翩翩君子。”
含之評價得點到為止,看不出有什麽多餘的意思。
明蘊之點了點頭,這就說明不討厭,往後再多些接,說不定也能就一段良緣。
不過,一切還是以含之和沈懷璋的意願為準,兩人一個是的親妹,一個是的摯友,都應當得到幸福。
懷著這樣的心思,明蘊之沒讓含之立刻回去休息,而是拖著賞了會兒書畫。話中提到明日裴彧的生辰禮,明蘊之道:“你這禮倒是好,阿姐的卻得改改了。”
裴彧說討到了,不代表真的什麽也不用送,否則明日場面也不好看。
含之疑:“阿姐是不是聽錯了?剛才送齊王殿下與王妃時,我還聽聞王妃數落王爺,說連環畫這種稚的禮,只有三歲稚才會送,怎麽會是琴?”
說的也不止這些,只是齊王妃數落王爺的話,含之沒法兒一一複述罷了。聽王爺爭辯時的意思,說是尋到了什麽稀世珍寶,如同武俠話本裏的絕代功法,隨著上頭練功,定能就一代綠林盟主——他送過不正經的禮多了去了,時什麽稀奇古怪的東西都要分給二哥和玉珠,姚玉珠也只是數落幾句,齊王也樂得聽王妃教訓。
明蘊之:“……”
瓣一撇,立馬明白了過來。
好啊,怕是私下裏知道了要送什麽,故意占便宜來了!
若非含之還在,沈懷璋又進了殿與他商議公務,明蘊之恨不得立馬就闖進去,學著康王妃的模樣撓一撓裴彧的臉!
含之不知道姐姐和姐夫又發生了什麽,但看著姐姐的臉,總覺得寒氣森然,借口想走,剛站起,便聽得徐公公道:“沈大人慢走。”
幾人又打了照面,沈懷璋見明蘊之也在,二人見了禮。明蘊之一雙眸子瞧著妹妹和沈懷璋,心裏越發滿意。郎才貌,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
也沒急著再讓二人相,先讓青蕪送了沈懷璋出宮,又對含之道:“今兒你也累了,先回去歇一歇吧。沈大人今日可見到了?他是個好說話的,先前與你提過的那位師便是他的表親,與他關系不錯,若有什麽想問的,可以去問問他。”
含之懵懵懂懂地點了頭,回去了。
明蘊之對趙嬤嬤道:“我覺好像沒怎麽明白我的意思。”
趙嬤嬤當然看出來了,笑著道:“這事兒也急不來,慢慢來吧。”
送走二人,明蘊之讓人上了杯酸棗茶,特意囑咐人將酸棗放得足足的,端進了殿。
裴彧背對著,似乎正在看什麽文書。
“殿下。”
明蘊之喚他的聲音略重,讓青竹給倒滿了整整一杯,遞到裴彧手邊:“議事也累了,殿下喝口茶吧。”
裴彧不曾設防,更看至細微,并未分神。單手接過,目仍舊落在文書上,毫未。
他輕吹了吹茶水,在聞到味道的時候便覺不對,但為時已晚,一口茶水已經腹,帶著濃濃的酸意,滿口都是酸棗的味道。
“如何?”
青竹早憋著笑下去了,可不敢在這種時候還留在這兒。明蘊之靠在屏風旁,出帕子捂了捂:“殿下午間用了不,酸棗茶消食,殿下覺得如何?”
一對劍眉擰得極深,目終于從文書中擡起,中仍殘留著讓人生津的酸味。
對上那道似笑非笑的視線,裴彧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故意的?”
他擡了擡手中的茶杯,再飲了些:“既然是蘊娘的心意,孤就笑納了。”
明蘊之上前幾步,給他添茶:“殿下最好喝完,免得一肚子壞水,哄得人暈頭轉向。”
裴彧這便懂了,定是知曉了方才哄騙的事,也不帶半分慚,轉了轉茶杯,道:“生辰將至,想討些喜歡的賀禮罷了。”
“殿下不喜歡琴?”明蘊之睨他一眼。
他擅琴,哪怕見他奏曲,也知曉他這技藝不差,且庫房中也常年存放著幾把好琴,他也偶爾會讓人取出賞玩一把,顯然是個琴的。
裴彧:“在孤看來,再名貴的賀禮,也不及蘊娘親手繡一方帕子。”
香囊費神,還是帕子簡單。
他目輕垂了垂,語氣淡然:“琴誰都能送,但帕子香囊,孤可不是誰送都收的。”
明蘊之回過味兒來了。
因著刑,又發熱幾日,男人本就棱角分明的臉更為清瘦。喝了酸棗茶,那酸氣都不住,更何況向來口味清淡的裴彧,這會兒眼睫輕掩,竟顯出了幾分可憐來。
明蘊之想到了年含之生病的時候,或許人在病中就是脆弱幾分,有些特殊的念頭也是尋常。明蘊之抿了抿,道:“一方帕子而已,殿下想要,為何不早說?”
“孤說了,蘊娘怕是會讓繡娘一氣做上幾百條,把孤的堵嚴實。”
“……”
明蘊之無言以對,似乎……的確。
嘆口氣,裴彧都開口了,一張帕子也費不了多工夫。明蘊之喚人拿來針線,坐在窗下,真開始制起來。
落針前,問:“殿下想要什麽花樣?”
“都好。”
裴彧點到即止,要求太多,也會嫌煩的。
哪怕上定不會表半分。
明蘊之搖了搖頭,垂首,借著日繡了起來。
裴彧從垂首開始,目就未曾離開半分。
平時做針線不多,手藝也算不上好,裴琦那幾只兔子若無含之幫忙,都要狠費一點工夫。裴彧見落了針,轉瞬又猶豫了會兒,將落針挑開,重新落下。
這一作完,下意識擡頭瞧了瞧。
裴彧轉過視線,頭輕滾。
見裴彧沒看到的作,明蘊之更放了些心,很快地上了手,隨口問道:“沈大人今日來送什麽?從前工部送文書的,好像不是他。”
“問他做什麽。”
裴彧聲音了些。
明蘊之又看他一眼:“為著含之。”
裴彧擡眸:“含之?”
明蘊之將自己的想法與他說了:“你瞧啊,男未婚未嫁,又是才子佳人,若真能,怎麽不好呢?”
“孤竟不知蘊娘放著好好的太子妃不當,去當牽線的紅娘了。”
裴彧淡聲道:“孤瞧著,不大樂觀。”
“為何?”
明蘊之歪過腦袋:“這二人我都清楚,往後也是有話可說的。不僅家世相當,沈大人往後高升在,含之也是多好的一個小娘子啊,能娶,是那人三生修來的福分。”
眼裏,二人哪哪都好,之前是沒怎麽想過,現在一想,恨不得兩人立馬牽著手走到前,說讓去陛下皇後跟前求個賜婚了。
“沈懷璋一心仕途,怕是無心兒長。”
裴彧將文書看完,放下道:“含之亦有志向,雖則不厭惡此事,但你若催,心裏必定更加厭煩。”
明蘊之嘆了口氣:“也是。”
柏夫人在家定然天天念叨含之,所以讓含之心裏厭惡更甚,轉而也更堅定去柳園。
“隨緣吧,”明蘊之想得很開,總歸也是臨時起意,“各人有各人的福分,強求不來。”
裴彧看真的放下了心,才收回目。
更多的話他沒說。
前世,也是起了心意想要撮合二人,只是尚未行,此事意外被柏夫人知曉,背著三娘直接與沈家人通了氣。
沈家人得知能與明家結親,自然是一百個願意,極快地換了庚帖,將親事定了下來。
只是因著此事,三娘更下了決心,連柳園都不去了,問沈懷璋借了車馬和人,連夜逃去幽州,與那幽州沈家表親一道講學。
幽州當時正著,莊家倒臺,幽州牧不甘心被擼了職,舉兵造反。明蘊之得知此事,一個勁兒地怪自己,白日夜裏都哭紅了眼,恨不能代妹罪。柏夫人更是宮哭了幾回,還是裴彧下了令將其送回益州,不準出現在明蘊之眼前。
好在最後含之沒事。
裴彧垂下眼,喝了一口酸棗茶。
今生既然知曉此事,那無論含之會不會去幽州,他都不會讓幽州再度生。
-
養傷的日子過得極快,沒有紛繁公務的煩心,沒有蒜皮的細枝末節,轉眼便到了十二月。
了冬,下過幾場雪,院中的梧桐上覆蓋著厚厚的銀裝,殿中的人也穿上了白絨絨的皮襖和狐裘。
裴彧子強健,冬月底便能行自如了。明蘊之看著他背上落的痂,下頭遍布著新生出來淡的,目驚心,仍不準他擅自行。
直到快除夕,才讓太醫對平宣帝報了康複。
年底宮宴多,明蘊之索將一切都甩開了手,安安穩穩當的太子妃,什麽也不管。趙嬤嬤瞧了,竟也沒勸再將宮務拿回來,只道娘娘這幾年實在辛苦,是該好好歇一歇。
明蘊之心裏知曉,趙嬤嬤其實是盼著趁太子養傷,日日還在東宮的時候,能懷上子嗣。
有關于那些藥丸的事,明蘊之沒與任何人說,包括裴彧。
滿意于如今現狀,和裴彧關系和諧穩定,自己也過得舒舒服服。把此事翻出來,只會讓本就表面的關系破裂掉,何必給自己找不痛快?
宮裏夜宴,明蘊之點了妝,換上了新作的織金芙蓉底紋繡的紅緞,瞧著喜氣又大方,不算最張揚打眼,但也沒辱沒了太子妃的名頭。
快過年,裴彧也沒再執著與一貫的玄白,明蘊之尋了件暗紅的緞子,他瞧了什麽也沒說,徑直讓人為他換上。
兩人攜手,去赴宴。
太後病重,宴席辦得不大,只有些皇室親眷。明蘊之不出意外地看到了許多悉的人,這些人瞧見他們來,目有意無意地落在夫妻兩人上,各含意味。
明蘊之只作不知,態度隨然。
前陣子,莊家被查出了千萬兩白銀的貪污,欺占百姓良田可達萬畝,被莊家旁支所欺侮的百姓狀告得數十張狀紙都寫不完。莊天祿這個家主被打了板子,關進莊宅,在一切落定之前,不準踏出一步。
這一切的源頭,在于太子所之刑。
不傻的都看出來了,當初這對皇家父子,可真真是耍了好一招苦計。
開宴後,平宣帝特意與裴彧喝了酒,父子共歡。
裴彧面淡淡,并無任何倨傲或喜。他落了座,指尖了妻子的手背。
明蘊之坐得離他近了些:“怎麽?”
裴彧:“這酒味道不錯。”
說完,他還拿出了那方繡帕,輕輕拭了拭毫無水痕的指尖。
明蘊之又挪開了。
這人自從給他繡了一方帕子,便不時拿出來用一用,從前倒是沒見著他這麽頻繁地用帕子。連齊王也不問過幾次,這帕子究竟有什麽來歷。
裴彧倒是笑而不答,將帕子放懷中,好似挑起話題的不是他一般。
明蘊之看著酒杯,到底還是輕酌了一杯。
裴彧笑了笑,提醒道:“看戲。”
他目落向不遠,一臉愁容的男人。明蘊之認得,似乎是某位郡王,與莊家關系匪淺,這會兒瞧著很是踟躕,猶豫不決。
果不其然,下一刻他就下定了決心似的,起了,跪在殿中,哭著求陛下網開一面。
歡快的歌舞停了,平宣帝看著他,了蓄起的胡須。
帝王沉默不語,殿中的人也不敢再出言,場面一時沉寂下來,有憋不住的直爽宗室道:“糊塗!莊家人罔顧皇室威嚴,你為皇室宗親,不想著為朝廷鏟除蛀蟲,反倒還同起他們來,你是何居心啊?”
明蘊之對求的那位郡王有了些印象,似乎是先帝的某位堂兄弟,關系不太近,但一直中庸地沒犯過什麽錯,輩分高,也人敬重。
為人敦厚,重重義,早些年被莊家老太爺在戰場上救過一命,所以一直念著恩,直到今日求。
斥責他的人有了第一個,便有更多趨炎附勢的開了口。那郡王一張老臉漲得通紅,仍舊跪地道:“求陛下網開一面,免除死罪,莫要寒了老臣的心……”
平宣帝沉沉地目掃視過衆人,推了碗筷,起離席。
衆人立馬恭送,不知陛下這是什麽意思,究竟放過還是不放過。只有裴彧,拉了拉明蘊之的手,道:“你覺得呢?”
明蘊之才不配合他,指尖從他手心溜走,讓他規矩些。最後才道:“演戲要演全套,怎麽殿下這個好兒子,這回不陪著演了?”
滿殿人的惶恐之中,裴彧眸疏淡,淺瞥了一眼神同樣淡定的康王母子,淡笑著答:“陛下的兒子,可不止孤一個。”
-
康王妃一回府,便瞧見個半人高的玉觀音,康王這等豪飲之人見地未飲醉,只帶著些酒氣,大手不停地著這玉通的觀音像。
他不信佛,但這玉質實在是妙,整個大周怕是難尋其一。若真要尋一個能媲它的,也只有中秋時節,平宣帝賜給東宮的那一尊玉佛。
饒是看慣了好東西的康王妃,也不由得將視線黏在了上頭。
康王妃:“哪兒來的佛像?”
“我那表叔父送來的。”
康王眼神都沒,含笑道。
表叔父……康王眼高于頂,能被他真真兒一句叔父的,全天下也就一個莊天祿了。
“你瘋了?”康王妃眼睛一瞪,不可置信:“這種時候你還敢收莊家的東西?”
哪怕在自家院中,也不得不低聲量:“這玉觀音再好,充其量也就值個萬兩銀子,你要是為了這一點兒銀子因小失大,那咱們都要跟著完蛋!”
康王不以為意:“你以為父皇不知道?”
康王妃懷中的兒早在回來的路上便睡著了,哪怕裴琦已經三歲了,抱著也不覺得累,踱步坐在堂中的紅木椅上,將兒睡得有些汗的額頭了。
“什麽意思?”
喝了酒後的康王比平日好說話多了,他這會兒心不錯,也願意說道說道。
他大手一揮,讓人給玉佛像擡了下去,咂了口釅茶,道:“從古至今,誰不想青史留名?更何況是帝王,一個賢名比什麽都重。”
“嘖,無知婦人。”見康王妃還是沒有大悟的模樣,康王不耐煩道:
“父皇忌憚莊家勢大,所以得尋著由頭削弱莊家,最好能把莊家連拔起,讓他們沒了作威作福的倚仗。但然後呢?滿大周誰不知道當初這江山是裴莊兩家打下的?莊家現今名聲再差,也改變不了他是大周頭等功臣的事實!”
“……你們心思倒深,”康王妃喃聲道:“又要打,又不能給一口氣打死了?……所以父皇是不打算對莊家下死手?”
“了權,了銀子,讓了幾個要的職,不就差不多了。莊家有從龍之功,趕盡殺絕,只會讓父皇被史狠狠記上一筆。”
朝中員還有大半都和莊家有關呢!難不真把滿朝文武都一一洗牌?怎麽可能!
平宣帝是什麽樣的人,他這個當兒子的還不清楚?
若有旁人分擔著倒還好些,偏生裴彧因著罰養傷,真就給自己摘得幹幹淨淨,一副孝子賢孫的模樣。管他私底下做了什麽,明面上他才是苦主。
“呸,裝模作樣。”康王唾了一聲。
“總之我要做什麽,你別管了。”有了今天這一遭做鋪墊,明兒個再上書陳,倒也不算突兀。
“你這是與虎謀皮。”
康王妃低斥一聲,拍了拍兒睡的背脊,狹長的眼眸泛起些厭煩:“當心把自己也玩進去。你玩完便算了,你那些姨娘兒子的我也不管,就是別牽連了我跟琦兒!”
康王:“對你夫君就這麽沒信心?”
他冷嗤一聲。
當年若非戰事吃,需要安軍士之心,裴彧一個沒了娘,沒有母家,甚至長在宮外的皇子能得封太子之位?
這東宮,本就該是他的!
“父皇是因著要清算莊家,才親近了會兒東宮,你瞧平日,待他可有半點特別之?”
康王作為皇室中人,知道的自然比康王妃多得多,譬如當年婁家的事,有著這麽一個母家,平宣帝就不怕裴彧恨死他?真讓他坐穩太子之位,就不怕有朝一日……?
大哥木訥,二哥在宮外,四弟早逝,五弟年頑劣,幾位皇子中,只有他是被平宣帝親自教導過的,分自然不同。
都說皇家無父子,但若真論及父子之,只有他夠這個份量!
康王妃看他模樣,想他當真是打定了主意要爭一爭這皇位了,拍著琦兒的手放緩了些。
自個兒也打定主意,不管康王如何做,也得給自己和兒找找退路了。
另一邊,肅王府的夫妻二人也在敘話。
肅王生低調,只有兩三個妾室通房,膝下子皆為王妃所出,二人婚多年,都還不錯。
夜半,兩人一番雲雨過後,肅王喚了人打水洗漱。兩人清理得舒舒服服躺在榻上,也無睡意,肅王便問:“你覺得,鈞兒這位老師如何?”
他不知怎麽回事,妻子竟能說太子妃,讓書信益州去尋名師來。這老師瞧著仙風道骨,已經教了一兩月了。
“極好,”肅王妃很說這麽篤定的話,但也不得不佩服:“鈞兒日日下了學,到我這兒都要說幾句這老師講了什麽,又誇了他什麽。鈞兒比從前還更上進了。”
肅王摟著妻子,慨嘆一聲:“日子就這麽過下去,也好。”
妻子賢惠,兒子聰慧上進,他再差也是王爺,日後不管是哪個弟弟登基,他又不惹事,總沒可能再廢了他。
肅王妃聽了這話,歪過頭拍了他一下。
“打我做甚?”
肅王的暢想被打斷,有些不滿。
肅王妃:“你覺得現下不錯?”
看著黑漆漆的床頂,喃喃道:“你倒是了。”
“什麽意思?”肅王側過頭:“我知曉你辛苦,哎……”
肅王妃背過去,心中泛起了酸。
若不是以那麽大的為換,明蘊之會給鈞兒找先生?
可憐也是個王妃,偌大一個肅王府,在遍地是人才的京城,竟也尋不到一個學問頂尖的老師。
吸了吸鼻子,嗓音堵塞,肅王著急起來,將人摟在懷裏輕輕安著:“有何事說啊,別哭鼻子。”
肅王妃輕捶他一下,撲進他懷裏幹眼淚,道:“不,我不能讓我的兒子也委屈。”
“……鈞兒如何又委屈了?”
肅王頭疼起來了,妻子今晚說得前言不搭後語,別是被今兒個父皇嚇壞了吧?
肅王妃:“你就是個傻的!”說:“若我說讓你明日上書,求父皇放過莊家人一條命,你敢不敢?”
肅王嚇得松了手:“這這這……哪一項單挑都是殺頭的大罪,我若上書,全天下的百姓怕是恨不得吃了我的吧!父皇不也……”
“所以說!”
肅王妃哼了一聲,轉過去:“咱們家的前程,真真指不上你。”
肅王不明白,他已經是王爺,還能怎麽奪前程了。真跟幾個弟弟奪皇位?哪怕有個貴妃娘親,他沒那個膽子和家世。
他是平宣帝第一個孩子,還在東宮時生下的,母妃家世不顯,就是個良家子,剛出生沒多久,父親就領兵去了外頭。那時父親生死未蔔,戰局未定,他也就在母親膝下,生得有些畏畏。平宣帝回來後,自然也看不上這麽個兒子,父子本就淡薄。
說不定平宣帝看他的誼,還不如今日那個遠房郡王呢!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懂不懂這個道理?”肅王妃問。
肅王點頭。
肅王妃咬了牙關,沒繼續說了。
是子,又嫁進皇家嫁得早,早到幾位皇子還沒封王就了宮。那時和肅王住在宮中,自然比幾個弟妹看得更明白。
們這皇家,難伺候的不止太後,還有一個皇後娘娘。
皇後亦有子,表面上大度,是個良善的嫡母。可看得清清楚楚,人家是想著讓太子康王鬥法,讓齊王當那只黃雀。
焉知們這只不被人放在眼中的蛇,也想一口吞掉那黃雀?
肅王妃轉了個,擰了丈夫一把:“我做事,你就別管了。往後你好好照看著鈞兒讀書,不管怎樣,我不會委屈了鈞兒的。”
腦中轉了許多事,想起裴琦生辰時太子妃親手做的兔子,和自家兒子生辰時東宮送來的一塊硯臺。哪怕硯臺貴重,也不及布兔子費神。
“明日我進宮一趟,”打定了主意:“今兒我瞧太子與太子妃,好似說了不話,這關系怎的比從前還……”
話沒說完,耳邊便傳來了淺淺的呼吸聲。
肅王早在輾轉反側的時候睡著了。肅王妃氣得瞪他一眼,搶過被子睡下了。
第45章 第 45 章 帕子香囊,孤可不是誰送……
第45章
在討明蘊之歡心的路上, 上輩子裴彧走了許多彎路。
對誰都一樣的笑意盈盈,端著從不出差錯的儀態與風度,無論是做明家二娘子, 還是一國太子妃,都讓人覺得心服口服。
婚前,裴彧曾在宴席上也見過長大後的。待人接皆有禮嫻雅, 是個極好的太子妃人選。
不再是選妃時見到的那個稚氣未的小娘子,裴彧面上不顯,心底卻暗暗松了口氣。當時他想,若還如那時一般單純懵懂,怕是難以在宮中生存下來。
他對明蘊之自來是滿意的。可這份滿意到了後來,便越來越令他在意,越來越讓他覺到……似乎無論如何,也難以瞧見真實的緒。
上位者不宜輕易表喜怒, 做到了極致——無論他做些什麽,送些什麽, 都是一樣地表出應有的姿態。
譬如京中的飲食口味, 分明吃不慣, 卻也不聲地吃了三年。若非夢境,他怎會知曉的喜好?
不是會主開口,為自己爭取些什麽的人。
是一塊頑石。
無數次壁過後, 裴彧得出如此結論。
有些人吃不吃, 有些人吃不吃, 他的妻子需得兼施。不給進牆角, 圍追堵截至毫無逃之機,不會讓那完的面展現出一裂,但得太過, 又會慌失措,倉皇地尋找退路,反而更注意不到邊的人。
裴彧發現,總在尋找退路。他進一步,看似在原地不,但實則已經在腳下挖坑,只等著何時鑽進去,再用厚厚的土掩埋自個兒,不半點風吹日曬。
只能一點點地磨。
流水沖刷頑石,一點點地讓那頑石磨開軀殼,顯半分真心。
那個一即止的吻,比天底下最甜的糖還要甜膩。可于現在的而言,這樣意味不明的吻只怕比夜裏的纏|綿還要令驚慌。
見人呼吸逐漸急促,目游移,顯然又要四尋著理由借口起來了,裴彧斂眸,拉開了二人間的距離。
距離尚能拉開,卻攔不住目的黏著。
那泛上些水,瑩潤剔,領出的一截白膩覆上些健康的薄,比花蕊更為馥郁的蘭香在離開的瞬息又翻湧了上來,像是一難以言喻的挽留。
不能得太。
裴彧掩下眸中難以抑制的谷欠,撚起花瓣的指骨掐,青筋鼓起。
無人知曉這樣的有多讓他沉迷。
明蘊之早早將目垂下,一個勁兒地盯著被擺蓋住了大半的繡鞋。鞋上繡著幾朵綻放的花,到底是牡丹還是芙蓉,亦或是什麽蓮花,這會兒無暇思考,只是故作專心地瞧。
裴彧靠近的時候,其實想過要推開的,但顧及他背上的傷,不敢用力,手只是虛推了推,好似擒故縱似的。這樣的覺讓臉頰又一次燒紅,擡起瀲滟的水眸,飛快地看了一眼裴彧,瓣輕張了張,又不知該說些什麽。
仍舊流轉著曖|昧的氣氛裏,是含之的聲音拯救了。
窗外不遠,傳來了溫雅的聲音:“沈大人且留步,我去尋人通傳太子殿下。”
來了人,明蘊之立馬此地無銀三百兩地關上窗戶,直到窗戶關合起的咔噠一聲響起,才又看到了裴彧半含著笑意的眼神。裴彧:“怕人看見?”
明蘊之:“不麽……青天白日的,殿下這麽……”
話沒說完,瞥了眼手心被裴彧塞進來的花瓣,轉過出去了。
出去時,正好和含之打了個照面。含之瞧見臉頰紅紅,奇道:“阿姐,怎麽辣到現在?”
明蘊之:“……是有些辣,再讓小廚房上份牛茶吧。”
推著含之去了側殿。
含之將方才遇到沈懷璋,齊王妃又讓引路的事代了。明蘊之一聽就知曉是怎麽回事,姚玉珠看起來頗有撮合之意,轉念一想,竟也不錯,暗地打量妹妹的神:“你覺得此人談吐如何?”
“路上并未說話,但相見時所言幾句,能看出此人是個翩翩君子。”
含之評價得點到為止,看不出有什麽多餘的意思。
明蘊之點了點頭,這就說明不討厭,往後再多些接,說不定也能就一段良緣。
不過,一切還是以含之和沈懷璋的意願為準,兩人一個是的親妹,一個是的摯友,都應當得到幸福。
懷著這樣的心思,明蘊之沒讓含之立刻回去休息,而是拖著賞了會兒書畫。話中提到明日裴彧的生辰禮,明蘊之道:“你這禮倒是好,阿姐的卻得改改了。”
裴彧說討到了,不代表真的什麽也不用送,否則明日場面也不好看。
含之疑:“阿姐是不是聽錯了?剛才送齊王殿下與王妃時,我還聽聞王妃數落王爺,說連環畫這種稚的禮,只有三歲稚才會送,怎麽會是琴?”
說的也不止這些,只是齊王妃數落王爺的話,含之沒法兒一一複述罷了。聽王爺爭辯時的意思,說是尋到了什麽稀世珍寶,如同武俠話本裏的絕代功法,隨著上頭練功,定能就一代綠林盟主——他送過不正經的禮多了去了,時什麽稀奇古怪的東西都要分給二哥和玉珠,姚玉珠也只是數落幾句,齊王也樂得聽王妃教訓。
明蘊之:“……”
瓣一撇,立馬明白了過來。
好啊,怕是私下裏知道了要送什麽,故意占便宜來了!
若非含之還在,沈懷璋又進了殿與他商議公務,明蘊之恨不得立馬就闖進去,學著康王妃的模樣撓一撓裴彧的臉!
含之不知道姐姐和姐夫又發生了什麽,但看著姐姐的臉,總覺得寒氣森然,借口想走,剛站起,便聽得徐公公道:“沈大人慢走。”
幾人又打了照面,沈懷璋見明蘊之也在,二人見了禮。明蘊之一雙眸子瞧著妹妹和沈懷璋,心裏越發滿意。郎才貌,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
也沒急著再讓二人相,先讓青蕪送了沈懷璋出宮,又對含之道:“今兒你也累了,先回去歇一歇吧。沈大人今日可見到了?他是個好說話的,先前與你提過的那位師便是他的表親,與他關系不錯,若有什麽想問的,可以去問問他。”
含之懵懵懂懂地點了頭,回去了。
明蘊之對趙嬤嬤道:“我覺好像沒怎麽明白我的意思。”
趙嬤嬤當然看出來了,笑著道:“這事兒也急不來,慢慢來吧。”
送走二人,明蘊之讓人上了杯酸棗茶,特意囑咐人將酸棗放得足足的,端進了殿。
裴彧背對著,似乎正在看什麽文書。
“殿下。”
明蘊之喚他的聲音略重,讓青竹給倒滿了整整一杯,遞到裴彧手邊:“議事也累了,殿下喝口茶吧。”
裴彧不曾設防,更看至細微,并未分神。單手接過,目仍舊落在文書上,毫未。
他輕吹了吹茶水,在聞到味道的時候便覺不對,但為時已晚,一口茶水已經腹,帶著濃濃的酸意,滿口都是酸棗的味道。
“如何?”
青竹早憋著笑下去了,可不敢在這種時候還留在這兒。明蘊之靠在屏風旁,出帕子捂了捂:“殿下午間用了不,酸棗茶消食,殿下覺得如何?”
一對劍眉擰得極深,目終于從文書中擡起,中仍殘留著讓人生津的酸味。
對上那道似笑非笑的視線,裴彧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故意的?”
他擡了擡手中的茶杯,再飲了些:“既然是蘊娘的心意,孤就笑納了。”
明蘊之上前幾步,給他添茶:“殿下最好喝完,免得一肚子壞水,哄得人暈頭轉向。”
裴彧這便懂了,定是知曉了方才哄騙的事,也不帶半分慚,轉了轉茶杯,道:“生辰將至,想討些喜歡的賀禮罷了。”
“殿下不喜歡琴?”明蘊之睨他一眼。
他擅琴,哪怕見他奏曲,也知曉他這技藝不差,且庫房中也常年存放著幾把好琴,他也偶爾會讓人取出賞玩一把,顯然是個琴的。
裴彧:“在孤看來,再名貴的賀禮,也不及蘊娘親手繡一方帕子。”
香囊費神,還是帕子簡單。
他目輕垂了垂,語氣淡然:“琴誰都能送,但帕子香囊,孤可不是誰送都收的。”
明蘊之回過味兒來了。
因著刑,又發熱幾日,男人本就棱角分明的臉更為清瘦。喝了酸棗茶,那酸氣都不住,更何況向來口味清淡的裴彧,這會兒眼睫輕掩,竟顯出了幾分可憐來。
明蘊之想到了年含之生病的時候,或許人在病中就是脆弱幾分,有些特殊的念頭也是尋常。明蘊之抿了抿,道:“一方帕子而已,殿下想要,為何不早說?”
“孤說了,蘊娘怕是會讓繡娘一氣做上幾百條,把孤的堵嚴實。”
“……”
明蘊之無言以對,似乎……的確。
嘆口氣,裴彧都開口了,一張帕子也費不了多工夫。明蘊之喚人拿來針線,坐在窗下,真開始制起來。
落針前,問:“殿下想要什麽花樣?”
“都好。”
裴彧點到即止,要求太多,也會嫌煩的。
哪怕上定不會表半分。
明蘊之搖了搖頭,垂首,借著日繡了起來。
裴彧從垂首開始,目就未曾離開半分。
平時做針線不多,手藝也算不上好,裴琦那幾只兔子若無含之幫忙,都要狠費一點工夫。裴彧見落了針,轉瞬又猶豫了會兒,將落針挑開,重新落下。
這一作完,下意識擡頭瞧了瞧。
裴彧轉過視線,頭輕滾。
見裴彧沒看到的作,明蘊之更放了些心,很快地上了手,隨口問道:“沈大人今日來送什麽?從前工部送文書的,好像不是他。”
“問他做什麽。”
裴彧聲音了些。
明蘊之又看他一眼:“為著含之。”
裴彧擡眸:“含之?”
明蘊之將自己的想法與他說了:“你瞧啊,男未婚未嫁,又是才子佳人,若真能,怎麽不好呢?”
“孤竟不知蘊娘放著好好的太子妃不當,去當牽線的紅娘了。”
裴彧淡聲道:“孤瞧著,不大樂觀。”
“為何?”
明蘊之歪過腦袋:“這二人我都清楚,往後也是有話可說的。不僅家世相當,沈大人往後高升在,含之也是多好的一個小娘子啊,能娶,是那人三生修來的福分。”
眼裏,二人哪哪都好,之前是沒怎麽想過,現在一想,恨不得兩人立馬牽著手走到前,說讓去陛下皇後跟前求個賜婚了。
“沈懷璋一心仕途,怕是無心兒長。”
裴彧將文書看完,放下道:“含之亦有志向,雖則不厭惡此事,但你若催,心裏必定更加厭煩。”
明蘊之嘆了口氣:“也是。”
柏夫人在家定然天天念叨含之,所以讓含之心裏厭惡更甚,轉而也更堅定去柳園。
“隨緣吧,”明蘊之想得很開,總歸也是臨時起意,“各人有各人的福分,強求不來。”
裴彧看真的放下了心,才收回目。
更多的話他沒說。
前世,也是起了心意想要撮合二人,只是尚未行,此事意外被柏夫人知曉,背著三娘直接與沈家人通了氣。
沈家人得知能與明家結親,自然是一百個願意,極快地換了庚帖,將親事定了下來。
只是因著此事,三娘更下了決心,連柳園都不去了,問沈懷璋借了車馬和人,連夜逃去幽州,與那幽州沈家表親一道講學。
幽州當時正著,莊家倒臺,幽州牧不甘心被擼了職,舉兵造反。明蘊之得知此事,一個勁兒地怪自己,白日夜裏都哭紅了眼,恨不能代妹罪。柏夫人更是宮哭了幾回,還是裴彧下了令將其送回益州,不準出現在明蘊之眼前。
好在最後含之沒事。
裴彧垂下眼,喝了一口酸棗茶。
今生既然知曉此事,那無論含之會不會去幽州,他都不會讓幽州再度生。
-
養傷的日子過得極快,沒有紛繁公務的煩心,沒有蒜皮的細枝末節,轉眼便到了十二月。
了冬,下過幾場雪,院中的梧桐上覆蓋著厚厚的銀裝,殿中的人也穿上了白絨絨的皮襖和狐裘。
裴彧子強健,冬月底便能行自如了。明蘊之看著他背上落的痂,下頭遍布著新生出來淡的,目驚心,仍不準他擅自行。
直到快除夕,才讓太醫對平宣帝報了康複。
年底宮宴多,明蘊之索將一切都甩開了手,安安穩穩當的太子妃,什麽也不管。趙嬤嬤瞧了,竟也沒勸再將宮務拿回來,只道娘娘這幾年實在辛苦,是該好好歇一歇。
明蘊之心裏知曉,趙嬤嬤其實是盼著趁太子養傷,日日還在東宮的時候,能懷上子嗣。
有關于那些藥丸的事,明蘊之沒與任何人說,包括裴彧。
滿意于如今現狀,和裴彧關系和諧穩定,自己也過得舒舒服服。把此事翻出來,只會讓本就表面的關系破裂掉,何必給自己找不痛快?
宮裏夜宴,明蘊之點了妝,換上了新作的織金芙蓉底紋繡的紅緞,瞧著喜氣又大方,不算最張揚打眼,但也沒辱沒了太子妃的名頭。
快過年,裴彧也沒再執著與一貫的玄白,明蘊之尋了件暗紅的緞子,他瞧了什麽也沒說,徑直讓人為他換上。
兩人攜手,去赴宴。
太後病重,宴席辦得不大,只有些皇室親眷。明蘊之不出意外地看到了許多悉的人,這些人瞧見他們來,目有意無意地落在夫妻兩人上,各含意味。
明蘊之只作不知,態度隨然。
前陣子,莊家被查出了千萬兩白銀的貪污,欺占百姓良田可達萬畝,被莊家旁支所欺侮的百姓狀告得數十張狀紙都寫不完。莊天祿這個家主被打了板子,關進莊宅,在一切落定之前,不準踏出一步。
這一切的源頭,在于太子所之刑。
不傻的都看出來了,當初這對皇家父子,可真真是耍了好一招苦計。
開宴後,平宣帝特意與裴彧喝了酒,父子共歡。
裴彧面淡淡,并無任何倨傲或喜。他落了座,指尖了妻子的手背。
明蘊之坐得離他近了些:“怎麽?”
裴彧:“這酒味道不錯。”
說完,他還拿出了那方繡帕,輕輕拭了拭毫無水痕的指尖。
明蘊之又挪開了。
這人自從給他繡了一方帕子,便不時拿出來用一用,從前倒是沒見著他這麽頻繁地用帕子。連齊王也不問過幾次,這帕子究竟有什麽來歷。
裴彧倒是笑而不答,將帕子放懷中,好似挑起話題的不是他一般。
明蘊之看著酒杯,到底還是輕酌了一杯。
裴彧笑了笑,提醒道:“看戲。”
他目落向不遠,一臉愁容的男人。明蘊之認得,似乎是某位郡王,與莊家關系匪淺,這會兒瞧著很是踟躕,猶豫不決。
果不其然,下一刻他就下定了決心似的,起了,跪在殿中,哭著求陛下網開一面。
歡快的歌舞停了,平宣帝看著他,了蓄起的胡須。
帝王沉默不語,殿中的人也不敢再出言,場面一時沉寂下來,有憋不住的直爽宗室道:“糊塗!莊家人罔顧皇室威嚴,你為皇室宗親,不想著為朝廷鏟除蛀蟲,反倒還同起他們來,你是何居心啊?”
明蘊之對求的那位郡王有了些印象,似乎是先帝的某位堂兄弟,關系不太近,但一直中庸地沒犯過什麽錯,輩分高,也人敬重。
為人敦厚,重重義,早些年被莊家老太爺在戰場上救過一命,所以一直念著恩,直到今日求。
斥責他的人有了第一個,便有更多趨炎附勢的開了口。那郡王一張老臉漲得通紅,仍舊跪地道:“求陛下網開一面,免除死罪,莫要寒了老臣的心……”
平宣帝沉沉地目掃視過衆人,推了碗筷,起離席。
衆人立馬恭送,不知陛下這是什麽意思,究竟放過還是不放過。只有裴彧,拉了拉明蘊之的手,道:“你覺得呢?”
明蘊之才不配合他,指尖從他手心溜走,讓他規矩些。最後才道:“演戲要演全套,怎麽殿下這個好兒子,這回不陪著演了?”
滿殿人的惶恐之中,裴彧眸疏淡,淺瞥了一眼神同樣淡定的康王母子,淡笑著答:“陛下的兒子,可不止孤一個。”
-
康王妃一回府,便瞧見個半人高的玉觀音,康王這等豪飲之人見地未飲醉,只帶著些酒氣,大手不停地著這玉通的觀音像。
他不信佛,但這玉質實在是妙,整個大周怕是難尋其一。若真要尋一個能媲它的,也只有中秋時節,平宣帝賜給東宮的那一尊玉佛。
饒是看慣了好東西的康王妃,也不由得將視線黏在了上頭。
康王妃:“哪兒來的佛像?”
“我那表叔父送來的。”
康王眼神都沒,含笑道。
表叔父……康王眼高于頂,能被他真真兒一句叔父的,全天下也就一個莊天祿了。
“你瘋了?”康王妃眼睛一瞪,不可置信:“這種時候你還敢收莊家的東西?”
哪怕在自家院中,也不得不低聲量:“這玉觀音再好,充其量也就值個萬兩銀子,你要是為了這一點兒銀子因小失大,那咱們都要跟著完蛋!”
康王不以為意:“你以為父皇不知道?”
康王妃懷中的兒早在回來的路上便睡著了,哪怕裴琦已經三歲了,抱著也不覺得累,踱步坐在堂中的紅木椅上,將兒睡得有些汗的額頭了。
“什麽意思?”
喝了酒後的康王比平日好說話多了,他這會兒心不錯,也願意說道說道。
他大手一揮,讓人給玉佛像擡了下去,咂了口釅茶,道:“從古至今,誰不想青史留名?更何況是帝王,一個賢名比什麽都重。”
“嘖,無知婦人。”見康王妃還是沒有大悟的模樣,康王不耐煩道:
“父皇忌憚莊家勢大,所以得尋著由頭削弱莊家,最好能把莊家連拔起,讓他們沒了作威作福的倚仗。但然後呢?滿大周誰不知道當初這江山是裴莊兩家打下的?莊家現今名聲再差,也改變不了他是大周頭等功臣的事實!”
“……你們心思倒深,”康王妃喃聲道:“又要打,又不能給一口氣打死了?……所以父皇是不打算對莊家下死手?”
“了權,了銀子,讓了幾個要的職,不就差不多了。莊家有從龍之功,趕盡殺絕,只會讓父皇被史狠狠記上一筆。”
朝中員還有大半都和莊家有關呢!難不真把滿朝文武都一一洗牌?怎麽可能!
平宣帝是什麽樣的人,他這個當兒子的還不清楚?
若有旁人分擔著倒還好些,偏生裴彧因著罰養傷,真就給自己摘得幹幹淨淨,一副孝子賢孫的模樣。管他私底下做了什麽,明面上他才是苦主。
“呸,裝模作樣。”康王唾了一聲。
“總之我要做什麽,你別管了。”有了今天這一遭做鋪墊,明兒個再上書陳,倒也不算突兀。
“你這是與虎謀皮。”
康王妃低斥一聲,拍了拍兒睡的背脊,狹長的眼眸泛起些厭煩:“當心把自己也玩進去。你玩完便算了,你那些姨娘兒子的我也不管,就是別牽連了我跟琦兒!”
康王:“對你夫君就這麽沒信心?”
他冷嗤一聲。
當年若非戰事吃,需要安軍士之心,裴彧一個沒了娘,沒有母家,甚至長在宮外的皇子能得封太子之位?
這東宮,本就該是他的!
“父皇是因著要清算莊家,才親近了會兒東宮,你瞧平日,待他可有半點特別之?”
康王作為皇室中人,知道的自然比康王妃多得多,譬如當年婁家的事,有著這麽一個母家,平宣帝就不怕裴彧恨死他?真讓他坐穩太子之位,就不怕有朝一日……?
大哥木訥,二哥在宮外,四弟早逝,五弟年頑劣,幾位皇子中,只有他是被平宣帝親自教導過的,分自然不同。
都說皇家無父子,但若真論及父子之,只有他夠這個份量!
康王妃看他模樣,想他當真是打定了主意要爭一爭這皇位了,拍著琦兒的手放緩了些。
自個兒也打定主意,不管康王如何做,也得給自己和兒找找退路了。
另一邊,肅王府的夫妻二人也在敘話。
肅王生低調,只有兩三個妾室通房,膝下子皆為王妃所出,二人婚多年,都還不錯。
夜半,兩人一番雲雨過後,肅王喚了人打水洗漱。兩人清理得舒舒服服躺在榻上,也無睡意,肅王便問:“你覺得,鈞兒這位老師如何?”
他不知怎麽回事,妻子竟能說太子妃,讓書信益州去尋名師來。這老師瞧著仙風道骨,已經教了一兩月了。
“極好,”肅王妃很說這麽篤定的話,但也不得不佩服:“鈞兒日日下了學,到我這兒都要說幾句這老師講了什麽,又誇了他什麽。鈞兒比從前還更上進了。”
肅王摟著妻子,慨嘆一聲:“日子就這麽過下去,也好。”
妻子賢惠,兒子聰慧上進,他再差也是王爺,日後不管是哪個弟弟登基,他又不惹事,總沒可能再廢了他。
肅王妃聽了這話,歪過頭拍了他一下。
“打我做甚?”
肅王的暢想被打斷,有些不滿。
肅王妃:“你覺得現下不錯?”
看著黑漆漆的床頂,喃喃道:“你倒是了。”
“什麽意思?”肅王側過頭:“我知曉你辛苦,哎……”
肅王妃背過去,心中泛起了酸。
若不是以那麽大的為換,明蘊之會給鈞兒找先生?
可憐也是個王妃,偌大一個肅王府,在遍地是人才的京城,竟也尋不到一個學問頂尖的老師。
吸了吸鼻子,嗓音堵塞,肅王著急起來,將人摟在懷裏輕輕安著:“有何事說啊,別哭鼻子。”
肅王妃輕捶他一下,撲進他懷裏幹眼淚,道:“不,我不能讓我的兒子也委屈。”
“……鈞兒如何又委屈了?”
肅王頭疼起來了,妻子今晚說得前言不搭後語,別是被今兒個父皇嚇壞了吧?
肅王妃:“你就是個傻的!”說:“若我說讓你明日上書,求父皇放過莊家人一條命,你敢不敢?”
肅王嚇得松了手:“這這這……哪一項單挑都是殺頭的大罪,我若上書,全天下的百姓怕是恨不得吃了我的吧!父皇不也……”
“所以說!”
肅王妃哼了一聲,轉過去:“咱們家的前程,真真指不上你。”
肅王不明白,他已經是王爺,還能怎麽奪前程了。真跟幾個弟弟奪皇位?哪怕有個貴妃娘親,他沒那個膽子和家世。
他是平宣帝第一個孩子,還在東宮時生下的,母妃家世不顯,就是個良家子,剛出生沒多久,父親就領兵去了外頭。那時父親生死未蔔,戰局未定,他也就在母親膝下,生得有些畏畏。平宣帝回來後,自然也看不上這麽個兒子,父子本就淡薄。
說不定平宣帝看他的誼,還不如今日那個遠房郡王呢!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懂不懂這個道理?”肅王妃問。
肅王點頭。
肅王妃咬了牙關,沒繼續說了。
是子,又嫁進皇家嫁得早,早到幾位皇子還沒封王就了宮。那時和肅王住在宮中,自然比幾個弟妹看得更明白。
們這皇家,難伺候的不止太後,還有一個皇後娘娘。
皇後亦有子,表面上大度,是個良善的嫡母。可看得清清楚楚,人家是想著讓太子康王鬥法,讓齊王當那只黃雀。
焉知們這只不被人放在眼中的蛇,也想一口吞掉那黃雀?
肅王妃轉了個,擰了丈夫一把:“我做事,你就別管了。往後你好好照看著鈞兒讀書,不管怎樣,我不會委屈了鈞兒的。”
腦中轉了許多事,想起裴琦生辰時太子妃親手做的兔子,和自家兒子生辰時東宮送來的一塊硯臺。哪怕硯臺貴重,也不及布兔子費神。
“明日我進宮一趟,”打定了主意:“今兒我瞧太子與太子妃,好似說了不話,這關系怎的比從前還……”
話沒說完,耳邊便傳來了淺淺的呼吸聲。
肅王早在輾轉反側的時候睡著了。肅王妃氣得瞪他一眼,搶過被子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