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 43 章 如同將碎的薄瓷。
第43章
臨華殿中。
“妾聞到藥味了, 想必殿下的藥快好,”明蘊之道:“先喝藥吧。”
語氣婉,帶著一貫的平和。今日穿著件碧的荷紋長, 雖在深秋,卻給室平添幾分夏日的綠意,因著在自家殿中, 長發半披,未施黛,修長細膩的白皙頸子微垂,一副隨的模樣。
如果不去看無意識攥的指尖的話。
裴彧斂眸,拒絕:“先下完這局。”
榻前,盛放了個不大的小幾,上頭擺著個白玉棋盤。明蘊之屈膝跪坐在團上,面前棋局膠著, 局勢僵持,看起來難分上下, 但心裏清楚, 眼下局面想不出解法來。
“……不下了。”
手中的黑子被扔進棋笥之中, 發出了一聲脆響。
裴彧見這樣直白地流緒,眉頭輕挑:“不是你警告數次,孤不準讓你麽?”
明蘊之角了, 沒說話了。剔的眸子在棋局上掃了一眼, 牙咬著。
這幾日裴彧刑, 這個太子妃自然也不好太過張揚, 思慮再三,以照料太子為由,將宮務都回了皇後手中。夫妻二人安安穩穩待在東宮, 兩耳不聞窗外事。
今日手談,是因著前幾日曬書之時拿出來的棋譜,很有些年頭,瞧著也來頭不小。明蘊之隨外祖一道長大,自然是會下棋的,技藝也不差,含之尋書時瞧見,興致地想與下棋。
明蘊之知道,這幾天含之也擔驚怕,小心謹慎待在東宮,定然也憋得不輕,便應了下來。
與下了會兒棋,回到臨華殿,卻見裴彧獨自一人趴在榻上,靜默地看著窗臺上的那盆蘭花。
原本是要看書的,但明蘊之昨日收走了他的書,告訴他,這樣不是養病,更廢心神。于是他的目只能往前,往遠看——窗戶半開著,能從此瞧見那棵高大的梧桐,落了葉,仍有大的枝幹樹影落在半打著卷兒的蘭花上——了深秋,花也要謝了。
明蘊之瞧著他那模樣,竟看出了幾分凄清,思量之下,提議道:
“不若,下棋吧?”
……
前幾局分外平順,二人殺得有來有回,明蘊之看得出裴彧棋藝不錯,婚幾年來,也是第一次和裴彧這般對坐手談,竟有幾分新奇之。
連勝兩次過後,明蘊之忽覺不對。心頭一細思,頗有些不滿道:“殿下。”
裴彧被喚得擡起了眼,牽著背後的傷,眉頭輕皺。
明蘊之點了點棋盤:“誠信,誠信!”
秀麗的眉頭蹙,很有幾分不滿:“昨日所言,殿下難不也是騙妾的?”
原本下得暢快,棋逢對手,應當你來我往,再腦搏數回的。輕而易舉地贏,倒有種被輕視之。
提到昨日,裴彧將棋子黑白分開,語氣有些低沉:“抱歉。”
夢裏,和他第一次下棋那日,也是興致要他發揮出全部實力。
裴彧信了。
連輸七局後,明蘊之氣得當晚沒吃下飯,連帶著對他的臉也差了數日。
贏也不,輸也不……
裴彧執起棋子,腦中默算,憶起了某次在書上見過的殘局。
“……”
那也不代表要下個殘局出來啊?
明蘊之死死瞧著這棋盤,越瞧心中越堵。再好脾氣的人遇到這樣的局面,也難以維持平靜,站起:“妾出去吹吹風,殿下記得喝藥。”
一提擺,往殿外去了。
裴彧垂眼,瞧著那幾顆棋子,沒能理解。
……為何又生氣,平手也不了麽?
明蘊之站在廊下,散了散心頭郁氣。裴彧此人,平日裏看不出什麽,較真起來,真覺得他頗有些不近人,換句話說,就是了人味兒。
聽聞他治軍領兵很有一手,帶領工部修建運河的時候,也很有本事,令屬下信服,怎麽一到夫妻之間,整個人就笨拙了起來?
自然知曉他不是故意惹生氣的。再轉念一想,又哪裏是那麽生氣的人。方才含之下急眼了耍賴,也不見半點怒,了妹妹的鼻子也就過去了。
偏生一到裴彧跟前,心頭的氣就噌噌往外冒,好沒來由。
自顧自平靜了會兒,明蘊之去瞧了眼裴吃,又點了幾道過會兒想用的膳食。
回臨華殿時,撞見了一個本不該出現在此的明黃影。
一瞬間的反應過後,明蘊之蹲行禮:“……兒臣拜見父皇,父皇萬安。”
平宣帝邊,只跟了一個老太監,并無旁人。
臨華殿外跪了一地,他看了一眼,道:“太子妃這幾日照看太子辛苦,朕該嘉獎你。”
“照顧太子乃兒臣分之事,不敢領賞。”
明蘊之深深垂首,男人的影遮蔽住了天日,落在的前。
平宣帝如今正值壯年,又有著早年兵馬執劍的經歷,上屬于帝王的威深重。從前見他,大多是在宴席之上,隔著重重影,端坐龍椅上的男人沉默地凝視著他的臣子與妻兒。現在這位帝王就立于前,語氣中喜怒難辨,明蘊之不得不打起十二萬分的神,來辯別他所有細微的緒。
片刻,平宣帝道:“平吧。”
明蘊之終于松了口氣,“謝父皇。”
前朝之事未曾仔細打探,但平宣帝今日既然來了,就說明裴彧這招苦計已經起效。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裴莊兩家多年前能功起事,正是因為前朝皇族草菅人命,民心大,而裴莊兩家樂善好施,善待俘虜,此為其一。
前朝重武輕文,科舉形同虛設,場上下幾乎皆為豪族親眷,寒門學子出頭無,寒了讀書人的心。裴家當初起事,亦有學子討伐,指責其非正統之君,奪位不正。但先帝登基第二年,便重啓科舉,令人嚴加尋檢,嚴包庇徇私,此舉直接讓天下讀書人放棄口誅筆伐,轉而承認了裴氏皇族的正統,天下歸心,此為其二。
這些年來,莊家愈發勢大,朝堂之中大半是莊家門生,學子們本就心存怨懟。而莊家老太爺去後,現今的莊家人見慣了權勢,個個貪得無厭,將百姓得越發,亦有不百姓怨聲載道,只不過被強權了下來,不曾鬧大而已。
現下,不過是給所有未曾點燃的引線,加了一點火星。
算算日子,平宣帝的確該來了。
明蘊之垂首,恭謹道:“殿下這幾日高熱不退,睡夢中,仍舊呼喚著父皇,盼著父皇原諒他的罪過。兒臣知曉天怒難測,但求父皇看在與殿下多年的父子之上,去瞧一瞧殿下,讓殿下安心養病。”
“你是個有心的,”平宣帝頷首:“朕去看看他。”
臨華殿中暖香浮,日明澈地灑室,讓一屋子藥味都變得沒那麽沉重。
平宣帝走進來,道:“彧兒。”
聽得聲音,榻上半闔著雙眼的男子微微睜眼,蒼白的面頰上能清晰可見皮下藍紫的管,如同將碎的薄瓷。
“父皇。”
裴彧擡手,徐公公小步上前來扶他起。
平宣帝皺眉:“當爹的來瞧瞧兒子,不必行禮。”
“不可,”裴彧聲音虛弱,帶著些嘶啞:“禮不可廢。請父皇,兒臣一拜。”
平宣帝沉默地了一禮,待他行罷禮,親手扶著他回到榻上,為他蓋上絨毯。
雖是父子,多年來卻有獨的時候。平宣帝坐他邊,半垂著眼眸看他。
“你苦了。”
他道:“現在可還燒著?”
平宣帝探了探他的額頭,還有些微燙:“這些庸醫是怎麽照看你的,連日不好,也不知道來回稟朕麽?”
“父皇事忙,是兒臣不讓他們告訴父皇的。”
裴彧啞聲道:“父皇怎麽來了,可有何事?”
平宣帝略掃一眼殿中擺著的棋盤。
他還是太子時,也住在臨華殿,但他妃妾衆多,素來都是他去妃妾們的院落,殿中一貫只存放著他自己的東西。
多年未曾來此,布局相同的宮室中,多了許多屬于兒家的東西。花木、、床帳、熏香,可見另一個人的痕跡。
從前聽過一耳朵,皇後在他耳邊笑著說太子看重太子妃,原先沒什麽概念,現在一看,連自己的居所也讓了出去。
“這幾日太忙,沒能來看你,朕心中亦是難過。”
平宣帝嘆了一聲:“你可怨朕?”
裴彧:“兒臣不敢。”
“是不敢,還是不會?”
平宣帝說得輕松,眸卻直直盯著他毫無的面頰。
裴彧半撐起,薄薄的眼皮輕垂,出幾分痛來:“為父皇罪,是兒臣之福。”
“哈……哈哈哈!好啊!”
平宣帝聽完,沉默一瞬,接著高笑幾聲,拊掌道:“不愧是朕的兒子,的確是為朕,為朕的天下過,朕該多謝你。”
明蘊之守在殿外,忽地聽到平宣帝的笑聲,眉頭輕擡。
殿中,平宣帝大笑罷了,已生了些皺紋的臉揚起幾分笑意:“你是裴家的功臣,是朕的好兒子,可想好,要向朕討什麽賞了?”
二人都對彼此的做法心照不宣。
裴家是皇族,然而莊家勢大,太後從前還是皇後的時候,就頻頻手前朝之事,後來做了太後,前朝後宮更是一把抓,一個孝字,一個義字,得他這個帝王只能忍讓。
數年過去,太後病重,莊家瀟灑了這麽多年,也該哭一哭了。
他早就默許著裴彧細查幽州,甚至願意暗中為他行個方便。
裴彧想演戲,他這個當爹的又怎能不配合?自然是往重了來,才夠分量。
“能為父皇分憂是兒臣的榮幸,不敢討賞。”
“方才,你的太子妃也是這樣回朕的。”
平宣帝心不錯,笑了笑:“你們二人,倒是很像。”
裴彧眸未變:“父皇若真想嘉獎兒臣,可能……陪兒臣下一局棋?”
平宣帝目移到榻前的殘局上,笑意半掩:“這是……”
“這是母後生前,最的棋盤。”
裴彧聲音半沉:“母後從前最與父皇下棋,不知父皇可還記得?”
提到先皇後,平宣帝面上的悅收了幾分,大掌著暖玉制的棋盤。
“好。”
平宣帝應下:“你的棋,是你母後教的?”
裴彧淡聲答:“在行宮,有娛樂,母後日日思念父皇,便將當年與父皇之事一一說與兒臣,每每不及說完,一局棋便罷了。”
“……”
平宣帝搖了搖頭:“是個剛強的子,朕不過是說了幾句,便毅然決然地帶著你出宮,其實何必呢?朕是的丈夫,亦是你的父親,怎會真對你們母子不聞不問。”
似乎是想到了從前之事,平宣帝落下一子,道:“朕當年……”
“兒臣明白,”裴彧吃下一子,平靜道:“兒臣與母後,都不曾怪過父皇。當年父皇被皇祖母得太,實屬無奈,母後都知曉的。”
平宣帝舒了口氣。
他繼續走著棋,不過數招,便已落了下風。
他猝然一笑,擺了擺手:“朕不及你,罷了,年輕人,到底不同。”
“是父皇寬仁,心疼兒臣傷重,讓了兒臣。”
“你是朕所有兒子中,最像朕的。”
平宣帝推開棋盤,坐在榻邊,拿起藥瓶把玩端詳著。
這藥瓶,滿滿當當,并未用過。
比他當年的心狠,只多不。
對旁人狠的,不算狠,對自己能下狠手,以命相搏的,才算得狠字。
“當年之事走到這一步,朕本不樂見,但事已至此……想必換做是你,也會做出和朕一樣的選擇。”
“你本就是朕屬意的太子。”
平宣帝的手按在兒子寬闊的肩頭,重重拍了拍:“這天下遲早是你的,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朕想你應當明白。”
臨華殿中,藥碗還放于榻邊,藥碗用的是益州的白瓷,秀雅致。益州年年都會往宮中送上一批,他用得不多,東宮倒是常用。
他看了看屏風上繡著的蘭花,笑道:“你若真看重,到了那一日,留得命亦無妨。朕不似那等老頑固,行趕盡殺絕那一套。”
裴彧面容始終不變,他目輕擡,只落在窗前的那一盆鮮活著的花瓣上。
“父皇,”他道:“兒臣心中有數。”
“好。”
平宣帝站起,揚聲道:“朕也該走了,你好生養病。”
他喚來太監,沒一會兒,流水般的補品和賞賜被侍從送了進來,平宣帝看著滿滿當當的臨華殿,心滿意足,起走。
明蘊之亦進了來,送他。
尚未來得及行禮,便聽裴彧在榻邊,輕揚起微啞的嗓音,喚道:“父皇。”
平宣帝轉:“如何?”
他面和,一片慈父模樣。
裴彧亦揚起了笑意:“兒臣這幾日夢見母後,母後說,父皇最喜邊的那顆小痣。兒臣想,不若送一副畫像與父皇,讓父皇也解一解相思。”
平宣帝愣了一瞬,擺手道:“好。你孝子之心,會知曉的。”
他踏出東宮,跪在地上的宮人終于退散。明蘊之蹙眉看著一室的賞賜,正想著喚人進來收拾,卻見裴彧淡笑了笑,面容輕諷。
“怎麽了?”
坐在他側:“陛下不是都答應了麽?”
裴彧輕笑著拉過,了披在肩頭的長發,笑意疏離。
他笑聲清淺,眸中浮著細碎的日,似墨碎玉。
半晌,他將人按懷中,喃聲道:“因為……母後的面上,本就沒有所謂小痣。”
“一顆也沒有。”
明蘊之微睜雙眸,目落在那勝負分明的棋盤之上。
約中,好像看到又一顆棋子,被執棋之手扔了棋盤。
第43章 第 43 章 如同將碎的薄瓷。
第43章
臨華殿中。
“妾聞到藥味了, 想必殿下的藥快好,”明蘊之道:“先喝藥吧。”
語氣婉,帶著一貫的平和。今日穿著件碧的荷紋長, 雖在深秋,卻給室平添幾分夏日的綠意,因著在自家殿中, 長發半披,未施黛,修長細膩的白皙頸子微垂,一副隨的模樣。
如果不去看無意識攥的指尖的話。
裴彧斂眸,拒絕:“先下完這局。”
榻前,盛放了個不大的小幾,上頭擺著個白玉棋盤。明蘊之屈膝跪坐在團上,面前棋局膠著, 局勢僵持,看起來難分上下, 但心裏清楚, 眼下局面想不出解法來。
“……不下了。”
手中的黑子被扔進棋笥之中, 發出了一聲脆響。
裴彧見這樣直白地流緒,眉頭輕挑:“不是你警告數次,孤不準讓你麽?”
明蘊之角了, 沒說話了。剔的眸子在棋局上掃了一眼, 牙咬著。
這幾日裴彧刑, 這個太子妃自然也不好太過張揚, 思慮再三,以照料太子為由,將宮務都回了皇後手中。夫妻二人安安穩穩待在東宮, 兩耳不聞窗外事。
今日手談,是因著前幾日曬書之時拿出來的棋譜,很有些年頭,瞧著也來頭不小。明蘊之隨外祖一道長大,自然是會下棋的,技藝也不差,含之尋書時瞧見,興致地想與下棋。
明蘊之知道,這幾天含之也擔驚怕,小心謹慎待在東宮,定然也憋得不輕,便應了下來。
與下了會兒棋,回到臨華殿,卻見裴彧獨自一人趴在榻上,靜默地看著窗臺上的那盆蘭花。
原本是要看書的,但明蘊之昨日收走了他的書,告訴他,這樣不是養病,更廢心神。于是他的目只能往前,往遠看——窗戶半開著,能從此瞧見那棵高大的梧桐,落了葉,仍有大的枝幹樹影落在半打著卷兒的蘭花上——了深秋,花也要謝了。
明蘊之瞧著他那模樣,竟看出了幾分凄清,思量之下,提議道:
“不若,下棋吧?”
……
前幾局分外平順,二人殺得有來有回,明蘊之看得出裴彧棋藝不錯,婚幾年來,也是第一次和裴彧這般對坐手談,竟有幾分新奇之。
連勝兩次過後,明蘊之忽覺不對。心頭一細思,頗有些不滿道:“殿下。”
裴彧被喚得擡起了眼,牽著背後的傷,眉頭輕皺。
明蘊之點了點棋盤:“誠信,誠信!”
秀麗的眉頭蹙,很有幾分不滿:“昨日所言,殿下難不也是騙妾的?”
原本下得暢快,棋逢對手,應當你來我往,再腦搏數回的。輕而易舉地贏,倒有種被輕視之。
提到昨日,裴彧將棋子黑白分開,語氣有些低沉:“抱歉。”
夢裏,和他第一次下棋那日,也是興致要他發揮出全部實力。
裴彧信了。
連輸七局後,明蘊之氣得當晚沒吃下飯,連帶著對他的臉也差了數日。
贏也不,輸也不……
裴彧執起棋子,腦中默算,憶起了某次在書上見過的殘局。
“……”
那也不代表要下個殘局出來啊?
明蘊之死死瞧著這棋盤,越瞧心中越堵。再好脾氣的人遇到這樣的局面,也難以維持平靜,站起:“妾出去吹吹風,殿下記得喝藥。”
一提擺,往殿外去了。
裴彧垂眼,瞧著那幾顆棋子,沒能理解。
……為何又生氣,平手也不了麽?
明蘊之站在廊下,散了散心頭郁氣。裴彧此人,平日裏看不出什麽,較真起來,真覺得他頗有些不近人,換句話說,就是了人味兒。
聽聞他治軍領兵很有一手,帶領工部修建運河的時候,也很有本事,令屬下信服,怎麽一到夫妻之間,整個人就笨拙了起來?
自然知曉他不是故意惹生氣的。再轉念一想,又哪裏是那麽生氣的人。方才含之下急眼了耍賴,也不見半點怒,了妹妹的鼻子也就過去了。
偏生一到裴彧跟前,心頭的氣就噌噌往外冒,好沒來由。
自顧自平靜了會兒,明蘊之去瞧了眼裴吃,又點了幾道過會兒想用的膳食。
回臨華殿時,撞見了一個本不該出現在此的明黃影。
一瞬間的反應過後,明蘊之蹲行禮:“……兒臣拜見父皇,父皇萬安。”
平宣帝邊,只跟了一個老太監,并無旁人。
臨華殿外跪了一地,他看了一眼,道:“太子妃這幾日照看太子辛苦,朕該嘉獎你。”
“照顧太子乃兒臣分之事,不敢領賞。”
明蘊之深深垂首,男人的影遮蔽住了天日,落在的前。
平宣帝如今正值壯年,又有著早年兵馬執劍的經歷,上屬于帝王的威深重。從前見他,大多是在宴席之上,隔著重重影,端坐龍椅上的男人沉默地凝視著他的臣子與妻兒。現在這位帝王就立于前,語氣中喜怒難辨,明蘊之不得不打起十二萬分的神,來辯別他所有細微的緒。
片刻,平宣帝道:“平吧。”
明蘊之終于松了口氣,“謝父皇。”
前朝之事未曾仔細打探,但平宣帝今日既然來了,就說明裴彧這招苦計已經起效。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裴莊兩家多年前能功起事,正是因為前朝皇族草菅人命,民心大,而裴莊兩家樂善好施,善待俘虜,此為其一。
前朝重武輕文,科舉形同虛設,場上下幾乎皆為豪族親眷,寒門學子出頭無,寒了讀書人的心。裴家當初起事,亦有學子討伐,指責其非正統之君,奪位不正。但先帝登基第二年,便重啓科舉,令人嚴加尋檢,嚴包庇徇私,此舉直接讓天下讀書人放棄口誅筆伐,轉而承認了裴氏皇族的正統,天下歸心,此為其二。
這些年來,莊家愈發勢大,朝堂之中大半是莊家門生,學子們本就心存怨懟。而莊家老太爺去後,現今的莊家人見慣了權勢,個個貪得無厭,將百姓得越發,亦有不百姓怨聲載道,只不過被強權了下來,不曾鬧大而已。
現下,不過是給所有未曾點燃的引線,加了一點火星。
算算日子,平宣帝的確該來了。
明蘊之垂首,恭謹道:“殿下這幾日高熱不退,睡夢中,仍舊呼喚著父皇,盼著父皇原諒他的罪過。兒臣知曉天怒難測,但求父皇看在與殿下多年的父子之上,去瞧一瞧殿下,讓殿下安心養病。”
“你是個有心的,”平宣帝頷首:“朕去看看他。”
臨華殿中暖香浮,日明澈地灑室,讓一屋子藥味都變得沒那麽沉重。
平宣帝走進來,道:“彧兒。”
聽得聲音,榻上半闔著雙眼的男子微微睜眼,蒼白的面頰上能清晰可見皮下藍紫的管,如同將碎的薄瓷。
“父皇。”
裴彧擡手,徐公公小步上前來扶他起。
平宣帝皺眉:“當爹的來瞧瞧兒子,不必行禮。”
“不可,”裴彧聲音虛弱,帶著些嘶啞:“禮不可廢。請父皇,兒臣一拜。”
平宣帝沉默地了一禮,待他行罷禮,親手扶著他回到榻上,為他蓋上絨毯。
雖是父子,多年來卻有獨的時候。平宣帝坐他邊,半垂著眼眸看他。
“你苦了。”
他道:“現在可還燒著?”
平宣帝探了探他的額頭,還有些微燙:“這些庸醫是怎麽照看你的,連日不好,也不知道來回稟朕麽?”
“父皇事忙,是兒臣不讓他們告訴父皇的。”
裴彧啞聲道:“父皇怎麽來了,可有何事?”
平宣帝略掃一眼殿中擺著的棋盤。
他還是太子時,也住在臨華殿,但他妃妾衆多,素來都是他去妃妾們的院落,殿中一貫只存放著他自己的東西。
多年未曾來此,布局相同的宮室中,多了許多屬于兒家的東西。花木、、床帳、熏香,可見另一個人的痕跡。
從前聽過一耳朵,皇後在他耳邊笑著說太子看重太子妃,原先沒什麽概念,現在一看,連自己的居所也讓了出去。
“這幾日太忙,沒能來看你,朕心中亦是難過。”
平宣帝嘆了一聲:“你可怨朕?”
裴彧:“兒臣不敢。”
“是不敢,還是不會?”
平宣帝說得輕松,眸卻直直盯著他毫無的面頰。
裴彧半撐起,薄薄的眼皮輕垂,出幾分痛來:“為父皇罪,是兒臣之福。”
“哈……哈哈哈!好啊!”
平宣帝聽完,沉默一瞬,接著高笑幾聲,拊掌道:“不愧是朕的兒子,的確是為朕,為朕的天下過,朕該多謝你。”
明蘊之守在殿外,忽地聽到平宣帝的笑聲,眉頭輕擡。
殿中,平宣帝大笑罷了,已生了些皺紋的臉揚起幾分笑意:“你是裴家的功臣,是朕的好兒子,可想好,要向朕討什麽賞了?”
二人都對彼此的做法心照不宣。
裴家是皇族,然而莊家勢大,太後從前還是皇後的時候,就頻頻手前朝之事,後來做了太後,前朝後宮更是一把抓,一個孝字,一個義字,得他這個帝王只能忍讓。
數年過去,太後病重,莊家瀟灑了這麽多年,也該哭一哭了。
他早就默許著裴彧細查幽州,甚至願意暗中為他行個方便。
裴彧想演戲,他這個當爹的又怎能不配合?自然是往重了來,才夠分量。
“能為父皇分憂是兒臣的榮幸,不敢討賞。”
“方才,你的太子妃也是這樣回朕的。”
平宣帝心不錯,笑了笑:“你們二人,倒是很像。”
裴彧眸未變:“父皇若真想嘉獎兒臣,可能……陪兒臣下一局棋?”
平宣帝目移到榻前的殘局上,笑意半掩:“這是……”
“這是母後生前,最的棋盤。”
裴彧聲音半沉:“母後從前最與父皇下棋,不知父皇可還記得?”
提到先皇後,平宣帝面上的悅收了幾分,大掌著暖玉制的棋盤。
“好。”
平宣帝應下:“你的棋,是你母後教的?”
裴彧淡聲答:“在行宮,有娛樂,母後日日思念父皇,便將當年與父皇之事一一說與兒臣,每每不及說完,一局棋便罷了。”
“……”
平宣帝搖了搖頭:“是個剛強的子,朕不過是說了幾句,便毅然決然地帶著你出宮,其實何必呢?朕是的丈夫,亦是你的父親,怎會真對你們母子不聞不問。”
似乎是想到了從前之事,平宣帝落下一子,道:“朕當年……”
“兒臣明白,”裴彧吃下一子,平靜道:“兒臣與母後,都不曾怪過父皇。當年父皇被皇祖母得太,實屬無奈,母後都知曉的。”
平宣帝舒了口氣。
他繼續走著棋,不過數招,便已落了下風。
他猝然一笑,擺了擺手:“朕不及你,罷了,年輕人,到底不同。”
“是父皇寬仁,心疼兒臣傷重,讓了兒臣。”
“你是朕所有兒子中,最像朕的。”
平宣帝推開棋盤,坐在榻邊,拿起藥瓶把玩端詳著。
這藥瓶,滿滿當當,并未用過。
比他當年的心狠,只多不。
對旁人狠的,不算狠,對自己能下狠手,以命相搏的,才算得狠字。
“當年之事走到這一步,朕本不樂見,但事已至此……想必換做是你,也會做出和朕一樣的選擇。”
“你本就是朕屬意的太子。”
平宣帝的手按在兒子寬闊的肩頭,重重拍了拍:“這天下遲早是你的,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朕想你應當明白。”
臨華殿中,藥碗還放于榻邊,藥碗用的是益州的白瓷,秀雅致。益州年年都會往宮中送上一批,他用得不多,東宮倒是常用。
他看了看屏風上繡著的蘭花,笑道:“你若真看重,到了那一日,留得命亦無妨。朕不似那等老頑固,行趕盡殺絕那一套。”
裴彧面容始終不變,他目輕擡,只落在窗前的那一盆鮮活著的花瓣上。
“父皇,”他道:“兒臣心中有數。”
“好。”
平宣帝站起,揚聲道:“朕也該走了,你好生養病。”
他喚來太監,沒一會兒,流水般的補品和賞賜被侍從送了進來,平宣帝看著滿滿當當的臨華殿,心滿意足,起走。
明蘊之亦進了來,送他。
尚未來得及行禮,便聽裴彧在榻邊,輕揚起微啞的嗓音,喚道:“父皇。”
平宣帝轉:“如何?”
他面和,一片慈父模樣。
裴彧亦揚起了笑意:“兒臣這幾日夢見母後,母後說,父皇最喜邊的那顆小痣。兒臣想,不若送一副畫像與父皇,讓父皇也解一解相思。”
平宣帝愣了一瞬,擺手道:“好。你孝子之心,會知曉的。”
他踏出東宮,跪在地上的宮人終于退散。明蘊之蹙眉看著一室的賞賜,正想著喚人進來收拾,卻見裴彧淡笑了笑,面容輕諷。
“怎麽了?”
坐在他側:“陛下不是都答應了麽?”
裴彧輕笑著拉過,了披在肩頭的長發,笑意疏離。
他笑聲清淺,眸中浮著細碎的日,似墨碎玉。
半晌,他將人按懷中,喃聲道:“因為……母後的面上,本就沒有所謂小痣。”
“一顆也沒有。”
明蘊之微睜雙眸,目落在那勝負分明的棋盤之上。
約中,好像看到又一顆棋子,被執棋之手扔了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