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21章 真相 求,原是旁人的避之不及。……

第21章 真相 求,原是旁人的避之不及。……

第二十一章

營帳外天晴好,不歡聲笑語。

帳中卻氣氛沉沉,肅王妃放下茶杯,口氣很輕:“或許做皇家婦,份太高……也并不是好事。”

“弟妹,可明白我的意思?”

那雙總是平平淡淡,好像沒有過多緒的眼睛看向明蘊之。

肅王妃不止一次在心中嘆這個弟妹的貌,京城不缺人,勳貴家的兒更是一個賽一個的標致。可偏偏這個不是京城人的太子妃,反倒將那豔與明麗結合得正正好,豔麗中不失清秀端方,似那芙蓉牡丹,又更有一如蘭如竹的君子氣。

打心底裏,是認可這個二弟妹的能力的。

瞧見那雙杏眸微,肅王妃便知道,這句話,明蘊之聽懂了。

“……大嫂,可是知道了什麽?”

明蘊之的聲音有點艱

肅王妃轉了話茬,輕輕笑了笑:“了秋,我那子染了風寒遲遲不好。我這個當娘的日夜憂心,恨不得能代他罪。”

明蘊之沒接話,腦海中閃過方才說過的種種,指尖微蜷。

“這話說出來要遭人罵的,我卻也顧不得了……若非弟妹落水,殿下快馬加鞭送著靜山大師回來,只怕我那小兒還不得好,也算是托了娘娘的福。”

肅王妃道,那日抱著子上山,請靜山大師診脈。

去的時候,靜山大師正在調一味藥。

瞧見來,靜山便止了作,予一小沙彌。那沙彌年紀小,抱著陶罐搖搖晃晃,肅王妃是有孩子的人,心生憐憫,便讓嬤嬤送他一程。

誰知嬤嬤還未靠近,那小沙彌便機靈躲開,道:“不能給你!這是要送去給太子爺的!”

“弟妹,并非我一門心思要窺探東宮的用藥,實在是小兒風寒難愈,我憂心到昏了頭,恰巧弟妹也是落水風寒……我心中起了主意,便取了一點。”

肅王妃說完,從袖中取出一瓷瓶來,遞給

明蘊之從來和著的面容再也撐不起笑意來,眸稍沉地接過,將其倒出來瞧了瞧。

“這藥究竟如何,我并非醫者,自然不敢胡開口。但其中有一味藥材難得,還有異香,雖然很淡……”

“聽聞弟妹擅調香,能辨出許多複雜的香料,想來也能嗅出這味道的不尋常,”肅王妃語氣緩緩:“弟妹,可在殿下上,嗅到過這種香氣?”

瓷瓶中那顆不大的藥丸躺在手心。

拿到這顆藥丸開始,就知道了肅王妃所言非虛。

先前,那樣淡的玉髓香也沒能逃過的鼻子,更何況是這混雜著草藥濃烈香意的氣息。

是在裴彧上,嗅到過不止一次的。

明蘊之靜靜看著這丸藥,道:“所以,這是什麽藥?”

“弟妹心裏跟明鏡似的,何必要我再將那話說出來,傷人心?”

肅王妃低低開口,嗓音中盡是對同為人的悲哀:“皇家媳婦,份低了,會被人恥笑上不得臺面,惶惶不可終日,唯有拼命生下子嗣方能站穩腳跟。可份高了,手上的權柄重了,這兒的福氣,反而會淡。”

“弟妹與三弟妹多有不和,可待小郡主仍舊寬厚溫,我便知曉弟妹是個喜歡孩子的。這些年,饒是我沒什麽本事,也聽說弟妹喝了不苦藥,皇後娘娘更是因此,送了周孺人宮。”

“……如今想來,真是不值得。”

肅王妃說完,只聽側的人極輕地笑了一聲。

“若非大嫂,真不知我還要被蒙在鼓裏多久。”

明蘊之收起藥丸,像是喪失了全力氣似的,擡眼的幅度都極小,微微看向:“大嫂想要什麽?”

能不能有孕,與肅王妃毫不相幹,并且無子一日,有子的肅王便能多一日得皇帝的眼。于肅王府來說,東宮長久無後才好。

這麽大費周章地告知此事,所求定然不小。

肅王妃這才慢慢飲盡了茶,道:“世人所求,無非那幾分利。三弟妹太過勢大,日後霸占著宮務不肯還,于二弟妹而言也是樁糟心事。前陣子我被孩子的病絆住了腳,如今再想手,恐有些難了。”

“不難。”

明蘊之撐著額角,雙眸微閉:“大嫂且放心去做,萬事有我撐著。”

指尖在小案上輕輕點了點,繼續道:“鈞兒已經開蒙,快進學了吧。聽聞大哥近日在為他尋先生?”

肅王妃手微微抖起來。

這可是意外之喜!誰不知太子妃的外祖父是柏益,天下學子泰半都夢寐以求聽他傳經授道,他的書院揚名天下,多人才都是他的學生。

卻也正是因此,有個益州牧做父親,又有個令天下人敬仰的外祖,所以才格外被人忌憚,害怕誕下子嗣麽?

“鈞兒的事,我這個做嬸母的必會放在心上。”

明蘊之擡眼,音泠泠:“只是方才之事……”

“弟妹放心,”肅王妃站起來,“此事你知我知,就連王爺我也不告訴!”

……

送走了肅王妃,明蘊之人請了信得過的太醫,將那藥給他。

王太醫驗完,捧著那藥好似燙手山芋,巍巍開口:“娘娘……是從何得來這味藥?”

“你且直說,這藥有何異,不必忌諱。”

哪怕聽了肅王妃這一遭,也仍舊抱著幾分僥幸。

“此藥……微臣也只是多年前,在一卷快失傳了的經書上看到過。其中有一味名無痕,取自‘雪落無痕’之意,極為難尋,且配比需得極高的準度,唯老手不可得。”

王太醫回稟道:“此用了,會……不利子嗣。換言之便是,只要用了此藥,短則三月,長則半年,無子嗣之憂。”

無子嗣之憂。

無子于裴彧而言,是喜還是憂?還是只有的子嗣,才需要被這樣千防萬防。

明蘊之閉了閉眼。

婚時嗅到這藥味,裴彧稱其為尋常補藥。還怕他何了傷,不肯告訴張兮兮地要瞧遍他的全,確認無誤才放心。

如今想來,是作了樂子,作了癡兒。

“下去吧。”

王太醫伺候許久,知曉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聽太子妃沒有發怒的意思,趕忙退了下去。

青蕪:“娘娘……”

明蘊之側躺在榻上,雙眼到發幹,指尖一陣發麻。

好像連哭都有些哭不出來了,萬千思緒凝結在心,只化作長長一嘆。

求,原是旁人的避之不及。

或許在裴彧眼裏,盼求子嗣,無非是費盡心力鑽營,想要靠子嗣站穩腳跟,甚至培養自己的勢力。

他厭惡,亦或是提防,忌憚後的權勢——也可能是二者兼有,也不足為奇。

這不是的錯。

應當慶幸,這世上,總算又了一個不被期待的生命。

明蘊之蜷著子,努力地用額尖抵住膝蓋,將自己蜷起來。好像這樣,就回到了年外祖母的懷抱。

帳外天沉沉,不遠已經燃起了篝火,晚宴開始。

聽到了熱鬧的舞樂聲,遙遙傳來,像是遠在天邊,沒有實

因為大病未愈,早便與人知會了今夜不去。

不會有人發現的狼狽,便也無人能嘲笑的脆弱。起碼在今夜。

借著那震天的鑼鼓,終于不用再咬牙捂著,那滿心的委屈,終于隨著輕輕子傳了出來。

-

“殿下。”

宴會散了,歌舞方歇,夜後的營地頗有幾分靜,有種熱鬧喧囂過後的空落。

裴彧對宴會本就興致缺缺,忙了一夜,聽得外頭聲音歇了,方知時辰已晚。

行至帳前,被青蕪攔住了腳步。

青蕪低低垂著腦袋,“連日趕路,娘娘今日早早睡了,難得安寢。”

這便是不讓他進去的意思了。

裴彧掀眸看了閉的帳中一眼,裏頭昏暗無,分外安靜。

“聽聞晚間傳太醫了,可有何事?”

青蕪頓了一瞬,聲音悶沉:“舟車勞頓,娘娘風寒未愈,請太醫來瞧瞧,無甚大事。”

裴彧“嗯”了一聲,還問些什麽,便聽青蕪道:“娘娘不給殿下過了病氣,便不留殿下了。”

略一蹲,挑簾進了去。

裴彧被攔在帳外,看了看夜

都這麽說了,他自然不會強求。原路折返回帳中,只見一個侍端著個小方盒進來,放在了小桌上。

“這是何?”

“奴婢不知……這,這是給娘娘的東西,奴婢不敢擅自打開。”

年輕,有些不經事,聽到那冷冷帶著些威嚴的聲音,著急忙慌地解釋。

裴彧本也無甚質問的意思,意興闌珊地轉過視線,隨口道:“齊王妃送來的麽?”

這陣子齊王妃經常送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來,倒是能哄得歡心。

“……不是。”

那侍老實開口:“回稟殿下,這是一位大人送來的。”

“什麽大人?”徐公公瞅著殿下的臉,率先發問。

“奴婢不知,瞧著有些眼生,從前并未見過。”

那侍頭更低了,被徐公公一追問,一五一十道:“奴婢當真不知那人是誰……那人自稱與娘娘乃是故人,只要娘娘一看其中之,便知曉是誰,不必言說。”

徐公公一睨主子的神,暗道不好,手中浮塵一甩,提著那小侍就要拎出去:

“怎麽學的規矩,什麽阿貓阿狗的東西都能送到主子跟前?人查驗過沒有?要是些腌臜東西損了主子清眼,還嫌板子吃得不夠多?丟出去!”

那侍知曉徐公公把自個兒拎出去是在保命,連滾帶爬地抱著盒子,“奴婢知罪,奴婢這就丟出去……”

“慢著。”

半明半暗的燭火間,裴彧的側臉顯出了幾分寒霜。

那雙冷峻的眼輕落到不大的方盒上。

故人?

從何冒出來的故人?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80章

我與太子舉案齊眉

第21章 真相 求,原是旁人的避之不及。……

第21章 真相 求,原是旁人的避之不及。……

第二十一章

營帳外天晴好,不歡聲笑語。

帳中卻氣氛沉沉,肅王妃放下茶杯,口氣很輕:“或許做皇家婦,份太高……也并不是好事。”

“弟妹,可明白我的意思?”

那雙總是平平淡淡,好像沒有過多緒的眼睛看向明蘊之。

肅王妃不止一次在心中嘆這個弟妹的貌,京城不缺人,勳貴家的兒更是一個賽一個的標致。可偏偏這個不是京城人的太子妃,反倒將那豔與明麗結合得正正好,豔麗中不失清秀端方,似那芙蓉牡丹,又更有一如蘭如竹的君子氣。

打心底裏,是認可這個二弟妹的能力的。

瞧見那雙杏眸微,肅王妃便知道,這句話,明蘊之聽懂了。

“……大嫂,可是知道了什麽?”

明蘊之的聲音有點艱

肅王妃轉了話茬,輕輕笑了笑:“了秋,我那子染了風寒遲遲不好。我這個當娘的日夜憂心,恨不得能代他罪。”

明蘊之沒接話,腦海中閃過方才說過的種種,指尖微蜷。

“這話說出來要遭人罵的,我卻也顧不得了……若非弟妹落水,殿下快馬加鞭送著靜山大師回來,只怕我那小兒還不得好,也算是托了娘娘的福。”

肅王妃道,那日抱著子上山,請靜山大師診脈。

去的時候,靜山大師正在調一味藥。

瞧見來,靜山便止了作,予一小沙彌。那沙彌年紀小,抱著陶罐搖搖晃晃,肅王妃是有孩子的人,心生憐憫,便讓嬤嬤送他一程。

誰知嬤嬤還未靠近,那小沙彌便機靈躲開,道:“不能給你!這是要送去給太子爺的!”

“弟妹,并非我一門心思要窺探東宮的用藥,實在是小兒風寒難愈,我憂心到昏了頭,恰巧弟妹也是落水風寒……我心中起了主意,便取了一點。”

肅王妃說完,從袖中取出一瓷瓶來,遞給

明蘊之從來和著的面容再也撐不起笑意來,眸稍沉地接過,將其倒出來瞧了瞧。

“這藥究竟如何,我并非醫者,自然不敢胡開口。但其中有一味藥材難得,還有異香,雖然很淡……”

“聽聞弟妹擅調香,能辨出許多複雜的香料,想來也能嗅出這味道的不尋常,”肅王妃語氣緩緩:“弟妹,可在殿下上,嗅到過這種香氣?”

瓷瓶中那顆不大的藥丸躺在手心。

拿到這顆藥丸開始,就知道了肅王妃所言非虛。

先前,那樣淡的玉髓香也沒能逃過的鼻子,更何況是這混雜著草藥濃烈香意的氣息。

是在裴彧上,嗅到過不止一次的。

明蘊之靜靜看著這丸藥,道:“所以,這是什麽藥?”

“弟妹心裏跟明鏡似的,何必要我再將那話說出來,傷人心?”

肅王妃低低開口,嗓音中盡是對同為人的悲哀:“皇家媳婦,份低了,會被人恥笑上不得臺面,惶惶不可終日,唯有拼命生下子嗣方能站穩腳跟。可份高了,手上的權柄重了,這兒的福氣,反而會淡。”

“弟妹與三弟妹多有不和,可待小郡主仍舊寬厚溫,我便知曉弟妹是個喜歡孩子的。這些年,饒是我沒什麽本事,也聽說弟妹喝了不苦藥,皇後娘娘更是因此,送了周孺人宮。”

“……如今想來,真是不值得。”

肅王妃說完,只聽側的人極輕地笑了一聲。

“若非大嫂,真不知我還要被蒙在鼓裏多久。”

明蘊之收起藥丸,像是喪失了全力氣似的,擡眼的幅度都極小,微微看向:“大嫂想要什麽?”

能不能有孕,與肅王妃毫不相幹,并且無子一日,有子的肅王便能多一日得皇帝的眼。于肅王府來說,東宮長久無後才好。

這麽大費周章地告知此事,所求定然不小。

肅王妃這才慢慢飲盡了茶,道:“世人所求,無非那幾分利。三弟妹太過勢大,日後霸占著宮務不肯還,于二弟妹而言也是樁糟心事。前陣子我被孩子的病絆住了腳,如今再想手,恐有些難了。”

“不難。”

明蘊之撐著額角,雙眸微閉:“大嫂且放心去做,萬事有我撐著。”

指尖在小案上輕輕點了點,繼續道:“鈞兒已經開蒙,快進學了吧。聽聞大哥近日在為他尋先生?”

肅王妃手微微抖起來。

這可是意外之喜!誰不知太子妃的外祖父是柏益,天下學子泰半都夢寐以求聽他傳經授道,他的書院揚名天下,多人才都是他的學生。

卻也正是因此,有個益州牧做父親,又有個令天下人敬仰的外祖,所以才格外被人忌憚,害怕誕下子嗣麽?

“鈞兒的事,我這個做嬸母的必會放在心上。”

明蘊之擡眼,音泠泠:“只是方才之事……”

“弟妹放心,”肅王妃站起來,“此事你知我知,就連王爺我也不告訴!”

……

送走了肅王妃,明蘊之人請了信得過的太醫,將那藥給他。

王太醫驗完,捧著那藥好似燙手山芋,巍巍開口:“娘娘……是從何得來這味藥?”

“你且直說,這藥有何異,不必忌諱。”

哪怕聽了肅王妃這一遭,也仍舊抱著幾分僥幸。

“此藥……微臣也只是多年前,在一卷快失傳了的經書上看到過。其中有一味名無痕,取自‘雪落無痕’之意,極為難尋,且配比需得極高的準度,唯老手不可得。”

王太醫回稟道:“此用了,會……不利子嗣。換言之便是,只要用了此藥,短則三月,長則半年,無子嗣之憂。”

無子嗣之憂。

無子于裴彧而言,是喜還是憂?還是只有的子嗣,才需要被這樣千防萬防。

明蘊之閉了閉眼。

婚時嗅到這藥味,裴彧稱其為尋常補藥。還怕他何了傷,不肯告訴張兮兮地要瞧遍他的全,確認無誤才放心。

如今想來,是作了樂子,作了癡兒。

“下去吧。”

王太醫伺候許久,知曉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聽太子妃沒有發怒的意思,趕忙退了下去。

青蕪:“娘娘……”

明蘊之側躺在榻上,雙眼到發幹,指尖一陣發麻。

好像連哭都有些哭不出來了,萬千思緒凝結在心,只化作長長一嘆。

求,原是旁人的避之不及。

或許在裴彧眼裏,盼求子嗣,無非是費盡心力鑽營,想要靠子嗣站穩腳跟,甚至培養自己的勢力。

他厭惡,亦或是提防,忌憚後的權勢——也可能是二者兼有,也不足為奇。

這不是的錯。

應當慶幸,這世上,總算又了一個不被期待的生命。

明蘊之蜷著子,努力地用額尖抵住膝蓋,將自己蜷起來。好像這樣,就回到了年外祖母的懷抱。

帳外天沉沉,不遠已經燃起了篝火,晚宴開始。

聽到了熱鬧的舞樂聲,遙遙傳來,像是遠在天邊,沒有實

因為大病未愈,早便與人知會了今夜不去。

不會有人發現的狼狽,便也無人能嘲笑的脆弱。起碼在今夜。

借著那震天的鑼鼓,終于不用再咬牙捂著,那滿心的委屈,終于隨著輕輕子傳了出來。

-

“殿下。”

宴會散了,歌舞方歇,夜後的營地頗有幾分靜,有種熱鬧喧囂過後的空落。

裴彧對宴會本就興致缺缺,忙了一夜,聽得外頭聲音歇了,方知時辰已晚。

行至帳前,被青蕪攔住了腳步。

青蕪低低垂著腦袋,“連日趕路,娘娘今日早早睡了,難得安寢。”

這便是不讓他進去的意思了。

裴彧掀眸看了閉的帳中一眼,裏頭昏暗無,分外安靜。

“聽聞晚間傳太醫了,可有何事?”

青蕪頓了一瞬,聲音悶沉:“舟車勞頓,娘娘風寒未愈,請太醫來瞧瞧,無甚大事。”

裴彧“嗯”了一聲,還問些什麽,便聽青蕪道:“娘娘不給殿下過了病氣,便不留殿下了。”

略一蹲,挑簾進了去。

裴彧被攔在帳外,看了看夜

都這麽說了,他自然不會強求。原路折返回帳中,只見一個侍端著個小方盒進來,放在了小桌上。

“這是何?”

“奴婢不知……這,這是給娘娘的東西,奴婢不敢擅自打開。”

年輕,有些不經事,聽到那冷冷帶著些威嚴的聲音,著急忙慌地解釋。

裴彧本也無甚質問的意思,意興闌珊地轉過視線,隨口道:“齊王妃送來的麽?”

這陣子齊王妃經常送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來,倒是能哄得歡心。

“……不是。”

那侍老實開口:“回稟殿下,這是一位大人送來的。”

“什麽大人?”徐公公瞅著殿下的臉,率先發問。

“奴婢不知,瞧著有些眼生,從前并未見過。”

那侍頭更低了,被徐公公一追問,一五一十道:“奴婢當真不知那人是誰……那人自稱與娘娘乃是故人,只要娘娘一看其中之,便知曉是誰,不必言說。”

徐公公一睨主子的神,暗道不好,手中浮塵一甩,提著那小侍就要拎出去:

“怎麽學的規矩,什麽阿貓阿狗的東西都能送到主子跟前?人查驗過沒有?要是些腌臜東西損了主子清眼,還嫌板子吃得不夠多?丟出去!”

那侍知曉徐公公把自個兒拎出去是在保命,連滾帶爬地抱著盒子,“奴婢知罪,奴婢這就丟出去……”

“慢著。”

半明半暗的燭火間,裴彧的側臉顯出了幾分寒霜。

那雙冷峻的眼輕落到不大的方盒上。

故人?

從何冒出來的故人?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