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抗拒 他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般,了解……
第三章
“殿下……殿下?”
裴彧猛然睜眼,對上了那雙清澈的杏眸。
眼是淡青繡竹紋的帳幔。分明方才,這裏還是如火一樣紅、繡著并蓮的……不,那是夢。
“殿下?”
明蘊之側坐起,一頭長發順地垂落在肩頭,有幾發尚且著,顯然也是倉促起未曾收拾:“可是近日勞累,做了噩夢?”
裴彧難得遲緩地反應了會兒,二十幾年人生中第一次懷疑起了現實與虛妄,半晌才擡手了眼眶,“不曾。”
自然不是噩夢。與妻婚大喜之日,如何能算作噩夢?只不過……
他沉默地放下手。許是見地夢回,虛虛實實,假假真真,倒真讓他憶起了那日,甚至回憶起了不當初不曾在意的細節。
想到這裏,裴彧眉心不由得跳了跳。他那日說的話,當真如此冷淡?
不然,為何在聽到他的話時,那樣明亮的眼神,像是燭火般一點點熄滅了?
男人的頭滾了滾,移開視線:“是孤吵醒你了?”
明蘊之搖搖頭,“妾覺淺,平日裏這個時辰也該醒了。”
覺淺嗎?
裴彧約覺得有什麽不對,他似乎記得……
來不及等他說些什麽,明蘊之便道:“殿下,早膳想用些什麽?今日五弟與弟妹宮謝恩,不好誤了時辰。”
“如常吧。”
裴彧淡聲回答,起披了裳。
明蘊之咬了咬,看他前去更,一直提著的那口氣才松了下來。
不知裴彧夢到了什麽,醒來瞧的眼神……好像多了什麽似的,讓極不舒服,甚至有想要逃離的沖。
思念、克制、又夾雜著濃稠的占有——那不該是他的眼神。他素日裏冷淡慣了,見什麽都是那副心如止水的樣子,也習慣了這樣的裴彧。
可那一眼,如有隔了千山萬水,也不會減半分的熾熱。
明蘊之起梳妝,與裴彧一道用過早膳。看得出過了一會兒,眼前的人已經恢複了從前所悉的模樣,那讓無可遁逃的視線消失,也終于放下心來。
臨出發的時候,小宮捧著幾只香囊問道:“娘娘,今日想佩哪一只?”
東宮上下,都知曉太子妃殿下香,素日香囊不離,袖中香也從未過。
明蘊之的目落在胡桃木的托盤上,了手腕。
青蕪知曉心結,當即道:“瞧瞧這幾只都舊了,如何能給娘娘用這樣的東西,快收下去,今兒個便不用了。”
小宮後退半步,還未離開,便聽裴彧道:“舊了?”
他聲音低沉,帶著極重的威。側的太監自然將香囊奉上,與他過目。
瞧見那確實不如往日鮮豔,香氣也略顯單薄,裴彧冷哼一聲:“尚局的人是怎麽做事的,太子妃要用的東西,也敢這樣敷衍?”
不必他再多話,隨侍太監躬了躬,往尚局去了。方才那宮戰戰兢兢,只怕牽連到自,卻聽太子妃聲道:
“剛秋,尚服局將將趕制出新,又逢五弟大婚,忙得很,有疏也是正常。這等微末小事,使隨手做幾個便罷了,不必興師衆。”
擺了擺手,放那小宮下去,“殿下,五弟他們應該快宮了。”
聽出的言外之意,裴彧默了默,道:“既如此,走吧。”
東宮距離皇後的長秋宮有些距離,明蘊之垂眸,走在裴彧後半步的位置,不遠不近。
或許是因為未曾佩戴香料,更真切地嗅到了裴彧上疏淡的沉香氣息。那玉髓香奇異人的味道仿佛不曾存在過似的,昨夜的一切,都不過是的幻覺。
明蘊之的腳步沉了沉。是真而非假,應該明白這一點。待過幾日姚玉珠回門後,便要挑個空閑的日子,與皇後開口,著手側妃之事了。
“二哥,二嫂!”
明蘊之擡頭,見齊王帶著齊王妃從西角門過來,二人臂膀相攜,好不親地喚二人。
“了婚的人了,還是如此不穩重。”
齊王行至裴彧前,先得了句訓,臉紅了紅:“二哥!玉珠還在呢,給弟弟留點面子啊。”
姚玉珠掐他一把,“你是什麽德行我又不是頭一天知道,就該讓二哥好生教訓教訓你。”
“大喜的日子,訓他做什麽,”明蘊之淺笑:“要擺兄長的架子也不必急在一時,日後便好了。”
齊王嘿嘿一笑:“還是二嫂好,只有二嫂為我說話。”
既然路上見了,幾人一道前去長秋宮。齊王拉著姚玉珠走在二哥二嫂後,明蘊之聽著小夫妻倆一路上竊竊私語,仿佛沒個盡頭似的說著,忍不住笑道:“真是年深。”
裴彧回首,瞥見二人站沒站相地歪在一起,下意識蹙眉。這還是在宮中,如此沒規矩,果真是……
明蘊之瞧見他的臉,怕他又多話破壞氣氛,手拉了拉他的袖。
靠近的瞬間,幽蘭般的香氣縷縷纏繞上來,分明未佩香包,那清雅的氣息卻縈繞在鼻尖,順著漆黑的發湧了上來。
“殿下,”輕聲道:“年人,莫要太過苛責。”
裴彧垂眸,看著指尖虛虛牽過的墨袖擺。
距離近了,才發覺方才竟隔得如此遠。
他低低應聲,不聲地揚了揚眉:“罷了,隨他們去。”
明蘊之聞言松了口氣,放開手的瞬間,被那只大掌握住了腕骨。
幹燥而炙熱的掌心近脈搏,指腹落下之時,帶來一陣麻麻的。
“殿下——”
忽地擡首,腳步都頓了一頓,錯愕地看著裴彧。
“……手上的傷,好了?”
裴彧的目掃過的指尖,隨口問道。
“本就不是什麽嚴重的傷,勞殿下費心。”
明蘊之呼吸一滯,回手,進袖中。除了榻上,不習慣這樣的親,也不習慣這樣近的距離。
離那沉香越近,越讓想到昨夜那玉髓香的奇異香氣,讓顧不得分辨裴彧方才究竟是真的關心,還是一時興起。
的心不該再了。
裴彧忍不住皺眉。
如若此刻再不發覺,未免也太過遲鈍——他的太子妃待自己,好像洪水猛一般,避之若浼。
-
長秋宮中言笑晏晏,一派和氣。裴彧飲了盞茶,沒甚滋味地放在手邊。
皇後宮中的茶自是珍品,可不知為何,腦海中鬼使神差地想起了昨晚未曾口的茶水。那瑩澈的茶湯,如碧的青瓷,還有那只的、將茶盞輕輕遞來的手。
是因為……那盞茶?
用心熬煮,甚至因此燙傷,自己卻未曾口?
只是因此,就對自己産生了那樣大的意見?
裴彧頭一回覺得有些棘手。婚三年,他似乎還是初次這樣強烈地到妻子的緒,尤其是其中的抗拒,幾乎要從低垂的眼眸中溢出來。
他抿了抿,目再一次掃過妻子的臉頰。與從前別無二致的側臉,眸中含著些淺淺笑意,有一搭沒一搭地與幾位王妃閑話,看不出有半點不悅在其中。
裴彧略坐了坐,續上了沒甚滋味的茶水,待到第二盞茶飲盡,他淺舒口氣,起道:“母後,兒臣還有要事,先行告退。”
“去吧,留你媳婦在這兒陪陪我就好。”
陳皇後許是對齊王的婚事極為滿意,眼角眉梢都帶著笑。
他一起,幾位王爺也跟著相繼告辭。長秋宮中一陣行禮告退的聲音,姚玉珠拉著齊王低聲囑咐了什麽,約能聽著幾句“早些回府”之類的話,側幾位王妃當即笑著打趣,紅了臉,卻也沒否認。
裴彧看了看明蘊之的方向,仍舊在與側的姚玉珠說著什麽,像是半點沒注意到這裏的靜。直到衆王爺告退的時候,才略擡了擡眼,回禮問安。
從始至終,都不曾多分給他半個眼神。
更不用提那些親昵的囑咐。
一陣秋風,吹得樹影繚。天沉沉的,將要下雨。
後傳來一陣腳步聲,裴彧腳步頓了頓,又極快地辨認出那聲音源自于誰,隨即又邁步向前。倒是後的人先一步急了,小跑幾步跟上。
“二哥,可還記得先前答應我的事?”
齊王尋了一無人,湊近道。
他已到了該歷練歷練的年紀,早有心一展鴻圖,教父皇母後看看他的本事。奈何父皇總斥他沒個正形不堪大用,遲遲不肯讓他朝歷練。他沒了法子,只能求到二哥跟前來。
“我知曉工部近日缺人手,就讓我去做些雜務也好啊!我都能做的,”齊王瞧他臉,有些發怵,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好壯著膽子接著道:“若是能當個管事什麽的就更好了,也好為二哥分憂嘛……嘿嘿……”
“想得倒是簡單。”
裴彧斜睨他一眼:“單靠一張皮子,能讓大水不發洪澇,還是能讓工民吃飽糧食?”
前朝立國不足百年,便有數十次洪澇災害,大水年年沖垮大壩,良田被毀,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涼州、雍州、并州等地區卻連年幹旱,常年顆粒無收。
先帝奪位以後,不能臣呼籲著重修堤壩,興修水利。奈何前朝多年積弊太深,國庫空虛,難以實施。
直至去年初,工部尚書綦自珍上了奏疏,了個洋洋灑灑長達數十萬字的治水方針,自此興建運河,緩解旱災洪澇,如今已近兩年,正是忙碌的時候。
齊王不滿:“皮子怎麽了,能說會道也是本事一樁,能哄得人高興,多人還羨慕不來呢。”
“若不將人惹惱,又何需花言巧語哄人開心?”
裴彧:“聽聞便在婚前不久,你還將人氣得差點要撕了婚書。”
“二哥!”
齊王最怕人揭短,趕止住太子的,道:“我發誓,二哥若能讓我進工部歷練歷練,無論是做些采辦還是真去做苦力,我都絕無二話!”
裴彧沒接他的話,只是道:“既然氣了那樣,如何哄好的?”
“當然是……”
齊王下意識回答,忽地一停。這會兒有求于人,自是將多年對姚玉珠察言觀的本事用在了太子上。眼睛一轉,瞬間明白了什麽,低了聲音:“可是二嫂……?”
“勿要揣測。”
齊王趕改口:“是,是!我不揣測……若是我要哄玉珠啊,先送些喜的東西,投其所好嘛!譬如胭脂水,又譬如珠釵發簪。尋常鬧鬧脾氣,送些喜歡的小玩意兒便罷了。”
“二哥覺得如何?”
裴彧手上的扳指轉了轉。
喜的東西……
他默然良久,忽然發覺婚三年,他竟不知妻子究竟喜什麽。
他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般,了解。
第3章 抗拒 他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般,了解……
第三章
“殿下……殿下?”
裴彧猛然睜眼,對上了那雙清澈的杏眸。
眼是淡青繡竹紋的帳幔。分明方才,這裏還是如火一樣紅、繡著并蓮的……不,那是夢。
“殿下?”
明蘊之側坐起,一頭長發順地垂落在肩頭,有幾發尚且著,顯然也是倉促起未曾收拾:“可是近日勞累,做了噩夢?”
裴彧難得遲緩地反應了會兒,二十幾年人生中第一次懷疑起了現實與虛妄,半晌才擡手了眼眶,“不曾。”
自然不是噩夢。與妻婚大喜之日,如何能算作噩夢?只不過……
他沉默地放下手。許是見地夢回,虛虛實實,假假真真,倒真讓他憶起了那日,甚至回憶起了不當初不曾在意的細節。
想到這裏,裴彧眉心不由得跳了跳。他那日說的話,當真如此冷淡?
不然,為何在聽到他的話時,那樣明亮的眼神,像是燭火般一點點熄滅了?
男人的頭滾了滾,移開視線:“是孤吵醒你了?”
明蘊之搖搖頭,“妾覺淺,平日裏這個時辰也該醒了。”
覺淺嗎?
裴彧約覺得有什麽不對,他似乎記得……
來不及等他說些什麽,明蘊之便道:“殿下,早膳想用些什麽?今日五弟與弟妹宮謝恩,不好誤了時辰。”
“如常吧。”
裴彧淡聲回答,起披了裳。
明蘊之咬了咬,看他前去更,一直提著的那口氣才松了下來。
不知裴彧夢到了什麽,醒來瞧的眼神……好像多了什麽似的,讓極不舒服,甚至有想要逃離的沖。
思念、克制、又夾雜著濃稠的占有——那不該是他的眼神。他素日裏冷淡慣了,見什麽都是那副心如止水的樣子,也習慣了這樣的裴彧。
可那一眼,如有隔了千山萬水,也不會減半分的熾熱。
明蘊之起梳妝,與裴彧一道用過早膳。看得出過了一會兒,眼前的人已經恢複了從前所悉的模樣,那讓無可遁逃的視線消失,也終于放下心來。
臨出發的時候,小宮捧著幾只香囊問道:“娘娘,今日想佩哪一只?”
東宮上下,都知曉太子妃殿下香,素日香囊不離,袖中香也從未過。
明蘊之的目落在胡桃木的托盤上,了手腕。
青蕪知曉心結,當即道:“瞧瞧這幾只都舊了,如何能給娘娘用這樣的東西,快收下去,今兒個便不用了。”
小宮後退半步,還未離開,便聽裴彧道:“舊了?”
他聲音低沉,帶著極重的威。側的太監自然將香囊奉上,與他過目。
瞧見那確實不如往日鮮豔,香氣也略顯單薄,裴彧冷哼一聲:“尚局的人是怎麽做事的,太子妃要用的東西,也敢這樣敷衍?”
不必他再多話,隨侍太監躬了躬,往尚局去了。方才那宮戰戰兢兢,只怕牽連到自,卻聽太子妃聲道:
“剛秋,尚服局將將趕制出新,又逢五弟大婚,忙得很,有疏也是正常。這等微末小事,使隨手做幾個便罷了,不必興師衆。”
擺了擺手,放那小宮下去,“殿下,五弟他們應該快宮了。”
聽出的言外之意,裴彧默了默,道:“既如此,走吧。”
東宮距離皇後的長秋宮有些距離,明蘊之垂眸,走在裴彧後半步的位置,不遠不近。
或許是因為未曾佩戴香料,更真切地嗅到了裴彧上疏淡的沉香氣息。那玉髓香奇異人的味道仿佛不曾存在過似的,昨夜的一切,都不過是的幻覺。
明蘊之的腳步沉了沉。是真而非假,應該明白這一點。待過幾日姚玉珠回門後,便要挑個空閑的日子,與皇後開口,著手側妃之事了。
“二哥,二嫂!”
明蘊之擡頭,見齊王帶著齊王妃從西角門過來,二人臂膀相攜,好不親地喚二人。
“了婚的人了,還是如此不穩重。”
齊王行至裴彧前,先得了句訓,臉紅了紅:“二哥!玉珠還在呢,給弟弟留點面子啊。”
姚玉珠掐他一把,“你是什麽德行我又不是頭一天知道,就該讓二哥好生教訓教訓你。”
“大喜的日子,訓他做什麽,”明蘊之淺笑:“要擺兄長的架子也不必急在一時,日後便好了。”
齊王嘿嘿一笑:“還是二嫂好,只有二嫂為我說話。”
既然路上見了,幾人一道前去長秋宮。齊王拉著姚玉珠走在二哥二嫂後,明蘊之聽著小夫妻倆一路上竊竊私語,仿佛沒個盡頭似的說著,忍不住笑道:“真是年深。”
裴彧回首,瞥見二人站沒站相地歪在一起,下意識蹙眉。這還是在宮中,如此沒規矩,果真是……
明蘊之瞧見他的臉,怕他又多話破壞氣氛,手拉了拉他的袖。
靠近的瞬間,幽蘭般的香氣縷縷纏繞上來,分明未佩香包,那清雅的氣息卻縈繞在鼻尖,順著漆黑的發湧了上來。
“殿下,”輕聲道:“年人,莫要太過苛責。”
裴彧垂眸,看著指尖虛虛牽過的墨袖擺。
距離近了,才發覺方才竟隔得如此遠。
他低低應聲,不聲地揚了揚眉:“罷了,隨他們去。”
明蘊之聞言松了口氣,放開手的瞬間,被那只大掌握住了腕骨。
幹燥而炙熱的掌心近脈搏,指腹落下之時,帶來一陣麻麻的。
“殿下——”
忽地擡首,腳步都頓了一頓,錯愕地看著裴彧。
“……手上的傷,好了?”
裴彧的目掃過的指尖,隨口問道。
“本就不是什麽嚴重的傷,勞殿下費心。”
明蘊之呼吸一滯,回手,進袖中。除了榻上,不習慣這樣的親,也不習慣這樣近的距離。
離那沉香越近,越讓想到昨夜那玉髓香的奇異香氣,讓顧不得分辨裴彧方才究竟是真的關心,還是一時興起。
的心不該再了。
裴彧忍不住皺眉。
如若此刻再不發覺,未免也太過遲鈍——他的太子妃待自己,好像洪水猛一般,避之若浼。
-
長秋宮中言笑晏晏,一派和氣。裴彧飲了盞茶,沒甚滋味地放在手邊。
皇後宮中的茶自是珍品,可不知為何,腦海中鬼使神差地想起了昨晚未曾口的茶水。那瑩澈的茶湯,如碧的青瓷,還有那只的、將茶盞輕輕遞來的手。
是因為……那盞茶?
用心熬煮,甚至因此燙傷,自己卻未曾口?
只是因此,就對自己産生了那樣大的意見?
裴彧頭一回覺得有些棘手。婚三年,他似乎還是初次這樣強烈地到妻子的緒,尤其是其中的抗拒,幾乎要從低垂的眼眸中溢出來。
他抿了抿,目再一次掃過妻子的臉頰。與從前別無二致的側臉,眸中含著些淺淺笑意,有一搭沒一搭地與幾位王妃閑話,看不出有半點不悅在其中。
裴彧略坐了坐,續上了沒甚滋味的茶水,待到第二盞茶飲盡,他淺舒口氣,起道:“母後,兒臣還有要事,先行告退。”
“去吧,留你媳婦在這兒陪陪我就好。”
陳皇後許是對齊王的婚事極為滿意,眼角眉梢都帶著笑。
他一起,幾位王爺也跟著相繼告辭。長秋宮中一陣行禮告退的聲音,姚玉珠拉著齊王低聲囑咐了什麽,約能聽著幾句“早些回府”之類的話,側幾位王妃當即笑著打趣,紅了臉,卻也沒否認。
裴彧看了看明蘊之的方向,仍舊在與側的姚玉珠說著什麽,像是半點沒注意到這裏的靜。直到衆王爺告退的時候,才略擡了擡眼,回禮問安。
從始至終,都不曾多分給他半個眼神。
更不用提那些親昵的囑咐。
一陣秋風,吹得樹影繚。天沉沉的,將要下雨。
後傳來一陣腳步聲,裴彧腳步頓了頓,又極快地辨認出那聲音源自于誰,隨即又邁步向前。倒是後的人先一步急了,小跑幾步跟上。
“二哥,可還記得先前答應我的事?”
齊王尋了一無人,湊近道。
他已到了該歷練歷練的年紀,早有心一展鴻圖,教父皇母後看看他的本事。奈何父皇總斥他沒個正形不堪大用,遲遲不肯讓他朝歷練。他沒了法子,只能求到二哥跟前來。
“我知曉工部近日缺人手,就讓我去做些雜務也好啊!我都能做的,”齊王瞧他臉,有些發怵,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好壯著膽子接著道:“若是能當個管事什麽的就更好了,也好為二哥分憂嘛……嘿嘿……”
“想得倒是簡單。”
裴彧斜睨他一眼:“單靠一張皮子,能讓大水不發洪澇,還是能讓工民吃飽糧食?”
前朝立國不足百年,便有數十次洪澇災害,大水年年沖垮大壩,良田被毀,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涼州、雍州、并州等地區卻連年幹旱,常年顆粒無收。
先帝奪位以後,不能臣呼籲著重修堤壩,興修水利。奈何前朝多年積弊太深,國庫空虛,難以實施。
直至去年初,工部尚書綦自珍上了奏疏,了個洋洋灑灑長達數十萬字的治水方針,自此興建運河,緩解旱災洪澇,如今已近兩年,正是忙碌的時候。
齊王不滿:“皮子怎麽了,能說會道也是本事一樁,能哄得人高興,多人還羨慕不來呢。”
“若不將人惹惱,又何需花言巧語哄人開心?”
裴彧:“聽聞便在婚前不久,你還將人氣得差點要撕了婚書。”
“二哥!”
齊王最怕人揭短,趕止住太子的,道:“我發誓,二哥若能讓我進工部歷練歷練,無論是做些采辦還是真去做苦力,我都絕無二話!”
裴彧沒接他的話,只是道:“既然氣了那樣,如何哄好的?”
“當然是……”
齊王下意識回答,忽地一停。這會兒有求于人,自是將多年對姚玉珠察言觀的本事用在了太子上。眼睛一轉,瞬間明白了什麽,低了聲音:“可是二嫂……?”
“勿要揣測。”
齊王趕改口:“是,是!我不揣測……若是我要哄玉珠啊,先送些喜的東西,投其所好嘛!譬如胭脂水,又譬如珠釵發簪。尋常鬧鬧脾氣,送些喜歡的小玩意兒便罷了。”
“二哥覺得如何?”
裴彧手上的扳指轉了轉。
喜的東西……
他默然良久,忽然發覺婚三年,他竟不知妻子究竟喜什麽。
他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