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二千一百零四章 兵分兩路

;

  第5170章 兵分兩路

  裝鐵騎在王孝傑率領之下強占灘頭陣地,而後穩守陣地、徐徐反擊,為後續部隊渡河爭取時間與空間。這一次唐軍摒棄了以往「放風箏」似的打法,而是狹路相逢、短兵戰,以

  結果表明,當今天下單純論及「度」,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比裝鐵騎更……

  奧夫帶著數以萬計的軍隊出城,試圖破壞浮橋、阻止唐軍渡河,卻在數百裝鐵騎猛衝猛打之下大敗虧輸、全軍潰敗。

  大食軍隊最後一心氣兒被打沒了。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55.COM

  之前還能抱怨唐軍火威力無倫、莫可抵,唐軍戰耍賴,期待著堂堂正正一戰之時能夠反敗為勝、洗刷恥辱……河岸灘頭這一戰,使得大食軍隊清晰認知到一個事實,無論戰略、戰法、戰,唐軍已經完全形了碾。;

  任憑大食軍隊人多勢眾,卻絕無可能有一一毫取勝之可能。

  既然如此,那還打什麼呢?

  快跑吧……

  潰敗的大食軍隊如同潰堤的河水一般,沿著河岸由東至西、洶湧逃竄,一路逃回阿祿迪城,希能夠進城池躲避唐軍追殺。然而等到了城下,才發現城門閉,城煙火出、廝殺震天,各個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何事。

  但繼續潰逃是不能的,沒有糧秣,他們又能逃到哪兒去?

  好在片刻之後,城門開啟,全副武裝的葉齊德率領城軍隊魚貫而出,在城外結陣列,大有與唐軍決一死戰的氣勢。這些潰軍也不得不在督戰隊的威脅之下,暫時穩定心神,心不甘、不願的被編陣中,卻並無幾分死戰之志,只待戰局不利便一鬨而散……

  奧夫直奔陣前,見到葉齊德居然匯聚全軍擺開陣勢,頓時心中大急,策馬來到葉齊德邊,將其拽到一旁,小聲問道:「大帥此舉何意?」;

  葉齊德道:「唐軍倉促來攻,兵力不足、人馬勞頓,咱們依託堅城、以逸待勞,未必不能一戰!」

  奧夫面無表:「大帥當真這麼想?」

  「咳咳!」

  葉齊德乾咳兩聲,很是尷尬:「咱們這一戰幾乎是傾舉國之力,不僅僅是各部外族數萬兵馬死的死、逃的逃,更有哈里發座下十餘萬銳!若是連一場勝績也無,回去大馬士革如何向哈里發待?我從不奢能夠戰勝唐軍,但當下局勢對我們有利,只需堅守阿祿迪城哪怕一天,咱們也能說『僵持不下、旗鼓相當,唐軍所依仗者火之利也』,到時候哈里發麵前也能一些責罰。」

  奧夫拿著個軍事白癡無可奈何,勸諫道:「我知大帥之心思,我也害怕回去之後遭哈里發的罰!但眼下豈是適當時機?唐軍已經完渡河,接下來咱們面對的不僅是裝鐵騎的正面沖陣,擋不擋得住還好說,萬一唐軍輕騎兵繞過城池南邊向西穿截斷咱們的後路,那就得全軍覆滅於此!」;

  葉齊德這才醒悟,大驚失:「那咱們馬上撤退!」

  奧夫嘆了口氣,對這位帝國繼承人極其失:「大帥且率領主力先行一步,請將帳下銳撥付給末將一萬人,末將在此殿後。」

  即便是撤退也不可能驟然下令、然後一腦的全軍後撤,數萬人的部隊極其容易發生混,到時候唐軍再衝鋒一下,好好的撤退又變潰逃,豈不是任由唐軍銜尾追殺?

  計劃有序、退而不才是上策。

  這一回就算是他報答哈里發的知遇之恩,以犯險、絕境搏殺,即便戰死此地也認了。

  不過即便心存死志,他也不願帶著自己的族人、戰士赴死,而是讓葉齊德撥付屬於哈里發家族的銳。

  葉齊德倒也不傻,馬上領悟了奧夫的意思,頓時得熱淚盈眶,握著奧夫的手,哽噎道:「軍事護之,本帥銘記五!他日定然對軍事之部族予以照拂,你的兒子本帥也視同己出!」;

  奧夫:「……」

  雖然留下殿後的風險極大,但你也不能咒我死吧?

  總得說點吉利話啊!

  「當下非用事之時,大帥還是率領主力速速撤退吧!直接撤往阿濫謐城中途不要停歇,不僅不要聽信任何昭武九國之承諾且要加強防範,至阿濫謐城之後稍作停留、休整部隊,無論末將能否擺唐軍追殺,停留三日馬上渡過烏滸水進駐木鹿!」

  阿濫謐城是安國之都城,鄰烏滸水。

  河中地區是昭武九國盤踞之地,這些當年被匈奴驅趕至此的國家都與漢人有著千萬縷的關係,平素為了利益首鼠兩端、左右搖擺,但此刻大唐聲威赫赫、兵鋒正盛,難保全部倒向大唐,且以大食人的首級作為投名狀。

  葉齊德真正了,握著奧夫的手久久說不出話,在奧夫一再催促之下,這才一步三回頭的率領數萬主力向西撤退。;

  未等主力走遠,耳畔蹄聲隆隆,裝鐵騎已經奔襲而來!

  奧夫當即下令,全軍撤回城

  他願意幫助葉齊德殿後,卻不意味著他願意在城外與唐軍野戰,唐軍部隊皆為騎兵,善於野戰、追擊,卻並不善於攻城,守在城中尚有突圍而出的機會,留在城外野戰則是十死無生。

  裝鐵騎倏忽而至,馬不停蹄的展開突擊,大食軍隊瞬間崩潰,哭喊著向著城

  先一步撤城中的奧夫見到城起火,尚有不並未跟隨葉齊德撤退的軍隊正在燒殺搶奪、擄掠,將整座城池弄得一片狼藉、混不堪,頓時氣得臉鐵青。

  他可不認為這是針對康國背叛之後的報復,顯然是葉齊德早就有著縱容麾下軍隊的打算,如今正好借著同娥父子協助唐軍渡河之罪過,對阿祿迪城進行屠戮掠奪……;

  「傳我軍令,所有人嚴格遵守軍紀,馬上奔赴就近城牆參與防,違令者斬!」

  他倒不是對康國百姓有什麼憐憫之心,而是想要聚集每一分每一寸的力量儘可能將城池守的時間長一些。

  他知道阿祿迪城在唐軍面前肯定守不住,但還是要給葉齊德擋一擋,儘自己最後一份忠誠之心……

  ……

  薛仁貴牽著戰馬踩著浮橋迅速來到南岸,於河畔灘涂上站定,一邊遙裝鐵騎那裡的戰況,一邊下令渡河的騎兵在此集結。北岸的大部隊經由三座浮橋渡河,速度很快,沒一會兒的功夫便集結了兩三千人。

  隨著前方不斷傳回的戰報,薛仁貴明白敵軍敗局已定,當機立斷帶著這些部隊奔向阿祿迪城馳援。

  等他趕到阿祿迪城東門,便見到數百裝鐵騎正隊列嚴整的立於城外,敵軍鋪滿地上,尚有不重傷敵軍輾轉哀號……;

  而阿祿迪城則城門閉,避而不戰。

  薛仁貴策騎上前,王孝傑迎上來,稟報導:「葉齊德與馬斯拉瑪已經率領主力向東撤退,奧夫留下殿後,當下已經悉數撤城中。」

  薛仁貴瞬間徹奧夫的想法,點點頭:「這廝願意冒著巨大風險留下殿後,對葉齊德還算是有一些忠心,但不多。」

  若當真願意為了葉齊德擋住唐軍、爭取更多逃跑的時間,這個時候就應該在城外浴死戰、拖住唐軍,而不是倉促退,僅以阿祿迪城作為戰略據點牽制唐軍,使唐軍不能全力以赴追擊葉齊德……

  王孝傑也不是有勇無謀之輩,直接點破奧夫的意圖:「他大抵是期盼著咱們能夠分兵,只要咱們主力前去追擊葉齊德,他就有可能率領城中部隊向南突圍。」

  康國乃綢之路上節點之一,通便利、四通八達,不僅可以順著薩寶水向西途徑昭武九國進木鹿、抵達波斯,也可直接南下橫穿波悉山進吐火羅,經過昭武九國之史國、米國,穿越鐵門關抵達烏滸水畔……;

  很顯然,若所料不差,奧夫選的便是這條道路。

  薛仁貴略作沉,馬上做出決斷:「分給你兩千輕騎、五百重騎,圍守阿祿迪城,如若奧夫出城突圍莫要與其決一死戰,可任由其向南突圍,你則率軍追擊其後、依舊採用『放風箏』的戰追著打,但是務必在其進鐵門關之前予以殲滅。」

  王孝傑神一振,大聲領命:「喏!」

  不由得他不興,如此大戰之中能夠獲得主帥信任、得到獨當一面的機會,殊為難得。

  只需將奧夫殲滅,如此功勳可不是跟在薛仁貴後衝鋒敵陣可堪比擬。

  薛仁貴續道:「本將則率領主力追擊葉齊德,你殲滅奧夫之後,沿著烏滸水向下游運,伺機渡河,咱們在木鹿匯合。」

  到那時,大食軍隊必定毫無反抗之力,只能亡命奔逃。;

  王孝傑大聲道:「將軍放心,末將定能完任務!」

  殲滅奧夫固然是奇功一件,可他也不能放慢腳步,還想跟著薛仁貴萬里奔襲、一路穿越沙漠高原直抵大馬士革城下呢!

  封狼居胥也好、勒石燕然也罷,這些都是軍人無上之殊榮,可古往今來,華夏曆朝歷代還從未有人能夠兵臨大馬士革。

  若能達此項就,堪稱震古爍今、流芳百世。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連載中 • 共5164章

天唐錦繡

第二千一百零四章 兵分兩路

;

  第5170章 兵分兩路

  裝鐵騎在王孝傑率領之下強占灘頭陣地,而後穩守陣地、徐徐反擊,為後續部隊渡河爭取時間與空間。這一次唐軍摒棄了以往「放風箏」似的打法,而是狹路相逢、短兵戰,以

  結果表明,當今天下單純論及「度」,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比裝鐵騎更……

  奧夫帶著數以萬計的軍隊出城,試圖破壞浮橋、阻止唐軍渡河,卻在數百裝鐵騎猛衝猛打之下大敗虧輸、全軍潰敗。

  大食軍隊最後一心氣兒被打沒了。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55.COM

  之前還能抱怨唐軍火威力無倫、莫可抵,唐軍戰耍賴,期待著堂堂正正一戰之時能夠反敗為勝、洗刷恥辱……河岸灘頭這一戰,使得大食軍隊清晰認知到一個事實,無論戰略、戰法、戰,唐軍已經完全形了碾。;

  任憑大食軍隊人多勢眾,卻絕無可能有一一毫取勝之可能。

  既然如此,那還打什麼呢?

  快跑吧……

  潰敗的大食軍隊如同潰堤的河水一般,沿著河岸由東至西、洶湧逃竄,一路逃回阿祿迪城,希能夠進城池躲避唐軍追殺。然而等到了城下,才發現城門閉,城煙火出、廝殺震天,各個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何事。

  但繼續潰逃是不能的,沒有糧秣,他們又能逃到哪兒去?

  好在片刻之後,城門開啟,全副武裝的葉齊德率領城軍隊魚貫而出,在城外結陣列,大有與唐軍決一死戰的氣勢。這些潰軍也不得不在督戰隊的威脅之下,暫時穩定心神,心不甘、不願的被編陣中,卻並無幾分死戰之志,只待戰局不利便一鬨而散……

  奧夫直奔陣前,見到葉齊德居然匯聚全軍擺開陣勢,頓時心中大急,策馬來到葉齊德邊,將其拽到一旁,小聲問道:「大帥此舉何意?」;

  葉齊德道:「唐軍倉促來攻,兵力不足、人馬勞頓,咱們依託堅城、以逸待勞,未必不能一戰!」

  奧夫面無表:「大帥當真這麼想?」

  「咳咳!」

  葉齊德乾咳兩聲,很是尷尬:「咱們這一戰幾乎是傾舉國之力,不僅僅是各部外族數萬兵馬死的死、逃的逃,更有哈里發座下十餘萬銳!若是連一場勝績也無,回去大馬士革如何向哈里發待?我從不奢能夠戰勝唐軍,但當下局勢對我們有利,只需堅守阿祿迪城哪怕一天,咱們也能說『僵持不下、旗鼓相當,唐軍所依仗者火之利也』,到時候哈里發麵前也能一些責罰。」

  奧夫拿著個軍事白癡無可奈何,勸諫道:「我知大帥之心思,我也害怕回去之後遭哈里發的罰!但眼下豈是適當時機?唐軍已經完渡河,接下來咱們面對的不僅是裝鐵騎的正面沖陣,擋不擋得住還好說,萬一唐軍輕騎兵繞過城池南邊向西穿截斷咱們的後路,那就得全軍覆滅於此!」;

  葉齊德這才醒悟,大驚失:「那咱們馬上撤退!」

  奧夫嘆了口氣,對這位帝國繼承人極其失:「大帥且率領主力先行一步,請將帳下銳撥付給末將一萬人,末將在此殿後。」

  即便是撤退也不可能驟然下令、然後一腦的全軍後撤,數萬人的部隊極其容易發生混,到時候唐軍再衝鋒一下,好好的撤退又變潰逃,豈不是任由唐軍銜尾追殺?

  計劃有序、退而不才是上策。

  這一回就算是他報答哈里發的知遇之恩,以犯險、絕境搏殺,即便戰死此地也認了。

  不過即便心存死志,他也不願帶著自己的族人、戰士赴死,而是讓葉齊德撥付屬於哈里發家族的銳。

  葉齊德倒也不傻,馬上領悟了奧夫的意思,頓時得熱淚盈眶,握著奧夫的手,哽噎道:「軍事護之,本帥銘記五!他日定然對軍事之部族予以照拂,你的兒子本帥也視同己出!」;

  奧夫:「……」

  雖然留下殿後的風險極大,但你也不能咒我死吧?

  總得說點吉利話啊!

  「當下非用事之時,大帥還是率領主力速速撤退吧!直接撤往阿濫謐城中途不要停歇,不僅不要聽信任何昭武九國之承諾且要加強防範,至阿濫謐城之後稍作停留、休整部隊,無論末將能否擺唐軍追殺,停留三日馬上渡過烏滸水進駐木鹿!」

  阿濫謐城是安國之都城,鄰烏滸水。

  河中地區是昭武九國盤踞之地,這些當年被匈奴驅趕至此的國家都與漢人有著千萬縷的關係,平素為了利益首鼠兩端、左右搖擺,但此刻大唐聲威赫赫、兵鋒正盛,難保全部倒向大唐,且以大食人的首級作為投名狀。

  葉齊德真正了,握著奧夫的手久久說不出話,在奧夫一再催促之下,這才一步三回頭的率領數萬主力向西撤退。;

  未等主力走遠,耳畔蹄聲隆隆,裝鐵騎已經奔襲而來!

  奧夫當即下令,全軍撤回城

  他願意幫助葉齊德殿後,卻不意味著他願意在城外與唐軍野戰,唐軍部隊皆為騎兵,善於野戰、追擊,卻並不善於攻城,守在城中尚有突圍而出的機會,留在城外野戰則是十死無生。

  裝鐵騎倏忽而至,馬不停蹄的展開突擊,大食軍隊瞬間崩潰,哭喊著向著城

  先一步撤城中的奧夫見到城起火,尚有不並未跟隨葉齊德撤退的軍隊正在燒殺搶奪、擄掠,將整座城池弄得一片狼藉、混不堪,頓時氣得臉鐵青。

  他可不認為這是針對康國背叛之後的報復,顯然是葉齊德早就有著縱容麾下軍隊的打算,如今正好借著同娥父子協助唐軍渡河之罪過,對阿祿迪城進行屠戮掠奪……;

  「傳我軍令,所有人嚴格遵守軍紀,馬上奔赴就近城牆參與防,違令者斬!」

  他倒不是對康國百姓有什麼憐憫之心,而是想要聚集每一分每一寸的力量儘可能將城池守的時間長一些。

  他知道阿祿迪城在唐軍面前肯定守不住,但還是要給葉齊德擋一擋,儘自己最後一份忠誠之心……

  ……

  薛仁貴牽著戰馬踩著浮橋迅速來到南岸,於河畔灘涂上站定,一邊遙裝鐵騎那裡的戰況,一邊下令渡河的騎兵在此集結。北岸的大部隊經由三座浮橋渡河,速度很快,沒一會兒的功夫便集結了兩三千人。

  隨著前方不斷傳回的戰報,薛仁貴明白敵軍敗局已定,當機立斷帶著這些部隊奔向阿祿迪城馳援。

  等他趕到阿祿迪城東門,便見到數百裝鐵騎正隊列嚴整的立於城外,敵軍鋪滿地上,尚有不重傷敵軍輾轉哀號……;

  而阿祿迪城則城門閉,避而不戰。

  薛仁貴策騎上前,王孝傑迎上來,稟報導:「葉齊德與馬斯拉瑪已經率領主力向東撤退,奧夫留下殿後,當下已經悉數撤城中。」

  薛仁貴瞬間徹奧夫的想法,點點頭:「這廝願意冒著巨大風險留下殿後,對葉齊德還算是有一些忠心,但不多。」

  若當真願意為了葉齊德擋住唐軍、爭取更多逃跑的時間,這個時候就應該在城外浴死戰、拖住唐軍,而不是倉促退,僅以阿祿迪城作為戰略據點牽制唐軍,使唐軍不能全力以赴追擊葉齊德……

  王孝傑也不是有勇無謀之輩,直接點破奧夫的意圖:「他大抵是期盼著咱們能夠分兵,只要咱們主力前去追擊葉齊德,他就有可能率領城中部隊向南突圍。」

  康國乃綢之路上節點之一,通便利、四通八達,不僅可以順著薩寶水向西途徑昭武九國進木鹿、抵達波斯,也可直接南下橫穿波悉山進吐火羅,經過昭武九國之史國、米國,穿越鐵門關抵達烏滸水畔……;

  很顯然,若所料不差,奧夫選的便是這條道路。

  薛仁貴略作沉,馬上做出決斷:「分給你兩千輕騎、五百重騎,圍守阿祿迪城,如若奧夫出城突圍莫要與其決一死戰,可任由其向南突圍,你則率軍追擊其後、依舊採用『放風箏』的戰追著打,但是務必在其進鐵門關之前予以殲滅。」

  王孝傑神一振,大聲領命:「喏!」

  不由得他不興,如此大戰之中能夠獲得主帥信任、得到獨當一面的機會,殊為難得。

  只需將奧夫殲滅,如此功勳可不是跟在薛仁貴後衝鋒敵陣可堪比擬。

  薛仁貴續道:「本將則率領主力追擊葉齊德,你殲滅奧夫之後,沿著烏滸水向下游運,伺機渡河,咱們在木鹿匯合。」

  到那時,大食軍隊必定毫無反抗之力,只能亡命奔逃。;

  王孝傑大聲道:「將軍放心,末將定能完任務!」

  殲滅奧夫固然是奇功一件,可他也不能放慢腳步,還想跟著薛仁貴萬里奔襲、一路穿越沙漠高原直抵大馬士革城下呢!

  封狼居胥也好、勒石燕然也罷,這些都是軍人無上之殊榮,可古往今來,華夏曆朝歷代還從未有人能夠兵臨大馬士革。

  若能達此項就,堪稱震古爍今、流芳百世。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