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42章

第42章

見用數目不對後,謝晏又細細地去看其它的細則,發現了不問題。

“臘月十四日,紅花鯨魚翅一兩。”

“臘月二十三日,珍珠胎蛤蜊九兩。”

“臘月二十五日,龍虎斑兩條。”

這些項目倒是沒問題,難怪花銷上去了,因為做菜所用的都是頂頂名貴的食材。

秦知宜食不厭膾不厭細,挑剔,等閑食材,不了秦二姑娘的眼。

但是……寧壽堂裏,謝老夫人也聽說了謝晏晚上又宿在書房的事,覺得心中奇怪。

這些日子接下來,覺得到,知宜的子雖然算不得好,但并不惹人生厭,實在想不通,這個做事一向妥當的孫子這會兒究竟那裏不對勁。

知宜也注意到了老太太對著謝晏責備的目,以及王姒對的一臉同,再想想昨晚發生的事……大概就知道了是怎麽回事。

都說大宅門裏沒有,果然是真的。

這麽多下人這麽多雙眼睛都看著,昨晚他們分房睡的事,想要瞞住都難。

一向小明慣了的知宜有些尷尬。因為謝晏的到來,廚房準備得很是心,寧壽堂的早膳依然好吃,但知宜就是覺得有些食難下咽。

等二人回到正院的時候,謝崢已經用過早膳去學堂了,知宜換了裳,跟著謝晏去往周家。

謝晏昨天還跟正常夫妻一樣,能用正常的語調同說話,也會跟報備行程,而今天則全程低頭看公文,除了早上那句一起去周家外,再沒跟說過其他話。

知宜也很自覺地在一旁,低頭整理帶和飾,不再多言。

所幸離周家離謝家距離不遠,目的地很快到達,知宜也并沒有煎熬太久。

周紹夫妻站在門外迎接,見到他二人到來後,周夫人蘇遙笑的走上前來,挽住知宜道:“母親前幾日去京中謝恩,又在那邊住了一段時日,這會兒三郎跟翰秦院那邊請假送母親回來,可巧謝大人同在青州,也是難得。”

知宜也聽老夫人說過,他們兩家原本就是世,謝晏和周紹兩人從前同在京中國子監讀書,一直不錯,所以這次一聽得謝晏回來,便立馬下了帖子邀他過來小聚。

知宜笑著同蘇遙打了招呼,寒暄幾句過後,就見得一個白公子走了過來,對著周紹道,“你要尋的幾本書我都給你找來了,聽說你這幾日在家,就趕給你送來了。”

知宜只覺得這個男子十分眼,認真回憶了一下,原來是文彙齋的那個掌櫃。

知宜對著蘇遙輕聲問道:“這位也是周公子的朋友?”

“這是李家公子,從小跟著我家夫君一玩的。”蘇遙道,“他從前讀書時績一直很好,後來祖父祖母相繼過逝,耽誤了兩次考試,母親這幾年不好,父親和幾個兄弟都在外面為……也只能先放棄考試,回家多陪陪母親。”

聽起來的確也蠻坎坷的。上次李維來家時總誇人好,待謝崢好,還會接送他上下學,把同學們羨慕到不行。

知宜也不白聽李維的誇獎,聽說謝崢的同學們都來了,就讓小廚房準備了點心送過去。

進到謝崢書房,發現幾個孩子正聊得熱火朝天,討論著新轉來周家學堂的一個新同學。

這個新同學名喚崔秉文,父親時任都轉運鹽使司判,雖然只是從六品,階算不得高,但卻是個實打實的差。

崔秉文祖籍青州,準備明年報考縣試,祖上和周家也有些,所以這會兒才會轉學過來準備接下來的考試。

知宜聽得這幾人對崔秉文的描述後,眼睛跟著閃了閃。

這是又有一個主線反派墨登場了。

李維和徐知讓兩人都是謝崢的好友,說起崔秉文的那些所作所為,都表示了強烈譴責。

知宜擱下點心默默聽了一會兒,大致就把事經過聽了個八九不離十。

崔秉文這人十分狂妄,來到周家學堂第一日便一臉倨傲的告知衆人,自己在亳州念書時,在學堂當中回回都拿第一,又在先生拿謝崢的文章當範文點評時,直言這文章一竅不通,學生質量堪憂。

看著幾人義憤填膺的樣子,知宜很想告訴他們。

這個人不過是開蒙早,家裏又促得,所以縣試府試和院試勉強過得去,到了鄉試就完全不夠看了。

直到穿越之前連載的那章,都沒見得崔秉文考上。而因為這人是自小在家中被捧大的,最是驕傲自負,不能容忍自己的失敗,很快在博彩業找到快,缺錢後又有了幫人作弊代筆寫文章的念頭,結局可想而知……

不過天機是不能洩的,知宜也就沒說什麽,只是對那幾人道,這等品懷之人是注定走不遠的,無需為其困擾。

不過這個崔秉文在原文當中篇幅占比相當不,比這個養母幾近多了一倍。

知宜仔細回憶了一下,謝崢差不多就是在劇發生的這個時間節點被車子撞到,磕傷了左臂,差點兒耽誤了考試。

文中的謝崢父親常年在京中為,他作為一個留守兒,又不得老夫人和母親喜歡,還要應對各路奇葩親戚和反派同學……說是典型的強慘男主也不為過。

知宜表示不服。

自家孩子這麽好條件,強還行,慘就算了。

知宜臨到出門時對著輕塵囑咐道:“我昨兒看了一下黃歷,謝崢這段時間可能犯小人,流年不利,你陪他上下學路上要當心些,尤其注意來往車子。”

“夫人放心。”輕塵道,“二爺定制了一輛馬車,說是專送公子去學堂的,昨日剛剛完工送了過來。”

知宜點頭。

謝晏一門心思都撲在朝堂,在家為數不多的和耐心都用在了謝崢上。

有他上心就好。

蘇遙還要留在青州陪伴周夫人一段時日,順帶理一些瑣事,并沒有跟著周紹一起離開。

似乎對知宜印象不錯,沒過幾日又約著知宜出門逛街。

經過前期的甄選考察,知宜將城南兩間有意出讓的鋪子作為了創業備選,只是考慮到這兩個鋪子各有缺點,和理想中的鋪面還有差距,所以還打算觀一段時日,今日和蘇遙一同出門也是存了繼續看鋪面的心思。

大概近段日子也有些流年不利,這次出門不沒有看到更加合適的鋪面,反而在珍瓏閣閑逛時跟崔秉文的母親房氏撞上,可謂是冤家路窄。

知宜原是不認識房氏的,只聽坐在那裏和其他兩位夫人高談闊論,大誇特誇著自己今日買回來的戰利品。

“這是徽州獨有的解元墨,宣城新制的謝公箋,都是只有壹心齋才有的東西,據說也是三年來的唯一一批,價格自然也是不菲的。好在秉文這孩子素來靈,文章寫得極好,在學院裏回回堂測都是拿第一的,用了這樣的寶貝備考,怕是想不中解元都難了。”

站在房氏邊聽吹噓的兩個夫人,一個向左撇,一個向右撇,還有一人似乎跟蘇遙識,遠遠沖著笑道:“周夫人今日也得閑出來逛逛?”

“是啊,不想今日得巧,竟也遇上了唐夫人。”蘇遙也對那夫人報以宜笑,“這壹心齋的東西,旁的不說,名字倒是取得有趣兒。”

那日謝家時廣下帖子請賓客聽戲時,唐夫人也去了,自然也認得知宜。

“這不是謝家二夫人麽?平日裏倒是不怎麽見你出來,今日可巧遇上了。”

蘇遙笑道:“謝大人前幾日就回了京城,我想著在家悶著也不免無聊,所以拉著出來逛逛。”

這青州府中能稱得上謝二夫人,家中夫婿又在京中為的,也只有謝崢的母親秦氏了。

房氏迅速對號座。

兒子崔秉文第一天上學就被挫了銳氣,這次先生竟然沒有誇獎他的文章,只說謝崢寫得好,想來那夫子就是跟謝崢父親識,才會偏心至此。

只可憐的秉文,回家之後郁郁了許久,整個晚上都坐在那裏長籲短嘆,連溫書的心思都沒了。

崔秉文第二日回來又道,那謝崢在學堂當中頗有勢力,還和幾個同學抱團一起兌他。

謝家是青州府有頭有臉的人,房氏沒費多大功夫便打聽來了謝崢的世。

那謝崢不過就是謝晏膝下的養子,這秦氏雖說是嫡母,但孩子并非所親生,況且秦氏又是小門小戶出,剛剛嫁進謝家,沒見過世面。

所以房氏對上知宜有一種特別的優越

“謝夫人有所不知,這秉文是我和夫君嫡親的孩兒,府上正經的嫡長孫,家中長輩對他科考之事最是上心,故而我這一聽得壹心齋有這樣的好東西,當即就給孩子買了回來。”

知宜一聽就不淡定了。

說這話什麽意思?暗指不是孩子生母,對非親生的孩子不上心了?

擱這兒怪氣誰呢?

這幾位夫人家中都有孩子在周家學習,如果這會兒咽下這口氣,就等于默認了謝崢不是親生,他們謝家也對他也不上心。若是傳到學堂當中,豈不是讓自家孩子多心?

這種反派家屬沒有往價值,就應該臉開大。

知宜輕蔑地瞥了房氏一眼:“崔夫人就買這點兒紙墨夠什麽用?”

“也不了。”房氏道,“眼看著年後就要縣試了,等秉文過了縣試後再購置一批便是。”

“那怕是不了。”知宜慢條斯理道,“我們家一向最是重視哥兒讀書,夫君臨走之前還叮囑我,只要對崢兒念書有益的東西,都要不惜代價想法子購置回來。緋月,你讓楊勝跟壹心齋掌櫃說一聲,這解元墨和謝公箋,餘下的不管多,我都要了。”

知宜也能理解他為什麽暫時放棄科考。

備考時間力問題暫且不論,畢竟李家也是世家大族,家裏仆婢衆多,侍奉母親不需要事事親力親為。

可如果一旦考中了,皇帝分職不看你家庭況,也許是留京,也許是去一些缺食的貧瘠地方當父母,這樣便也再也不能好好照顧李老夫人。

“瞧我,說這麽多也沒說明白。”蘇遙對著知宜笑笑,“你應該知道李維吧?他就是李維的叔父,李家四公子李修然,跟謝大人也算是同窗。”

這不是那天陪挑書的掌櫃嗎?怎麽又了謝晏的同窗。

對方也明顯看到了,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

周紹看兩人你來我往,對著李修然好奇道:“怎麽?你們認識?”

李修然道:“那日謝夫人去文彙齋買書時,我們曾經見過一面……”

他到底有沒有看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麽?

知宜也不知道,但還是對著李修然發送了一個祈求的眼神,拜托,識相點,別說。

李修然幽幽道,“看來也是跟謝兄一樣,好學不倦。”

知宜松了口氣。

謝晏看知宜對著李修然笑了。

有一對極為好看的小梨渦,此時展一笑,有種冰雪消融的

好像從來就沒對他笑過。

謝晏的臉更黑了。

周紹有些不明所以:“又怎麽了這是?剛來就這副樣子,好像誰欠了你似的。”

蘇遙笑的打圓場:“外面風大,進屋說話。”

花廳,蘇遙招呼知宜喝茶用點心,周紹跟幾人談起來從前的求學往事,又慨這幾年都忙,他和謝晏只有上朝時候到,一年都不見得能聚上幾回。

“從前在京中時,謝兄就很照顧我。”周紹略顯愧疚的對知宜道,“我也是前幾日才聽說,當知母親留府上老夫人用飯,誤了弟妹生辰,當真對不住。”

對于秦知宜的生日,謝晏只在合婚書上看過一眼,他向來記憶力好,只那一眼也就記住了日子。

算算時間,周夫人得誥命時的確也是那幾日。

謝晏了解自家祖母,遇到這事一定會先顧著周家,如果提前說好了要給知宜做生日,把留在席上自己來周家道賀,也是很可能發生的事。

既然周紹都跟鄭重道歉了,說明事一定不是輕描淡寫。

周嬤嬤并沒有提起此事,他也是這會兒才知道,不家裏人在生辰宴上出了問題,他其實也把生辰這事忘記得很徹底,沒有為準備任何禮

如此說來,這般抗拒自己,也不是沒有道理。

不知是不是席後喝了酒的緣故,知宜覺離開周家之後,謝晏不再是剛才的劍拔弩張,而是意外緩和了不

知宜覺得有些奇怪。

昨晚沒有履行夫妻義務的事大概打擊了男人的自尊,所以他昨晚離開時明顯生氣了。

但謝晏到底是幹大事的人,原文當中也曾經提到,即便在宮宴上被三皇子公然挑釁,宴席過後還能不帶緒的共同商討皇帝留下的問題,應該不會因為這點小事一直有緒,況且早上在老夫人那裏也相對比較正常。

可剛才下了車子進周家後,謝晏明顯臉又不好,還被周紹點了出來。

雖然謝晏沒說原因,但沖著他整頓個上午都沒有看,當是一團空氣這個表現,知宜就知道,這事八有關。

那這會兒突然改變了態度的原因又是什麽?

真的只是如書中所說的那樣,晴不定嗎?

知宜想不明白。

謝晏回到前院書房中,看著桌上衛大人送來的珊瑚擺件,想起知宜房間顯眼的招財樹擺件來。

正院房間裏沒有多出什麽其他東西,唯一新添的就是這個擺件,可見知宜對它的重視……這難道是缺錢的意思?

謝晏讓全茂喚了周嬤嬤來,吩咐從私庫給知宜再支兩千銀子。

周嬤嬤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這銀子支去是何用?還請二爺明示。”

生辰時我不在,就當補償了。”

謝晏頓了頓,又道,“你只管拿去就好,其他不必多說。”

周嬤嬤越發困起來。

都說二爺和夫人關系不好,也總不在正院留宿,怎麽才回家的第二日又送這麽大筆的銀錢過去?

謝崢來父親書房請教學問,剛巧聽得這話。

當知他們在珍瓏閣選擺件的時候,李維還擔心,那個黃水晶的招財樹俗氣。

現在看來,父親送的這生辰禮,明顯比他還俗……

只是戲班之人有些誤解了想要簡單聽曲的本意,撿了一首最是清冷孤寂的哀婉曲子來唱,更兼秋之後天氣降溫,倏爾一陣涼風刮過,吹得人上泛起一陣冷意,也讓這場原本就不熱鬧的宴席顯得越發蕭瑟。

在這樣一個本該是生辰宴的日子裏,謝崢為了知宜唯一的飯搭子。

謝崢送上禮後,陪著知宜吃了一頓沉默的午餐。

他原本計劃下午要去書局選購先生提到的幾本新書,看著知宜一個人坐在偌大的廳,埋頭吃著壽面,心中突然有些不忍:“我過會兒要去文彙齋購置幾本書冊,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外頭散散?”

自從知宜穿越過來後,不是在船上馬車上趕路就是在宅養,雖然以前學習考試實習累了總會慨,想要找一方屋子宅個三年五年不出來,可如今真讓待在院這些日子不出門,反而憋得有些不過氣來。

知宜心裏一百個樂意,面上卻還是矜持道:“你一個人出門沒個長輩跟著,也難免讓人放心不下,這樣也好。”

若是放在平時,知宜出門是要提前跟謝老夫人說上一聲的,今天家裏沒人倒也方便了不,知宜就直接讓緋月去跟周嬤嬤要車出門。

周嬤嬤一聽知宜是要帶著小公子去書局,立馬笑得極是開懷。

這新夫人還是上道兒,這就往賢妻良母的路子上走了,謝晏一向看重這個養子,讓他知道了一定喜歡。

周嬤嬤十分有行力的幫著備好了車子,又讓楊勝跟著駕車出門。

楊勝是謝晏從前在家時候就用慣了的車夫,車技一流,這麽多年跟主子出門從未沒出過什麽岔子,有他跟著知宜二人也能放心一些。

今天知宜這套赴宴的裝顯然不適合穿出門去,這會兒要回房先換一套。

回正院的途中,知宜遇上了一個兩歲左右的小男孩,穿著大紅緞子制的新,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小鴨子一樣,後跟著一衆母侍,也是相當大的陣勢。

知宜想起自己第一次去寧壽堂請晏時,王姒說孩子病著,後來不再去寧壽堂請晏,也一直沒跟孩子面。

“這是銳哥兒吧?”知宜對于這樣白的小團子有著天生的好蹲下去,對著小男孩笑笑,“我是你的嬸母。”

小男孩拿疑的眼看著

母和丫頭則是站在一旁一臉警惕,虎視眈眈地盯著知宜,生怕做出什麽對孩子不利的舉

知宜見此形,大概也知道自己在這位大嫂口中的形象是怎樣的。

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嬸母還有事先回去了,得空再陪你玩。”

說罷,便轉離開。

謝崢在車裏等了一刻鐘功夫後,才看到知宜換了輕便的服上車來。

沒有像往日一樣刻意做了已婚婦人的打扮,只把頭發換了稍顯俏皮的垂鬢分肖髻,用了銀飾和珠花做了簡單的點綴,一雨過天青襯得如玉的面龐越發的秀妍清麗。

周嬤嬤一早就對楊勝說了此行目的地,車子出發不久後,就穩穩停在文彙齋前。

兩人剛剛剛走進書齋,就有一個形頎長的白青年走了過來,對著謝崢用稔的口氣問候道,“今兒怎麽有空過來?”

謝崢一看也是跟這人早前相的,上來就直接道:“先生提到了幾本新書,說是前些日子聖上褒獎過的,今日正好得閑,所以過來看看。”

那青年也是個知時事的,一聽就知道謝崢說的是哪幾本書:“樓上就有,我帶你過去。”

謝崢點了點頭,轉頭對知宜道,“我去去就來。”

知宜看了一眼南側有法律條文的相關書目,對著謝崢點頭道,“我就在這邊逛逛,你選好之後下來尋我便是。”

謝崢眼看著男子要陪自己一起上樓,開口推辭道:“不勞煩了四叔,我自己上去就好。”

這位白青年名喚李修然,論輩分是李維的叔父,謝崢也就跟著好友稱呼一聲“四叔”。

這家書齋是李修然母親的陪嫁,李修然偶爾會過來幫忙打理一些事,謝崢和李維之前過來也曾遇見過他兩次。

“你不必跟我這般客氣。”李修然好脾氣地笑笑,“我今日得閑,不妨事的。”

他將謝崢帶去二樓找到相關書目後又走下來,看到方才那個青正在那裏低頭找書。

李修然想起,方才謝崢邊的小廝喚“夫人”,想來這就是謝晏新娶的妻子了。

他緩步走到知宜邊,開口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知宜擡頭看了李修然一眼,想起剛才就是他在進門時候招呼的謝崢,估計不是店員就是老板。

沖他禮貌地點了點頭,詢問店中可否有民事糾紛相關的律法條文書目。

李修然指了指一旁的架子,就見得這位謝二夫人道謝之後走了過去,從中取出和離相關的律法條文,走去櫃臺結賬。

李修然驚訝的睜大了眼睛。

謝晏婚之時,他正巧有事人在外地,沒有趕上謝兄的娶親盛況,只是讓家人代送了賀禮過去。

這才過了短短幾日,就要買和離相關的律法書籍回去研究,對謝晏的嫌棄之可見一斑。

從前和謝晏一起在京城求學的時候,他見過好些世家大族對謝晏婚配之事有著超乎尋常的關心,也見過衆多高門貴對他的趨之若鶩。

李修然瞇了瞇眼睛。

這樣剛嫁進謝家就要放棄謝二夫人份的人,實屬罕見。

這個看上去的文弱秀氣的姑娘,大抵也不是個尋常之人。

但在謝晏聽起來,令念念不忘的并非花燈,而是送花燈的人。

謝晏眸子冷凝著,嗓音發:“可惜今年你得不到那樣好看的花燈了。”

秦知宜毫無察覺,點頭說:“是呢。”

謝晏放下筷子,起:“我吃好了,你自便吧。”

說罷,頭也沒回地走出了屋子。

剛好,他碗裏確實沒剩什麽了,所以秦知宜以為他只是有什麽事去忙了。

但是,此後兩三日,謝晏再也沒笑過。

徹底坐實了世子因為月賬過多,不滿夫人的傳聞,傳到了侯爺夫婦的耳朵裏。

二位當爹做娘的,聽說兒媳來後,棲遲居一個月開銷上了七百兩,雖覺得的確多了點,但不是什麽大事。

只能把長子到跟前,苦口婆心地勸和。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63章

嬌養

第42章

第42章

見用數目不對後,謝晏又細細地去看其它的細則,發現了不問題。

“臘月十四日,紅花鯨魚翅一兩。”

“臘月二十三日,珍珠胎蛤蜊九兩。”

“臘月二十五日,龍虎斑兩條。”

這些項目倒是沒問題,難怪花銷上去了,因為做菜所用的都是頂頂名貴的食材。

秦知宜食不厭膾不厭細,挑剔,等閑食材,不了秦二姑娘的眼。

但是……寧壽堂裏,謝老夫人也聽說了謝晏晚上又宿在書房的事,覺得心中奇怪。

這些日子接下來,覺得到,知宜的子雖然算不得好,但并不惹人生厭,實在想不通,這個做事一向妥當的孫子這會兒究竟那裏不對勁。

知宜也注意到了老太太對著謝晏責備的目,以及王姒對的一臉同,再想想昨晚發生的事……大概就知道了是怎麽回事。

都說大宅門裏沒有,果然是真的。

這麽多下人這麽多雙眼睛都看著,昨晚他們分房睡的事,想要瞞住都難。

一向小明慣了的知宜有些尷尬。因為謝晏的到來,廚房準備得很是心,寧壽堂的早膳依然好吃,但知宜就是覺得有些食難下咽。

等二人回到正院的時候,謝崢已經用過早膳去學堂了,知宜換了裳,跟著謝晏去往周家。

謝晏昨天還跟正常夫妻一樣,能用正常的語調同說話,也會跟報備行程,而今天則全程低頭看公文,除了早上那句一起去周家外,再沒跟說過其他話。

知宜也很自覺地在一旁,低頭整理帶和飾,不再多言。

所幸離周家離謝家距離不遠,目的地很快到達,知宜也并沒有煎熬太久。

周紹夫妻站在門外迎接,見到他二人到來後,周夫人蘇遙笑的走上前來,挽住知宜道:“母親前幾日去京中謝恩,又在那邊住了一段時日,這會兒三郎跟翰秦院那邊請假送母親回來,可巧謝大人同在青州,也是難得。”

知宜也聽老夫人說過,他們兩家原本就是世,謝晏和周紹兩人從前同在京中國子監讀書,一直不錯,所以這次一聽得謝晏回來,便立馬下了帖子邀他過來小聚。

知宜笑著同蘇遙打了招呼,寒暄幾句過後,就見得一個白公子走了過來,對著周紹道,“你要尋的幾本書我都給你找來了,聽說你這幾日在家,就趕給你送來了。”

知宜只覺得這個男子十分眼,認真回憶了一下,原來是文彙齋的那個掌櫃。

知宜對著蘇遙輕聲問道:“這位也是周公子的朋友?”

“這是李家公子,從小跟著我家夫君一玩的。”蘇遙道,“他從前讀書時績一直很好,後來祖父祖母相繼過逝,耽誤了兩次考試,母親這幾年不好,父親和幾個兄弟都在外面為……也只能先放棄考試,回家多陪陪母親。”

聽起來的確也蠻坎坷的。上次李維來家時總誇人好,待謝崢好,還會接送他上下學,把同學們羨慕到不行。

知宜也不白聽李維的誇獎,聽說謝崢的同學們都來了,就讓小廚房準備了點心送過去。

進到謝崢書房,發現幾個孩子正聊得熱火朝天,討論著新轉來周家學堂的一個新同學。

這個新同學名喚崔秉文,父親時任都轉運鹽使司判,雖然只是從六品,階算不得高,但卻是個實打實的差。

崔秉文祖籍青州,準備明年報考縣試,祖上和周家也有些,所以這會兒才會轉學過來準備接下來的考試。

知宜聽得這幾人對崔秉文的描述後,眼睛跟著閃了閃。

這是又有一個主線反派墨登場了。

李維和徐知讓兩人都是謝崢的好友,說起崔秉文的那些所作所為,都表示了強烈譴責。

知宜擱下點心默默聽了一會兒,大致就把事經過聽了個八九不離十。

崔秉文這人十分狂妄,來到周家學堂第一日便一臉倨傲的告知衆人,自己在亳州念書時,在學堂當中回回都拿第一,又在先生拿謝崢的文章當範文點評時,直言這文章一竅不通,學生質量堪憂。

看著幾人義憤填膺的樣子,知宜很想告訴他們。

這個人不過是開蒙早,家裏又促得,所以縣試府試和院試勉強過得去,到了鄉試就完全不夠看了。

直到穿越之前連載的那章,都沒見得崔秉文考上。而因為這人是自小在家中被捧大的,最是驕傲自負,不能容忍自己的失敗,很快在博彩業找到快,缺錢後又有了幫人作弊代筆寫文章的念頭,結局可想而知……

不過天機是不能洩的,知宜也就沒說什麽,只是對那幾人道,這等品懷之人是注定走不遠的,無需為其困擾。

不過這個崔秉文在原文當中篇幅占比相當不,比這個養母幾近多了一倍。

知宜仔細回憶了一下,謝崢差不多就是在劇發生的這個時間節點被車子撞到,磕傷了左臂,差點兒耽誤了考試。

文中的謝崢父親常年在京中為,他作為一個留守兒,又不得老夫人和母親喜歡,還要應對各路奇葩親戚和反派同學……說是典型的強慘男主也不為過。

知宜表示不服。

自家孩子這麽好條件,強還行,慘就算了。

知宜臨到出門時對著輕塵囑咐道:“我昨兒看了一下黃歷,謝崢這段時間可能犯小人,流年不利,你陪他上下學路上要當心些,尤其注意來往車子。”

“夫人放心。”輕塵道,“二爺定制了一輛馬車,說是專送公子去學堂的,昨日剛剛完工送了過來。”

知宜點頭。

謝晏一門心思都撲在朝堂,在家為數不多的和耐心都用在了謝崢上。

有他上心就好。

蘇遙還要留在青州陪伴周夫人一段時日,順帶理一些瑣事,并沒有跟著周紹一起離開。

似乎對知宜印象不錯,沒過幾日又約著知宜出門逛街。

經過前期的甄選考察,知宜將城南兩間有意出讓的鋪子作為了創業備選,只是考慮到這兩個鋪子各有缺點,和理想中的鋪面還有差距,所以還打算觀一段時日,今日和蘇遙一同出門也是存了繼續看鋪面的心思。

大概近段日子也有些流年不利,這次出門不沒有看到更加合適的鋪面,反而在珍瓏閣閑逛時跟崔秉文的母親房氏撞上,可謂是冤家路窄。

知宜原是不認識房氏的,只聽坐在那裏和其他兩位夫人高談闊論,大誇特誇著自己今日買回來的戰利品。

“這是徽州獨有的解元墨,宣城新制的謝公箋,都是只有壹心齋才有的東西,據說也是三年來的唯一一批,價格自然也是不菲的。好在秉文這孩子素來靈,文章寫得極好,在學院裏回回堂測都是拿第一的,用了這樣的寶貝備考,怕是想不中解元都難了。”

站在房氏邊聽吹噓的兩個夫人,一個向左撇,一個向右撇,還有一人似乎跟蘇遙識,遠遠沖著笑道:“周夫人今日也得閑出來逛逛?”

“是啊,不想今日得巧,竟也遇上了唐夫人。”蘇遙也對那夫人報以宜笑,“這壹心齋的東西,旁的不說,名字倒是取得有趣兒。”

那日謝家時廣下帖子請賓客聽戲時,唐夫人也去了,自然也認得知宜。

“這不是謝家二夫人麽?平日裏倒是不怎麽見你出來,今日可巧遇上了。”

蘇遙笑道:“謝大人前幾日就回了京城,我想著在家悶著也不免無聊,所以拉著出來逛逛。”

這青州府中能稱得上謝二夫人,家中夫婿又在京中為的,也只有謝崢的母親秦氏了。

房氏迅速對號座。

兒子崔秉文第一天上學就被挫了銳氣,這次先生竟然沒有誇獎他的文章,只說謝崢寫得好,想來那夫子就是跟謝崢父親識,才會偏心至此。

只可憐的秉文,回家之後郁郁了許久,整個晚上都坐在那裏長籲短嘆,連溫書的心思都沒了。

崔秉文第二日回來又道,那謝崢在學堂當中頗有勢力,還和幾個同學抱團一起兌他。

謝家是青州府有頭有臉的人,房氏沒費多大功夫便打聽來了謝崢的世。

那謝崢不過就是謝晏膝下的養子,這秦氏雖說是嫡母,但孩子并非所親生,況且秦氏又是小門小戶出,剛剛嫁進謝家,沒見過世面。

所以房氏對上知宜有一種特別的優越

“謝夫人有所不知,這秉文是我和夫君嫡親的孩兒,府上正經的嫡長孫,家中長輩對他科考之事最是上心,故而我這一聽得壹心齋有這樣的好東西,當即就給孩子買了回來。”

知宜一聽就不淡定了。

說這話什麽意思?暗指不是孩子生母,對非親生的孩子不上心了?

擱這兒怪氣誰呢?

這幾位夫人家中都有孩子在周家學習,如果這會兒咽下這口氣,就等于默認了謝崢不是親生,他們謝家也對他也不上心。若是傳到學堂當中,豈不是讓自家孩子多心?

這種反派家屬沒有往價值,就應該臉開大。

知宜輕蔑地瞥了房氏一眼:“崔夫人就買這點兒紙墨夠什麽用?”

“也不了。”房氏道,“眼看著年後就要縣試了,等秉文過了縣試後再購置一批便是。”

“那怕是不了。”知宜慢條斯理道,“我們家一向最是重視哥兒讀書,夫君臨走之前還叮囑我,只要對崢兒念書有益的東西,都要不惜代價想法子購置回來。緋月,你讓楊勝跟壹心齋掌櫃說一聲,這解元墨和謝公箋,餘下的不管多,我都要了。”

知宜也能理解他為什麽暫時放棄科考。

備考時間力問題暫且不論,畢竟李家也是世家大族,家裏仆婢衆多,侍奉母親不需要事事親力親為。

可如果一旦考中了,皇帝分職不看你家庭況,也許是留京,也許是去一些缺食的貧瘠地方當父母,這樣便也再也不能好好照顧李老夫人。

“瞧我,說這麽多也沒說明白。”蘇遙對著知宜笑笑,“你應該知道李維吧?他就是李維的叔父,李家四公子李修然,跟謝大人也算是同窗。”

這不是那天陪挑書的掌櫃嗎?怎麽又了謝晏的同窗。

對方也明顯看到了,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

周紹看兩人你來我往,對著李修然好奇道:“怎麽?你們認識?”

李修然道:“那日謝夫人去文彙齋買書時,我們曾經見過一面……”

他到底有沒有看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麽?

知宜也不知道,但還是對著李修然發送了一個祈求的眼神,拜托,識相點,別說。

李修然幽幽道,“看來也是跟謝兄一樣,好學不倦。”

知宜松了口氣。

謝晏看知宜對著李修然笑了。

有一對極為好看的小梨渦,此時展一笑,有種冰雪消融的

好像從來就沒對他笑過。

謝晏的臉更黑了。

周紹有些不明所以:“又怎麽了這是?剛來就這副樣子,好像誰欠了你似的。”

蘇遙笑的打圓場:“外面風大,進屋說話。”

花廳,蘇遙招呼知宜喝茶用點心,周紹跟幾人談起來從前的求學往事,又慨這幾年都忙,他和謝晏只有上朝時候到,一年都不見得能聚上幾回。

“從前在京中時,謝兄就很照顧我。”周紹略顯愧疚的對知宜道,“我也是前幾日才聽說,當知母親留府上老夫人用飯,誤了弟妹生辰,當真對不住。”

對于秦知宜的生日,謝晏只在合婚書上看過一眼,他向來記憶力好,只那一眼也就記住了日子。

算算時間,周夫人得誥命時的確也是那幾日。

謝晏了解自家祖母,遇到這事一定會先顧著周家,如果提前說好了要給知宜做生日,把留在席上自己來周家道賀,也是很可能發生的事。

既然周紹都跟鄭重道歉了,說明事一定不是輕描淡寫。

周嬤嬤并沒有提起此事,他也是這會兒才知道,不家裏人在生辰宴上出了問題,他其實也把生辰這事忘記得很徹底,沒有為準備任何禮

如此說來,這般抗拒自己,也不是沒有道理。

不知是不是席後喝了酒的緣故,知宜覺離開周家之後,謝晏不再是剛才的劍拔弩張,而是意外緩和了不

知宜覺得有些奇怪。

昨晚沒有履行夫妻義務的事大概打擊了男人的自尊,所以他昨晚離開時明顯生氣了。

但謝晏到底是幹大事的人,原文當中也曾經提到,即便在宮宴上被三皇子公然挑釁,宴席過後還能不帶緒的共同商討皇帝留下的問題,應該不會因為這點小事一直有緒,況且早上在老夫人那裏也相對比較正常。

可剛才下了車子進周家後,謝晏明顯臉又不好,還被周紹點了出來。

雖然謝晏沒說原因,但沖著他整頓個上午都沒有看,當是一團空氣這個表現,知宜就知道,這事八有關。

那這會兒突然改變了態度的原因又是什麽?

真的只是如書中所說的那樣,晴不定嗎?

知宜想不明白。

謝晏回到前院書房中,看著桌上衛大人送來的珊瑚擺件,想起知宜房間顯眼的招財樹擺件來。

正院房間裏沒有多出什麽其他東西,唯一新添的就是這個擺件,可見知宜對它的重視……這難道是缺錢的意思?

謝晏讓全茂喚了周嬤嬤來,吩咐從私庫給知宜再支兩千銀子。

周嬤嬤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這銀子支去是何用?還請二爺明示。”

生辰時我不在,就當補償了。”

謝晏頓了頓,又道,“你只管拿去就好,其他不必多說。”

周嬤嬤越發困起來。

都說二爺和夫人關系不好,也總不在正院留宿,怎麽才回家的第二日又送這麽大筆的銀錢過去?

謝崢來父親書房請教學問,剛巧聽得這話。

當知他們在珍瓏閣選擺件的時候,李維還擔心,那個黃水晶的招財樹俗氣。

現在看來,父親送的這生辰禮,明顯比他還俗……

只是戲班之人有些誤解了想要簡單聽曲的本意,撿了一首最是清冷孤寂的哀婉曲子來唱,更兼秋之後天氣降溫,倏爾一陣涼風刮過,吹得人上泛起一陣冷意,也讓這場原本就不熱鬧的宴席顯得越發蕭瑟。

在這樣一個本該是生辰宴的日子裏,謝崢為了知宜唯一的飯搭子。

謝崢送上禮後,陪著知宜吃了一頓沉默的午餐。

他原本計劃下午要去書局選購先生提到的幾本新書,看著知宜一個人坐在偌大的廳,埋頭吃著壽面,心中突然有些不忍:“我過會兒要去文彙齋購置幾本書冊,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外頭散散?”

自從知宜穿越過來後,不是在船上馬車上趕路就是在宅養,雖然以前學習考試實習累了總會慨,想要找一方屋子宅個三年五年不出來,可如今真讓待在院這些日子不出門,反而憋得有些不過氣來。

知宜心裏一百個樂意,面上卻還是矜持道:“你一個人出門沒個長輩跟著,也難免讓人放心不下,這樣也好。”

若是放在平時,知宜出門是要提前跟謝老夫人說上一聲的,今天家裏沒人倒也方便了不,知宜就直接讓緋月去跟周嬤嬤要車出門。

周嬤嬤一聽知宜是要帶著小公子去書局,立馬笑得極是開懷。

這新夫人還是上道兒,這就往賢妻良母的路子上走了,謝晏一向看重這個養子,讓他知道了一定喜歡。

周嬤嬤十分有行力的幫著備好了車子,又讓楊勝跟著駕車出門。

楊勝是謝晏從前在家時候就用慣了的車夫,車技一流,這麽多年跟主子出門從未沒出過什麽岔子,有他跟著知宜二人也能放心一些。

今天知宜這套赴宴的裝顯然不適合穿出門去,這會兒要回房先換一套。

回正院的途中,知宜遇上了一個兩歲左右的小男孩,穿著大紅緞子制的新,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小鴨子一樣,後跟著一衆母侍,也是相當大的陣勢。

知宜想起自己第一次去寧壽堂請晏時,王姒說孩子病著,後來不再去寧壽堂請晏,也一直沒跟孩子面。

“這是銳哥兒吧?”知宜對于這樣白的小團子有著天生的好蹲下去,對著小男孩笑笑,“我是你的嬸母。”

小男孩拿疑的眼看著

母和丫頭則是站在一旁一臉警惕,虎視眈眈地盯著知宜,生怕做出什麽對孩子不利的舉

知宜見此形,大概也知道自己在這位大嫂口中的形象是怎樣的。

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嬸母還有事先回去了,得空再陪你玩。”

說罷,便轉離開。

謝崢在車裏等了一刻鐘功夫後,才看到知宜換了輕便的服上車來。

沒有像往日一樣刻意做了已婚婦人的打扮,只把頭發換了稍顯俏皮的垂鬢分肖髻,用了銀飾和珠花做了簡單的點綴,一雨過天青襯得如玉的面龐越發的秀妍清麗。

周嬤嬤一早就對楊勝說了此行目的地,車子出發不久後,就穩穩停在文彙齋前。

兩人剛剛剛走進書齋,就有一個形頎長的白青年走了過來,對著謝崢用稔的口氣問候道,“今兒怎麽有空過來?”

謝崢一看也是跟這人早前相的,上來就直接道:“先生提到了幾本新書,說是前些日子聖上褒獎過的,今日正好得閑,所以過來看看。”

那青年也是個知時事的,一聽就知道謝崢說的是哪幾本書:“樓上就有,我帶你過去。”

謝崢點了點頭,轉頭對知宜道,“我去去就來。”

知宜看了一眼南側有法律條文的相關書目,對著謝崢點頭道,“我就在這邊逛逛,你選好之後下來尋我便是。”

謝崢眼看著男子要陪自己一起上樓,開口推辭道:“不勞煩了四叔,我自己上去就好。”

這位白青年名喚李修然,論輩分是李維的叔父,謝崢也就跟著好友稱呼一聲“四叔”。

這家書齋是李修然母親的陪嫁,李修然偶爾會過來幫忙打理一些事,謝崢和李維之前過來也曾遇見過他兩次。

“你不必跟我這般客氣。”李修然好脾氣地笑笑,“我今日得閑,不妨事的。”

他將謝崢帶去二樓找到相關書目後又走下來,看到方才那個青正在那裏低頭找書。

李修然想起,方才謝崢邊的小廝喚“夫人”,想來這就是謝晏新娶的妻子了。

他緩步走到知宜邊,開口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知宜擡頭看了李修然一眼,想起剛才就是他在進門時候招呼的謝崢,估計不是店員就是老板。

沖他禮貌地點了點頭,詢問店中可否有民事糾紛相關的律法條文書目。

李修然指了指一旁的架子,就見得這位謝二夫人道謝之後走了過去,從中取出和離相關的律法條文,走去櫃臺結賬。

李修然驚訝的睜大了眼睛。

謝晏婚之時,他正巧有事人在外地,沒有趕上謝兄的娶親盛況,只是讓家人代送了賀禮過去。

這才過了短短幾日,就要買和離相關的律法書籍回去研究,對謝晏的嫌棄之可見一斑。

從前和謝晏一起在京城求學的時候,他見過好些世家大族對謝晏婚配之事有著超乎尋常的關心,也見過衆多高門貴對他的趨之若鶩。

李修然瞇了瞇眼睛。

這樣剛嫁進謝家就要放棄謝二夫人份的人,實屬罕見。

這個看上去的文弱秀氣的姑娘,大抵也不是個尋常之人。

但在謝晏聽起來,令念念不忘的并非花燈,而是送花燈的人。

謝晏眸子冷凝著,嗓音發:“可惜今年你得不到那樣好看的花燈了。”

秦知宜毫無察覺,點頭說:“是呢。”

謝晏放下筷子,起:“我吃好了,你自便吧。”

說罷,頭也沒回地走出了屋子。

剛好,他碗裏確實沒剩什麽了,所以秦知宜以為他只是有什麽事去忙了。

但是,此後兩三日,謝晏再也沒笑過。

徹底坐實了世子因為月賬過多,不滿夫人的傳聞,傳到了侯爺夫婦的耳朵裏。

二位當爹做娘的,聽說兒媳來後,棲遲居一個月開銷上了七百兩,雖覺得的確多了點,但不是什麽大事。

只能把長子到跟前,苦口婆心地勸和。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