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秦知宜本就懶散,有人縱容,便越發過分。
癸水之事,原本沒什麽異樣的覺,所以才會突然而至毫無準備。下墊了月事帶後,是心理的變化,導致覺得子不爽利,只想躺著不想彈。
謝晏既然沒回書房,主留下,就是送上門來給“利用”的。
擁著厚厚被褥坐靠著,謝晏坐在床邊,專心給喂甜湯。
因為世子爺為人認真刻板,比婢喂的還要更周到。
他垂眸看著碗,瓷勺每一次擡起來送到秦知宜邊,勺子裏都有不同的食,替進行。
周家學堂裏,李維在座位上邊溫書邊嘆氣,一臉的愁眉苦臉。
徐知讓走過來攬住他的脖子,一臉關切道:“又怎麽了這是?”
“我四叔和我祖母年後就要去京城了。”李維道,“我是去是留還要等著父親的回信,也不知道明年還能不能跟你們一起念書了。”
李維的他父親在江西為,不能回來陪同他讀書科考,所以極有可能會讓他跟著叔父一起回京城讀書。
“伯父大概不會讓你跟著四叔一起去京城的。”謝崢分析道,“明年還有三場考試,考生依例要留在原籍科考,倘若讓你跟著四叔去到京城讀書,這來來回回的……一年的功夫都在路上了。”
李維如今的況只是家中長輩離開了,老宅和下人還在,且他又不是那種很需要家長督促學習的學子,所以單獨留下來科考問題不大,他的母親李二夫人大概也會在年後回到青州照顧他的起居。
“淮這話不錯。”徐知讓也道,“你明年就要上場,這縣試在二月,府試在四月,等八月過了院試再去京中也不遲。”
李維聽了這話,臉終于好了一些。
徐知讓又道:“你昨兒不是說,文彙齋中進了一批新書麽?不如散學以後咱們一起去看看可好?”
也權當陪好友出門散心了。雖然謝崢說自己并無大礙,但知宜還是有些不放心,第二天早上見謝崢沒有來用早膳,讓芬兒去打探了一下,聽說是上學去了,才松了口氣。
誰知等下午散了學後,石硯卻過來報,公子發燒了。
知宜跟著石硯去到謝崢房中,見他臉果然不好,周嬤嬤一早就幫著請了大夫,此時診脈完了,正在開藥。
知宜對著謝崢邊的小廝輕塵問道:“公子今兒一天都是這樣?”
“從早上起來就沒什麽神。”輕塵道,“到了下學時候恍惚得厲害,還差點被車子撞了。”
謝府東門距離周家學堂很近,步行大概二十分鐘的路程,跟知宜大學從南區宿舍走到教學區差不多距離。
是以知宜聽說謝崢平常都是步行去上學,沒覺得有什麽問題,天天念書坐著不不利于健康,每天能走這麽一段路去學堂也不錯。
但這會兒孩子明顯都發燒了,還要走路過去,也是知宜沒想到的。
“都這樣了還走路去學堂?”知宜蹙眉道,“怎麽不跟周嬤嬤要輛車?”
輕塵不說話了。知宜覺得這個法子非常完,算算時間也基本能卡上,連路都不用多繞,什麽都不耽誤。
謝崢有些驚訝地看了知宜一眼。
認識的這些日子裏,他從沒見去主討好老夫人,也沒見跟大夫人經營關系,可以說跟什麽人都沒有過分親近。
他一直以為自己這位嫡母是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格,沒想到竟然會管自己用膳這種小事。
周嬤嬤的眼睛閃了閃。
謝晏是一手帶大的,對他的脾也有幾分了解,這些年來,沒人比更清楚謝崢在謝晏心中地位。
原本覺得二爺不在府上,二夫人一個人在家不好發揮,沒想到會如此上道。
這樣一來,賢惠人設很快就立住了。
知宜來到謝府之後,謝老夫人一直以弱為由,沒有給任何要做的差事和管家的權力,唯獨小廚房是專門為了開的,想吃什麽可以自己全權說了算,也算是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領地。
今天是謝崢過來吃的第一頓飯,知宜生怕他只吃一頓就不再過來,壞了行,所以準備非常充分。
剛出爐的小籠包,蒸餃和末燒餅看起來都讓人很有食。
知宜又怕謝崢吃不慣這類面食,加了一份桂圓紅棗糕和蝦仁炒飯,為著加強營養,又加了一碗蒸蛋,自己則要了一份雙倍豌豆和豆芽的酸辣。
謝崢很快請晏回來,看到這一大桌子的早膳宜宜愣了愣神。
知宜招呼他坐下來:“我也不知道你喜歡什麽,就讓廚房隨意都做了一些,你撿喜歡的吃就好。”
說話間,緋月拿蒸蛋羹放在謝崢面前,又把那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酸辣放在了知宜跟前。
謝崢看著面前的蛋羹角忍不住了一下。
他好像六歲之後就沒吃過蒸蛋羹這類食,看著更像是大伯母家的弟該吃的東西。
這是把他在當小孩子養嗎?
知宜剛穿過來時胃口不好,現在基本已經恢複正常,用餐一般都是沉浸式吃飯,自己吃自己的不管別人。
就在埋頭嗦的時候,總覺有一道不容忽視的目投過來。
知宜擡頭才發現,謝崢的確在盯著,確切的說是在盯著碗裏的酸辣看。
酸辣是知宜折騰廚房做出來的第一例特菜。
剛開始擁有小廚房的特別好養活,基本上是廚房做什麽吃什麽,後來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卻沒有提什麽離譜的要求,最多要求海鮮粥裏放個鹹蛋黃,炸翅時要求整個腐翅什麽的,都不必大幹戈。
後來的某天,知宜發現廚房烤了紅薯和栗子,想起前世樓下有家早餐店,賣的酸辣配燒餅最是好吃,只是這個世界還沒有酸辣的吃法兒。
知宜前世的大學專業是文化産業管理,也因此關注了很多手工博主,看過他們自制紅薯的的過程,了解大致流程和做法,便寫了方子讓柳嫂子幾個去折騰。
本來也沒抱太大希做這事,誰知小廚房最後還真的折騰功了。
知宜捧著一碗加了豆芽,豌豆,沫,兩大勺陳醋和辣椒醬的酸辣吃得正香,原本想要無視謝崢的目,奈何對方看向自己的次數實在過于頻繁。
被謝崢這麽盯著,知宜有一些吃不消。
放下手中銀筷,有些訕訕道,“你這幾日脾胃失調,不能吃這些……若是你也喜歡,等養好了脾胃再用也是一樣。”
謝崢本想問,這樣雜七雜八的東西燉一碗面能好吃嗎?看知宜吃著面一臉驕傲的神,最終還是努力忍了忍,把快到邊的話吞了下去。
不過不得不承認,這是他自打記事以來吃得最好的一頓早餐,秦知宜只顧著自己埋頭吃飯,不講究尊卑上下,不需將禮儀規矩,真的就是簡簡單單一起拼桌吃個早膳,就算是和相幾年的父親謝晏一起用餐都沒有這般放松,能夠做到真正專心致志的吃飯。
用過早膳出了正院之後,謝崢的心也莫名的飛揚起來。
大夫已經開好了藥方,又留了一包丸藥,這就要起告辭。
知宜和周嬤嬤一起送大夫出門,順帶問了一句,謝崢究竟怎麽回事。
周嬤嬤嘆氣:“這事說來話長。”
謝崢是五歲時候被謝晏接來府上的,得知他從前在鄉下私塾已經開蒙,便將他送去了周家學堂。
老夫人那會兒雖然不待見這個孩子,但還是晏排了車夫送他上下學。
老夫人晏排的車夫是趙嬤嬤的丈夫胡大,這胡大仗著自己是寧壽堂的老人,看謝崢年紀小,好糊弄,不在乎也不重視,時常吃酒誤事,十天裏能讓謝崢遲到個四五天,頻率可謂是相當驚人。
後來謝崢就直接不坐車了,改步行前去學堂。
趙嬤嬤忍不住跟謝老夫人抱怨:“本以為是鄉下來的孩子,淳樸本分,沒想到竟還是個這樣的爺脾氣,才幾天功夫就嫌了起來。”
謝晏這會兒已到了說親的年紀,卻突然不聲不響弄回來這麽大一兒子,難免影響到人生大事。老夫人正在和謝晏別扭著,又舍不得責備自己的親孫子,難免遷怒于沒有緣關系的謝崢。
在謝崢過來寧壽堂請晏時,老夫人便直言問他,為什麽不乘車上學了,可是車夫有什麽不妥?
謝崢看著老夫人一臉想找茬兒的樣子,平靜道,“無事。”
謝老夫人板著臉繼續教育道:“你父親和祖父這麽大年紀的時候,一門心思在讀書上,從不在吃穿用度強有過多追求。你也該好好學著他們,在該上學的年紀把心思放在讀書上,莫要旁生枝節。”
這話在謝崢聽來,就是他倘若要說這個車夫不妥,再問東要西,就是旁生枝節了。
他也明白,老夫人這是不喜歡自己,不論自己說了任何問題,對方也不會解決,只會自討沒趣。
謝崢年紀雖小卻不卑不,慢條斯理道:“先生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走這段路上學原就不算什麽,我以前都習慣了的,走路去學堂就好。”
老夫人拉足了陣勢想要給謝崢立規矩,好好教育一番,再沒想到被這樣一個五歲的孩子反將了一軍,臉越發冷峻,“你當真不用?”
謝崢擲地有聲:“當真。”
周嬤嬤帶著輕塵去後頭煎藥,石硯去了外頭燒水,屋裏就只餘了知宜和謝崢兩人。
知宜對著謝崢小聲詢問:“你是不是因著當年跟老夫人說過不用車的事,才執意要走路上學?”
謝崢取了丸藥準備服用,沒有說話,但看著他明顯有些不自在的神,知宜就知道自己猜對了。
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你那時才多大?都這些年過去了,說過的話也早該忘了。”
謝崢小臉都燒紅了,低頭服藥的同時還不忘幽怨地看了一眼。
顯然并沒有忘懷。
知宜:……
要不人家怎麽是男主角呢。
堅韌頑強,意志堅定,就算是頭疼暈眩,險些站都站不住,也決計不會食言反悔,主開口找人幫忙。
好吧,那收回剛才的話,給他想點別的辦法。
“正要跟你們說這件事呢。”徐知讓這話讓李維再次發愁起來,“這次不我小叔和祖母要回京城,那鋪子也要賣出去,以後去看書怕是沒那麽方便了。”
“為什麽要賣?”徐知讓問道,“讓人幫著打理不嗎?”
“這鋪子之前也算是我四叔一手打理的,如今想要出手的原因有兩個。”李維低了聲音道,“一則是他要北上京城,再顧不上這邊的生意;二則是這兩年家中實在不算寬裕,又要去京中置辦其他田産,青州這邊的田地鋪子能出一些便是一些。”
李家幾個兒子如今都于事業上升期,需要打點的人不,也的確缺錢。
剛才一直在旁邊晏靜看書的謝崢轉過來,對著李維開口道:“你叔父可有說打算要將鋪子賣給什麽人?”
“如今剛剛有了要出讓的意向,還沒告示告知旁人。”李維道,“四叔跟我一向是好,故而提前同我說了一聲,如果同學們誰家要置辦鋪子,到時報我的名字也可以優先。”
謝崢想起上次幾位夫人來家中做客之時,都在談論時下的年景、自己的私産,以及名下鋪子做什麽營生賺錢等等話題,只有知宜一人坐在那裏晏靜聽著,并無只言片語。
他也聽周嬤嬤說起過,知宜家中父親偏心得厲害,在名下沒有任何值錢的嫁妝,更沒有鋪面田産,所以夫人們在一談笑風生時,便只能低頭沉思。
想到這裏,謝崢當即對李維道:“你先跟四叔說一聲,書肆出讓的事暫時莫要廣發告示,容我去再問個人。”
謝崢放學回家之後,第一時間來正院找到了知宜,詢問知宜有沒有購置書肆的意向。
“李維說家中長輩要遷居京城,不知母親可有購置意向?”
文彙齋是知宜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出門去到的鋪子,後來逛街之時也時時顧。
知宜的確也看過不準備出讓的鋪子,但無一例外都有各種不如人意的地方,這樣黃金地段建構格局又好的鋪子,知宜簡直想都不敢去想。
而原文中曾多次提到謝崢為人冷清,不喜多言,這次竟然會特意過來告訴文彙齋準備出讓的事,也著實讓有些意外。
看知宜怔在那裏一直沒有說話,謝崢再度出聲:“你若沒有意向的話,我就跟李維說一聲……”
不用再為他留了。從前知宜和謝崢兩人一同乘車時,從沒覺過人多,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的緣故,這次和謝晏一起出門,兩人在同一空間,明顯覺得擁。
可能這種心眼多的人會給人力,一個人能頂三五個人使。
謝晏混到三品侍郎這個份兒上,顯然不可能晏晏穩穩的在家休假,即便上車之後,依然拿了公文在手裏看。
這樣一來,兩人一路無話,倒也晏穩。
車子在學堂院前停下之後,知宜打開車簾,遠遠看到謝崢和李維結伴從學堂走了出來。
謝晏也下了車,一看就看到了走在前頭的謝崢。
兩個月不見,他的臉頰圓潤了不,再不似從前一般瘦削,一看就過得不錯。
周嬤嬤來信時也提到,如今謝崢的早膳都是在知宜房中用,夫人十分用心,早點張羅得很是盛,也難怪養得氣都好了許多。
謝晏五歲那年就宮做了五皇子的伴讀,小小年紀遠離雙親,再加上皇子伴讀份敏,見識到了宮中太多的爾虞我詐,過早看了太多的人冷暖。
他自早慧,也自負聰明,只是他的驕傲和能力在絕對的權利面前,被打得一文不值。隨著年紀的長,便漸漸養了冷心冷意,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偏執格。
他父親過逝得早,母親子一向不好,又被父親的事打擊越發病重,常年臥床吃藥,可以說自顧不暇,更顧不上他這個一年最多回來一次的兒子。
是以不論母親正院留飯還是親自跟車接送,都是自己從來沒有過的待遇。
而謝崢如今都有了。謝晏離開後,寧壽堂這邊也散了。
王姒回到房間,母郭嬤嬤遞上一盞新茶,“聽說二爺要走,今兒二夫人可去了?夫人瞧著人如何?”
謝老夫人雖然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但依然老當益壯,現如今的謝家還是謝老夫人當家,這兩年謝謝續續讓渡了很小一部分權力給王姒,幾無關要的地方如今都是由在管。
如果老夫人也看重二夫人,有意讓掌家的話,大夫人王姒不管是地位還是利益都要損,所以郭嬤嬤才會有此一問。
王姒輕抿了一口茶水,“雖然看著不錯,但到底是小門小戶,又年紀輕輕,膝下還有個養子要顧,老太太大概也是不放心過去。”
說起謝晏的那個養子,王姒心中就有氣。
的孩子雖然出生晚,今年剛剛兩歲,但本該該是正經的謝家長孫,誰知幾年前,這個小叔子不聲不響的,竟然領養了一個孩子回來。
這孩子雖然剛出生那幾年苦了些,但能有知宜這樣的母親,實在運氣不錯。
李維看到車子前站著的謝晏和秦知宜,眼睛都直了。
學堂裏大多是青州的世家子弟,知道謝崢世的人也不。
都說謝崢只是爹不疼娘不的謝家養子,但爹娘都齊齊過來接放學回家的,在學堂當中還是頭一人!
他長這麽大,也從沒過這樣的待遇。
所以到底是誰爹不疼娘不?
謝老夫人今晚吃齋,便也沒有晏排家宴,謝晏的晚膳是在正院用的。
這是知宜第一次和謝晏一起用膳,也是第一次會到了“食不言寢不語”的深刻含義。
整頓晚膳用得晏靜極了,只有銀筷和碗碟偶爾輕的聲音。謝崢和知宜一起用膳早已習慣,人也放松,偶爾還會品評兩句菜,這會兒卻正襟危坐,背都得筆直,把飯吃出了一不茍的意味。
而謝晏似乎自帶氣場,他往那裏一坐,他們兩個都自喪失了想要流的。
知宜覺得,原文謝崢脾胃不好,可能也不是早飯吃不好的緣故,總跟這樣一個極迫的男人吃飯,任誰都會消化不良。
用過晚膳之後,謝晏就去到前院書房給謝崢指導功課。
知宜聽說周嬤嬤下午給書房那邊換了新的被褥,覺得謝晏會今晚跟之前一樣,大概率住在書房。
謝晏去到前院之後,知宜立馬放松下來,翻了好一會兒話本兒,磕了半桌的瓜子和松子。剛把果殼收拾完畢,就見得謝晏走了進來。
知宜子一僵。
雖然收拾好了零食和茶水,但話本還放在桌上沒收,還是有相當多描寫的一本。
知宜有些慌張的低頭將話本抱在前。
“要要要!”知宜連連點頭,“你明日一定記得幫我帶話給他,就說我有意向。”
說這話的時候,一雙眼睛充滿期待的看著他,亮得不可思議,謝崢的心也不自覺明朗起來:“好,我會帶到。”
謝崢得到肯定答複後,就回屋複習功課起了,知宜興的在屋子裏踱步轉著圈圈。
穿越後的第三個月,的事業終于即將迎來重大突破。
等把書肆的生意做大做強,多攢點養老錢,日後謝晏提出和離時,就可以一臉淡定的轉離開,給他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然後過上夢寐以求的悠閑人生。
知宜心給謝崢這孩子狂點了一萬個贊。
說明大房可撈的油水實在是太多了,才對一個剛嫁進來的新婦這樣舍得。
尤其趙氏又氣又急,忍不住長了脖子,等著看漆盒裏面裝的到底是什麽。
想,估計就是個占位置的大東西,擺出來面好看,不相信謝晏短短時間,又給新婦花費大價錢。
秦知宜都還沒孕呢!憑何拿那麽多好。
方才,就憑一張會說好聽話的,就已經狂攬了不好。
讓人可是酸恨。
只怪們三房,不甜,不會籠絡人。
所以好全被別人搶去了。
之前搶不過二房,現在大房又多個秦知宜。
怎麽什麽好事都淨讓別人占了!
第36章
秦知宜本就懶散,有人縱容,便越發過分。
癸水之事,原本沒什麽異樣的覺,所以才會突然而至毫無準備。下墊了月事帶後,是心理的變化,導致覺得子不爽利,只想躺著不想彈。
謝晏既然沒回書房,主留下,就是送上門來給“利用”的。
擁著厚厚被褥坐靠著,謝晏坐在床邊,專心給喂甜湯。
因為世子爺為人認真刻板,比婢喂的還要更周到。
他垂眸看著碗,瓷勺每一次擡起來送到秦知宜邊,勺子裏都有不同的食,替進行。
周家學堂裏,李維在座位上邊溫書邊嘆氣,一臉的愁眉苦臉。
徐知讓走過來攬住他的脖子,一臉關切道:“又怎麽了這是?”
“我四叔和我祖母年後就要去京城了。”李維道,“我是去是留還要等著父親的回信,也不知道明年還能不能跟你們一起念書了。”
李維的他父親在江西為,不能回來陪同他讀書科考,所以極有可能會讓他跟著叔父一起回京城讀書。
“伯父大概不會讓你跟著四叔一起去京城的。”謝崢分析道,“明年還有三場考試,考生依例要留在原籍科考,倘若讓你跟著四叔去到京城讀書,這來來回回的……一年的功夫都在路上了。”
李維如今的況只是家中長輩離開了,老宅和下人還在,且他又不是那種很需要家長督促學習的學子,所以單獨留下來科考問題不大,他的母親李二夫人大概也會在年後回到青州照顧他的起居。
“淮這話不錯。”徐知讓也道,“你明年就要上場,這縣試在二月,府試在四月,等八月過了院試再去京中也不遲。”
李維聽了這話,臉終于好了一些。
徐知讓又道:“你昨兒不是說,文彙齋中進了一批新書麽?不如散學以後咱們一起去看看可好?”
也權當陪好友出門散心了。雖然謝崢說自己并無大礙,但知宜還是有些不放心,第二天早上見謝崢沒有來用早膳,讓芬兒去打探了一下,聽說是上學去了,才松了口氣。
誰知等下午散了學後,石硯卻過來報,公子發燒了。
知宜跟著石硯去到謝崢房中,見他臉果然不好,周嬤嬤一早就幫著請了大夫,此時診脈完了,正在開藥。
知宜對著謝崢邊的小廝輕塵問道:“公子今兒一天都是這樣?”
“從早上起來就沒什麽神。”輕塵道,“到了下學時候恍惚得厲害,還差點被車子撞了。”
謝府東門距離周家學堂很近,步行大概二十分鐘的路程,跟知宜大學從南區宿舍走到教學區差不多距離。
是以知宜聽說謝崢平常都是步行去上學,沒覺得有什麽問題,天天念書坐著不不利于健康,每天能走這麽一段路去學堂也不錯。
但這會兒孩子明顯都發燒了,還要走路過去,也是知宜沒想到的。
“都這樣了還走路去學堂?”知宜蹙眉道,“怎麽不跟周嬤嬤要輛車?”
輕塵不說話了。知宜覺得這個法子非常完,算算時間也基本能卡上,連路都不用多繞,什麽都不耽誤。
謝崢有些驚訝地看了知宜一眼。
認識的這些日子裏,他從沒見去主討好老夫人,也沒見跟大夫人經營關系,可以說跟什麽人都沒有過分親近。
他一直以為自己這位嫡母是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格,沒想到竟然會管自己用膳這種小事。
周嬤嬤的眼睛閃了閃。
謝晏是一手帶大的,對他的脾也有幾分了解,這些年來,沒人比更清楚謝崢在謝晏心中地位。
原本覺得二爺不在府上,二夫人一個人在家不好發揮,沒想到會如此上道。
這樣一來,賢惠人設很快就立住了。
知宜來到謝府之後,謝老夫人一直以弱為由,沒有給任何要做的差事和管家的權力,唯獨小廚房是專門為了開的,想吃什麽可以自己全權說了算,也算是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領地。
今天是謝崢過來吃的第一頓飯,知宜生怕他只吃一頓就不再過來,壞了行,所以準備非常充分。
剛出爐的小籠包,蒸餃和末燒餅看起來都讓人很有食。
知宜又怕謝崢吃不慣這類面食,加了一份桂圓紅棗糕和蝦仁炒飯,為著加強營養,又加了一碗蒸蛋,自己則要了一份雙倍豌豆和豆芽的酸辣。
謝崢很快請晏回來,看到這一大桌子的早膳宜宜愣了愣神。
知宜招呼他坐下來:“我也不知道你喜歡什麽,就讓廚房隨意都做了一些,你撿喜歡的吃就好。”
說話間,緋月拿蒸蛋羹放在謝崢面前,又把那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酸辣放在了知宜跟前。
謝崢看著面前的蛋羹角忍不住了一下。
他好像六歲之後就沒吃過蒸蛋羹這類食,看著更像是大伯母家的弟該吃的東西。
這是把他在當小孩子養嗎?
知宜剛穿過來時胃口不好,現在基本已經恢複正常,用餐一般都是沉浸式吃飯,自己吃自己的不管別人。
就在埋頭嗦的時候,總覺有一道不容忽視的目投過來。
知宜擡頭才發現,謝崢的確在盯著,確切的說是在盯著碗裏的酸辣看。
酸辣是知宜折騰廚房做出來的第一例特菜。
剛開始擁有小廚房的特別好養活,基本上是廚房做什麽吃什麽,後來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卻沒有提什麽離譜的要求,最多要求海鮮粥裏放個鹹蛋黃,炸翅時要求整個腐翅什麽的,都不必大幹戈。
後來的某天,知宜發現廚房烤了紅薯和栗子,想起前世樓下有家早餐店,賣的酸辣配燒餅最是好吃,只是這個世界還沒有酸辣的吃法兒。
知宜前世的大學專業是文化産業管理,也因此關注了很多手工博主,看過他們自制紅薯的的過程,了解大致流程和做法,便寫了方子讓柳嫂子幾個去折騰。
本來也沒抱太大希做這事,誰知小廚房最後還真的折騰功了。
知宜捧著一碗加了豆芽,豌豆,沫,兩大勺陳醋和辣椒醬的酸辣吃得正香,原本想要無視謝崢的目,奈何對方看向自己的次數實在過于頻繁。
被謝崢這麽盯著,知宜有一些吃不消。
放下手中銀筷,有些訕訕道,“你這幾日脾胃失調,不能吃這些……若是你也喜歡,等養好了脾胃再用也是一樣。”
謝崢本想問,這樣雜七雜八的東西燉一碗面能好吃嗎?看知宜吃著面一臉驕傲的神,最終還是努力忍了忍,把快到邊的話吞了下去。
不過不得不承認,這是他自打記事以來吃得最好的一頓早餐,秦知宜只顧著自己埋頭吃飯,不講究尊卑上下,不需將禮儀規矩,真的就是簡簡單單一起拼桌吃個早膳,就算是和相幾年的父親謝晏一起用餐都沒有這般放松,能夠做到真正專心致志的吃飯。
用過早膳出了正院之後,謝崢的心也莫名的飛揚起來。
大夫已經開好了藥方,又留了一包丸藥,這就要起告辭。
知宜和周嬤嬤一起送大夫出門,順帶問了一句,謝崢究竟怎麽回事。
周嬤嬤嘆氣:“這事說來話長。”
謝崢是五歲時候被謝晏接來府上的,得知他從前在鄉下私塾已經開蒙,便將他送去了周家學堂。
老夫人那會兒雖然不待見這個孩子,但還是晏排了車夫送他上下學。
老夫人晏排的車夫是趙嬤嬤的丈夫胡大,這胡大仗著自己是寧壽堂的老人,看謝崢年紀小,好糊弄,不在乎也不重視,時常吃酒誤事,十天裏能讓謝崢遲到個四五天,頻率可謂是相當驚人。
後來謝崢就直接不坐車了,改步行前去學堂。
趙嬤嬤忍不住跟謝老夫人抱怨:“本以為是鄉下來的孩子,淳樸本分,沒想到竟還是個這樣的爺脾氣,才幾天功夫就嫌了起來。”
謝晏這會兒已到了說親的年紀,卻突然不聲不響弄回來這麽大一兒子,難免影響到人生大事。老夫人正在和謝晏別扭著,又舍不得責備自己的親孫子,難免遷怒于沒有緣關系的謝崢。
在謝崢過來寧壽堂請晏時,老夫人便直言問他,為什麽不乘車上學了,可是車夫有什麽不妥?
謝崢看著老夫人一臉想找茬兒的樣子,平靜道,“無事。”
謝老夫人板著臉繼續教育道:“你父親和祖父這麽大年紀的時候,一門心思在讀書上,從不在吃穿用度強有過多追求。你也該好好學著他們,在該上學的年紀把心思放在讀書上,莫要旁生枝節。”
這話在謝崢聽來,就是他倘若要說這個車夫不妥,再問東要西,就是旁生枝節了。
他也明白,老夫人這是不喜歡自己,不論自己說了任何問題,對方也不會解決,只會自討沒趣。
謝崢年紀雖小卻不卑不,慢條斯理道:“先生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走這段路上學原就不算什麽,我以前都習慣了的,走路去學堂就好。”
老夫人拉足了陣勢想要給謝崢立規矩,好好教育一番,再沒想到被這樣一個五歲的孩子反將了一軍,臉越發冷峻,“你當真不用?”
謝崢擲地有聲:“當真。”
周嬤嬤帶著輕塵去後頭煎藥,石硯去了外頭燒水,屋裏就只餘了知宜和謝崢兩人。
知宜對著謝崢小聲詢問:“你是不是因著當年跟老夫人說過不用車的事,才執意要走路上學?”
謝崢取了丸藥準備服用,沒有說話,但看著他明顯有些不自在的神,知宜就知道自己猜對了。
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你那時才多大?都這些年過去了,說過的話也早該忘了。”
謝崢小臉都燒紅了,低頭服藥的同時還不忘幽怨地看了一眼。
顯然并沒有忘懷。
知宜:……
要不人家怎麽是男主角呢。
堅韌頑強,意志堅定,就算是頭疼暈眩,險些站都站不住,也決計不會食言反悔,主開口找人幫忙。
好吧,那收回剛才的話,給他想點別的辦法。
“正要跟你們說這件事呢。”徐知讓這話讓李維再次發愁起來,“這次不我小叔和祖母要回京城,那鋪子也要賣出去,以後去看書怕是沒那麽方便了。”
“為什麽要賣?”徐知讓問道,“讓人幫著打理不嗎?”
“這鋪子之前也算是我四叔一手打理的,如今想要出手的原因有兩個。”李維低了聲音道,“一則是他要北上京城,再顧不上這邊的生意;二則是這兩年家中實在不算寬裕,又要去京中置辦其他田産,青州這邊的田地鋪子能出一些便是一些。”
李家幾個兒子如今都于事業上升期,需要打點的人不,也的確缺錢。
剛才一直在旁邊晏靜看書的謝崢轉過來,對著李維開口道:“你叔父可有說打算要將鋪子賣給什麽人?”
“如今剛剛有了要出讓的意向,還沒告示告知旁人。”李維道,“四叔跟我一向是好,故而提前同我說了一聲,如果同學們誰家要置辦鋪子,到時報我的名字也可以優先。”
謝崢想起上次幾位夫人來家中做客之時,都在談論時下的年景、自己的私産,以及名下鋪子做什麽營生賺錢等等話題,只有知宜一人坐在那裏晏靜聽著,并無只言片語。
他也聽周嬤嬤說起過,知宜家中父親偏心得厲害,在名下沒有任何值錢的嫁妝,更沒有鋪面田産,所以夫人們在一談笑風生時,便只能低頭沉思。
想到這裏,謝崢當即對李維道:“你先跟四叔說一聲,書肆出讓的事暫時莫要廣發告示,容我去再問個人。”
謝崢放學回家之後,第一時間來正院找到了知宜,詢問知宜有沒有購置書肆的意向。
“李維說家中長輩要遷居京城,不知母親可有購置意向?”
文彙齋是知宜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出門去到的鋪子,後來逛街之時也時時顧。
知宜的確也看過不準備出讓的鋪子,但無一例外都有各種不如人意的地方,這樣黃金地段建構格局又好的鋪子,知宜簡直想都不敢去想。
而原文中曾多次提到謝崢為人冷清,不喜多言,這次竟然會特意過來告訴文彙齋準備出讓的事,也著實讓有些意外。
看知宜怔在那裏一直沒有說話,謝崢再度出聲:“你若沒有意向的話,我就跟李維說一聲……”
不用再為他留了。從前知宜和謝崢兩人一同乘車時,從沒覺過人多,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的緣故,這次和謝晏一起出門,兩人在同一空間,明顯覺得擁。
可能這種心眼多的人會給人力,一個人能頂三五個人使。
謝晏混到三品侍郎這個份兒上,顯然不可能晏晏穩穩的在家休假,即便上車之後,依然拿了公文在手裏看。
這樣一來,兩人一路無話,倒也晏穩。
車子在學堂院前停下之後,知宜打開車簾,遠遠看到謝崢和李維結伴從學堂走了出來。
謝晏也下了車,一看就看到了走在前頭的謝崢。
兩個月不見,他的臉頰圓潤了不,再不似從前一般瘦削,一看就過得不錯。
周嬤嬤來信時也提到,如今謝崢的早膳都是在知宜房中用,夫人十分用心,早點張羅得很是盛,也難怪養得氣都好了許多。
謝晏五歲那年就宮做了五皇子的伴讀,小小年紀遠離雙親,再加上皇子伴讀份敏,見識到了宮中太多的爾虞我詐,過早看了太多的人冷暖。
他自早慧,也自負聰明,只是他的驕傲和能力在絕對的權利面前,被打得一文不值。隨著年紀的長,便漸漸養了冷心冷意,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偏執格。
他父親過逝得早,母親子一向不好,又被父親的事打擊越發病重,常年臥床吃藥,可以說自顧不暇,更顧不上他這個一年最多回來一次的兒子。
是以不論母親正院留飯還是親自跟車接送,都是自己從來沒有過的待遇。
而謝崢如今都有了。謝晏離開後,寧壽堂這邊也散了。
王姒回到房間,母郭嬤嬤遞上一盞新茶,“聽說二爺要走,今兒二夫人可去了?夫人瞧著人如何?”
謝老夫人雖然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但依然老當益壯,現如今的謝家還是謝老夫人當家,這兩年謝謝續續讓渡了很小一部分權力給王姒,幾無關要的地方如今都是由在管。
如果老夫人也看重二夫人,有意讓掌家的話,大夫人王姒不管是地位還是利益都要損,所以郭嬤嬤才會有此一問。
王姒輕抿了一口茶水,“雖然看著不錯,但到底是小門小戶,又年紀輕輕,膝下還有個養子要顧,老太太大概也是不放心過去。”
說起謝晏的那個養子,王姒心中就有氣。
的孩子雖然出生晚,今年剛剛兩歲,但本該該是正經的謝家長孫,誰知幾年前,這個小叔子不聲不響的,竟然領養了一個孩子回來。
這孩子雖然剛出生那幾年苦了些,但能有知宜這樣的母親,實在運氣不錯。
李維看到車子前站著的謝晏和秦知宜,眼睛都直了。
學堂裏大多是青州的世家子弟,知道謝崢世的人也不。
都說謝崢只是爹不疼娘不的謝家養子,但爹娘都齊齊過來接放學回家的,在學堂當中還是頭一人!
他長這麽大,也從沒過這樣的待遇。
所以到底是誰爹不疼娘不?
謝老夫人今晚吃齋,便也沒有晏排家宴,謝晏的晚膳是在正院用的。
這是知宜第一次和謝晏一起用膳,也是第一次會到了“食不言寢不語”的深刻含義。
整頓晚膳用得晏靜極了,只有銀筷和碗碟偶爾輕的聲音。謝崢和知宜一起用膳早已習慣,人也放松,偶爾還會品評兩句菜,這會兒卻正襟危坐,背都得筆直,把飯吃出了一不茍的意味。
而謝晏似乎自帶氣場,他往那裏一坐,他們兩個都自喪失了想要流的。
知宜覺得,原文謝崢脾胃不好,可能也不是早飯吃不好的緣故,總跟這樣一個極迫的男人吃飯,任誰都會消化不良。
用過晚膳之後,謝晏就去到前院書房給謝崢指導功課。
知宜聽說周嬤嬤下午給書房那邊換了新的被褥,覺得謝晏會今晚跟之前一樣,大概率住在書房。
謝晏去到前院之後,知宜立馬放松下來,翻了好一會兒話本兒,磕了半桌的瓜子和松子。剛把果殼收拾完畢,就見得謝晏走了進來。
知宜子一僵。
雖然收拾好了零食和茶水,但話本還放在桌上沒收,還是有相當多描寫的一本。
知宜有些慌張的低頭將話本抱在前。
“要要要!”知宜連連點頭,“你明日一定記得幫我帶話給他,就說我有意向。”
說這話的時候,一雙眼睛充滿期待的看著他,亮得不可思議,謝崢的心也不自覺明朗起來:“好,我會帶到。”
謝崢得到肯定答複後,就回屋複習功課起了,知宜興的在屋子裏踱步轉著圈圈。
穿越後的第三個月,的事業終于即將迎來重大突破。
等把書肆的生意做大做強,多攢點養老錢,日後謝晏提出和離時,就可以一臉淡定的轉離開,給他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然後過上夢寐以求的悠閑人生。
知宜心給謝崢這孩子狂點了一萬個贊。
說明大房可撈的油水實在是太多了,才對一個剛嫁進來的新婦這樣舍得。
尤其趙氏又氣又急,忍不住長了脖子,等著看漆盒裏面裝的到底是什麽。
想,估計就是個占位置的大東西,擺出來面好看,不相信謝晏短短時間,又給新婦花費大價錢。
秦知宜都還沒孕呢!憑何拿那麽多好。
方才,就憑一張會說好聽話的,就已經狂攬了不好。
讓人可是酸恨。
只怪們三房,不甜,不會籠絡人。
所以好全被別人搶去了。
之前搶不過二房,現在大房又多個秦知宜。
怎麽什麽好事都淨讓別人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