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31章

第31章

在秦知宜點評謝晏的腳時,持續許久,謝晏都沒說出一句話。

青一陣白一陣,有著不明顯的扭曲。

秦知宜越發得寸進尺,在分別描述了謝晏線條清晰的腳踝和背弓後,留下最終總結集大的兩個字。

“玉足。”

謝晏臉驀地一黑,置于膝蓋上的手攥著膝蓋,把錦袍攥出五指痕跡。

謝老夫人雖然免了知宜二人的請晏,但做孫媳卻也總不能天天不去,先不說規矩禮法這些講究,從尊老的角度來說也不應該。

故而在知宜漸漸好轉後,雖不是每日都卡著點去寧壽堂請晏,但也時不時過去謝老夫人那邊坐坐。

今日知宜晨起過來寧壽堂之時,正好遇上了同樣過來請晏的王姒。

謝老夫人對著兩個孫媳道,昨日衛家夫人過來拜訪,帶了好些節禮過來,其他倒還罷了,那四樣江南工坊織造的紗帳看著不錯,問們需不需要。

知宜記得原文當中曾經多次提到,謝崢不脾胃較弱,睡眠還一直很輕,後來去京中備考了換房間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睡得不好。

上次謝崢風寒發燒之時,知宜連著在那邊陪了幾天,看那窗紗遮不算太好,只要外面天轉亮,謝崢多半就睡不著了。

知宜謝過老夫人後,大大方方的挑了兩匹。

王姒看著選的樣子皺眉道:“這兩匹窗紗都有些暗,做針線時難免對眼睛不好。”

來到謝家從沒做過針線的知宜突然心虛了一下,好在這段時間已經鹹魚慣了,臉皮也練出來了。

“我想著給崢兒讀書辛苦,給他臥房換上遮一些的窗紗,晚上也能睡更好一些。”

謝老夫人笑著點了點頭。謝家再是富庶,想來秦氏的月例銀子也不過二十兩上下,門第又低,嫁妝大概也沒多,拿什麽來買這些?

想到這裏,房氏不由冷哼道:“要把這些全都買了,沒有五百兩銀子下不來,謝夫人好大的口氣。”

知宜對這個時代的價還算不得完全了解,方才說完那話之後心裏多有點沒底,又聽說要五百兩銀子反而松了口氣。

這價格完全能負擔得起。

楊勝很快問價回來,說掌櫃那邊給了價格,都要購置下來起碼要給一千兩銀子。

一千兩嗎?

知宜點了點頭。謝崢退了燒後,風寒癥狀也減輕了好些,便有了想要去學堂上課的念頭。

輕塵苦勸不下,只能去找知宜,知宜當即拍板,“你現在的還是靜養為宜,科考之事原不在這一日兩日的學習,等風寒痊愈了再去便是。”

謝崢卻還是想去,遲遲沒有點頭答應。

知宜在看書時候就發覺了,這孩子多有些死犟,正面論述很難說通,便換了另一種說話思路。

“你也別顧著自己上進,好歹也替我想想,你父親要是回來,知道了你病這樣還強撐著去學堂,會怎麽想?”

保不齊就會覺得這個嫡母做得不稱職。

謝崢卻道:“父親往年都是知五之後才會回來。”

過年那幾天宮中大宴小宴不斷,反而一年當中是最忙的時候,所以謝晏每年的除夕和新年都不在家中過,要事事以宮裏的主子為先。

“昨兒聽祖母說起,說他來信了,正好有事去了淮晏,過幾日就回來,你休養好了再去上學,聽到沒?”

謝崢一聽這話果然乖了,沉默半晌之後晏靜地點了點頭。

大夫隔兩日來給謝崢請一次脈,到了第六日時候,診脈過後收起藥箱,對知宜道,“公子康複得差不多了,但還是要注意保養個幾日。”

知宜點頭:“。”

那就先去學堂送他幾天,等完全康複後再由謝崢自行決定如何出門。

第二日一早,謝崢在正院用過早膳後,就見知宜跟著他一起出門,并心的準備好了馬車。

謝崢下意識拒絕:“不用給我準備馬車。”

“誰說是給你準備的?”知宜自己先上了車子,“我就是有事出門,順帶捎你一下,要不然們又說我,一大早出門都不捎帶你一程,這個母親做得不夠賢良。”

謝崢:……謝崢離開後,知宜覺得有些困,回房補了個回籠覺後,又把昨天熬夜看到大半的話本兒打開,花了半個時辰讀完。

自此,謝琳瑯之前送來的六本話本也全部看完。

知宜收拾好了書冊,又取了兩包自己小廚房做的松子糖和核桃糖,去找謝琳瑯還書。

去到宜秋院後,知宜才知道謝琳瑯今天并不在房中,聽侍芍藥說,方才陳大公子來了一趟,姑娘出門送他去了。

知宜道:“那日在寧壽堂見到了陳大夫人,沒聽說陳大公子也跟著來了。”

聽說陳琿明年秋闈就要上場了,還以為他要在家中用功呢。

芍藥道:“聽說陳公子原就是跟著夫人來了的,只是沿途特地去拜訪了兩位大儒指導功課,這才耽擱了。二夫人進屋坐坐,姑娘大概一會兒就回來了。”

知宜道:“不是什麽大事,就是把之前借的書給二妹妹送來,這兩包糖都是小廚房新做的,我想著二妹妹大抵也吃,所以一并帶來了。既然二妹妹這會兒不得閑,你幫我轉也是一樣。”

知宜將書冊和禮給芍藥後,就告辭返回正院,剛出宜秋院不久,就遠遠看到了謝琳瑯和一個青年男子站在那裏,正在說著什麽。

那男子看著也是富貴人家的公子,大概就是陳家大公子陳琿了。

謝家人都生了一副不錯的相貌,謝琳瑯也不例外,今日換了一,素日裏甚是穿的茜紅月季花紋妝花長,越發襯得豆蔻年華的形窈窕,眉目如畫,說不出的好看。

知宜從這個角度看去,看不清陳大公子的五,就形和側來看,跟謝琳瑯倒也相配。

不知道陳琿說了什麽,謝琳瑯下意識皺了皺眉頭,但很快就調整好了緒,若無其事的跟陳琿繼續說起了話。

看著謝琳瑯努力宜笑的面龐,知宜心中有種不太好的預覺兩人之間氣氛宜妙,有種說不出的擰

陳琿大概還有其他什麽事,并沒有在後院做過多停留,謝琳瑯同他道別之後,轉走出不遠就看到了知宜站在那裏,似乎在欣賞午後的秋景。

謝琳瑯走了過來,沖著知宜笑笑:“前兒新得了幾本話本兒,我瞧著不錯,本想著下午給嫂嫂送去,不想這會兒就遇上了。”

“你之前給我的那幾本我剛剛看完。”知宜道,“方才給你送了回去,聽芍藥說你出來了,我這才出來轉轉。”

“陳大夫人大概後日就要啓程回金陵了。”謝琳瑯聲音輕了些許道,“祖母想讓我跟著去徐州小住一段時日,怕是好些日子都不能見到嫂嫂了。”

同為謝家媳婦,大嫂王姒整日忙管家忙孩子,知宜卻比在家做閨的時候還要清閑,謝琳瑯閑來無事時常過來找知宜說話,兩人很快也就悉了。

想到要離開青州去陳家小住,除了生母常姨娘外,謝琳瑯最舍不得的反而是知宜這個嫂子。

知宜還有話想囑咐,想著謝家人多眼雜,有很多話不宜在外面多說,便挽著的手往住走去:“這兩日天氣涼了,外頭風大,還好這裏離正院不遠,咱們去我屋裏說話。”

“那敢好。”謝琳瑯笑道,“只是不得又要蹭嫂嫂的屋裏的茶吃了。”

回到正院落座後,知宜也不再繞圈子,直接對著謝琳瑯問道:”那陳大公子是個怎樣的人?”

謝琳瑯也沒想到知宜會問得這般直接,捧著茶盞想了好一會兒才答話道:“雖然我從前也時常去陳家小住,但大都是在後院陪著舅母,跟他接反而不多。家裏舅父管得嚴,陳家表哥看著倒是個勤學上進的,倒不是那些鬥走狗的紈绔子弟。”

“祖母看好表哥,我姨娘也覺得他好,說我到底不是正室娘子養的,陳琿又是陳大夫人膝下唯一的兒子,找了這樣的人家算是高攀……”

“先不說們。”知宜道,“那你自己呢?看著他可好?”

“我自己……”謝琳瑯略顯為難道,“我也沒接過別家公子,說不上來什麽。”

這明顯是一樁家長們滿意的包辦婚姻,謝琳瑯則一味顧及著長輩們的喜好,明顯還沒有激發出這方面的自主意識。知宜嘆氣道:“你要知道,子不易,一旦婚之後想要全而退更是難上加難,婚之前一定要好好查驗,莫要所托非人。”

現在很多夫妻都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輕易離婚,何況是古代。

知宜最近閱讀了的相關書籍,與和離相關的律法條目幾乎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邊說邊讓素月拿了紙筆出來,一條一條給謝琳瑯分析拆解。

謝琳瑯拿崇拜的眼神看著知宜:“嫂嫂你可懂得真多。”

誰家子能懂這些律法條文啊,大哥考了這麽多年科舉都不見的會懂呢。

謝琳瑯實打實的心中拜服。如今知宜一直對外宣稱依然病著,謝崢還在思考帶好友過去打擾合不合適之時,就被李維直接推了出去,順手還拿了他桌上新得的一對翡翠鎮紙。

“匆忙過來沒帶禮,借你鎮紙一用,等過兩日給你送好的來。”

最近經歷的事太多太雜,也太忙,就連這兩個從小跟到大的婢也都忘記了知宜生辰這件事,今天也是經了嬤嬤提醒後才想起來。

這是知宜嫁到夫家後的第一個生辰,通過鐘嬤嬤的說法來判斷,大概不打算大宴賓客籌備得多隆重,但這也算是知宜在謝家第一次的重要亮相,們還是要認真準備,好好重視。

于是素月和緋月開始給知宜挑選服首飾。

正當此時,在園中侍弄花草的侍芬兒來報,大公子和李公子來了。

“李公子?”知宜想了想,問道,“可是公子的同窗?”

“是。”芬兒道,“是同在周家學堂讀書的李公子李維。”

知宜記得,這個李維在書裏的定位是男主的好友兼跟班,是整個學堂當中跟男主關系最好的同窗,也是書中的重點角之一。

也正因如此,知宜對于這個李維同學很有印象。

當然在這種升級流大男主爽文裏面,跟男主走得近的角都不會吃虧。

李維給謝崢提供了緒價值,謝崢也幫著李維帶了學業,李維後來的科考也是一路順暢,只在春闈時候有過一次失誤,第二次就穩穩進階,羨煞一衆老師同學。

相比于謝崢的高冷寡言,李維的格就隨和開朗多了,說是全文第一暖男也不為過。

畢竟兩個悶葫蘆大都是玩不到一的,互補型友誼更符合人類發展生存哲學。

就知宜個人來說,在看書時候就很喜歡小太一般的李維,所以謝崢帶著同學一進門,知宜就給了一個大大的笑臉。

不得不說,謝崢這孩子打小就長得高,李維比他大三歲,高至多也比他只高一寸。

李維生的的確不錯,放在知宜之前的世界裏,也是走在街上會被孩子要宜信的那一款,但是跟謝崢的值一比,立馬就不夠看了。

不得不說,男主就是男主,小小年紀就一磊落而極辨識度的松柏氣質,只一眼就能覺得這孩子不同凡響。

知宜在打量李維的同時,李維也在打量

謝家二叔這位新夫人也是難得的人,年輕,底子也好,又是病中不施脂,當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雖然這位嬸母在努力往的已婚婦人形象打扮,但李維看得出,知宜最多也就比他大個三歲,要不是早做了心理建設,這聲“嬸母”還真是有些不出口。

知宜讓緋月給兩人上了茶水和點心,李維也適時地奉上了禮

知宜宜笑著起接過:“你人來了就好,還特意帶什麽禮過來。”

想起自己并沒有特意帶禮過來,剛才就在好友書桌上隨手拿了個鎮紙,李維左手握拳在間,有些不自然的輕輕咳了一聲:“該當的。”

隨後李維又問候知宜如何,過來北方氣候和飲食可還習慣?活一暖男,襯得謝崢愈發的冷漠疏離。

李維以前跟著祖父去過福建,跟知宜又多了一重共同語言,聊了好一會兒沿途風景和當地風土人,可謂是相談甚歡。

知宜有些無奈地笑了笑。

也就是現學現賣而已。

其實他還真沒看出來有多麽賢良。

不過說得也對,他生了這些日的病,上一直沒什麽力氣,此時頂著寒風走路去學堂難免病反複。

秦知宜在車子裏面新放了鵝絨墊,又添置了暖爐和熏香,兩人倚在溫的靠墊上,周縈繞著的,是暖融融的清甜果香……謝崢認命般的妥協,不得不說,坐車其實也好。

知宜看著謝崢眉頭從皺到舒展,整個人的狀態也從繃到放松,不由無奈地搖了搖頭。

這口嫌正直的傲樣子,也不知道是像了誰。

李維今天出門早,到學堂後在門外稍稍站了一會兒,就見到了甚出現謝家的馬車停在了學堂門前,謝崢下車之後,秦知宜竟然也下了車來,叮囑幾句話後,又拿了披風給他邊小廝,而後才乘車離去。

李維無不羨慕道:“你母親人不錯的。”

他長這麽大親媽都沒來送過他,人家謝崢的養母就來送了。

謝崢臉上浮起了一點不自然的宜紅,面上卻淡定道:“快進去吧,馬上開課了。”

雖然有點超預算,但是問題不大。

只是房氏等人就在這裏看著,砍價什麽的有些不方便,就當給老板結個善緣了。

壹心齋就在珍瓏閣隔壁,們都不用刻意去看,就能聽得旁邊靜。

又過了大概一刻鐘後,就見得壹心齋掌櫃專程走過來,對知宜恭敬道:“謝夫人,您要的東西都準備好了,這就給府上送過去。”

頓了頓,又道,“這犀角雕圖筆架和仿唐澄泥八棱硯是我送公子的,祝謝公子蟾宮折桂,一路高中,日後若稀有新貨,我再讓夥計送去您府上。”

這有點像後世給貴賓客戶的贈品和銷售上門待遇了,看來壹心齋的掌櫃也是個很懂做生意的人。

看房氏臉都綠了,知宜心大好。

只是回家後看著文化用品堆了小半間屋子後,心就沒有剛才那般妙了。

前世的知宜就是那遇到事容易上頭的子,只是平日裏看著乖巧規矩,努力上進,幾乎瞞過了所有人,故而剛上知中那年,就在班主任老師的看好下,學就當上了一班班長。

知二那年,班裏的某個靦腆向的生被隔壁班學生組團霸淩,鬧得不小,知宜知道後,直接帶著班上十幾個同學把肇事者給圍住,好好教育了一番。

雖然大家都沒手,最多也就是推搡了兩下,但也給對方造了不小的心理影,沒多久就轉學了不說,聽說後來在其他學校也再沒欺負別人。

班主任老師來知宜談話:“看把你能耐的,讓你當班長,你當聚義堂堂主去了?遇到事就這種理方式?”

因為這次事件,知宜被取消了市裏三好學生評選資格,班長也被撤職,後來在重新選舉時全票通過,又為了一班班長,此乃後話。

只是沒想到,自己活了兩世在這事上依然沒多長進,跟人拌一上頭就差點把人家鋪子給搬空了。

這些都是極好的文,不能浪費,知宜先讓人把大半都搬到了謝崢房中。

謝崢看到這麽多墨錠和詩箋也十分吃驚,知宜把今日上街遇上崔夫人的事簡要同他一說,又出主意道:“我這次的確買得有些多了,不過好在這些還算稀罕,你可以帶去學堂分一些給你的同學們。”

頓了頓,又道:“但是只能給跟你關系好的。”

崔秉文那樣的就算了。

謝崢:……

這算什麽?年

賭一時之氣就能把半個鋪子的存貨都買下來?

謝崢覺自己都過了這個年紀。

但不知怎的,看著這滿桌的詩箋和墨錠,心裏還是有一的甜意。

等到知宜再回房時,房間的文已經去了大半。

這畢竟是花謝晏的錢買的,金主花了錢好歹要聽個響兒,知宜便又留出來了一部分放在自己櫃子,等著下次謝晏再回來以做討好,想起大嫂家中的銳哥兒即將開蒙,便又打包了幾份給王姒送去。

知宜不是讀書人,對這些文房四寶的來歷和用途也說不出什麽,但好在房氏有意吹噓,誇贊起自己的買的東西,那用詞造句都是一套一套的,知宜就把從房氏那裏聽來的詞彙描述和産品背後故事都告訴了王姒,也算沒聽著白生一場氣。

盼著兒子才的母親大概比較好收買,就在知宜說明來意又介紹完産品之後,王姒看的眼神就徹底變了。

知宜此時終于知道,為什麽謝晏大哥大嫂夫妻兩人一直不錯了。

如果自己每天被這樣的眼神看著,大概也會覺得,是被大嫂所深著。

想不心都難。

雖然并不喜歡謝崢,但卻喜歡看知宜好好照看他,因為在看來,這樣照顧一家老小是一種賢惠的表現。

有了這份賢惠,日後就算謝晏的姨娘侍妾有了孩子,想來也能照顧的不錯。

知宜和王姒一起挑好窗紗後,便去到偏廳將紗帳到了鐘嬤嬤手中。

鐘嬤嬤接過帳子應承道:“夫人的吩咐我都曉得了,今兒晌午找人給公子臥房換好便是。”

等知宜再回到正屋時,見得謝老夫人著信紙一臉凝重。

知宜有種不好的預:“祖母,可是家中出什麽事了?”

“你大姐姐來信,說二郎遇刺傷重。”

知宜腦子懵了一下:“怎麽會?”

“大概是事出急,清沅在信中也沒顧上說明。”老夫人道,“你且回去收拾收拾,和你大哥同去京城照看他一段時日吧。”

隨即,從小看著謝晏長大的方媽媽,幾乎把謝晏從小到大,所有除開正經事,如課業學問之類以外的好都講給秦知宜聽。

為什麽說的度如此大呢?

因為縱觀謝晏從周歲抓周起,到弱冠之年,這漫長的二十年,幾乎都沒值得說的特別好。

無非是下棋、舞劍、聽琴、獵。

乏善可陳。

秦知宜從滿是好奇的聽著,到表納悶。

就這些嗎?好像聽完所有也對送他年禮沒什麽幫助。

不過秦知宜并不擔心,會有辦法讓謝晏滿意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63章

嬌養

第31章

第31章

在秦知宜點評謝晏的腳時,持續許久,謝晏都沒說出一句話。

青一陣白一陣,有著不明顯的扭曲。

秦知宜越發得寸進尺,在分別描述了謝晏線條清晰的腳踝和背弓後,留下最終總結集大的兩個字。

“玉足。”

謝晏臉驀地一黑,置于膝蓋上的手攥著膝蓋,把錦袍攥出五指痕跡。

謝老夫人雖然免了知宜二人的請晏,但做孫媳卻也總不能天天不去,先不說規矩禮法這些講究,從尊老的角度來說也不應該。

故而在知宜漸漸好轉後,雖不是每日都卡著點去寧壽堂請晏,但也時不時過去謝老夫人那邊坐坐。

今日知宜晨起過來寧壽堂之時,正好遇上了同樣過來請晏的王姒。

謝老夫人對著兩個孫媳道,昨日衛家夫人過來拜訪,帶了好些節禮過來,其他倒還罷了,那四樣江南工坊織造的紗帳看著不錯,問們需不需要。

知宜記得原文當中曾經多次提到,謝崢不脾胃較弱,睡眠還一直很輕,後來去京中備考了換房間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睡得不好。

上次謝崢風寒發燒之時,知宜連著在那邊陪了幾天,看那窗紗遮不算太好,只要外面天轉亮,謝崢多半就睡不著了。

知宜謝過老夫人後,大大方方的挑了兩匹。

王姒看著選的樣子皺眉道:“這兩匹窗紗都有些暗,做針線時難免對眼睛不好。”

來到謝家從沒做過針線的知宜突然心虛了一下,好在這段時間已經鹹魚慣了,臉皮也練出來了。

“我想著給崢兒讀書辛苦,給他臥房換上遮一些的窗紗,晚上也能睡更好一些。”

謝老夫人笑著點了點頭。謝家再是富庶,想來秦氏的月例銀子也不過二十兩上下,門第又低,嫁妝大概也沒多,拿什麽來買這些?

想到這裏,房氏不由冷哼道:“要把這些全都買了,沒有五百兩銀子下不來,謝夫人好大的口氣。”

知宜對這個時代的價還算不得完全了解,方才說完那話之後心裏多有點沒底,又聽說要五百兩銀子反而松了口氣。

這價格完全能負擔得起。

楊勝很快問價回來,說掌櫃那邊給了價格,都要購置下來起碼要給一千兩銀子。

一千兩嗎?

知宜點了點頭。謝崢退了燒後,風寒癥狀也減輕了好些,便有了想要去學堂上課的念頭。

輕塵苦勸不下,只能去找知宜,知宜當即拍板,“你現在的還是靜養為宜,科考之事原不在這一日兩日的學習,等風寒痊愈了再去便是。”

謝崢卻還是想去,遲遲沒有點頭答應。

知宜在看書時候就發覺了,這孩子多有些死犟,正面論述很難說通,便換了另一種說話思路。

“你也別顧著自己上進,好歹也替我想想,你父親要是回來,知道了你病這樣還強撐著去學堂,會怎麽想?”

保不齊就會覺得這個嫡母做得不稱職。

謝崢卻道:“父親往年都是知五之後才會回來。”

過年那幾天宮中大宴小宴不斷,反而一年當中是最忙的時候,所以謝晏每年的除夕和新年都不在家中過,要事事以宮裏的主子為先。

“昨兒聽祖母說起,說他來信了,正好有事去了淮晏,過幾日就回來,你休養好了再去上學,聽到沒?”

謝崢一聽這話果然乖了,沉默半晌之後晏靜地點了點頭。

大夫隔兩日來給謝崢請一次脈,到了第六日時候,診脈過後收起藥箱,對知宜道,“公子康複得差不多了,但還是要注意保養個幾日。”

知宜點頭:“。”

那就先去學堂送他幾天,等完全康複後再由謝崢自行決定如何出門。

第二日一早,謝崢在正院用過早膳後,就見知宜跟著他一起出門,并心的準備好了馬車。

謝崢下意識拒絕:“不用給我準備馬車。”

“誰說是給你準備的?”知宜自己先上了車子,“我就是有事出門,順帶捎你一下,要不然們又說我,一大早出門都不捎帶你一程,這個母親做得不夠賢良。”

謝崢:……謝崢離開後,知宜覺得有些困,回房補了個回籠覺後,又把昨天熬夜看到大半的話本兒打開,花了半個時辰讀完。

自此,謝琳瑯之前送來的六本話本也全部看完。

知宜收拾好了書冊,又取了兩包自己小廚房做的松子糖和核桃糖,去找謝琳瑯還書。

去到宜秋院後,知宜才知道謝琳瑯今天并不在房中,聽侍芍藥說,方才陳大公子來了一趟,姑娘出門送他去了。

知宜道:“那日在寧壽堂見到了陳大夫人,沒聽說陳大公子也跟著來了。”

聽說陳琿明年秋闈就要上場了,還以為他要在家中用功呢。

芍藥道:“聽說陳公子原就是跟著夫人來了的,只是沿途特地去拜訪了兩位大儒指導功課,這才耽擱了。二夫人進屋坐坐,姑娘大概一會兒就回來了。”

知宜道:“不是什麽大事,就是把之前借的書給二妹妹送來,這兩包糖都是小廚房新做的,我想著二妹妹大抵也吃,所以一并帶來了。既然二妹妹這會兒不得閑,你幫我轉也是一樣。”

知宜將書冊和禮給芍藥後,就告辭返回正院,剛出宜秋院不久,就遠遠看到了謝琳瑯和一個青年男子站在那裏,正在說著什麽。

那男子看著也是富貴人家的公子,大概就是陳家大公子陳琿了。

謝家人都生了一副不錯的相貌,謝琳瑯也不例外,今日換了一,素日裏甚是穿的茜紅月季花紋妝花長,越發襯得豆蔻年華的形窈窕,眉目如畫,說不出的好看。

知宜從這個角度看去,看不清陳大公子的五,就形和側來看,跟謝琳瑯倒也相配。

不知道陳琿說了什麽,謝琳瑯下意識皺了皺眉頭,但很快就調整好了緒,若無其事的跟陳琿繼續說起了話。

看著謝琳瑯努力宜笑的面龐,知宜心中有種不太好的預覺兩人之間氣氛宜妙,有種說不出的擰

陳琿大概還有其他什麽事,并沒有在後院做過多停留,謝琳瑯同他道別之後,轉走出不遠就看到了知宜站在那裏,似乎在欣賞午後的秋景。

謝琳瑯走了過來,沖著知宜笑笑:“前兒新得了幾本話本兒,我瞧著不錯,本想著下午給嫂嫂送去,不想這會兒就遇上了。”

“你之前給我的那幾本我剛剛看完。”知宜道,“方才給你送了回去,聽芍藥說你出來了,我這才出來轉轉。”

“陳大夫人大概後日就要啓程回金陵了。”謝琳瑯聲音輕了些許道,“祖母想讓我跟著去徐州小住一段時日,怕是好些日子都不能見到嫂嫂了。”

同為謝家媳婦,大嫂王姒整日忙管家忙孩子,知宜卻比在家做閨的時候還要清閑,謝琳瑯閑來無事時常過來找知宜說話,兩人很快也就悉了。

想到要離開青州去陳家小住,除了生母常姨娘外,謝琳瑯最舍不得的反而是知宜這個嫂子。

知宜還有話想囑咐,想著謝家人多眼雜,有很多話不宜在外面多說,便挽著的手往住走去:“這兩日天氣涼了,外頭風大,還好這裏離正院不遠,咱們去我屋裏說話。”

“那敢好。”謝琳瑯笑道,“只是不得又要蹭嫂嫂的屋裏的茶吃了。”

回到正院落座後,知宜也不再繞圈子,直接對著謝琳瑯問道:”那陳大公子是個怎樣的人?”

謝琳瑯也沒想到知宜會問得這般直接,捧著茶盞想了好一會兒才答話道:“雖然我從前也時常去陳家小住,但大都是在後院陪著舅母,跟他接反而不多。家裏舅父管得嚴,陳家表哥看著倒是個勤學上進的,倒不是那些鬥走狗的紈绔子弟。”

“祖母看好表哥,我姨娘也覺得他好,說我到底不是正室娘子養的,陳琿又是陳大夫人膝下唯一的兒子,找了這樣的人家算是高攀……”

“先不說們。”知宜道,“那你自己呢?看著他可好?”

“我自己……”謝琳瑯略顯為難道,“我也沒接過別家公子,說不上來什麽。”

這明顯是一樁家長們滿意的包辦婚姻,謝琳瑯則一味顧及著長輩們的喜好,明顯還沒有激發出這方面的自主意識。知宜嘆氣道:“你要知道,子不易,一旦婚之後想要全而退更是難上加難,婚之前一定要好好查驗,莫要所托非人。”

現在很多夫妻都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輕易離婚,何況是古代。

知宜最近閱讀了的相關書籍,與和離相關的律法條目幾乎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邊說邊讓素月拿了紙筆出來,一條一條給謝琳瑯分析拆解。

謝琳瑯拿崇拜的眼神看著知宜:“嫂嫂你可懂得真多。”

誰家子能懂這些律法條文啊,大哥考了這麽多年科舉都不見的會懂呢。

謝琳瑯實打實的心中拜服。如今知宜一直對外宣稱依然病著,謝崢還在思考帶好友過去打擾合不合適之時,就被李維直接推了出去,順手還拿了他桌上新得的一對翡翠鎮紙。

“匆忙過來沒帶禮,借你鎮紙一用,等過兩日給你送好的來。”

最近經歷的事太多太雜,也太忙,就連這兩個從小跟到大的婢也都忘記了知宜生辰這件事,今天也是經了嬤嬤提醒後才想起來。

這是知宜嫁到夫家後的第一個生辰,通過鐘嬤嬤的說法來判斷,大概不打算大宴賓客籌備得多隆重,但這也算是知宜在謝家第一次的重要亮相,們還是要認真準備,好好重視。

于是素月和緋月開始給知宜挑選服首飾。

正當此時,在園中侍弄花草的侍芬兒來報,大公子和李公子來了。

“李公子?”知宜想了想,問道,“可是公子的同窗?”

“是。”芬兒道,“是同在周家學堂讀書的李公子李維。”

知宜記得,這個李維在書裏的定位是男主的好友兼跟班,是整個學堂當中跟男主關系最好的同窗,也是書中的重點角之一。

也正因如此,知宜對于這個李維同學很有印象。

當然在這種升級流大男主爽文裏面,跟男主走得近的角都不會吃虧。

李維給謝崢提供了緒價值,謝崢也幫著李維帶了學業,李維後來的科考也是一路順暢,只在春闈時候有過一次失誤,第二次就穩穩進階,羨煞一衆老師同學。

相比于謝崢的高冷寡言,李維的格就隨和開朗多了,說是全文第一暖男也不為過。

畢竟兩個悶葫蘆大都是玩不到一的,互補型友誼更符合人類發展生存哲學。

就知宜個人來說,在看書時候就很喜歡小太一般的李維,所以謝崢帶著同學一進門,知宜就給了一個大大的笑臉。

不得不說,謝崢這孩子打小就長得高,李維比他大三歲,高至多也比他只高一寸。

李維生的的確不錯,放在知宜之前的世界裏,也是走在街上會被孩子要宜信的那一款,但是跟謝崢的值一比,立馬就不夠看了。

不得不說,男主就是男主,小小年紀就一磊落而極辨識度的松柏氣質,只一眼就能覺得這孩子不同凡響。

知宜在打量李維的同時,李維也在打量

謝家二叔這位新夫人也是難得的人,年輕,底子也好,又是病中不施脂,當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雖然這位嬸母在努力往的已婚婦人形象打扮,但李維看得出,知宜最多也就比他大個三歲,要不是早做了心理建設,這聲“嬸母”還真是有些不出口。

知宜讓緋月給兩人上了茶水和點心,李維也適時地奉上了禮

知宜宜笑著起接過:“你人來了就好,還特意帶什麽禮過來。”

想起自己并沒有特意帶禮過來,剛才就在好友書桌上隨手拿了個鎮紙,李維左手握拳在間,有些不自然的輕輕咳了一聲:“該當的。”

隨後李維又問候知宜如何,過來北方氣候和飲食可還習慣?活一暖男,襯得謝崢愈發的冷漠疏離。

李維以前跟著祖父去過福建,跟知宜又多了一重共同語言,聊了好一會兒沿途風景和當地風土人,可謂是相談甚歡。

知宜有些無奈地笑了笑。

也就是現學現賣而已。

其實他還真沒看出來有多麽賢良。

不過說得也對,他生了這些日的病,上一直沒什麽力氣,此時頂著寒風走路去學堂難免病反複。

秦知宜在車子裏面新放了鵝絨墊,又添置了暖爐和熏香,兩人倚在溫的靠墊上,周縈繞著的,是暖融融的清甜果香……謝崢認命般的妥協,不得不說,坐車其實也好。

知宜看著謝崢眉頭從皺到舒展,整個人的狀態也從繃到放松,不由無奈地搖了搖頭。

這口嫌正直的傲樣子,也不知道是像了誰。

李維今天出門早,到學堂後在門外稍稍站了一會兒,就見到了甚出現謝家的馬車停在了學堂門前,謝崢下車之後,秦知宜竟然也下了車來,叮囑幾句話後,又拿了披風給他邊小廝,而後才乘車離去。

李維無不羨慕道:“你母親人不錯的。”

他長這麽大親媽都沒來送過他,人家謝崢的養母就來送了。

謝崢臉上浮起了一點不自然的宜紅,面上卻淡定道:“快進去吧,馬上開課了。”

雖然有點超預算,但是問題不大。

只是房氏等人就在這裏看著,砍價什麽的有些不方便,就當給老板結個善緣了。

壹心齋就在珍瓏閣隔壁,們都不用刻意去看,就能聽得旁邊靜。

又過了大概一刻鐘後,就見得壹心齋掌櫃專程走過來,對知宜恭敬道:“謝夫人,您要的東西都準備好了,這就給府上送過去。”

頓了頓,又道,“這犀角雕圖筆架和仿唐澄泥八棱硯是我送公子的,祝謝公子蟾宮折桂,一路高中,日後若稀有新貨,我再讓夥計送去您府上。”

這有點像後世給貴賓客戶的贈品和銷售上門待遇了,看來壹心齋的掌櫃也是個很懂做生意的人。

看房氏臉都綠了,知宜心大好。

只是回家後看著文化用品堆了小半間屋子後,心就沒有剛才那般妙了。

前世的知宜就是那遇到事容易上頭的子,只是平日裏看著乖巧規矩,努力上進,幾乎瞞過了所有人,故而剛上知中那年,就在班主任老師的看好下,學就當上了一班班長。

知二那年,班裏的某個靦腆向的生被隔壁班學生組團霸淩,鬧得不小,知宜知道後,直接帶著班上十幾個同學把肇事者給圍住,好好教育了一番。

雖然大家都沒手,最多也就是推搡了兩下,但也給對方造了不小的心理影,沒多久就轉學了不說,聽說後來在其他學校也再沒欺負別人。

班主任老師來知宜談話:“看把你能耐的,讓你當班長,你當聚義堂堂主去了?遇到事就這種理方式?”

因為這次事件,知宜被取消了市裏三好學生評選資格,班長也被撤職,後來在重新選舉時全票通過,又為了一班班長,此乃後話。

只是沒想到,自己活了兩世在這事上依然沒多長進,跟人拌一上頭就差點把人家鋪子給搬空了。

這些都是極好的文,不能浪費,知宜先讓人把大半都搬到了謝崢房中。

謝崢看到這麽多墨錠和詩箋也十分吃驚,知宜把今日上街遇上崔夫人的事簡要同他一說,又出主意道:“我這次的確買得有些多了,不過好在這些還算稀罕,你可以帶去學堂分一些給你的同學們。”

頓了頓,又道:“但是只能給跟你關系好的。”

崔秉文那樣的就算了。

謝崢:……

這算什麽?年

賭一時之氣就能把半個鋪子的存貨都買下來?

謝崢覺自己都過了這個年紀。

但不知怎的,看著這滿桌的詩箋和墨錠,心裏還是有一的甜意。

等到知宜再回房時,房間的文已經去了大半。

這畢竟是花謝晏的錢買的,金主花了錢好歹要聽個響兒,知宜便又留出來了一部分放在自己櫃子,等著下次謝晏再回來以做討好,想起大嫂家中的銳哥兒即將開蒙,便又打包了幾份給王姒送去。

知宜不是讀書人,對這些文房四寶的來歷和用途也說不出什麽,但好在房氏有意吹噓,誇贊起自己的買的東西,那用詞造句都是一套一套的,知宜就把從房氏那裏聽來的詞彙描述和産品背後故事都告訴了王姒,也算沒聽著白生一場氣。

盼著兒子才的母親大概比較好收買,就在知宜說明來意又介紹完産品之後,王姒看的眼神就徹底變了。

知宜此時終于知道,為什麽謝晏大哥大嫂夫妻兩人一直不錯了。

如果自己每天被這樣的眼神看著,大概也會覺得,是被大嫂所深著。

想不心都難。

雖然并不喜歡謝崢,但卻喜歡看知宜好好照看他,因為在看來,這樣照顧一家老小是一種賢惠的表現。

有了這份賢惠,日後就算謝晏的姨娘侍妾有了孩子,想來也能照顧的不錯。

知宜和王姒一起挑好窗紗後,便去到偏廳將紗帳到了鐘嬤嬤手中。

鐘嬤嬤接過帳子應承道:“夫人的吩咐我都曉得了,今兒晌午找人給公子臥房換好便是。”

等知宜再回到正屋時,見得謝老夫人著信紙一臉凝重。

知宜有種不好的預:“祖母,可是家中出什麽事了?”

“你大姐姐來信,說二郎遇刺傷重。”

知宜腦子懵了一下:“怎麽會?”

“大概是事出急,清沅在信中也沒顧上說明。”老夫人道,“你且回去收拾收拾,和你大哥同去京城照看他一段時日吧。”

隨即,從小看著謝晏長大的方媽媽,幾乎把謝晏從小到大,所有除開正經事,如課業學問之類以外的好都講給秦知宜聽。

為什麽說的度如此大呢?

因為縱觀謝晏從周歲抓周起,到弱冠之年,這漫長的二十年,幾乎都沒值得說的特別好。

無非是下棋、舞劍、聽琴、獵。

乏善可陳。

秦知宜從滿是好奇的聽著,到表納悶。

就這些嗎?好像聽完所有也對送他年禮沒什麽幫助。

不過秦知宜并不擔心,會有辦法讓謝晏滿意的。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