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寧正在備禮。
擬了單子,孔媽媽出門替尋買。
都是盛京城里比較有特的:綢緞、首飾與藥材。
絞盡腦,才列了七八樣。
“……提到馮夫人的時候,公主說話有點奇怪。”駱寧與秋華、秋蘭說起此事。
又問們倆,“馮夫人有何不對勁?”
“不肯見人。”秋華說。
“甚至不說話。”秋蘭也說。
“公主說喜船。這個船,是何意?”駱寧問,“我知曉韶不人走南海發財,家中養著船隊。馮夫人莫不是也養船隊?”
“寡居,想要尋些門路賺錢,人之常。”秋蘭說。
“公主特意提,又是何意?”
秋華與秋蘭猜了一通。
最后是駱寧說:“那個馮夫人,會不會是男人假扮?真的馮夫人走船去了?”
秋華與秋蘭被嚇一跳。
秋蘭說:“豈敢?馮氏宗族,門風森嚴。其他眷隨意逛鬧市,可馮家守寡之人,出門都需要帶帷帽。”
秋華則說:“大小姐,您懷疑馮夫人養了野漢子?”
“不是。”駱寧搖搖頭。
沒有再說。
因為,裴應吹的曲子,記下來在心里默默背誦,是三支古曲取段合編的。
而湊巧,那三支古曲,都是駱寧拿去改的琴譜。
他們用相同的曲譜,去改曲子。
故而駱寧覺得很耳。
天下曲譜千上萬,恰好三曲一樣,真是巧合嗎?
駱寧見過幾次馮夫人背影,遠遠都覺得高挑。
“……算了,不猜了,猜得我頭疼。旁人有,理應尊重。”駱寧道。
備禮,托大長公主送給馮夫人。
公主似是而非的話,不攤到駱寧跟前,駱寧就假裝聽不懂。反正跟無關。
即將被指婚給雍王。
前世,裴應非要求娶,也是兩年后的事。
如今形勢改變,說不定到了那時候,雍王提前登基,駱寧被封為“韶郡主”,有封地有俸祿,過的好日子去了。
誰還在乎兩年后的事?
吃睡很好。心里時刻警惕、籌劃,卻極背負沉重與心酸。故而哪怕思慮很重,心也輕盈。
二月底,盛京下了兩場雨。
春雨貴如油,庭院桃花一夜間全開了。紅絨絨,花香馥郁。晨霧中,桃蕊被氣浸潤,楚楚可憐。
枝頭疏影搖曳,原是燕子歸來,落在細細的樹梢,引得桃枝落櫻如雨。
駱寧早起開了鏡匣,對鏡梳妝。丫鬟秋蘭替梳頭,又為挑選裳。
“大小姐,上午做什麼去?”秋蘭問。
駱寧:“上次爹爹送給我的字帖,是董書圣的,我要練起來。”
“初霜去磨墨。”秋蘭說。
駱寧點點頭。
早膳吃得比較清淡。
飯后,駱寧凈手挽袖,打算練字的時候,侯夫人白氏那邊的一等丫鬟來了。
“……要做夏衫了,大小姐。夫人您去挑選料子。”丫鬟說。
上個月剛做了春衫,就要做夏衫,日子過得很快。
春天不冷不熱、不不燥,是駱寧最喜歡的季節,可惜它總是格外短暫。
駱寧便去了。
東正院的西次間,歡聲笑語。家里的眷都來了,圍著炕幾上的布料挑挑選選。
布料太多,琳瑯滿目。
“阿寧姐,你快來選,這是我爹爹著人從余杭送來的最時新料子。”白慈容笑容款款。
駱寧上前,輕輕了兩匹料子,的確都是上等綢緞。料子好,輕,又時新。
“大舅舅太大方了。”駱寧笑道,“看樣子,這幾年很發財。去年也是送了這些嗎?”
白慈容一噎。
去年沒送。
今年是駱寧回來了,得白慈容抬不起頭,自然要更用力拔高白慈容。
侯府一年四季裳是置辦得起的,也是份例,本沒必要這個人——白家送過來的布料,又不是白給。
況且,哪怕是有了這些,侯夫人還是會把做夏衫的錢,從其他方面摳出來,納的私房錢。
管家的人,只要不太過分,這點移花接木的本事還是有的。
所以,駱家到底占了什麼便宜?
不過是白家的人左手挪右手,進出都在他們口袋,還替白慈容賺了好名聲。
“……阿寧,這料子喜歡嗎?這是月華錦,夏布最舒服了,輕盈又涼快。”侯夫人轉移了話題。
駱寧頷首:“很喜歡。”
又說,“布料這麼好,要從外頭請繡娘來做吧?”
“這個是自然的。”侯夫人笑道,“已經請了錦繡坊的三位繡娘,們會替你們趕制新。”
駱寧:“不用自家繡娘,還是一樣要給們月錢。而錦繡坊的繡娘,工錢昂貴,做出來的卻不是最好的。”
又對著二夫人、三夫人和大嫂笑道,“錦繡坊是賣的。回頭繡娘們做了一樣的,咱們穿出去,旁人只當咱們侯府直接買了錦繡坊的。”
幾個夫人面有點尷尬。
侯夫人臉都氣了:“阿寧,你好放肆!”
駱寧笑盈盈:“娘,兒是說實話,您別惱。”
“你我如何不惱?你大舅舅好心好意,花了重金送這些名貴料,你不激,反而言語挖苦,這是何意?你眼里還有你娘,還有孝道嗎?”質問。
聲音威嚴、高昂。
滿屋子的丫鬟婆子,個個斂聲屏氣;兩位嬸母與堂妹不敢作聲。
白慈容的眸子里,此刻也添了惱怒。
“阿寧姐,你是看不慣我嗎?我從不礙你的眼。你犯不著這樣刁難姑姑。”白慈容說。
駱寧面毫不變,依舊掛一個清淡的微笑:“娘,表妹,你們這是怎麼了?我只是問了個問題。”
“你這問題,問得可恰當?”
“我想問,咱們份例的夏布,為何不置辦?花錢請坊的繡娘來做裳,樣式、花紋,如何與區分,才不被人嘲笑?
我還想問,往年怎麼不送布料,只今年送?既然是禮,怎麼不直接分到眾人的院子,而是用它取代夏衫的份例布料?”駱寧一字一頓,言語清晰。
毫不遮掩,把侯夫人要替白慈容“邀買人心”的目的,直接揭穿。
三夫人忍不住笑了:“我都糊涂了。這到底是禮,還是夏季衫的份例?大嫂,咱們能混在一起嗎?我們是既欠了人,還沒有多得該有的東西?
咱們駱家,是有收進項的吧?用送禮的料子做份例裳,要是傳出去,外人只當我們駱家靠著白家,才能穿得起裳,是不是不太好聽呢?”
駱寧正在備禮。
擬了單子,孔媽媽出門替尋買。
都是盛京城里比較有特的:綢緞、首飾與藥材。
絞盡腦,才列了七八樣。
“……提到馮夫人的時候,公主說話有點奇怪。”駱寧與秋華、秋蘭說起此事。
又問們倆,“馮夫人有何不對勁?”
“不肯見人。”秋華說。
“甚至不說話。”秋蘭也說。
“公主說喜船。這個船,是何意?”駱寧問,“我知曉韶不人走南海發財,家中養著船隊。馮夫人莫不是也養船隊?”
“寡居,想要尋些門路賺錢,人之常。”秋蘭說。
“公主特意提,又是何意?”
秋華與秋蘭猜了一通。
最后是駱寧說:“那個馮夫人,會不會是男人假扮?真的馮夫人走船去了?”
秋華與秋蘭被嚇一跳。
秋蘭說:“豈敢?馮氏宗族,門風森嚴。其他眷隨意逛鬧市,可馮家守寡之人,出門都需要帶帷帽。”
秋華則說:“大小姐,您懷疑馮夫人養了野漢子?”
“不是。”駱寧搖搖頭。
沒有再說。
因為,裴應吹的曲子,記下來在心里默默背誦,是三支古曲取段合編的。
而湊巧,那三支古曲,都是駱寧拿去改的琴譜。
他們用相同的曲譜,去改曲子。
故而駱寧覺得很耳。
天下曲譜千上萬,恰好三曲一樣,真是巧合嗎?
駱寧見過幾次馮夫人背影,遠遠都覺得高挑。
“……算了,不猜了,猜得我頭疼。旁人有,理應尊重。”駱寧道。
備禮,托大長公主送給馮夫人。
公主似是而非的話,不攤到駱寧跟前,駱寧就假裝聽不懂。反正跟無關。
即將被指婚給雍王。
前世,裴應非要求娶,也是兩年后的事。
如今形勢改變,說不定到了那時候,雍王提前登基,駱寧被封為“韶郡主”,有封地有俸祿,過的好日子去了。
誰還在乎兩年后的事?
吃睡很好。心里時刻警惕、籌劃,卻極背負沉重與心酸。故而哪怕思慮很重,心也輕盈。
二月底,盛京下了兩場雨。
春雨貴如油,庭院桃花一夜間全開了。紅絨絨,花香馥郁。晨霧中,桃蕊被氣浸潤,楚楚可憐。
枝頭疏影搖曳,原是燕子歸來,落在細細的樹梢,引得桃枝落櫻如雨。
駱寧早起開了鏡匣,對鏡梳妝。丫鬟秋蘭替梳頭,又為挑選裳。
“大小姐,上午做什麼去?”秋蘭問。
駱寧:“上次爹爹送給我的字帖,是董書圣的,我要練起來。”
“初霜去磨墨。”秋蘭說。
駱寧點點頭。
早膳吃得比較清淡。
飯后,駱寧凈手挽袖,打算練字的時候,侯夫人白氏那邊的一等丫鬟來了。
“……要做夏衫了,大小姐。夫人您去挑選料子。”丫鬟說。
上個月剛做了春衫,就要做夏衫,日子過得很快。
春天不冷不熱、不不燥,是駱寧最喜歡的季節,可惜它總是格外短暫。
駱寧便去了。
東正院的西次間,歡聲笑語。家里的眷都來了,圍著炕幾上的布料挑挑選選。
布料太多,琳瑯滿目。
“阿寧姐,你快來選,這是我爹爹著人從余杭送來的最時新料子。”白慈容笑容款款。
駱寧上前,輕輕了兩匹料子,的確都是上等綢緞。料子好,輕,又時新。
“大舅舅太大方了。”駱寧笑道,“看樣子,這幾年很發財。去年也是送了這些嗎?”
白慈容一噎。
去年沒送。
今年是駱寧回來了,得白慈容抬不起頭,自然要更用力拔高白慈容。
侯府一年四季裳是置辦得起的,也是份例,本沒必要這個人——白家送過來的布料,又不是白給。
況且,哪怕是有了這些,侯夫人還是會把做夏衫的錢,從其他方面摳出來,納的私房錢。
管家的人,只要不太過分,這點移花接木的本事還是有的。
所以,駱家到底占了什麼便宜?
不過是白家的人左手挪右手,進出都在他們口袋,還替白慈容賺了好名聲。
“……阿寧,這料子喜歡嗎?這是月華錦,夏布最舒服了,輕盈又涼快。”侯夫人轉移了話題。
駱寧頷首:“很喜歡。”
又說,“布料這麼好,要從外頭請繡娘來做吧?”
“這個是自然的。”侯夫人笑道,“已經請了錦繡坊的三位繡娘,們會替你們趕制新。”
駱寧:“不用自家繡娘,還是一樣要給們月錢。而錦繡坊的繡娘,工錢昂貴,做出來的卻不是最好的。”
又對著二夫人、三夫人和大嫂笑道,“錦繡坊是賣的。回頭繡娘們做了一樣的,咱們穿出去,旁人只當咱們侯府直接買了錦繡坊的。”
幾個夫人面有點尷尬。
侯夫人臉都氣了:“阿寧,你好放肆!”
駱寧笑盈盈:“娘,兒是說實話,您別惱。”
“你我如何不惱?你大舅舅好心好意,花了重金送這些名貴料,你不激,反而言語挖苦,這是何意?你眼里還有你娘,還有孝道嗎?”質問。
聲音威嚴、高昂。
滿屋子的丫鬟婆子,個個斂聲屏氣;兩位嬸母與堂妹不敢作聲。
白慈容的眸子里,此刻也添了惱怒。
“阿寧姐,你是看不慣我嗎?我從不礙你的眼。你犯不著這樣刁難姑姑。”白慈容說。
駱寧面毫不變,依舊掛一個清淡的微笑:“娘,表妹,你們這是怎麼了?我只是問了個問題。”
“你這問題,問得可恰當?”
“我想問,咱們份例的夏布,為何不置辦?花錢請坊的繡娘來做裳,樣式、花紋,如何與區分,才不被人嘲笑?
我還想問,往年怎麼不送布料,只今年送?既然是禮,怎麼不直接分到眾人的院子,而是用它取代夏衫的份例布料?”駱寧一字一頓,言語清晰。
毫不遮掩,把侯夫人要替白慈容“邀買人心”的目的,直接揭穿。
三夫人忍不住笑了:“我都糊涂了。這到底是禮,還是夏季衫的份例?大嫂,咱們能混在一起嗎?我們是既欠了人,還沒有多得該有的東西?
咱們駱家,是有收進項的吧?用送禮的料子做份例裳,要是傳出去,外人只當我們駱家靠著白家,才能穿得起裳,是不是不太好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