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姑姑
踏壽安宮, 迎面便能見到花圃中央繁花待放。
最引人目的是一株首案紅牡丹,三月時節已捧起豔麗花苞。
太後娘娘素牡丹國,首案紅極其稀有,花期長, 花綺麗, 向來被視為牡丹中的奇品。
且“首案”與“壽安”諧音,暗合太後娘娘的份。
這一株珍惜牡丹去歲移栽壽安宮, 花匠在旁心培育, 四五月份便可盛放。
福寧在殿外恭候陛下與宸妃娘娘, 一并見過禮數。
今日請安無甚要事,用過些茶點, 容璇額外聽太後娘娘叮囑幾句南巡事宜。
此番江南之行日程格外湊,來回兩月有餘,既要視察江南水利與賦稅,又要督看金平、昌平幾府如今的科舉考風與員任用。帝王下令輕車簡從, 去鹵簿。沿途舟車勞頓, 故而太後不曾一同前往。
福寧以眼神示意殿中侍奉上新茶, 宸妃娘娘隨行伴駕,太後娘娘對多有代,要務必好生侍奉陛下,為陛下解憂。
“臣妾明白,請太後娘娘安心。”
話是如此說,福寧心中也有些數。瞧陛下待宸妃娘娘如珠如寶的模樣, 沿途究竟是誰照看誰,還當真說不準。
宸妃態度恭謹孝順, 歷來宮務都打理得井井有條,言太後并無其餘話要訓誡。
留涵兒與宸妃喝過一盞茶, 言太後道南巡在即,讓他們回去好生收拾便是。
春明,福寧扶著太後娘娘在殿外賞花。
陛下孝順有加,朝政再繁忙,亦會尋出時間來給太後娘娘請安,陪娘娘用膳。
這一株首案紅牡丹也是陛下特意吩咐人尋來,恭賀太後娘娘千秋。
如今後宮事務有宸妃娘娘代為置,太後高興了過問幾句,覺得繁瑣也可盡數放手。
事事稱心遂意,只唯有一樣不足。宸妃宮多時,卻還遲遲沒有子嗣。
福寧笑著道:“娘娘也是宮第四載才得了陛下,可見這機緣啊急不得。您瞧,您有陛下這一個孝順孩子,不抵過旁人萬千?”
一番話哄得言太後心舒暢,折了一枝紫薇細細賞玩。
江南人傑地靈,風如畫。興許換一地界,這緣分便能到了。
再不濟待得宸妃回宮,也是時候詔命醫好生為調理。
……
南巡的條陳已一應送上,閣審閱無誤,供陛下覽。
容璇在書房時一同瞧了些,沿途多走水路,經永清、直隸,過金平、昌平二府,最後至鎮江、揚州。
隨行員已遴選完畢,地方接駕臣工另附一本名冊。
容璇略略翻過,目皆是二三品地方要員,執掌一省軍政錢糧。最末一頁也得是五品,他們才有資格在迎駕時遠遠跪候面聖。
容璇見名錄末尾悉的名字,籍貫、及第年歲都對得上。
數年不見,這位趙大人汲汲營營,位是又升了一階。
不聲合上書文,嘗了嘗膳房新送來的桃花。
出巡之日定于三月二十三,明琬宮中隨行侍奉十二人。
幾車行囊已預備妥當,向菱心細,帶向萍最後一遍對著單子核查著。
容璇坐于窗下,想了許久,吩咐向菱去庫房中取那只紫檀木錦匣。
匣子單上了鎖,向菱收拾件時有些印象,很快便能尋來。
“娘娘。”
容璇那匣子一會兒,道:“帶著吧。”
“奴婢明白。”
向菱依言,將錦匣置隨的箱篋中。
至于錦匣裏間是何,尚不是們該過問的。
夕餘暉一點點下,容璇有些出神。
故地重游,不知造化幾何。
……
春最盛時分,道兩旁繁花似錦。楊柳依依,碧濛濛展開一幅如詩畫卷。
前後儀仗肅然,帝王鑾駕出京,三日後于通州登船。
綿延數裏的船舶拱衛著舫順水而下,運河中起層層白浪。
夜風吹幾縷青,容璇坐于二層華艙前,仰眸漫天璀璨星河。
記得上一回順水南下時,是為賑濟江南災。船隊行程匆匆,星夜趕路,全無此時悠然心境。
星映照,河面閃著點點芒。水浪拍打著船舷,舫行船極為穩當。
記憶已有些遙遠,那時的乘一葉小舟從昌平府出發,輾轉過數個渡口北上趕考。
小舟在運河間隨水波飄,好似也是這般坐于船前,抱一盒點心自在無拘。
已有了舉人功名,船上其餘船客都敬著幾分。
兼之替考過三場科舉,手中銀錢前所未有的富餘,盡數由自己支配。
一路北上,于飲食上從未虧待過自己。船舶停穩靠岸後,想吃什麽便買些什麽。
見到了金平府以外的山水風,嘗過許多念念不忘的小食。
偶爾夜深人靜時聽著水波漾,也曾憂慮過此行能否順利考中。若是名落孫山,後路又當何去何從。
難道還要接著為人槍手,攢一筆銀錢留待來年科考?
十七歲的容璇沒有再往下深思,因為眼下的每一天,都遠勝年時。
老天爺也終歸願意幫了一回,從會試到殿試,最終一甲及第。
或許也不止老天吧,元和二十九年太子親自主持會試,考場上下風氣一清,行賄之人而生畏。
老師後來曾提及,太子殿下道的文章欠濟世之心,故而定為榜眼。
才恍然,難怪彼時有人願主同結。只因消息從考間偶有傳出,太子殿下不喜的文章。
頂了昌平府容家郎君的份,外人眼中是十六歲。
未及弱冠的一甲榜眼,又無家世基,不知無形中擋了多人的路。
但依靠首輔庇護,最終了戶部,也算是稱心如意。
至于所謂濟世之心,于當下的而言的確有些艱難。
如今老師賦閑在家,居于仁宗親賜的宅邸,陳氏一門尚還有子弟出仕。老師多番避讓,主退,陛下對陳氏一族也算得上是手下容。
不過陳府在京都的地位,到底是一落千丈,再不複往昔榮。
如老師一般位極人臣的富貴,傾覆也不過是上位者一念之間。
更何況一介五品文。
容璇河間倒映的星,倘若換一條出路,當時厚投向太子,不再為首輔門生,眼下境遇會不會是另一番天地?
兀自出神間,容璇子忽而一輕,被郎君抱在了懷間。
櫻的擺徐徐隨風飛舞,容璇道:“陛下閱完奏案了?”
“嗯。”祁涵尋了好一會兒,“晚間風寒,怎麽在這裏發呆?”
容璇笑了笑:“這一風景好。”
祁涵抱了人回寢居,將放在榻邊時,二人對上了目。
夜籠罩,船上的時辰總是人分辨不清。
擺開褪下,玉白修長的雙搭于榻沿。
星悄無聲息映窗子,晚風習習。
舫行得平穩,如在平地。只是這一頂攢花七寶錦帳,此時此刻卻晃得厲害。
白的腳踝架于帝王肩頭,一次又一次的頂撞,容璇覺得自己仿佛就是茫茫湖面上的一葉扁舟,被風浪層層席卷。
狂風驟雨不知持續到幾時,等到風浪好容易歸于平靜時,郎已是累極了。靠于郎君懷中,很快沉沉睡去。
天大亮。@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t城
昨日後半夜依稀下過雨,空氣中氤氳著野花芬芳。
容璇坐于銅鏡前篦著長發,聽向萍回稟近日行程。
今日午後船只會靠岸,晚間下榻于興和行宮。
于船上遙遙眺,興和行宮傍山而建,規制并不大。
正殿中“敬誠仁和”的匾額,乃仁宗親筆所書。
此一地界,亦是仁宗出京後到過的最遠的地方。
容璇隨帝王居了另一殿宇,聽行宮中侍奉的宮人提起,當年陛下尚是東宮儲君時曾南下督察水利,居住的便是這一間宮室。
容璇未語,只淡淡一笑。
晚間月黯淡,沐浴過後,帝王還在外間議事。
點了燭火,隨手在書架上翻看著書冊打發辰,又尋到了一本練了小半的字帖。
悉的字跡,不過比之當下稍稍稚一分。
落款是元和二十七年。
……
四月十九日,舫便進江平地界。
江平下轄十二府,以常清府最為繁華。
本朝按稅糧的多寡,將府分作三等:稅糧額在二十萬石以上的為上府,十萬石至二十萬石的為中府,十萬石以下為下府。
容璇曾在戶部供職,依稀記得常清府前歲所納糧稅逾二十二萬石,幾乎可與江南幾所州府比肩。
若是迎駕,江平省中自然是常清府最為相宜。
不過因科舉緣故,帝王親自點了金平府。
于是這一糧稅額在十萬石以下的下府,忽地就忙碌起來。
四月下旬,舫于巳時中靠于金平府渡口。
江平巡李知應攜一衆員恭候于岸旁多時,容璇略數了數,江平巡乃從二品地方要員。在他後,立著的是江平省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正四品的地方知府們還要再靠後,至于其他同知、推之流,已經淹沒在了一衆朱紫袍中。
容璇笑了笑,若自己在場經營,不曉得何年何月才能升至如此高位。
謝明霽立于江平巡旁,他比駕早十日抵達,負責整飭金平府防務。
舫停穩,見得帝妃影,江平巡攜衆屬恭敬行跪拜大禮:“臣等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宸妃娘娘千歲金安。”
容璇去,百餘位員中,所相識的那位趙大人也不知道跪在哪個角落,完全尋不見。
“衆卿平。”
江平巡上前回話,其餘人等起後仍留在原。
車駕已備好,員自兩旁退開,由江平巡引路,恭請帝王去往棲霞行宮歇息。
容璇時聽夫子提起過,他們金平府當年也有風時,宣宗年間也曾接過駕,留下了一座行宮。
此番帝王巡幸金平府,棲霞行宮連月重新修葺,全權主理此事的正是金平府五品同知趙林。
重回故土,容璇略略挑起馬車側帷,偶爾聽得幾句已經有些陌生的鄉音。
約莫小半個時辰的工夫,棲霞行宮在。
瞧一路上一語未發,祁涵溫和道:“累了?”
容璇搖搖頭:“一日景,見了太多人罷了。”
從前在金平府時,一個六品的通判已經是很了不得的大人,在小地方幾乎可以一手遮天,平民百姓莫敢不從。
如今也算出去見過了世面,好歹曾拜五品。
想到先前許多事,容璇付之一笑,不免慨時移勢易,變化無常。
到棲霞行宮外,從三品下的員都自行退下。因是在金平府地界,金平府知府與幾位屬可特例跟隨。
棲霞行宮在原有的規制上擴建了三,將相鄰一汪碧湖納了行宮中。沿回廊一路行去,殿宇飛檐翹角,景秀宜人。
幾寢宮布置十足十費了心思,周到備至,看來趙同知趙大人又可以添一件功勞。
容璇所居寢殿名喚“春和殿”,打量過案上一盞銅鎏金雕花宮燈。
趙大人長袖善舞,這等政務可不是他最擅長之。
……
休憩過兩日,由江平巡夫人先做東,設宴邀宸妃娘娘賞花。
容璇欣然應允,到了宴席那一日,巡李夫人親自至春和殿外相請。
三品誥命加,今日也是按品大妝。
“宸妃娘娘請。”
宴飲布置很有巧思,十餘葉畫舫游于碧湖上,繁花翠樹倒映湖面,春盡收眼底。
中央連三艘舟船,奏竹雅樂,備歌舞為宴飲助興。
家夫人們到得齊全,各自的船舫排于兩旁。
容璇的畫舫面南居主位,李夫人在一旁陪坐。
在場的誥命夫人們何人不知宸妃娘娘出高貴,一宮即得陛下盛寵。連素來眼高于頂的巡夫人都在旁翼翼小心奉承著,們自然更是恭敬有加。
這個時節還沒有蓮蓬,不過湖上一支采蓮曲,花一般的姑娘們舞姿綽約,頗為人。
宴飲過半,見宸妃娘娘側首看來,李夫人忙提了神。
容璇笑道:“本宮有一事,不知可否請夫人幫個忙。”
“此乃妾之幸,娘娘但說無妨。”
李夫人笑容滿面,宸妃娘娘吩咐的事,必然得是頭一等的。
容璇回眸,向菱會意,很快送上一方繡棚。
“本宮對蘇繡很有些興趣,先前在閨中時也學過一陣。”
繡棚上的紋樣出自宸妃娘娘之手,已繡了一半。
李夫人本想好生誇贊一番,可定睛瞧了半晌,愣是不敢確認這繡樣是何,只能盛贊了幾句針法。
容璇一笑:“本宮繡一雙鴛鴦,只不過學藝不。聽聞金平府中有不擅蘇繡的繡娘,不知夫人可否幫本宮尋一尋人。”
將繡棚遞與李夫人:“就請繡娘們按著這上頭的模樣接著往下繡,本宮想看看如何修改,尋一副喜歡圖樣。”
李夫人一口應下,尋位手藝絕的蘇繡行家倒是容易,就是不知如何盡快讓宸妃娘娘滿意。
當下稍一思忖,命侍將這繡棚拿回去,私下繪了圖樣分予赴宴的夫人們,請們一同薦了人選來。
容璇微笑:“有勞夫人。”
“娘娘言重了。”
李夫人對此很是上心,不管娘娘最後選了哪家的人,都只會記得這一份功勞。
因巡夫人傳話,各府的夫人們都毫不敢怠慢宸妃娘娘之事,甫一回府就召繡娘鑽研,自不必多提。
……
連日來帝王忙于召見朝臣,考校員。容璇多數時候得著清閑,晚間安睡時,問及帝王自己可否去城中逛逛,無需誥命夫人們作陪。帝王應允,翌日棲霞行宮中便常備車駕,十餘名護衛相隨,專供宸妃娘娘出行所需。
華麗的軒車行于青石巷路,雖長于金平府,容璇卻一直被拘在一方天地,倒還不曾好生看過市井人。
閑閑游逛了兩三日,城中幾條主要的巷道容璇俱已悉。
迎風送來糕點的香甜氣息,前頭一點心鋪子生意格外紅火,名喚懷玉齋。
馬車上備了致茶點,容璇本沒有添置新糕點的意思。
不過馬車駛出幾步,宸妃娘娘忽然傳了話命車夫停下。
向萍依著娘娘吩咐,帶著小廝去懷玉齋前打聽一番。不多時,回來稟道:“回娘娘,這家糕點鋪子才開了兩年,聽說東家是從京城過來的。家的糕點樣式繁多,價格也公道。”
“哦?”
向萍接著道:“這家鋪子甫一開出來生意就很好,最招牌的是一碟芙蓉糕。”
容璇點頭:“既如此,便去嘗嘗吧。”
馬車折返,容璇下了車駕,挑了些喜歡的點心,讓人一一包好。
新鮮出爐的芙蓉糕甜而不膩,的確好滋味。
笑笑:“還有幾分德齋的味道。”
命向萍額外給了夥計賞錢,容璇道:“得空時勞煩替我問一問你們東家,為何不備佛手卷?”
夥計一疊聲答應了:“夫人放心,東家明日便來鋪子查賬,我一定為您將話帶到。”
“好。”
在茶樓中聽過一折書,向萍稟道:“娘娘,您昨日挑中的那一副繡棚,繡娘已經到了。”
容璇眸微閃:“是哪家府上的?”
“金平府五品同知,趙大人宅邸。”
容璇放下手中糕點,自從當年一別,已經許久沒有姑姑的消息。
先前在朝為時,吩咐懷月打聽了許久,始終沒有的音訊。
畢竟那別苑有人知曉,趙府對外名目遮掩得巧妙。
借了如今的份,有巡夫人出面,真是事半功倍。
容璇掌心有些涼,心底尚不敢完全確認:“請姑姑先去春和殿偏殿小坐。”
這折書正說到彩,道:“回宮。”
……
被宸妃娘娘選中的繡娘在趙同知後宅當差多年,五十歲上下,樣貌和善,府上人都稱一句“劉姑姑”。
向菱得了娘娘傳回的言語,客客氣氣引了劉姑姑殿。
“您先喝杯茶。”
瞧這位姑姑格外拘謹害怕的模樣,向菱笑著安道:“姑姑不必憂心,娘t娘是極寬和的子。”
殿中布置華貴,劉姑姑拘束著不敢坐。目陳設皆是天家氣派,可見殿主人份何等尊榮。唯一悉之……看著桌上仔細擺好的那幅繡棚,心跳得愈來愈厲害。
三日前,夫人召齊了府上所有擅針線的人。如此大幹戈,專為討宸妃娘娘歡心。
夫人給了繡題,原本還覺得奇怪。可再見到那臨摹好的繡棚圖樣時,幾乎一瞬怔在了原地。
夫人再三叮囑們,宸妃娘娘寵冠六宮,此事務必要好生持。
府上暫免了們其餘的活計,繡這方帕子時,從未有如此張的時刻,一連錯了好幾。
一對鴨子拆了繡,繡了拆,人卻是出神許久。
“別的姑娘繡的都是鴛鴦,一幅賽一幅的致。你瞧瞧你繡的,說是水鴨子都勉強。”
妍兒話語理直氣壯:“姑姑,我繡的便是水鴨子啊。”振振有詞,“詩中有雲:‘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我繡的正合春日之景。”
那時又好氣又好笑,點一點這孩子的腦門:“詩句我是不懂。但別的不提,你念的這句詩裏,桃花竹子江水,哪一樣是你能繡出來的?”
“我……”
妍兒就苦了一張小臉,道:“你啊,日裏就捧著本書,昨夜又看到了幾更天?旁人見你屋中燭火亮著,還以為你點燈熬油做著刺繡。”
越說越無奈,別苑中的姑娘們都快要及笄,都在為自己前程考量,事事拔尖。偏妍兒全然不在乎,毫不替將來打算。
“趁著大好年華,你總得尋個郎君依靠才是。”
妍兒垂眸不接話,就低頭看那一對水鴨子,惹人心疼得。
手:“針線拿過來。那句詩怎麽念的?”
這方繡帕妍兒明日就得差。教針線的趙嬤素來嚴苛,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妍兒罰。
尚未完全長開的小郎一點笑意,已然得不可方:“多謝姑姑,姑姑最疼妍兒了。”
一晃七八年過去,那對笨拙的鴨子仿佛猶在眼前。
春和殿中備了茶點,劉姑姑忐忑萬分。明知只有萬一的可能,心底卻還是期盼著,自己都覺得自己是要瘋了。
這一份不可置信,隨著殿外侍通傳幾乎到了極致。
劉姑姑連呼吸都開始不暢,掌心沁出薄薄一層冷汗。
“宸妃娘娘到。”
外侍齊齊行禮,在見到華服郎的那一剎,周遭一切仿佛都靜了下來。
在侍提醒中,劉姑姑跪伏于地。
“宸妃娘娘萬福。”
娘娘說了什麽都未曾聽清,腦海中一片混沌。不知過了多久,又仿佛只是一剎,直到殿中一應侍退下,依舊沒有回神,也呆愣著沒有起。
著宸妃娘娘一步步走向自己,親自攙起了,擺盛放于地。
如從前一般,笑著喚:“姑姑。”
第46章 姑姑
踏壽安宮, 迎面便能見到花圃中央繁花待放。
最引人目的是一株首案紅牡丹,三月時節已捧起豔麗花苞。
太後娘娘素牡丹國,首案紅極其稀有,花期長, 花綺麗, 向來被視為牡丹中的奇品。
且“首案”與“壽安”諧音,暗合太後娘娘的份。
這一株珍惜牡丹去歲移栽壽安宮, 花匠在旁心培育, 四五月份便可盛放。
福寧在殿外恭候陛下與宸妃娘娘, 一并見過禮數。
今日請安無甚要事,用過些茶點, 容璇額外聽太後娘娘叮囑幾句南巡事宜。
此番江南之行日程格外湊,來回兩月有餘,既要視察江南水利與賦稅,又要督看金平、昌平幾府如今的科舉考風與員任用。帝王下令輕車簡從, 去鹵簿。沿途舟車勞頓, 故而太後不曾一同前往。
福寧以眼神示意殿中侍奉上新茶, 宸妃娘娘隨行伴駕,太後娘娘對多有代,要務必好生侍奉陛下,為陛下解憂。
“臣妾明白,請太後娘娘安心。”
話是如此說,福寧心中也有些數。瞧陛下待宸妃娘娘如珠如寶的模樣, 沿途究竟是誰照看誰,還當真說不準。
宸妃態度恭謹孝順, 歷來宮務都打理得井井有條,言太後并無其餘話要訓誡。
留涵兒與宸妃喝過一盞茶, 言太後道南巡在即,讓他們回去好生收拾便是。
春明,福寧扶著太後娘娘在殿外賞花。
陛下孝順有加,朝政再繁忙,亦會尋出時間來給太後娘娘請安,陪娘娘用膳。
這一株首案紅牡丹也是陛下特意吩咐人尋來,恭賀太後娘娘千秋。
如今後宮事務有宸妃娘娘代為置,太後高興了過問幾句,覺得繁瑣也可盡數放手。
事事稱心遂意,只唯有一樣不足。宸妃宮多時,卻還遲遲沒有子嗣。
福寧笑著道:“娘娘也是宮第四載才得了陛下,可見這機緣啊急不得。您瞧,您有陛下這一個孝順孩子,不抵過旁人萬千?”
一番話哄得言太後心舒暢,折了一枝紫薇細細賞玩。
江南人傑地靈,風如畫。興許換一地界,這緣分便能到了。
再不濟待得宸妃回宮,也是時候詔命醫好生為調理。
……
南巡的條陳已一應送上,閣審閱無誤,供陛下覽。
容璇在書房時一同瞧了些,沿途多走水路,經永清、直隸,過金平、昌平二府,最後至鎮江、揚州。
隨行員已遴選完畢,地方接駕臣工另附一本名冊。
容璇略略翻過,目皆是二三品地方要員,執掌一省軍政錢糧。最末一頁也得是五品,他們才有資格在迎駕時遠遠跪候面聖。
容璇見名錄末尾悉的名字,籍貫、及第年歲都對得上。
數年不見,這位趙大人汲汲營營,位是又升了一階。
不聲合上書文,嘗了嘗膳房新送來的桃花。
出巡之日定于三月二十三,明琬宮中隨行侍奉十二人。
幾車行囊已預備妥當,向菱心細,帶向萍最後一遍對著單子核查著。
容璇坐于窗下,想了許久,吩咐向菱去庫房中取那只紫檀木錦匣。
匣子單上了鎖,向菱收拾件時有些印象,很快便能尋來。
“娘娘。”
容璇那匣子一會兒,道:“帶著吧。”
“奴婢明白。”
向菱依言,將錦匣置隨的箱篋中。
至于錦匣裏間是何,尚不是們該過問的。
夕餘暉一點點下,容璇有些出神。
故地重游,不知造化幾何。
……
春最盛時分,道兩旁繁花似錦。楊柳依依,碧濛濛展開一幅如詩畫卷。
前後儀仗肅然,帝王鑾駕出京,三日後于通州登船。
綿延數裏的船舶拱衛著舫順水而下,運河中起層層白浪。
夜風吹幾縷青,容璇坐于二層華艙前,仰眸漫天璀璨星河。
記得上一回順水南下時,是為賑濟江南災。船隊行程匆匆,星夜趕路,全無此時悠然心境。
星映照,河面閃著點點芒。水浪拍打著船舷,舫行船極為穩當。
記憶已有些遙遠,那時的乘一葉小舟從昌平府出發,輾轉過數個渡口北上趕考。
小舟在運河間隨水波飄,好似也是這般坐于船前,抱一盒點心自在無拘。
已有了舉人功名,船上其餘船客都敬著幾分。
兼之替考過三場科舉,手中銀錢前所未有的富餘,盡數由自己支配。
一路北上,于飲食上從未虧待過自己。船舶停穩靠岸後,想吃什麽便買些什麽。
見到了金平府以外的山水風,嘗過許多念念不忘的小食。
偶爾夜深人靜時聽著水波漾,也曾憂慮過此行能否順利考中。若是名落孫山,後路又當何去何從。
難道還要接著為人槍手,攢一筆銀錢留待來年科考?
十七歲的容璇沒有再往下深思,因為眼下的每一天,都遠勝年時。
老天爺也終歸願意幫了一回,從會試到殿試,最終一甲及第。
或許也不止老天吧,元和二十九年太子親自主持會試,考場上下風氣一清,行賄之人而生畏。
老師後來曾提及,太子殿下道的文章欠濟世之心,故而定為榜眼。
才恍然,難怪彼時有人願主同結。只因消息從考間偶有傳出,太子殿下不喜的文章。
頂了昌平府容家郎君的份,外人眼中是十六歲。
未及弱冠的一甲榜眼,又無家世基,不知無形中擋了多人的路。
但依靠首輔庇護,最終了戶部,也算是稱心如意。
至于所謂濟世之心,于當下的而言的確有些艱難。
如今老師賦閑在家,居于仁宗親賜的宅邸,陳氏一門尚還有子弟出仕。老師多番避讓,主退,陛下對陳氏一族也算得上是手下容。
不過陳府在京都的地位,到底是一落千丈,再不複往昔榮。
如老師一般位極人臣的富貴,傾覆也不過是上位者一念之間。
更何況一介五品文。
容璇河間倒映的星,倘若換一條出路,當時厚投向太子,不再為首輔門生,眼下境遇會不會是另一番天地?
兀自出神間,容璇子忽而一輕,被郎君抱在了懷間。
櫻的擺徐徐隨風飛舞,容璇道:“陛下閱完奏案了?”
“嗯。”祁涵尋了好一會兒,“晚間風寒,怎麽在這裏發呆?”
容璇笑了笑:“這一風景好。”
祁涵抱了人回寢居,將放在榻邊時,二人對上了目。
夜籠罩,船上的時辰總是人分辨不清。
擺開褪下,玉白修長的雙搭于榻沿。
星悄無聲息映窗子,晚風習習。
舫行得平穩,如在平地。只是這一頂攢花七寶錦帳,此時此刻卻晃得厲害。
白的腳踝架于帝王肩頭,一次又一次的頂撞,容璇覺得自己仿佛就是茫茫湖面上的一葉扁舟,被風浪層層席卷。
狂風驟雨不知持續到幾時,等到風浪好容易歸于平靜時,郎已是累極了。靠于郎君懷中,很快沉沉睡去。
天大亮。@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t城
昨日後半夜依稀下過雨,空氣中氤氳著野花芬芳。
容璇坐于銅鏡前篦著長發,聽向萍回稟近日行程。
今日午後船只會靠岸,晚間下榻于興和行宮。
于船上遙遙眺,興和行宮傍山而建,規制并不大。
正殿中“敬誠仁和”的匾額,乃仁宗親筆所書。
此一地界,亦是仁宗出京後到過的最遠的地方。
容璇隨帝王居了另一殿宇,聽行宮中侍奉的宮人提起,當年陛下尚是東宮儲君時曾南下督察水利,居住的便是這一間宮室。
容璇未語,只淡淡一笑。
晚間月黯淡,沐浴過後,帝王還在外間議事。
點了燭火,隨手在書架上翻看著書冊打發辰,又尋到了一本練了小半的字帖。
悉的字跡,不過比之當下稍稍稚一分。
落款是元和二十七年。
……
四月十九日,舫便進江平地界。
江平下轄十二府,以常清府最為繁華。
本朝按稅糧的多寡,將府分作三等:稅糧額在二十萬石以上的為上府,十萬石至二十萬石的為中府,十萬石以下為下府。
容璇曾在戶部供職,依稀記得常清府前歲所納糧稅逾二十二萬石,幾乎可與江南幾所州府比肩。
若是迎駕,江平省中自然是常清府最為相宜。
不過因科舉緣故,帝王親自點了金平府。
于是這一糧稅額在十萬石以下的下府,忽地就忙碌起來。
四月下旬,舫于巳時中靠于金平府渡口。
江平巡李知應攜一衆員恭候于岸旁多時,容璇略數了數,江平巡乃從二品地方要員。在他後,立著的是江平省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正四品的地方知府們還要再靠後,至于其他同知、推之流,已經淹沒在了一衆朱紫袍中。
容璇笑了笑,若自己在場經營,不曉得何年何月才能升至如此高位。
謝明霽立于江平巡旁,他比駕早十日抵達,負責整飭金平府防務。
舫停穩,見得帝妃影,江平巡攜衆屬恭敬行跪拜大禮:“臣等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宸妃娘娘千歲金安。”
容璇去,百餘位員中,所相識的那位趙大人也不知道跪在哪個角落,完全尋不見。
“衆卿平。”
江平巡上前回話,其餘人等起後仍留在原。
車駕已備好,員自兩旁退開,由江平巡引路,恭請帝王去往棲霞行宮歇息。
容璇時聽夫子提起過,他們金平府當年也有風時,宣宗年間也曾接過駕,留下了一座行宮。
此番帝王巡幸金平府,棲霞行宮連月重新修葺,全權主理此事的正是金平府五品同知趙林。
重回故土,容璇略略挑起馬車側帷,偶爾聽得幾句已經有些陌生的鄉音。
約莫小半個時辰的工夫,棲霞行宮在。
瞧一路上一語未發,祁涵溫和道:“累了?”
容璇搖搖頭:“一日景,見了太多人罷了。”
從前在金平府時,一個六品的通判已經是很了不得的大人,在小地方幾乎可以一手遮天,平民百姓莫敢不從。
如今也算出去見過了世面,好歹曾拜五品。
想到先前許多事,容璇付之一笑,不免慨時移勢易,變化無常。
到棲霞行宮外,從三品下的員都自行退下。因是在金平府地界,金平府知府與幾位屬可特例跟隨。
棲霞行宮在原有的規制上擴建了三,將相鄰一汪碧湖納了行宮中。沿回廊一路行去,殿宇飛檐翹角,景秀宜人。
幾寢宮布置十足十費了心思,周到備至,看來趙同知趙大人又可以添一件功勞。
容璇所居寢殿名喚“春和殿”,打量過案上一盞銅鎏金雕花宮燈。
趙大人長袖善舞,這等政務可不是他最擅長之。
……
休憩過兩日,由江平巡夫人先做東,設宴邀宸妃娘娘賞花。
容璇欣然應允,到了宴席那一日,巡李夫人親自至春和殿外相請。
三品誥命加,今日也是按品大妝。
“宸妃娘娘請。”
宴飲布置很有巧思,十餘葉畫舫游于碧湖上,繁花翠樹倒映湖面,春盡收眼底。
中央連三艘舟船,奏竹雅樂,備歌舞為宴飲助興。
家夫人們到得齊全,各自的船舫排于兩旁。
容璇的畫舫面南居主位,李夫人在一旁陪坐。
在場的誥命夫人們何人不知宸妃娘娘出高貴,一宮即得陛下盛寵。連素來眼高于頂的巡夫人都在旁翼翼小心奉承著,們自然更是恭敬有加。
這個時節還沒有蓮蓬,不過湖上一支采蓮曲,花一般的姑娘們舞姿綽約,頗為人。
宴飲過半,見宸妃娘娘側首看來,李夫人忙提了神。
容璇笑道:“本宮有一事,不知可否請夫人幫個忙。”
“此乃妾之幸,娘娘但說無妨。”
李夫人笑容滿面,宸妃娘娘吩咐的事,必然得是頭一等的。
容璇回眸,向菱會意,很快送上一方繡棚。
“本宮對蘇繡很有些興趣,先前在閨中時也學過一陣。”
繡棚上的紋樣出自宸妃娘娘之手,已繡了一半。
李夫人本想好生誇贊一番,可定睛瞧了半晌,愣是不敢確認這繡樣是何,只能盛贊了幾句針法。
容璇一笑:“本宮繡一雙鴛鴦,只不過學藝不。聽聞金平府中有不擅蘇繡的繡娘,不知夫人可否幫本宮尋一尋人。”
將繡棚遞與李夫人:“就請繡娘們按著這上頭的模樣接著往下繡,本宮想看看如何修改,尋一副喜歡圖樣。”
李夫人一口應下,尋位手藝絕的蘇繡行家倒是容易,就是不知如何盡快讓宸妃娘娘滿意。
當下稍一思忖,命侍將這繡棚拿回去,私下繪了圖樣分予赴宴的夫人們,請們一同薦了人選來。
容璇微笑:“有勞夫人。”
“娘娘言重了。”
李夫人對此很是上心,不管娘娘最後選了哪家的人,都只會記得這一份功勞。
因巡夫人傳話,各府的夫人們都毫不敢怠慢宸妃娘娘之事,甫一回府就召繡娘鑽研,自不必多提。
……
連日來帝王忙于召見朝臣,考校員。容璇多數時候得著清閑,晚間安睡時,問及帝王自己可否去城中逛逛,無需誥命夫人們作陪。帝王應允,翌日棲霞行宮中便常備車駕,十餘名護衛相隨,專供宸妃娘娘出行所需。
華麗的軒車行于青石巷路,雖長于金平府,容璇卻一直被拘在一方天地,倒還不曾好生看過市井人。
閑閑游逛了兩三日,城中幾條主要的巷道容璇俱已悉。
迎風送來糕點的香甜氣息,前頭一點心鋪子生意格外紅火,名喚懷玉齋。
馬車上備了致茶點,容璇本沒有添置新糕點的意思。
不過馬車駛出幾步,宸妃娘娘忽然傳了話命車夫停下。
向萍依著娘娘吩咐,帶著小廝去懷玉齋前打聽一番。不多時,回來稟道:“回娘娘,這家糕點鋪子才開了兩年,聽說東家是從京城過來的。家的糕點樣式繁多,價格也公道。”
“哦?”
向萍接著道:“這家鋪子甫一開出來生意就很好,最招牌的是一碟芙蓉糕。”
容璇點頭:“既如此,便去嘗嘗吧。”
馬車折返,容璇下了車駕,挑了些喜歡的點心,讓人一一包好。
新鮮出爐的芙蓉糕甜而不膩,的確好滋味。
笑笑:“還有幾分德齋的味道。”
命向萍額外給了夥計賞錢,容璇道:“得空時勞煩替我問一問你們東家,為何不備佛手卷?”
夥計一疊聲答應了:“夫人放心,東家明日便來鋪子查賬,我一定為您將話帶到。”
“好。”
在茶樓中聽過一折書,向萍稟道:“娘娘,您昨日挑中的那一副繡棚,繡娘已經到了。”
容璇眸微閃:“是哪家府上的?”
“金平府五品同知,趙大人宅邸。”
容璇放下手中糕點,自從當年一別,已經許久沒有姑姑的消息。
先前在朝為時,吩咐懷月打聽了許久,始終沒有的音訊。
畢竟那別苑有人知曉,趙府對外名目遮掩得巧妙。
借了如今的份,有巡夫人出面,真是事半功倍。
容璇掌心有些涼,心底尚不敢完全確認:“請姑姑先去春和殿偏殿小坐。”
這折書正說到彩,道:“回宮。”
……
被宸妃娘娘選中的繡娘在趙同知後宅當差多年,五十歲上下,樣貌和善,府上人都稱一句“劉姑姑”。
向菱得了娘娘傳回的言語,客客氣氣引了劉姑姑殿。
“您先喝杯茶。”
瞧這位姑姑格外拘謹害怕的模樣,向菱笑著安道:“姑姑不必憂心,娘t娘是極寬和的子。”
殿中布置華貴,劉姑姑拘束著不敢坐。目陳設皆是天家氣派,可見殿主人份何等尊榮。唯一悉之……看著桌上仔細擺好的那幅繡棚,心跳得愈來愈厲害。
三日前,夫人召齊了府上所有擅針線的人。如此大幹戈,專為討宸妃娘娘歡心。
夫人給了繡題,原本還覺得奇怪。可再見到那臨摹好的繡棚圖樣時,幾乎一瞬怔在了原地。
夫人再三叮囑們,宸妃娘娘寵冠六宮,此事務必要好生持。
府上暫免了們其餘的活計,繡這方帕子時,從未有如此張的時刻,一連錯了好幾。
一對鴨子拆了繡,繡了拆,人卻是出神許久。
“別的姑娘繡的都是鴛鴦,一幅賽一幅的致。你瞧瞧你繡的,說是水鴨子都勉強。”
妍兒話語理直氣壯:“姑姑,我繡的便是水鴨子啊。”振振有詞,“詩中有雲:‘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我繡的正合春日之景。”
那時又好氣又好笑,點一點這孩子的腦門:“詩句我是不懂。但別的不提,你念的這句詩裏,桃花竹子江水,哪一樣是你能繡出來的?”
“我……”
妍兒就苦了一張小臉,道:“你啊,日裏就捧著本書,昨夜又看到了幾更天?旁人見你屋中燭火亮著,還以為你點燈熬油做著刺繡。”
越說越無奈,別苑中的姑娘們都快要及笄,都在為自己前程考量,事事拔尖。偏妍兒全然不在乎,毫不替將來打算。
“趁著大好年華,你總得尋個郎君依靠才是。”
妍兒垂眸不接話,就低頭看那一對水鴨子,惹人心疼得。
手:“針線拿過來。那句詩怎麽念的?”
這方繡帕妍兒明日就得差。教針線的趙嬤素來嚴苛,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妍兒罰。
尚未完全長開的小郎一點笑意,已然得不可方:“多謝姑姑,姑姑最疼妍兒了。”
一晃七八年過去,那對笨拙的鴨子仿佛猶在眼前。
春和殿中備了茶點,劉姑姑忐忑萬分。明知只有萬一的可能,心底卻還是期盼著,自己都覺得自己是要瘋了。
這一份不可置信,隨著殿外侍通傳幾乎到了極致。
劉姑姑連呼吸都開始不暢,掌心沁出薄薄一層冷汗。
“宸妃娘娘到。”
外侍齊齊行禮,在見到華服郎的那一剎,周遭一切仿佛都靜了下來。
在侍提醒中,劉姑姑跪伏于地。
“宸妃娘娘萬福。”
娘娘說了什麽都未曾聽清,腦海中一片混沌。不知過了多久,又仿佛只是一剎,直到殿中一應侍退下,依舊沒有回神,也呆愣著沒有起。
著宸妃娘娘一步步走向自己,親自攙起了,擺盛放于地。
如從前一般,笑著喚:“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