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44章 對弈

第44章 對弈

灰蒙蒙一片, 像是將要落雪。

暖閣,容璇翻過兩頁棋譜,對著棋盤用心琢磨。

左手旁擺著膳房新送來的點心,向菱與向萍候在次間, 得了娘娘默許, 番打著盹兒。

書房中,炭火融去服上新落的幾片雪花, 抵去外間寒意。

謝明霽拱手一禮:“陛下萬福。”

“坐吧。”

祁涵對他也是無奈, 景和在外查案, 才回京不久。前日許了他三日休沐,他倒還是閑不住。

謝明霽呈上近日卷宗, 蓋彌彰:“臣來得尚算及時。”

他說的是天氣,一會兒的工夫雪花紛紛揚揚飄落,屋檐上已積起薄薄一層雪。

祁涵翻閱過公文,聽謝明霽回稟幾項要之

“行賄考生計三十八人, 俱已簽字畫押;槍替舞弊者二十二人, 尚有一些細節未審理清楚。”

祁涵凝眉, 這還只是在宣平、昌平、金平三府,一次鄉試清查出的士子名錄。

科舉積弊由來已久,每每嚴懲一回,皆能震懾考場數年。

朝廷向來的慣例是不往前追溯,否則引得在朝員與天下士子自危,局面反倒不好控制。

也是因父皇在位時太過恩寬, 四方科舉舞弊之風相較前幾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謝明霽一一回稟完,此案是他武德司以來經手的最要的一樁大案。陛下初登基, 攜萬象更新之勢,此案必得一舉擊中, 辦得果決漂亮。

“還有一事,”謝明霽稟道,“審問昌平府三名士子時,又牽扯出他們的籍貫有異。”

各省府錄取士子名額皆有限定t,以至中舉難易程度不均。

“昌平府鄉試較相鄰幾府容易些許,因而士子冒籍多往此去。”

那三名士子,有二人出自金平府,另一人原籍則在宣平府。除過一人是投親靠友蒙混過關外,另外二人皆為冒名頂替。

其餘幾府的士子湧昌平府,令當地士子苦不堪言。

州府多有舉措遏制冒籍之風,但架不住總有士子尋出門路鑽了空子。

不消說,冒籍一事絕非個案,且已愈演愈烈。

祁涵道:“此案年後再查便是。”

謝明霽領旨,事有輕重緩急,士子籍貫在各州府黃冊上記載得清清楚楚,無論何時都跑不了。

只要挖出了一條門路,餘下都可順藤瓜。

臨近年關,待他了結手上的案子,再慢慢料理冒籍之事不遲。

喝過一盞熱茶,近一年謝明霽往來三府,對當地風土人已然悉。

“此三府皆位于南北,通衢之地,人事往來頻繁。故而若要在黃冊上什麽手腳,也稍稍容易些。”

祁涵曾到過金平、宣平兩府,是奉帝命巡查水利。

印象中,那幾城池已有幾分江南水鄉風

回稟完正事,謝明霽知曉書房中尚有其餘事務,又有禮部侍郎等著回稟先帝生辰祭禮安排。

他先行告退,秦讓親自送了世子殿下。

外間雪下得正疾,出行多有不便。

秦讓自然會有所安排,不能讓世子冒大雪出宮。

他正為世子尋一休憩之,擡眸就見宸妃娘娘所在的暖閣中,娘娘的出來傳話。

“陛下,”秦讓很快回書房中通稟,“宸妃娘娘想邀世子殿下對弈,就在西暖閣。”

祁涵瞥一眼外間風雪,不知要下到何時。

沉默須臾,他道了一句好。

大雪紛飛,素白的雪花鋪于殿前,目盡是銀裝素裹。

奏案閱過半,祁涵擡眸,秦讓會意稟道:“回陛下,已經在下第二盤棋了。”

他小心翼翼補充一句:“是宸妃娘娘勝了。”

“嗯。”

帝王狀似漫不經心應一句,秦讓仔細收整過批複的奏案,待得雪停再行發還閣。

禮部送來諸般條陳,先帝生辰祭禮,自然事事不容馬虎。

因著大雪,天黑得也早。

一日的奏案閱罷,書房外已點起燭火。

暖閣的門自外間打開,帝王時,示意八仙桌前對弈的二人免了禮數。

容璇與謝明霽一東一西對坐,第三盤棋由執黑。

祁涵尋了北面的位置落座,綜觀棋局,黑子已占了上風。

景和又落幾子,試探扭轉局勢,可惜黑子堪破其中用意,未留給他機會。

又是十餘手的鋒,黑子布局滴水不

相比于白子的困之鬥,瑾兒顯然輕松許多。在他看去時,還挑眉對他笑了笑,眸中得意之盡顯。

冰雪消融,原本微不可察的緒隨這一笑盡數散去。

最後勝負分曉,自然毫無懸念。

景和一連輸了三盤棋,仰天長嘆。

容璇勾了勾畔,神清氣爽。

已晚,祁涵吩咐侍從傳膳,留了景和在宮中用晚膳。

容璇已經在吃糕點,瞧謝景和仍舊盯著棋局,玩笑道:“要不給你摹畫一遍,你帶回府慢慢複盤?”

言下之意,今日自己贏得太過輕松,他合該再好生進益一番。

謝明霽無可辯駁,觀這棋風,一看便知背後老師是誰。

一眼帝王,誠懇道:“我就好似在同陛下對弈,早知如此,本不該應下棋局。”

容璇失笑,祁涵笑而未語。

用過晚膳,風雪漸歇。

宮門落鑰前,秦讓送了世子殿下出宮。

積雪已被清掃至兩旁,帝王傳了輦回紫宸殿。

他將人抱到膝上,開始一句句盤問起前兩副棋。

容璇瞧他眉宇間有幾分政事的疲乏,便道:“明日再提吧,今日不如早些沐浴休息。”

“哦?”

瞧他實在興趣,容璇一五一十答:“就是尋常的棋局,沒什麽可說的。”

棋譜看了許久,總得找個人練練手,剛好遇上謝景和。

末了補一句:“還是同陛下對弈有意思。”

每每複盤,都覺得頗有進益。

一句話使得風雪退散,在容璇整理好思緒預備同他說那兩局棋時,他道:“罷了。”

容璇:“……”

輦在紫宸殿前停下,雪天路難行,帝王理所應當地將人抱回了自己的寢殿。

……

大雪斷續落了三五日,總是難得見到晴

宮人往來灑掃,候著年關。

十二月初五乃是先帝生辰祭禮,太後供奉親手抄寫的經書于佛前,已焚香祝禱三日。

紫宸殿,容璇在旁磨墨,陪著祁涵撰寫先帝生辰祭文。

他未假手于人,一字一句,盡是追思之

容璇讀那文墨,于帝王而言,先帝是仁君,更是慈父。

垂眸,若換作是,只怕再如何妙筆,也寫不出這等文章。

已是夜時分,外間又飄起雪花。

二人皆沐浴過,尚無睡意。

殿中炭火和暖,容璇擁了錦被,清清靜靜同帝王談天,偶爾聽他說起些未被史書記下的宮廷過往。

仁宗并非一開始被擇中的儲君。相反,他在一衆兄弟中并不出彩。

只是敬宗在位後期,諸王為了帝位爭鬥不休,彼此元氣大傷,空耗國力。

敬宗早便沒了年輕時的氣,對骨寒了心。

他臥榻養病,尚在京中的諸子番侍疾,真也好,假意也罷,于病榻前都裝得像模樣樣。

待得敬宗病愈,空懸許久的儲君之位也有了定數。

出乎所有人意料,敬宗越過朝中諸王,立了安王為儲,便是後來的仁宗。

原因無他,安王繼位,他的所有兄弟們才都有機會活命。

為了助兒子坐穩儲君之位,敬宗在最後幾年多方籌謀安排。

“最要的一條,”祁涵默然一瞬,“皇祖父替父皇聘了平侯府嫡為妻。”

侯府是京都數得上號的勳貴世家,歷代人才輩出,前一代平侯戰功赫赫,膝下嫡長更是名京城的才

在奪嫡之爭推至頂峰時,平侯府依舊持中立,更不曾為長許婚。

敬宗金口玉言定下這樁親事,態度已然明朗。

朝中原本鬥不止,意在帝位的幾位王爺都實力大減。

文武臣工厭煩了擔驚怕、四站隊的日子,一時間安王了人心所向。

事實上,敬宗也的確未看錯他。

安王仁厚,于太平世道足以為守之君。

容璇安靜聽著,回憶起往事,帝王語氣中蒙上一層淡淡的憂愁。

仁宗下從來寬和,容璇朝不過半載便已

如此仁君,亦是天家近乎罕見的慈父。

仁宗膝下六子三,皆能得父親關照,彼此和睦。若說因屋及烏,仁宗最為偏寵的是陳貴妃所出的瑞王與端靜公主,但他對出類拔萃的嫡子從來都是悉心栽培,寄予厚

他憂慮皇後教子嚴苛,以致嫡子大病一場險些喪命,還特意將他接到邊照拂三載。

綜觀仁宗一朝,能得他親自育的子,也唯有祁涵一人而已。

容璇還記得在南苑下榻的那一小行宮,是因眼前人大病初愈,隨駕往南苑行獵時,仁宗特意辟與他休養的。

自從仁宗下旨立他為東宮儲君,他從來都是被堅定不移地選擇著的。

仁宗病重,他為掌政太子,重任在肩。仁宗令他不必時時盡孝于榻前,以朝事為先。

又一的名醫,終歸是回天乏

容璇掌心微蜷,這大抵便是“樹靜而風不止,子養而親不待”。

年時在學堂中聽夫子講起這段話,心底尚有

只是這些年來一樁又一樁的事,早便寒了的心。

有時候會忍不住去想,若自己如他們所願是個男孩,會不會一切都順遂許多。

可惜了,沒有這般的因果。

風雪盈門,嚴寒相迫。

以為自己早就將前塵都放下了。

再不濟,換得的那三十兩白銀,也足夠買斷一切微薄親緣。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86章

奸臣她委身陛下後

第44章 對弈

第44章 對弈

灰蒙蒙一片, 像是將要落雪。

暖閣,容璇翻過兩頁棋譜,對著棋盤用心琢磨。

左手旁擺著膳房新送來的點心,向菱與向萍候在次間, 得了娘娘默許, 番打著盹兒。

書房中,炭火融去服上新落的幾片雪花, 抵去外間寒意。

謝明霽拱手一禮:“陛下萬福。”

“坐吧。”

祁涵對他也是無奈, 景和在外查案, 才回京不久。前日許了他三日休沐,他倒還是閑不住。

謝明霽呈上近日卷宗, 蓋彌彰:“臣來得尚算及時。”

他說的是天氣,一會兒的工夫雪花紛紛揚揚飄落,屋檐上已積起薄薄一層雪。

祁涵翻閱過公文,聽謝明霽回稟幾項要之

“行賄考生計三十八人, 俱已簽字畫押;槍替舞弊者二十二人, 尚有一些細節未審理清楚。”

祁涵凝眉, 這還只是在宣平、昌平、金平三府,一次鄉試清查出的士子名錄。

科舉積弊由來已久,每每嚴懲一回,皆能震懾考場數年。

朝廷向來的慣例是不往前追溯,否則引得在朝員與天下士子自危,局面反倒不好控制。

也是因父皇在位時太過恩寬, 四方科舉舞弊之風相較前幾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謝明霽一一回稟完,此案是他武德司以來經手的最要的一樁大案。陛下初登基, 攜萬象更新之勢,此案必得一舉擊中, 辦得果決漂亮。

“還有一事,”謝明霽稟道,“審問昌平府三名士子時,又牽扯出他們的籍貫有異。”

各省府錄取士子名額皆有限定t,以至中舉難易程度不均。

“昌平府鄉試較相鄰幾府容易些許,因而士子冒籍多往此去。”

那三名士子,有二人出自金平府,另一人原籍則在宣平府。除過一人是投親靠友蒙混過關外,另外二人皆為冒名頂替。

其餘幾府的士子湧昌平府,令當地士子苦不堪言。

州府多有舉措遏制冒籍之風,但架不住總有士子尋出門路鑽了空子。

不消說,冒籍一事絕非個案,且已愈演愈烈。

祁涵道:“此案年後再查便是。”

謝明霽領旨,事有輕重緩急,士子籍貫在各州府黃冊上記載得清清楚楚,無論何時都跑不了。

只要挖出了一條門路,餘下都可順藤瓜。

臨近年關,待他了結手上的案子,再慢慢料理冒籍之事不遲。

喝過一盞熱茶,近一年謝明霽往來三府,對當地風土人已然悉。

“此三府皆位于南北,通衢之地,人事往來頻繁。故而若要在黃冊上什麽手腳,也稍稍容易些。”

祁涵曾到過金平、宣平兩府,是奉帝命巡查水利。

印象中,那幾城池已有幾分江南水鄉風

回稟完正事,謝明霽知曉書房中尚有其餘事務,又有禮部侍郎等著回稟先帝生辰祭禮安排。

他先行告退,秦讓親自送了世子殿下。

外間雪下得正疾,出行多有不便。

秦讓自然會有所安排,不能讓世子冒大雪出宮。

他正為世子尋一休憩之,擡眸就見宸妃娘娘所在的暖閣中,娘娘的出來傳話。

“陛下,”秦讓很快回書房中通稟,“宸妃娘娘想邀世子殿下對弈,就在西暖閣。”

祁涵瞥一眼外間風雪,不知要下到何時。

沉默須臾,他道了一句好。

大雪紛飛,素白的雪花鋪于殿前,目盡是銀裝素裹。

奏案閱過半,祁涵擡眸,秦讓會意稟道:“回陛下,已經在下第二盤棋了。”

他小心翼翼補充一句:“是宸妃娘娘勝了。”

“嗯。”

帝王狀似漫不經心應一句,秦讓仔細收整過批複的奏案,待得雪停再行發還閣。

禮部送來諸般條陳,先帝生辰祭禮,自然事事不容馬虎。

因著大雪,天黑得也早。

一日的奏案閱罷,書房外已點起燭火。

暖閣的門自外間打開,帝王時,示意八仙桌前對弈的二人免了禮數。

容璇與謝明霽一東一西對坐,第三盤棋由執黑。

祁涵尋了北面的位置落座,綜觀棋局,黑子已占了上風。

景和又落幾子,試探扭轉局勢,可惜黑子堪破其中用意,未留給他機會。

又是十餘手的鋒,黑子布局滴水不

相比于白子的困之鬥,瑾兒顯然輕松許多。在他看去時,還挑眉對他笑了笑,眸中得意之盡顯。

冰雪消融,原本微不可察的緒隨這一笑盡數散去。

最後勝負分曉,自然毫無懸念。

景和一連輸了三盤棋,仰天長嘆。

容璇勾了勾畔,神清氣爽。

已晚,祁涵吩咐侍從傳膳,留了景和在宮中用晚膳。

容璇已經在吃糕點,瞧謝景和仍舊盯著棋局,玩笑道:“要不給你摹畫一遍,你帶回府慢慢複盤?”

言下之意,今日自己贏得太過輕松,他合該再好生進益一番。

謝明霽無可辯駁,觀這棋風,一看便知背後老師是誰。

一眼帝王,誠懇道:“我就好似在同陛下對弈,早知如此,本不該應下棋局。”

容璇失笑,祁涵笑而未語。

用過晚膳,風雪漸歇。

宮門落鑰前,秦讓送了世子殿下出宮。

積雪已被清掃至兩旁,帝王傳了輦回紫宸殿。

他將人抱到膝上,開始一句句盤問起前兩副棋。

容璇瞧他眉宇間有幾分政事的疲乏,便道:“明日再提吧,今日不如早些沐浴休息。”

“哦?”

瞧他實在興趣,容璇一五一十答:“就是尋常的棋局,沒什麽可說的。”

棋譜看了許久,總得找個人練練手,剛好遇上謝景和。

末了補一句:“還是同陛下對弈有意思。”

每每複盤,都覺得頗有進益。

一句話使得風雪退散,在容璇整理好思緒預備同他說那兩局棋時,他道:“罷了。”

容璇:“……”

輦在紫宸殿前停下,雪天路難行,帝王理所應當地將人抱回了自己的寢殿。

……

大雪斷續落了三五日,總是難得見到晴

宮人往來灑掃,候著年關。

十二月初五乃是先帝生辰祭禮,太後供奉親手抄寫的經書于佛前,已焚香祝禱三日。

紫宸殿,容璇在旁磨墨,陪著祁涵撰寫先帝生辰祭文。

他未假手于人,一字一句,盡是追思之

容璇讀那文墨,于帝王而言,先帝是仁君,更是慈父。

垂眸,若換作是,只怕再如何妙筆,也寫不出這等文章。

已是夜時分,外間又飄起雪花。

二人皆沐浴過,尚無睡意。

殿中炭火和暖,容璇擁了錦被,清清靜靜同帝王談天,偶爾聽他說起些未被史書記下的宮廷過往。

仁宗并非一開始被擇中的儲君。相反,他在一衆兄弟中并不出彩。

只是敬宗在位後期,諸王為了帝位爭鬥不休,彼此元氣大傷,空耗國力。

敬宗早便沒了年輕時的氣,對骨寒了心。

他臥榻養病,尚在京中的諸子番侍疾,真也好,假意也罷,于病榻前都裝得像模樣樣。

待得敬宗病愈,空懸許久的儲君之位也有了定數。

出乎所有人意料,敬宗越過朝中諸王,立了安王為儲,便是後來的仁宗。

原因無他,安王繼位,他的所有兄弟們才都有機會活命。

為了助兒子坐穩儲君之位,敬宗在最後幾年多方籌謀安排。

“最要的一條,”祁涵默然一瞬,“皇祖父替父皇聘了平侯府嫡為妻。”

侯府是京都數得上號的勳貴世家,歷代人才輩出,前一代平侯戰功赫赫,膝下嫡長更是名京城的才

在奪嫡之爭推至頂峰時,平侯府依舊持中立,更不曾為長許婚。

敬宗金口玉言定下這樁親事,態度已然明朗。

朝中原本鬥不止,意在帝位的幾位王爺都實力大減。

文武臣工厭煩了擔驚怕、四站隊的日子,一時間安王了人心所向。

事實上,敬宗也的確未看錯他。

安王仁厚,于太平世道足以為守之君。

容璇安靜聽著,回憶起往事,帝王語氣中蒙上一層淡淡的憂愁。

仁宗下從來寬和,容璇朝不過半載便已

如此仁君,亦是天家近乎罕見的慈父。

仁宗膝下六子三,皆能得父親關照,彼此和睦。若說因屋及烏,仁宗最為偏寵的是陳貴妃所出的瑞王與端靜公主,但他對出類拔萃的嫡子從來都是悉心栽培,寄予厚

他憂慮皇後教子嚴苛,以致嫡子大病一場險些喪命,還特意將他接到邊照拂三載。

綜觀仁宗一朝,能得他親自育的子,也唯有祁涵一人而已。

容璇還記得在南苑下榻的那一小行宮,是因眼前人大病初愈,隨駕往南苑行獵時,仁宗特意辟與他休養的。

自從仁宗下旨立他為東宮儲君,他從來都是被堅定不移地選擇著的。

仁宗病重,他為掌政太子,重任在肩。仁宗令他不必時時盡孝于榻前,以朝事為先。

又一的名醫,終歸是回天乏

容璇掌心微蜷,這大抵便是“樹靜而風不止,子養而親不待”。

年時在學堂中聽夫子講起這段話,心底尚有

只是這些年來一樁又一樁的事,早便寒了的心。

有時候會忍不住去想,若自己如他們所願是個男孩,會不會一切都順遂許多。

可惜了,沒有這般的因果。

風雪盈門,嚴寒相迫。

以為自己早就將前塵都放下了。

再不濟,換得的那三十兩白銀,也足夠買斷一切微薄親緣。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