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爭執
一日之間, 陛下出明琬宮數次,未用晚膳便徑直離去。
那般大的陣仗,又是在後宮中,風言風語極易傳開。
尤其是接下來的幾日, 陛下再未召見過宸妃娘娘, 也不曾擺駕明琬宮。
宸妃娘娘先前獨得帝王恩寵,這才稍一被冷落, 便格外明顯。
後宮上下難免有人議論, 不過言太後下極嚴, 沒有人敢放到明面上。
文源閣中,言婉鈺瞧對側淡然讀書的郎, 仿佛毫未流言所擾。
照常至此地,寵辱不驚。
只是這半日,宸妃娘娘都未曾言語。
言婉鈺手中書頁未,居于壽安宮中, 對後宮中事自然知道得清楚些。
有些話不便多問, 只能旁敲側擊道:“姑母說, 陛下這兩日胃口不大好,便特意讓小廚房燉了八寶攢湯。”
“嗯。”
言婉鈺猜不準宸妃娘娘的態度,因陛下今日去了刑部不在宮中,湯尚未送出。
斟酌著言詞,容璇一眼外間天:“這個時辰,你可想用些點心?”
郎眸清亮, 言婉鈺愣半刻,猜想宸妃娘娘是不是要用吃食堵的話。
若是旁人, 必定這般認為。但若是宸妃娘娘……也或許就是單純想吃點心了。
言婉鈺無奈一笑,點點頭, 宸妃娘娘可是見過的最吃糕點甜食的郎。
……
刑部訊室中,李林再度被提審。
花甲之年獄,晚節不保,他心中早便愧難當。連番訊問,雖未用刑,卻是終日惶惶。
這一回有些不同。他被免了跪罰,允準坐于長凳上。
上首書案後的郎君一襲玉白錦袍,并非素日所見的刑部員。
他周的氣度生人勿近,高華若在雲端,似九天謫仙,人不敢直視。
雖是坐著,李林心底愈發難安。
祁涵閱過卷宗,賄賂考事宜李林已供認不諱,簽字畫押。
他認罪事實清楚,悔過之心明晰,也是實在一時糊塗才鑄大錯。又因年事已高,賄賂金額不過十餘兩,故而刑部免其杖責,革除秀才功名發還原籍,不日便可出獄。
祁涵對謝明霽頷首,今日由他主問。
謝明霽道:“李老翁,那日天牢的郎你可識得?”
灰白的頭發雜不堪,遮去小半面容。李林本已準備將罪行再度如實代,不敢有毫瞞。可聽聞此話,眸中卻驟然閃過張神。
只是一瞬,他強迫自己打起神。
“草民……未曾見過。”
“既不相識,那為何專程天牢探視于你?”
謝明霽聲音刻意沉了兩分,頗有威懾。
李林形抖了抖,語氣發,卻還是道:“草民亦不知。”
謝明霽接著追問數句,得到的答案未曾更改。
李老翁一口咬定不認識長瑾,謝明霽不聲將問話引向其他。
六十之齡的老人經不住什麽訊問手段,況且長瑾言語分明,他對有救命之恩。
今日所有的問話尚算順暢,獄卒將人犯押回。
一應記錄在案,謝明霽道:“陛下如何看?”
“你且說自己的意思。”
謝明霽整理過思緒:“宸妃娘娘過去皆以男裝示人。臣以為,或許李老翁并不知子份,才會口而出與不識。”
“臣盤問過相鄰牢獄的人犯,都道宸妃娘娘與李老翁未曾有一語談。那日天牢,大概只是想確認李老翁的份。”
依卷宗所記載,李林籍貫在金平府義鄉,而長瑾祖籍在昌平府。
兩府雖毗鄰,民風相近,但到底還是相距不路程。
謝明霽因之推斷,或許是長瑾雙親早逝後在外求學,偶然經過金平府義鄉,了李老翁恩惠,所以惦念至今。
“是重恩的子,也從不喜虧欠旁人的。”
祁涵未語,他了解,景和亦然。
謝明霽的推測合合理,不過暫無實證。
眼下兩府暗衛多在探查科舉舞弊案,調人手稍顯棘手。
若要尋真相,費些周折總能查到,左不過就在這兩府之中。但祁涵心中清楚,何須這般舍近求遠。
他……更想聽親自說起。
……
夜已深,燭下,容璇寫完最後兩道策問,方停了筆。
手旁還餘半盞甜羹,甜味口,喚回了兩日前的思緒。
那日自天牢歸來,心著實不算好。也不知為何,所有緒就這麽不加以僞裝地、盡數宣洩給了祁涵。
其實換一種語氣,換一項說辭,有辦法將事圓過去。甚至可以求一求祁涵,在夫子回鄉時再去送他一程。
可偏偏用了非常糟糕的應對方式,全無理智。
銀勺在瓷上,發出一聲清響。
罷了,容璇舀一勺甜羹。
人不能時時刻刻保持冷靜,不出差錯的。
何必對自己如此苛求。
容璇甚至想,至那日氣走了祁涵,心反倒好了些許。
的目落在眼前的策問上,思緒隨墨字飄遠。
那年號舍之中,初次代人科考,執筆時想的是什麽?
有走投無路的困頓,還有兩分心氣。
世道從來不公待。一路顛沛流離,只是想看看,一介郎,能否憑自己的本事立于這天地間。
而不必淪為他人附庸。
墨暈染,并不後悔。
但為人槍手,為虎傅翼,助長科舉不正之風的罪行,無可辯駁。
……
文源閣,言婉鈺等了許久,今日宸妃娘娘并未前來。
眸中不□□出兩分失神,翻開前日讀的書時,卻意外地發現一方工整折起的紙。
是宸妃娘娘留與的。
朝廷秋闈考題本不外傳,不過二哥出貢院時,在腦中將五道經史時務策都默記了下來,回家與夫子商議。
央了二哥許久,二哥才願將題目說與一聽。至于其他的,二哥便“不能與這個閨閣兒家多言”。
無人可商討,和宸妃娘娘提起時,宸妃娘娘答允寫給一觀。
真的沒有食言。
五道策問,言婉鈺一一看過。
提筆寥寥數語,宸妃娘娘顯然是收著答的。
但寫下的皆為關竅之,脈絡清晰,條理分明,循循善,頗給人引導與啓發。
是專程寫予看的t。
言婉鈺一遍讀罷,幾乎不敢去想象,倘若宸妃娘娘當真坐于貢院中,能作出何等錦繡文章。
尤其秋稅一問,落筆者如有神助,百餘字曉暢明練。事關百姓生計,言婉鈺能參幾分,唯餘贊嘆。
覺察出不妥,說不出是何緣故。閨閣兒家,竟是如此天縱奇才麽?
接著第二遍讀答案,鄉試策問不宜留下,否則會給宸妃娘娘與留下不麻煩。言婉鈺仔細閱後,記下關鍵之,再將紙折回放于燭火上燒去。
“陛下。”
聽聞腳步聲,擡首時忙起行禮。
白紙已燒去,只留下一角字跡。
祁涵過一眼,自然知曉出自何人之手。
如此有閑心。
言婉鈺表兄坐于宸妃娘娘常坐的位置上,隨手取過的是娘娘近日讀的書。
言婉鈺垂首,表兄今日怎麽看都不像是來讀書的模樣。
他尋何人,答案再明朗不過。
難得見表兄這般心不在焉的模樣,言婉鈺兩相對比,心道宸妃娘娘可比您淡然許多。
心中笑了笑,他們二人間,并不該論得寵與失寵。
本就是夫妻吵架。
就是不知在爭執些什麽。
……
月皎潔,紫宸殿中依舊燭火通明。
“陛下。”
秦讓恭敬呈上件,這是廷司黃昏時分趕工畢,才送來的玉簪。
陛下親自繪的圖樣,開了私庫,選出最上等的和田黃玉。那玉質和如脂,晶瑩剔,可與羊脂玉一較高下,為玉中極品。
廷司幾位師傅們雕刻打磨,一朵月季花燦然盛放于匣中。
花瓣層層疊疊,蘊著溫婉華。
恰如七夕月下,郎鬢邊的那一朵。
秦讓送了東西便不疊退下,想也知道這支華貴玉釵,陛下心準備是要贈與誰。
他也不是沒有私下著人去明琬宮打問過,可宸妃娘娘在自己殿中琴弈棋,去文源閣讀書,安穩得很。
請都請不來書房中。
這幾日恢複常態,陛下的午膳、晚膳時有延誤。
哪像宸妃娘娘在時,陪著陛下用膳,時辰講究許多。
月映于月季花釵,重重花瓣捧出中央花蕊。
帝王未花釵,那日爭執,的脾氣毫無保留盡數對向他。
那是真實的。
在他面前有恃無恐,就是仗著自己心悅。
他其實有些歡喜。
可偏偏,能與景和心平氣和談起過往。
卻對他諱莫如深。
帝王合了玉匣,隨手置于案旁。
……
黑白二子錯,午後的明琬宮中,容璇自己與自己弈棋。
向萍瞧著有趣,在旁侍奉著茶水。
“娘娘。”向菱時,語氣有些忐忑,“壽安宮遣人傳了太後口諭,請娘娘即刻去壽安宮中一趟。”
容璇外間天,眼下快要到太後午憩的時辰。
此時傳召,不知有何要事。
傳話的人尚候在外間,容璇無暇更,起道:“走吧。”
“是,娘娘。”
轎輦停于壽安門外,容璇正殿時,言太後旁的婉鈺輕輕對搖頭。
知道今日來者不善,行過禮數,安分坐于殿中。
福寧也拿不定主意,太後娘娘訓斥妃嬪,況且還是師出有名。
言太後命人取過一本書,跪呈于宸妃。
“既是識文斷字,便替哀家念上一念。”
“臣妾領旨。”
這一本《誡》,從前還當真未讀過。
言太後要誦讀,照辦便是。
“鄙人愚暗,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
“卑弱第一,夫婦第二,敬慎第三,婦行第四。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夫雲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
子以順、敬慎為,容璇逐一念白,心中卻未留一。
言婉鈺不知不覺為懸心,姑母今日怕是不會善了。
念得極為通暢,鮮有錯。
前一半念罷,言太後道:“既如此通達,可有何悟?”
“臣妾愚鈍,請太後賜教。”
容璇跪于地,擺如花一般散落。
“宸妃宮多時,蒙帝王專寵數月,未嘗請帝王廣納後宮。更不曾誕育子嗣,不盡後妃之德。”
容璇悉聽太後教誨,鬢邊步搖垂落,不曾晃。
太後一字一句訓斥,言婉鈺眼前沉著以對的子,忽而想起文源閣中燒去的那份策問。
心中湧上一陣酸楚,這樣一位有丘壑的子,卻被困于金屋之中。
姑母的脾氣何人敢勸,唯有順從方能稍稍轉圜些。
言太後長篇大論斥罷,福寧扶了宸妃娘娘起,言婉鈺抓穩時機,接著勸上幾句。
言太後向福寧,福寧會意,對外吩咐一句。
清苦的藥香很快傳殿中,言太後閉目道:“這張方子讓明琬宮的人帶回去。你的子是該好生調養了,才能早日為皇室誕下子嗣。”
一碗漆黑的藥端上,是院正所開的極好藥方。
容璇默然,言婉鈺道:“姑母……”
言太後瞥向,倒是覺得侄今日有些反常。
藥溫已晾至五分,正可口。
恰逢外間宮人通傳道:“太後娘娘,陛下來給您請安。”
言太後手中撥著的佛珠一頓,頷首。
祁涵亦是來得匆忙,與容璇目彙一瞬,先向座上的人行禮。
“母後萬福。”
“起來吧。”
母子之間,也無需有何彎路。
祁涵徑直吩咐人撤了藥,不著痕跡將容璇護于後。
“母後,”他笑道,“宸妃已在用藥調理。此藥雖好,卻怕藥間有所沖撞,還是罷了吧。”
第37章 爭執
一日之間, 陛下出明琬宮數次,未用晚膳便徑直離去。
那般大的陣仗,又是在後宮中,風言風語極易傳開。
尤其是接下來的幾日, 陛下再未召見過宸妃娘娘, 也不曾擺駕明琬宮。
宸妃娘娘先前獨得帝王恩寵,這才稍一被冷落, 便格外明顯。
後宮上下難免有人議論, 不過言太後下極嚴, 沒有人敢放到明面上。
文源閣中,言婉鈺瞧對側淡然讀書的郎, 仿佛毫未流言所擾。
照常至此地,寵辱不驚。
只是這半日,宸妃娘娘都未曾言語。
言婉鈺手中書頁未,居于壽安宮中, 對後宮中事自然知道得清楚些。
有些話不便多問, 只能旁敲側擊道:“姑母說, 陛下這兩日胃口不大好,便特意讓小廚房燉了八寶攢湯。”
“嗯。”
言婉鈺猜不準宸妃娘娘的態度,因陛下今日去了刑部不在宮中,湯尚未送出。
斟酌著言詞,容璇一眼外間天:“這個時辰,你可想用些點心?”
郎眸清亮, 言婉鈺愣半刻,猜想宸妃娘娘是不是要用吃食堵的話。
若是旁人, 必定這般認為。但若是宸妃娘娘……也或許就是單純想吃點心了。
言婉鈺無奈一笑,點點頭, 宸妃娘娘可是見過的最吃糕點甜食的郎。
……
刑部訊室中,李林再度被提審。
花甲之年獄,晚節不保,他心中早便愧難當。連番訊問,雖未用刑,卻是終日惶惶。
這一回有些不同。他被免了跪罰,允準坐于長凳上。
上首書案後的郎君一襲玉白錦袍,并非素日所見的刑部員。
他周的氣度生人勿近,高華若在雲端,似九天謫仙,人不敢直視。
雖是坐著,李林心底愈發難安。
祁涵閱過卷宗,賄賂考事宜李林已供認不諱,簽字畫押。
他認罪事實清楚,悔過之心明晰,也是實在一時糊塗才鑄大錯。又因年事已高,賄賂金額不過十餘兩,故而刑部免其杖責,革除秀才功名發還原籍,不日便可出獄。
祁涵對謝明霽頷首,今日由他主問。
謝明霽道:“李老翁,那日天牢的郎你可識得?”
灰白的頭發雜不堪,遮去小半面容。李林本已準備將罪行再度如實代,不敢有毫瞞。可聽聞此話,眸中卻驟然閃過張神。
只是一瞬,他強迫自己打起神。
“草民……未曾見過。”
“既不相識,那為何專程天牢探視于你?”
謝明霽聲音刻意沉了兩分,頗有威懾。
李林形抖了抖,語氣發,卻還是道:“草民亦不知。”
謝明霽接著追問數句,得到的答案未曾更改。
李老翁一口咬定不認識長瑾,謝明霽不聲將問話引向其他。
六十之齡的老人經不住什麽訊問手段,況且長瑾言語分明,他對有救命之恩。
今日所有的問話尚算順暢,獄卒將人犯押回。
一應記錄在案,謝明霽道:“陛下如何看?”
“你且說自己的意思。”
謝明霽整理過思緒:“宸妃娘娘過去皆以男裝示人。臣以為,或許李老翁并不知子份,才會口而出與不識。”
“臣盤問過相鄰牢獄的人犯,都道宸妃娘娘與李老翁未曾有一語談。那日天牢,大概只是想確認李老翁的份。”
依卷宗所記載,李林籍貫在金平府義鄉,而長瑾祖籍在昌平府。
兩府雖毗鄰,民風相近,但到底還是相距不路程。
謝明霽因之推斷,或許是長瑾雙親早逝後在外求學,偶然經過金平府義鄉,了李老翁恩惠,所以惦念至今。
“是重恩的子,也從不喜虧欠旁人的。”
祁涵未語,他了解,景和亦然。
謝明霽的推測合合理,不過暫無實證。
眼下兩府暗衛多在探查科舉舞弊案,調人手稍顯棘手。
若要尋真相,費些周折總能查到,左不過就在這兩府之中。但祁涵心中清楚,何須這般舍近求遠。
他……更想聽親自說起。
……
夜已深,燭下,容璇寫完最後兩道策問,方停了筆。
手旁還餘半盞甜羹,甜味口,喚回了兩日前的思緒。
那日自天牢歸來,心著實不算好。也不知為何,所有緒就這麽不加以僞裝地、盡數宣洩給了祁涵。
其實換一種語氣,換一項說辭,有辦法將事圓過去。甚至可以求一求祁涵,在夫子回鄉時再去送他一程。
可偏偏用了非常糟糕的應對方式,全無理智。
銀勺在瓷上,發出一聲清響。
罷了,容璇舀一勺甜羹。
人不能時時刻刻保持冷靜,不出差錯的。
何必對自己如此苛求。
容璇甚至想,至那日氣走了祁涵,心反倒好了些許。
的目落在眼前的策問上,思緒隨墨字飄遠。
那年號舍之中,初次代人科考,執筆時想的是什麽?
有走投無路的困頓,還有兩分心氣。
世道從來不公待。一路顛沛流離,只是想看看,一介郎,能否憑自己的本事立于這天地間。
而不必淪為他人附庸。
墨暈染,并不後悔。
但為人槍手,為虎傅翼,助長科舉不正之風的罪行,無可辯駁。
……
文源閣,言婉鈺等了許久,今日宸妃娘娘并未前來。
眸中不□□出兩分失神,翻開前日讀的書時,卻意外地發現一方工整折起的紙。
是宸妃娘娘留與的。
朝廷秋闈考題本不外傳,不過二哥出貢院時,在腦中將五道經史時務策都默記了下來,回家與夫子商議。
央了二哥許久,二哥才願將題目說與一聽。至于其他的,二哥便“不能與這個閨閣兒家多言”。
無人可商討,和宸妃娘娘提起時,宸妃娘娘答允寫給一觀。
真的沒有食言。
五道策問,言婉鈺一一看過。
提筆寥寥數語,宸妃娘娘顯然是收著答的。
但寫下的皆為關竅之,脈絡清晰,條理分明,循循善,頗給人引導與啓發。
是專程寫予看的t。
言婉鈺一遍讀罷,幾乎不敢去想象,倘若宸妃娘娘當真坐于貢院中,能作出何等錦繡文章。
尤其秋稅一問,落筆者如有神助,百餘字曉暢明練。事關百姓生計,言婉鈺能參幾分,唯餘贊嘆。
覺察出不妥,說不出是何緣故。閨閣兒家,竟是如此天縱奇才麽?
接著第二遍讀答案,鄉試策問不宜留下,否則會給宸妃娘娘與留下不麻煩。言婉鈺仔細閱後,記下關鍵之,再將紙折回放于燭火上燒去。
“陛下。”
聽聞腳步聲,擡首時忙起行禮。
白紙已燒去,只留下一角字跡。
祁涵過一眼,自然知曉出自何人之手。
如此有閑心。
言婉鈺表兄坐于宸妃娘娘常坐的位置上,隨手取過的是娘娘近日讀的書。
言婉鈺垂首,表兄今日怎麽看都不像是來讀書的模樣。
他尋何人,答案再明朗不過。
難得見表兄這般心不在焉的模樣,言婉鈺兩相對比,心道宸妃娘娘可比您淡然許多。
心中笑了笑,他們二人間,并不該論得寵與失寵。
本就是夫妻吵架。
就是不知在爭執些什麽。
……
月皎潔,紫宸殿中依舊燭火通明。
“陛下。”
秦讓恭敬呈上件,這是廷司黃昏時分趕工畢,才送來的玉簪。
陛下親自繪的圖樣,開了私庫,選出最上等的和田黃玉。那玉質和如脂,晶瑩剔,可與羊脂玉一較高下,為玉中極品。
廷司幾位師傅們雕刻打磨,一朵月季花燦然盛放于匣中。
花瓣層層疊疊,蘊著溫婉華。
恰如七夕月下,郎鬢邊的那一朵。
秦讓送了東西便不疊退下,想也知道這支華貴玉釵,陛下心準備是要贈與誰。
他也不是沒有私下著人去明琬宮打問過,可宸妃娘娘在自己殿中琴弈棋,去文源閣讀書,安穩得很。
請都請不來書房中。
這幾日恢複常態,陛下的午膳、晚膳時有延誤。
哪像宸妃娘娘在時,陪著陛下用膳,時辰講究許多。
月映于月季花釵,重重花瓣捧出中央花蕊。
帝王未花釵,那日爭執,的脾氣毫無保留盡數對向他。
那是真實的。
在他面前有恃無恐,就是仗著自己心悅。
他其實有些歡喜。
可偏偏,能與景和心平氣和談起過往。
卻對他諱莫如深。
帝王合了玉匣,隨手置于案旁。
……
黑白二子錯,午後的明琬宮中,容璇自己與自己弈棋。
向萍瞧著有趣,在旁侍奉著茶水。
“娘娘。”向菱時,語氣有些忐忑,“壽安宮遣人傳了太後口諭,請娘娘即刻去壽安宮中一趟。”
容璇外間天,眼下快要到太後午憩的時辰。
此時傳召,不知有何要事。
傳話的人尚候在外間,容璇無暇更,起道:“走吧。”
“是,娘娘。”
轎輦停于壽安門外,容璇正殿時,言太後旁的婉鈺輕輕對搖頭。
知道今日來者不善,行過禮數,安分坐于殿中。
福寧也拿不定主意,太後娘娘訓斥妃嬪,況且還是師出有名。
言太後命人取過一本書,跪呈于宸妃。
“既是識文斷字,便替哀家念上一念。”
“臣妾領旨。”
這一本《誡》,從前還當真未讀過。
言太後要誦讀,照辦便是。
“鄙人愚暗,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
“卑弱第一,夫婦第二,敬慎第三,婦行第四。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夫雲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
子以順、敬慎為,容璇逐一念白,心中卻未留一。
言婉鈺不知不覺為懸心,姑母今日怕是不會善了。
念得極為通暢,鮮有錯。
前一半念罷,言太後道:“既如此通達,可有何悟?”
“臣妾愚鈍,請太後賜教。”
容璇跪于地,擺如花一般散落。
“宸妃宮多時,蒙帝王專寵數月,未嘗請帝王廣納後宮。更不曾誕育子嗣,不盡後妃之德。”
容璇悉聽太後教誨,鬢邊步搖垂落,不曾晃。
太後一字一句訓斥,言婉鈺眼前沉著以對的子,忽而想起文源閣中燒去的那份策問。
心中湧上一陣酸楚,這樣一位有丘壑的子,卻被困于金屋之中。
姑母的脾氣何人敢勸,唯有順從方能稍稍轉圜些。
言太後長篇大論斥罷,福寧扶了宸妃娘娘起,言婉鈺抓穩時機,接著勸上幾句。
言太後向福寧,福寧會意,對外吩咐一句。
清苦的藥香很快傳殿中,言太後閉目道:“這張方子讓明琬宮的人帶回去。你的子是該好生調養了,才能早日為皇室誕下子嗣。”
一碗漆黑的藥端上,是院正所開的極好藥方。
容璇默然,言婉鈺道:“姑母……”
言太後瞥向,倒是覺得侄今日有些反常。
藥溫已晾至五分,正可口。
恰逢外間宮人通傳道:“太後娘娘,陛下來給您請安。”
言太後手中撥著的佛珠一頓,頷首。
祁涵亦是來得匆忙,與容璇目彙一瞬,先向座上的人行禮。
“母後萬福。”
“起來吧。”
母子之間,也無需有何彎路。
祁涵徑直吩咐人撤了藥,不著痕跡將容璇護于後。
“母後,”他笑道,“宸妃已在用藥調理。此藥雖好,卻怕藥間有所沖撞,還是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