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青梅
午後的政事不多, 唯有一樁最為要,便是擇選今歲秋闈各省的主考。
新帝登基,朝廷再開恩科,遴選天下人才。
科舉取士乃朝中用人之本, 主考的選定更是引得滿朝文武注目。
多方推選考, 最後決定權系于陛下一。
直忙到日落時分,此事才大概定下些人選, 也還要再行斟酌。
容璇在書房中用了晚膳, 今夜便宿于紫宸殿。
錦帳落下, 換了湘妃的寢,襟的蓮紋格外有巧思。
燭火熄去前, 道:“陛下與言家小姐,乃青梅竹馬?”
瞧仍耿耿于懷此事,祁涵笑了笑,將人攬到自己懷中, 頗有耐心地與解釋。
“母後膝下沒有兒, 一直惦記著兒的緣分, 卻多年未能遂願。正巧外祖家得了婉鈺,舅母宮請安時便時常帶著。”
“姑侄間本就投緣,況且聽說婉鈺的模樣,很有幾分像時的母後。”
“父皇便允母後時時留婉鈺在宮中小住,分例視作縣主。”
這些年仁宗待言皇後給足了嫡妻的敬重,將後宮大權放手予。他雖寵陳貴妃, 但在其他事上對中宮皇後多有補償。
“聽明白了?”祁涵笑道,態度坦誠未有遮掩。
“嗯。”容璇輕應一聲。
下一刻帝王低頭吻上的, 順著蓮花花枝,慢慢挑開了寢系帶。
衫褪落, 郎被在榻間,沉風月中。
……
六月正是貢荔枝的時節,多奉于壽安、儀元、明琬三宮。
黃昏景,輦停于壽安宮外,容璇隨祁涵一道陪太後娘娘用晚膳。
尚未踏殿中,便聽聞淙淙琴聲,悠揚人。
“這是……”容璇凝神片刻,“春白雪?”
祁涵笑著點頭:“是。”
琴聲引人沉醉,輕松明快,催得繁花開,仿佛要將明春再現于世人面前。
一段中止,倒讓聽客覺得有些惋惜。
一會兒的工夫,言婉鈺上前見禮:“陛下萬福,宸妃娘娘金安。”
琴聲正是從所居的碧雅堂中傳出,容璇笑道:“言小姐的琴甚好,宛若天籟。”
真心實意的一句誇贊,言婉鈺福了福,矜持道:“多謝宸妃娘娘贊賞。”
還未到晚膳的時辰,壽安宮正殿中先備了些致點心,還有一應時鮮瓜果。
容璇在明琬宮中吃慣了新鮮荔枝,倒是很喜歡太後娘娘宮中的荔枝小點。以新鮮果饌,樣式繁多,別風味。
言太後道:“六月裏,外間貢不。”
清點各項進出,賜禮還禮,是一件極其繁瑣的事宜。縱然有廷司代為置分憂,許多事言太後依舊要親自過問,免得出了差池。
“雖說眼下後宮清淨,但諸事仍舊蕪雜,珍品料理,宮人月俸,樁樁件件堆起來,後宮也不可沒有主事之人。”
“母後說的是。”
見皇帝此番接了話,言太後滿意點頭,又道:“哀家在這宮中已有近三十載,料理宮務,事事放不開手。如今,也到了想安養天年的時候了。”
說中間半句話時,言太後的目自然而然落于言婉鈺上。
祁涵頷首:“兒臣亦知母後辛勞,已有思忖之法。母後既如此說,不如便讓宸妃為母後分憂?”
福寧添茶的手一頓,一時不大敢看太後娘娘的臉。
容璇低頭品茗,已與祁涵商量定的事,在太後娘娘面前不宜話。
殿中靜一會兒,容璇擡眸時無意間與言婉鈺目相撞。對方很快挪開了目,似乎方才正在看。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言太後先前鋪足了臺階,這一下反而有些騎虎難下。
兒子不肯順著的心意,也沒有辦法當真與他生氣計較。
擱了茶盞,事便這麽草草敲定,壽安宮中傳了晚膳。
雖是各珍饈齊備,但殿中用膳的半數人顯然都沒有多胃口。
連容璇亦是,適才吃多了點心,此刻象牙箸得實在勉強,白白可惜了這些佳肴。
……
盛夏景,滿樹碧。書房中,時有琴聲繚繞。
容璇弄著古琴,在書房待得太悉,也就帝王這一架九霄環佩還留有些新鮮。
祁涵道:“協理宮務一事,母後可與你說起過?”
容璇點頭:“前日太後娘娘命人送了些賬本來。”t
且先看著,畢竟宮中日無聊,尋些有意思的事做正好。
祁涵點頭,這一項自然無需他擔憂。
容璇素手撥琴弦,九霄環佩乃傳世名琴,可惜只會彈些簡單樂曲。
想起前幾日未聽完的《春白雪》,心中念念不忘,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
名曲聽一半,總覺了些什麽。
祁涵一本奏案閱罷,擡首時察覺到郎目正盈盈向他。
“陛下。”容璇對他燦然一笑。
申時中景,帝王理畢政事,便如郎所願坐到九霄環佩前。
容璇已為他尋好琴譜,命侍從斟了茶,殷勤得很。
“陛下請。”
祁涵瞧一眼,半是縱容半是寵溺。他試過弦音,便翻開了曲譜。
很快泠泠琴聲自指間流淌而出,悅耳人。
亦是春日裏的曲子,人思及萬欣欣向榮。
容璇側耳傾聽,想起去歲春耕時節,隨眼前人往京郊尋訪踏青。田間禾苗出新芽,蘊著生機。農民往來勞作,面上滿是期待的笑意。
琴聲繞梁,殿外回廊下,言婉鈺亦駐足傾留。
難得見表兄如此好興致,言婉鈺輕聲止了侍從通稟。
春白雪,曲高和寡。
言婉鈺坐于廊下,閉目聽曲時,似乎又回到兒時儀宮中,與表兄一同學琴時的形。
這一支琴曲,是後來姚娘子所教。記得,姚娘子如今已是宮中五品尚儀。
一曲聽罷,言婉鈺垂眸淺笑。
前日才彈奏的曲子,不想今日于此再度聽聞。
從前舊事,表兄他……竟都還記得。
幾段零碎的古琴曲調斷續響起,彈得亦是《春白雪》,言婉鈺眸中微有疑。
自習琴,對琴音是極敏銳的。
湯羹不宜放涼,言婉鈺起,溫言請秦總管通傳。
秦讓笑著道:“還請言小姐稍候,奴才這邊去。”
不多時琴音止歇,秦讓出殿道:“言小姐請。”
福寧從小丫鬟手中接過食盒,陪著表小姐。
甫一踏殿中,言婉鈺一眼便見到表兄素日所珍視的那架九霄環佩後,坐著宸妃娘娘。
帝王坐于畔指點,方才的琴音,顯然是出自之手。
言婉鈺愣神後見禮,這一架名琴,表兄從不允外人的。
想起自己的來意,勉強笑道:“壽安宮小廚房燉了赤棗烏湯,姑母特命臣送來。”
食盒呈于案上,祁涵道:“這些日子有你在宮中陪伴母後,許多事皆順心不。”
秦讓會意,吩咐人取來備好的賜禮。
言婉鈺後的侍夏蓮代小姐接下,屈膝一禮:“臣多謝陛下賞賜。”
祁涵頷首,言婉鈺也到自己來得不合時宜,不便多留,又是一禮告退。
書房中未留。
赤棗烏湯盛出小碗,祁涵笑著對容璇道:“不妨嘗嘗?”
容璇接過,他道:“母後慣送這些滋補湯羹。”
烏燉得味,與藥香融合得極好。
容璇了玉勺,太後娘娘慈母之心,從這湯中便可窺知一二。
月掛中天,言太後卸了釵,道:“白日你跟隨婉鈺去送湯,形如何?”
福寧猶豫片刻,還是將書房中事一五一十道明。
言太後輕搖頭:“這孩子,到底是年輕,面皮薄。”
原本借著湯羹,聊聊兒時趣事,談談琴藝,是極好的契機。
一次不,言太後也未如何介懷。
婉鈺是自家人,自然會多護著,為周全。
“哀家記得,宸妃學著看賬本已有些時日了吧?”
福寧應是,太後娘娘沒有吩咐賬房嬤嬤另行教導,只讓宸妃自己學著。
陛下那,好像也未有安排。
言太後道:“既如此,明日午後起便讓過來一個時辰罷。要想分掌後宮,哀家倒是要瞧瞧有幾分本事。”
“是,太後娘娘。”
……
口諭傳到明琬宮,容璇很快應下。
次日未時,午憩過後便至壽安宮中。
正殿明間,言太後居于座,殿中另備了兩張黃花梨的桌案,一東一西相對。
“宸妃娘娘。”
言婉鈺福了福,先請容璇座。
今日要點算的是闔宮五月半至六月半銀兩的支出,容璇瞧桌案上已備好了賬本與珠算盤。其實每月銀錢都由廷司列賬,不過後宮主位能否當真看懂賬本,一算便知。
若能計算清楚,再看賬本便駕輕就。
言婉鈺執了筆,自及笈後,母親便手把手教管家理賬的本事。亦知道,自己乃言氏嫡長,日後必定會是高門宗婦,甚至于——
中宮皇後之位,也并非鏡花水月。
姑母接宮後,更是將帶在邊悉心指點,助盡快識宮務。
殿中亦請了數位賬房嬤嬤,言太後于此事上倒是公允,各有二人襄助容璇與言婉鈺。跟著言家小姐的兩位嬤嬤分管明確,與亦是配合默契的,無需磨合便能開始。
容璇翻開賬本,只對自己的二位嬤嬤道:“本宮先算著,若有疑義再請教嬤嬤們。”
“娘娘言重了,奴婢等不敢當。”
容璇請了二人落座,便自行清算起來。
四五月的賬本已閱看過,心中全盤有數。每月宮中支項,最要的一節便是宮人月俸。
宮中月銀按等第與差事各有層級,需一一對應清楚。當月的賞罰另算,最終再彙月俸中。近萬人的月銀,按宮室、府庫已分賬列好,條理清晰。每月皆有上月定例可循,基本算是照本宣科,檢查有無疏罷了,再按賞罰增減銀兩。
至于其他支出,六月份用冰耗費增添至五月的三倍,再有宮人們消暑的甜湯等等。
雖說雜項略有些多,但比之各省府海海漫漫的人口黃冊與魚鱗圖冊,簡直就是九牛一。
容璇神輕松,無需適應便飛快上手。幾款賬目在腦中脈絡清晰,一一彙至總賬。
二位嬤嬤坐在宸妃娘娘案旁,等了半晌毫無用武之地。最初一會兒尚能跟著宸妃娘娘,只是一個眼錯不見,早便不知娘娘算至何。娘娘算好的賬目們亦看過,條理分明,毫挑不出錯。們彼此對苦笑,相較于另二人的忙碌,們在這兒唯一的用只是將娘娘算好的賬本歸置一旁。
容璇靈巧的指尖翻飛,算盤珠撥得風生水起。
算得神,毫未發覺對側言家小姐的案上,談聲已弱了許久。
言婉鈺愣愣,擡眸轉向姑母時,從姑母神中同樣看到了驚疑。
第32章 青梅
午後的政事不多, 唯有一樁最為要,便是擇選今歲秋闈各省的主考。
新帝登基,朝廷再開恩科,遴選天下人才。
科舉取士乃朝中用人之本, 主考的選定更是引得滿朝文武注目。
多方推選考, 最後決定權系于陛下一。
直忙到日落時分,此事才大概定下些人選, 也還要再行斟酌。
容璇在書房中用了晚膳, 今夜便宿于紫宸殿。
錦帳落下, 換了湘妃的寢,襟的蓮紋格外有巧思。
燭火熄去前, 道:“陛下與言家小姐,乃青梅竹馬?”
瞧仍耿耿于懷此事,祁涵笑了笑,將人攬到自己懷中, 頗有耐心地與解釋。
“母後膝下沒有兒, 一直惦記著兒的緣分, 卻多年未能遂願。正巧外祖家得了婉鈺,舅母宮請安時便時常帶著。”
“姑侄間本就投緣,況且聽說婉鈺的模樣,很有幾分像時的母後。”
“父皇便允母後時時留婉鈺在宮中小住,分例視作縣主。”
這些年仁宗待言皇後給足了嫡妻的敬重,將後宮大權放手予。他雖寵陳貴妃, 但在其他事上對中宮皇後多有補償。
“聽明白了?”祁涵笑道,態度坦誠未有遮掩。
“嗯。”容璇輕應一聲。
下一刻帝王低頭吻上的, 順著蓮花花枝,慢慢挑開了寢系帶。
衫褪落, 郎被在榻間,沉風月中。
……
六月正是貢荔枝的時節,多奉于壽安、儀元、明琬三宮。
黃昏景,輦停于壽安宮外,容璇隨祁涵一道陪太後娘娘用晚膳。
尚未踏殿中,便聽聞淙淙琴聲,悠揚人。
“這是……”容璇凝神片刻,“春白雪?”
祁涵笑著點頭:“是。”
琴聲引人沉醉,輕松明快,催得繁花開,仿佛要將明春再現于世人面前。
一段中止,倒讓聽客覺得有些惋惜。
一會兒的工夫,言婉鈺上前見禮:“陛下萬福,宸妃娘娘金安。”
琴聲正是從所居的碧雅堂中傳出,容璇笑道:“言小姐的琴甚好,宛若天籟。”
真心實意的一句誇贊,言婉鈺福了福,矜持道:“多謝宸妃娘娘贊賞。”
還未到晚膳的時辰,壽安宮正殿中先備了些致點心,還有一應時鮮瓜果。
容璇在明琬宮中吃慣了新鮮荔枝,倒是很喜歡太後娘娘宮中的荔枝小點。以新鮮果饌,樣式繁多,別風味。
言太後道:“六月裏,外間貢不。”
清點各項進出,賜禮還禮,是一件極其繁瑣的事宜。縱然有廷司代為置分憂,許多事言太後依舊要親自過問,免得出了差池。
“雖說眼下後宮清淨,但諸事仍舊蕪雜,珍品料理,宮人月俸,樁樁件件堆起來,後宮也不可沒有主事之人。”
“母後說的是。”
見皇帝此番接了話,言太後滿意點頭,又道:“哀家在這宮中已有近三十載,料理宮務,事事放不開手。如今,也到了想安養天年的時候了。”
說中間半句話時,言太後的目自然而然落于言婉鈺上。
祁涵頷首:“兒臣亦知母後辛勞,已有思忖之法。母後既如此說,不如便讓宸妃為母後分憂?”
福寧添茶的手一頓,一時不大敢看太後娘娘的臉。
容璇低頭品茗,已與祁涵商量定的事,在太後娘娘面前不宜話。
殿中靜一會兒,容璇擡眸時無意間與言婉鈺目相撞。對方很快挪開了目,似乎方才正在看。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言太後先前鋪足了臺階,這一下反而有些騎虎難下。
兒子不肯順著的心意,也沒有辦法當真與他生氣計較。
擱了茶盞,事便這麽草草敲定,壽安宮中傳了晚膳。
雖是各珍饈齊備,但殿中用膳的半數人顯然都沒有多胃口。
連容璇亦是,適才吃多了點心,此刻象牙箸得實在勉強,白白可惜了這些佳肴。
……
盛夏景,滿樹碧。書房中,時有琴聲繚繞。
容璇弄著古琴,在書房待得太悉,也就帝王這一架九霄環佩還留有些新鮮。
祁涵道:“協理宮務一事,母後可與你說起過?”
容璇點頭:“前日太後娘娘命人送了些賬本來。”t
且先看著,畢竟宮中日無聊,尋些有意思的事做正好。
祁涵點頭,這一項自然無需他擔憂。
容璇素手撥琴弦,九霄環佩乃傳世名琴,可惜只會彈些簡單樂曲。
想起前幾日未聽完的《春白雪》,心中念念不忘,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
名曲聽一半,總覺了些什麽。
祁涵一本奏案閱罷,擡首時察覺到郎目正盈盈向他。
“陛下。”容璇對他燦然一笑。
申時中景,帝王理畢政事,便如郎所願坐到九霄環佩前。
容璇已為他尋好琴譜,命侍從斟了茶,殷勤得很。
“陛下請。”
祁涵瞧一眼,半是縱容半是寵溺。他試過弦音,便翻開了曲譜。
很快泠泠琴聲自指間流淌而出,悅耳人。
亦是春日裏的曲子,人思及萬欣欣向榮。
容璇側耳傾聽,想起去歲春耕時節,隨眼前人往京郊尋訪踏青。田間禾苗出新芽,蘊著生機。農民往來勞作,面上滿是期待的笑意。
琴聲繞梁,殿外回廊下,言婉鈺亦駐足傾留。
難得見表兄如此好興致,言婉鈺輕聲止了侍從通稟。
春白雪,曲高和寡。
言婉鈺坐于廊下,閉目聽曲時,似乎又回到兒時儀宮中,與表兄一同學琴時的形。
這一支琴曲,是後來姚娘子所教。記得,姚娘子如今已是宮中五品尚儀。
一曲聽罷,言婉鈺垂眸淺笑。
前日才彈奏的曲子,不想今日于此再度聽聞。
從前舊事,表兄他……竟都還記得。
幾段零碎的古琴曲調斷續響起,彈得亦是《春白雪》,言婉鈺眸中微有疑。
自習琴,對琴音是極敏銳的。
湯羹不宜放涼,言婉鈺起,溫言請秦總管通傳。
秦讓笑著道:“還請言小姐稍候,奴才這邊去。”
不多時琴音止歇,秦讓出殿道:“言小姐請。”
福寧從小丫鬟手中接過食盒,陪著表小姐。
甫一踏殿中,言婉鈺一眼便見到表兄素日所珍視的那架九霄環佩後,坐著宸妃娘娘。
帝王坐于畔指點,方才的琴音,顯然是出自之手。
言婉鈺愣神後見禮,這一架名琴,表兄從不允外人的。
想起自己的來意,勉強笑道:“壽安宮小廚房燉了赤棗烏湯,姑母特命臣送來。”
食盒呈于案上,祁涵道:“這些日子有你在宮中陪伴母後,許多事皆順心不。”
秦讓會意,吩咐人取來備好的賜禮。
言婉鈺後的侍夏蓮代小姐接下,屈膝一禮:“臣多謝陛下賞賜。”
祁涵頷首,言婉鈺也到自己來得不合時宜,不便多留,又是一禮告退。
書房中未留。
赤棗烏湯盛出小碗,祁涵笑著對容璇道:“不妨嘗嘗?”
容璇接過,他道:“母後慣送這些滋補湯羹。”
烏燉得味,與藥香融合得極好。
容璇了玉勺,太後娘娘慈母之心,從這湯中便可窺知一二。
月掛中天,言太後卸了釵,道:“白日你跟隨婉鈺去送湯,形如何?”
福寧猶豫片刻,還是將書房中事一五一十道明。
言太後輕搖頭:“這孩子,到底是年輕,面皮薄。”
原本借著湯羹,聊聊兒時趣事,談談琴藝,是極好的契機。
一次不,言太後也未如何介懷。
婉鈺是自家人,自然會多護著,為周全。
“哀家記得,宸妃學著看賬本已有些時日了吧?”
福寧應是,太後娘娘沒有吩咐賬房嬤嬤另行教導,只讓宸妃自己學著。
陛下那,好像也未有安排。
言太後道:“既如此,明日午後起便讓過來一個時辰罷。要想分掌後宮,哀家倒是要瞧瞧有幾分本事。”
“是,太後娘娘。”
……
口諭傳到明琬宮,容璇很快應下。
次日未時,午憩過後便至壽安宮中。
正殿明間,言太後居于座,殿中另備了兩張黃花梨的桌案,一東一西相對。
“宸妃娘娘。”
言婉鈺福了福,先請容璇座。
今日要點算的是闔宮五月半至六月半銀兩的支出,容璇瞧桌案上已備好了賬本與珠算盤。其實每月銀錢都由廷司列賬,不過後宮主位能否當真看懂賬本,一算便知。
若能計算清楚,再看賬本便駕輕就。
言婉鈺執了筆,自及笈後,母親便手把手教管家理賬的本事。亦知道,自己乃言氏嫡長,日後必定會是高門宗婦,甚至于——
中宮皇後之位,也并非鏡花水月。
姑母接宮後,更是將帶在邊悉心指點,助盡快識宮務。
殿中亦請了數位賬房嬤嬤,言太後于此事上倒是公允,各有二人襄助容璇與言婉鈺。跟著言家小姐的兩位嬤嬤分管明確,與亦是配合默契的,無需磨合便能開始。
容璇翻開賬本,只對自己的二位嬤嬤道:“本宮先算著,若有疑義再請教嬤嬤們。”
“娘娘言重了,奴婢等不敢當。”
容璇請了二人落座,便自行清算起來。
四五月的賬本已閱看過,心中全盤有數。每月宮中支項,最要的一節便是宮人月俸。
宮中月銀按等第與差事各有層級,需一一對應清楚。當月的賞罰另算,最終再彙月俸中。近萬人的月銀,按宮室、府庫已分賬列好,條理清晰。每月皆有上月定例可循,基本算是照本宣科,檢查有無疏罷了,再按賞罰增減銀兩。
至于其他支出,六月份用冰耗費增添至五月的三倍,再有宮人們消暑的甜湯等等。
雖說雜項略有些多,但比之各省府海海漫漫的人口黃冊與魚鱗圖冊,簡直就是九牛一。
容璇神輕松,無需適應便飛快上手。幾款賬目在腦中脈絡清晰,一一彙至總賬。
二位嬤嬤坐在宸妃娘娘案旁,等了半晌毫無用武之地。最初一會兒尚能跟著宸妃娘娘,只是一個眼錯不見,早便不知娘娘算至何。娘娘算好的賬目們亦看過,條理分明,毫挑不出錯。們彼此對苦笑,相較于另二人的忙碌,們在這兒唯一的用只是將娘娘算好的賬本歸置一旁。
容璇靈巧的指尖翻飛,算盤珠撥得風生水起。
算得神,毫未發覺對側言家小姐的案上,談聲已弱了許久。
言婉鈺愣愣,擡眸轉向姑母時,從姑母神中同樣看到了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