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48章

第48章

衆人奉諭殿, 會稽王與幾位宗親居先,其餘只有王家父子,謝氏兄妹, 郗、衛、原氏郎主等幾人。大家都繃著神撐了一夜, 進殿後, 陳勍即命侍送上熱茶。

“諸位卿家除有功, 辛苦劬勞。”陳勍端坐于上座道。

收回實權的第一日, 帝沒有擺架子長篇大論, 其他事都可以慢慢歸整,當務之急,是商量如何給外戚孽黨量刑定罰。

誰都不曾想到,庾奉孝那六千私甲兵的藏匿之,是在長平陵西面的鹿山中。

庾奉孝將守皇陵的士兵皆換自家心腹,就在陳氏列祖列宗的眼皮子底下,蓄兵囤甲,此公是真不怕先王的神靈降下天譴啊。

由此也可見,靖國公的猖狂與野心到了何等地步, 若不是今日謝瀾安引蛇出,消滅叛于萌芽, 等他來日了氣候, 想想便令人後背悚寒。

弒君謀逆, 當以極刑, 靖國公的命決計是保不住了, 這也是太後敗勢後,只字不曾替兄長求的原因。

但餘下的庾、何兩氏族人又該如何定罪?這裏頭牽扯到太後與長公主,不乏中表親戚,旁的不說, 連長主公的一雙兒,皇帝的親外甥也姓何,難不要一究到底?

一些人的眼梢不瞟向會稽王,指這位輩份最高的宗親給個說法。

陳稚應卻心道:一張就斷了幾百條命,傻子才出這個頭喲,拈著下作苦思冥想狀。

謝瀾安沒有什麽顧慮,直接了當先將何羨那一脈從何家裏摘了出來。“陛下明察,何夢仙出旁支,常何氏本家冷落,與此案并不相關。”

陳勍點頭道:“既是謝卿作保,朕信謝卿,應允不究。”

謝瀾安又上言:“臣以為,秋主肅殺,本是聚凝寒之時,再大肆誅殺九族,易致人心惶,不如只追首惡與直系,在三司審查後釋放無辜,興殺戮,猶不可連坐婦孺、眷。”

陳勍聽後,沉片刻,又點點頭:“大興殺伐非朕所願,朕有祖先福佑,有皇伯父與諸忠卿輔弼,逢危化安,豈是惡逆所能傷?無辜不罰,有罪不赦,是當然之理,便依謝卿之言。”

王翺見謝瀾安說一句,皇帝便應一句,全然一副聽主張的姿態,心想這還了得?他急忙張了張,卻快不過謝瀾安,只聽這子神清氣正地又道:

“如今大軍北伐,戶部關乎到前線軍糧的調配,惠國公待罪期間,戶部不能無主事。臣鬥膽向陛下推舉一人,便是何夢仙,此人通數,曾參與核算戶部的軍糧賬目,對戶部可謂悉。”

這便是明目張膽地往六部安自己人了。這下子,連謝策亦微微側眸。

郗符忍不住清了聲嚨。

不同于為太後謀事時的察言觀,謝瀾安在皇帝面前,見一恃功而驕的強勢。

謝瀾安是刻意如此為之,已在除外黨一事上了底牌,再裝溫良恭儉讓,也不會有人信,所以用在太後上的那一套待時而,已不適用于皇帝。不如直言不諱,表一點自己的私心。

自古皇帝不怕功臣有私心,只怕功臣高風亮節渾無破綻,無可拿

陳勍沒有明顯的表,眉宇清斂地思忖小許,又要點頭,王翺終于搶出間隙,阻攔道:“陛下,不可!”

“戶部是掌管朝廷的錢糧口袋,選任需慎,如何能憑謝瀾安一面之詞便定奪。再者,”老丞相面沉似水,“陛下仁慈,只顧及臣下的功勞,卻忘了謝娘子昨夜派死士以刀挾持長公主,又命麾下攻擾石頭城,甚至用重弩損毀城牆,實在是不擇手段,無視王法!縱使有功,卻也功過相抵,老臣以為,此不適宜再留明堂,參議政事了。”

謝瀾安角微微輕勾,果然來了。

謝策立刻接言:“照王公的說法,若昨夜不挾制住何家,放任惠國公派人相助靖國公,也不管石頭城,任由那庾松谷帶著守城兵將進城,那鋤可會如此順利,又會平添多生靈塗炭?

“所謂非常之時,當用非常手段,我謝家不求有功,只懇請陛下明察秋毫,不要冤屈了舍妹。”

謝瀾安這時慢慢放下手捧的茶盞,擡頭道:“陛下,臣……”

“含靈不必多言,是丞相言重了。朕此前困于深宮,耳目不達,許多事態無法及時施令,謝含靈立斷決行,護衛京城護衛朕躬,并無不妥。”

陳勍一力回護,不等謝瀾安自辯,他已幫想好了借口。

說完這番話,陳勍餘掠過王翺,看向謝瀾安:“朕有意拜謝娘子為師,群卿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謝瀾安眉梢微挑。王翺卻心頭一,縱使知道皇上已不悅他,也不得不再次開口:“不可。陛下三思,自古從無子為天子傅師的前例!”

陳勍舒眉道:“之前也從無子為繡直指的先例啊,謝瀾安不也做得了嗎?”

王翺據理力爭:“此前是太後娘娘一意孤行,尚不免史臺爭議不休。陛下為賢明聖主,更不應任恣心,罔顧國法,開此先河。”

這已是很嚴重的口吻了,閣中一時無聲。

謝瀾安只是安靜垂眸站著,既不開口辭謝,也不與丞相爭辯。

帝無聲地按了按袍袖下的指節。

這種他很悉,過去每一次的大朝會上,不是他王翺,就是靖國公,要麽便是母後,誰都能滔滔高論,誰都能對他指手畫腳。

他好不容易才迎來轉機,怎能允許故態複萌。

陳勍看向會稽王:“皇伯如何看待?”

“啊?啊……”陛下親詢,陳稚應不能再裝傻了。他怎麽看?他看著那英姿麗,從容淡定的小郎,心很有些複雜啊。畢竟從前自家兒稀罕謝瀾安嘛,逮著機會就在他耳子旁邊念叨,說此生非謝家玉樹不嫁,使得會稽王這些年來,雖然和謝氏沒什麽深,卻一直把謝瀾安當半個婿看待。

加上半個月前,謝家大郎帶著謝瀾安親筆寫的信來關說他,會稽王看過那信,對于謝瀾安的心機膽略,著實佩服。

要他看的話,憑謝瀾安的功勞,足以當得起一個師的職。

但陳稚應無意和王丞相鬧僵,打了個哈哈:“謝娘子有功是鐵板釘釘的了,至于如何賞,全憑陛下定奪。”

·

兩盞茶的功夫後,大臣們陸續退出紫宸殿。

當先而出的王丞相喜怒未形,面沉如水,他後的王道真卻明顯地流出幾分擔憂神

衆臣走的是殿宇中軸線上的宮門,只有謝策往雲龍門上看了一眼,一個人拐到這邊。

胤奚玄深的像一塊石頭雕的塑像,等在原地一。見大郎君過來,他才挪步向側方避了避,眼睛仍往殿階方向尋覓。

謝策不由好笑,“別找了,你郎被陛下單獨留下說話,大約還得一陣子。”

胤奚微微一愣,收回視線。

謝策打量胤奚那張看著溫純靜默的臉,忽問:“怕不怕?”

胤奚擡起烏黑的眼珠看向他,仿佛不解其意。

“方才在殿中,”謝策已有幾個晝夜奔波未休了,這會看見胤奚,起了點玩味,話說得很慢,“陛下有意封瀾安為師。”

胤奚的瞳孔凜然深黑。

師,與傅、保并稱“三”,歷來為太子老師或天子信臣所居的清要職。皇帝不可能與一個雜戶庶人同拜一師,所以如果了皇帝的老師……便不能再教他了。

胤奚仍是那副沉靜溫吞的模樣,留意四下無人,他緩聲道:“我看過一本秦漢職制度的書,‘師’常設為虛銜,不參與朝中諫議。今叛黨初定,百事待革新,陛下若真看重郎,便不會僅賜虛位,這應是陛下投出的問路石。”

謝策眉心一,不料此子游離廟堂之外,竟能看得如此徹——他才跟了瀾安多久?

“你看的那本書我知道,上面眉批是我寫的。”謝策說著,聲音忽而轉肅,“這是什麽地方,也敢妄議政事,揣測宸心。你家郎便是這般教你?”

胤奚反應了一下,無辜地看著他:“郎教我,野草之,不可輕忽看小,視廟堂之人,也不必高捧看大。郎還說,唯有人心不披華服玉簪,不能鎏金鍍銀,無貴賤別……”

謝策心中沒奈何,這的確是無法無天的小妹說得出的話。

他微笑:“學得好,住口吧。”

胤奚短暫現出一抹笑,眼睛又目不瞬睛地轉向那座高殿了。

他不止想到了這些,在等待的時候,他還想過,萬一陛下對郎一見傾心,要主中宮,該怎麽辦?

畢竟郎驚才絕豔,舉世所稀,誰能過寶山而空手歸?

可再一想,陛下最恨外戚,如今他才重新掌權,頭一樁忌諱的就是後宮幹政,只要皇上想任用郎輔佐他,便不能要郎。

——他也要不到,郎才不喜歡他。

即便貴為帝王,也不是被郎青眼相加,悉心教導的標準。

想都不要想。

·

皇帝留謝瀾安敘話的時候,玄武大道上,太學封閉的大門緩緩開啓。

裏面的太學生昨夜聽見外面兵戈鐵甲的聲音,整夜惴恐不安,不知城中發生了何事。學監大門一開,衆生見外面秋燦爛,仍是太平景象,不由有恍若隔世之

荀尤敬親自來接學生,衆人一見祭酒老夫子,顧不得疲憊,連忙恭敬行禮。

荀尤敬邊的弟子華羽,就將昨夜庾氏如何叛變,謝瀾安如何臨危調度,會稽王又如何宮勤王,使陛下化險為夷等事娓娓道來。這些太學生聽得面面相覷,匪夷所思。

“什麽?靖國公果然心懷不軌,竟然敢囤兵闖宮!”

“這樣說來,那謝……謝娘子便是潛伏于太後邊,實則暗中為陛下除的貞才良臣了?”

“可是昨日下令封太學……”

這時,一個面蒼白的素衫青年,捂著肩膀咳嗽數聲,越衆而出,正是中箭傷的楚清鳶。他氣息孱弱道:“想必,謝娘子是怕再有暗箭傷人,又無法令虎賁衛放行,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是為了保護大家吧……”

經他如此一點撥,衆人恍然,越想越是這麽回事。昨日痛罵謝瀾安的學生,不由慚愧,以往輕視謝瀾安投靠外黨的士子,也囁嚅失語。

半晌,不知誰小聲道了一句:“謝娘子如此委曲求全,顧求大義,還要蒙謾罵冤屈,實在是……實在是不該。”

楚清鳶斂住眸底的芒。

毀譽褒貶由來只在一線間,明目張膽為非作歹的,人們便罵,一朝發現其中有,風評又會轉罵為贊。比起敬仰一個人更死心塌地的,便是在誤解一個敬仰之人後,所生出的悔恨之心。

今日之後,忘了謝瀾安曾被譽為“金陵第一人”的人,會重新記起這一點。

謝瀾安斷送了他的前途,可是楚清鳶并不恨。相反,能憑鐵手腕除掉外戚,就證明楚清鳶之前的看法沒有錯,謝瀾安果然是非常之人,懷有匡時濟世的大抱負,而他,慶幸自己賭對了!

那篇發在庾氏倒臺前夕的《討庾氏檄》,真是再合宜不過了。

不屑一顧于他的文章,沒關系,他會用自己的本領讓不得不聽到、讀到。

楚清鳶會讓那位謝娘子知道,當初選錯了人,最該選擇扶植的門生,是他。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144章

鳳鳴朝

第48章

第48章

衆人奉諭殿, 會稽王與幾位宗親居先,其餘只有王家父子,謝氏兄妹, 郗、衛、原氏郎主等幾人。大家都繃著神撐了一夜, 進殿後, 陳勍即命侍送上熱茶。

“諸位卿家除有功, 辛苦劬勞。”陳勍端坐于上座道。

收回實權的第一日, 帝沒有擺架子長篇大論, 其他事都可以慢慢歸整,當務之急,是商量如何給外戚孽黨量刑定罰。

誰都不曾想到,庾奉孝那六千私甲兵的藏匿之,是在長平陵西面的鹿山中。

庾奉孝將守皇陵的士兵皆換自家心腹,就在陳氏列祖列宗的眼皮子底下,蓄兵囤甲,此公是真不怕先王的神靈降下天譴啊。

由此也可見,靖國公的猖狂與野心到了何等地步, 若不是今日謝瀾安引蛇出,消滅叛于萌芽, 等他來日了氣候, 想想便令人後背悚寒。

弒君謀逆, 當以極刑, 靖國公的命決計是保不住了, 這也是太後敗勢後,只字不曾替兄長求的原因。

但餘下的庾、何兩氏族人又該如何定罪?這裏頭牽扯到太後與長公主,不乏中表親戚,旁的不說, 連長主公的一雙兒,皇帝的親外甥也姓何,難不要一究到底?

一些人的眼梢不瞟向會稽王,指這位輩份最高的宗親給個說法。

陳稚應卻心道:一張就斷了幾百條命,傻子才出這個頭喲,拈著下作苦思冥想狀。

謝瀾安沒有什麽顧慮,直接了當先將何羨那一脈從何家裏摘了出來。“陛下明察,何夢仙出旁支,常何氏本家冷落,與此案并不相關。”

陳勍點頭道:“既是謝卿作保,朕信謝卿,應允不究。”

謝瀾安又上言:“臣以為,秋主肅殺,本是聚凝寒之時,再大肆誅殺九族,易致人心惶,不如只追首惡與直系,在三司審查後釋放無辜,興殺戮,猶不可連坐婦孺、眷。”

陳勍聽後,沉片刻,又點點頭:“大興殺伐非朕所願,朕有祖先福佑,有皇伯父與諸忠卿輔弼,逢危化安,豈是惡逆所能傷?無辜不罰,有罪不赦,是當然之理,便依謝卿之言。”

王翺見謝瀾安說一句,皇帝便應一句,全然一副聽主張的姿態,心想這還了得?他急忙張了張,卻快不過謝瀾安,只聽這子神清氣正地又道:

“如今大軍北伐,戶部關乎到前線軍糧的調配,惠國公待罪期間,戶部不能無主事。臣鬥膽向陛下推舉一人,便是何夢仙,此人通數,曾參與核算戶部的軍糧賬目,對戶部可謂悉。”

這便是明目張膽地往六部安自己人了。這下子,連謝策亦微微側眸。

郗符忍不住清了聲嚨。

不同于為太後謀事時的察言觀,謝瀾安在皇帝面前,見一恃功而驕的強勢。

謝瀾安是刻意如此為之,已在除外黨一事上了底牌,再裝溫良恭儉讓,也不會有人信,所以用在太後上的那一套待時而,已不適用于皇帝。不如直言不諱,表一點自己的私心。

自古皇帝不怕功臣有私心,只怕功臣高風亮節渾無破綻,無可拿

陳勍沒有明顯的表,眉宇清斂地思忖小許,又要點頭,王翺終于搶出間隙,阻攔道:“陛下,不可!”

“戶部是掌管朝廷的錢糧口袋,選任需慎,如何能憑謝瀾安一面之詞便定奪。再者,”老丞相面沉似水,“陛下仁慈,只顧及臣下的功勞,卻忘了謝娘子昨夜派死士以刀挾持長公主,又命麾下攻擾石頭城,甚至用重弩損毀城牆,實在是不擇手段,無視王法!縱使有功,卻也功過相抵,老臣以為,此不適宜再留明堂,參議政事了。”

謝瀾安角微微輕勾,果然來了。

謝策立刻接言:“照王公的說法,若昨夜不挾制住何家,放任惠國公派人相助靖國公,也不管石頭城,任由那庾松谷帶著守城兵將進城,那鋤可會如此順利,又會平添多生靈塗炭?

“所謂非常之時,當用非常手段,我謝家不求有功,只懇請陛下明察秋毫,不要冤屈了舍妹。”

謝瀾安這時慢慢放下手捧的茶盞,擡頭道:“陛下,臣……”

“含靈不必多言,是丞相言重了。朕此前困于深宮,耳目不達,許多事態無法及時施令,謝含靈立斷決行,護衛京城護衛朕躬,并無不妥。”

陳勍一力回護,不等謝瀾安自辯,他已幫想好了借口。

說完這番話,陳勍餘掠過王翺,看向謝瀾安:“朕有意拜謝娘子為師,群卿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謝瀾安眉梢微挑。王翺卻心頭一,縱使知道皇上已不悅他,也不得不再次開口:“不可。陛下三思,自古從無子為天子傅師的前例!”

陳勍舒眉道:“之前也從無子為繡直指的先例啊,謝瀾安不也做得了嗎?”

王翺據理力爭:“此前是太後娘娘一意孤行,尚不免史臺爭議不休。陛下為賢明聖主,更不應任恣心,罔顧國法,開此先河。”

這已是很嚴重的口吻了,閣中一時無聲。

謝瀾安只是安靜垂眸站著,既不開口辭謝,也不與丞相爭辯。

帝無聲地按了按袍袖下的指節。

這種他很悉,過去每一次的大朝會上,不是他王翺,就是靖國公,要麽便是母後,誰都能滔滔高論,誰都能對他指手畫腳。

他好不容易才迎來轉機,怎能允許故態複萌。

陳勍看向會稽王:“皇伯如何看待?”

“啊?啊……”陛下親詢,陳稚應不能再裝傻了。他怎麽看?他看著那英姿麗,從容淡定的小郎,心很有些複雜啊。畢竟從前自家兒稀罕謝瀾安嘛,逮著機會就在他耳子旁邊念叨,說此生非謝家玉樹不嫁,使得會稽王這些年來,雖然和謝氏沒什麽深,卻一直把謝瀾安當半個婿看待。

加上半個月前,謝家大郎帶著謝瀾安親筆寫的信來關說他,會稽王看過那信,對于謝瀾安的心機膽略,著實佩服。

要他看的話,憑謝瀾安的功勞,足以當得起一個師的職。

但陳稚應無意和王丞相鬧僵,打了個哈哈:“謝娘子有功是鐵板釘釘的了,至于如何賞,全憑陛下定奪。”

·

兩盞茶的功夫後,大臣們陸續退出紫宸殿。

當先而出的王丞相喜怒未形,面沉如水,他後的王道真卻明顯地流出幾分擔憂神

衆臣走的是殿宇中軸線上的宮門,只有謝策往雲龍門上看了一眼,一個人拐到這邊。

胤奚玄深的像一塊石頭雕的塑像,等在原地一。見大郎君過來,他才挪步向側方避了避,眼睛仍往殿階方向尋覓。

謝策不由好笑,“別找了,你郎被陛下單獨留下說話,大約還得一陣子。”

胤奚微微一愣,收回視線。

謝策打量胤奚那張看著溫純靜默的臉,忽問:“怕不怕?”

胤奚擡起烏黑的眼珠看向他,仿佛不解其意。

“方才在殿中,”謝策已有幾個晝夜奔波未休了,這會看見胤奚,起了點玩味,話說得很慢,“陛下有意封瀾安為師。”

胤奚的瞳孔凜然深黑。

師,與傅、保并稱“三”,歷來為太子老師或天子信臣所居的清要職。皇帝不可能與一個雜戶庶人同拜一師,所以如果了皇帝的老師……便不能再教他了。

胤奚仍是那副沉靜溫吞的模樣,留意四下無人,他緩聲道:“我看過一本秦漢職制度的書,‘師’常設為虛銜,不參與朝中諫議。今叛黨初定,百事待革新,陛下若真看重郎,便不會僅賜虛位,這應是陛下投出的問路石。”

謝策眉心一,不料此子游離廟堂之外,竟能看得如此徹——他才跟了瀾安多久?

“你看的那本書我知道,上面眉批是我寫的。”謝策說著,聲音忽而轉肅,“這是什麽地方,也敢妄議政事,揣測宸心。你家郎便是這般教你?”

胤奚反應了一下,無辜地看著他:“郎教我,野草之,不可輕忽看小,視廟堂之人,也不必高捧看大。郎還說,唯有人心不披華服玉簪,不能鎏金鍍銀,無貴賤別……”

謝策心中沒奈何,這的確是無法無天的小妹說得出的話。

他微笑:“學得好,住口吧。”

胤奚短暫現出一抹笑,眼睛又目不瞬睛地轉向那座高殿了。

他不止想到了這些,在等待的時候,他還想過,萬一陛下對郎一見傾心,要主中宮,該怎麽辦?

畢竟郎驚才絕豔,舉世所稀,誰能過寶山而空手歸?

可再一想,陛下最恨外戚,如今他才重新掌權,頭一樁忌諱的就是後宮幹政,只要皇上想任用郎輔佐他,便不能要郎。

——他也要不到,郎才不喜歡他。

即便貴為帝王,也不是被郎青眼相加,悉心教導的標準。

想都不要想。

·

皇帝留謝瀾安敘話的時候,玄武大道上,太學封閉的大門緩緩開啓。

裏面的太學生昨夜聽見外面兵戈鐵甲的聲音,整夜惴恐不安,不知城中發生了何事。學監大門一開,衆生見外面秋燦爛,仍是太平景象,不由有恍若隔世之

荀尤敬親自來接學生,衆人一見祭酒老夫子,顧不得疲憊,連忙恭敬行禮。

荀尤敬邊的弟子華羽,就將昨夜庾氏如何叛變,謝瀾安如何臨危調度,會稽王又如何宮勤王,使陛下化險為夷等事娓娓道來。這些太學生聽得面面相覷,匪夷所思。

“什麽?靖國公果然心懷不軌,竟然敢囤兵闖宮!”

“這樣說來,那謝……謝娘子便是潛伏于太後邊,實則暗中為陛下除的貞才良臣了?”

“可是昨日下令封太學……”

這時,一個面蒼白的素衫青年,捂著肩膀咳嗽數聲,越衆而出,正是中箭傷的楚清鳶。他氣息孱弱道:“想必,謝娘子是怕再有暗箭傷人,又無法令虎賁衛放行,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是為了保護大家吧……”

經他如此一點撥,衆人恍然,越想越是這麽回事。昨日痛罵謝瀾安的學生,不由慚愧,以往輕視謝瀾安投靠外黨的士子,也囁嚅失語。

半晌,不知誰小聲道了一句:“謝娘子如此委曲求全,顧求大義,還要蒙謾罵冤屈,實在是……實在是不該。”

楚清鳶斂住眸底的芒。

毀譽褒貶由來只在一線間,明目張膽為非作歹的,人們便罵,一朝發現其中有,風評又會轉罵為贊。比起敬仰一個人更死心塌地的,便是在誤解一個敬仰之人後,所生出的悔恨之心。

今日之後,忘了謝瀾安曾被譽為“金陵第一人”的人,會重新記起這一點。

謝瀾安斷送了他的前途,可是楚清鳶并不恨。相反,能憑鐵手腕除掉外戚,就證明楚清鳶之前的看法沒有錯,謝瀾安果然是非常之人,懷有匡時濟世的大抱負,而他,慶幸自己賭對了!

那篇發在庾氏倒臺前夕的《討庾氏檄》,真是再合宜不過了。

不屑一顧于他的文章,沒關系,他會用自己的本領讓不得不聽到、讀到。

楚清鳶會讓那位謝娘子知道,當初選錯了人,最該選擇扶植的門生,是他。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