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幾只黑尾雨燕落在烏巷高垣相連的蝠紋瓦當下, 叼梳羽翎。王家的書房,四窗皆閉,焚香清幽。
“父親, 太學那邊已經安排好了。不是咱們的門生, 是個三流門閥出的郎君, 姓楊。”王道真對王翺低聲道。
坐在紅木獨榻的王翺品了一口茶, 眼裏出寧靜悠遠的笑意。
“太學生, 本就是天下讀書人之口舌啊。此時不發聲, 如何對得起他們終日掛在邊的仁義道德?”
雨燕倏爾展剪翅,從王氏飛了對巷相鄰的謝家階庭,那對漆亮的鳥目俯瞰著黛瓦牆環水連林的五進宅院,映出議事廳的倒影。
議事廳——如今不知被誰第一個戲稱為“文杏院”了,只因這三房院落中植有片的文杏樹,一仲秋,枝頭繁茂的扇形葉片由碧變為金,炫耀眼目。文杏裁為棟梁,又是極好寓意, 所以在謝府任事的大夥便開了。
閣中有沙盤,其中豎的旗幟已比兩個月前複雜很多。
謝瀾安立于沙盤前, 手指東邊方向, “青州已克, 北府軍在渡黃河時遇到胡兵阻擊, 大司馬不回報軍訊, 折損尚未明確,但據阮伏鯨傳回的消息,過河的大玄軍隊仍在向虎牢關進發。大司馬存了畢其功于一役的心思。但,戰線拉得過長了。”
崔膺凝眉。
半晌, 先生方道:“虎牢關是城東邊門戶最重要的一道關隘,此關之于,正如石頭城之于金陵。大司馬驍悍莫當,深敵腹,可破北胡膽氣。”
然而,拓跋氏早已不是百年前披發左衽關的野蠻人了。胤奚心中接口。
北地朝廷這些年力主漢化,學漢人的王霸之道治國,頗氣候。褚嘯崖先前帶兵攻拔的速度迅猛怖人,一因襲敵不意,占據先機;二因北府騎由他悉心訓練,養蓄銳多年,有出鋒之銳氣;三是糧草提前籌備得當,後顧無憂。
但隨著大軍越深,後續的補給便將越困難。
如今雖是收之季,但據戰報,駐守青州的胡人在撤離前堅壁清野,燒毀糧倉,留下了一州饉之民。
是以南朝雖打下了青州,卻無法因糧于敵,相反,大玄打出仁義之師的名號,便要收人心,百姓,只怕還要從軍資中分出口糧來濟民。
補給之外,又有攻城之難。
虎牢關被譽為天下雄關,易守難奪,兵力在十倍以上可圍之,五倍可攻之,若雙方人數旗鼓相當,便是攻方吃虧了。
胤奚垂眉思索著,沒有多多舌。
謝瀾安在京中也只能做到盡量通覽北方的戰況,多談無益。離開文杏院後,便回上房理庶務。
胤奚安靜地在一旁磨墨。
謝瀾安看重效,對下,不容敷衍懈怠、語焉不詳的屬秩,自己做起事來也是心無旁騖,頷首伏案間,英昳的容臉淡薄似雪。
胤奚悄無聲息,將自己輕斂一團不會打擾的空氣。
將近午時,謝瀾安小憩,也只是在席上以手支額假寐片刻。
胤奚直到此時才輕一口氣,無聲側頭,凝著子即便休息時仍清俊漠世的長眉淥鬢。
“眼睛不老實?”謝瀾安閉目未睜,丹朱的輕輕啓合。
胤奚桃花形的眼一瞬瞠圓,水氣更潤。
見郎沒有睜眼,便抿沒有挪開眼,聲說:“郎好厲害,什麽都能發現。”
半困半醒的謝瀾安眉梢挑,胤奚忙又道:“郎莫睜眼,睡一會吧,有事衰奴喚你。”
昨天小掃帚在學舍貪涼食多了瓜果,導致上嘔下瀉,胤奚去照料了一夜,晚上便未回府。不知郎昨夜是不是也沒休息好,嗓音裏帶了些沙意。
謝瀾安聽了,角輕擡,心說難不我還要聽你的。然午日昏熱,昨夜又被噩夢纏,眼皮子漸漸發沉,終也懶得睜眼兌他一句。
是從一陣腳步聲中醒來的。
睜開眼,掌心傳來一片溫膩的。
醒神轉頭,恰好胤奚烏潤的雙眼也正過來。他仍是小憩前的坐姿,那只右手卻不知何時虛虛塞到了的掌心下,老老實實墊在那裏,使的指腹正巧落在那粒小朱砂上。
不是趁睡著輕薄,而是送上門來請“輕薄”。
謝瀾安初醒的眼神自帶一抹疏人的冷懨,仿佛在確認此世何世,看人也漠然無。
胤奚承接著的目,笑得溫醇,作地拱了下手背。
謝瀾安指尖往那顆痣上撚了撚,眸慢慢回溫,拍開那只撥人的爪子,向門廊,“山伯,何事?”
若非大事,岑山不會打擾家主休息,老管家回說:“娘子,剛收到的消息,戶部扣下了最新一批北伐軍資。”
謝瀾安一下子困意全消,長而起,轉瞬即想明白:戶部自己做不了這個主,必是人主使。
多半是靖國公心疼庾家出的那四百萬錢,臨陣反悔,想褚嘯崖自己掏腰包補上這虧空。
可青州已經堅壁清野,即便手裏有錢輕易也弄不著糧,謝瀾安目冷了下去。
靖國公玩弄這上屋梯的招數,坑的卻是在陣前搏命的大玄兒郎。
“備車——”
才說兩字,玄白奔進來道:“主子,太學出事了!”
起因是一個學子有于近日金陵城之局,指責庾氏把持朝政,狼子野心。隨即一份慷慨陳詞的《為黎元討庾氏檄》,在太學流傳開來。
謝瀾安快步往馬車走的時候,玄白取出一張抄錄的檄文遞去,“主子您看。”
太學嘩變非同小可,謝瀾安步履帶風,接過來邊走邊看,才看兩行便冰冷一笑。
“文采斐然。”不減當年。
玄白問:“主子知道是誰寫的?”
謝瀾安未語,隨手將檄文撂開,仿佛那是什麽髒手的東西。胤奚接在手,細讀這篇文章,只覺駢韻簡明上口,理直氣盛,堪稱雄文。
他目不由深沉。
郎不輕易誇獎人,就從未這麽直接了當地誇過他。
但他也從沒見過郎這樣絕寒的眼神。
太學之前,已有一支近百人的帶刀甲衛到場,來捉拿生事者。冠勝雪的太生們聚在學府門前,哄嚷激,楊丘站在最前方,道:
“憑何抓人?議論時事乃天子特允太學之權,爾等憑何抓人?”
為首的虎賁營右護軍一拍佩刀,黑臉狼目裏全是兇狠,“中傷太後娘娘的母家,對靖國公不敬,也是天子教你的規矩嗎,給我拿下!還有那個寫檄文的是誰,自己站出來!”
“且慢。”一道老邁的聲音從人群後方急切傳來。
荀尤敬在學生的攙扶下走來。太學生們見到荀祭酒,立時肅穆地道分兩旁。
荀尤敬擋在學生與虎賁衛之間,厲道:“文道乃國之重,南渡以來尚無太學士下獄之事,縱使要定罪,也應經由三司,你奉誰的命令抓人?”
謝瀾安一下馬車便聽見老師的聲音,神一。玄白頭前開道,謝瀾安穿過人衆走到老師面前,先看了看老師面,方俯首輕問:“老師,沒事吧?”
現之後,人衆短暫地寂了寂。
曾是備三千太學士欽慕追逐的金陵雅冠,如今襕衫換雪裳,那把三拍詩的玉骨扇卻仍在手。
自從投靠了太後,在人前便與荀尤敬斷了往來。扶著荀尤敬的是謝瀾安的二師兄關璘,拂開的手,怪氣道:
“又來了一只爪牙。老師,學生早已說過此欺瞞老師,有辱師門,早該剔除學名了!”
關璘一直深嫉謝瀾安的才華,更妒忌得老師偏心,上一世,便是他帶頭跪荀尤敬,想要將謝瀾安的名字從學籍劃除,讓敗名裂。
荀尤敬一時未語。
謝瀾安不睬關璘,胤奚沉斂地跟隨在郎左右,視線掃過去,記住了這張臉。
見老師不曾驚,謝瀾安才轉,神浮淡地睨了那為首的虎賁衛一眼。
適時肖浪帶著一隊驍騎衛趕來,兩邊軍一面,便將太學前頭的廣場黑滿了。
肖浪在謝瀾安旁低道:“吳笠,虎賁營的。”
吳護軍看見這位挾風而來的謝娘子,呆了一瞬,自然要賣幾分薄面,哂笑道:
“都是為太後娘娘辦差,請謝直指莫為難卑職。”
謝瀾安淡笑,“今天這出,不是太後的諭旨吧?”
虎賁營很早以前便離了天子隸屬,歸庾氏調遣。吳笠奉的是靖國公之令,與太後娘娘也沒什麽差別。
吳笠沒退讓,與名義上比他大一級的謝瀾安賠笑:
“上頭有令,咱們當差的不能不從不是?直指放心,卑職只拘帶頭的人,”他向楊丘一指,“就是這人!還有個寫文章的……”
正說著,他的兩名下夾制一人走來,“頭兒,抓到寫檄的了。”
被二甲衛制住之人著一慘綠華服,竟是謝演。
“放肆,我乃謝氏子弟,豈敢辱我……我不知……”謝演人在楚樓吃酒,禍從天上飛來,怎一個郁悶了得。
虎賁營只認指令不認人的作風他亦聽聞過,心中沒底,一看見謝瀾安,眼神雪亮,顧不得過往嫌隙道:“阿妹救我,什麽檄文……真不是我!”
吳笠轉著眼珠看向謝瀾安,“原是令兄所為,怪不得直指著急趕來。”
謝瀾安未看謝演,轉眸向學士堆裏環掃而過。謝演見見死不救,心涼了半截,偏生這時那熱郎君楊丘高聲道:
“謝郎君不必謙虛,此檄與那篇大名鼎鼎的《北伐論》行文用典近似,雖未署名,必是郎君大作無疑!郎君高義,豈于發聲,令吾儕敬佩之極!”
謝演想死的心都有了,他咬牙切齒,便要道出一人名姓。
不想就在這時,人群外遠遠有一人開口:“這篇檄文,是在下寫的。”
街面上人聲陡靜。
胤奚眉心霎時擰,他先看了眼郎,見面無表,而後轉頭,便見一個布素舄的男子走來。
不飾紋樣的素袖在此人臂間輕拂,犖落而清朗,他周唯一的玉飾,是發上那只芝形白玉簪,玉質溫潤,恰如玉簪主人泰而不驕的氣質。
“在下楚清鳶,草字潛心,一介寒人。不齒外戚誤國,故舍微命以示民,錐肺腑而嗟嘆。連累旁人非我本願,請釋無辜,楚生在此。”
他面對令人膽寒的虎賁甲衛,坦地說出這番話,一素與冷的鐵甲形鮮明對比,十足是不畏強權的風範。
他沒有看向任何人,唯獨言訖後,過人群凝了謝瀾安一眼。
太學中人經過短暫的驚詫,不可思議地打量此人,若說檄文是出自他手,那麽那篇膾炙人口的《北伐論》,難道也是……
楊丘幾乎熱淚盈眶:“不意天地中竟還有如此士高傑!好!一心為國的大玄子民豈可戕,豈可害,要抓先來抓我!”
吳笠未料還真有敢承認的,氣笑出聲,沖後揮了揮手:“不必謙讓了,通通帶走!”
楚清鳶被推搡了一下,枷鎖即至,太學生同氣連枝,抱團阻攔。荀尤敬要保護這些年輕學生,與虎賁衛極力爭辯。
謝瀾安怕老師傷,擋在老師左右,冷聲下令:“驍騎刀,隔開虎賁甲,誰也不許妄!”
虎賁衛尚且未刀芒呢!吳笠生出了薄怒:“子休張狂,你還敢抗命不?”
“我這便宮,面請太後定奪此事。”謝瀾安盯著他,“在此之前,此的太學生一個也不能。”
真被這幫虎狼把人帶詔獄,這群弱骨的學生哪個是經審的,到時候隨便將罪名安在庾家想清算的世家頭上,胡讓他們畫了押,便是一場黨錮之禍的開始。
“不必麻煩——”吳笠說著要刀,肖浪眼鋒一,護應,“兄弟,都是當差,不用這麽較真吧。只是等一等而已。”
一道離弦低嘯的鏑聲沒在這片混中,允霜耳廓微,忽然道聲不好,一道箭從高疾而下。
允霜只來得及擡劍輕磕,那支沖著楚清鳶心口去的羽箭被磕偏半寸,紮楚清鳶左肩。
另一支與此箭同發的箭簇,從楊丘心髒而出。
連珠箭!
“玄白!”謝瀾安喝聲的同時,玄白已縱循著那箭來的方向追出。
胤奚迅速擡眼,尋找四方高能夠藏又視野開闊的所在,挪步站在郎可能遭襲的方位,全繃。
雖然他在電石火間已想到,這兩箭多半就是沖著太學生來的,為的是激起兵與士之間的矛盾。
鮮與尖同時湧出,片刻前還慷慨激昂的楊丘,此時已一氣絕的。
楚清鳶被那一箭的力道帶翻在地,雖未傷及要害,失加疼痛依舊讓他頃刻臉蒼白。
他捂著肩膀,怔怔著那仰躺在地,死不瞑目與他對視的楊丘,胃裏翻湧痙攣。
人命如此脆弱,這便……死了嗎?這樣的死亡,方才離他也只有三寸……
謝瀾安著地上染白的年輕人,收掌心,不忘擋住荀尤敬的視線,“王巍,帶人送荀夫子離開。”
關璘脖頸一梗,猶有話說,但謝瀾安的話是命令不是商量。
的眼尾出一抹極淺極亮的鋒,一些太學生因這突來的變故,偃旗息鼓,嚇得當場蹲下,卻也有被同窗的鮮刺激出的,憤慨道:
“當街殺人……他們竟敢青天白日,當街殺人!庾氏竊國,戕害學士!庾氏竊國,戕害學士!”
舉著刀的吳笠也懵了,他此來本沒帶弓箭手,誰的箭?
上頭只讓他抓人審,這出了人命,可就棘手了。
他面上不怯,兇惡道:“鬧嚷什麽?誰再犯,此人便是前車之鑒!”
太學生氣憤難平,湧上來,眼看又要,謝瀾安當機立斷:“封院!”
“肖浪王巍帶人將太學生遣回府院,封鎖太學!吳護軍看清,我是在給你收拾爛攤子,再死一個人,你也擔待不起!在我從宮裏回來之前,虎賁勿!”
是驍騎營的首領,按理無權指揮虎賁營,吳笠卻被的氣魄所攝,心想:這娘們瘋了嗎?他尚且知道把人抓回去審,就是因為太學是朝廷培養未來宰輔的清貴所在,等閑不能輕犯,封太學——只怕靖國公來了,輕易也不敢發此令,這是要被天下讀書人著脊梁罵的!
太學士們震驚不已:“吾等天子門生,你想食水我們不……謝……你為虎作倀,禍國殃民!”
謝瀾安不為所,胤奚峻麗的腮頷切齒棱起。
郎將人趕回太學監裏,是怕再有暗箭傷人,防不勝防,所以才將他們集中保護起來。
可此時明說,氣上頭的書生們誰能信?
“誒!傷藥總得給啊,還有人傷呢!”
楚清鳶被幾個好心的太學生攙起來,有人敬佩他風骨,殷勤地問他傷勢。
他灰白地搖搖頭,第一次與胤奚的目對上,輕吐字音:“怎能向惡犬低頭。”
胤奚烏黑的眼眸從楚清鳶的型,移到他的脖子上,忽然洩出一抹寒笑。
這一箭,全他了。
“出幾人將這位書生的送回家。肖浪、王巍守在此地。衰奴,別看了。”謝瀾安說完即邁步登車,向皇宮去。
馬車駛出大街,遇到無功而返的玄白。
玄白著氣,扯了下破開一道箭尖割痕的襟,懊喪道:“是個茬子,我沒追上,讓他跑了。”
·
長信宮殿門閉闔,謝瀾安沒能見到太後。
崇海公公守在殿門外,胖白的臉讓那分笑容多了虛假:“娘娘在午歇,今日恐怕傳召不上娘子了。”
謝瀾安姿亭直又松散,問:“真的不見嗎?”
崇海公公說:“娘子你聽,這殿外的樹上是不是沒有蟬聲了?太後娘娘呀嫌這阿的鳴聲不中聽,聒噪得很,便下令將此殺絕。今日午眠,只怕要多歇些時候了。太這麽毒,娘子便莫等了。”
他這是在告訴謝瀾安,太後已知太學之事,但默許了靖國公給那些出言不遜的狂妄學子一個教訓,便是求也無用。
高之下,謝瀾安無聲一笑。
眼裏漆黑一片,從楊丘死在面前開始,便鎮靜得反常。眼下也不糾纏,只意味莫明地說了句:“好,那我便不等了。”
返離去時,彧良在廷殿角落的須彌座後,看得分明。
但他做為皇帝的侍,不能在長信宮面,謝瀾安從長信宮前頭廣場出來時,彧良快速折,自宮牆相隔的甬道繞行;謝瀾安經過永福省,彧良從西堂穿過;等到謝瀾安臨近神門時,眼前一道黑影閃出,彧良一個腳,摔跪在了的面前。
“哎喲……”滿頭汗水的彧良公公伏,“奴婢沖撞了大人,請大人恕罪。”
而他不曾到謝瀾安一片袍角。
謝瀾安低頭看他一眼,目微微閃,彎扶起他。
“明日便是中秋,宮中夜宴還有許多事宜要公公盯著,摔傷了可怎麽好。”
·
出了宮門,胤奚在馬車下等。謝瀾安登上車,考校他,“怎麽看?”
胤奚回答之前,先了郎一眼。他能覺到,郎在那名士人中箭死後,便有一氣息被在平靜的外表之下。
越是鎮定,那片封在淵眸之下的涼焰就越灼烈。
“太學生嘩不似偶然,他們突然針對庾氏,無疑是被那名帶頭的郎君鼓了,此人背後,應有人在推波助瀾。”胤奚徐聲分析,“庾家出虎賁營,恐嚇之意昭然,既是已經不在意清流名聲,出面抓人了,就沒必要再放暗箭。衰奴愚見,鼓那名帶頭學士的、和放箭殺他的,也許是同一人。”
目的便是為了激起外戚與清流的敵對緒。
若真如此,胤奚暗中打了個寒戰,這背後推手的用心,比庾氏還要險惡。
他問:“會不會影響郎的計劃?”
郎很多事都未曾告訴他,但將他帶在邊,就是讓他看的。所以胤奚能約揣到郎有些謀劃,只等萬事俱備。
今日這場變故,也許就是東風。
“時機剛剛好。”謝瀾安輕敲兩下扇柄,眸鋒雪亮。
想起那些太學生罵的話,冷然勾。
從未自詡是好人。
但明日之後,求你們,罵我罵到點子上。
·
將圓的皎月下,一簇紫煙火點亮南面的夜空。
陸荷在何府看見,旋即回報程夫人。
這晚就寢時,程素寬上榻,向對著仍有些拘謹的何璉道:“明日中秋,我想親自下廚,請闔家用頓團圓宴。將大伯夫婦,長公主與駙馬,都請到咱們屋裏,可否?”
何二爺慶幸妻子終于想開了,他甚至有些憾,庾神那賤人為何不早些死。
他忙不疊應道:“好好,只要是你說的,大兄一家子定然應允!”
·
謝知秋收到一封箋,在燈下看完,記住其上的時辰地點。
後突然傳來袁泠君的聲音:“郎君在做什麽?”
謝知秋目閃,將紙箋在燈苗上燒化,轉頭笑說:“沒什麽。”
·
一只海東青迅疾地劃破夜空,翩然斂翼,落在郗府主的臂縛之上。
·
他的弟弟郗歆,此時卻在紫宸宮寢。
陳勍命彧良將寢殿的燈只挑剩至一盞,燈闌珊,一獨明。
這名從出生伊始便困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從未握住過至尊權柄的年帝王,著玄錦寢,赤足著窗外天邊,聽彧良回稟白日謝瀾安的話。
他低聲道:“明晚,滿月了。”
第43章
幾只黑尾雨燕落在烏巷高垣相連的蝠紋瓦當下, 叼梳羽翎。王家的書房,四窗皆閉,焚香清幽。
“父親, 太學那邊已經安排好了。不是咱們的門生, 是個三流門閥出的郎君, 姓楊。”王道真對王翺低聲道。
坐在紅木獨榻的王翺品了一口茶, 眼裏出寧靜悠遠的笑意。
“太學生, 本就是天下讀書人之口舌啊。此時不發聲, 如何對得起他們終日掛在邊的仁義道德?”
雨燕倏爾展剪翅,從王氏飛了對巷相鄰的謝家階庭,那對漆亮的鳥目俯瞰著黛瓦牆環水連林的五進宅院,映出議事廳的倒影。
議事廳——如今不知被誰第一個戲稱為“文杏院”了,只因這三房院落中植有片的文杏樹,一仲秋,枝頭繁茂的扇形葉片由碧變為金,炫耀眼目。文杏裁為棟梁,又是極好寓意, 所以在謝府任事的大夥便開了。
閣中有沙盤,其中豎的旗幟已比兩個月前複雜很多。
謝瀾安立于沙盤前, 手指東邊方向, “青州已克, 北府軍在渡黃河時遇到胡兵阻擊, 大司馬不回報軍訊, 折損尚未明確,但據阮伏鯨傳回的消息,過河的大玄軍隊仍在向虎牢關進發。大司馬存了畢其功于一役的心思。但,戰線拉得過長了。”
崔膺凝眉。
半晌, 先生方道:“虎牢關是城東邊門戶最重要的一道關隘,此關之于,正如石頭城之于金陵。大司馬驍悍莫當,深敵腹,可破北胡膽氣。”
然而,拓跋氏早已不是百年前披發左衽關的野蠻人了。胤奚心中接口。
北地朝廷這些年力主漢化,學漢人的王霸之道治國,頗氣候。褚嘯崖先前帶兵攻拔的速度迅猛怖人,一因襲敵不意,占據先機;二因北府騎由他悉心訓練,養蓄銳多年,有出鋒之銳氣;三是糧草提前籌備得當,後顧無憂。
但隨著大軍越深,後續的補給便將越困難。
如今雖是收之季,但據戰報,駐守青州的胡人在撤離前堅壁清野,燒毀糧倉,留下了一州饉之民。
是以南朝雖打下了青州,卻無法因糧于敵,相反,大玄打出仁義之師的名號,便要收人心,百姓,只怕還要從軍資中分出口糧來濟民。
補給之外,又有攻城之難。
虎牢關被譽為天下雄關,易守難奪,兵力在十倍以上可圍之,五倍可攻之,若雙方人數旗鼓相當,便是攻方吃虧了。
胤奚垂眉思索著,沒有多多舌。
謝瀾安在京中也只能做到盡量通覽北方的戰況,多談無益。離開文杏院後,便回上房理庶務。
胤奚安靜地在一旁磨墨。
謝瀾安看重效,對下,不容敷衍懈怠、語焉不詳的屬秩,自己做起事來也是心無旁騖,頷首伏案間,英昳的容臉淡薄似雪。
胤奚悄無聲息,將自己輕斂一團不會打擾的空氣。
將近午時,謝瀾安小憩,也只是在席上以手支額假寐片刻。
胤奚直到此時才輕一口氣,無聲側頭,凝著子即便休息時仍清俊漠世的長眉淥鬢。
“眼睛不老實?”謝瀾安閉目未睜,丹朱的輕輕啓合。
胤奚桃花形的眼一瞬瞠圓,水氣更潤。
見郎沒有睜眼,便抿沒有挪開眼,聲說:“郎好厲害,什麽都能發現。”
半困半醒的謝瀾安眉梢挑,胤奚忙又道:“郎莫睜眼,睡一會吧,有事衰奴喚你。”
昨天小掃帚在學舍貪涼食多了瓜果,導致上嘔下瀉,胤奚去照料了一夜,晚上便未回府。不知郎昨夜是不是也沒休息好,嗓音裏帶了些沙意。
謝瀾安聽了,角輕擡,心說難不我還要聽你的。然午日昏熱,昨夜又被噩夢纏,眼皮子漸漸發沉,終也懶得睜眼兌他一句。
是從一陣腳步聲中醒來的。
睜開眼,掌心傳來一片溫膩的。
醒神轉頭,恰好胤奚烏潤的雙眼也正過來。他仍是小憩前的坐姿,那只右手卻不知何時虛虛塞到了的掌心下,老老實實墊在那裏,使的指腹正巧落在那粒小朱砂上。
不是趁睡著輕薄,而是送上門來請“輕薄”。
謝瀾安初醒的眼神自帶一抹疏人的冷懨,仿佛在確認此世何世,看人也漠然無。
胤奚承接著的目,笑得溫醇,作地拱了下手背。
謝瀾安指尖往那顆痣上撚了撚,眸慢慢回溫,拍開那只撥人的爪子,向門廊,“山伯,何事?”
若非大事,岑山不會打擾家主休息,老管家回說:“娘子,剛收到的消息,戶部扣下了最新一批北伐軍資。”
謝瀾安一下子困意全消,長而起,轉瞬即想明白:戶部自己做不了這個主,必是人主使。
多半是靖國公心疼庾家出的那四百萬錢,臨陣反悔,想褚嘯崖自己掏腰包補上這虧空。
可青州已經堅壁清野,即便手裏有錢輕易也弄不著糧,謝瀾安目冷了下去。
靖國公玩弄這上屋梯的招數,坑的卻是在陣前搏命的大玄兒郎。
“備車——”
才說兩字,玄白奔進來道:“主子,太學出事了!”
起因是一個學子有于近日金陵城之局,指責庾氏把持朝政,狼子野心。隨即一份慷慨陳詞的《為黎元討庾氏檄》,在太學流傳開來。
謝瀾安快步往馬車走的時候,玄白取出一張抄錄的檄文遞去,“主子您看。”
太學嘩變非同小可,謝瀾安步履帶風,接過來邊走邊看,才看兩行便冰冷一笑。
“文采斐然。”不減當年。
玄白問:“主子知道是誰寫的?”
謝瀾安未語,隨手將檄文撂開,仿佛那是什麽髒手的東西。胤奚接在手,細讀這篇文章,只覺駢韻簡明上口,理直氣盛,堪稱雄文。
他目不由深沉。
郎不輕易誇獎人,就從未這麽直接了當地誇過他。
但他也從沒見過郎這樣絕寒的眼神。
太學之前,已有一支近百人的帶刀甲衛到場,來捉拿生事者。冠勝雪的太生們聚在學府門前,哄嚷激,楊丘站在最前方,道:
“憑何抓人?議論時事乃天子特允太學之權,爾等憑何抓人?”
為首的虎賁營右護軍一拍佩刀,黑臉狼目裏全是兇狠,“中傷太後娘娘的母家,對靖國公不敬,也是天子教你的規矩嗎,給我拿下!還有那個寫檄文的是誰,自己站出來!”
“且慢。”一道老邁的聲音從人群後方急切傳來。
荀尤敬在學生的攙扶下走來。太學生們見到荀祭酒,立時肅穆地道分兩旁。
荀尤敬擋在學生與虎賁衛之間,厲道:“文道乃國之重,南渡以來尚無太學士下獄之事,縱使要定罪,也應經由三司,你奉誰的命令抓人?”
謝瀾安一下馬車便聽見老師的聲音,神一。玄白頭前開道,謝瀾安穿過人衆走到老師面前,先看了看老師面,方俯首輕問:“老師,沒事吧?”
現之後,人衆短暫地寂了寂。
曾是備三千太學士欽慕追逐的金陵雅冠,如今襕衫換雪裳,那把三拍詩的玉骨扇卻仍在手。
自從投靠了太後,在人前便與荀尤敬斷了往來。扶著荀尤敬的是謝瀾安的二師兄關璘,拂開的手,怪氣道:
“又來了一只爪牙。老師,學生早已說過此欺瞞老師,有辱師門,早該剔除學名了!”
關璘一直深嫉謝瀾安的才華,更妒忌得老師偏心,上一世,便是他帶頭跪荀尤敬,想要將謝瀾安的名字從學籍劃除,讓敗名裂。
荀尤敬一時未語。
謝瀾安不睬關璘,胤奚沉斂地跟隨在郎左右,視線掃過去,記住了這張臉。
見老師不曾驚,謝瀾安才轉,神浮淡地睨了那為首的虎賁衛一眼。
適時肖浪帶著一隊驍騎衛趕來,兩邊軍一面,便將太學前頭的廣場黑滿了。
肖浪在謝瀾安旁低道:“吳笠,虎賁營的。”
吳護軍看見這位挾風而來的謝娘子,呆了一瞬,自然要賣幾分薄面,哂笑道:
“都是為太後娘娘辦差,請謝直指莫為難卑職。”
謝瀾安淡笑,“今天這出,不是太後的諭旨吧?”
虎賁營很早以前便離了天子隸屬,歸庾氏調遣。吳笠奉的是靖國公之令,與太後娘娘也沒什麽差別。
吳笠沒退讓,與名義上比他大一級的謝瀾安賠笑:
“上頭有令,咱們當差的不能不從不是?直指放心,卑職只拘帶頭的人,”他向楊丘一指,“就是這人!還有個寫文章的……”
正說著,他的兩名下夾制一人走來,“頭兒,抓到寫檄的了。”
被二甲衛制住之人著一慘綠華服,竟是謝演。
“放肆,我乃謝氏子弟,豈敢辱我……我不知……”謝演人在楚樓吃酒,禍從天上飛來,怎一個郁悶了得。
虎賁營只認指令不認人的作風他亦聽聞過,心中沒底,一看見謝瀾安,眼神雪亮,顧不得過往嫌隙道:“阿妹救我,什麽檄文……真不是我!”
吳笠轉著眼珠看向謝瀾安,“原是令兄所為,怪不得直指著急趕來。”
謝瀾安未看謝演,轉眸向學士堆裏環掃而過。謝演見見死不救,心涼了半截,偏生這時那熱郎君楊丘高聲道:
“謝郎君不必謙虛,此檄與那篇大名鼎鼎的《北伐論》行文用典近似,雖未署名,必是郎君大作無疑!郎君高義,豈于發聲,令吾儕敬佩之極!”
謝演想死的心都有了,他咬牙切齒,便要道出一人名姓。
不想就在這時,人群外遠遠有一人開口:“這篇檄文,是在下寫的。”
街面上人聲陡靜。
胤奚眉心霎時擰,他先看了眼郎,見面無表,而後轉頭,便見一個布素舄的男子走來。
不飾紋樣的素袖在此人臂間輕拂,犖落而清朗,他周唯一的玉飾,是發上那只芝形白玉簪,玉質溫潤,恰如玉簪主人泰而不驕的氣質。
“在下楚清鳶,草字潛心,一介寒人。不齒外戚誤國,故舍微命以示民,錐肺腑而嗟嘆。連累旁人非我本願,請釋無辜,楚生在此。”
他面對令人膽寒的虎賁甲衛,坦地說出這番話,一素與冷的鐵甲形鮮明對比,十足是不畏強權的風範。
他沒有看向任何人,唯獨言訖後,過人群凝了謝瀾安一眼。
太學中人經過短暫的驚詫,不可思議地打量此人,若說檄文是出自他手,那麽那篇膾炙人口的《北伐論》,難道也是……
楊丘幾乎熱淚盈眶:“不意天地中竟還有如此士高傑!好!一心為國的大玄子民豈可戕,豈可害,要抓先來抓我!”
吳笠未料還真有敢承認的,氣笑出聲,沖後揮了揮手:“不必謙讓了,通通帶走!”
楚清鳶被推搡了一下,枷鎖即至,太學生同氣連枝,抱團阻攔。荀尤敬要保護這些年輕學生,與虎賁衛極力爭辯。
謝瀾安怕老師傷,擋在老師左右,冷聲下令:“驍騎刀,隔開虎賁甲,誰也不許妄!”
虎賁衛尚且未刀芒呢!吳笠生出了薄怒:“子休張狂,你還敢抗命不?”
“我這便宮,面請太後定奪此事。”謝瀾安盯著他,“在此之前,此的太學生一個也不能。”
真被這幫虎狼把人帶詔獄,這群弱骨的學生哪個是經審的,到時候隨便將罪名安在庾家想清算的世家頭上,胡讓他們畫了押,便是一場黨錮之禍的開始。
“不必麻煩——”吳笠說著要刀,肖浪眼鋒一,護應,“兄弟,都是當差,不用這麽較真吧。只是等一等而已。”
一道離弦低嘯的鏑聲沒在這片混中,允霜耳廓微,忽然道聲不好,一道箭從高疾而下。
允霜只來得及擡劍輕磕,那支沖著楚清鳶心口去的羽箭被磕偏半寸,紮楚清鳶左肩。
另一支與此箭同發的箭簇,從楊丘心髒而出。
連珠箭!
“玄白!”謝瀾安喝聲的同時,玄白已縱循著那箭來的方向追出。
胤奚迅速擡眼,尋找四方高能夠藏又視野開闊的所在,挪步站在郎可能遭襲的方位,全繃。
雖然他在電石火間已想到,這兩箭多半就是沖著太學生來的,為的是激起兵與士之間的矛盾。
鮮與尖同時湧出,片刻前還慷慨激昂的楊丘,此時已一氣絕的。
楚清鳶被那一箭的力道帶翻在地,雖未傷及要害,失加疼痛依舊讓他頃刻臉蒼白。
他捂著肩膀,怔怔著那仰躺在地,死不瞑目與他對視的楊丘,胃裏翻湧痙攣。
人命如此脆弱,這便……死了嗎?這樣的死亡,方才離他也只有三寸……
謝瀾安著地上染白的年輕人,收掌心,不忘擋住荀尤敬的視線,“王巍,帶人送荀夫子離開。”
關璘脖頸一梗,猶有話說,但謝瀾安的話是命令不是商量。
的眼尾出一抹極淺極亮的鋒,一些太學生因這突來的變故,偃旗息鼓,嚇得當場蹲下,卻也有被同窗的鮮刺激出的,憤慨道:
“當街殺人……他們竟敢青天白日,當街殺人!庾氏竊國,戕害學士!庾氏竊國,戕害學士!”
舉著刀的吳笠也懵了,他此來本沒帶弓箭手,誰的箭?
上頭只讓他抓人審,這出了人命,可就棘手了。
他面上不怯,兇惡道:“鬧嚷什麽?誰再犯,此人便是前車之鑒!”
太學生氣憤難平,湧上來,眼看又要,謝瀾安當機立斷:“封院!”
“肖浪王巍帶人將太學生遣回府院,封鎖太學!吳護軍看清,我是在給你收拾爛攤子,再死一個人,你也擔待不起!在我從宮裏回來之前,虎賁勿!”
是驍騎營的首領,按理無權指揮虎賁營,吳笠卻被的氣魄所攝,心想:這娘們瘋了嗎?他尚且知道把人抓回去審,就是因為太學是朝廷培養未來宰輔的清貴所在,等閑不能輕犯,封太學——只怕靖國公來了,輕易也不敢發此令,這是要被天下讀書人著脊梁罵的!
太學士們震驚不已:“吾等天子門生,你想食水我們不……謝……你為虎作倀,禍國殃民!”
謝瀾安不為所,胤奚峻麗的腮頷切齒棱起。
郎將人趕回太學監裏,是怕再有暗箭傷人,防不勝防,所以才將他們集中保護起來。
可此時明說,氣上頭的書生們誰能信?
“誒!傷藥總得給啊,還有人傷呢!”
楚清鳶被幾個好心的太學生攙起來,有人敬佩他風骨,殷勤地問他傷勢。
他灰白地搖搖頭,第一次與胤奚的目對上,輕吐字音:“怎能向惡犬低頭。”
胤奚烏黑的眼眸從楚清鳶的型,移到他的脖子上,忽然洩出一抹寒笑。
這一箭,全他了。
“出幾人將這位書生的送回家。肖浪、王巍守在此地。衰奴,別看了。”謝瀾安說完即邁步登車,向皇宮去。
馬車駛出大街,遇到無功而返的玄白。
玄白著氣,扯了下破開一道箭尖割痕的襟,懊喪道:“是個茬子,我沒追上,讓他跑了。”
·
長信宮殿門閉闔,謝瀾安沒能見到太後。
崇海公公守在殿門外,胖白的臉讓那分笑容多了虛假:“娘娘在午歇,今日恐怕傳召不上娘子了。”
謝瀾安姿亭直又松散,問:“真的不見嗎?”
崇海公公說:“娘子你聽,這殿外的樹上是不是沒有蟬聲了?太後娘娘呀嫌這阿的鳴聲不中聽,聒噪得很,便下令將此殺絕。今日午眠,只怕要多歇些時候了。太這麽毒,娘子便莫等了。”
他這是在告訴謝瀾安,太後已知太學之事,但默許了靖國公給那些出言不遜的狂妄學子一個教訓,便是求也無用。
高之下,謝瀾安無聲一笑。
眼裏漆黑一片,從楊丘死在面前開始,便鎮靜得反常。眼下也不糾纏,只意味莫明地說了句:“好,那我便不等了。”
返離去時,彧良在廷殿角落的須彌座後,看得分明。
但他做為皇帝的侍,不能在長信宮面,謝瀾安從長信宮前頭廣場出來時,彧良快速折,自宮牆相隔的甬道繞行;謝瀾安經過永福省,彧良從西堂穿過;等到謝瀾安臨近神門時,眼前一道黑影閃出,彧良一個腳,摔跪在了的面前。
“哎喲……”滿頭汗水的彧良公公伏,“奴婢沖撞了大人,請大人恕罪。”
而他不曾到謝瀾安一片袍角。
謝瀾安低頭看他一眼,目微微閃,彎扶起他。
“明日便是中秋,宮中夜宴還有許多事宜要公公盯著,摔傷了可怎麽好。”
·
出了宮門,胤奚在馬車下等。謝瀾安登上車,考校他,“怎麽看?”
胤奚回答之前,先了郎一眼。他能覺到,郎在那名士人中箭死後,便有一氣息被在平靜的外表之下。
越是鎮定,那片封在淵眸之下的涼焰就越灼烈。
“太學生嘩不似偶然,他們突然針對庾氏,無疑是被那名帶頭的郎君鼓了,此人背後,應有人在推波助瀾。”胤奚徐聲分析,“庾家出虎賁營,恐嚇之意昭然,既是已經不在意清流名聲,出面抓人了,就沒必要再放暗箭。衰奴愚見,鼓那名帶頭學士的、和放箭殺他的,也許是同一人。”
目的便是為了激起外戚與清流的敵對緒。
若真如此,胤奚暗中打了個寒戰,這背後推手的用心,比庾氏還要險惡。
他問:“會不會影響郎的計劃?”
郎很多事都未曾告訴他,但將他帶在邊,就是讓他看的。所以胤奚能約揣到郎有些謀劃,只等萬事俱備。
今日這場變故,也許就是東風。
“時機剛剛好。”謝瀾安輕敲兩下扇柄,眸鋒雪亮。
想起那些太學生罵的話,冷然勾。
從未自詡是好人。
但明日之後,求你們,罵我罵到點子上。
·
將圓的皎月下,一簇紫煙火點亮南面的夜空。
陸荷在何府看見,旋即回報程夫人。
這晚就寢時,程素寬上榻,向對著仍有些拘謹的何璉道:“明日中秋,我想親自下廚,請闔家用頓團圓宴。將大伯夫婦,長公主與駙馬,都請到咱們屋裏,可否?”
何二爺慶幸妻子終于想開了,他甚至有些憾,庾神那賤人為何不早些死。
他忙不疊應道:“好好,只要是你說的,大兄一家子定然應允!”
·
謝知秋收到一封箋,在燈下看完,記住其上的時辰地點。
後突然傳來袁泠君的聲音:“郎君在做什麽?”
謝知秋目閃,將紙箋在燈苗上燒化,轉頭笑說:“沒什麽。”
·
一只海東青迅疾地劃破夜空,翩然斂翼,落在郗府主的臂縛之上。
·
他的弟弟郗歆,此時卻在紫宸宮寢。
陳勍命彧良將寢殿的燈只挑剩至一盞,燈闌珊,一獨明。
這名從出生伊始便困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從未握住過至尊權柄的年帝王,著玄錦寢,赤足著窗外天邊,聽彧良回稟白日謝瀾安的話。
他低聲道:“明晚,滿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