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棋擺得還快。
謝瀾安不用親眼去看那盤棋, 都知道他定然複盤得分毫不差。
只不過這麽黑的天,哪裏看得出臉不臉紅。
聽出阿兄在逗趣,可這就怪了, 謝家大郎并不是一個喜歡說風月閑話的人。謝瀾安看向謝策, “阿兄特意來找我, 是有別的事吧?”
謝策還在想阿瀾是怎麽欺人家了, 把人嚇得驚兔子似的, 聞言一笑, 收回神思,“最近城中糟糟的,白日裏經常找不見你的人,所以我過來問問,我有什麽可以幫上阿妹的忙?”
謝瀾安微怔,沒有想到謝策是來說此事。
十分了解謝策,這位堂兄格沉穩,看似與二叔的風流外化截然不同,其實骨子裏繼承了二叔的清高閑逸, 寧與字碑黃卷為伍,也不願涉權鬥以自污。
正因為了解, 所以從策劃扳倒外戚開始, 便不曾將堂兄算在幫手之列。
謝瀾安笑說:“我人手夠用, 暫不用阿兄勞。我知阿兄不喜權鬥傾軋, 也看不慣外戚的作為, 只因信任我的緣故,這些日子才忍下不心疑。許多事時機未至,含靈不便多言,今日我也只能說, 阿兄不會信錯我。”
“待我——”謝瀾安在這塵氛靜謐的清夜,舉目天,“待我還阿兄一個清明世道,到時侯即便阿兄不想出山,我都會請阿兄一展鋒芒,經世濟民。”
謝策沉默小許,“原來阿瀾是這樣看我的。”
“阿兄何出此言?”
謝策注視他天才絕倫的小妹,輕聲道:“在阿瀾眼裏,謝神略便是只會拓碑清談,無膽無謀,終日只是坐在家裏等著自己的小妹妹去平氛定,然後再大搖大擺走出來,坐其的嗎?”
謝瀾安詫道:“我非此意……”
“那為兄又何需你庇護鋪路?”謝策沒有一火氣,說道,“我的確不喜你投靠太後,因為我知道你選擇這條看似為人詬病的路,一定所謀必大。我也確實不喜謀算計,但你若以為我不能為自己的家人放下清高,世做為,便是看低了謝神略。
“我是謝氏之子,護好家門與家人責無旁貸。做兄長的想為你分擔一些,你卻與我見外嗎?”
謝瀾安靜了一會。
謝策道:“怎麽,小玄君在想著如何駁倒我?”
謝瀾安失笑,“不是……阿兄既這麽說了,我還真想起一件事,阿兄是最適合的人選。”
謝策問:“很重要的事?”
謝瀾安正點頭:“很重要,需要出趟遠門。”
謝策問都不問是什麽事,背過手悠悠道:“你手底下能人輩出,人手夠用?暫且用不著我勞?”
謝瀾安再遲鈍,也聽出謝策心裏頭有氣了。
連忙笑著一揖到底,大禮賠罪:“阿兄恕罪,怪含靈不知天高地厚,輕覷兄長了,海涵海涵。”
謝策無奈輕嘆,“你呀。”手扶起來。
謝瀾安以扇遮口在兄長耳邊低語數句。謝策聽罷,神頃刻變了變。
他凝眉看著謝瀾安:“你做的事……日後史筆……”
但他說完語焉不詳的幾個字,又把餘言咽了回去,低頭忖了忖,不再多言,只與謝瀾安敲定了出發時間。
庭燎昏黃,蛩鳴漸寂,兄妹分別時,謝策忽又想起一事,提醒說:“今日忠勇侯府請人來向五娘提親了,他家的小郎,比五娘還小一歲,卻已迫不及待。可見金陵因近日的庾氏之案,人心浮到什麽地步,你正太後重,忠勇侯府是想攀上你啊。”
“此事我聽山伯說了。”謝瀾安語意深長,“五娘是到了議親的年紀。”
·
“你到底幫不幫我們?”
第二日,謝府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安城郡主上一次來,是給謝瀾安送金甲,這一次卻是領著平北侯千金蓉蓉登門,要謝瀾安幫的好姐妹拒掉進宮為妃這條路。
陳卿容上總說因為謝瀾安的欺騙討厭死了,可小郡主哪回上門也不見外,對“舊人”提起要求來,也帶著一理直氣壯的憨:“反正你說的,你欠我的,一筆筆都是要還的!”
謝瀾安確定沒說過這個話,不過仍是含笑看著臉頰的陳卿容,滿眼寵,讓先坐。
轉而看向客座上一直沒開口的蓉蓉,“娘子自己怎麽想呢,如今京中形勢,陛下大選要經過太常寺與禮部,不會倉促在這一時。”
“我阿父……”蓉蓉面對這位不管是男兒還是娘,都同樣冰姿玉潤的謝娘子,口齒張,輕聲細氣地說,“阿父說……庾家死人,關陛下選妃什麽事?家有太妃娘娘在宮中,阿父有意疏通……不經禮部,讓我先宮隨侍聖駕……我也不知該如何,我有些怕……”
“侯爺還真是,中人。”謝瀾安聞之失笑。
這卻也側面說明,庾家把一個出閣之死弄出國喪的陣仗,在金陵橫行無忌,已引起諸多王公的不滿。
見蓉蓉柳眉細蹙,臉孔雪白,容可憐可,讓管事給多上了幾樣甜漿飲子和霜脯糕果,溫聲安:“既然還沒想好,咱們便先不嫁,這事我管了,不怕。”
蓉蓉萬分念,陳卿容看著蓉蓉面前堆小山一樣的致甜點,不開心了:“我的呢?”
謝瀾安淡淡看一眼,眼神沒有力道也不見鋒芒,卻是讓安城郡主一下子乖了。
雖還嘟著,卻不敢吱聲了。
束夢忍著笑,將家主特意吩咐用冰鎮過的櫻桃酪,奉到郡主案前,陳卿容眼神一亮,這才矜持地抿開笑靨。
會客廳外,陸續來了幾人等著向謝瀾安回事,都排在廊檐下乘蔭。
胤奚穿過長廊過來時,正看見何羨和靳長庭在前頭各自抱著幾撂賬簿,後面帶刀的賀寶姿,再其後是二管事。
天邊白雲如縷,他今日也穿了卷草紋白裼,潔淨塵俗之外。
他近前,先問了靳主薄與二管事要回稟的事,得知不是急事,便說會代為傳達給郎。二人都知這位小郎君是郎的親信,便不再空等,各自去忙了。
胤奚輕易不與外頭的子多接多言,所以只與賀寶姿點頭致意,轉問何羨的事。何羨與他是老識了,說了賬目上的事,胤奚聽得細,在心中默默梳理出條縷。
等安城郡主走後,謝瀾安傳人問事,他便,詳略得當地將幾人的事報給郎。
他先篩過了一遍輕重緩急,話也說得明白,謝瀾安不用再從頭一件件問,省了不力。
從夔紋案後擡眸看了眼胤奚。
人前清清爽爽的一個郎君,冠發梳得不茍,領束得嚴實,仿佛昨晚那個嫵橫生的人只是燈下幻出的虛象。
目下掃,他的右手也被垂下的袖遮住了一半。
胤奚清峻的眉峰微微下,顯得正氣又認真:“夢仙說他據現知的賬冊反推,朝廷曾撥給石頭城一筆加固城防的款項,與當時的工期與匠作人數不符,應有虧空,且貪墨的不是小數目……”
謝瀾安心中有數,“石頭械不會憑空變出來,錢虧空了,那看起來厚石重壘的牆必藏著薄弱之。近幾年是沒什麽叛,這幫蠹蟲就膽大包天,在金陵這道最要的防線上也敢手腳。”
角輕勾,眼神含著冷,“攻守之形見于外,則可乘隙,這是他們自毀長城。”
衆人忌憚庾松谷,便是因為他手下有石頭城的八千守兵。石頭城這個外可賊、可援宮的地理位置,占盡地利,京中但有風吹草,很難繞過其耳目。
但金湯城池有了弱點,就另當別論了。
胤奚斟酌道:“若能得到那次修繕的工部檔書……”
謝瀾安:“五叔公曾任工部尚書,現今工部仍有他的故吏。你去讓山伯辦此事,他知道找誰。”
胤奚垂手立在謝瀾安案前,答應一聲,想了想,補充道:“正好韋陀寺正殿的金佛像,是庾神借太後之名走宮裏的賬鑄的,可以借查案之由與工部集,便不會惹人懷疑。”
他心思縝,謝瀾安點了點頭。
正事說完,胤奚輕輕看一眼,“郎還生氣麽?”
謝瀾安側頷平淡,氣什麽?氣他爭氣上進,這才多久便將分派的事料理得上手,還是氣他書讀得勤,棋下得好,學功夫也無一日懶,在此之外還有閑心胡琢磨,保養一顆小痣玩?
生氣怎麽樣,再懲罰他一回?
想得。
“沒事就出去做事。”
“嗯,郎若無吩咐,我這就去校場了。”胤奚低聲說,慢慢從大袖裏掏出一個畫軸,輕輕放在郎的案沿邊。
“這個,我不懂保養書畫的方法,怕壞了,想請郎幫我收著……”
“若沒地方放,扔了也行的。”
謝瀾安輕挑眉心,才疑問他那袖子筒裏怎麽藏進一幅畫的,眼前的人便轉跑走了。
“……”謝瀾安無言一瞬,放下玉管,展開那幅未裱的畫軸。
因猝未及防,迎面一名乘雲淩水的白秀面郎撞的眼簾。
是之前胤奚答應松子作的肖像畫。
松子不知如何構想,竟是擬作仙人圖,將胤奚畫了采蓮仙師的模樣,畫中人上所著,恰是一白縐麻的雲裳。
神俊秀。
謝瀾安看了半晌,故意不怎麽憐惜地將張俗純澈的臉卷起來,面無表地想:怎麽摹形不摹神,沒把他一兜心眼子畫出來呢。
·
“這位郎君可是迷路了?”
撥雲堡,楚清鳶徘徊在一片無涯的楓竹林外,一個管事模樣的男人過來隨和地詢問。
楚清鳶眼神微,收回視線,“只是覺得此地景甚,不覺流連。倘是犯了主家什麽忌諱,還海涵。”
那管事笑道:“沒什麽忌諱,只是這林子連著後山,平時沒什麽人煙,無甚好看的。”
楚清鳶點點頭,在這人的注視下若無其事離開了。
實際上他在悉了士林館的地形後,便盯上了這片楓竹林,覺得其中有些門道。今日有人出面攔阻,更使他確定了猜測。
楚清鳶嗅到了些不同尋常。
最近金陵城中最大的事,無非是因庾縣主之死,激發了庾氏與世家之間的矛盾。楚清鳶借著謝演這個階梯,出于士林館中,每日說多聽,收集了不信息。
這件事中,誰得利最大?看似是有人將“庾氏無道” 的說法推出水面,世家得利,可隨即庾氏又大張旗鼓地敲打世家,兩方誰都沒得著好,反而是不聲不響的謝瀾安,得到了冘從營的控制權。
就好比上一次,那場同樣震京城的遇刺案,看似是謝瀾安命到威脅,過後卻也是,擢升了驍騎營的中領軍。
沒人將這兩件事聯系在一起,因為大多數人尚未摒棄見,覺得謝娘子之所以走到今天,要麽是靠著謝家,要麽是依靠二叔在荊州的聲影響,總之對一個子做高不那麽當真。
楚清鳶卻不這樣認為。
當今天子年,皇權不振,金陵貌似只有外戚與世家兩種勢力,他卻覺得還有一種——
便是橫空出世的謝瀾安所傾向的那條道。
因為在前兩者此消彼長的時候,謝瀾安卻在他們背後穩步高升。
絕不是個簡單的人。
如今士林館中,“投庾”和“反庾”兩種對立的聲音愈演愈烈,讓楚清鳶有種風雨來的預。
他不可能永遠做謝演那個草包的捉刀客,他想借著這個踏板再進一步,就一定要站對隊伍。
他也只能選擇一次。
·
庾松谷回駐石頭城之前,回了趟國公府。
“阿父,我以為謝含靈有二心。”
庾松谷對靖國公道:“那日幫著郗府阻攔我便不說了,還攛掇姑母將我調回石頭城。原本按我們的計劃,這次定要讓世家傷筋骨,結果從中斡旋,僅僅傷其皮。畢竟是世家,會不會……”
庾家檐廊上的喪幡白綢已經撤了,庾奉孝明強幹的臉上也一掃喪的愁苦,聽了兒子的話,他轉了轉拇指上的狼牙扳指。
庾奉孝道:“只有朝中主政的是太後娘娘,是個人,這位小謝娘子才能在太極殿有立足之地,失了這個依傍,還能張狂什麽?且不理,只要你守好石頭城,你我父子便立于不敗之地了。”
話雖如此說,待兒子走後,庾奉孝還是喚來親信,附耳與他吩咐一事。
有些事,是要早做準備了。
·
庾松谷回守石頭城,不忘令他的副手盯著城靜。
沒隔幾日,副將來回報,有些吞吞吐吐:“將軍,屬下聽說一事,不知重不重要……”
庾松谷不耐煩地問是何事,副將道:“屬下聽說,忠勇侯府向謝五娘子提親了。”
“什麽?!”庾松谷猛然轉頭,鷙如蛇的目落在副將臉上。“謝含靈不是將的妹看得寶貝一般,不肯松口讓早嫁的嗎?”
副將囁嚅著,這世家郎的閨中事,他何從曉得。庾松谷不由焦躁起來,此事雖無關大局,但他一直視謝瑤池為自己囊中之,豈容他人染指。
可偏偏他胞妹新喪,按大功之禮,他最短要服衰九個月,才能議婚娶。
九個月,足以讓如花似玉已至嫁齡的謝瑤池,隨時嫁作他人婦。
庾松谷越想越不能空等,尋了個日子,將謝知秋約了出來。
謝知秋是謝五娘的親父,自從他被謝瀾安趕出烏巷祖宅後,整日被夫人數落無能,日子也不好過。
只要他恨謝瀾安,庾松谷便有收買他的籌碼。酒樓的雅間中,他特意卸下鎧甲,換了寶藍織錦襕衫,為眼前的中年儒瘦男子斟滿杯中酒。
“聽說令嬡五娘近日在議親,小侄對五娘的心意,世叔父是知曉的,就連太後娘娘也曾有意下旨賜婚,卻不知世叔如何作想?”
謝知秋知道他的來意,喝了口酒,苦笑道:“父母之命妁之言,本是天理應當。但將軍也當聽說過我家的事,五娘的終,如今全由我那個能耐的侄一人說了算,我縱為五娘的父親,說句不怕讓將軍笑話的話,不上手啊。”
“世叔此言差矣。”庾松谷忙道,“既然是父母之命,妁之言,便無妹妹的婚事要一個當堂姐手的道理。
“現今你父二人不在一,自然使不上法子,可若世叔尋個小恙之類的借口,難道五娘子會不來探病嗎?只要將五娘子留在邊,的終大事,還不是世叔一言定之?”
謝知秋眼神微,故作沉,“只是將軍如今在喪期……”
庾松谷道:“不急著親,可以先定親。只要咱們兩家結親事,世叔您便是我的岳丈大人。那謝含靈不過我姑母邊的一條狗,還不是聽我庾家擺布,到那時,待小婿與姑母進言幾句,保證讓岳丈大人重掌謝氏,大大地出一口惡氣,如何?”
謝知秋等的便是這句話,舉杯笑飲酒,耐人尋味地笑道:“將軍如此誠心,下次我便誆出五娘來,讓與將軍當面說話,親自為將軍把盞奉酒,諒不敢不從我這個父親,如此可好?”
庾松谷聞言,便知謝知秋是個上道的。
他眼前已浮現出那個意無限的小娘子被他攬在懷中,千百的場景,只覺下腹躁熱,志得意滿。
待到席散,賓主盡歡,只剩杯盤狼藉。
謝知秋在窗邊,看著庾松谷在牌坊下騎馬得得而去,眼裏全是晦氣,那裏還有笑意。
包廂的門再次推開。
一名頎姿玉貌的郎搖著折扇進來,長眉凜凜,不怒而威,正是謝瀾安。
“含靈,我都照你的意思說了。”謝知秋見了侄,馬上說道,竟有些拘謹的模樣。
“那個……你之前說秋娘的脈象是男胎,當真麽?一切都好嗎?三叔都聽你的了,你看,是否讓三叔見一見秋娘?一筆寫不出兩個謝字,咱們畢竟是一家人不是。”
他這些年被袁泠君管得嚴,邊沒有鶯鶯燕燕,人過中年只得一子,他是做夢都想再得一個兒子。
當初謝瀾安不知如何發現了他安置外室的宅院,將剛有孕的秋娘藏了起來,謝知秋暗中查詢許久都找不到,本已不抱希了。
沒想到謝瀾安忽然主找他,說起這事,他如何能不對自己的骨上心?
謝瀾安正是深知三叔的弱點,才拿他設下今日之局。
說:“只要三叔下次再將庾松谷約出來,按我說的做,我便答應三叔。”
謝知秋目大亮,“你保證?”
謝瀾安見他神態振,忽地笑了聲。壁聯下的青瓷仙人承盤上燃著清幽的線香,的眼神便像那縷漫淡的霧氣。
一個親哥哥,在胞妹骨未寒的時候急于。
一個親生父親,一心只顧未出世的兒子,卻對乖巧懂事的兒不聞不問。
人心之醜惡,哪怕過去百年,也從不讓人失。
可只要看了,用起來便會很順手。
第42章
棋擺得還快。
謝瀾安不用親眼去看那盤棋, 都知道他定然複盤得分毫不差。
只不過這麽黑的天,哪裏看得出臉不臉紅。
聽出阿兄在逗趣,可這就怪了, 謝家大郎并不是一個喜歡說風月閑話的人。謝瀾安看向謝策, “阿兄特意來找我, 是有別的事吧?”
謝策還在想阿瀾是怎麽欺人家了, 把人嚇得驚兔子似的, 聞言一笑, 收回神思,“最近城中糟糟的,白日裏經常找不見你的人,所以我過來問問,我有什麽可以幫上阿妹的忙?”
謝瀾安微怔,沒有想到謝策是來說此事。
十分了解謝策,這位堂兄格沉穩,看似與二叔的風流外化截然不同,其實骨子裏繼承了二叔的清高閑逸, 寧與字碑黃卷為伍,也不願涉權鬥以自污。
正因為了解, 所以從策劃扳倒外戚開始, 便不曾將堂兄算在幫手之列。
謝瀾安笑說:“我人手夠用, 暫不用阿兄勞。我知阿兄不喜權鬥傾軋, 也看不慣外戚的作為, 只因信任我的緣故,這些日子才忍下不心疑。許多事時機未至,含靈不便多言,今日我也只能說, 阿兄不會信錯我。”
“待我——”謝瀾安在這塵氛靜謐的清夜,舉目天,“待我還阿兄一個清明世道,到時侯即便阿兄不想出山,我都會請阿兄一展鋒芒,經世濟民。”
謝策沉默小許,“原來阿瀾是這樣看我的。”
“阿兄何出此言?”
謝策注視他天才絕倫的小妹,輕聲道:“在阿瀾眼裏,謝神略便是只會拓碑清談,無膽無謀,終日只是坐在家裏等著自己的小妹妹去平氛定,然後再大搖大擺走出來,坐其的嗎?”
謝瀾安詫道:“我非此意……”
“那為兄又何需你庇護鋪路?”謝策沒有一火氣,說道,“我的確不喜你投靠太後,因為我知道你選擇這條看似為人詬病的路,一定所謀必大。我也確實不喜謀算計,但你若以為我不能為自己的家人放下清高,世做為,便是看低了謝神略。
“我是謝氏之子,護好家門與家人責無旁貸。做兄長的想為你分擔一些,你卻與我見外嗎?”
謝瀾安靜了一會。
謝策道:“怎麽,小玄君在想著如何駁倒我?”
謝瀾安失笑,“不是……阿兄既這麽說了,我還真想起一件事,阿兄是最適合的人選。”
謝策問:“很重要的事?”
謝瀾安正點頭:“很重要,需要出趟遠門。”
謝策問都不問是什麽事,背過手悠悠道:“你手底下能人輩出,人手夠用?暫且用不著我勞?”
謝瀾安再遲鈍,也聽出謝策心裏頭有氣了。
連忙笑著一揖到底,大禮賠罪:“阿兄恕罪,怪含靈不知天高地厚,輕覷兄長了,海涵海涵。”
謝策無奈輕嘆,“你呀。”手扶起來。
謝瀾安以扇遮口在兄長耳邊低語數句。謝策聽罷,神頃刻變了變。
他凝眉看著謝瀾安:“你做的事……日後史筆……”
但他說完語焉不詳的幾個字,又把餘言咽了回去,低頭忖了忖,不再多言,只與謝瀾安敲定了出發時間。
庭燎昏黃,蛩鳴漸寂,兄妹分別時,謝策忽又想起一事,提醒說:“今日忠勇侯府請人來向五娘提親了,他家的小郎,比五娘還小一歲,卻已迫不及待。可見金陵因近日的庾氏之案,人心浮到什麽地步,你正太後重,忠勇侯府是想攀上你啊。”
“此事我聽山伯說了。”謝瀾安語意深長,“五娘是到了議親的年紀。”
·
“你到底幫不幫我們?”
第二日,謝府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安城郡主上一次來,是給謝瀾安送金甲,這一次卻是領著平北侯千金蓉蓉登門,要謝瀾安幫的好姐妹拒掉進宮為妃這條路。
陳卿容上總說因為謝瀾安的欺騙討厭死了,可小郡主哪回上門也不見外,對“舊人”提起要求來,也帶著一理直氣壯的憨:“反正你說的,你欠我的,一筆筆都是要還的!”
謝瀾安確定沒說過這個話,不過仍是含笑看著臉頰的陳卿容,滿眼寵,讓先坐。
轉而看向客座上一直沒開口的蓉蓉,“娘子自己怎麽想呢,如今京中形勢,陛下大選要經過太常寺與禮部,不會倉促在這一時。”
“我阿父……”蓉蓉面對這位不管是男兒還是娘,都同樣冰姿玉潤的謝娘子,口齒張,輕聲細氣地說,“阿父說……庾家死人,關陛下選妃什麽事?家有太妃娘娘在宮中,阿父有意疏通……不經禮部,讓我先宮隨侍聖駕……我也不知該如何,我有些怕……”
“侯爺還真是,中人。”謝瀾安聞之失笑。
這卻也側面說明,庾家把一個出閣之死弄出國喪的陣仗,在金陵橫行無忌,已引起諸多王公的不滿。
見蓉蓉柳眉細蹙,臉孔雪白,容可憐可,讓管事給多上了幾樣甜漿飲子和霜脯糕果,溫聲安:“既然還沒想好,咱們便先不嫁,這事我管了,不怕。”
蓉蓉萬分念,陳卿容看著蓉蓉面前堆小山一樣的致甜點,不開心了:“我的呢?”
謝瀾安淡淡看一眼,眼神沒有力道也不見鋒芒,卻是讓安城郡主一下子乖了。
雖還嘟著,卻不敢吱聲了。
束夢忍著笑,將家主特意吩咐用冰鎮過的櫻桃酪,奉到郡主案前,陳卿容眼神一亮,這才矜持地抿開笑靨。
會客廳外,陸續來了幾人等著向謝瀾安回事,都排在廊檐下乘蔭。
胤奚穿過長廊過來時,正看見何羨和靳長庭在前頭各自抱著幾撂賬簿,後面帶刀的賀寶姿,再其後是二管事。
天邊白雲如縷,他今日也穿了卷草紋白裼,潔淨塵俗之外。
他近前,先問了靳主薄與二管事要回稟的事,得知不是急事,便說會代為傳達給郎。二人都知這位小郎君是郎的親信,便不再空等,各自去忙了。
胤奚輕易不與外頭的子多接多言,所以只與賀寶姿點頭致意,轉問何羨的事。何羨與他是老識了,說了賬目上的事,胤奚聽得細,在心中默默梳理出條縷。
等安城郡主走後,謝瀾安傳人問事,他便,詳略得當地將幾人的事報給郎。
他先篩過了一遍輕重緩急,話也說得明白,謝瀾安不用再從頭一件件問,省了不力。
從夔紋案後擡眸看了眼胤奚。
人前清清爽爽的一個郎君,冠發梳得不茍,領束得嚴實,仿佛昨晚那個嫵橫生的人只是燈下幻出的虛象。
目下掃,他的右手也被垂下的袖遮住了一半。
胤奚清峻的眉峰微微下,顯得正氣又認真:“夢仙說他據現知的賬冊反推,朝廷曾撥給石頭城一筆加固城防的款項,與當時的工期與匠作人數不符,應有虧空,且貪墨的不是小數目……”
謝瀾安心中有數,“石頭械不會憑空變出來,錢虧空了,那看起來厚石重壘的牆必藏著薄弱之。近幾年是沒什麽叛,這幫蠹蟲就膽大包天,在金陵這道最要的防線上也敢手腳。”
角輕勾,眼神含著冷,“攻守之形見于外,則可乘隙,這是他們自毀長城。”
衆人忌憚庾松谷,便是因為他手下有石頭城的八千守兵。石頭城這個外可賊、可援宮的地理位置,占盡地利,京中但有風吹草,很難繞過其耳目。
但金湯城池有了弱點,就另當別論了。
胤奚斟酌道:“若能得到那次修繕的工部檔書……”
謝瀾安:“五叔公曾任工部尚書,現今工部仍有他的故吏。你去讓山伯辦此事,他知道找誰。”
胤奚垂手立在謝瀾安案前,答應一聲,想了想,補充道:“正好韋陀寺正殿的金佛像,是庾神借太後之名走宮裏的賬鑄的,可以借查案之由與工部集,便不會惹人懷疑。”
他心思縝,謝瀾安點了點頭。
正事說完,胤奚輕輕看一眼,“郎還生氣麽?”
謝瀾安側頷平淡,氣什麽?氣他爭氣上進,這才多久便將分派的事料理得上手,還是氣他書讀得勤,棋下得好,學功夫也無一日懶,在此之外還有閑心胡琢磨,保養一顆小痣玩?
生氣怎麽樣,再懲罰他一回?
想得。
“沒事就出去做事。”
“嗯,郎若無吩咐,我這就去校場了。”胤奚低聲說,慢慢從大袖裏掏出一個畫軸,輕輕放在郎的案沿邊。
“這個,我不懂保養書畫的方法,怕壞了,想請郎幫我收著……”
“若沒地方放,扔了也行的。”
謝瀾安輕挑眉心,才疑問他那袖子筒裏怎麽藏進一幅畫的,眼前的人便轉跑走了。
“……”謝瀾安無言一瞬,放下玉管,展開那幅未裱的畫軸。
因猝未及防,迎面一名乘雲淩水的白秀面郎撞的眼簾。
是之前胤奚答應松子作的肖像畫。
松子不知如何構想,竟是擬作仙人圖,將胤奚畫了采蓮仙師的模樣,畫中人上所著,恰是一白縐麻的雲裳。
神俊秀。
謝瀾安看了半晌,故意不怎麽憐惜地將張俗純澈的臉卷起來,面無表地想:怎麽摹形不摹神,沒把他一兜心眼子畫出來呢。
·
“這位郎君可是迷路了?”
撥雲堡,楚清鳶徘徊在一片無涯的楓竹林外,一個管事模樣的男人過來隨和地詢問。
楚清鳶眼神微,收回視線,“只是覺得此地景甚,不覺流連。倘是犯了主家什麽忌諱,還海涵。”
那管事笑道:“沒什麽忌諱,只是這林子連著後山,平時沒什麽人煙,無甚好看的。”
楚清鳶點點頭,在這人的注視下若無其事離開了。
實際上他在悉了士林館的地形後,便盯上了這片楓竹林,覺得其中有些門道。今日有人出面攔阻,更使他確定了猜測。
楚清鳶嗅到了些不同尋常。
最近金陵城中最大的事,無非是因庾縣主之死,激發了庾氏與世家之間的矛盾。楚清鳶借著謝演這個階梯,出于士林館中,每日說多聽,收集了不信息。
這件事中,誰得利最大?看似是有人將“庾氏無道” 的說法推出水面,世家得利,可隨即庾氏又大張旗鼓地敲打世家,兩方誰都沒得著好,反而是不聲不響的謝瀾安,得到了冘從營的控制權。
就好比上一次,那場同樣震京城的遇刺案,看似是謝瀾安命到威脅,過後卻也是,擢升了驍騎營的中領軍。
沒人將這兩件事聯系在一起,因為大多數人尚未摒棄見,覺得謝娘子之所以走到今天,要麽是靠著謝家,要麽是依靠二叔在荊州的聲影響,總之對一個子做高不那麽當真。
楚清鳶卻不這樣認為。
當今天子年,皇權不振,金陵貌似只有外戚與世家兩種勢力,他卻覺得還有一種——
便是橫空出世的謝瀾安所傾向的那條道。
因為在前兩者此消彼長的時候,謝瀾安卻在他們背後穩步高升。
絕不是個簡單的人。
如今士林館中,“投庾”和“反庾”兩種對立的聲音愈演愈烈,讓楚清鳶有種風雨來的預。
他不可能永遠做謝演那個草包的捉刀客,他想借著這個踏板再進一步,就一定要站對隊伍。
他也只能選擇一次。
·
庾松谷回駐石頭城之前,回了趟國公府。
“阿父,我以為謝含靈有二心。”
庾松谷對靖國公道:“那日幫著郗府阻攔我便不說了,還攛掇姑母將我調回石頭城。原本按我們的計劃,這次定要讓世家傷筋骨,結果從中斡旋,僅僅傷其皮。畢竟是世家,會不會……”
庾家檐廊上的喪幡白綢已經撤了,庾奉孝明強幹的臉上也一掃喪的愁苦,聽了兒子的話,他轉了轉拇指上的狼牙扳指。
庾奉孝道:“只有朝中主政的是太後娘娘,是個人,這位小謝娘子才能在太極殿有立足之地,失了這個依傍,還能張狂什麽?且不理,只要你守好石頭城,你我父子便立于不敗之地了。”
話雖如此說,待兒子走後,庾奉孝還是喚來親信,附耳與他吩咐一事。
有些事,是要早做準備了。
·
庾松谷回守石頭城,不忘令他的副手盯著城靜。
沒隔幾日,副將來回報,有些吞吞吐吐:“將軍,屬下聽說一事,不知重不重要……”
庾松谷不耐煩地問是何事,副將道:“屬下聽說,忠勇侯府向謝五娘子提親了。”
“什麽?!”庾松谷猛然轉頭,鷙如蛇的目落在副將臉上。“謝含靈不是將的妹看得寶貝一般,不肯松口讓早嫁的嗎?”
副將囁嚅著,這世家郎的閨中事,他何從曉得。庾松谷不由焦躁起來,此事雖無關大局,但他一直視謝瑤池為自己囊中之,豈容他人染指。
可偏偏他胞妹新喪,按大功之禮,他最短要服衰九個月,才能議婚娶。
九個月,足以讓如花似玉已至嫁齡的謝瑤池,隨時嫁作他人婦。
庾松谷越想越不能空等,尋了個日子,將謝知秋約了出來。
謝知秋是謝五娘的親父,自從他被謝瀾安趕出烏巷祖宅後,整日被夫人數落無能,日子也不好過。
只要他恨謝瀾安,庾松谷便有收買他的籌碼。酒樓的雅間中,他特意卸下鎧甲,換了寶藍織錦襕衫,為眼前的中年儒瘦男子斟滿杯中酒。
“聽說令嬡五娘近日在議親,小侄對五娘的心意,世叔父是知曉的,就連太後娘娘也曾有意下旨賜婚,卻不知世叔如何作想?”
謝知秋知道他的來意,喝了口酒,苦笑道:“父母之命妁之言,本是天理應當。但將軍也當聽說過我家的事,五娘的終,如今全由我那個能耐的侄一人說了算,我縱為五娘的父親,說句不怕讓將軍笑話的話,不上手啊。”
“世叔此言差矣。”庾松谷忙道,“既然是父母之命,妁之言,便無妹妹的婚事要一個當堂姐手的道理。
“現今你父二人不在一,自然使不上法子,可若世叔尋個小恙之類的借口,難道五娘子會不來探病嗎?只要將五娘子留在邊,的終大事,還不是世叔一言定之?”
謝知秋眼神微,故作沉,“只是將軍如今在喪期……”
庾松谷道:“不急著親,可以先定親。只要咱們兩家結親事,世叔您便是我的岳丈大人。那謝含靈不過我姑母邊的一條狗,還不是聽我庾家擺布,到那時,待小婿與姑母進言幾句,保證讓岳丈大人重掌謝氏,大大地出一口惡氣,如何?”
謝知秋等的便是這句話,舉杯笑飲酒,耐人尋味地笑道:“將軍如此誠心,下次我便誆出五娘來,讓與將軍當面說話,親自為將軍把盞奉酒,諒不敢不從我這個父親,如此可好?”
庾松谷聞言,便知謝知秋是個上道的。
他眼前已浮現出那個意無限的小娘子被他攬在懷中,千百的場景,只覺下腹躁熱,志得意滿。
待到席散,賓主盡歡,只剩杯盤狼藉。
謝知秋在窗邊,看著庾松谷在牌坊下騎馬得得而去,眼裏全是晦氣,那裏還有笑意。
包廂的門再次推開。
一名頎姿玉貌的郎搖著折扇進來,長眉凜凜,不怒而威,正是謝瀾安。
“含靈,我都照你的意思說了。”謝知秋見了侄,馬上說道,竟有些拘謹的模樣。
“那個……你之前說秋娘的脈象是男胎,當真麽?一切都好嗎?三叔都聽你的了,你看,是否讓三叔見一見秋娘?一筆寫不出兩個謝字,咱們畢竟是一家人不是。”
他這些年被袁泠君管得嚴,邊沒有鶯鶯燕燕,人過中年只得一子,他是做夢都想再得一個兒子。
當初謝瀾安不知如何發現了他安置外室的宅院,將剛有孕的秋娘藏了起來,謝知秋暗中查詢許久都找不到,本已不抱希了。
沒想到謝瀾安忽然主找他,說起這事,他如何能不對自己的骨上心?
謝瀾安正是深知三叔的弱點,才拿他設下今日之局。
說:“只要三叔下次再將庾松谷約出來,按我說的做,我便答應三叔。”
謝知秋目大亮,“你保證?”
謝瀾安見他神態振,忽地笑了聲。壁聯下的青瓷仙人承盤上燃著清幽的線香,的眼神便像那縷漫淡的霧氣。
一個親哥哥,在胞妹骨未寒的時候急于。
一個親生父親,一心只顧未出世的兒子,卻對乖巧懂事的兒不聞不問。
人心之醜惡,哪怕過去百年,也從不讓人失。
可只要看了,用起來便會很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