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39章

第39章

謝瀾安奉太後懿旨調查命案, 明知兇手是誰,卻依舊每日穿梭于廷尉、庾神在何家的故居、韋陀寺之間,查得大張旗鼓。

首先要“排查”的便是有可能對庾神心生殺意的仇家, 沒過幾日, 查出的事還真不

頭一樁, 庾神當初為慶生的那個斯羽園, 便是霸占顧氏的祖業得來, 為這一座園子, 庾氏構陷顧氏一族含冤獄。在圍捕之時,顧家有忠仆趁逃,吞炭塗面,多年不知所蹤。

再比如庾松谷多年前曾與一名將種子弟不睦,後借太後之勢,將此人闔家治罪,妻眷罰沒為奴。

其中也有垂髫小兒被暗中托孤送出,算算年紀,如今也該是氣盛力壯的年了。

又比如庾氏的姻親何家, 戶部尚書何興瓊在一次西南水患的賑災中,將此事由族侄承辦, 結果何家人將發黴的粟麥摻沙充當災糧, 自己中飽私囊。

當地郡守心系百姓, 無奈之下開倉放糧, 事後被追責, 被自盡。

那郡守門下,也曾豢養過食客死士。

謝瀾安當然知道這些人不是嫌疑兇犯,看似在查找害死庾神的疑犯,實則揭出的, 全是庾何兩家這些年所犯的罪行。

之後,謝瀾安將這些卷宗全送到了太後的案頭。

庾太後頭戴抹額,覽後,沉默良久。

“臣不敢欺太後娘娘,卻也知這些……不能公布出去。”謝瀾安看了太後護短的心思,神謹然道,“臣會府封檔。”

太後并非一顆鐵石之心,這些年也多次有意無意地提醒母家,不要行事太過。只是坐在這深宮裏,在外做事的是兄長與侄甥,終究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直到自家至親命喪黃泉,才終于痛了,終于不得不從裝睡中睜開眼,直面一直忽略的問題。

可是已經太晚了,尾大不掉,非一時一日可以革新。船行此,如今的矛頭只能對外,而不能讓這把火燒回庾氏上。

“含靈,辛苦你了……再查吧。”

寂靜的寢殿中,太後推開眼前那堆折子,聲音出疲

謝瀾安沒接口。

把這些東西挑明到太後面前,就是想給太後提個醒,這些年太後一直想改革吏治,制衡世家,充盈國庫,但所用的這把刀,錯了。

也許太後不曾想過以庾代陳,可是靖國公庾奉孝會不會生出異念?皇帝已到大婚的年紀,卻久不選秀,久而久之,手掌兵權羈縻金陵的庾松谷,又會不會什麽不該的心思?

太後始終不明白,庾氏,才是令治國初衷南轅北轍的源。

上一世的黨錮之禍便是由庾氏父子主導,非要治世家于死地,他們并非為了削除門閥後立志革新,只是想要更方便地掌控大玄。

這輩子唯一的不同是,他們失去了大司馬的助力,邊關還在打仗,而太後又真心想要贏下這一仗。

所以謝瀾安向太後多勸了一句:“娘娘,我朝與僞朝的戰事正興,金陵不能。”

太後面郁,權衡良久,卻道:“揪不出真兇,無法給靖國公一個代,你率領京畿軍勤加巡視,務必防範異端變。”

謝瀾安輕輕嘆息。

意料之中的不聽勸。

“是,含靈遵命。”

暫時還需要太後的信任,不會出首揭那份檔,可不出頭,不代表沒有別人惦記。中書省是對文書運作流程最悉的閣部,這一日,王丞相來到府,問書郎:

“近來謝直指可有來過?”

書郎出士族,聞音知意,取出一份已打上封條的卷宗,與王翺。王翺取卷視之,出一個浮在角的笑意。

“將這份東西謄抄一份,夾在史臺的折子中。”

七月二十五的大朝會上,便有朱史執笏出列,上奏道:“臣聞近日朝中一直為庾縣主之死,下令搜查裏坊,以致士庶惶惶,人心不安。臣正巧了解到一些線索,伏稟天聽。”

跟著,他便將收到的那份不知是誰塞來的卷宗,當著文武群臣的面洋洋灑灑說了出來。

庾奉孝與何興瓊聽到最後,臉黑如鍋,只差讓殿衛雲捂住朱史的

太後在寶座之上亦驚,先是下意識看了謝瀾安一眼,隨即便反應過來,此事謝含靈向報備過,不會是。那麽,便是兩省的人弄鬼。

“無憑無據,混淆視聽!”庾奉孝死了兒都未如此失態過,此日卻在太極殿中甩袖怒斥,“朱史是要攀誣我庾氏不?”

史正氣凜然之下,一副無辜臉:“微臣正是為了早日查出真兇,告亡者之靈才好心出力啊,國公爺不識好人心耶?”

這時候,王丞相悠悠開口:“史大人此言差矣,區區竄匿之徒,何能傷害國公千金?老臣這些日左思右想,卻是想到了一個會恨庾縣主骨的人。”

此言一出,庾何一派的臣工皆看向丞相。王翺含著一種意味深長的微笑,說:“斷人錢財,尚如殺人父母,那麽若是害了別人家的單傳獨子,斷人香火,試問還有比這更大的仇恨嗎?”

謝瀾安在帷簾之後,低頭住微挑的角。何興瓊卻是背脊陡然一涼,“丞相這是何意!”

王翺反而奇怪地回視他:“惠國公何以健忘至此?庾縣主嫁你何氏,適與國公的侄兒何繼修,卻因妒剖開夫君妾室的孕肚,生殺胎兒,又將小妾首填草送何郎房中,以至何郎驚嚇過度,不久便郁悒而亡。何家二房唯何繼修一個郎君,他這一去,豈非便是斷了香火?聽說何夫人哀毀過度,了道觀,那座位在東城的去來觀……”

史恍然:“那豈不正是離韋陀寺相去不遠嗎?”

何興瓊氣得抖,庾何互結姻親,向來同氣連枝。世家意離間,便拿出何家的這件陳年慘傷之事出來打牙祭,人何在?

他弟媳一介流,深居道觀已多年不見外人,怎麽可能……

他看向庾奉孝:“國舅,休要聽他們胡攀扯!”

……

底下公卿舌辯,謝瀾安在墀上看著。

王丞相的反擊沒有讓,其餘人的反應也大都不出預料,只是見朱史兜著那半截門牙,不懼在靖國公面前據理力爭,并質疑庾氏德行之失,就像曾經當廷質疑無權殿聽政一樣,忽慚愧。

不該讓舅舅折斷這位史大人的門牙。

這是名忠直之臣。

·

“庾家其實不在乎庾神真正死于誰手,而是他們想要‘死’于誰手。世家怕了,就會想法子自保。”

又一局新棋,胤奚已經能在郎讓五子之後支撐到中盤。

他說完,謝瀾安心中點點頭。

因此事與他息息相關,所以謝瀾安不避諱他,與他說得格外多些。

“還看出什麽了?”

燈景搖曳,胤奚指尖玩著棋子,長考落點,同時一心二用思索著郎的問題,鼻梁高峻峰,長睫卻靜垂似羽。

只有在認真想事時,那種魅之態才在他臉上暫時消退,轉換一種淵停岳峙的靜氣。

他慢慢道:“引友殺敵,不自出力,是謂借刀。疑中之疑,不自失也,是為反間。郎想引世家之力……對付庾家?”

“對嗎?”他落子,擡頭,眼地看,眉心的鋒峻一散,渾然天的無邪又浮現出來。

謝瀾安但笑未答,看著棋盤上略氣候的黑龍,下了一子截斷龍腹,揀出他的子扔回棋簍。

“今日輸了兩目,不錯。”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144章

鳳鳴朝

第39章

第39章

謝瀾安奉太後懿旨調查命案, 明知兇手是誰,卻依舊每日穿梭于廷尉、庾神在何家的故居、韋陀寺之間,查得大張旗鼓。

首先要“排查”的便是有可能對庾神心生殺意的仇家, 沒過幾日, 查出的事還真不

頭一樁, 庾神當初為慶生的那個斯羽園, 便是霸占顧氏的祖業得來, 為這一座園子, 庾氏構陷顧氏一族含冤獄。在圍捕之時,顧家有忠仆趁逃,吞炭塗面,多年不知所蹤。

再比如庾松谷多年前曾與一名將種子弟不睦,後借太後之勢,將此人闔家治罪,妻眷罰沒為奴。

其中也有垂髫小兒被暗中托孤送出,算算年紀,如今也該是氣盛力壯的年了。

又比如庾氏的姻親何家, 戶部尚書何興瓊在一次西南水患的賑災中,將此事由族侄承辦, 結果何家人將發黴的粟麥摻沙充當災糧, 自己中飽私囊。

當地郡守心系百姓, 無奈之下開倉放糧, 事後被追責, 被自盡。

那郡守門下,也曾豢養過食客死士。

謝瀾安當然知道這些人不是嫌疑兇犯,看似在查找害死庾神的疑犯,實則揭出的, 全是庾何兩家這些年所犯的罪行。

之後,謝瀾安將這些卷宗全送到了太後的案頭。

庾太後頭戴抹額,覽後,沉默良久。

“臣不敢欺太後娘娘,卻也知這些……不能公布出去。”謝瀾安看了太後護短的心思,神謹然道,“臣會府封檔。”

太後并非一顆鐵石之心,這些年也多次有意無意地提醒母家,不要行事太過。只是坐在這深宮裏,在外做事的是兄長與侄甥,終究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直到自家至親命喪黃泉,才終于痛了,終于不得不從裝睡中睜開眼,直面一直忽略的問題。

可是已經太晚了,尾大不掉,非一時一日可以革新。船行此,如今的矛頭只能對外,而不能讓這把火燒回庾氏上。

“含靈,辛苦你了……再查吧。”

寂靜的寢殿中,太後推開眼前那堆折子,聲音出疲

謝瀾安沒接口。

把這些東西挑明到太後面前,就是想給太後提個醒,這些年太後一直想改革吏治,制衡世家,充盈國庫,但所用的這把刀,錯了。

也許太後不曾想過以庾代陳,可是靖國公庾奉孝會不會生出異念?皇帝已到大婚的年紀,卻久不選秀,久而久之,手掌兵權羈縻金陵的庾松谷,又會不會什麽不該的心思?

太後始終不明白,庾氏,才是令治國初衷南轅北轍的源。

上一世的黨錮之禍便是由庾氏父子主導,非要治世家于死地,他們并非為了削除門閥後立志革新,只是想要更方便地掌控大玄。

這輩子唯一的不同是,他們失去了大司馬的助力,邊關還在打仗,而太後又真心想要贏下這一仗。

所以謝瀾安向太後多勸了一句:“娘娘,我朝與僞朝的戰事正興,金陵不能。”

太後面郁,權衡良久,卻道:“揪不出真兇,無法給靖國公一個代,你率領京畿軍勤加巡視,務必防範異端變。”

謝瀾安輕輕嘆息。

意料之中的不聽勸。

“是,含靈遵命。”

暫時還需要太後的信任,不會出首揭那份檔,可不出頭,不代表沒有別人惦記。中書省是對文書運作流程最悉的閣部,這一日,王丞相來到府,問書郎:

“近來謝直指可有來過?”

書郎出士族,聞音知意,取出一份已打上封條的卷宗,與王翺。王翺取卷視之,出一個浮在角的笑意。

“將這份東西謄抄一份,夾在史臺的折子中。”

七月二十五的大朝會上,便有朱史執笏出列,上奏道:“臣聞近日朝中一直為庾縣主之死,下令搜查裏坊,以致士庶惶惶,人心不安。臣正巧了解到一些線索,伏稟天聽。”

跟著,他便將收到的那份不知是誰塞來的卷宗,當著文武群臣的面洋洋灑灑說了出來。

庾奉孝與何興瓊聽到最後,臉黑如鍋,只差讓殿衛雲捂住朱史的

太後在寶座之上亦驚,先是下意識看了謝瀾安一眼,隨即便反應過來,此事謝含靈向報備過,不會是。那麽,便是兩省的人弄鬼。

“無憑無據,混淆視聽!”庾奉孝死了兒都未如此失態過,此日卻在太極殿中甩袖怒斥,“朱史是要攀誣我庾氏不?”

史正氣凜然之下,一副無辜臉:“微臣正是為了早日查出真兇,告亡者之靈才好心出力啊,國公爺不識好人心耶?”

這時候,王丞相悠悠開口:“史大人此言差矣,區區竄匿之徒,何能傷害國公千金?老臣這些日左思右想,卻是想到了一個會恨庾縣主骨的人。”

此言一出,庾何一派的臣工皆看向丞相。王翺含著一種意味深長的微笑,說:“斷人錢財,尚如殺人父母,那麽若是害了別人家的單傳獨子,斷人香火,試問還有比這更大的仇恨嗎?”

謝瀾安在帷簾之後,低頭住微挑的角。何興瓊卻是背脊陡然一涼,“丞相這是何意!”

王翺反而奇怪地回視他:“惠國公何以健忘至此?庾縣主嫁你何氏,適與國公的侄兒何繼修,卻因妒剖開夫君妾室的孕肚,生殺胎兒,又將小妾首填草送何郎房中,以至何郎驚嚇過度,不久便郁悒而亡。何家二房唯何繼修一個郎君,他這一去,豈非便是斷了香火?聽說何夫人哀毀過度,了道觀,那座位在東城的去來觀……”

史恍然:“那豈不正是離韋陀寺相去不遠嗎?”

何興瓊氣得抖,庾何互結姻親,向來同氣連枝。世家意離間,便拿出何家的這件陳年慘傷之事出來打牙祭,人何在?

他弟媳一介流,深居道觀已多年不見外人,怎麽可能……

他看向庾奉孝:“國舅,休要聽他們胡攀扯!”

……

底下公卿舌辯,謝瀾安在墀上看著。

王丞相的反擊沒有讓,其餘人的反應也大都不出預料,只是見朱史兜著那半截門牙,不懼在靖國公面前據理力爭,并質疑庾氏德行之失,就像曾經當廷質疑無權殿聽政一樣,忽慚愧。

不該讓舅舅折斷這位史大人的門牙。

這是名忠直之臣。

·

“庾家其實不在乎庾神真正死于誰手,而是他們想要‘死’于誰手。世家怕了,就會想法子自保。”

又一局新棋,胤奚已經能在郎讓五子之後支撐到中盤。

他說完,謝瀾安心中點點頭。

因此事與他息息相關,所以謝瀾安不避諱他,與他說得格外多些。

“還看出什麽了?”

燈景搖曳,胤奚指尖玩著棋子,長考落點,同時一心二用思索著郎的問題,鼻梁高峻峰,長睫卻靜垂似羽。

只有在認真想事時,那種魅之態才在他臉上暫時消退,轉換一種淵停岳峙的靜氣。

他慢慢道:“引友殺敵,不自出力,是謂借刀。疑中之疑,不自失也,是為反間。郎想引世家之力……對付庾家?”

“對嗎?”他落子,擡頭,眼地看,眉心的鋒峻一散,渾然天的無邪又浮現出來。

謝瀾安但笑未答,看著棋盤上略氣候的黑龍,下了一子截斷龍腹,揀出他的子扔回棋簍。

“今日輸了兩目,不錯。”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