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車到烏巷, 胤奚先下車,撐開傘擋在廂轅相接之。
謝瀾安與他一道進府,迎面便見崔膺領著兩個學生從院出來, 岑山在後勸阻不住, 竟是要走的架勢。
謝瀾安問:“先生何往?”
材高大的韓火寓為老師打著傘, “謝娘子, 莫以為我們不知你在外做了何事。庾氏為調查一件案子, 在城中大肆搜捕疑犯, 以致人心惶惶——你幫庾氏為虎作倀,我老師的清名不能為你所污。”
謝瀾安不以為忤,淡淡含笑。
胤奚聽見他提及庾氏命案,目低了一低,繼而上前一步,看向崔膺,代郎開口:
“記得先生府之日曾言,此行只為北伐,其餘一概不問。這些時日在議廳中, 胤奚聆先生高論,益匪淺。如今大司馬在陣前殺敵, 後方千裏運糧, 越在此時越不能出差子, 先生一世高名, 難道會反縛于名聲, 為清名而不顧蒼生?胤奚愚魯,未知其義。”
韓火寓不滿:“你還敢脅邀老師?”
胤奚目平靜,謙遜而不退讓:“先生自己心之所向,他何能搖。”
崔膺心中有所, 擡目看向胤奚,短短幾日未見,這個小郎子有些蘊藉秀的意思了。
謝瀾安欣地莞丹,有個代說話的人,省些口舌的覺原來不壞。道:
“崔先生未必鐵了心想走,是想以此激我,讓我將心中對策對先生和盤托出?含靈還是那句話,北伐以外的事先生管不了,含靈也不會說。先生真若質疑我,何不留下來,印證自己的看法呢?”
兩柄傘相對而持,崔膺隔著細的雨簾看向,終于開口:“你之前執意要我預測北伐軍攻城拔寨的行軍速度,便是為了預防京中出現變故……糧草失濟……”
可庾氏之死是之後才發生的事,又豈能未蔔先知?
崔膺自詡心智淵沉,卻忽然有些看不這個年輕的郎了。
謝瀾安轉眸打了個哈哈:“噫,先生有弟子服勞撐傘,弟子卻在雨中淋,讓人看了于心不忍啊。”
看著相比韓火寓更顯沉默無奇的楚堂,“先生執意要走,我留不住,但為何不問問學生想不想走?”
韓火寓詫異地看向他這個同門師弟,“楚堂,難道你想留下?”
楚堂在議事廳中不比旁人活躍,常常是沉默地做著崔膺吩咐下來的事,從不冒尖出頭。他此時聽問,靜了瞬息,轉向崔膺一揖禮。
“山中雖好,學生空學了滿腹經世濟民之學,卻尋不到可以播撒耕耘的土壤。老師,是,學生想留下。”
謝瀾安之前一直暗中留意著議事廳諸人的心學識,有人如木秀于林,珠生崖壁,令人視之心喜,願意納于匣中。有人如鶴藏九淵,聲不,卻未必不是靜水流深,待時而。
沒有讓楚堂為難太久,順勢對崔膺笑說:“崔先生莫嫌我臉皮厚,我正想問您借楚郎君一用。”
楚堂有些意外地看向這位謝娘子。
如今的士林館已為在太學之外,又一談政演武之地。謝瀾安想把楚堂放過去,憑他“中原楷模關門弟子”的份,所發的議論才真正是登高而招,順風而呼,令金陵士人無法忽視。
胤奚擡起漆黑的眸看了楚堂一眼。
崔膺略忖片刻,輕輕點頭。
他不是迂腐師長,既然年心志高于山,他不攔著他們往自己曾經趟過的泥濘裏再走一遍。
——如若這些年輕人有幸走得夠遠,最終看到盡頭,那無力挽天傾的絕的話。
他一生都在堅持北伐中原,但每次酒醉後,又都捫心自問,若野心膨脹的褚嘯崖當真勝戰凱旋,對大玄來說就是好事嗎?
金陵政出多門,主後宮虛置,東宮無儲。庾氏與世家的爭鬥愈演愈烈,寒庶在榨中掙紮求生……這樣的世道,真能在他有生之年變好嗎?
他曾以為找到了治世的良方,那是以他崔膺的心作藥引釀出的方策啊,他奔走于朱門闕,求那些有權施行新政的上位者看一眼……
可這些人都是瞎的啊!
沒有人願意從窮奢極,醉歌狂舞中移開眼目,聽一聽他這個犯酸的書生說的話。久而久之,連崔膺自己,也漸漸看不清來路了。
先生眼中閃過歷盡滄桑的疲,他心氣灰迷,卻也不給後生潑冷水,道:“雨大了,可否往如濡館送幾碗姜碗?”
山伯轉愁為喜,連忙應聲說有,謝瀾安親自送崔膺回院。
進了如濡館,崔膺忽道:“我邊缺了個人,便也同娘子要一個人吧。”
他手往胤奚上一指。
“此子合我眼緣,跟著我,不記名,我教他些東西。”
胤奚手腕驚嚇似地一晃,一串雨珠沿著傘骨甩落下來。
他連忙看向郎。
還未開口,謝瀾安已道:“他現在跟著我。”
簡單的幾個字,瞬間將胤奚提起的心按回原位。
他矜持地擎起瓷白的下尖。
“謝娘子還真是對人雁過拔,對己一不拔啊。”芮秀峰從側院笑呵呵地走過來,“之前娘子不是還說什麽,不幹涉這小子的自由,今日怎不問問他的意見,武斷起來了?”
芮秀峰至今還對胤奚沒有跟著他習武耿耿于懷,正好在院雨中練拳,聽到這話,趕出來看熱鬧不嫌事大。
謝瀾安聞言轉頭,瞧了瞧後那張被江南煙雨濡襯得愈發昳豔的臉,心想,這小郎君還真是得長輩緣。
胤奚趕回以一個笑。
“他之前有自由,現在沒有了。”謝瀾安沒睬他的獻,聲音不高,卻有不容分說的力量,“今後我說一,他不能行二,我做得了他的主。兩位前輩還是莫惦記我的人了。”
從前對胤奚沒要求,所以萬事不拘束,還生怕他在府上住得不慣,人欺負。但今後。
他只能一人約束。
這話不止是婉拒崔先生,也是敲打給胤奚聽的。
安好崔膺後,謝瀾安回到上房。胤奚在月門外將傘柄給郎,自覺地止步在院外。
份變了,無令便不能再隨意出主君的院子,這也許是他唯一需要忍的代價。
可是相比于他所得到的……
胤奚在牆檐下聽了會雨打芭蕉,回芻郎方才的話,眼神一睇一睇燦亮如星。
青崖負著手靠在沿廊拐角,搖頭無奈作笑。
“要是有尾,這會兒都要翹上天了。”
午後時分,祖遂親自從校場回了趟謝府,卻也是來向謝瀾安要人的。
“所謂一日不練手生,三日不練子便懈怠了,這小子才打下基多久,便把一日的訓練時間減半?聽說這是郎的意思?”
“是我的意思。”謝瀾安聽明白老將軍的來意,點頭說。胤奚藏得好,他過去兩年過的是什麽日子,旁人不知,卻知道。
“他現今需要固本培元,每天得睡夠四個時辰,請將軍擔待些。”
四個時辰?養大爺呢?祖遂驚異萬狀地著謝瀾安:“謝娘子你是不是忘了之前說過的話?娘子此前對那群娘的態度,可是讓小老兒不要手,往死裏去練。怎麽到胤小子,娘子的心就偏到北朝去了?”
“這怎能一樣?”
謝瀾安毫未覺自己偏心,鐵面無私地與祖遂講理,“之前我是不願將軍歧視子,想讓您將們和男人一般看重,一般傾授本領,我信們是真金不怕紅爐火。至于胤奚,他……”
祖遂睨視一目,倒要聽聽“他怎麽樣”。
“他……氣些。”謝瀾安扯了一句,“將軍還有旁的事嗎,不妨留在府中用暮食。”
祖遂輕哼一聲,看謝娘子的意思,想來是難以轉圜了。他心中卻不贊同,道:“半日就半日,無非是將原先的訓練雙倍一下,到時我狠狠地練他!”
謝瀾安從容微笑:“怎麽教便是老將軍的事了,我不手,隨將軍調理。”
祖遂了個釘子,當下也吃不下什麽飯,返回校場。
他走到門邊,已要邁出門檻,後忽然傳來一個齒尖微磨的聲音:“——不許太狠。”
·
晚飯後,謝瀾安照例出半個時辰教胤奚下棋。
沒有提起祖遂上門的事,燈影脈脈的線下,教他擺座子定式,因為簡單,耐心得意興闌珊,一雙長眉輕斂,又帶著不自覺的嚴厲。
這種樣子,最令胤奚沉迷。
郎上寬逸的綾紗白得似一團雲靄,籠著幽香的袖口堆委在枰外,那玉做的沁白棋子,在素指間靈巧翻轉。
這是個雪意堆就的人,惟有蘭音輕吐的檀,是呵氣暖的豔。
他要很努力地轉走注意力,才能專心在棋盤上。
“我二叔的書房新枰齋,取的便是世事如棋局局新,千古無重局之意。”
夜晚尚有白日的餘暑,堂屋的窗扇敞著,蛩聲清謐。謝瀾安不止教他棋理,也與他看的兵書結合,說些書外的道理。
胤奚牢記在心,隔了一陣低問:“郎,金陵會嗎?倘若因我的緣故……”
“落子無悔。”謝瀾安挑眉看他一眼,將吃掉他的幾顆子不客氣地扔回他手邊的棋盒子。
放在從前,會教人三思忍,顧慮大局,因為上一世自己便是如此奉行的。可這輩子,謝瀾安漠然一笑,“你記著,不仁者以萬為芻狗,為自己謀條生路從來不是錯。心如轉丸,手如鳴鏑,心轉得多快,手出得多穩,全看你自己的本事。”
說完,察覺對面的人不自覺繃起了面皮,垂手聆聽,頓了下,語氣又溫和下來:“你做的已經很好了。”
端看他一個無依無仗的庶人,籌謀數年時間,只為設計一名縣主之死,便知他膽何其大而心何其細。
晝長苦夜短,眨眼間半個時辰的銀水滿,胤奚便該告退了。
他沒有磨蹭,放下挽折的纏枝紋袖口起,仔細將棋盒與坐墊歸置齊整,順手捋正郎折扇上的墜縧。
正要離去,謝瀾安忽住他:“等等。束夢。”
胤奚轉頭,束夢端了一盞白玉瓷盛的散著熱氣的東西室,“娘子,來了。”
謝瀾安倚坐方席上,向胤奚指指碗,“牛,給你的,以後每晚飲一盞。”
食酪本是北地胡人的風氣,在大玄,酪價貴,只有貴人家中才能供應起。
年小時候總嚷著要長個子,日飲一盞,長到如今壯如牛犢,風寒都沒染過幾回。謝瀾安一見胤奚清瘦的子,掌大的小臉,便想起他這兩年蟄伏苦熬的經歷,是以也給他補補。
胤奚這次卻沒有如獲珍寶地領命,他注視那盞潔白的酪,抻了抻郎送他的服袖口,遲疑道:“喝這個,會長吧……”
世上男子無不盼著長高些,哪有嫌自己高的?
謝瀾安倒是怕他喝完後,皮將養的比現在還白。
那豈不是更會招惹人了。
“衰奴不想喝麽。”
這聲從嚨裏溢出的輕一出,謝瀾安耳後的皮不由簌栗,以為自己聽錯了。
“……你喝酪脾胃不服?”
胤奚搖搖頭。
謝瀾安耐著子:“對牛羊有避諱?”
胤奚還是搖頭。
謝瀾安板起臉瞇了瞇眼:“我是在和你打商量?”
“衰奴……”
“閉,喝。”
一臉委屈的小郎君在郎的注視之下,不不願捧起瓷盞,小口小口地喝。
牛醇稠香甜,飲之暖腹,這是胤奚有生以來,第一次品嘗到這麽好喝的東西。
只是食與裳便像魚與熊掌,他怕不可兼得。
但胤奚最終還是聽話地喝完了,放下碗後,他向束夢道了聲謝。束夢看著他的兩邊角,卻是一樂。
原來他不留神,留了兩撇小白胡在邊。
謝瀾安清泠的眸子過去,人亦忍俊。
下一刻,又笑不出來了。因為胤奚用那雙水漉漉的黑眸凝視著,探出嫣紅的舌尖,將邊的殘白吮進去,幹幹淨淨地一笑:“多謝郎賜。”
第38章
車到烏巷, 胤奚先下車,撐開傘擋在廂轅相接之。
謝瀾安與他一道進府,迎面便見崔膺領著兩個學生從院出來, 岑山在後勸阻不住, 竟是要走的架勢。
謝瀾安問:“先生何往?”
材高大的韓火寓為老師打著傘, “謝娘子, 莫以為我們不知你在外做了何事。庾氏為調查一件案子, 在城中大肆搜捕疑犯, 以致人心惶惶——你幫庾氏為虎作倀,我老師的清名不能為你所污。”
謝瀾安不以為忤,淡淡含笑。
胤奚聽見他提及庾氏命案,目低了一低,繼而上前一步,看向崔膺,代郎開口:
“記得先生府之日曾言,此行只為北伐,其餘一概不問。這些時日在議廳中, 胤奚聆先生高論,益匪淺。如今大司馬在陣前殺敵, 後方千裏運糧, 越在此時越不能出差子, 先生一世高名, 難道會反縛于名聲, 為清名而不顧蒼生?胤奚愚魯,未知其義。”
韓火寓不滿:“你還敢脅邀老師?”
胤奚目平靜,謙遜而不退讓:“先生自己心之所向,他何能搖。”
崔膺心中有所, 擡目看向胤奚,短短幾日未見,這個小郎子有些蘊藉秀的意思了。
謝瀾安欣地莞丹,有個代說話的人,省些口舌的覺原來不壞。道:
“崔先生未必鐵了心想走,是想以此激我,讓我將心中對策對先生和盤托出?含靈還是那句話,北伐以外的事先生管不了,含靈也不會說。先生真若質疑我,何不留下來,印證自己的看法呢?”
兩柄傘相對而持,崔膺隔著細的雨簾看向,終于開口:“你之前執意要我預測北伐軍攻城拔寨的行軍速度,便是為了預防京中出現變故……糧草失濟……”
可庾氏之死是之後才發生的事,又豈能未蔔先知?
崔膺自詡心智淵沉,卻忽然有些看不這個年輕的郎了。
謝瀾安轉眸打了個哈哈:“噫,先生有弟子服勞撐傘,弟子卻在雨中淋,讓人看了于心不忍啊。”
看著相比韓火寓更顯沉默無奇的楚堂,“先生執意要走,我留不住,但為何不問問學生想不想走?”
韓火寓詫異地看向他這個同門師弟,“楚堂,難道你想留下?”
楚堂在議事廳中不比旁人活躍,常常是沉默地做著崔膺吩咐下來的事,從不冒尖出頭。他此時聽問,靜了瞬息,轉向崔膺一揖禮。
“山中雖好,學生空學了滿腹經世濟民之學,卻尋不到可以播撒耕耘的土壤。老師,是,學生想留下。”
謝瀾安之前一直暗中留意著議事廳諸人的心學識,有人如木秀于林,珠生崖壁,令人視之心喜,願意納于匣中。有人如鶴藏九淵,聲不,卻未必不是靜水流深,待時而。
沒有讓楚堂為難太久,順勢對崔膺笑說:“崔先生莫嫌我臉皮厚,我正想問您借楚郎君一用。”
楚堂有些意外地看向這位謝娘子。
如今的士林館已為在太學之外,又一談政演武之地。謝瀾安想把楚堂放過去,憑他“中原楷模關門弟子”的份,所發的議論才真正是登高而招,順風而呼,令金陵士人無法忽視。
胤奚擡起漆黑的眸看了楚堂一眼。
崔膺略忖片刻,輕輕點頭。
他不是迂腐師長,既然年心志高于山,他不攔著他們往自己曾經趟過的泥濘裏再走一遍。
——如若這些年輕人有幸走得夠遠,最終看到盡頭,那無力挽天傾的絕的話。
他一生都在堅持北伐中原,但每次酒醉後,又都捫心自問,若野心膨脹的褚嘯崖當真勝戰凱旋,對大玄來說就是好事嗎?
金陵政出多門,主後宮虛置,東宮無儲。庾氏與世家的爭鬥愈演愈烈,寒庶在榨中掙紮求生……這樣的世道,真能在他有生之年變好嗎?
他曾以為找到了治世的良方,那是以他崔膺的心作藥引釀出的方策啊,他奔走于朱門闕,求那些有權施行新政的上位者看一眼……
可這些人都是瞎的啊!
沒有人願意從窮奢極,醉歌狂舞中移開眼目,聽一聽他這個犯酸的書生說的話。久而久之,連崔膺自己,也漸漸看不清來路了。
先生眼中閃過歷盡滄桑的疲,他心氣灰迷,卻也不給後生潑冷水,道:“雨大了,可否往如濡館送幾碗姜碗?”
山伯轉愁為喜,連忙應聲說有,謝瀾安親自送崔膺回院。
進了如濡館,崔膺忽道:“我邊缺了個人,便也同娘子要一個人吧。”
他手往胤奚上一指。
“此子合我眼緣,跟著我,不記名,我教他些東西。”
胤奚手腕驚嚇似地一晃,一串雨珠沿著傘骨甩落下來。
他連忙看向郎。
還未開口,謝瀾安已道:“他現在跟著我。”
簡單的幾個字,瞬間將胤奚提起的心按回原位。
他矜持地擎起瓷白的下尖。
“謝娘子還真是對人雁過拔,對己一不拔啊。”芮秀峰從側院笑呵呵地走過來,“之前娘子不是還說什麽,不幹涉這小子的自由,今日怎不問問他的意見,武斷起來了?”
芮秀峰至今還對胤奚沒有跟著他習武耿耿于懷,正好在院雨中練拳,聽到這話,趕出來看熱鬧不嫌事大。
謝瀾安聞言轉頭,瞧了瞧後那張被江南煙雨濡襯得愈發昳豔的臉,心想,這小郎君還真是得長輩緣。
胤奚趕回以一個笑。
“他之前有自由,現在沒有了。”謝瀾安沒睬他的獻,聲音不高,卻有不容分說的力量,“今後我說一,他不能行二,我做得了他的主。兩位前輩還是莫惦記我的人了。”
從前對胤奚沒要求,所以萬事不拘束,還生怕他在府上住得不慣,人欺負。但今後。
他只能一人約束。
這話不止是婉拒崔先生,也是敲打給胤奚聽的。
安好崔膺後,謝瀾安回到上房。胤奚在月門外將傘柄給郎,自覺地止步在院外。
份變了,無令便不能再隨意出主君的院子,這也許是他唯一需要忍的代價。
可是相比于他所得到的……
胤奚在牆檐下聽了會雨打芭蕉,回芻郎方才的話,眼神一睇一睇燦亮如星。
青崖負著手靠在沿廊拐角,搖頭無奈作笑。
“要是有尾,這會兒都要翹上天了。”
午後時分,祖遂親自從校場回了趟謝府,卻也是來向謝瀾安要人的。
“所謂一日不練手生,三日不練子便懈怠了,這小子才打下基多久,便把一日的訓練時間減半?聽說這是郎的意思?”
“是我的意思。”謝瀾安聽明白老將軍的來意,點頭說。胤奚藏得好,他過去兩年過的是什麽日子,旁人不知,卻知道。
“他現今需要固本培元,每天得睡夠四個時辰,請將軍擔待些。”
四個時辰?養大爺呢?祖遂驚異萬狀地著謝瀾安:“謝娘子你是不是忘了之前說過的話?娘子此前對那群娘的態度,可是讓小老兒不要手,往死裏去練。怎麽到胤小子,娘子的心就偏到北朝去了?”
“這怎能一樣?”
謝瀾安毫未覺自己偏心,鐵面無私地與祖遂講理,“之前我是不願將軍歧視子,想讓您將們和男人一般看重,一般傾授本領,我信們是真金不怕紅爐火。至于胤奚,他……”
祖遂睨視一目,倒要聽聽“他怎麽樣”。
“他……氣些。”謝瀾安扯了一句,“將軍還有旁的事嗎,不妨留在府中用暮食。”
祖遂輕哼一聲,看謝娘子的意思,想來是難以轉圜了。他心中卻不贊同,道:“半日就半日,無非是將原先的訓練雙倍一下,到時我狠狠地練他!”
謝瀾安從容微笑:“怎麽教便是老將軍的事了,我不手,隨將軍調理。”
祖遂了個釘子,當下也吃不下什麽飯,返回校場。
他走到門邊,已要邁出門檻,後忽然傳來一個齒尖微磨的聲音:“——不許太狠。”
·
晚飯後,謝瀾安照例出半個時辰教胤奚下棋。
沒有提起祖遂上門的事,燈影脈脈的線下,教他擺座子定式,因為簡單,耐心得意興闌珊,一雙長眉輕斂,又帶著不自覺的嚴厲。
這種樣子,最令胤奚沉迷。
郎上寬逸的綾紗白得似一團雲靄,籠著幽香的袖口堆委在枰外,那玉做的沁白棋子,在素指間靈巧翻轉。
這是個雪意堆就的人,惟有蘭音輕吐的檀,是呵氣暖的豔。
他要很努力地轉走注意力,才能專心在棋盤上。
“我二叔的書房新枰齋,取的便是世事如棋局局新,千古無重局之意。”
夜晚尚有白日的餘暑,堂屋的窗扇敞著,蛩聲清謐。謝瀾安不止教他棋理,也與他看的兵書結合,說些書外的道理。
胤奚牢記在心,隔了一陣低問:“郎,金陵會嗎?倘若因我的緣故……”
“落子無悔。”謝瀾安挑眉看他一眼,將吃掉他的幾顆子不客氣地扔回他手邊的棋盒子。
放在從前,會教人三思忍,顧慮大局,因為上一世自己便是如此奉行的。可這輩子,謝瀾安漠然一笑,“你記著,不仁者以萬為芻狗,為自己謀條生路從來不是錯。心如轉丸,手如鳴鏑,心轉得多快,手出得多穩,全看你自己的本事。”
說完,察覺對面的人不自覺繃起了面皮,垂手聆聽,頓了下,語氣又溫和下來:“你做的已經很好了。”
端看他一個無依無仗的庶人,籌謀數年時間,只為設計一名縣主之死,便知他膽何其大而心何其細。
晝長苦夜短,眨眼間半個時辰的銀水滿,胤奚便該告退了。
他沒有磨蹭,放下挽折的纏枝紋袖口起,仔細將棋盒與坐墊歸置齊整,順手捋正郎折扇上的墜縧。
正要離去,謝瀾安忽住他:“等等。束夢。”
胤奚轉頭,束夢端了一盞白玉瓷盛的散著熱氣的東西室,“娘子,來了。”
謝瀾安倚坐方席上,向胤奚指指碗,“牛,給你的,以後每晚飲一盞。”
食酪本是北地胡人的風氣,在大玄,酪價貴,只有貴人家中才能供應起。
年小時候總嚷著要長個子,日飲一盞,長到如今壯如牛犢,風寒都沒染過幾回。謝瀾安一見胤奚清瘦的子,掌大的小臉,便想起他這兩年蟄伏苦熬的經歷,是以也給他補補。
胤奚這次卻沒有如獲珍寶地領命,他注視那盞潔白的酪,抻了抻郎送他的服袖口,遲疑道:“喝這個,會長吧……”
世上男子無不盼著長高些,哪有嫌自己高的?
謝瀾安倒是怕他喝完後,皮將養的比現在還白。
那豈不是更會招惹人了。
“衰奴不想喝麽。”
這聲從嚨裏溢出的輕一出,謝瀾安耳後的皮不由簌栗,以為自己聽錯了。
“……你喝酪脾胃不服?”
胤奚搖搖頭。
謝瀾安耐著子:“對牛羊有避諱?”
胤奚還是搖頭。
謝瀾安板起臉瞇了瞇眼:“我是在和你打商量?”
“衰奴……”
“閉,喝。”
一臉委屈的小郎君在郎的注視之下,不不願捧起瓷盞,小口小口地喝。
牛醇稠香甜,飲之暖腹,這是胤奚有生以來,第一次品嘗到這麽好喝的東西。
只是食與裳便像魚與熊掌,他怕不可兼得。
但胤奚最終還是聽話地喝完了,放下碗後,他向束夢道了聲謝。束夢看著他的兩邊角,卻是一樂。
原來他不留神,留了兩撇小白胡在邊。
謝瀾安清泠的眸子過去,人亦忍俊。
下一刻,又笑不出來了。因為胤奚用那雙水漉漉的黑眸凝視著,探出嫣紅的舌尖,將邊的殘白吮進去,幹幹淨淨地一笑:“多謝郎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