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37章

第37章

炎熱多日的金陵城終于下了場雨, 可惜是不解的牛細雨,外的垂柳在雨中朦一片綠霧。

謝瀾安出廷尉府,直奔長信宮, 在階下卻被庾松谷攔了下來。

“謝直指鞫走韋陀寺的僧人, 審問這些時日, 可審出個結果沒有?”

距庾神溺水已過五日, 伏天停不住, 用再多的冰也有難聞的氣味逸出。

最終是靖國公夫人忍悲發話, 說兒生前是的人,故而庾神于昨日下葬。

土了,但殺人的兇手還沒個眉目。

庾松谷和庾神是同一個娘胎養出的脾,剛愎自用,手段暴戾,他臉不佳地看著謝瀾安:

“若是沒結果,便將那些人給我,我有一百種法子讓人開口。”

謝瀾安用膝蓋想也知道,那些人若給他, 便剩不下幾條命了。

當時派冘從衛嚴守事發現場,并帶走寺中僧衆, 便是防止誰拿這些無辜的人撒氣。

謝瀾安垂眼撣了撣服上沾的水氣, 道:“請庾將軍節哀, 縣主的案子, 我還在調查。”

親妹妹不明橫死, 庾松谷能有什麽好耐心,他睨目冷笑:“我還記得當日在斯羽園,你與神發生齟齬,險些刀兵相見, 謝直指會如此好心全力調查?”

他聲沉了下去,“說起來,事發當時你在何?”

“驍騎營啊。”謝瀾安磕絆沒打一個,眼神冷漠,“原來將軍要審我。正好我有些眉目向太後回稟,不妨一道?有什麽話,在娘娘面前質疑不遲。”

庾松谷神冷,謝瀾安視若無睹,當先邁過朱檻。

二人進殿時,庾太後才在溱洧的服侍下喝過一碗藥。

的氣比初聞侄亡那日好了一些,只是終究傷了心,鬢角已有華發悄生。

謝瀾安見禮,太後一見便問:“可有眉目了,廷尉怎麽說?”

“回太後,廷尉那邊還是傾向于縣主是失足溺水。”謝瀾安道。

說完,太後的眉頭便皺了起來。

沒有兇手,便意味著庾神是白死,更要的是,神跡殺人的說法無法洗,會對庾氏的聲譽造影響。

謝瀾安看出太後的不滿,接著說:“不過臣又細細勘查過聖明池四周,對于當日的離奇景象,卻想到一種可能。”

庾松谷皺眉側目,太後問是什麽,謝瀾安道:“臣仔細想過,其實想在白日發出金,有很多種手段,比如借助金箔、金鏡反、又或者使用火石……前兩樣在現場都未尋到痕跡,而火石卻可以遇日自燃,燃燒盡後,灰燼便隨著池水消失,不失為一種可能。”

庾松谷冷聲問:“那這東西又是如何形凰圖案的?”

謝瀾安面不改,“臣以為,可以用冰。若事先將這種末在冰上刻出圖樣,封閉後投水中,待冰層融化,火石到日,便會起火自燃——自然,這也只是臣的一種猜測,因為無論是冰,還是火石,都是事後化去無形之,如若真有這樣一個籌劃周的兇手存在,那他也,太聰明了。”

分析得頭頭是道,一剎給太後姑侄說怔了。

溱洧在旁聽著,都覺得背後寒豎了起來。

庾松谷半晌才回過神,打量謝瀾安:“你這猜測,就如親眼看見的一般。”

這話也算歪打正著,八九不離十了。謝瀾安微微一笑,形只對著太後,與太後說家常似的道:

“庾將軍方才在殿外質問下臣,說我曾與庾二小姐鬧過不愉快,如何會真心為昭雪。又問臣中元那日,在何。”

太後不知還有這麽一檔子事,轉頭看了侄兒一眼。

謝瀾安輕嘆,接著說:

“請太後明鑒,從前的事是臣輕狂意氣,過去這麽久,早已忘在腦後。縣主之殤,臣亦痛惜,臣不敢說與縣主如何深厚,但臣做這一切,完全是為替太後分憂!在太後面前,臣說的句句都實話。庾將軍如不信,含靈這便辭簪接調查。”

“含靈不必多言,哀家信你。”太後不等說完,便一語定音。

嗔視侄子一眼,“他是惜家妹,心腸紛了,你莫與他計較。”

太後心中自有思量:倘若此事與謝含靈有關,又何必直說出來,惹人懷疑?再者,廷尉那幫在場混久的油子,遇事只想草草了結,只有含靈不曾順從失足的判定,還在堅持調查。

“如此設局,大費周章……”眼紋深沉的婦人沉思片刻,“害人手段如許多,偏偏選了最費事的一種。背後之人如此做,便是想落實‘神跡殺人,庾氏無道’的說法,引起輿論對庾氏的攻訐啊。”

庾松谷雖不願承認謝瀾安聰慧過人,但順著這條思路一捋,驚然道:“是了,盛夏之季尋常人家哪裏有冰,世家卻有儲冰。”

太後眼中現出痛惜又冰冷的鋒芒:“好,好個門閥士族……為達目的,他們眼中還有天子,還有王法嗎……查,繼續查!”

謝瀾安霎睫頷首,不再作聲。

人都是相信自己的,讓對方自己得出結論,比由說出來要好。

其實大市中也有冰鋪,否則胤奚的冰是何得來,但在太後與庾松谷這樣久坐高位的人眼裏,只會先為主地認為,庾神死亡的背後,一定牽扯著大人與複雜的算計。

恰好世家又一向與外戚敵對,這個說法散播開來,又是世家得利。

謝瀾安告退時,向太後保證,會嚴防金陵城中出現對庾氏不利的天命之說。

退出來,在雕花門扇外,不期遇到一人。

前來探太後的帝。

這似乎是君臣二人第一次在上朝之外的時間見。

陳勍著一件家常圓領緗綾服,腰間系著一枚銜珠水龍玉,雋氣清逸。

他站在一柄傘下,看著姿風流,眉黛被細雨的水氣染得更英颯的子,等了等,不見行禮,不由笑說:

“謝娘子是母後親信,怎麽,見朕便如此疏離?”

謝瀾安這才低下視線,揖首向皇帝行了一個常禮。

“臣參見陛下。”

陳勍不知道,在他之後的百年間,見過很多世帝、草頭王、荒唐□□的一國之君,所以對這些所謂的天下至尊,實在提不起多敬畏之心。

退下臺階後,陳勍久久未從那片紅影收回視線。

他年輕的眉宇泛著一種書卷氣的清澈,忽道:“給謝史送一把傘。”

為他撐傘的彧良是伺候帝的前老人了,他順著陛下的目,看見那搖扇自得而去的影,真個瀟灑,“哎喲”一聲:

“陛下您瞧,謝娘子哪裏像打傘的人呢?”

雨勢漸大。

宮中無傘,宮外卻有人在撐傘等著謝瀾安。

胤奚青衫舉緋傘,看見郎踏出宮門,肩頭發鬢上都染了雨珠氣,他皺起俊眉,忙上前將傘遮在頭頂。

謝瀾安沒有側目,在他的跟隨下登上馬車,撣落座時說:“做這些事。”

收他來不是做奴婢丫鬟的。

“是。”胤奚隨後上車,細致地抖落傘面上的雨水在角落,關上車門,擋住外面的氣。

他留意地看了郎一眼,低聲補充:“只是見郎不喜雨天……是衰奴做得不好。”

謝瀾安看向他。

不過是在雨天隨出過一次門,他的直覺……是真敏銳。

從前是不喜,決心栽培他後,也便沒這些忌諱了。

輸在一場雨裏,如今重收門徒,便是要打破這個鎖住的惡咒。

楚清鳶麽,初見時赤誠得一眼見底,反骨全藏在裏。眼前這個,倒是不藏,只是慣會用乖巧裝飾,說不定還心想著怎麽引他的反骨。

就如胤奚今日這青衫,不仍是的舊服麽?

那日斷前塵,要他棄,哪怕重新給他做三大箱新的也,結果這個眼也紅了、跪也跪了的小可憐,偏在這件事上不肯松口——他當時怎麽說來著?

“衰奴就喜歡原來的,不想換……衰奴自知愚鈍,惹郎生氣了,請郎狠狠責罰我吧。”

責罰還不夠,還要狠狠,還是嗓,紅著眼圈。

生怕下得去手。

也不是個省油的燈。

但至見過他的另一面,知道他的來路去,了解他的忍倔強。

馬車駛出馳道,謝瀾安問:“有最新戰報嗎?”

公事公辦的語氣,不再如以往和。

對他態度的轉變是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哪怕他什麽都不做,憑挽郎胤奚這個份,謝瀾安便能漫不經心地容下他一席之地。

可在此之後,他有一星半點做不好,都算這做主君的管不嚴。

“有。”胤奚隨之正

從前他是無法接到這些機信件的。

謝瀾安給了他門生的份,他今日才有立場到宮外來等,才有資格與權限了解到北伐的事務。

“一個時辰前到的,是阮郎君寄回的,信上說豫州的兩翼軍馬已駐紮在兗北的鄲城,以策應大司馬。

“荊州那邊也寄回家書,謝二爺領軍漢水至泌,與北朝的守城先鋒部隔壘對峙。大司馬青州後,尚無最近消息。”

他低聲敘述,有條不紊,抹去了嗓音裏的甜膩,話語清沉簡要。

謝瀾安聽後點頭。

表兄北上後加了豫州軍,不褚嘯崖直接統領,卻是作為配合主力軍最重要的一路鋒翼,能夠傳回一些進展,但涉及不到前方最直觀的戰局;

二叔那裏不用多說,與大司馬一東一西,水陸兩道夾擊北朝,消息足夠及時,也不會藏私;

至于北伐主力北府軍,褚嘯崖是雷厲風行之人,又擅奇兵,不京城羈縻,他不會老實照規矩地往金陵傳遞戰報。

京中之人想了解到當地的戰局,除了靠斥侯回報,還是只能多番推演。

胤奚見扇敲掌心,凝神思索,沒有出聲打擾。

直至謝瀾安的眉心微微松泛開來,擡手去拿小幾上的茶壺,胤奚忙斟了一杯奉過去。

謝瀾安指尖微頓,裏應著不再做這些瑣事,手上忙活得一件不是吧?

最終還是接下來。

胤奚安靜地等郎潤過,方從袖中取出他前一日練寫的字,給謝瀾安過目。

令胤奚每日風雨無阻臨十張字帖,是謝瀾安布下的功課。接在手,隨意翻了兩張,搭眼便看出問題來。

“為書者,力、勢、藏三者缺一不可。書前須默坐靜思,神采沉,你心還不夠靜。”

又翻了兩張,蹙起眉:“力也不夠勻。《九勢》不是背得爛麽,如何不曾活學活用,下鋒有力,方有‘之麗’,所謂之麗,便是你……”

一心沉浸在對他的指正中,下意識尋找最恰當的比喻,擡頭便看胤奚的臉。

驀地對上那雙正認真聆訓的眼睛,謝瀾安口齒一頓,改口:“便是你——收到那些字帖中的神韻。”

子別開眼,“這十張不算,再寫一份補上。”

其實對于一個初窺書法門徑的人來說,胤奚的字已經初雛形了。

而且謝瀾安看得出,他私底下寫的絕對不止十張字,定是多練過。

的眼界高,要求也高。

他若不能比同等起步的人進步得更快,便是不合格。

郎的眼神清而冷,聲音也前所未有的嚴厲,那片致皎白的側頷,更是清疏勝雪,約無

胤奚垂眼,好喜歡。

從前對他有說有笑,看似和旁人不同,可胤奚卻總覺,郎那時的笑像一種……漫不經心的客氣,隔著他翻不過的十丈紅塵。

如山間雲嵐,吹一吹便散。

如今,才是真正將他看進眼裏。

他主出兩片白的掌心。

“罰我。”

這是事先定好的,他寫不好字要罰。

人人小時候都是這麽過來的,打了才長記,天才如謝瀾安,也逃不過這個苦功。

謝瀾安是言出必踐之人,瞥瞥他,心道你多個什麽,真當我狠不下心麽?

冷臉拿出為人師表的氣派,沒打他寫字兒的那只手,舉扇打在胤奚左手心。

他的手心多,謝瀾安是過的。所以打他手心和敲玄白的腦袋不同,謝瀾安也無經驗,只好大約拿著力道。

多輕多重,也不知,只見胤奚眼睫輕輕一,青衫微抖,嚨溢出一段無聲的氣音。

謝瀾安沉默,忽然狐疑地歪頭找他低下去的臉:“你笑呢?”

胤奚茫然擡頭。

那張繃得平直的角,哪有笑模樣?他無辜地說:“還有九下。”

謝瀾安盯他兩眼,而後負手靠在車廂,閉目,養神,不看為淨。

“不打了,存著。”

胤奚憾地收回手。

他輕輕蜷起掌心,記住這種麻發的滋味。

等以後寫好了,這種獎勵就沒有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144章

鳳鳴朝

第37章

第37章

炎熱多日的金陵城終于下了場雨, 可惜是不解的牛細雨,外的垂柳在雨中朦一片綠霧。

謝瀾安出廷尉府,直奔長信宮, 在階下卻被庾松谷攔了下來。

“謝直指鞫走韋陀寺的僧人, 審問這些時日, 可審出個結果沒有?”

距庾神溺水已過五日, 伏天停不住, 用再多的冰也有難聞的氣味逸出。

最終是靖國公夫人忍悲發話, 說兒生前是的人,故而庾神于昨日下葬。

土了,但殺人的兇手還沒個眉目。

庾松谷和庾神是同一個娘胎養出的脾,剛愎自用,手段暴戾,他臉不佳地看著謝瀾安:

“若是沒結果,便將那些人給我,我有一百種法子讓人開口。”

謝瀾安用膝蓋想也知道,那些人若給他, 便剩不下幾條命了。

當時派冘從衛嚴守事發現場,并帶走寺中僧衆, 便是防止誰拿這些無辜的人撒氣。

謝瀾安垂眼撣了撣服上沾的水氣, 道:“請庾將軍節哀, 縣主的案子, 我還在調查。”

親妹妹不明橫死, 庾松谷能有什麽好耐心,他睨目冷笑:“我還記得當日在斯羽園,你與神發生齟齬,險些刀兵相見, 謝直指會如此好心全力調查?”

他聲沉了下去,“說起來,事發當時你在何?”

“驍騎營啊。”謝瀾安磕絆沒打一個,眼神冷漠,“原來將軍要審我。正好我有些眉目向太後回稟,不妨一道?有什麽話,在娘娘面前質疑不遲。”

庾松谷神冷,謝瀾安視若無睹,當先邁過朱檻。

二人進殿時,庾太後才在溱洧的服侍下喝過一碗藥。

的氣比初聞侄亡那日好了一些,只是終究傷了心,鬢角已有華發悄生。

謝瀾安見禮,太後一見便問:“可有眉目了,廷尉怎麽說?”

“回太後,廷尉那邊還是傾向于縣主是失足溺水。”謝瀾安道。

說完,太後的眉頭便皺了起來。

沒有兇手,便意味著庾神是白死,更要的是,神跡殺人的說法無法洗,會對庾氏的聲譽造影響。

謝瀾安看出太後的不滿,接著說:“不過臣又細細勘查過聖明池四周,對于當日的離奇景象,卻想到一種可能。”

庾松谷皺眉側目,太後問是什麽,謝瀾安道:“臣仔細想過,其實想在白日發出金,有很多種手段,比如借助金箔、金鏡反、又或者使用火石……前兩樣在現場都未尋到痕跡,而火石卻可以遇日自燃,燃燒盡後,灰燼便隨著池水消失,不失為一種可能。”

庾松谷冷聲問:“那這東西又是如何形凰圖案的?”

謝瀾安面不改,“臣以為,可以用冰。若事先將這種末在冰上刻出圖樣,封閉後投水中,待冰層融化,火石到日,便會起火自燃——自然,這也只是臣的一種猜測,因為無論是冰,還是火石,都是事後化去無形之,如若真有這樣一個籌劃周的兇手存在,那他也,太聰明了。”

分析得頭頭是道,一剎給太後姑侄說怔了。

溱洧在旁聽著,都覺得背後寒豎了起來。

庾松谷半晌才回過神,打量謝瀾安:“你這猜測,就如親眼看見的一般。”

這話也算歪打正著,八九不離十了。謝瀾安微微一笑,形只對著太後,與太後說家常似的道:

“庾將軍方才在殿外質問下臣,說我曾與庾二小姐鬧過不愉快,如何會真心為昭雪。又問臣中元那日,在何。”

太後不知還有這麽一檔子事,轉頭看了侄兒一眼。

謝瀾安輕嘆,接著說:

“請太後明鑒,從前的事是臣輕狂意氣,過去這麽久,早已忘在腦後。縣主之殤,臣亦痛惜,臣不敢說與縣主如何深厚,但臣做這一切,完全是為替太後分憂!在太後面前,臣說的句句都實話。庾將軍如不信,含靈這便辭簪接調查。”

“含靈不必多言,哀家信你。”太後不等說完,便一語定音。

嗔視侄子一眼,“他是惜家妹,心腸紛了,你莫與他計較。”

太後心中自有思量:倘若此事與謝含靈有關,又何必直說出來,惹人懷疑?再者,廷尉那幫在場混久的油子,遇事只想草草了結,只有含靈不曾順從失足的判定,還在堅持調查。

“如此設局,大費周章……”眼紋深沉的婦人沉思片刻,“害人手段如許多,偏偏選了最費事的一種。背後之人如此做,便是想落實‘神跡殺人,庾氏無道’的說法,引起輿論對庾氏的攻訐啊。”

庾松谷雖不願承認謝瀾安聰慧過人,但順著這條思路一捋,驚然道:“是了,盛夏之季尋常人家哪裏有冰,世家卻有儲冰。”

太後眼中現出痛惜又冰冷的鋒芒:“好,好個門閥士族……為達目的,他們眼中還有天子,還有王法嗎……查,繼續查!”

謝瀾安霎睫頷首,不再作聲。

人都是相信自己的,讓對方自己得出結論,比由說出來要好。

其實大市中也有冰鋪,否則胤奚的冰是何得來,但在太後與庾松谷這樣久坐高位的人眼裏,只會先為主地認為,庾神死亡的背後,一定牽扯著大人與複雜的算計。

恰好世家又一向與外戚敵對,這個說法散播開來,又是世家得利。

謝瀾安告退時,向太後保證,會嚴防金陵城中出現對庾氏不利的天命之說。

退出來,在雕花門扇外,不期遇到一人。

前來探太後的帝。

這似乎是君臣二人第一次在上朝之外的時間見。

陳勍著一件家常圓領緗綾服,腰間系著一枚銜珠水龍玉,雋氣清逸。

他站在一柄傘下,看著姿風流,眉黛被細雨的水氣染得更英颯的子,等了等,不見行禮,不由笑說:

“謝娘子是母後親信,怎麽,見朕便如此疏離?”

謝瀾安這才低下視線,揖首向皇帝行了一個常禮。

“臣參見陛下。”

陳勍不知道,在他之後的百年間,見過很多世帝、草頭王、荒唐□□的一國之君,所以對這些所謂的天下至尊,實在提不起多敬畏之心。

退下臺階後,陳勍久久未從那片紅影收回視線。

他年輕的眉宇泛著一種書卷氣的清澈,忽道:“給謝史送一把傘。”

為他撐傘的彧良是伺候帝的前老人了,他順著陛下的目,看見那搖扇自得而去的影,真個瀟灑,“哎喲”一聲:

“陛下您瞧,謝娘子哪裏像打傘的人呢?”

雨勢漸大。

宮中無傘,宮外卻有人在撐傘等著謝瀾安。

胤奚青衫舉緋傘,看見郎踏出宮門,肩頭發鬢上都染了雨珠氣,他皺起俊眉,忙上前將傘遮在頭頂。

謝瀾安沒有側目,在他的跟隨下登上馬車,撣落座時說:“做這些事。”

收他來不是做奴婢丫鬟的。

“是。”胤奚隨後上車,細致地抖落傘面上的雨水在角落,關上車門,擋住外面的氣。

他留意地看了郎一眼,低聲補充:“只是見郎不喜雨天……是衰奴做得不好。”

謝瀾安看向他。

不過是在雨天隨出過一次門,他的直覺……是真敏銳。

從前是不喜,決心栽培他後,也便沒這些忌諱了。

輸在一場雨裏,如今重收門徒,便是要打破這個鎖住的惡咒。

楚清鳶麽,初見時赤誠得一眼見底,反骨全藏在裏。眼前這個,倒是不藏,只是慣會用乖巧裝飾,說不定還心想著怎麽引他的反骨。

就如胤奚今日這青衫,不仍是的舊服麽?

那日斷前塵,要他棄,哪怕重新給他做三大箱新的也,結果這個眼也紅了、跪也跪了的小可憐,偏在這件事上不肯松口——他當時怎麽說來著?

“衰奴就喜歡原來的,不想換……衰奴自知愚鈍,惹郎生氣了,請郎狠狠責罰我吧。”

責罰還不夠,還要狠狠,還是嗓,紅著眼圈。

生怕下得去手。

也不是個省油的燈。

但至見過他的另一面,知道他的來路去,了解他的忍倔強。

馬車駛出馳道,謝瀾安問:“有最新戰報嗎?”

公事公辦的語氣,不再如以往和。

對他態度的轉變是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哪怕他什麽都不做,憑挽郎胤奚這個份,謝瀾安便能漫不經心地容下他一席之地。

可在此之後,他有一星半點做不好,都算這做主君的管不嚴。

“有。”胤奚隨之正

從前他是無法接到這些機信件的。

謝瀾安給了他門生的份,他今日才有立場到宮外來等,才有資格與權限了解到北伐的事務。

“一個時辰前到的,是阮郎君寄回的,信上說豫州的兩翼軍馬已駐紮在兗北的鄲城,以策應大司馬。

“荊州那邊也寄回家書,謝二爺領軍漢水至泌,與北朝的守城先鋒部隔壘對峙。大司馬青州後,尚無最近消息。”

他低聲敘述,有條不紊,抹去了嗓音裏的甜膩,話語清沉簡要。

謝瀾安聽後點頭。

表兄北上後加了豫州軍,不褚嘯崖直接統領,卻是作為配合主力軍最重要的一路鋒翼,能夠傳回一些進展,但涉及不到前方最直觀的戰局;

二叔那裏不用多說,與大司馬一東一西,水陸兩道夾擊北朝,消息足夠及時,也不會藏私;

至于北伐主力北府軍,褚嘯崖是雷厲風行之人,又擅奇兵,不京城羈縻,他不會老實照規矩地往金陵傳遞戰報。

京中之人想了解到當地的戰局,除了靠斥侯回報,還是只能多番推演。

胤奚見扇敲掌心,凝神思索,沒有出聲打擾。

直至謝瀾安的眉心微微松泛開來,擡手去拿小幾上的茶壺,胤奚忙斟了一杯奉過去。

謝瀾安指尖微頓,裏應著不再做這些瑣事,手上忙活得一件不是吧?

最終還是接下來。

胤奚安靜地等郎潤過,方從袖中取出他前一日練寫的字,給謝瀾安過目。

令胤奚每日風雨無阻臨十張字帖,是謝瀾安布下的功課。接在手,隨意翻了兩張,搭眼便看出問題來。

“為書者,力、勢、藏三者缺一不可。書前須默坐靜思,神采沉,你心還不夠靜。”

又翻了兩張,蹙起眉:“力也不夠勻。《九勢》不是背得爛麽,如何不曾活學活用,下鋒有力,方有‘之麗’,所謂之麗,便是你……”

一心沉浸在對他的指正中,下意識尋找最恰當的比喻,擡頭便看胤奚的臉。

驀地對上那雙正認真聆訓的眼睛,謝瀾安口齒一頓,改口:“便是你——收到那些字帖中的神韻。”

子別開眼,“這十張不算,再寫一份補上。”

其實對于一個初窺書法門徑的人來說,胤奚的字已經初雛形了。

而且謝瀾安看得出,他私底下寫的絕對不止十張字,定是多練過。

的眼界高,要求也高。

他若不能比同等起步的人進步得更快,便是不合格。

郎的眼神清而冷,聲音也前所未有的嚴厲,那片致皎白的側頷,更是清疏勝雪,約無

胤奚垂眼,好喜歡。

從前對他有說有笑,看似和旁人不同,可胤奚卻總覺,郎那時的笑像一種……漫不經心的客氣,隔著他翻不過的十丈紅塵。

如山間雲嵐,吹一吹便散。

如今,才是真正將他看進眼裏。

他主出兩片白的掌心。

“罰我。”

這是事先定好的,他寫不好字要罰。

人人小時候都是這麽過來的,打了才長記,天才如謝瀾安,也逃不過這個苦功。

謝瀾安是言出必踐之人,瞥瞥他,心道你多個什麽,真當我狠不下心麽?

冷臉拿出為人師表的氣派,沒打他寫字兒的那只手,舉扇打在胤奚左手心。

他的手心多,謝瀾安是過的。所以打他手心和敲玄白的腦袋不同,謝瀾安也無經驗,只好大約拿著力道。

多輕多重,也不知,只見胤奚眼睫輕輕一,青衫微抖,嚨溢出一段無聲的氣音。

謝瀾安沉默,忽然狐疑地歪頭找他低下去的臉:“你笑呢?”

胤奚茫然擡頭。

那張繃得平直的角,哪有笑模樣?他無辜地說:“還有九下。”

謝瀾安盯他兩眼,而後負手靠在車廂,閉目,養神,不看為淨。

“不打了,存著。”

胤奚憾地收回手。

他輕輕蜷起掌心,記住這種麻發的滋味。

等以後寫好了,這種獎勵就沒有了。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