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楚清鳶伏在石階上劇烈地咳嗽半晌, 新鮮空氣湧肺腑,方從鬼門關轉了回來。
路過的士人見到他狼狽的模樣,詫相視, 楚清鳶撐著手肘起, 臉沉。
謝演從館閣出來, 見到脖頸紫黑的楚清鳶也唬了一跳, “出了何事?”
楚清鳶束領遮住傷痕, 眼瞼還滲著之前窒息時憋出的猩紅, 聲音嘶啞:“無事,遇到一條瘋狗。”
離開院子的胤奚左拐右繞圍著士林館轉了一圈,確定無人尾隨自己,方去校場。
武婢們已經開始訓練了,祖遂背手立于觀臺,正面不豫地等著他。
果不其然遲到了。
胤奚認罰,直接走到兵械架前提起一桿鐵鑄槍,牽肩臂的時,他眉頭微擰, 一言不發地朝革靶刺紮五百下。
不知是不是祖遂的錯覺,他覺這小子今日的戾氣格外重。
回來又是傍晚, 謝府掛著竹骨紗燈的宅門外, 停著數輛馬車。
今日是六月六, 舊歷有“僧曬經, 歸寧”的風俗, 此夜無宵,因為秦淮兩岸會舉行盛大的祭神燈會。
胤奚回府,正巧遇謝瀾安帶著瑤池、文樂山出府。
邊是輕袍便服的謝策夫婦,折蘭音邊的母懷中抱著個胖團團的娃兒。
暖黃的燈下, 一幅闔家團圓的溫馨場景。
胤奚微頓,稍側避了避,“郎,衰奴回來了。”
他的聲音含些沙啞,似累得狠了。謝瀾安下意識往他上看。
等看到那兩片淺微白的仰月時,一忽反應過來,這是什麽怪習慣?
應了一聲,文良玉笑著與他說:“我們正要去看燈,小胤郎君,你要不要一起去?”
自從崔先生當面誇獎過胤奚一回,文良玉對這個對門鄰居就十分佩服。最近聽說他又去學武,更敬佩他的毅力。
他說完,才發現胤奚臉埋燈影之中,形疲憊,這才想起來:“看我,忘了你才練回來,你趕回房歇息吧!”
胤奚輕輕看謝瀾安一眼,垂下眼:“嗯,我不去了……郎不曾邀請我。”
這話一出,府門口衆人都靜了一靜。
文良玉睜著純稚的雙眼撓撓鼻尖,敢他的邀請不作數對吧?
謝策與折蘭音默契地換一個眼神。
謝瀾安失笑一聲。本對燈會無甚興趣,今日出門全是謝年鬧的,說一人看燈無趣,非要與一同出門。謝瀾安也覺弦繃太久,松快松快是應當,便同意了,順便上樂山。
結果臨行前,謝年忽被一班朋友下帖去喝酒,反而了全家缺席的那一個。
不是忘了胤奚,是念他練武辛苦,想讓他多休息休息,這也了的不是。
負手將胤奚周上下打量一番,未接前言,似笑非笑地問:“打架了?”
撥雲堡有的耳目,楚清鳶搭上謝演這條船知道,今日在士林館鬧出的靜,也有耳聞。
胤奚一愣,下意識點頭:“我是不是給郎添麻煩了?”
謝瀾安以為他多會有些遮掩,不想承認得如此痛快,笑意不由明快幾分,說沒有。
雖沒料到胤奚會和那姓楚的上,但小小曲,沒什麽麻煩的。
胤奚輕舒一口氣,“那我沒給郎丟人。”
謝策輕咳一聲,胤奚忙側開,“耽誤郎君娘子們去觀燈了,請登車。”
于是謝府衆人登車,鸞鈴輕鳴著駛出巷口,胤奚默默收回視線,進了府中。
折蘭音懷抱小寶,特意與謝瀾安同坐一車。轔轔朱過長樂橋的拱石,折蘭音逗了會孩子,含笑看向小姑子:
“妹妹對這個胤郎君,好像特別縱容似的。”
謝瀾安眉,這話仿佛別人也說過。
牽過小侄子乎乎的小手玩了一會,才笑著說:“阿兄這話憋了多久了,自己不問我,讓嫂子來打探軍?”
折蘭音笑了:“你果然了解他。你阿兄卻不是要幹涉你的事,只是有些不放心。畢竟這胤郎君……弱骨,鬢青絕,姿容,太打眼了。”
看著悠哉怡然的小姑:“你又以相贈,他穿著錦襕袍站在那裏,那風度又比世家子弟差在哪裏呢?”
所以和夫君才有些含糊,瀾安今年二十歲,在男子不過是弱冠之年,對子而言卻早已應當出閣了。
只是謝家的兒都有主張,瀾安又不是甘為別家宗婦的,那麽,胤郎君便是養在裏院的了?
可方才見兩人說話,一個恭謹謹,一個淡淡然,又不似狎近模樣。
謝瀾安笑道:“阿嫂不用猜了。我與他之間有些香火,除此之外……”
素指挑簾,向人聲漸漸喧鬧的燈市,被夜風吹醒了神,“別無其餘。”
胤奚回房後沒有歇下,他草草收拾後,閉目小憩半刻,即又撐著酸痛的軀出府,回了趟西城。
富人看燈,窮人看月,羊腸巷中父母雙全的孩子此夜卻也被大人帶去淮邊,雀躍地趕那燈會的熱鬧。
小掃帚在桌上點了盞油燈,火苗豆粒般大小,將兩只羊角辮的影映在土牆上,像兩直的甘蔗。
小在一片寂靜中看了看自己的家,低頭抹抹眼睛,正打算翻出的啄釘玩玩一玩,忽聽窗外有人嗓音溫醇道:
“是誰家小孩哭鼻子?”
小掃帚眼神一亮,歡天喜地地喊“我才沒有呢”,跑去推開屋門,“小胤小胤!你……你怎麽回來了?”
胤奚彎下,將藏在後的兔兒燈遞給小掃帚,暈籠在他俊的臉上。
“每年這個時候,我不都會帶你去逛燈會嗎?今年不想去了?”
“當然想去!可是你……”小掃帚心想,可是小胤不是像說書先生說的那樣,攀上什麽枝了嗎?怎麽還會記得這點小事。
但不敢問,怕一說就提醒了小胤,把這個夢一樣出現在家門外的人給驚破了。
把小手塞到胤奚手裏,喜笑開:“走吧走吧!晚了趕不上熱鬧了!”
胤奚的胳膊被興地甩高,他輕嘶一聲,無奈搖頭。
馬車在窄巷外等著,小掃帚平生第一次坐馬車,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東西,驚奇不已,終于相信小胤是真的過上好日子了。
車往秦淮去的時候,胤奚看著小天真興的臉,說:“上回與你說的事想好了嗎,要不要去讀書?”
“啊?”上回……是什麽時候……他們說過這事嗎?
小掃帚貪玩兒,最不看書本上的東西,苦著臉看著小胤。
胤奚道:“去學堂讀書,那裏有學舍,晚上就不會一個人了,還能認識許多同齡夥伴。”
小掃帚撓撓頭,“可是那種大戶人家的學堂,都是有錢人的孩子哩,怎麽可能和我朋友,我會被欺負的。”
胤奚眸中含著清的亮,“因為有一個人,想讓貧苦人家的孩子也有書讀,所以建立了廣收生員的學堂。不會有人欺負你的。”
“唔……”
胤奚側目:“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有錢人家用的是不是金掃帚嗎?你去了,也許便會知道。”
秦淮岸邊燈火輝煌,人聲鼎沸,河水溶碎月,金波粼粼。水中裝飾著輕紗彩帷的畫舫鱗次櫛比,其中不時傳來竹歌聲,男笑謔。
胤奚帶小掃帚下車時,已經基本說服了這個無依無靠的小孩。孩子貪新,很快忘了那點憂愁,融進熱鬧的廟會中。
瓦寺前,上千彩燈搭起了一座巨大鰲山,五彩躍金,引來僧俗圍觀。
披裟袍的道人在賣符結緣,周邊還有販賣各式小玩意兒的攤子。
小掃帚一雙眼睛忙不過來,在肩踵的人群中,一手抓著胤奚,一手提著自己的兔兒燈,每個攤子前都要停留片刻。
但不和胤奚要什麽,只是看。
胤奚買下一只繪彩面給。
他吃住在謝府,只不曾收過謝府的銀錢,這是他以前攢下的私房。小掃帚將那只狐貍面戴在臉上,分外快活,在寺廟前搖頭晃腦轉了幾盞茶的功夫,心來地摘下來:
“小胤,你戴上讓我看看!”
放眼四周,只有婦孺才戴這種面,胤奚開始不理,奈何小掃帚扯著他胳膊撒纏人。
胤奚齜牙咧忍了忍,最後還是蹲下,任由將面扣在自己臉上。
視野驟然一窄,滿世界的仿佛都收進了他的雙眼。
胤奚起的一剎,怔忡在原地。
隔著熙來攘往的人群,他驀然看見一人立在對面的燈樓下。
那對子而言過于括的檀圓領長裾,將修襯得英麗亭拔,長發及腰,腰僅一握。
即使在家人圍簇之中,花火彩焰之下,的笑意依舊浮薄,眼底冰清沁涼一片,不食一點煙火。
讓人錯覺只是偶謫凡塵,前後,都無一人。
謝瀾安覺察有一道注視落在上,凝眉回眸。
一眼也看見他。
闌珊燈火,溶溶月,男子姿清逸流宕,讓人疑心狐貍變作了公子。
胤奚單手揭開那只彩狐面,烏黑的瞳底星火點點,與謝瀾安相隔燈山,短暫對視了一眼。
他穿過人走到面前,結輕:“郎。”
“這麽巧。”謝瀾安角輕,不得不有些嘆,在祖老將軍手底下磋磨了一天,還有力氣出來逛燈會,看來是低估了他。
擡手將他額發上的面挑下來,興趣地瞧了瞧,又低頭看向他牽著的羊角辮。
小掃帚機靈,驚奇地仰這個英俊之極的子,雙眼發亮,捂著用自以為很小的聲音說:
“小胤小胤,就是你贅的好人家麽……”
下一刻,的被嚴嚴實實捂住了。
胤奚見地在謝瀾安面前洩出幾分慌,睫影晃漾在瞼下,“我沒教這樣說過……”
折蘭音和謝五娘先是有些茫然,此時見狀,都低頭忍俊。
倒是謝策作為兄長,臉睛難辨,他凝視這個被燈火映得愈發姿容璀璨的男子,到底沒阻攔什麽,撇過了頭去。
謝瀾安眼中鮮活,住角彎下,拍開他的手,問那:“你什麽名字?”
“小掃帚……”
小掃帚怯怯地回答,約察覺到自己可能給小胤惹禍了,擡頭看了他一眼,連忙往回找補,“我是小……胤哥哥的鄰居,了他多年照顧。胤哥哥很好的,他會,煮飯,還會唱歌,養魚,他養過幾尾很漂亮的金鱗鯉魚呢——”
只可惜那場大火後,魚就死了。
謝瀾安搭腔,“是嘛。”
眼梢輕瞟手腳不知往哪擺的小郎君,聽著像形容賢妻良母。
小掃帚的頭頂輕輕按下一只手掌,胤奚說:“可以了。”
他恢複了之前的從容靜默,只是仍有些不敢直視謝瀾安,手虛扶直起,趁這機會,將想送小掃帚學的請求與郎說了。
說起來,他一直拘謹地不謝府太多恩惠,但若認真計較,便是何羨來算也早已還不清了。
但為這孩子,他還是跟郎開了口。
這對謝瀾安來說連舉手之勞都算不上,自然答應。見小掃帚前襟上,掛著一張鮮黃三角紙符,定睛瞧了眼上頭小字,是些吉祥話語。
“我的字……難郎法眼。”胤奚注意到目所及。
他不說,謝瀾安還真沒想到這是他寫的,印象裏仿佛還是第一次看見他的字。
謝瀾安收回視線隨口說:“還。”
不到十五歲便摘得書道一品的盛譽,再高妙的字在眼裏,也不過是“還”,何況這般缺名師指點,摹形不摹神的俗字。
胤奚分明看出的意興闌珊,依舊笑了笑。
“貴人出行,閑雜退避!”
就在這時,長街的那頭傳來鳴騶開道之聲。
玩累了的謝小寶在母懷裏昏昏將睡,忽被這聲鑼響驚醒,打了個嚇嗝,哼唧起來。
謝瀾安皺眉轉頭,便見數匹輕騎當先開路,後面是一架八人擡彩幔敞窗車輦,畫輦中怡然高坐的子著朱紅織金藻紋,臂挽芙蓉纖帛,髻上珠釵六珈,嫵多姿。
在車外,還有一名頭戴紅纓盔,長相的男子,騎在高頭大馬上,與齊頭并行。
被驅趕的百姓倉惶地躲向兩旁,有不滿者低道:“好大陣勢,不知的還以為是皇帝妃子出行。”
“噓,小聲些,這庾家人可比皇帝妃子還厲害些呢……”
來者正是庾氏兄妹。
謝瀾安淡漠地撚了撚指腹,心覺掃興。
胤奚後背發,在第一時間將小掃帚藏在後。
然而他們這群人的風姿個個不俗,又燈下,就如鶴立群。庾神輦到眼到,眼尖地發現了他們,一愣之下,冷笑命令停輦。
“真巧啊,謝直指也來賞燈?”
不不地挑釁謝瀾安,眼睛卻死死盯在胤衰奴上。
這個人,因為不順從,曾被的詹事罵作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聽後狠狠賞了詹事兩掌——看中的人,縱使再倔再,豈能以此形容,來辱沒的眼?
所以他小臘梅花兒,他不是要傲雪麽,好啊,那就著實把他扔進冰天雪地凍上一凍,看他的骨頭究竟有多。
庾神第一不缺的是錢,其次便是時間,可是就在貓捉老鼠樂在其中時,這枝臘梅花卻被別人折走了。
看他的風神容貌,竟被謝瀾安養得更勝從前。
庾神不甘極了,住指節,聲音染了冷寒,“不承想謝直指喜好別致,憐弱慕,是個菩薩心腸。這廟裏的神佛見到你,只怕都要讓賢換你坐蓮臺。”
胤奚眼神漆黑,聽出話中,偏頭看向郎。
謝瀾安一揚眉,便有劍指翠鬢的風采,輕嗤:“我不做菩薩。”
不喜仰頭與人說話,言訖即側,命允霜去駕車。
庾松谷卻是下鞍,走到謝瑤池對面。
燈下看人,越看越含,這位太後侄,石頭城統領含著笑道:“五娘子別來無恙?”
謝瑤池心弦微,卻是行禮如儀,頷首回言:“見過庾將軍。”
這時謝小寶哼哭起來,似是困倦了,折蘭音忙道:“小寶困了,夫君,小妹,咱們回吧。”不著痕跡側步擋住五娘。
謝策點頭,與庾松谷淡淡寒暄兩語。
庾松谷心中哂笑,他早晚要抱得人歸,不急于這一日,兩家人肩而過。
胤奚還要送小掃帚回家,不與他們同行。待庾家依儀仗消失在視線中,他的後背才漸漸放松。
謝瀾安離他最近,看在眼裏,對他道:“別跟死——”
頓了下,眼神晦,似今夜被人間燈火退的月,改口:“別跟死不悔改的人計較。”
前世的庾神,便是在這一年應了的名字,溺水而亡。
時隔過久,庾神亡故的時間與地點,謝瀾安記不清了,只記得是在秋天。
因為庾神的亡故引發了太後與靖國公震怒,庾家人不信這是意外,在城中大肆追查兇手,與外戚作對的世家皆到了牽連。
那年金陵城的楓葉鮮紅勝火,上面沾的皆是人。
大玄南渡以來的第一場連坐甚廣的黨錮之禍,便是發生在這一年。
靖國公也不知當真因痛失,以至喪心病狂,還是要借此機會鏟除異己,所針對的世家多達五氏,連位列丞相的瑯琊王氏都赫然在列。
前世謝氏不涉黨爭,又有二叔執掌荊州兵馬做底氣,僥幸逃一劫。
而謝瀾安上輩子雖然明哲保,不參朝事,卻不忍坐視那麽多無辜者被害,用關系,明裏暗裏地幫助不士族中人,逃過牢獄之災。
王家、郗家、衛家……可等幾年後太後殃及,名聲掃地,冷眼旁觀的也是這些人。
上一世直至死時,庾神這樁無頭案的真兇也沒有找著。這卻也不重要,前世庾太後借題發揮,用大司馬在此事上助力,帶兵鎮五大世家,以致世家不敵,元氣大傷。
所以謝瀾安今生阻止這樁慘案,必要先調大司馬離京北伐,斷外戚一臂。
接下來,便只等庾神出事,以太後如今對的信任,自然會將調查權到手裏。
到那時,手中的權限會進一步擴充,游走于外戚與世家之間,刀鋒落向何,便不是聽他人號令了。
——這便是對老師所說的,一直在等的那個“契機”。
——這便是請崔先生預測大司馬行軍速度,務必不使京城外互相幹擾的原因所在。
謝瀾安眸尾沒一縷,出一個真心實意的微笑。
重生之後,在皇宮外遇見庾神的第一面,為馬車讓道時,已在盤算的死期。
第33章
楚清鳶伏在石階上劇烈地咳嗽半晌, 新鮮空氣湧肺腑,方從鬼門關轉了回來。
路過的士人見到他狼狽的模樣,詫相視, 楚清鳶撐著手肘起, 臉沉。
謝演從館閣出來, 見到脖頸紫黑的楚清鳶也唬了一跳, “出了何事?”
楚清鳶束領遮住傷痕, 眼瞼還滲著之前窒息時憋出的猩紅, 聲音嘶啞:“無事,遇到一條瘋狗。”
離開院子的胤奚左拐右繞圍著士林館轉了一圈,確定無人尾隨自己,方去校場。
武婢們已經開始訓練了,祖遂背手立于觀臺,正面不豫地等著他。
果不其然遲到了。
胤奚認罰,直接走到兵械架前提起一桿鐵鑄槍,牽肩臂的時,他眉頭微擰, 一言不發地朝革靶刺紮五百下。
不知是不是祖遂的錯覺,他覺這小子今日的戾氣格外重。
回來又是傍晚, 謝府掛著竹骨紗燈的宅門外, 停著數輛馬車。
今日是六月六, 舊歷有“僧曬經, 歸寧”的風俗, 此夜無宵,因為秦淮兩岸會舉行盛大的祭神燈會。
胤奚回府,正巧遇謝瀾安帶著瑤池、文樂山出府。
邊是輕袍便服的謝策夫婦,折蘭音邊的母懷中抱著個胖團團的娃兒。
暖黃的燈下, 一幅闔家團圓的溫馨場景。
胤奚微頓,稍側避了避,“郎,衰奴回來了。”
他的聲音含些沙啞,似累得狠了。謝瀾安下意識往他上看。
等看到那兩片淺微白的仰月時,一忽反應過來,這是什麽怪習慣?
應了一聲,文良玉笑著與他說:“我們正要去看燈,小胤郎君,你要不要一起去?”
自從崔先生當面誇獎過胤奚一回,文良玉對這個對門鄰居就十分佩服。最近聽說他又去學武,更敬佩他的毅力。
他說完,才發現胤奚臉埋燈影之中,形疲憊,這才想起來:“看我,忘了你才練回來,你趕回房歇息吧!”
胤奚輕輕看謝瀾安一眼,垂下眼:“嗯,我不去了……郎不曾邀請我。”
這話一出,府門口衆人都靜了一靜。
文良玉睜著純稚的雙眼撓撓鼻尖,敢他的邀請不作數對吧?
謝策與折蘭音默契地換一個眼神。
謝瀾安失笑一聲。本對燈會無甚興趣,今日出門全是謝年鬧的,說一人看燈無趣,非要與一同出門。謝瀾安也覺弦繃太久,松快松快是應當,便同意了,順便上樂山。
結果臨行前,謝年忽被一班朋友下帖去喝酒,反而了全家缺席的那一個。
不是忘了胤奚,是念他練武辛苦,想讓他多休息休息,這也了的不是。
負手將胤奚周上下打量一番,未接前言,似笑非笑地問:“打架了?”
撥雲堡有的耳目,楚清鳶搭上謝演這條船知道,今日在士林館鬧出的靜,也有耳聞。
胤奚一愣,下意識點頭:“我是不是給郎添麻煩了?”
謝瀾安以為他多會有些遮掩,不想承認得如此痛快,笑意不由明快幾分,說沒有。
雖沒料到胤奚會和那姓楚的上,但小小曲,沒什麽麻煩的。
胤奚輕舒一口氣,“那我沒給郎丟人。”
謝策輕咳一聲,胤奚忙側開,“耽誤郎君娘子們去觀燈了,請登車。”
于是謝府衆人登車,鸞鈴輕鳴著駛出巷口,胤奚默默收回視線,進了府中。
折蘭音懷抱小寶,特意與謝瀾安同坐一車。轔轔朱過長樂橋的拱石,折蘭音逗了會孩子,含笑看向小姑子:
“妹妹對這個胤郎君,好像特別縱容似的。”
謝瀾安眉,這話仿佛別人也說過。
牽過小侄子乎乎的小手玩了一會,才笑著說:“阿兄這話憋了多久了,自己不問我,讓嫂子來打探軍?”
折蘭音笑了:“你果然了解他。你阿兄卻不是要幹涉你的事,只是有些不放心。畢竟這胤郎君……弱骨,鬢青絕,姿容,太打眼了。”
看著悠哉怡然的小姑:“你又以相贈,他穿著錦襕袍站在那裏,那風度又比世家子弟差在哪裏呢?”
所以和夫君才有些含糊,瀾安今年二十歲,在男子不過是弱冠之年,對子而言卻早已應當出閣了。
只是謝家的兒都有主張,瀾安又不是甘為別家宗婦的,那麽,胤郎君便是養在裏院的了?
可方才見兩人說話,一個恭謹謹,一個淡淡然,又不似狎近模樣。
謝瀾安笑道:“阿嫂不用猜了。我與他之間有些香火,除此之外……”
素指挑簾,向人聲漸漸喧鬧的燈市,被夜風吹醒了神,“別無其餘。”
胤奚回房後沒有歇下,他草草收拾後,閉目小憩半刻,即又撐著酸痛的軀出府,回了趟西城。
富人看燈,窮人看月,羊腸巷中父母雙全的孩子此夜卻也被大人帶去淮邊,雀躍地趕那燈會的熱鬧。
小掃帚在桌上點了盞油燈,火苗豆粒般大小,將兩只羊角辮的影映在土牆上,像兩直的甘蔗。
小在一片寂靜中看了看自己的家,低頭抹抹眼睛,正打算翻出的啄釘玩玩一玩,忽聽窗外有人嗓音溫醇道:
“是誰家小孩哭鼻子?”
小掃帚眼神一亮,歡天喜地地喊“我才沒有呢”,跑去推開屋門,“小胤小胤!你……你怎麽回來了?”
胤奚彎下,將藏在後的兔兒燈遞給小掃帚,暈籠在他俊的臉上。
“每年這個時候,我不都會帶你去逛燈會嗎?今年不想去了?”
“當然想去!可是你……”小掃帚心想,可是小胤不是像說書先生說的那樣,攀上什麽枝了嗎?怎麽還會記得這點小事。
但不敢問,怕一說就提醒了小胤,把這個夢一樣出現在家門外的人給驚破了。
把小手塞到胤奚手裏,喜笑開:“走吧走吧!晚了趕不上熱鬧了!”
胤奚的胳膊被興地甩高,他輕嘶一聲,無奈搖頭。
馬車在窄巷外等著,小掃帚平生第一次坐馬車,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東西,驚奇不已,終于相信小胤是真的過上好日子了。
車往秦淮去的時候,胤奚看著小天真興的臉,說:“上回與你說的事想好了嗎,要不要去讀書?”
“啊?”上回……是什麽時候……他們說過這事嗎?
小掃帚貪玩兒,最不看書本上的東西,苦著臉看著小胤。
胤奚道:“去學堂讀書,那裏有學舍,晚上就不會一個人了,還能認識許多同齡夥伴。”
小掃帚撓撓頭,“可是那種大戶人家的學堂,都是有錢人的孩子哩,怎麽可能和我朋友,我會被欺負的。”
胤奚眸中含著清的亮,“因為有一個人,想讓貧苦人家的孩子也有書讀,所以建立了廣收生員的學堂。不會有人欺負你的。”
“唔……”
胤奚側目:“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有錢人家用的是不是金掃帚嗎?你去了,也許便會知道。”
秦淮岸邊燈火輝煌,人聲鼎沸,河水溶碎月,金波粼粼。水中裝飾著輕紗彩帷的畫舫鱗次櫛比,其中不時傳來竹歌聲,男笑謔。
胤奚帶小掃帚下車時,已經基本說服了這個無依無靠的小孩。孩子貪新,很快忘了那點憂愁,融進熱鬧的廟會中。
瓦寺前,上千彩燈搭起了一座巨大鰲山,五彩躍金,引來僧俗圍觀。
披裟袍的道人在賣符結緣,周邊還有販賣各式小玩意兒的攤子。
小掃帚一雙眼睛忙不過來,在肩踵的人群中,一手抓著胤奚,一手提著自己的兔兒燈,每個攤子前都要停留片刻。
但不和胤奚要什麽,只是看。
胤奚買下一只繪彩面給。
他吃住在謝府,只不曾收過謝府的銀錢,這是他以前攢下的私房。小掃帚將那只狐貍面戴在臉上,分外快活,在寺廟前搖頭晃腦轉了幾盞茶的功夫,心來地摘下來:
“小胤,你戴上讓我看看!”
放眼四周,只有婦孺才戴這種面,胤奚開始不理,奈何小掃帚扯著他胳膊撒纏人。
胤奚齜牙咧忍了忍,最後還是蹲下,任由將面扣在自己臉上。
視野驟然一窄,滿世界的仿佛都收進了他的雙眼。
胤奚起的一剎,怔忡在原地。
隔著熙來攘往的人群,他驀然看見一人立在對面的燈樓下。
那對子而言過于括的檀圓領長裾,將修襯得英麗亭拔,長發及腰,腰僅一握。
即使在家人圍簇之中,花火彩焰之下,的笑意依舊浮薄,眼底冰清沁涼一片,不食一點煙火。
讓人錯覺只是偶謫凡塵,前後,都無一人。
謝瀾安覺察有一道注視落在上,凝眉回眸。
一眼也看見他。
闌珊燈火,溶溶月,男子姿清逸流宕,讓人疑心狐貍變作了公子。
胤奚單手揭開那只彩狐面,烏黑的瞳底星火點點,與謝瀾安相隔燈山,短暫對視了一眼。
他穿過人走到面前,結輕:“郎。”
“這麽巧。”謝瀾安角輕,不得不有些嘆,在祖老將軍手底下磋磨了一天,還有力氣出來逛燈會,看來是低估了他。
擡手將他額發上的面挑下來,興趣地瞧了瞧,又低頭看向他牽著的羊角辮。
小掃帚機靈,驚奇地仰這個英俊之極的子,雙眼發亮,捂著用自以為很小的聲音說:
“小胤小胤,就是你贅的好人家麽……”
下一刻,的被嚴嚴實實捂住了。
胤奚見地在謝瀾安面前洩出幾分慌,睫影晃漾在瞼下,“我沒教這樣說過……”
折蘭音和謝五娘先是有些茫然,此時見狀,都低頭忍俊。
倒是謝策作為兄長,臉睛難辨,他凝視這個被燈火映得愈發姿容璀璨的男子,到底沒阻攔什麽,撇過了頭去。
謝瀾安眼中鮮活,住角彎下,拍開他的手,問那:“你什麽名字?”
“小掃帚……”
小掃帚怯怯地回答,約察覺到自己可能給小胤惹禍了,擡頭看了他一眼,連忙往回找補,“我是小……胤哥哥的鄰居,了他多年照顧。胤哥哥很好的,他會,煮飯,還會唱歌,養魚,他養過幾尾很漂亮的金鱗鯉魚呢——”
只可惜那場大火後,魚就死了。
謝瀾安搭腔,“是嘛。”
眼梢輕瞟手腳不知往哪擺的小郎君,聽著像形容賢妻良母。
小掃帚的頭頂輕輕按下一只手掌,胤奚說:“可以了。”
他恢複了之前的從容靜默,只是仍有些不敢直視謝瀾安,手虛扶直起,趁這機會,將想送小掃帚學的請求與郎說了。
說起來,他一直拘謹地不謝府太多恩惠,但若認真計較,便是何羨來算也早已還不清了。
但為這孩子,他還是跟郎開了口。
這對謝瀾安來說連舉手之勞都算不上,自然答應。見小掃帚前襟上,掛著一張鮮黃三角紙符,定睛瞧了眼上頭小字,是些吉祥話語。
“我的字……難郎法眼。”胤奚注意到目所及。
他不說,謝瀾安還真沒想到這是他寫的,印象裏仿佛還是第一次看見他的字。
謝瀾安收回視線隨口說:“還。”
不到十五歲便摘得書道一品的盛譽,再高妙的字在眼裏,也不過是“還”,何況這般缺名師指點,摹形不摹神的俗字。
胤奚分明看出的意興闌珊,依舊笑了笑。
“貴人出行,閑雜退避!”
就在這時,長街的那頭傳來鳴騶開道之聲。
玩累了的謝小寶在母懷裏昏昏將睡,忽被這聲鑼響驚醒,打了個嚇嗝,哼唧起來。
謝瀾安皺眉轉頭,便見數匹輕騎當先開路,後面是一架八人擡彩幔敞窗車輦,畫輦中怡然高坐的子著朱紅織金藻紋,臂挽芙蓉纖帛,髻上珠釵六珈,嫵多姿。
在車外,還有一名頭戴紅纓盔,長相的男子,騎在高頭大馬上,與齊頭并行。
被驅趕的百姓倉惶地躲向兩旁,有不滿者低道:“好大陣勢,不知的還以為是皇帝妃子出行。”
“噓,小聲些,這庾家人可比皇帝妃子還厲害些呢……”
來者正是庾氏兄妹。
謝瀾安淡漠地撚了撚指腹,心覺掃興。
胤奚後背發,在第一時間將小掃帚藏在後。
然而他們這群人的風姿個個不俗,又燈下,就如鶴立群。庾神輦到眼到,眼尖地發現了他們,一愣之下,冷笑命令停輦。
“真巧啊,謝直指也來賞燈?”
不不地挑釁謝瀾安,眼睛卻死死盯在胤衰奴上。
這個人,因為不順從,曾被的詹事罵作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聽後狠狠賞了詹事兩掌——看中的人,縱使再倔再,豈能以此形容,來辱沒的眼?
所以他小臘梅花兒,他不是要傲雪麽,好啊,那就著實把他扔進冰天雪地凍上一凍,看他的骨頭究竟有多。
庾神第一不缺的是錢,其次便是時間,可是就在貓捉老鼠樂在其中時,這枝臘梅花卻被別人折走了。
看他的風神容貌,竟被謝瀾安養得更勝從前。
庾神不甘極了,住指節,聲音染了冷寒,“不承想謝直指喜好別致,憐弱慕,是個菩薩心腸。這廟裏的神佛見到你,只怕都要讓賢換你坐蓮臺。”
胤奚眼神漆黑,聽出話中,偏頭看向郎。
謝瀾安一揚眉,便有劍指翠鬢的風采,輕嗤:“我不做菩薩。”
不喜仰頭與人說話,言訖即側,命允霜去駕車。
庾松谷卻是下鞍,走到謝瑤池對面。
燈下看人,越看越含,這位太後侄,石頭城統領含著笑道:“五娘子別來無恙?”
謝瑤池心弦微,卻是行禮如儀,頷首回言:“見過庾將軍。”
這時謝小寶哼哭起來,似是困倦了,折蘭音忙道:“小寶困了,夫君,小妹,咱們回吧。”不著痕跡側步擋住五娘。
謝策點頭,與庾松谷淡淡寒暄兩語。
庾松谷心中哂笑,他早晚要抱得人歸,不急于這一日,兩家人肩而過。
胤奚還要送小掃帚回家,不與他們同行。待庾家依儀仗消失在視線中,他的後背才漸漸放松。
謝瀾安離他最近,看在眼裏,對他道:“別跟死——”
頓了下,眼神晦,似今夜被人間燈火退的月,改口:“別跟死不悔改的人計較。”
前世的庾神,便是在這一年應了的名字,溺水而亡。
時隔過久,庾神亡故的時間與地點,謝瀾安記不清了,只記得是在秋天。
因為庾神的亡故引發了太後與靖國公震怒,庾家人不信這是意外,在城中大肆追查兇手,與外戚作對的世家皆到了牽連。
那年金陵城的楓葉鮮紅勝火,上面沾的皆是人。
大玄南渡以來的第一場連坐甚廣的黨錮之禍,便是發生在這一年。
靖國公也不知當真因痛失,以至喪心病狂,還是要借此機會鏟除異己,所針對的世家多達五氏,連位列丞相的瑯琊王氏都赫然在列。
前世謝氏不涉黨爭,又有二叔執掌荊州兵馬做底氣,僥幸逃一劫。
而謝瀾安上輩子雖然明哲保,不參朝事,卻不忍坐視那麽多無辜者被害,用關系,明裏暗裏地幫助不士族中人,逃過牢獄之災。
王家、郗家、衛家……可等幾年後太後殃及,名聲掃地,冷眼旁觀的也是這些人。
上一世直至死時,庾神這樁無頭案的真兇也沒有找著。這卻也不重要,前世庾太後借題發揮,用大司馬在此事上助力,帶兵鎮五大世家,以致世家不敵,元氣大傷。
所以謝瀾安今生阻止這樁慘案,必要先調大司馬離京北伐,斷外戚一臂。
接下來,便只等庾神出事,以太後如今對的信任,自然會將調查權到手裏。
到那時,手中的權限會進一步擴充,游走于外戚與世家之間,刀鋒落向何,便不是聽他人號令了。
——這便是對老師所說的,一直在等的那個“契機”。
——這便是請崔先生預測大司馬行軍速度,務必不使京城外互相幹擾的原因所在。
謝瀾安眸尾沒一縷,出一個真心實意的微笑。
重生之後,在皇宮外遇見庾神的第一面,為馬車讓道時,已在盤算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