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那雙純稚的眼睛沒有半點攻擊, 擡起上眼線看人時,撐起的圓眸在睫的掩綴下肖似某種,幹淨得像冰。
關鍵是漂亮。
謝瀾安從他的眸子移向他的臉, 再瞥向他的手, 沒他, 繃著勁的肩膀倒是松了松, 漫然說:
“男手如綿, 手如姜, 一生吃不完的米糧,穿不盡的裳。好命。”
他的手比子還綿,在斯羽園夜宴上便知道了。
一個男人,生了雙讓人牽過一回便念念難忘的手,是造化鐘。
的定力豈輸造化。
胤奚嗯了聲,沒有氣餒,勾回指尖虛虛蜷掌:“郎斷我命好,那必是了,如今我已有穿不盡的裳了。”
如此自然的語氣, 仿佛如何斷他的命,他的命途便將如何。謝瀾安心尖莫名刺了刺。
一種陌生的緒驚鴻掠影過。
他的確是很會挑服穿。
今日這小郎君選了一件皦白地領襦裾, 外罩半剔的天藍紗袍, 腰間一條輕縧帶, 沒有墜飾。從前自己穿, 未覺得如何, 如今換了個架子,眼見雋冠玉,袖挽清風,撲面的清新盎然。
謝瀾安撇開視線, 故意道:“高興得太早,除非不長高了。”
這裳是按墊足後的量裁制的,胤奚今年穿尚且合,若像年一樣個子猛躥,便不合適了。
適時使手捧盞盤室,胤奚輕啓的又閉上,咽回了他已二十一歲的話。
二人對坐用膳,胤奚拾了牙箸在手,不急著吃,看哪道菜肴品相好,便用幹淨的筷尖搛到謝瀾安面前的空碟裏。
謝瀾安餘看著他輕挽袖管慢條斯理地忙活,平角,故作不見。
從小被母親教導自立,邊從無傅姆使婢,莫說被人心意地侍膳,連魚刺也沒人幫挑過。
郎沒發話,束夢卻有些站不住腳了。
眼看著胤郎君自己一口東西沒吃,卻一筷一筷地往郎面前的瓷碟裏布滿,關鍵還擺得很好看!生氣地扁了扁——
可不是懶誒,只因郎不喜繁縟規矩,才沒有過去侍膳。
這個胤郎君,一日不見,怎麽學會了討巧獻殷勤,搶的活做呢?
胤奚布置完畢,滿意地放下筷箸,正要說話,謝瀾安忽然手快地將這只碟子和他面前的空碗對調。
“吃。”言簡意賅。
胤奚臉上空白了一剎,想說什麽,在謝瀾安不容置疑的眼神中,他有些委屈地埋頭夾菜。
束夢忍俊不,拍馬蹄子上了吧!
府上的二掌事全榮這時走進院子,停在廊道上候著回事。
不是允霜過來,那便不是宮裏的事,謝瀾安這會兒用得差不多了,取帨拭手,“何事?”
全榮道:“方才松子先生從代舍過來,說願為郎畫輿圖,仆便將先生安排在西廳了。”
謝瀾安有些意外。
這說是小事也不小,要推演南北兵的戰況,手下缺能畫戰事圖,且又知知底的良工。之前想用松子,但這位畫癡前輩想拿為畫肖像一事做換,不願俯就于人,便暫且擱置了。
松子為何突然轉了子?
胤奚將裏的食悉數咽下,才開口:“方才回府時,恰好遇見了先生,我答應給他畫,以此請先生為郎分憂。”
謝瀾安看過去,骨相出衆絕倫的男子忙輕輕補充:
“他先完郎的事,我才會讓松子先生畫我的肖像。”
謝瀾安終于忍不住提了提角,從昨夜夢中驚醒後便在心頭的那點薄戾,在這一刻雲散煙消。
“嗯,機靈。”
·
姑母回府不久,舅父又要離京。
謝瀾安在表哥走之前,終于帶他逛了一日金陵,又為阮家父子設下餞行宴。
他們走後,江南的梅雨季中,謝府又迎來了一位貴客登門。
文良玉看見自己的恩師出現在謝府的一霎,萬分驚異:“老師怎麽來了?”
中原楷模崔膺,與天下文宗荀尤敬齊名,并稱為大玄的兩大文脈砥柱。
崔家祖上出過帝師,還有為朝廷修法的法學家承。北朝仰慕漢學,曾幾度邀請崔膺渡江北上,願奉他為北朝相宰,風聲傳到南朝皇室的耳朵裏,即遣重兵圍守崔膺所居的山間草屋,生怕這位江左大家被北朝挖走。
傳言那日崔膺在草屋敞飲酒,放浪形骸,醉笑曰:“凰已散,蒼蠅爭飛,唯有旨酒,餘不可言!”
有在場親耳聽見的兵士卻說,崔先生那日,狂笑如哭。
崔膺滿腹智識,卻逢中州陸沉,他初仕時,頻頻向朝廷進言良策,唯一的夙願便是在有年之年得見克複中原,卻屢屢不得行。
于是他對朝廷失,心灰意冷,掛印山,除了收幾個小徒弟解悶,久已不在人前現。
朝廷多次請他出山,他都辭拒;
金陵的一流世家重金延請他為西席,他也未應;
前幾年謝逸夏山拜訪時,也吃過他的閉門羹……
今日,這位崔先生卻主登上了謝氏的門庭。
謝瀾安階下相迎,對崔膺揖禮,展袖時,兩片廣袖如鶴翅颯然振聲。以弟子之禮作揖道:
“某恭候先生多時,先生願為蒼生出山,某為蒼生謝先生!”
在北伐計定後,便寫了一封長信邀請崔膺上京。
想這天下除之外,還有誰比崔先生更南軍北伐,勠力中原?
要確保此戰萬無一失,便要網羅天下智囊,崔膺無疑是最重要的強援。
崔膺比荀尤敬小十歲有餘,一水田道,雙目炯然,氣度燕然。
他注視著眼前著釵行士子禮的英朗郎,淡淡道:“恭維之言便免了,你在信中說,邀崔某共商北伐戰事。我卻要問你,北伐由大司馬之手,將在外,以其鷹鷙心,何容他人置喙。我在金陵紙上談兵,何益之有?”
謝瀾安在信中,已向崔膺詳細地言明利害,若他不為所,今日本不會來。
面對當面的考校,謝瀾安神清逸,不不慢答:
“大司馬在陣前,固然君命有所不,然後方的糧草補給、多線配合,卻仍需京中謀定後。風箏飛出再遠,線始終要握在手裏,先生多年夙願,之已在眼前,不親自執棋,心甘否?”
崔膺淡淡頷首,似乎滿意,在謝瀾安的引路下府。
文良玉一旁聽得頭腦昏漲,還是懵懵懂懂的,看見老師後跟隨著兩位青年郎君,皆是崔膺高徒,忙與兩位師兄打了招呼。
今日在府的人,聽說中原楷模被謝瀾安請了來,皆已在中庭恭候。
崔膺府,驟然見眼前人衆濟濟,定目去。
只見庭院左側站著武師祖遂、周甲,老當益壯,後是肖浪、王巍,其後是賀寶姿,其後是允霜、玄白;
右側為首則是謝策、謝年兩兄弟,神俊朗,其後是謝逸夏帳下的襄樊主簿靳長庭,何羨在側,其後是松子,其後是謝瀾安看中的兩名寒門學子;
謝晏冬則帶著折蘭音、謝五娘,翩然立在衆人邊側。
衆人一齊向崔先生見禮。
崔膺看清這允文允武的陣勢,心頭:眼前諸人看似各自分營,卻竟已有合勢初的氣象了。
即便是人群之後離得最遠的那兩個人,一人青冷肅,另一個年輕人襕袍蘊藉,伏鸞鵠,看似籍籍無名,亦有不同凡俗的風度。
謝瀾安站在這些人前,面向崔膺淡然而笑。
崔膺再看回這年輕郎,眼神便多了幾分深沉的打量。
“朝廷得信後,只怕很快會遣人來召我,”他問謝瀾安,“你待如何?”
謝瀾安反問:“先生的意思是?”
崔膺睨謝府的門楣高閣,沉聲道:“謝娘子在京的事跡我路上也聽了一些,崔某不管你在京師如何興風作雨,此來只為北伐一事,不耐應付俗務。”
他之所以肯來,是被謝瀾安信中那句“天下未嘗無事,非縱即橫。*橫連則南朝興,縱合則北朝盛”的見解所打,想來看一看,陳郡謝氏究竟教出了怎樣一位郎。
“這般……”謝瀾安一聽便了,笑道:“既是如此,外頭的人我替先生擋著,朝廷忌諱的黑鍋我也背著,必不讓先生為難。只要先生一償夙願,含靈何損之有?”
松子聽見這悉的以退為進的套路,忍不住嘬牙花子。
他與崔膺是舊識,走過來和老人寒暄:“你老兄也被謝娘子拐來了?可當心,這小娘子雁過拔,鬼鬼靈!”
謝瀾安無辜張眉:“松子前輩何以如此說,幫前輩打通您在畫技上的瓶頸,本就是做後輩的義不容辭之事啊。”
松子牙更疼了。
幫他出力?他到現在連一片角還沒畫上呢!
胤奚站在最末,忍不住偏了偏臉。
崔膺是不茍言笑之人,既寒暄過,不問下榻之所,當即先問:“可有地方給老夫做沙盤推演?”
謝瀾安正說有,早已想好,便將三叔原先住的院子堂廳打通,改一幢疏闊的議事廳,容納幾十人活綽綽有餘。
對庭中人道:“大家都來聽一聽。”
崔膺從不開館授徒,聽他闊談軍機謀略的機會千載難逢。眼前的除了本家兄弟,都是謝瀾安篩選出來信得過的人——學藝在啊。
這些武人還罷了,庭中的讀書人們仰瞻賢師,早已目放,心緒激,迫不及待。
謝瀾安親自引崔先生往裏院走,行了幾步,回頭,清冷的眸海不見玩:“衰奴也來。”
胤奚正打算如往常一樣默默回幽篁館,愣了一霎,目沉靜下來,“是。”
·
眼下還未開戰,崔膺便先做出南北兩朝主要軍鎮關隘的對峙沙盤。
他據已知的兩國國力、兵力多寡、山險水隘等等,與謝瀾安做初步的議論。
談起來崔膺便發現,這位力邀他上京的謝娘子,非止金玉其表,對兩朝國與戰力的理解極為深。
那細枝末節之,大到北府的騎兵能鑿開縱深多長的步軍方陣,小到北朝馬鐙用料的比例幾何,無一不涉,有理有節。甚讓崔膺懷疑,這子曾戰場,親眼見過大軍廝殺。
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世人皆知謝娘子從未出過金陵城。
崔膺的弟子韓火寓這些年追隨老師習學兵法,經常複盤兩朝舊年間的對戰,尚不敢說了如指觀,看謝瀾安年紀輕,覺得在紙上談兵。
祖遂卻肅道:“我打過仗,水軍步軍都參加過,可以證明謝娘子并無誇張虛言之。”
謝瀾安提出個說法,請崔膺幫忙預測大司馬過淮以後,攻拔每一座城寨的行進速度,越確越好。
說這話時,深黝的眼底霧藏嵐,崔膺約覺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細問緣故,謝瀾安含糊其辭,沒有解釋太多。
半日下來,不止崔膺,連原來悉謝瀾安的人也對有些刮目相看。
連在荊州大營待過的謝年都納罕,私底下詢問大兄,阿姊何時修得了將帥之能?
胤奚認真地聽著說每一句話,視線沒有一瞬離開過那張揮斥方遒、冷利落的臉。
·
接連幾日,甘棠苑隔壁的議事廳沙盤一座座建起,宗卷一卷卷搬來,從早到晚沒有斷過人聲,一時比士林館還熱鬧幾分。
謝晏冬抱著花貓從外路過,看著裏頭人各司其職的景象,恍惚幾許,對青崖說:“你看這裏,像不像一個小兵部?”
而真正兵部裏的老爺們,正忙于收底下吏孝敬上來的冰敬,籌劃著休沐時到哪座別業避暑。
反正北伐是大司馬的事,出糧是戶部的事,勝敗是庾家的事,幹他們何事?
謝瀾安除了打理宗族事,尚要兼顧太後的差使與驍騎營,不能日日來議事廳。
一次朝會上,太後果然問起崔膺,想請他到宮崇文館講學。
謝瀾安搪塞了過去,說:“崔先生僻傲,不喜俗務,若得急了,只恐離京返回西山。”太後亦無可奈何。
胤奚卻日日在議事廳中,他不上話,便為大家添茶遞水,游走于每座沙盤間,默記戰陣,細聽議事。
開始的時候,大家除了多往那張緋昳傾絕的臉上看幾眼,誰都沒有過多留意他。
在座的皆是天之驕子,能留在這裏靠的是真本事,而非一張臉。
不過很快有人發現,無論前一日弄得多的沙盤,翌日一大早都會恢複如新,連上面山勢川谷的標識都毫不差。
這便不是單單手腳勤快便能做到的了,更需記出衆,心細如發。
奇怪的是,那名貌男子從不邀功,任勞任怨地做著添冰遞扇,查找卷籍之類的雜事,就好像……一團的棉花,不痕地吸收著這炎熱仲夏天的燥氣與雜音。
這日,胤奚正在旁觀謝策與韓火寓對弈,崔膺在廳堂正中的大方案前,肅穆地盯著自己親手做的沙盤半晌,召胤奚過來。
他問:“這護城牆垣的圍欄是你的?為何要擺斷續之狀?”
崔膺話音一出,大廳裏頃刻安靜。
與這位鴻儒碩學相這些時日,衆人已經清了崔先生的脾氣,真正是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沒幾人是不怕的。
再看胤奚,神平氣靜,往沙盤上略看了一眼,如實說:“回先生,是仆的。仆曾應征力役,去修葺廣陵城關,見那護城外牆便是數裏一段,并不相連,問當地老兵說是舊戰所致。仆想揚州之尚且如此,料外州更應如是——仆可是錯了?”
所謂力役,便是普通的白丁百姓每年每戶需出男丁,作為國家的勞力或修城,或戍城,或運送船木石梁等事,每年出二十日到五十日不等。家中無丁者,也可納錢抵役。
這種經驗,對于廳中的郎君士子們來說,卻是虛無縹緲的事,衆人一時面面相覷。
崔膺沒想到會是這個原因,沉默一息後,說:“你沒錯,是老夫疏失了。”
他不由多看了這個亦不茹的年輕人兩眼,點頭道:“你很好。”
胤奚滿靜氣,輕輕頷首。
等崔膺到別去了,文良玉才敢出一口氣貓過來。他抓著胤奚的胳膊,小聲地羨慕:
“老師居然誇了你,我在老師門下這些年,想聽老師誇我一次都苦等無門!”
胤奚仿佛不覺得這是大不了的事,轉頭看向屏風下空出的某張席榻,神淡淡。
他說:“郎也誇過我啊。”
文良玉瞪大眼珠子看他。
這話被賀寶姿當新鮮事兒,傳到謝瀾安耳朵裏,惹得謝瀾安一倏笑出了聲:“他真是這麽說?”
敢將和崔先生相提并論,他也算第一人了。
謝瀾安將胤奚放到議事廳,并未打招呼讓人刻意關照他,看起來他適應得還不錯。
不過胤奚服過力役的事,之前山伯不曾提及,也是第一次聽說,想到他那單薄清秀的子,謝瀾安眼中的笑意又淺了些。
正好今日得閑,便和寶姿去議事廳轉轉。
時值晌午,外頭樹葉焦卷,下火一般。崔膺回了謝府特意為他準備的別園如濡館午歇,這會兒議廳裏沒什麽人。
何羨不想錯過崔先生的教導,便將謝瀾安給他厘清的賬冊搬了過來,此刻正伏在二樓臨窗的小幾上,咬著筆頭,聚會神地翻賬。
一壺沁涼的清飲子忽然放在他眼前。
何羨正覺燥熱,擡頭看見胤奚,忙道了聲謝:“多謝多謝,可是救我命了。”
他這幾日發現,這位不怎麽說話的小郎君著實心細,給每個人準備的茶水各有不同。崔先生只喝釅茶、謝府那位小公子喜酸梅漿、他呢算數耗神,就得用薄荷花飲提著神,胤郎君一次也沒有弄錯過。
他給自己倒了杯飲子,涼快歇息的空當,胤奚目不經意從他的賬簿上掃過,眉心:“算錯了。”
“啊?不可能。”何羨裏的涼茶一嗆,忙捂住低頭看。
他其他的特長不敢說,對數字卻絕對敏,多大的數額都能心算出來,不可能錯。
一修長冷白的手指,穩穩指向一行數字。
何羨定睛觀瞧,原來是舊檔上的記錄字跡潦草,有兩筆數額對錯了行,果然是錯了。
他趕改正過來,懷著複雜的心擡頭:“你如何看出來的?”
胤奚眸子黝黑,也像那枝頭的葉子被炎日曬得百無聊賴一般,整個人泛著淡漠氣,想了想說:“前日看你清過賬,數目仿佛對不上。”
前日的賬……何羨不由得嘆:“你記這樣好,真是聰明。”
聰明麽,胤奚無于衷地眨眼,從沒人這樣誇過他,頂多是小時候阿父教他學挽辭,說他記的比阿父當年快多了。
他垂著睫,從舊棋盤上撈起一顆棋子,在掌心散淡地玩著,狀似不經意地問:
“何郎君與郎相識很久了嗎?”
何羨見他為人和氣,不設防備,笑著接口:“我啊,自然仰慕‘謝雅冠’的才名許久,但謝娘子從前哪裏識得我是誰。要說真正相識,便是在斯羽園夜宴的開宴之前,才有幸同謝娘子說上話的。”
“真羨慕你。”胤奚低喃。
比他早認識郎一個時辰。
何羨莫名其妙,才想問他羨慕自己什麽,轉瞬卻見胤奚上那子乏淡的氣息,一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由煥發而出的清爽雋秀。
連那雙漆黑的瞳仁,也須臾變了迎著才會泛出的琥珀,淺淡純。
“胤……”何羨疑心自己數字看多花眼了,眼的功夫,胤奚已站直了往外走去,口中輕喚:“郎。”
如果說他方才與何羨說話的語氣,像夜裏花萼底面沉沉將墜的冷,那麽這一聲便似被風吹開的雲團。
踩上去會得絆人一跟頭那種。
謝瀾安上樓來看見他二人,笑了一笑。
目才睇轉到胤奚臉上,樓下忽然響起岑山的聲音:“娘子,郗主登門拜訪。”
謝瀾安聞聲,視線便從胤奚的臉廓輕飄飄劃走了,回頭問:“郗雲笈?”
“正是。”岑山道,“郗主說是來拜訪崔先生。”
人家按禮數上門來,不能不接見,謝瀾安轉不轉頭地點了下腕子,示意胤何二人繼續他們的事。
胤奚的瞳孔深黑如井。
何羨招呼還沒來得及打,從他的位置,正好能從窗口看清院子裏的形,指給胤郎君看。
“喏,你瞧,那位才是與郎相識多年,才華相當的好友呢。”
胤奚站在窗邊,迎著刺目的逆下,看見那是一個玉袍緩帶的英俊公子,眉帶倨傲,天生華貴。
是那日攔著郎帶走他,說士庶天隔的人。
又來一個。
胤奚點點頭,著眼棋盤上,指尖輕穩地點中被到邊角的一顆黑子,再後退一格。
圓拱形的垂花門邊,謝瀾安與郗符一個門裏,一個門外。
郗符後的隨從手中還捧著禮盒,他瞧著子的架勢,哼聲一笑:“怎麽,我誠心來拜訪崔先生,不請我進去嗎?”
謝瀾安假笑時,左臉便會出一個單梨渦,說:“崔先生不喜見俗人,此刻正在午歇,請郗主至客廳稍侯。待先生醒後,自會決定是否見你。”
好一派公事公辦的口吻。
郗符瞇著眼過肩膀,往謝瀾安後的院落看了一眼。
如今外面紛傳,南北兩朝都請不的中原楷模崔膺,被謝娘子請回家中,奉為首席,不知有何名堂。
郗符撚了下指腹,不聲地問:“防我啊?”
謝瀾安頰邊的梨渦更加明顯。
是啊,信不過的就是你。
眼簾中的線忽而一暗,頭皮驀然清涼,謝瀾安擡頭看見遮在頭頂的碧綃傘。
轉過頭,對上一張膩如雪的容。
看一眼胤奚,又擡頭重看一眼脂氣的遮傘,又看一眼胤奚。
兩世為人的謝瀾安何時打過這玩意?
“是我多事。”胤奚輕聲細語,擡臂撐著傘,一截雪白皓腕從他清逸的大袖中出,青細蜿蜒的管與指節邊的朱砂,是這片雪上唯二的點綴。
他有意無意地看了客人一眼,“只是外頭熱,郎站久了,會曬傷。”
郗符嘆為觀止地瞠目,隨即又沉郁地鎖眉。
——當初果然不該讓謝含靈把這個人帶回家。古語說男破老,破舌,此子妖冶太過,他不信通如謝含靈,連這都看不明白。
謝瀾安確實看出來了,看見胤奚在這麽熱的天,還規規矩矩地束著領。他不似那些世家出的公子哥,隨浪慣了,明明鼻尖都沁出了薄汗,還惦記給打傘。
“站久了是熱,跟我回廳子裏。”謝瀾安對胤奚說。
走出兩步,想起來,“哦,領郗主去客廳等著吧。”
胤奚向後側眸,無辜地與客人點頭致歉。
議事廳二樓,從客房小憩回來的韓火寓瞧見窗邊那盤棋,咦了一聲,細看兩眼。
“這是誰擺的局?沒個定式,腹心的白子看似個個占據中心,黑子卻已占據邊角了。”
第30章
那雙純稚的眼睛沒有半點攻擊, 擡起上眼線看人時,撐起的圓眸在睫的掩綴下肖似某種,幹淨得像冰。
關鍵是漂亮。
謝瀾安從他的眸子移向他的臉, 再瞥向他的手, 沒他, 繃著勁的肩膀倒是松了松, 漫然說:
“男手如綿, 手如姜, 一生吃不完的米糧,穿不盡的裳。好命。”
他的手比子還綿,在斯羽園夜宴上便知道了。
一個男人,生了雙讓人牽過一回便念念難忘的手,是造化鐘。
的定力豈輸造化。
胤奚嗯了聲,沒有氣餒,勾回指尖虛虛蜷掌:“郎斷我命好,那必是了,如今我已有穿不盡的裳了。”
如此自然的語氣, 仿佛如何斷他的命,他的命途便將如何。謝瀾安心尖莫名刺了刺。
一種陌生的緒驚鴻掠影過。
他的確是很會挑服穿。
今日這小郎君選了一件皦白地領襦裾, 外罩半剔的天藍紗袍, 腰間一條輕縧帶, 沒有墜飾。從前自己穿, 未覺得如何, 如今換了個架子,眼見雋冠玉,袖挽清風,撲面的清新盎然。
謝瀾安撇開視線, 故意道:“高興得太早,除非不長高了。”
這裳是按墊足後的量裁制的,胤奚今年穿尚且合,若像年一樣個子猛躥,便不合適了。
適時使手捧盞盤室,胤奚輕啓的又閉上,咽回了他已二十一歲的話。
二人對坐用膳,胤奚拾了牙箸在手,不急著吃,看哪道菜肴品相好,便用幹淨的筷尖搛到謝瀾安面前的空碟裏。
謝瀾安餘看著他輕挽袖管慢條斯理地忙活,平角,故作不見。
從小被母親教導自立,邊從無傅姆使婢,莫說被人心意地侍膳,連魚刺也沒人幫挑過。
郎沒發話,束夢卻有些站不住腳了。
眼看著胤郎君自己一口東西沒吃,卻一筷一筷地往郎面前的瓷碟裏布滿,關鍵還擺得很好看!生氣地扁了扁——
可不是懶誒,只因郎不喜繁縟規矩,才沒有過去侍膳。
這個胤郎君,一日不見,怎麽學會了討巧獻殷勤,搶的活做呢?
胤奚布置完畢,滿意地放下筷箸,正要說話,謝瀾安忽然手快地將這只碟子和他面前的空碗對調。
“吃。”言簡意賅。
胤奚臉上空白了一剎,想說什麽,在謝瀾安不容置疑的眼神中,他有些委屈地埋頭夾菜。
束夢忍俊不,拍馬蹄子上了吧!
府上的二掌事全榮這時走進院子,停在廊道上候著回事。
不是允霜過來,那便不是宮裏的事,謝瀾安這會兒用得差不多了,取帨拭手,“何事?”
全榮道:“方才松子先生從代舍過來,說願為郎畫輿圖,仆便將先生安排在西廳了。”
謝瀾安有些意外。
這說是小事也不小,要推演南北兵的戰況,手下缺能畫戰事圖,且又知知底的良工。之前想用松子,但這位畫癡前輩想拿為畫肖像一事做換,不願俯就于人,便暫且擱置了。
松子為何突然轉了子?
胤奚將裏的食悉數咽下,才開口:“方才回府時,恰好遇見了先生,我答應給他畫,以此請先生為郎分憂。”
謝瀾安看過去,骨相出衆絕倫的男子忙輕輕補充:
“他先完郎的事,我才會讓松子先生畫我的肖像。”
謝瀾安終于忍不住提了提角,從昨夜夢中驚醒後便在心頭的那點薄戾,在這一刻雲散煙消。
“嗯,機靈。”
·
姑母回府不久,舅父又要離京。
謝瀾安在表哥走之前,終于帶他逛了一日金陵,又為阮家父子設下餞行宴。
他們走後,江南的梅雨季中,謝府又迎來了一位貴客登門。
文良玉看見自己的恩師出現在謝府的一霎,萬分驚異:“老師怎麽來了?”
中原楷模崔膺,與天下文宗荀尤敬齊名,并稱為大玄的兩大文脈砥柱。
崔家祖上出過帝師,還有為朝廷修法的法學家承。北朝仰慕漢學,曾幾度邀請崔膺渡江北上,願奉他為北朝相宰,風聲傳到南朝皇室的耳朵裏,即遣重兵圍守崔膺所居的山間草屋,生怕這位江左大家被北朝挖走。
傳言那日崔膺在草屋敞飲酒,放浪形骸,醉笑曰:“凰已散,蒼蠅爭飛,唯有旨酒,餘不可言!”
有在場親耳聽見的兵士卻說,崔先生那日,狂笑如哭。
崔膺滿腹智識,卻逢中州陸沉,他初仕時,頻頻向朝廷進言良策,唯一的夙願便是在有年之年得見克複中原,卻屢屢不得行。
于是他對朝廷失,心灰意冷,掛印山,除了收幾個小徒弟解悶,久已不在人前現。
朝廷多次請他出山,他都辭拒;
金陵的一流世家重金延請他為西席,他也未應;
前幾年謝逸夏山拜訪時,也吃過他的閉門羹……
今日,這位崔先生卻主登上了謝氏的門庭。
謝瀾安階下相迎,對崔膺揖禮,展袖時,兩片廣袖如鶴翅颯然振聲。以弟子之禮作揖道:
“某恭候先生多時,先生願為蒼生出山,某為蒼生謝先生!”
在北伐計定後,便寫了一封長信邀請崔膺上京。
想這天下除之外,還有誰比崔先生更南軍北伐,勠力中原?
要確保此戰萬無一失,便要網羅天下智囊,崔膺無疑是最重要的強援。
崔膺比荀尤敬小十歲有餘,一水田道,雙目炯然,氣度燕然。
他注視著眼前著釵行士子禮的英朗郎,淡淡道:“恭維之言便免了,你在信中說,邀崔某共商北伐戰事。我卻要問你,北伐由大司馬之手,將在外,以其鷹鷙心,何容他人置喙。我在金陵紙上談兵,何益之有?”
謝瀾安在信中,已向崔膺詳細地言明利害,若他不為所,今日本不會來。
面對當面的考校,謝瀾安神清逸,不不慢答:
“大司馬在陣前,固然君命有所不,然後方的糧草補給、多線配合,卻仍需京中謀定後。風箏飛出再遠,線始終要握在手裏,先生多年夙願,之已在眼前,不親自執棋,心甘否?”
崔膺淡淡頷首,似乎滿意,在謝瀾安的引路下府。
文良玉一旁聽得頭腦昏漲,還是懵懵懂懂的,看見老師後跟隨著兩位青年郎君,皆是崔膺高徒,忙與兩位師兄打了招呼。
今日在府的人,聽說中原楷模被謝瀾安請了來,皆已在中庭恭候。
崔膺府,驟然見眼前人衆濟濟,定目去。
只見庭院左側站著武師祖遂、周甲,老當益壯,後是肖浪、王巍,其後是賀寶姿,其後是允霜、玄白;
右側為首則是謝策、謝年兩兄弟,神俊朗,其後是謝逸夏帳下的襄樊主簿靳長庭,何羨在側,其後是松子,其後是謝瀾安看中的兩名寒門學子;
謝晏冬則帶著折蘭音、謝五娘,翩然立在衆人邊側。
衆人一齊向崔先生見禮。
崔膺看清這允文允武的陣勢,心頭:眼前諸人看似各自分營,卻竟已有合勢初的氣象了。
即便是人群之後離得最遠的那兩個人,一人青冷肅,另一個年輕人襕袍蘊藉,伏鸞鵠,看似籍籍無名,亦有不同凡俗的風度。
謝瀾安站在這些人前,面向崔膺淡然而笑。
崔膺再看回這年輕郎,眼神便多了幾分深沉的打量。
“朝廷得信後,只怕很快會遣人來召我,”他問謝瀾安,“你待如何?”
謝瀾安反問:“先生的意思是?”
崔膺睨謝府的門楣高閣,沉聲道:“謝娘子在京的事跡我路上也聽了一些,崔某不管你在京師如何興風作雨,此來只為北伐一事,不耐應付俗務。”
他之所以肯來,是被謝瀾安信中那句“天下未嘗無事,非縱即橫。*橫連則南朝興,縱合則北朝盛”的見解所打,想來看一看,陳郡謝氏究竟教出了怎樣一位郎。
“這般……”謝瀾安一聽便了,笑道:“既是如此,外頭的人我替先生擋著,朝廷忌諱的黑鍋我也背著,必不讓先生為難。只要先生一償夙願,含靈何損之有?”
松子聽見這悉的以退為進的套路,忍不住嘬牙花子。
他與崔膺是舊識,走過來和老人寒暄:“你老兄也被謝娘子拐來了?可當心,這小娘子雁過拔,鬼鬼靈!”
謝瀾安無辜張眉:“松子前輩何以如此說,幫前輩打通您在畫技上的瓶頸,本就是做後輩的義不容辭之事啊。”
松子牙更疼了。
幫他出力?他到現在連一片角還沒畫上呢!
胤奚站在最末,忍不住偏了偏臉。
崔膺是不茍言笑之人,既寒暄過,不問下榻之所,當即先問:“可有地方給老夫做沙盤推演?”
謝瀾安正說有,早已想好,便將三叔原先住的院子堂廳打通,改一幢疏闊的議事廳,容納幾十人活綽綽有餘。
對庭中人道:“大家都來聽一聽。”
崔膺從不開館授徒,聽他闊談軍機謀略的機會千載難逢。眼前的除了本家兄弟,都是謝瀾安篩選出來信得過的人——學藝在啊。
這些武人還罷了,庭中的讀書人們仰瞻賢師,早已目放,心緒激,迫不及待。
謝瀾安親自引崔先生往裏院走,行了幾步,回頭,清冷的眸海不見玩:“衰奴也來。”
胤奚正打算如往常一樣默默回幽篁館,愣了一霎,目沉靜下來,“是。”
·
眼下還未開戰,崔膺便先做出南北兩朝主要軍鎮關隘的對峙沙盤。
他據已知的兩國國力、兵力多寡、山險水隘等等,與謝瀾安做初步的議論。
談起來崔膺便發現,這位力邀他上京的謝娘子,非止金玉其表,對兩朝國與戰力的理解極為深。
那細枝末節之,大到北府的騎兵能鑿開縱深多長的步軍方陣,小到北朝馬鐙用料的比例幾何,無一不涉,有理有節。甚讓崔膺懷疑,這子曾戰場,親眼見過大軍廝殺。
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世人皆知謝娘子從未出過金陵城。
崔膺的弟子韓火寓這些年追隨老師習學兵法,經常複盤兩朝舊年間的對戰,尚不敢說了如指觀,看謝瀾安年紀輕,覺得在紙上談兵。
祖遂卻肅道:“我打過仗,水軍步軍都參加過,可以證明謝娘子并無誇張虛言之。”
謝瀾安提出個說法,請崔膺幫忙預測大司馬過淮以後,攻拔每一座城寨的行進速度,越確越好。
說這話時,深黝的眼底霧藏嵐,崔膺約覺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細問緣故,謝瀾安含糊其辭,沒有解釋太多。
半日下來,不止崔膺,連原來悉謝瀾安的人也對有些刮目相看。
連在荊州大營待過的謝年都納罕,私底下詢問大兄,阿姊何時修得了將帥之能?
胤奚認真地聽著說每一句話,視線沒有一瞬離開過那張揮斥方遒、冷利落的臉。
·
接連幾日,甘棠苑隔壁的議事廳沙盤一座座建起,宗卷一卷卷搬來,從早到晚沒有斷過人聲,一時比士林館還熱鬧幾分。
謝晏冬抱著花貓從外路過,看著裏頭人各司其職的景象,恍惚幾許,對青崖說:“你看這裏,像不像一個小兵部?”
而真正兵部裏的老爺們,正忙于收底下吏孝敬上來的冰敬,籌劃著休沐時到哪座別業避暑。
反正北伐是大司馬的事,出糧是戶部的事,勝敗是庾家的事,幹他們何事?
謝瀾安除了打理宗族事,尚要兼顧太後的差使與驍騎營,不能日日來議事廳。
一次朝會上,太後果然問起崔膺,想請他到宮崇文館講學。
謝瀾安搪塞了過去,說:“崔先生僻傲,不喜俗務,若得急了,只恐離京返回西山。”太後亦無可奈何。
胤奚卻日日在議事廳中,他不上話,便為大家添茶遞水,游走于每座沙盤間,默記戰陣,細聽議事。
開始的時候,大家除了多往那張緋昳傾絕的臉上看幾眼,誰都沒有過多留意他。
在座的皆是天之驕子,能留在這裏靠的是真本事,而非一張臉。
不過很快有人發現,無論前一日弄得多的沙盤,翌日一大早都會恢複如新,連上面山勢川谷的標識都毫不差。
這便不是單單手腳勤快便能做到的了,更需記出衆,心細如發。
奇怪的是,那名貌男子從不邀功,任勞任怨地做著添冰遞扇,查找卷籍之類的雜事,就好像……一團的棉花,不痕地吸收著這炎熱仲夏天的燥氣與雜音。
這日,胤奚正在旁觀謝策與韓火寓對弈,崔膺在廳堂正中的大方案前,肅穆地盯著自己親手做的沙盤半晌,召胤奚過來。
他問:“這護城牆垣的圍欄是你的?為何要擺斷續之狀?”
崔膺話音一出,大廳裏頃刻安靜。
與這位鴻儒碩學相這些時日,衆人已經清了崔先生的脾氣,真正是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沒幾人是不怕的。
再看胤奚,神平氣靜,往沙盤上略看了一眼,如實說:“回先生,是仆的。仆曾應征力役,去修葺廣陵城關,見那護城外牆便是數裏一段,并不相連,問當地老兵說是舊戰所致。仆想揚州之尚且如此,料外州更應如是——仆可是錯了?”
所謂力役,便是普通的白丁百姓每年每戶需出男丁,作為國家的勞力或修城,或戍城,或運送船木石梁等事,每年出二十日到五十日不等。家中無丁者,也可納錢抵役。
這種經驗,對于廳中的郎君士子們來說,卻是虛無縹緲的事,衆人一時面面相覷。
崔膺沒想到會是這個原因,沉默一息後,說:“你沒錯,是老夫疏失了。”
他不由多看了這個亦不茹的年輕人兩眼,點頭道:“你很好。”
胤奚滿靜氣,輕輕頷首。
等崔膺到別去了,文良玉才敢出一口氣貓過來。他抓著胤奚的胳膊,小聲地羨慕:
“老師居然誇了你,我在老師門下這些年,想聽老師誇我一次都苦等無門!”
胤奚仿佛不覺得這是大不了的事,轉頭看向屏風下空出的某張席榻,神淡淡。
他說:“郎也誇過我啊。”
文良玉瞪大眼珠子看他。
這話被賀寶姿當新鮮事兒,傳到謝瀾安耳朵裏,惹得謝瀾安一倏笑出了聲:“他真是這麽說?”
敢將和崔先生相提并論,他也算第一人了。
謝瀾安將胤奚放到議事廳,并未打招呼讓人刻意關照他,看起來他適應得還不錯。
不過胤奚服過力役的事,之前山伯不曾提及,也是第一次聽說,想到他那單薄清秀的子,謝瀾安眼中的笑意又淺了些。
正好今日得閑,便和寶姿去議事廳轉轉。
時值晌午,外頭樹葉焦卷,下火一般。崔膺回了謝府特意為他準備的別園如濡館午歇,這會兒議廳裏沒什麽人。
何羨不想錯過崔先生的教導,便將謝瀾安給他厘清的賬冊搬了過來,此刻正伏在二樓臨窗的小幾上,咬著筆頭,聚會神地翻賬。
一壺沁涼的清飲子忽然放在他眼前。
何羨正覺燥熱,擡頭看見胤奚,忙道了聲謝:“多謝多謝,可是救我命了。”
他這幾日發現,這位不怎麽說話的小郎君著實心細,給每個人準備的茶水各有不同。崔先生只喝釅茶、謝府那位小公子喜酸梅漿、他呢算數耗神,就得用薄荷花飲提著神,胤郎君一次也沒有弄錯過。
他給自己倒了杯飲子,涼快歇息的空當,胤奚目不經意從他的賬簿上掃過,眉心:“算錯了。”
“啊?不可能。”何羨裏的涼茶一嗆,忙捂住低頭看。
他其他的特長不敢說,對數字卻絕對敏,多大的數額都能心算出來,不可能錯。
一修長冷白的手指,穩穩指向一行數字。
何羨定睛觀瞧,原來是舊檔上的記錄字跡潦草,有兩筆數額對錯了行,果然是錯了。
他趕改正過來,懷著複雜的心擡頭:“你如何看出來的?”
胤奚眸子黝黑,也像那枝頭的葉子被炎日曬得百無聊賴一般,整個人泛著淡漠氣,想了想說:“前日看你清過賬,數目仿佛對不上。”
前日的賬……何羨不由得嘆:“你記這樣好,真是聰明。”
聰明麽,胤奚無于衷地眨眼,從沒人這樣誇過他,頂多是小時候阿父教他學挽辭,說他記的比阿父當年快多了。
他垂著睫,從舊棋盤上撈起一顆棋子,在掌心散淡地玩著,狀似不經意地問:
“何郎君與郎相識很久了嗎?”
何羨見他為人和氣,不設防備,笑著接口:“我啊,自然仰慕‘謝雅冠’的才名許久,但謝娘子從前哪裏識得我是誰。要說真正相識,便是在斯羽園夜宴的開宴之前,才有幸同謝娘子說上話的。”
“真羨慕你。”胤奚低喃。
比他早認識郎一個時辰。
何羨莫名其妙,才想問他羨慕自己什麽,轉瞬卻見胤奚上那子乏淡的氣息,一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由煥發而出的清爽雋秀。
連那雙漆黑的瞳仁,也須臾變了迎著才會泛出的琥珀,淺淡純。
“胤……”何羨疑心自己數字看多花眼了,眼的功夫,胤奚已站直了往外走去,口中輕喚:“郎。”
如果說他方才與何羨說話的語氣,像夜裏花萼底面沉沉將墜的冷,那麽這一聲便似被風吹開的雲團。
踩上去會得絆人一跟頭那種。
謝瀾安上樓來看見他二人,笑了一笑。
目才睇轉到胤奚臉上,樓下忽然響起岑山的聲音:“娘子,郗主登門拜訪。”
謝瀾安聞聲,視線便從胤奚的臉廓輕飄飄劃走了,回頭問:“郗雲笈?”
“正是。”岑山道,“郗主說是來拜訪崔先生。”
人家按禮數上門來,不能不接見,謝瀾安轉不轉頭地點了下腕子,示意胤何二人繼續他們的事。
胤奚的瞳孔深黑如井。
何羨招呼還沒來得及打,從他的位置,正好能從窗口看清院子裏的形,指給胤郎君看。
“喏,你瞧,那位才是與郎相識多年,才華相當的好友呢。”
胤奚站在窗邊,迎著刺目的逆下,看見那是一個玉袍緩帶的英俊公子,眉帶倨傲,天生華貴。
是那日攔著郎帶走他,說士庶天隔的人。
又來一個。
胤奚點點頭,著眼棋盤上,指尖輕穩地點中被到邊角的一顆黑子,再後退一格。
圓拱形的垂花門邊,謝瀾安與郗符一個門裏,一個門外。
郗符後的隨從手中還捧著禮盒,他瞧著子的架勢,哼聲一笑:“怎麽,我誠心來拜訪崔先生,不請我進去嗎?”
謝瀾安假笑時,左臉便會出一個單梨渦,說:“崔先生不喜見俗人,此刻正在午歇,請郗主至客廳稍侯。待先生醒後,自會決定是否見你。”
好一派公事公辦的口吻。
郗符瞇著眼過肩膀,往謝瀾安後的院落看了一眼。
如今外面紛傳,南北兩朝都請不的中原楷模崔膺,被謝娘子請回家中,奉為首席,不知有何名堂。
郗符撚了下指腹,不聲地問:“防我啊?”
謝瀾安頰邊的梨渦更加明顯。
是啊,信不過的就是你。
眼簾中的線忽而一暗,頭皮驀然清涼,謝瀾安擡頭看見遮在頭頂的碧綃傘。
轉過頭,對上一張膩如雪的容。
看一眼胤奚,又擡頭重看一眼脂氣的遮傘,又看一眼胤奚。
兩世為人的謝瀾安何時打過這玩意?
“是我多事。”胤奚輕聲細語,擡臂撐著傘,一截雪白皓腕從他清逸的大袖中出,青細蜿蜒的管與指節邊的朱砂,是這片雪上唯二的點綴。
他有意無意地看了客人一眼,“只是外頭熱,郎站久了,會曬傷。”
郗符嘆為觀止地瞠目,隨即又沉郁地鎖眉。
——當初果然不該讓謝含靈把這個人帶回家。古語說男破老,破舌,此子妖冶太過,他不信通如謝含靈,連這都看不明白。
謝瀾安確實看出來了,看見胤奚在這麽熱的天,還規規矩矩地束著領。他不似那些世家出的公子哥,隨浪慣了,明明鼻尖都沁出了薄汗,還惦記給打傘。
“站久了是熱,跟我回廳子裏。”謝瀾安對胤奚說。
走出兩步,想起來,“哦,領郗主去客廳等著吧。”
胤奚向後側眸,無辜地與客人點頭致歉。
議事廳二樓,從客房小憩回來的韓火寓瞧見窗邊那盤棋,咦了一聲,細看兩眼。
“這是誰擺的局?沒個定式,腹心的白子看似個個占據中心,黑子卻已占據邊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