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八章
紀蘭芷想了一會兒。
既然木已舟, 不討厭二哥,也喜歡和兒子謝如琢待在一起,還能趁此機會將阿娘盛氏帶離京城, 一家人團聚,說實話也沒哪裏不好。
紀蘭芷所求的, 也不過是親人都平平安安。
小姑娘想明白了, 釋然一笑。
攤開手掌,做出邀請的姿勢, 迎這位大齊國新封的晉王進門。
謝藺走近兩步,停在小院屋檐底下,懸掛的燈籠被涼風吹得搖搖墜, 一圈圈打轉。
郎君高挑的影被灼灼燭拉長, 與紀蘭芷小的影子糾纏在一塊兒,輕輕曳。
紀蘭芷愣了一會兒,明白過來,謝藺這是在等自己一起走, 他沒在面前擺親王的譜。
紀蘭芷噗嗤一聲笑,擡起袖子, 小心掩住上揚的角, 用一雙盛滿溫和笑意的杏眸去看他。
“您是喜歡我喊二哥, 還是王爺?”
謝藺垂眸看著,神很和:“照舊便是。”
他喜歡紀蘭芷喊自己“二哥”。
正堂裏, 大家一看到謝藺過來,烏泱泱全站起。
桌上布滿熱騰騰的飯菜,油灼河蝦、羅蓑、連魚豆腐……全是滋補的大葷菜, 專門為謝藺接風洗塵的。
衆人等謝藺落座,他們才敢坐下。
謝藺如今是大齊國的晉王, 那是他們這些臣婦奴仆,平素接不到、遙不可及的龍子皇裔。
莫說盛氏和季嬤嬤張,生怕自己哪招待不周,便是陪伴謝藺多年的劉管事,如今看郎主的眼神也不一樣了。劉管事對待謝藺的態度,崇敬中帶著拘謹,每喊一句“郎主”就要打自己一個子,慢慢改口稱“王爺”。
唯有謝如琢不怕父親,他看到父親就高興地撲過去,抱住父親的腰。
謝如琢:“爹,你在牢裏吃苦了嗎?是不是傷了?娘親說你病得厲害,沒有人給你看病送藥。不過娘親說了,如琢不能教您擔心,如琢有好好吃飯,讀書也沒有落下,不止練習了館閣,還按照字帖學了些柳……”
小孩子其實并不知道為什麽要用功讀書,他還沒有出仕為,濟世救民這樣崇高的理想。小孩考慮的不過是,只要自己好好讀書,爹爹就會開心。
倘若謝藺沒能用崔善伽留下來的換取新生,或許不止他落難,連帶著謝如琢也喪失科舉出仕的資格。到那時,謝如琢多年所學,他的讀書天賦,都了無用功。
謝藺把手蓋在兒子頭上,心疼地了,沒有說話。
紀蘭芷看飯菜都要冷了,大膽招呼謝藺座:“二哥,坐下吃飯。”
紀蘭芷還把晉王當那個說話好商好量、半點脾氣都沒有的寒門臣子。
盛氏大驚失,不由扯了扯兒的袖,擔憂地向。
倒是謝藺替紀蘭芷解圍:“諸位不必拘謹,我陷囹圄時,多虧諸位四奔走,照顧琢哥兒,是我承恩太多,不知該如何報答你們才好。”
謝藺沒有拿王爺的威風人,說話語氣雖然冷靜平淡,卻能讓人到他的激之心。
衆人漸漸放下心,他們各自尋位置坐下,就連季嬤嬤和劉管事也可以上桌同主子們一塊兒吃飯。
紀蘭芷夾了一筷子醋芹炒,堆在謝藺的碗裏。
“這就是我先前說的炒,二哥你嘗嘗。季嬤嬤燒菜手藝可好了,琢哥兒很吃,昨天還吃了兩碗飯。”
謝如琢被母親取笑貪吃,耳尖變得紅彤彤的,埋頭吃飯,不敢多說話。
盛氏看到小郎君赧的樣子,嗔怪地罵了紀蘭芷一句:“咱們琢哥兒正是長的時候,多吃一點怎麽了?有你這麽做娘親的嗎?專門欺負自己兒子!乖,咱們哥兒可別搭理阿娘,聽外祖母的,多吃些。老劉啊,再給小公子盛一碗湯來!”
劉管事笑呵呵地應是,親自去竈房的鐵鍋裏打湯了。
春寒料峭,天氣還是很冷,湯留在鍋裏,用將熄未熄的草木灰煨著,不至于變涼了,寒人的脾胃。
盛氏很寵孩子,知道謝如琢遭難,生怕小孩心裏委屈,吃飯沒胃口,也變得不好。每晚都會讓季嬤嬤熬銀耳紅棗羹,或是燕窩蛋甜湯,哄小孩子睡前喝上一碗,補補。
不過一個月,紀蘭芷就覺得兒子的臉頰變得,起來再沒有之前拔節長高時,下頜生出的那種硌手。
謝如琢很喜歡外祖母,并沒有拂盛氏的好意。
他乖巧接過湯,對盛氏道謝:“多謝外祖母贈湯。”
盛氏了小郎君的腦袋,笑得見眉不見眼:“你個小人!和外祖母客氣什麽,快坐下喝湯,莫要折騰了。”
謝如琢臉上浮起笑意,重重點頭。
紀蘭芷搖搖頭,給謝藺投去一個無奈的眼神。
像是把謝藺當宅子裏唯一能當家做主的男主人,憤憤不平地和他告狀:看看,我娘多寵小郎君。
謝藺輕牽了一下角,笑意很淡。
他看著衆人同桌吃飯,氣氛其樂融融,心裏泛起暖意。
謝藺想:他能活著,真好。
-
不過小半個月,遠居中州的清瀾盛家本家的長輩與子弟便趕到了京城。
清瀾盛家雖說沒有在朝為的子弟,但他們家底殷實厚,剛來都城,就在地皮金貴的坊買下了一座四進的邸,用于安頓自家人,以及作為紀蘭芷出嫁的妃家。
從前紀老夫人總想紀蘭芷和紀晚秋結清瀾盛家,因此每年溽暑,紀蘭芷都會去中州避夏。
盛氏要掌家,不開。沒有母親的庇護,其實清瀾盛家的孩兒都不怎麽把紀家姐妹當一回事,只覺得們是來打秋風的破落戶。
然而,這一次上京,清瀾盛氏的堂房姐妹盛三娘和盛五娘,聽說了紀蘭芷即將為晉王妃,們到父親的敲打,再不敢低看這位表姐。
一下車姐妹倆就圍住了紀蘭芷,親親熱熱喊姐姐,比對待同胞家姐還要熱。
紀蘭芷在盛氏的帶領下,見過盛家的長輩,還認下了幾個堂舅舅、堂叔伯。
又過了兩天,欽天監擇定晉王謝藺親迎王妃的婚期吉時。
三皇子李瑜和四皇子李章平的婚禮定在五月,對于兩個皇子的王爵冊書,會在婚那日一并頒布。而晉王是排名行二的兄長,自然要比皇弟弟們先婚,因此他的婚期便被定在了四月。
等六月的時候,三位親王都要陸陸續續離開京城,治理父君分封的州郡。
大齊國皇子出閣讀書,及冠封王後,必須即刻趕往封地就藩。
此舉也是為了保證皇太子的地位穩固,畢竟沒有儲君希封王的兄弟長久留在都城,與自己爭權奪勢。
如今是三月中旬,滿打滿算,距離婚禮,橫豎也就一個月的時間了。
紀蘭芷說不張也是假的,但想到看似冷淡卻待人善的二哥,不是盲婚啞嫁,了解謝藺的為人,如此想想,心裏也不慌了。
晉王的婚事,祭告天地與宗廟後,乾寧帝便派來前大太監德方行三書六禮。
這一次下茶聘禮,是廷十二監、祿寺以及禮部聯手準備的,一共一百八十擡的珍寶金銀、玉石綢緞。
除此之外,還另外送了不牲海味、酒佳釀,用作款待盛家的親眷。
一般來說,大雁有遷徙的習,春天會向北邊飛去,寒初秋則回到溫暖的江南過冬。四月的時季,不冷不熱,雁鳥極其難找。若是婚時,郎婿沒能獵到作為聘禮的活雁,是可以用金帛來代替的。
但謝藺并沒有怠慢紀蘭芷,他外出進山,埋伏了幾日,是活捉了三對大雁,送到妃家。
活雁代表忠貞不二,對婚姻矢志不渝。
晉王有這份心,那說明他是真心喜紀蘭芷。
盛家姐妹羨慕地看著紀蘭芷,心裏有一點酸與嫉妒,但好在沒人前表現出來,丟了盛家禮數。
“姐姐,王爺待你可真好。”
紀蘭芷排場、扮俏,說起來,其實也有點好面子。
二哥願意在人前給做臉,待他自然沒什麽不滿意的地方,連連點頭:“我瞧著王爺確實是個頂好的郎君。”
盛家姐妹面面相覷,皺了皺鼻子:阿姐還真是,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盛氏有這樣一個人意的親王婿,喜得合不攏,連連笑道:“王爺待枝枝深義重,為娘把你到他手裏,心裏也安心了。”
前大太監德方送來晉王妃的冊書,以及親王妃出嫁時穿的冠霞帔,又殷切囑咐了盛氏和紀蘭芷一些天家的婚儀。
在晉王親迎行婚禮的前三天,妃家要去王府鋪房,到時候禮部會派來德高重的,指點娘家親眷。一定別忘記提前把房奩床帳備好,免得出差池。
德方事無巨細地叮囑盛家,他費老半天功夫,自然是想賣晉王妃一個好。
紀蘭芷領,笑著吩咐仆婦,趕給宮中來使備酒備菜。
盛氏也往德方手裏塞了些孝敬,和氣地道:“這是喜酒,公公可不能推辭。”
德方沒有拒絕,他笑納了盛家的好意,今日一張席子,吃得自然是賓主盡歡。
-
盛家喜氣洋洋,建康侯府的紀家人便是滿臉的愁雲慘霧了。
柳姨娘一通鬧事,走了盛氏,趕走了紀蘭芷這個金窩窩。
老夫人氣得覺都睡不好,每日喊口疼,罵柳姨娘是攪家!
要是沒柳姨娘那一出鬧事,了晉王的長輩,還愁掙不來誥命封號嗎?
就連盛氏都得了封誥,還是等同于郡王妃的品階!老夫人氣得眼睛都要紅了。
柳姨娘被婆母抱怨,心裏也不好,但沒法子,只能希紀蘭芷念一點舊。
紀晚秋婚那日,柳姨娘也讓兒子紀明衡往盛家送去婚禮請帖。
紀明衡知道嫡母和二妹是怎麽被自己生母走的。
盛氏和紀蘭芷落難的時候,紀家袖手旁觀,如今高升了,又想去沾點好,哪來那麽好的事!
他為兄長,沒能護好家人,心中也是愧難當,又哪裏願意幫柳姨娘送請柬。
紀明衡不送,柳姨娘便冒充兒子的名義送去請柬。
然而,一直到紀晚秋婚的那天,盛氏和紀蘭芷都沒到場。
老夫人心灰意冷,知道這次是開罪慘了紀蘭芷,只盼著這位王妃不要記恨生父,來日加以報複吧!
老夫人完全不懂紀蘭芷的為人,便是顧念紀鹿和紀晏清兩個孩子,也不會對紀家出手。紀崇德死裏逃生,還得激自己膝下有兩個懂事的孫子孫!
紀晚秋這一場婚事,辦得還算順順利利的。
心裏也妒恨紀蘭芷的運道,恨命好,恨否極泰來,但紀晚秋也知道,人各有命。
紀晚秋不必羨慕,反正紀蘭芷很快會去一個貧瘠的州郡,往後幾十年,恐怕們不會見到面。
夜裏,紀晚秋等到喝得醉醺醺的丈夫崔三郎回婚房。
崔三郎喝得神志不清,他迷迷糊糊看到一個小娘子,手擁上。
崔三郎吃醉了,他抱住紀晚秋,在新婚妻子的耳邊,輕輕喚了句“枝娘”。
紀晚秋聽清楚了,氣得渾發抖。
紀蘭芷究竟是什麽狐子!就連的丈夫,也對念念不忘!
紀晚秋氣急,一下子推開了崔三郎。
崔三郎喝得酩酊大醉,沒站穩,冷不防摔到地上,額頭磕到桌角。
男人額角見了紅,嗓子眼裏發出一聲凄厲的慘。
婆子們聽到三郎君的呼喊,一擁而上沖進新房。
一刻鐘後,崔家婆母沉著一張臉,邁進三兒子的婚房。
紀晚秋知道自己犯了錯,膽戰 心驚地奉茶:“娘,是兒媳做錯了……”
婆母冷冷瞥了紀晚秋一眼,嗤笑:“兩家結親,結的是和氣喜氣!哪有你這樣,新婚夜對丈夫拳打腳踢的?我倒是忘記了,你們侯府的主母走了,府上姨娘教不出規矩,怪道孩家一點溫婉賢淑都學不會,丈夫吃醉了酒,不小意伺候,竟還上手呼斥!”
這話就是罵紀晚秋是小娘養的,半點教養都沒有了。
紀晚秋何時過這種罵,就連盛氏也從來不提的庶出份,拿主母的架勢。
紀晚秋的眼淚撲簌簌滾落,一副我見猶憐的樣子。
婆母看著這副難登大雅之堂的哭相,心裏就煩悶。
紀晚秋有什麽臉面哭?都沒來得及喊冤呢!
當初和建康侯府議親,是看在清瀾盛家願意為紀晚秋同胞兄長奔走的份上,才想著讓自家的三郎去娶一個侯府庶。如今清瀾盛氏跑了,能當晉王妃的紀蘭芷也和建康侯府恩斷義絕,這門親事真是結虧了!
崔家婆母沒有搭理紀晚秋,坐到兒子邊,撚帕子為孩子汗。
不由又想到那個深得民心的晉王,謝藺的生母是崔貴妃。
崔家婆母并不知道,這位崔貴妃就是從前本家才貌雙全的淑崔善伽。
不過因為當初乾寧帝封妃的時候,這位貴妃姓崔,崔家為了攀附權貴,甚至想和這位貴妃連宗,當個遠親,方便崔氏攀龍附。只可惜崔貴妃紅薄命,早早去了,留下的二皇子謝藺又是出了名的刺頭,不吃,又怎麽可能認下這一樁早就沒影兒的舊故。
崔家婆母嘆一口氣,眼淚漣漣,對昏睡的兒子道:“我兒真是命苦,攤上這樣一個蠢媳婦!”
-
還有小半個月就是謝藺與紀蘭芷的婚禮。
這段時間,謝藺認祖歸宗,叩問宗室皇親國戚,籌備婚事,忙得腳不沾地。
他總算得閑,能夠安心等待婚。
謝藺記起之前鋃鐺獄時,不人為他冤游走。
其中深厚如溫理,關系淺薄如徐昭,謝藺念這些恩。
他準備了道謝的禮,逐一送到溫家、徐家,還有其他幫過自己的同僚家宅。
謝藺還打算親自下鄉,向那些曾為他喊冤的百姓道謝。
謝藺不知紀蘭芷究竟尋了幾個貧縣困鎮,他托人去盛家詢問紀蘭芷。
紀蘭芷得知謝藺要下鄉,記起那些日子,大家衆志城,一齊為救謝藺出獄而努力。
紀蘭芷心神一,給謝藺送去一封信,問他:“二哥,我能和你一起去嗎?”
謝藺怔忪了一會兒,提筆回信:自然可以。
他不過是知道,婚期將近,他不好去見紀蘭芷。
可他,還是很想見到枝枝。
于是他花錢去餅鋪裏,訂了近乎萬張塞滿火、羊松的葷喜餅,用油紙封好,塞進紅木箱子裏,又準備了一些掌大的酒佳釀,備車送往鄉下。
幾個遠一點的縣鎮,謝藺往來不便,只能讓劉管事和以觀代跑一趟。
比較近的苗鎮,謝藺邀請紀蘭芷一同前往。
紀蘭芷和謝藺兩人一塊兒下鄉發喜餅,鎮民們歡喜極了。
吃不吃餅倒是一回事,他們主要高興謝藺從牢裏出來了,還搖一變了皇帝的兒子,齊國威風堂堂的王爺。
皇親國戚半點架子都沒有,不但和他們一起吃餅,還送他們喜酒喝。
果然謝藺一點都沒變。
倒是鎮長知道謝藺要去衢州了,心裏有點傷:“王爺,您是不是不回京城了?往後我們遇到事可怎麽辦?”
謝藺認真地道:“我已經將各個鎮子裏的事托付給溫侍郎,他雖說做事經驗不足,稍顯稚,但也是個懷有仁心的士人,你們有什麽困難,他定會鼎力相助。”
鎮長得知各個鎮子的事,謝藺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再沒有什麽擔憂之。他只是心裏傷,私底下抹了眼淚。
鎮民們知道謝藺要去封地,今晚無論如何都想款待這對未婚小夫妻。
謝藺不願帶紀蘭芷在外過夜,唯恐有冒犯的地方,心中犯難。
倒是紀蘭芷笑說:“沒什麽關系,反正阿娘會替我打掩護。況且,我們吃完晚飯再回去,深夜趕路,明晚夜前定能到家了。”
從前苗鎮到京城要步行三五天的山路,如今開山造路,車馬方便,再不用那麽長的時間,至多一天也夠回京了。
謝藺頷首,同意紀蘭芷的建議。
夜裏,鎮子裏的婦人們紛紛帶來鍋碗與食材,他們用黃泥累出竈臺,架上鐵鍋,翻炒菜肴。
三月底,真正的春日來臨,山中萬複蘇,植被繁茂,就連山貨果蔬也多了起來。鎮民們挖了春筍,摘了蕨菜,還拿出很多曬幹的豆幹,用來燉魚,燉。
鎮長還想宰豬來盛款待謝藺,還是謝藺多番勸說,他才不不願地放下殺豬刀。
紀蘭芷沒有擺出晉王妃的架子,也幫著婦人們洗菜,到自告勇拿刀切菜的時候,男人筋骨漂亮的手忽然從旁遞來,朗的指骨抵在刀背,順勢接過手中的刀。
謝藺替去紀蘭芷,沒讓鋒利的刃。
紀蘭芷呆呆著切菜手法極為利落的謝藺,意識到……二哥不讓刀,是怕傷了手麽?
鄉下炒菜別有一番清淡的滋味,這一頓飯,紀蘭芷吃得很好。
只是到了夜裏要回家,忽然下起一場大雨。
馬車上掛的照路瓷燈被雨水澆滅,沒有燈照明,夜裏行山路會有危險。
鎮民們勸謝藺和紀蘭芷在苗鎮休息一夜,等明早天亮再回京城。
謝藺不想紀蘭芷有個閃失,卻又覺得留宿一夜會很叨擾當地百姓。
紀蘭芷沒什麽忌諱,很聽勸,欣然同意了。
紀蘭芷又向幾位自薦家宅的鎮民道謝:“那我和王爺今夜就打擾大家了。”
婦人擺擺手:“王妃瞎說啥呢!你們不嫌棄鄉下屋子簡陋就行,不過是住一晚上,有什麽麻煩不麻煩的!之前王爺幫了我們多忙,從來不收咱們的吃食,大家夥兒心裏都記得王爺的好呢!”
鎮長連連點頭:“老趙,你兒媳是不是前些日子剛過的門?家裏還有新喜被不?趕拿來,給王爺和王妃鋪上!”
鎮民們鬧哄哄地收拾客房,紀蘭芷攔都攔不住。
局促不安,對謝藺小聲說:“二、二哥,他們好像誤會了,你我還沒婚,應該不大方便同住一室吧?”
謝藺輕輕嗯了一聲。
他同鎮長解釋了幾句。
鎮長笑了聲:“也是!天家講究嘛,哪裏像咱們鄉下,要是兩家訂了親,生娃娃後再擺酒都沒事。老趙,拿兩床被褥來,咱們趕把前邊院子的兩間房收拾出來,給王妃和王爺住。”
鬧騰到下半夜,鎮民們才各自回家休息。
紀蘭芷推開房門,農家炕床上鋪好鴛鴦紅錦棉被,桌椅雖然不是什麽名貴的木材,但用蘸水的帕子細細過,纖塵不染,沒有一灰塵。桌上還擺了一壺剛剛沏好的茶水,水溫滾燙,放一放正好口。
一旁還有燒好熱水的木桶,供紀蘭芷子洗漱用。
鎮民們都在竭盡全力招待紀蘭芷和謝藺,從屋舍住的細節就能看出他們的熱與善心。
紀蘭芷心中溫暖。
解開單薄的春衫,正要洗漱,卻發現用來泡水的巾子不見蹤跡。
紀蘭芷明明記得,趙家嬸子是特地叮囑過,要放兩條簇新的巾子給和謝藺的。
紀蘭芷想著,或許是方才整理房間的時候太了,兩條巾子不小心都留在謝藺的房間了。
紀蘭芷渾汗津津的,不想就這麽睡,又不願再打擾趙家嬸子。
于是,小姑娘小心翼翼拉開房門,瞥了一眼謝藺的房間。
燭還亮著,二哥還沒睡。
紀蘭芷想問問他,有沒有看到的巾子。
紀蘭芷屈起指骨,小心翼翼敲了敲門:“二哥,你睡了嗎?我能進來嗎?”
屋中似乎停頓了一瞬。
有淅淅瀝瀝的水聲響起,橙的燭微微。
片刻後,謝藺回答:“進來。”
男人岑寂寒微的聲音響起,如玉石相擊,朗朗耳。
紀蘭芷小心翼翼地推門而。
一擡眸,看到謝藺白皙的指骨按在襟口,系好了最後一道系帶。他的烏發松散,像一團墨,流瀉至肩頭,線條冷的下頜與脖頸沾了一點水跡,燈下,水漬的暈泛起瀲滟。
原來是剛洗完。
紀蘭芷莫名耳熱,怕謝藺寒,連忙關上房門。
沒等郎君問話,屋外倏忽響起了趙家嬸子的聲音。
“王妃,你在屋裏嗎?我忘記給你拿洗臉的盆子和巾子了!我把東西放門口給你!”
紀蘭芷的心忽然懸到了嗓子眼。
做賊心虛一般,大氣都不敢出。
謝藺不解,他走近兩步,正要拉門應答,卻被紀蘭芷捂住了。
紀蘭芷猝不及防地靠近,手掌用力,把謝藺按到一側的牆上。
孩兒的指骨纖細,抵在男人質地堅的膛,像是一團棉絮。的材小,站在謝藺的前,像是被他擁在懷裏一樣。
紀蘭芷仰頭,迎上謝藺那一雙睫纖長的眼,的神經還繃著,輕輕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要說話。
沒一會兒,屋外傳來趙家嬸子的嘀咕聲:“難不上茅房去了?算了,盆子放門口,王妃自然會看到。”
說完,趙家嬸子走遠。
等離開了,屋外聽不到一靜,紀蘭芷如釋重負地松開手。
掌心輕輕過謝藺冰冷的薄,紀蘭芷意識到到什麽,脊背帶來一陣麻,的耳朵發燙。
謝藺垂下濃長的眼睫,神沉靜,臉上沒有取笑之意。
他問:“為什麽要躲?”
郎君說話的聲音實在輕,他近在咫尺,上那一脈浸進袍裏的草木香襲來,細膩的松香溢開,熏騰滿室。
紀蘭芷嗅得頭暈腦脹,忽然不知該如何解釋,好半晌,才猶豫地道:“之前說了我們是未婚夫妻,不會同住。深夜有人來找,萬一看到你我在一間房裏,似乎很容易招人誤會……”
還有那麽一點廉恥心,雖然是無傷大雅的小事,但還是臉皮薄,有所顧慮。
謝藺聽到這句話,卻很緩慢地眨了一下眼。
郎君沒有,他似乎在想些什麽,許久之後,才用一種極其和的語氣,問紀蘭芷。
“可是,訂婚夫妻,偶有難自……私下裏共一室,難道不算人之常嗎?”
謝藺說話,明明沒有故意調戲人的笑意,但紀蘭芷還是覺得這些字句極盡曖昧。
紀蘭芷有一瞬間怔愣,忍不住擡頭,看謝藺一眼。
郎君清雋秀,眉眼深邃,目坦,臉上沒有毫戲謔的意思。
仿佛謝藺真在疑,正大明地求解。
一時間,紀蘭芷竟有點垂頭喪氣。
竟然分辨不出,二哥是真心求教,還是一如既往的壞心眼。
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八章
紀蘭芷想了一會兒。
既然木已舟, 不討厭二哥,也喜歡和兒子謝如琢待在一起,還能趁此機會將阿娘盛氏帶離京城, 一家人團聚,說實話也沒哪裏不好。
紀蘭芷所求的, 也不過是親人都平平安安。
小姑娘想明白了, 釋然一笑。
攤開手掌,做出邀請的姿勢, 迎這位大齊國新封的晉王進門。
謝藺走近兩步,停在小院屋檐底下,懸掛的燈籠被涼風吹得搖搖墜, 一圈圈打轉。
郎君高挑的影被灼灼燭拉長, 與紀蘭芷小的影子糾纏在一塊兒,輕輕曳。
紀蘭芷愣了一會兒,明白過來,謝藺這是在等自己一起走, 他沒在面前擺親王的譜。
紀蘭芷噗嗤一聲笑,擡起袖子, 小心掩住上揚的角, 用一雙盛滿溫和笑意的杏眸去看他。
“您是喜歡我喊二哥, 還是王爺?”
謝藺垂眸看著,神很和:“照舊便是。”
他喜歡紀蘭芷喊自己“二哥”。
正堂裏, 大家一看到謝藺過來,烏泱泱全站起。
桌上布滿熱騰騰的飯菜,油灼河蝦、羅蓑、連魚豆腐……全是滋補的大葷菜, 專門為謝藺接風洗塵的。
衆人等謝藺落座,他們才敢坐下。
謝藺如今是大齊國的晉王, 那是他們這些臣婦奴仆,平素接不到、遙不可及的龍子皇裔。
莫說盛氏和季嬤嬤張,生怕自己哪招待不周,便是陪伴謝藺多年的劉管事,如今看郎主的眼神也不一樣了。劉管事對待謝藺的態度,崇敬中帶著拘謹,每喊一句“郎主”就要打自己一個子,慢慢改口稱“王爺”。
唯有謝如琢不怕父親,他看到父親就高興地撲過去,抱住父親的腰。
謝如琢:“爹,你在牢裏吃苦了嗎?是不是傷了?娘親說你病得厲害,沒有人給你看病送藥。不過娘親說了,如琢不能教您擔心,如琢有好好吃飯,讀書也沒有落下,不止練習了館閣,還按照字帖學了些柳……”
小孩子其實并不知道為什麽要用功讀書,他還沒有出仕為,濟世救民這樣崇高的理想。小孩考慮的不過是,只要自己好好讀書,爹爹就會開心。
倘若謝藺沒能用崔善伽留下來的換取新生,或許不止他落難,連帶著謝如琢也喪失科舉出仕的資格。到那時,謝如琢多年所學,他的讀書天賦,都了無用功。
謝藺把手蓋在兒子頭上,心疼地了,沒有說話。
紀蘭芷看飯菜都要冷了,大膽招呼謝藺座:“二哥,坐下吃飯。”
紀蘭芷還把晉王當那個說話好商好量、半點脾氣都沒有的寒門臣子。
盛氏大驚失,不由扯了扯兒的袖,擔憂地向。
倒是謝藺替紀蘭芷解圍:“諸位不必拘謹,我陷囹圄時,多虧諸位四奔走,照顧琢哥兒,是我承恩太多,不知該如何報答你們才好。”
謝藺沒有拿王爺的威風人,說話語氣雖然冷靜平淡,卻能讓人到他的激之心。
衆人漸漸放下心,他們各自尋位置坐下,就連季嬤嬤和劉管事也可以上桌同主子們一塊兒吃飯。
紀蘭芷夾了一筷子醋芹炒,堆在謝藺的碗裏。
“這就是我先前說的炒,二哥你嘗嘗。季嬤嬤燒菜手藝可好了,琢哥兒很吃,昨天還吃了兩碗飯。”
謝如琢被母親取笑貪吃,耳尖變得紅彤彤的,埋頭吃飯,不敢多說話。
盛氏看到小郎君赧的樣子,嗔怪地罵了紀蘭芷一句:“咱們琢哥兒正是長的時候,多吃一點怎麽了?有你這麽做娘親的嗎?專門欺負自己兒子!乖,咱們哥兒可別搭理阿娘,聽外祖母的,多吃些。老劉啊,再給小公子盛一碗湯來!”
劉管事笑呵呵地應是,親自去竈房的鐵鍋裏打湯了。
春寒料峭,天氣還是很冷,湯留在鍋裏,用將熄未熄的草木灰煨著,不至于變涼了,寒人的脾胃。
盛氏很寵孩子,知道謝如琢遭難,生怕小孩心裏委屈,吃飯沒胃口,也變得不好。每晚都會讓季嬤嬤熬銀耳紅棗羹,或是燕窩蛋甜湯,哄小孩子睡前喝上一碗,補補。
不過一個月,紀蘭芷就覺得兒子的臉頰變得,起來再沒有之前拔節長高時,下頜生出的那種硌手。
謝如琢很喜歡外祖母,并沒有拂盛氏的好意。
他乖巧接過湯,對盛氏道謝:“多謝外祖母贈湯。”
盛氏了小郎君的腦袋,笑得見眉不見眼:“你個小人!和外祖母客氣什麽,快坐下喝湯,莫要折騰了。”
謝如琢臉上浮起笑意,重重點頭。
紀蘭芷搖搖頭,給謝藺投去一個無奈的眼神。
像是把謝藺當宅子裏唯一能當家做主的男主人,憤憤不平地和他告狀:看看,我娘多寵小郎君。
謝藺輕牽了一下角,笑意很淡。
他看著衆人同桌吃飯,氣氛其樂融融,心裏泛起暖意。
謝藺想:他能活著,真好。
-
不過小半個月,遠居中州的清瀾盛家本家的長輩與子弟便趕到了京城。
清瀾盛家雖說沒有在朝為的子弟,但他們家底殷實厚,剛來都城,就在地皮金貴的坊買下了一座四進的邸,用于安頓自家人,以及作為紀蘭芷出嫁的妃家。
從前紀老夫人總想紀蘭芷和紀晚秋結清瀾盛家,因此每年溽暑,紀蘭芷都會去中州避夏。
盛氏要掌家,不開。沒有母親的庇護,其實清瀾盛家的孩兒都不怎麽把紀家姐妹當一回事,只覺得們是來打秋風的破落戶。
然而,這一次上京,清瀾盛氏的堂房姐妹盛三娘和盛五娘,聽說了紀蘭芷即將為晉王妃,們到父親的敲打,再不敢低看這位表姐。
一下車姐妹倆就圍住了紀蘭芷,親親熱熱喊姐姐,比對待同胞家姐還要熱。
紀蘭芷在盛氏的帶領下,見過盛家的長輩,還認下了幾個堂舅舅、堂叔伯。
又過了兩天,欽天監擇定晉王謝藺親迎王妃的婚期吉時。
三皇子李瑜和四皇子李章平的婚禮定在五月,對于兩個皇子的王爵冊書,會在婚那日一并頒布。而晉王是排名行二的兄長,自然要比皇弟弟們先婚,因此他的婚期便被定在了四月。
等六月的時候,三位親王都要陸陸續續離開京城,治理父君分封的州郡。
大齊國皇子出閣讀書,及冠封王後,必須即刻趕往封地就藩。
此舉也是為了保證皇太子的地位穩固,畢竟沒有儲君希封王的兄弟長久留在都城,與自己爭權奪勢。
如今是三月中旬,滿打滿算,距離婚禮,橫豎也就一個月的時間了。
紀蘭芷說不張也是假的,但想到看似冷淡卻待人善的二哥,不是盲婚啞嫁,了解謝藺的為人,如此想想,心裏也不慌了。
晉王的婚事,祭告天地與宗廟後,乾寧帝便派來前大太監德方行三書六禮。
這一次下茶聘禮,是廷十二監、祿寺以及禮部聯手準備的,一共一百八十擡的珍寶金銀、玉石綢緞。
除此之外,還另外送了不牲海味、酒佳釀,用作款待盛家的親眷。
一般來說,大雁有遷徙的習,春天會向北邊飛去,寒初秋則回到溫暖的江南過冬。四月的時季,不冷不熱,雁鳥極其難找。若是婚時,郎婿沒能獵到作為聘禮的活雁,是可以用金帛來代替的。
但謝藺并沒有怠慢紀蘭芷,他外出進山,埋伏了幾日,是活捉了三對大雁,送到妃家。
活雁代表忠貞不二,對婚姻矢志不渝。
晉王有這份心,那說明他是真心喜紀蘭芷。
盛家姐妹羨慕地看著紀蘭芷,心裏有一點酸與嫉妒,但好在沒人前表現出來,丟了盛家禮數。
“姐姐,王爺待你可真好。”
紀蘭芷排場、扮俏,說起來,其實也有點好面子。
二哥願意在人前給做臉,待他自然沒什麽不滿意的地方,連連點頭:“我瞧著王爺確實是個頂好的郎君。”
盛家姐妹面面相覷,皺了皺鼻子:阿姐還真是,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盛氏有這樣一個人意的親王婿,喜得合不攏,連連笑道:“王爺待枝枝深義重,為娘把你到他手裏,心裏也安心了。”
前大太監德方送來晉王妃的冊書,以及親王妃出嫁時穿的冠霞帔,又殷切囑咐了盛氏和紀蘭芷一些天家的婚儀。
在晉王親迎行婚禮的前三天,妃家要去王府鋪房,到時候禮部會派來德高重的,指點娘家親眷。一定別忘記提前把房奩床帳備好,免得出差池。
德方事無巨細地叮囑盛家,他費老半天功夫,自然是想賣晉王妃一個好。
紀蘭芷領,笑著吩咐仆婦,趕給宮中來使備酒備菜。
盛氏也往德方手裏塞了些孝敬,和氣地道:“這是喜酒,公公可不能推辭。”
德方沒有拒絕,他笑納了盛家的好意,今日一張席子,吃得自然是賓主盡歡。
-
盛家喜氣洋洋,建康侯府的紀家人便是滿臉的愁雲慘霧了。
柳姨娘一通鬧事,走了盛氏,趕走了紀蘭芷這個金窩窩。
老夫人氣得覺都睡不好,每日喊口疼,罵柳姨娘是攪家!
要是沒柳姨娘那一出鬧事,了晉王的長輩,還愁掙不來誥命封號嗎?
就連盛氏都得了封誥,還是等同于郡王妃的品階!老夫人氣得眼睛都要紅了。
柳姨娘被婆母抱怨,心裏也不好,但沒法子,只能希紀蘭芷念一點舊。
紀晚秋婚那日,柳姨娘也讓兒子紀明衡往盛家送去婚禮請帖。
紀明衡知道嫡母和二妹是怎麽被自己生母走的。
盛氏和紀蘭芷落難的時候,紀家袖手旁觀,如今高升了,又想去沾點好,哪來那麽好的事!
他為兄長,沒能護好家人,心中也是愧難當,又哪裏願意幫柳姨娘送請柬。
紀明衡不送,柳姨娘便冒充兒子的名義送去請柬。
然而,一直到紀晚秋婚的那天,盛氏和紀蘭芷都沒到場。
老夫人心灰意冷,知道這次是開罪慘了紀蘭芷,只盼著這位王妃不要記恨生父,來日加以報複吧!
老夫人完全不懂紀蘭芷的為人,便是顧念紀鹿和紀晏清兩個孩子,也不會對紀家出手。紀崇德死裏逃生,還得激自己膝下有兩個懂事的孫子孫!
紀晚秋這一場婚事,辦得還算順順利利的。
心裏也妒恨紀蘭芷的運道,恨命好,恨否極泰來,但紀晚秋也知道,人各有命。
紀晚秋不必羨慕,反正紀蘭芷很快會去一個貧瘠的州郡,往後幾十年,恐怕們不會見到面。
夜裏,紀晚秋等到喝得醉醺醺的丈夫崔三郎回婚房。
崔三郎喝得神志不清,他迷迷糊糊看到一個小娘子,手擁上。
崔三郎吃醉了,他抱住紀晚秋,在新婚妻子的耳邊,輕輕喚了句“枝娘”。
紀晚秋聽清楚了,氣得渾發抖。
紀蘭芷究竟是什麽狐子!就連的丈夫,也對念念不忘!
紀晚秋氣急,一下子推開了崔三郎。
崔三郎喝得酩酊大醉,沒站穩,冷不防摔到地上,額頭磕到桌角。
男人額角見了紅,嗓子眼裏發出一聲凄厲的慘。
婆子們聽到三郎君的呼喊,一擁而上沖進新房。
一刻鐘後,崔家婆母沉著一張臉,邁進三兒子的婚房。
紀晚秋知道自己犯了錯,膽戰 心驚地奉茶:“娘,是兒媳做錯了……”
婆母冷冷瞥了紀晚秋一眼,嗤笑:“兩家結親,結的是和氣喜氣!哪有你這樣,新婚夜對丈夫拳打腳踢的?我倒是忘記了,你們侯府的主母走了,府上姨娘教不出規矩,怪道孩家一點溫婉賢淑都學不會,丈夫吃醉了酒,不小意伺候,竟還上手呼斥!”
這話就是罵紀晚秋是小娘養的,半點教養都沒有了。
紀晚秋何時過這種罵,就連盛氏也從來不提的庶出份,拿主母的架勢。
紀晚秋的眼淚撲簌簌滾落,一副我見猶憐的樣子。
婆母看著這副難登大雅之堂的哭相,心裏就煩悶。
紀晚秋有什麽臉面哭?都沒來得及喊冤呢!
當初和建康侯府議親,是看在清瀾盛家願意為紀晚秋同胞兄長奔走的份上,才想著讓自家的三郎去娶一個侯府庶。如今清瀾盛氏跑了,能當晉王妃的紀蘭芷也和建康侯府恩斷義絕,這門親事真是結虧了!
崔家婆母沒有搭理紀晚秋,坐到兒子邊,撚帕子為孩子汗。
不由又想到那個深得民心的晉王,謝藺的生母是崔貴妃。
崔家婆母并不知道,這位崔貴妃就是從前本家才貌雙全的淑崔善伽。
不過因為當初乾寧帝封妃的時候,這位貴妃姓崔,崔家為了攀附權貴,甚至想和這位貴妃連宗,當個遠親,方便崔氏攀龍附。只可惜崔貴妃紅薄命,早早去了,留下的二皇子謝藺又是出了名的刺頭,不吃,又怎麽可能認下這一樁早就沒影兒的舊故。
崔家婆母嘆一口氣,眼淚漣漣,對昏睡的兒子道:“我兒真是命苦,攤上這樣一個蠢媳婦!”
-
還有小半個月就是謝藺與紀蘭芷的婚禮。
這段時間,謝藺認祖歸宗,叩問宗室皇親國戚,籌備婚事,忙得腳不沾地。
他總算得閑,能夠安心等待婚。
謝藺記起之前鋃鐺獄時,不人為他冤游走。
其中深厚如溫理,關系淺薄如徐昭,謝藺念這些恩。
他準備了道謝的禮,逐一送到溫家、徐家,還有其他幫過自己的同僚家宅。
謝藺還打算親自下鄉,向那些曾為他喊冤的百姓道謝。
謝藺不知紀蘭芷究竟尋了幾個貧縣困鎮,他托人去盛家詢問紀蘭芷。
紀蘭芷得知謝藺要下鄉,記起那些日子,大家衆志城,一齊為救謝藺出獄而努力。
紀蘭芷心神一,給謝藺送去一封信,問他:“二哥,我能和你一起去嗎?”
謝藺怔忪了一會兒,提筆回信:自然可以。
他不過是知道,婚期將近,他不好去見紀蘭芷。
可他,還是很想見到枝枝。
于是他花錢去餅鋪裏,訂了近乎萬張塞滿火、羊松的葷喜餅,用油紙封好,塞進紅木箱子裏,又準備了一些掌大的酒佳釀,備車送往鄉下。
幾個遠一點的縣鎮,謝藺往來不便,只能讓劉管事和以觀代跑一趟。
比較近的苗鎮,謝藺邀請紀蘭芷一同前往。
紀蘭芷和謝藺兩人一塊兒下鄉發喜餅,鎮民們歡喜極了。
吃不吃餅倒是一回事,他們主要高興謝藺從牢裏出來了,還搖一變了皇帝的兒子,齊國威風堂堂的王爺。
皇親國戚半點架子都沒有,不但和他們一起吃餅,還送他們喜酒喝。
果然謝藺一點都沒變。
倒是鎮長知道謝藺要去衢州了,心裏有點傷:“王爺,您是不是不回京城了?往後我們遇到事可怎麽辦?”
謝藺認真地道:“我已經將各個鎮子裏的事托付給溫侍郎,他雖說做事經驗不足,稍顯稚,但也是個懷有仁心的士人,你們有什麽困難,他定會鼎力相助。”
鎮長得知各個鎮子的事,謝藺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再沒有什麽擔憂之。他只是心裏傷,私底下抹了眼淚。
鎮民們知道謝藺要去封地,今晚無論如何都想款待這對未婚小夫妻。
謝藺不願帶紀蘭芷在外過夜,唯恐有冒犯的地方,心中犯難。
倒是紀蘭芷笑說:“沒什麽關系,反正阿娘會替我打掩護。況且,我們吃完晚飯再回去,深夜趕路,明晚夜前定能到家了。”
從前苗鎮到京城要步行三五天的山路,如今開山造路,車馬方便,再不用那麽長的時間,至多一天也夠回京了。
謝藺頷首,同意紀蘭芷的建議。
夜裏,鎮子裏的婦人們紛紛帶來鍋碗與食材,他們用黃泥累出竈臺,架上鐵鍋,翻炒菜肴。
三月底,真正的春日來臨,山中萬複蘇,植被繁茂,就連山貨果蔬也多了起來。鎮民們挖了春筍,摘了蕨菜,還拿出很多曬幹的豆幹,用來燉魚,燉。
鎮長還想宰豬來盛款待謝藺,還是謝藺多番勸說,他才不不願地放下殺豬刀。
紀蘭芷沒有擺出晉王妃的架子,也幫著婦人們洗菜,到自告勇拿刀切菜的時候,男人筋骨漂亮的手忽然從旁遞來,朗的指骨抵在刀背,順勢接過手中的刀。
謝藺替去紀蘭芷,沒讓鋒利的刃。
紀蘭芷呆呆著切菜手法極為利落的謝藺,意識到……二哥不讓刀,是怕傷了手麽?
鄉下炒菜別有一番清淡的滋味,這一頓飯,紀蘭芷吃得很好。
只是到了夜裏要回家,忽然下起一場大雨。
馬車上掛的照路瓷燈被雨水澆滅,沒有燈照明,夜裏行山路會有危險。
鎮民們勸謝藺和紀蘭芷在苗鎮休息一夜,等明早天亮再回京城。
謝藺不想紀蘭芷有個閃失,卻又覺得留宿一夜會很叨擾當地百姓。
紀蘭芷沒什麽忌諱,很聽勸,欣然同意了。
紀蘭芷又向幾位自薦家宅的鎮民道謝:“那我和王爺今夜就打擾大家了。”
婦人擺擺手:“王妃瞎說啥呢!你們不嫌棄鄉下屋子簡陋就行,不過是住一晚上,有什麽麻煩不麻煩的!之前王爺幫了我們多忙,從來不收咱們的吃食,大家夥兒心裏都記得王爺的好呢!”
鎮長連連點頭:“老趙,你兒媳是不是前些日子剛過的門?家裏還有新喜被不?趕拿來,給王爺和王妃鋪上!”
鎮民們鬧哄哄地收拾客房,紀蘭芷攔都攔不住。
局促不安,對謝藺小聲說:“二、二哥,他們好像誤會了,你我還沒婚,應該不大方便同住一室吧?”
謝藺輕輕嗯了一聲。
他同鎮長解釋了幾句。
鎮長笑了聲:“也是!天家講究嘛,哪裏像咱們鄉下,要是兩家訂了親,生娃娃後再擺酒都沒事。老趙,拿兩床被褥來,咱們趕把前邊院子的兩間房收拾出來,給王妃和王爺住。”
鬧騰到下半夜,鎮民們才各自回家休息。
紀蘭芷推開房門,農家炕床上鋪好鴛鴦紅錦棉被,桌椅雖然不是什麽名貴的木材,但用蘸水的帕子細細過,纖塵不染,沒有一灰塵。桌上還擺了一壺剛剛沏好的茶水,水溫滾燙,放一放正好口。
一旁還有燒好熱水的木桶,供紀蘭芷子洗漱用。
鎮民們都在竭盡全力招待紀蘭芷和謝藺,從屋舍住的細節就能看出他們的熱與善心。
紀蘭芷心中溫暖。
解開單薄的春衫,正要洗漱,卻發現用來泡水的巾子不見蹤跡。
紀蘭芷明明記得,趙家嬸子是特地叮囑過,要放兩條簇新的巾子給和謝藺的。
紀蘭芷想著,或許是方才整理房間的時候太了,兩條巾子不小心都留在謝藺的房間了。
紀蘭芷渾汗津津的,不想就這麽睡,又不願再打擾趙家嬸子。
于是,小姑娘小心翼翼拉開房門,瞥了一眼謝藺的房間。
燭還亮著,二哥還沒睡。
紀蘭芷想問問他,有沒有看到的巾子。
紀蘭芷屈起指骨,小心翼翼敲了敲門:“二哥,你睡了嗎?我能進來嗎?”
屋中似乎停頓了一瞬。
有淅淅瀝瀝的水聲響起,橙的燭微微。
片刻後,謝藺回答:“進來。”
男人岑寂寒微的聲音響起,如玉石相擊,朗朗耳。
紀蘭芷小心翼翼地推門而。
一擡眸,看到謝藺白皙的指骨按在襟口,系好了最後一道系帶。他的烏發松散,像一團墨,流瀉至肩頭,線條冷的下頜與脖頸沾了一點水跡,燈下,水漬的暈泛起瀲滟。
原來是剛洗完。
紀蘭芷莫名耳熱,怕謝藺寒,連忙關上房門。
沒等郎君問話,屋外倏忽響起了趙家嬸子的聲音。
“王妃,你在屋裏嗎?我忘記給你拿洗臉的盆子和巾子了!我把東西放門口給你!”
紀蘭芷的心忽然懸到了嗓子眼。
做賊心虛一般,大氣都不敢出。
謝藺不解,他走近兩步,正要拉門應答,卻被紀蘭芷捂住了。
紀蘭芷猝不及防地靠近,手掌用力,把謝藺按到一側的牆上。
孩兒的指骨纖細,抵在男人質地堅的膛,像是一團棉絮。的材小,站在謝藺的前,像是被他擁在懷裏一樣。
紀蘭芷仰頭,迎上謝藺那一雙睫纖長的眼,的神經還繃著,輕輕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要說話。
沒一會兒,屋外傳來趙家嬸子的嘀咕聲:“難不上茅房去了?算了,盆子放門口,王妃自然會看到。”
說完,趙家嬸子走遠。
等離開了,屋外聽不到一靜,紀蘭芷如釋重負地松開手。
掌心輕輕過謝藺冰冷的薄,紀蘭芷意識到到什麽,脊背帶來一陣麻,的耳朵發燙。
謝藺垂下濃長的眼睫,神沉靜,臉上沒有取笑之意。
他問:“為什麽要躲?”
郎君說話的聲音實在輕,他近在咫尺,上那一脈浸進袍裏的草木香襲來,細膩的松香溢開,熏騰滿室。
紀蘭芷嗅得頭暈腦脹,忽然不知該如何解釋,好半晌,才猶豫地道:“之前說了我們是未婚夫妻,不會同住。深夜有人來找,萬一看到你我在一間房裏,似乎很容易招人誤會……”
還有那麽一點廉恥心,雖然是無傷大雅的小事,但還是臉皮薄,有所顧慮。
謝藺聽到這句話,卻很緩慢地眨了一下眼。
郎君沒有,他似乎在想些什麽,許久之後,才用一種極其和的語氣,問紀蘭芷。
“可是,訂婚夫妻,偶有難自……私下裏共一室,難道不算人之常嗎?”
謝藺說話,明明沒有故意調戲人的笑意,但紀蘭芷還是覺得這些字句極盡曖昧。
紀蘭芷有一瞬間怔愣,忍不住擡頭,看謝藺一眼。
郎君清雋秀,眉眼深邃,目坦,臉上沒有毫戲謔的意思。
仿佛謝藺真在疑,正大明地求解。
一時間,紀蘭芷竟有點垂頭喪氣。
竟然分辨不出,二哥是真心求教,還是一如既往的壞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