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四章
夜深了, 打前頭行路的丫鬟提起羊角燈一照。
伏地燕到驚嚇,收起剪子一樣的翅膀,慌忙掩進廊梁裏頭。
紀家老夫人大病初愈, 才喝了安神的藥,得知昨晚正房鬧出的靜, 覺也不睡了, 換了一件壽紋對襟披襖,再裹一條防風的銀鼠皮圍脖兒, 吭哧吭哧就往柳姨娘的院子裏去。
紀侯爺生了一天的氣,丫鬟說他夜裏就宿在柳姨娘的院子裏。
老夫人要來,柳姨娘那邊盯梢的丫鬟早早通風報信。
等老夫人邁進正堂, 柳姨娘已經服侍紀崇德穿好了裳, 坐在堂前等。
紀侯爺擰了擰眉心:“娘,你怎麽大半夜趕來了?您子骨不好,多躺著休養才是。”
老夫人氣得抄起龍頭拐杖,重重一錘地:“我怕我再睡下去, 這家就翻了天了!”
老夫人忽然發難,饒是平日裏再敬重母親的紀崇德也有幾分不耐。
紀侯爺面不虞, 他年過半百, 早已不是從前那個被父母親用竹帚打的小了。
老夫人意識到兒子長大了, 自己管教不了他,只能朝一旁安兒子的柳姨娘重重摔去一個掌。
老夫人指上戴著金戒指, 刻了花印,冷不防刮到柳姨娘的頰側,留下一道細細的痕。
柳姨娘被打懵了, 兩眼含淚,我見猶憐。見是老夫人下的手, 也不敢喊冤,只淚眼婆娑地向紀崇德。
“娘!你在做什麽?!”紀侯爺倒不是擔心柳姨娘,而是母親在下人面前落他的面子,實在忍無可忍。
老夫人卻還要手打柳姨娘,指桑罵槐地道:“你一個賤皮子妾室,竟也敢爛了舌嚼正房的蛆!要不是我兒聽你一個貨挑唆,怎會休掉掌家多年的宗婦!你個蠢貨,我當初讓你進偏門,真是豬油蒙了心肝!”
紀崇德愚昧,一心要持著他的男子氣概與父輩的面,可老夫人卻知,上罵盛氏不會生養,卻也是將這一點抓來當把柄,如此才能讓盛氏心甘願拿出厚的陪嫁來補家用,不然就憑紀崇德那點侯爵的俸祿,以及庶出長孫的低品階俸,如何養得起這麽一大家子人?
若非看在他們是清瀾盛家的姻親,盛氏又肯讓家中叔侄、堂房兄弟提拔庶長孫,三孫紀晚秋又如何能沾胞兄的,嫁進崔氏的門庭?
紀崇德竟聽柳姨娘這樣蠢婦的話,同盛氏和離了……當真是愚不可及!
老夫人定下心神,攀住兒子的手臂,同他道:“趁現在事還沒個結論,你去將大兒媳請回來。多年夫妻哪有不吵架的,床頭吵架床尾和,不過上磕下牙齒,說說話便過去了。”
柳姨娘聽到老夫人還要說和,也有些慌了神,可是開罪慘了盛氏,若盛氏真的回到侯府,又不顧面要拿,那豈不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柳姨娘怯怯看了一眼紀侯爺,見他冷著臉,便小聲同老夫人道:“太遲了,侯爺的和離書早已送去了……”
聞言,老夫人頓頭暈眼花,足下踉蹌兩步。
還沒等丫鬟扶穩老夫人,屋外傳來季嬤嬤的聲音。
“紀侯爺,我家夫人送來了簽字畫指印的和離書,還有一份二娘子送來的斷絕書。夫人說了,并非封之婦,兩家和離,府任其自便。夫家提出和離,文書簽了,也過了府明面,如今各家留一封和離書,用以留存明證。而二娘子可憐謝家稚兒,又不願往後生事,拖累侯府,自願提出與紀家恩斷義絕,從此為失怙失恃的孤,族譜也大可將除名。奴婢把文書帶到了,煩請侯爺存書,再簽一份斷絕書,奴婢好回去複命。”
季嬤嬤是盛氏的家奴,侯府的主子沒的契,輕易打罵不得。
紀崇德沒想到他的二兒主意這麽大,竟鐵了心要保謝家小子。
他火氣上湧,冷笑連連,一腳踹開門,接過季嬤嬤奉上的父斷絕書。
“要去送死,休怪我這個做父親的不近人!盛氏愚鈍,為了一個庶離家,往後莫要後悔!”
季嬤嬤不搭話,只盯著紀侯爺簽字。
紀崇德簽下文書,又下令給族中長老,更改族譜,只在族譜裏記下他僅有一紀晚秋,而紀蘭芷已被除名。
季嬤嬤辦好了事,將一式兩份的書文,留下一份給侯府,另一份帶回紀蘭芷那。臨走前還說了一句面話:“和離放妻書已,如今兩家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彼此都留些面,莫要再因前塵舊事,兩廂生憎。奴婢這就告退,不打擾侯府清靜了。”
老夫人看到季嬤嬤風風火火地走了,神不濟,一下子栽倒在椅上。
沒想到兒子竟憑著一腔意氣,將事辦得這樣快。若是兒子爭氣,給盛氏掙來誥命,封之婦和離,要走吏部削封以及刑部詢問的流程,事還有轉圜餘地。如今木已舟,老夫人也認了命。
老夫人瞥見暗地裏止住眼淚的柳姨娘,嗤笑一聲:“老好歹也是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你當我不知你在想什麽?便是侯府主母之位空缺,也斷沒有妾室扶正的道理!大郎,你不做人,娘還要點人前的臉面。你與盛氏和離便和離吧,再尋其他高門兒媳為婦便是,只柳氏難登大雅之堂,除非我死,也決不會讓上位!”
柳姨娘聞言,臉頓時青白,瓣失。
懊惱不已,這兩人母子吵架,倒傷及這個無辜的人。早知道便不管那麽多閑事,若沒有老夫人從中作梗,興許還能撈到一個侯夫人做做。
但老夫人要紀崇德另娶,柳姨娘也不帶怕的。畢竟是兒雙全的妾室,一個半道上來的主母,未必得住的風頭。
-
盛氏和離後,麻煩也會接踵而至。
要父輩的詰難、弟侄的指責、旁支的非議。
本該忍那些婚姻裏的不快,為各房小娘子做出德言工容的宗婦典範,如此一來,別家的婦人在挑選兒媳時,便會高看清瀾盛家一眼。
盛氏最怕背負罵名,但為了紀蘭芷,舍下這些曾經被視為生命最重的面。
紀蘭芷將母親迎回京郊的小院,得知盛氏和離,又怎麽猜不到母親是為了自己做出犧牲。
紀蘭芷心中有愧,眼眶發燙,如兒時那樣抱住母親,小臉抵在盛氏的膝骨,輕輕地磨蹭。
“是我拖累了您……”
盛氏溫地兒的頭發,搖了搖頭:“是枝枝救了我。”
紀蘭芷的頭仿佛含了一顆酸梅,得心髒都了拳頭大小。
依偎母親邊,把七年前的事全部告訴盛氏。
盛氏怕兒難過,那麽多年從來沒有問過紀蘭芷的往事。在盛氏心裏,失貞也好,完璧也好,紀蘭芷都是的乖,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盛氏得知謝如琢是紀蘭芷的親兒子,的鼻腔酸楚,眼淚滾落。
沒有在意紀蘭芷的過去,只是可憐兒。那時的紀蘭芷才及笄不久,在盛氏眼中,還是個小姑娘,遇到那麽大的事,舉目無親,邊沒人可以商量,會有多怕。
盛氏抱住紀蘭芷,眼淚跌兒的發髻間。
“往後有阿娘在,我們枝枝再也不用害怕了。”
紀蘭芷咬住下,想止淚,可怎麽也止不住。
小娘子賴在盛氏懷裏,終于像一個孩子一樣,把這麽多年的委屈,統統哭了出來。
-
謝如琢守在屋子外頭,沒有進去旁聽娘親紀蘭芷和盛氏的對話。
昨晚下的一場小雪,今早的庭院裏累起了不深不淺的一層雪垛子。謝如琢閑來無事,也看不進書,只能蹲在石階旁邊踩冰、堆雪人。
季嬤嬤和劉管事守在旁邊看顧小公子,生怕他玩雪凍出個好歹來。
好在今早,紀蘭芷翻出一雙麂子皮的小靴,以及用蓬松胞羔羊皮做膽的月白棉袍,給小郎君換上。小孩穿得厚厚實實,一點都覺不出冷。
門扉吱呀打開,紀蘭芷喊謝如琢進屋:“琢哥兒,你來。”
謝如琢拍去手上的碎雪,又整了整蹲子造的袍褶皺,到都打理幹淨,這才對抄袖子,規規矩矩進門。
清秀的小郎君擡頭看了娘親一眼,得到紀蘭芷的允許後,對盛氏躬,恭恭敬敬地喊:“如琢見過外祖母。”
盛氏看到教養極好的小孩,又想起這些天小郎君的遭遇,眼淚又要盈眶。
摟過孩子,善地拍著他的後背:“我們琢哥兒吃了好多苦,外祖母心裏想著就疼。如今這個景,我們琢哥兒可怎麽辦才好。”
謝如琢攥著手指,任由盛氏抱著他哄勸。
小孩既擔心父親的安危,又覺得如今有親娘和外祖母陪在邊,他安心許多,什麽都不怕了。
夜裏的時候,鄭氏和紀明衡帶著兩個孩子上門。
紀明衡明理,知道這位嫡母其實待他的妹妹與生母并沒有哪不好,在府上也從來沒有使過司手段。甚至為了幫扶他,盛氏還會特地去給紀明衡打聽諸位考的文章偏好,利用盛家的人,幫他同京請教各屆正科八文題目的破題之法。
即便盛氏和建康侯府不再往來,紀明衡也打算回報養恩,時常來探嫡母。
鄭氏和紀蘭芷寒暄。
紀鹿與紀晏清拖著一箱玩進來。
箱子裏的小玩意兒堆得高高的,蓋子都不下,裏面有陀螺、風箏、陶響球、還有呦呦最喜歡的磨喝樂。這個泥塑娃娃穿戴金珠紅紗,打扮得花枝招展,是鄭氏送給紀鹿的生辰禮。
紀鹿為了安謝如琢,忍痛割,送給了他。
紀晏清:“祖父不讓我倆出門,今天總算尋到機會來看你了。如琢,你放心,你爹肯定會沒事的!”
紀鹿點點頭:“對,你爹肯定能平安回家!等呦呦和哥哥再長大一些,能逃出府了,我們繼續來看你!”
他們聽到甲班的宋麗說,謝家的東西全部被搬空了,連孩子的玩都要拿走,謝如琢什麽都沒剩下。
甲班的小孩們為謝如琢打抱不平,紛紛湊了一些家裏的小玩意兒,送到謝如琢這裏。
還有一些東西,是學教諭拿來的,他們的家宅裏或多或都有在朝為的親戚,不好明面上和謝家來往,只能暗中打聽到謝如琢的住,送上一些關懷小孩的禮。
不論謝藺是怎樣的為人,但謝如琢乖巧聰慧,讀書上進,天賦異稟,這麽優秀的小郎君,老師們是看著他長大的,心疼的同時,又有些唏噓。
攤上這樣的父親,恐怕往後沒有出仕的可能了,謝如琢年紀輕輕就有這般才學,本來他日後的前程必將不可估量。但如今這些祈願都了泡影,他的才華終將被埋沒。
大房夫婦怕惹得紀侯爺生氣,他們不敢多待,也沒有在紀蘭芷這裏用飯。
晚上,紀蘭芷吩咐廚娘,燒了一大桌的菜。問兒子喜歡吃什麽,但謝如琢怕給長輩添麻煩,不敢說自己的喜好,只道了句:“都可以、都好,我不挑食的,我什麽都吃。”
紀蘭芷能明白小孩的顧慮,即便知道是他的生母,謝如琢還是怕被人拋下。
謝如琢只能盡量說喜好與需求,不要給人添麻煩,這樣沒有人嫌棄他是個累贅,也就不會丟下小郎君了。
紀蘭芷了小孩的腦袋,轉頭去問劉管事:“小公子平日都吃什麽?”
劉管事心疼孩子遭難後,好幾日不吃飯,一五一十全告訴紀蘭芷。
當晚,桌上擺上各式各樣的菜肴,有炒蝦、鱔羹、黃花菜燉鴨湯、黃芽菜煨豆豉醬……大多數都是葷菜,有謝如琢吃的,也有盛氏心疼小郎君近日清瘦,特地喊廚娘添置的。
謝藺喜素食,謝如琢和紀蘭芷一個脾氣,吃菜。
謝如琢看著熱氣騰騰的飯菜,角抿出一極淡的笑。
紀蘭芷一邊給小郎君夾菜,把他的飯碗堆出尖尖,一邊說:“我們琢哥兒要多吃菜,長得壯實一點,家裏暫時就你一個男子漢了,你要長得高高大大,才能有力氣保護娘親和外祖母呀!”
紀蘭芷這句話的意思是,會陪著謝如琢長大,再也不會離開了。
謝如琢重重點頭,往裏夾了一塊鴨。
睡覺前,季嬤嬤看到謝如琢擺在床頭的那一只破損的布老虎,猜是小孩的心之。家裏主子沒一個擅針線活的,只能出手幫忙補。
謝如琢沐浴更,回到房間,打算睡。
他一偏頭,看到那一只已經完好無損的布老虎。
小孩怔怔出神。
片刻後,謝如琢抿一笑,小郎君的臉上終于浮起了久違的笑容。
小郎君能睡好了,紀蘭芷卻有點難眠。
安排好了這些事,心裏難得想起謝藺。
說謝藺政策出事,倒好理解,哪裏有萬無一失的國策。但說他貪污,紀蘭芷便心裏梗氣兒,覺得那些針對寒門的世家黨羽真是壞事做盡!
謝藺多勤儉持家,能不知道嗎?一兩銀子掰開二兩用,先著與小郎君,半分不願意花在自己上。一舊漿洗三五年,補補又能穿幾年,就是砸他上一百兩銀子,他都不知道該怎麽去花銷。
這樣的男人,說他貪污賄,真是辱沒他了。
紀蘭芷心中為謝藺到不平,又想起從前在鄉下,謝藺把全家當都拿出來給花用的場景,口悶悶的不是滋味。
也想為二哥做點什麽。
紀蘭芷并非念舊,只是覺得好人不該有這樣的下場,好人至要有好報。
-
刑部牢獄,夜幕沉沉。
許是刑也怕謝藺出事,之後的幾場審訊,他們換下了趙永明,讓其他司法審問謝藺。
謝藺還是沒有認罪,他得很,惹惱了世家朝臣。
那些敵黨明著置不了謝藺,只能暗地裏使一些招,譬如故意為難為謝藺看病的郎中,不讓謝藺用上止療傷的好藥,任由他的傷口潰爛染,發熱,病加重。
直到他們聽說,皇帝也會親自去審問謝藺,這才不敢明目張膽地折騰囚犯。
乾寧帝來到牢獄的時候,謝藺剛剛喝下一碗退熱的藥湯。他的臉蒼白,無,不過小半個月,便清癯消瘦。郎君得知陛下親臨,他攏好襟,緩慢下地,走向君王。
謝藺腳踝上束縛的枷鎖鐐銬撞在地上,發出沉悶的響聲。
謝藺似無所覺,依舊走得穩當,明明他的袍被水、黑泥、草桿,染得髒污,但他的氣度出塵,依舊高潔得如同供臺泥像。
乾寧帝原本以為,自己會看到一個被折磨得不人樣,看到君王便恨得咬牙切齒,口吐狂言的悖逆之徒,但謝藺依舊從容不迫,半點不見他對上位者的憎恨,倒讓君王也覺得有點納罕了。
乾寧帝遣退左右,他嘆一口氣,問:“謝藺,你恨朕嗎?”
謝藺搖頭,目清正堅毅,他道:“不恨。”
乾寧帝:“為何?”
謝藺頓了頓,道:“多年來,臣推行了均田、衛所一類的國策新政。為添國稅,遏制割據地方的軍閥家業做大,臣幫襯中樞,實行榷鹽、榷酒的營貿易,增添國庫,增加戰事軍費,以此來平定齊國。雖然這些政策尚且中不足,卻也在從前暫緩了各項危急存亡之事。”
“陛下聖明,自然明白過往種種,臣出力與否。陛下擅用人之道,知國事制衡之局,正因陛下乃聖帝明王,推恩四海,如今才有這般國富民強、兵銷革偃的局面。”
“臣有幸出仕佐君,是臣之幸。便是淪為皇權與世家博弈之間的一枚棋子,臣也心中無怨。臣可以為大局著想,為陛下手中利刃,只是家中稚子尚,懇求陛下垂憐,多多看顧一二。以及紀家二娘子,是臣福薄,耽誤小娘子婚事,污名聲,還請陛下將過錯獨攬臣一,不要傷及小娘子的聲譽。”
謝藺說完,起袍,利落地跪地叩首。
他仿佛全無脾氣,在皇權面前俯首稱臣,半點怨言都沒有。
這一番話,實在說得漂亮。既是說明謝藺含冤屈,又表明他願意為皇權犧牲的獻之心。
無論這一樁貪污重案,皇帝有沒有在背後手,他都願意聽從君王安排,即便是赴死,謝藺也心甘願。
如此一來,乾寧帝又有些憾。畢竟謝藺為臣子,確實好用。若非他疑心謝藺,或許他也不必落到這般騎虎難下的局面。
乾寧帝沉聲:“你早料到,你會有一死?”
謝藺垂下眼睫,他的肩背拔,背影看著清正孤潔。
謝藺:“是,早在乾寧三十六年。”
那是謝藺出仕的第一年,乾寧帝得知他才高八鬥,願意給謝藺一個洗刷舞弊冤屈的機會。皇帝拿他作為刀刃,切開世家門閥掌控科舉、提拔門生的第一刀。
原來乾寧帝的施恩,在聰慧過人的謝藺眼中,便是催命符。
謝藺早知自己早晚會落馬,但他依舊宵旰憂勤,為民為國,恪盡職守。
乾寧帝忽然啞口無言。
他沒有再說什麽,靜默地走回了寂靜的皇城。
唯有謝藺回到死氣沉沉的牢獄,他知道今日面聖,皇帝已經答應他,會幫他保下無辜的人。禍不及家宅,謝如琢和紀蘭芷也會平安無事。
謝藺從前沒有想過娶妻生子,他既羨慕旁人家宅裏的熱鬧,又怕往後出事,會拖累一家老小。
但他和紀蘭芷有了一場水姻緣,他們生下了一個乖巧可的孩子。
謝藺記得他守在紀蘭芷邊,看著分娩時的心疼,記得他喪妻後,幾日不吃不喝的潦倒,若非當時兒子的幾聲啼哭,謝藺還不能重新振作起來。他抱起襁褓中的嬰兒,他明白父親的責任,即便他早已陷皇權旋渦,他也不能再退。
至等謝藺養大謝如琢再死,至等他再爬高一些給孩子鋪好路再死。
直到謝藺等到了紀蘭芷,他的亡妻死而複生。
在那一刻開始,謝藺有了私心。
即便這些私,終究會害了自己。
幸好,他沒有拖累紀蘭芷,他只是對不起兒子。
謝藺垂下眼睫,緘默不語。
他想到紀蘭芷明豔如春桃的容,想到兒子玉雪白淨的小臉,他想像一個尋常家宅裏的父親,養育自己的妻兒。
謝藺并不想死。
原來,他很惦念妻兒,他很想很想活下去。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四章
夜深了, 打前頭行路的丫鬟提起羊角燈一照。
伏地燕到驚嚇,收起剪子一樣的翅膀,慌忙掩進廊梁裏頭。
紀家老夫人大病初愈, 才喝了安神的藥,得知昨晚正房鬧出的靜, 覺也不睡了, 換了一件壽紋對襟披襖,再裹一條防風的銀鼠皮圍脖兒, 吭哧吭哧就往柳姨娘的院子裏去。
紀侯爺生了一天的氣,丫鬟說他夜裏就宿在柳姨娘的院子裏。
老夫人要來,柳姨娘那邊盯梢的丫鬟早早通風報信。
等老夫人邁進正堂, 柳姨娘已經服侍紀崇德穿好了裳, 坐在堂前等。
紀侯爺擰了擰眉心:“娘,你怎麽大半夜趕來了?您子骨不好,多躺著休養才是。”
老夫人氣得抄起龍頭拐杖,重重一錘地:“我怕我再睡下去, 這家就翻了天了!”
老夫人忽然發難,饒是平日裏再敬重母親的紀崇德也有幾分不耐。
紀侯爺面不虞, 他年過半百, 早已不是從前那個被父母親用竹帚打的小了。
老夫人意識到兒子長大了, 自己管教不了他,只能朝一旁安兒子的柳姨娘重重摔去一個掌。
老夫人指上戴著金戒指, 刻了花印,冷不防刮到柳姨娘的頰側,留下一道細細的痕。
柳姨娘被打懵了, 兩眼含淚,我見猶憐。見是老夫人下的手, 也不敢喊冤,只淚眼婆娑地向紀崇德。
“娘!你在做什麽?!”紀侯爺倒不是擔心柳姨娘,而是母親在下人面前落他的面子,實在忍無可忍。
老夫人卻還要手打柳姨娘,指桑罵槐地道:“你一個賤皮子妾室,竟也敢爛了舌嚼正房的蛆!要不是我兒聽你一個貨挑唆,怎會休掉掌家多年的宗婦!你個蠢貨,我當初讓你進偏門,真是豬油蒙了心肝!”
紀崇德愚昧,一心要持著他的男子氣概與父輩的面,可老夫人卻知,上罵盛氏不會生養,卻也是將這一點抓來當把柄,如此才能讓盛氏心甘願拿出厚的陪嫁來補家用,不然就憑紀崇德那點侯爵的俸祿,以及庶出長孫的低品階俸,如何養得起這麽一大家子人?
若非看在他們是清瀾盛家的姻親,盛氏又肯讓家中叔侄、堂房兄弟提拔庶長孫,三孫紀晚秋又如何能沾胞兄的,嫁進崔氏的門庭?
紀崇德竟聽柳姨娘這樣蠢婦的話,同盛氏和離了……當真是愚不可及!
老夫人定下心神,攀住兒子的手臂,同他道:“趁現在事還沒個結論,你去將大兒媳請回來。多年夫妻哪有不吵架的,床頭吵架床尾和,不過上磕下牙齒,說說話便過去了。”
柳姨娘聽到老夫人還要說和,也有些慌了神,可是開罪慘了盛氏,若盛氏真的回到侯府,又不顧面要拿,那豈不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柳姨娘怯怯看了一眼紀侯爺,見他冷著臉,便小聲同老夫人道:“太遲了,侯爺的和離書早已送去了……”
聞言,老夫人頓頭暈眼花,足下踉蹌兩步。
還沒等丫鬟扶穩老夫人,屋外傳來季嬤嬤的聲音。
“紀侯爺,我家夫人送來了簽字畫指印的和離書,還有一份二娘子送來的斷絕書。夫人說了,并非封之婦,兩家和離,府任其自便。夫家提出和離,文書簽了,也過了府明面,如今各家留一封和離書,用以留存明證。而二娘子可憐謝家稚兒,又不願往後生事,拖累侯府,自願提出與紀家恩斷義絕,從此為失怙失恃的孤,族譜也大可將除名。奴婢把文書帶到了,煩請侯爺存書,再簽一份斷絕書,奴婢好回去複命。”
季嬤嬤是盛氏的家奴,侯府的主子沒的契,輕易打罵不得。
紀崇德沒想到他的二兒主意這麽大,竟鐵了心要保謝家小子。
他火氣上湧,冷笑連連,一腳踹開門,接過季嬤嬤奉上的父斷絕書。
“要去送死,休怪我這個做父親的不近人!盛氏愚鈍,為了一個庶離家,往後莫要後悔!”
季嬤嬤不搭話,只盯著紀侯爺簽字。
紀崇德簽下文書,又下令給族中長老,更改族譜,只在族譜裏記下他僅有一紀晚秋,而紀蘭芷已被除名。
季嬤嬤辦好了事,將一式兩份的書文,留下一份給侯府,另一份帶回紀蘭芷那。臨走前還說了一句面話:“和離放妻書已,如今兩家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彼此都留些面,莫要再因前塵舊事,兩廂生憎。奴婢這就告退,不打擾侯府清靜了。”
老夫人看到季嬤嬤風風火火地走了,神不濟,一下子栽倒在椅上。
沒想到兒子竟憑著一腔意氣,將事辦得這樣快。若是兒子爭氣,給盛氏掙來誥命,封之婦和離,要走吏部削封以及刑部詢問的流程,事還有轉圜餘地。如今木已舟,老夫人也認了命。
老夫人瞥見暗地裏止住眼淚的柳姨娘,嗤笑一聲:“老好歹也是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你當我不知你在想什麽?便是侯府主母之位空缺,也斷沒有妾室扶正的道理!大郎,你不做人,娘還要點人前的臉面。你與盛氏和離便和離吧,再尋其他高門兒媳為婦便是,只柳氏難登大雅之堂,除非我死,也決不會讓上位!”
柳姨娘聞言,臉頓時青白,瓣失。
懊惱不已,這兩人母子吵架,倒傷及這個無辜的人。早知道便不管那麽多閑事,若沒有老夫人從中作梗,興許還能撈到一個侯夫人做做。
但老夫人要紀崇德另娶,柳姨娘也不帶怕的。畢竟是兒雙全的妾室,一個半道上來的主母,未必得住的風頭。
-
盛氏和離後,麻煩也會接踵而至。
要父輩的詰難、弟侄的指責、旁支的非議。
本該忍那些婚姻裏的不快,為各房小娘子做出德言工容的宗婦典範,如此一來,別家的婦人在挑選兒媳時,便會高看清瀾盛家一眼。
盛氏最怕背負罵名,但為了紀蘭芷,舍下這些曾經被視為生命最重的面。
紀蘭芷將母親迎回京郊的小院,得知盛氏和離,又怎麽猜不到母親是為了自己做出犧牲。
紀蘭芷心中有愧,眼眶發燙,如兒時那樣抱住母親,小臉抵在盛氏的膝骨,輕輕地磨蹭。
“是我拖累了您……”
盛氏溫地兒的頭發,搖了搖頭:“是枝枝救了我。”
紀蘭芷的頭仿佛含了一顆酸梅,得心髒都了拳頭大小。
依偎母親邊,把七年前的事全部告訴盛氏。
盛氏怕兒難過,那麽多年從來沒有問過紀蘭芷的往事。在盛氏心裏,失貞也好,完璧也好,紀蘭芷都是的乖,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盛氏得知謝如琢是紀蘭芷的親兒子,的鼻腔酸楚,眼淚滾落。
沒有在意紀蘭芷的過去,只是可憐兒。那時的紀蘭芷才及笄不久,在盛氏眼中,還是個小姑娘,遇到那麽大的事,舉目無親,邊沒人可以商量,會有多怕。
盛氏抱住紀蘭芷,眼淚跌兒的發髻間。
“往後有阿娘在,我們枝枝再也不用害怕了。”
紀蘭芷咬住下,想止淚,可怎麽也止不住。
小娘子賴在盛氏懷裏,終于像一個孩子一樣,把這麽多年的委屈,統統哭了出來。
-
謝如琢守在屋子外頭,沒有進去旁聽娘親紀蘭芷和盛氏的對話。
昨晚下的一場小雪,今早的庭院裏累起了不深不淺的一層雪垛子。謝如琢閑來無事,也看不進書,只能蹲在石階旁邊踩冰、堆雪人。
季嬤嬤和劉管事守在旁邊看顧小公子,生怕他玩雪凍出個好歹來。
好在今早,紀蘭芷翻出一雙麂子皮的小靴,以及用蓬松胞羔羊皮做膽的月白棉袍,給小郎君換上。小孩穿得厚厚實實,一點都覺不出冷。
門扉吱呀打開,紀蘭芷喊謝如琢進屋:“琢哥兒,你來。”
謝如琢拍去手上的碎雪,又整了整蹲子造的袍褶皺,到都打理幹淨,這才對抄袖子,規規矩矩進門。
清秀的小郎君擡頭看了娘親一眼,得到紀蘭芷的允許後,對盛氏躬,恭恭敬敬地喊:“如琢見過外祖母。”
盛氏看到教養極好的小孩,又想起這些天小郎君的遭遇,眼淚又要盈眶。
摟過孩子,善地拍著他的後背:“我們琢哥兒吃了好多苦,外祖母心裏想著就疼。如今這個景,我們琢哥兒可怎麽辦才好。”
謝如琢攥著手指,任由盛氏抱著他哄勸。
小孩既擔心父親的安危,又覺得如今有親娘和外祖母陪在邊,他安心許多,什麽都不怕了。
夜裏的時候,鄭氏和紀明衡帶著兩個孩子上門。
紀明衡明理,知道這位嫡母其實待他的妹妹與生母并沒有哪不好,在府上也從來沒有使過司手段。甚至為了幫扶他,盛氏還會特地去給紀明衡打聽諸位考的文章偏好,利用盛家的人,幫他同京請教各屆正科八文題目的破題之法。
即便盛氏和建康侯府不再往來,紀明衡也打算回報養恩,時常來探嫡母。
鄭氏和紀蘭芷寒暄。
紀鹿與紀晏清拖著一箱玩進來。
箱子裏的小玩意兒堆得高高的,蓋子都不下,裏面有陀螺、風箏、陶響球、還有呦呦最喜歡的磨喝樂。這個泥塑娃娃穿戴金珠紅紗,打扮得花枝招展,是鄭氏送給紀鹿的生辰禮。
紀鹿為了安謝如琢,忍痛割,送給了他。
紀晏清:“祖父不讓我倆出門,今天總算尋到機會來看你了。如琢,你放心,你爹肯定會沒事的!”
紀鹿點點頭:“對,你爹肯定能平安回家!等呦呦和哥哥再長大一些,能逃出府了,我們繼續來看你!”
他們聽到甲班的宋麗說,謝家的東西全部被搬空了,連孩子的玩都要拿走,謝如琢什麽都沒剩下。
甲班的小孩們為謝如琢打抱不平,紛紛湊了一些家裏的小玩意兒,送到謝如琢這裏。
還有一些東西,是學教諭拿來的,他們的家宅裏或多或都有在朝為的親戚,不好明面上和謝家來往,只能暗中打聽到謝如琢的住,送上一些關懷小孩的禮。
不論謝藺是怎樣的為人,但謝如琢乖巧聰慧,讀書上進,天賦異稟,這麽優秀的小郎君,老師們是看著他長大的,心疼的同時,又有些唏噓。
攤上這樣的父親,恐怕往後沒有出仕的可能了,謝如琢年紀輕輕就有這般才學,本來他日後的前程必將不可估量。但如今這些祈願都了泡影,他的才華終將被埋沒。
大房夫婦怕惹得紀侯爺生氣,他們不敢多待,也沒有在紀蘭芷這裏用飯。
晚上,紀蘭芷吩咐廚娘,燒了一大桌的菜。問兒子喜歡吃什麽,但謝如琢怕給長輩添麻煩,不敢說自己的喜好,只道了句:“都可以、都好,我不挑食的,我什麽都吃。”
紀蘭芷能明白小孩的顧慮,即便知道是他的生母,謝如琢還是怕被人拋下。
謝如琢只能盡量說喜好與需求,不要給人添麻煩,這樣沒有人嫌棄他是個累贅,也就不會丟下小郎君了。
紀蘭芷了小孩的腦袋,轉頭去問劉管事:“小公子平日都吃什麽?”
劉管事心疼孩子遭難後,好幾日不吃飯,一五一十全告訴紀蘭芷。
當晚,桌上擺上各式各樣的菜肴,有炒蝦、鱔羹、黃花菜燉鴨湯、黃芽菜煨豆豉醬……大多數都是葷菜,有謝如琢吃的,也有盛氏心疼小郎君近日清瘦,特地喊廚娘添置的。
謝藺喜素食,謝如琢和紀蘭芷一個脾氣,吃菜。
謝如琢看著熱氣騰騰的飯菜,角抿出一極淡的笑。
紀蘭芷一邊給小郎君夾菜,把他的飯碗堆出尖尖,一邊說:“我們琢哥兒要多吃菜,長得壯實一點,家裏暫時就你一個男子漢了,你要長得高高大大,才能有力氣保護娘親和外祖母呀!”
紀蘭芷這句話的意思是,會陪著謝如琢長大,再也不會離開了。
謝如琢重重點頭,往裏夾了一塊鴨。
睡覺前,季嬤嬤看到謝如琢擺在床頭的那一只破損的布老虎,猜是小孩的心之。家裏主子沒一個擅針線活的,只能出手幫忙補。
謝如琢沐浴更,回到房間,打算睡。
他一偏頭,看到那一只已經完好無損的布老虎。
小孩怔怔出神。
片刻後,謝如琢抿一笑,小郎君的臉上終于浮起了久違的笑容。
小郎君能睡好了,紀蘭芷卻有點難眠。
安排好了這些事,心裏難得想起謝藺。
說謝藺政策出事,倒好理解,哪裏有萬無一失的國策。但說他貪污,紀蘭芷便心裏梗氣兒,覺得那些針對寒門的世家黨羽真是壞事做盡!
謝藺多勤儉持家,能不知道嗎?一兩銀子掰開二兩用,先著與小郎君,半分不願意花在自己上。一舊漿洗三五年,補補又能穿幾年,就是砸他上一百兩銀子,他都不知道該怎麽去花銷。
這樣的男人,說他貪污賄,真是辱沒他了。
紀蘭芷心中為謝藺到不平,又想起從前在鄉下,謝藺把全家當都拿出來給花用的場景,口悶悶的不是滋味。
也想為二哥做點什麽。
紀蘭芷并非念舊,只是覺得好人不該有這樣的下場,好人至要有好報。
-
刑部牢獄,夜幕沉沉。
許是刑也怕謝藺出事,之後的幾場審訊,他們換下了趙永明,讓其他司法審問謝藺。
謝藺還是沒有認罪,他得很,惹惱了世家朝臣。
那些敵黨明著置不了謝藺,只能暗地裏使一些招,譬如故意為難為謝藺看病的郎中,不讓謝藺用上止療傷的好藥,任由他的傷口潰爛染,發熱,病加重。
直到他們聽說,皇帝也會親自去審問謝藺,這才不敢明目張膽地折騰囚犯。
乾寧帝來到牢獄的時候,謝藺剛剛喝下一碗退熱的藥湯。他的臉蒼白,無,不過小半個月,便清癯消瘦。郎君得知陛下親臨,他攏好襟,緩慢下地,走向君王。
謝藺腳踝上束縛的枷鎖鐐銬撞在地上,發出沉悶的響聲。
謝藺似無所覺,依舊走得穩當,明明他的袍被水、黑泥、草桿,染得髒污,但他的氣度出塵,依舊高潔得如同供臺泥像。
乾寧帝原本以為,自己會看到一個被折磨得不人樣,看到君王便恨得咬牙切齒,口吐狂言的悖逆之徒,但謝藺依舊從容不迫,半點不見他對上位者的憎恨,倒讓君王也覺得有點納罕了。
乾寧帝遣退左右,他嘆一口氣,問:“謝藺,你恨朕嗎?”
謝藺搖頭,目清正堅毅,他道:“不恨。”
乾寧帝:“為何?”
謝藺頓了頓,道:“多年來,臣推行了均田、衛所一類的國策新政。為添國稅,遏制割據地方的軍閥家業做大,臣幫襯中樞,實行榷鹽、榷酒的營貿易,增添國庫,增加戰事軍費,以此來平定齊國。雖然這些政策尚且中不足,卻也在從前暫緩了各項危急存亡之事。”
“陛下聖明,自然明白過往種種,臣出力與否。陛下擅用人之道,知國事制衡之局,正因陛下乃聖帝明王,推恩四海,如今才有這般國富民強、兵銷革偃的局面。”
“臣有幸出仕佐君,是臣之幸。便是淪為皇權與世家博弈之間的一枚棋子,臣也心中無怨。臣可以為大局著想,為陛下手中利刃,只是家中稚子尚,懇求陛下垂憐,多多看顧一二。以及紀家二娘子,是臣福薄,耽誤小娘子婚事,污名聲,還請陛下將過錯獨攬臣一,不要傷及小娘子的聲譽。”
謝藺說完,起袍,利落地跪地叩首。
他仿佛全無脾氣,在皇權面前俯首稱臣,半點怨言都沒有。
這一番話,實在說得漂亮。既是說明謝藺含冤屈,又表明他願意為皇權犧牲的獻之心。
無論這一樁貪污重案,皇帝有沒有在背後手,他都願意聽從君王安排,即便是赴死,謝藺也心甘願。
如此一來,乾寧帝又有些憾。畢竟謝藺為臣子,確實好用。若非他疑心謝藺,或許他也不必落到這般騎虎難下的局面。
乾寧帝沉聲:“你早料到,你會有一死?”
謝藺垂下眼睫,他的肩背拔,背影看著清正孤潔。
謝藺:“是,早在乾寧三十六年。”
那是謝藺出仕的第一年,乾寧帝得知他才高八鬥,願意給謝藺一個洗刷舞弊冤屈的機會。皇帝拿他作為刀刃,切開世家門閥掌控科舉、提拔門生的第一刀。
原來乾寧帝的施恩,在聰慧過人的謝藺眼中,便是催命符。
謝藺早知自己早晚會落馬,但他依舊宵旰憂勤,為民為國,恪盡職守。
乾寧帝忽然啞口無言。
他沒有再說什麽,靜默地走回了寂靜的皇城。
唯有謝藺回到死氣沉沉的牢獄,他知道今日面聖,皇帝已經答應他,會幫他保下無辜的人。禍不及家宅,謝如琢和紀蘭芷也會平安無事。
謝藺從前沒有想過娶妻生子,他既羨慕旁人家宅裏的熱鬧,又怕往後出事,會拖累一家老小。
但他和紀蘭芷有了一場水姻緣,他們生下了一個乖巧可的孩子。
謝藺記得他守在紀蘭芷邊,看著分娩時的心疼,記得他喪妻後,幾日不吃不喝的潦倒,若非當時兒子的幾聲啼哭,謝藺還不能重新振作起來。他抱起襁褓中的嬰兒,他明白父親的責任,即便他早已陷皇權旋渦,他也不能再退。
至等謝藺養大謝如琢再死,至等他再爬高一些給孩子鋪好路再死。
直到謝藺等到了紀蘭芷,他的亡妻死而複生。
在那一刻開始,謝藺有了私心。
即便這些私,終究會害了自己。
幸好,他沒有拖累紀蘭芷,他只是對不起兒子。
謝藺垂下眼睫,緘默不語。
他想到紀蘭芷明豔如春桃的容,想到兒子玉雪白淨的小臉,他想像一個尋常家宅裏的父親,養育自己的妻兒。
謝藺并不想死。
原來,他很惦念妻兒,他很想很想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