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紀蘭芷呆呆的, 站在原地。

今年的冬天實在寒冷,才停了一會兒的雪,又飄起漫天棉絮。

一縷白絨花落到紀蘭芷的鬢角, 隨後有兩修長的手指探來,輕輕撚了去。

指腹溫熱, 在臉頰, 親昵地過,而後留下細微的草木香。

紀蘭芷像是被謝藺的手指燙到, 急急退後兩步。

隨後,有點語無倫次地拜別謝藺,匆忙回到馬車裏。

“回侯府吧!”紀蘭芷吩咐完, 馬車開始行駛。

紀蘭芷依舊驚魂未定, 按了一下心口的位置。

回想了一下方才出神被謝藺凝視的畫面……他的臉鄭重,似乎沒有笑話的失態。

紀蘭芷的馬車抵達建康侯府,前大太監德方親自來宣的婚旨,他早就在院中恭候多時。

老夫人換了命婦的禮服, 由盛氏攙扶著,上前院接旨。

紀侯爺也換上服, 等正堂擺好香案, 他帶著紀蘭芷跪地, 謹聽聖旨。

雖是聖旨,卻是賜婚的私事, 宣讀完文書,紀侯爺忙給幾位宮裏來的大監遞上利市封紅包。

德方推搡兩下,還是笑著接了。

在紀侯爺心中, 戍守皇城的羽林衛指揮使徐昭,與主掌文生殺大權的宰輔謝藺, 那自然是後者更面,往後能幫扶府邸更多。至他的庶長子紀明衡有了謝藺這樣的權貴作為妹夫,場上再無人敢為難他。想給紀明衡小鞋穿,也得看看閣老答不答應。

紀侯爺春風得意,拍了拍紀蘭芷的手,對道:“我一早就知道博衍與咱們枝枝有緣,琢哥兒這孩子也乖巧伶俐,又好管教,往後定會好好孝敬你。不過你既謝家主母,總該有個自己的脈,如此才好家宅和睦。”

謝藺的字是博衍啊,紀蘭芷倒是第一次聽說。

不必紀崇德把話說清楚,紀蘭芷也明白,這是要再生養一個孩子,鞏固繼室娘子的地位。

紀蘭芷不想再吃生育之苦,而謝藺的家宅正好有個生養的親兒子,只養大琢哥兒一個便好了。如此一想,紀蘭芷又覺得和謝藺重修舊好,好像也沒那麽難接,總歸嫁誰都是嫁。

倒是徐昭……紀蘭芷唯一對不起的,恐怕就是他了。不過皇命難違,徐昭真要計較,也只能去找謝藺的麻煩。

紀蘭芷猜的倒不錯,婚旨下來後,整個京城都在飯後閑談這一樁婚事,都在嘆紀蘭芷命好,二嫁還能嫁個頂尖的權貴。

徐家也聽到了風聲。

徐夫人嘆:“我就說了,蘭芷才貌雙全,自然一家有百家求。”

徐夫人只是憾自己沒能早點下手,徐昭卻知道謝藺這個道貌岸然的僞君子,人前裝得和紀蘭芷不,背地裏搶人定下的媳婦!

誠然,徐昭心裏對紀蘭芷,還是敬重多于慕,但他剛接紀蘭芷為自家夫人的事,謝藺就橫刀奪,這分明是落他的臉面。

徐昭是個氣方剛的年人,他忍不了。

下值的當天便去找謝藺麻煩。

沒等謝藺解開馬廄裏的韁繩,徐昭手持繡春刀,從宮闈夾道裏殺出。

劍影,橫亙于琉瓦紅牆間。

徐昭的淩冽長刀,自敵人的下盤掃出,刃呼嘯而至,迅疾如風。

若非謝藺旋躲開,恐怕這把刀便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削下他半只臂膀。

謝藺看了一眼來人,心中怒火漸消,眸裏倒是出一諷刺的意味。

娶到枝枝後,著急的人可不是他了……

徐昭哪裏看不出謝藺的戲謔,他火氣更盛了,一邊揮刀劈砍,一邊破口大罵:“你這個卑鄙小人!僞君子!奪人妻子的敗類!”

謝藺翻上馬,冷道:“徐將軍慎言。何為奪人妻子?枝枝本就是我的妻。”

說完,謝藺不和一個小郎君戰,策馬便狂奔出宮。

倒是徐昭這一通發難,把各位同僚的駿馬都放跑了。

衆人沒了代步的馬,氣得跳腳,勢必要羽林衛和十二監衙門給個代。

很快,徐昭在宮中濫用“帶(帶刀)”職權的事,捅到皇帝跟前。

乾寧帝罰了徐昭三個月俸銀,用于給臣子們買新馬,此事才作罷。

-

還有十多天就過年了。

婚旨下來的時候,謝藺請葉祭酒的夫人作為人,親自來建康侯府一趟,換男雙方的八字庚帖,進行合婚,走尋常的議親三禮。

葉祭酒并不知葉婉君傷的事是謝藺所為,欣然同意幫學生提親的事,倒是葉婉君沒料到謝藺在臨婚前還要特地點一下,拿此事心窩子,恨得大病了一場。

提親的隔天,謝藺還命仆從送來近五十擡綾羅綢緞、珊瑚貝母、金銀珠寶、細點飴糖作為下茶聘禮,用于兩家定親。

一系列流程走完,只用了兩三天。

有皇權作保,加上紀侯爺的積極配合,婚期定得也十分順利,年後再過兩月,正好是冬雪消融,萬複蘇的初春,合適婚。

等婚期定好,謝藺也安下心。只待婚前半個月,準備好各項婚禮儀式便能抱得佳人歸。

為了表示禮待未婚妻,謝藺沒有唐突地提出要見紀蘭芷。

正好,紀蘭芷也還不知該如何面對謝藺。紀蘭芷生他那日冒犯自己的氣,但如今要夫妻,紀蘭芷是個很會權衡利弊的人,又覺得沒必要因為這些舊事鬧得關系不和。如果今後和二哥只是飾太平,一起過日子,便是裝,也會裝得善,和二哥和睦相

紀蘭芷想得開,紀晚秋就想不開了。

的婚期只比紀蘭芷早半個月,要嫁的崔三郎只是京中小

從小到大都被紀蘭芷一頭。

明明終于婚,看著紀蘭芷依舊孤苦伶仃一個人,心裏有說不清的快意。

可是如今,所有夢都了泡影。

的夫君沒有紀蘭芷的丈夫權勢大,汲汲營營至今,還不如紀蘭芷回京籌謀的幾個月。

紀晚秋生出一無力

不明白,為什麽紀蘭芷總能不費吹灰之力,得到想要的人生?

為何命就這般好?

只可惜,紀晚秋上躥下跳的挑釁,一點都沒能影響到紀蘭芷。

即便婚事定下,紀蘭芷也半點不見張,沒有和紀晚秋一樣,到和貴們討論養隨心所地活,依舊吃好睡好,心放寬。

偶爾紀蘭芷上盛氏的院子,陪阿娘打打葉子牌,雖然沒打幾圈,就被阿娘半路抓去學掌家中饋了。

紀鹿和紀宴清聽到二姑姑要嫁給謝藺的事,嚇得下都要掉了。

紀鹿不高興:“二姑姑了如琢的娘親,是不是更疼如琢,不疼呦呦了?”

紀宴清想的比妹妹更深一些:“謝伯父看起來兇兇的,他真的會對二姑姑好嗎?他們平時話都沒說幾句,怎麽忽然就親了?”

紀宴清曾經聽過甲班的宋麗說,想日後嫁給謝如琢,喜歡算學好的人,譬如謝如琢那樣。

可是謝如琢一次都沒有搭理過宋麗……姜鋒譏諷,謝如琢連話都不願意和宋麗說,他怎麽可能喜歡宋麗,更別說長大後還想親了。很明顯,宋麗是單相思。

那謝伯父和二姑姑這麽冷淡,看著可疏遠了……他們究竟為什麽要親啊?

小孩不明白的事可太多了。

-

婚期在即,謝如琢自然也知道了紀蘭芷要為他母親的事。

謝如琢很高興,他看了一眼自己的院子,東面有一間空曠幹淨的暖閣。

他吩咐劉管事從庫房裏搬出翅木架子床、梨木櫥、擺放古玩的博古架、桌椅妝鏡……除此之外,謝如琢還把幾床父親給自己準備的新棉花被褥拿出來,專程放在這一件暖閣裏,準備給紀蘭芷用。

謝如琢拿出自己藏錢的小竹筒,倒豆子似的,噼裏啪啦倒出一些銅板與碎銀。

謝如琢抿微笑:“劉管事,下次你帶我出門,我想去集市看看,能不能再給紀姨母的房間添一些家。”

他想收拾好房間,這樣紀姨母嫁過來的時候,就能住在這間屋子了。

劉管事言又止,他的小祖宗肯定不清楚,新婚夫妻自然是要夜夜睡一起的……

謝如琢確實沒有想過,往後紀蘭芷會和謝藺共住一室。

謝如琢甚至以為,謝藺迎娶紀蘭芷,或許是為了他。

謝如琢曾經說過,他很想母親。

而紀姨母很像他的娘親。

-

臨近年關,宮中放假,乾寧帝罷免半個月的早朝會,普天同慶。

雖然不必參朝,但諸部衙門并沒有完全閑著。

各部尚書還是要理一些公務,免得新年一回署,所有人都忙得焦頭爛額。

謝藺不得清閑,他日案牘勞形,在工部衙門以及政事堂來回奔波,批文議事。

謝閣老以作則,夙夜匪懈,他麾下的吏又怎敢馬虎,只能忍著想要年節松快松快的心,繼續跟著謝藺當差。

門閥世家的權貴累,私底下唾罵謝藺裝模作樣,他的婚期就定在兩個月後的初春,不去辦婚事,日紮進署,也不知道是想表忠心給誰看!

還有十天便是除夕。

一大早,工部侍郎溫理被頂頭上峰謝藺抓住,二人乘坐馬車出京,前往京畿附近的苗鎮。

苗鎮雖是京城附近的鎮縣,卻因位深山腹地,地荒人稀,進山的車馬不便,通不了貿易,日漸貧困。

幸好,人有有手,不會被困在深山老林裏,凡是壯丁青年,都跑出大山,去別的州郡過活,留在山裏的,只有那些腳不便的老弱婦孺。

秋季天旱,山林植被繁茂,苗鎮起了山火,燒毀不房屋,幸好沒有人喪命于火海。

朝廷得知此事,派下賑災銀兩,委托當地的縣周康寧幫忙修葺房屋。

然而周康寧貪墨賑災銀兩,只發下一小筆銀錢用于招募瓦匠修屋。

苗鎮出不便,那些瓦泥匠見府給錢太,不願意幫忙,兩方扯皮,鬧騰半天,誰都不願讓步。

終于有一日,秋末天氣冷,深山降雪,積雪塌了本就被山火燒的檐頂。

屋舍風,一位老翁凍死在家中。

街坊鄰裏發現他的時候,都凍了。

鎮長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事兒,他們不敢去衙門裏狀告周康寧,畢竟他們聽說了周康寧是周皇後的旁支,論親疏輩分都算得上皇後族弟,不然一個無點墨的紈绔怎麽可能當得上地方知縣?可今年冬天來得太早,秋末就有大雪,可見初冬必有雪災。年輕人全跑到外地做活,留在苗鎮的,都是些帶孩子的婦孺,還有一些腳不便的老人。

鎮長說了,屋子必須要修,夏汛沖垮的吊橋也得重建,不然冬天還得死好幾個人。

有人給鎮長提議,聽說京城裏有一位高,家住在外坊,府上的門房好說話,先前別的州府有難民就是去求的這位謝老爺。外地來的流民不止沒老爺責罰,還幫他從欺良善的縣手裏要回了田地,他們走投無路,可以求一求這位大

村鎮裏的老人們湊足了一籮筐蛋,還有一些紅布包的現銀,讓略通一點筆墨的鎮長找上謝藺。

鎮長承諾鎮民的時候信誓旦旦,可真當他來到天子腳下的繁榮都城,他又心生畏懼。

在這些老爺眼裏,他就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螻蟻,碾死他不費吹灰之力。若是這位謝大人得知他們的困境,非但不幫忙,還將他檢舉給周康寧,那他該如何是好?鎮長的兒子兒媳也在外做生意,老伴走得早,家中只剩下一個剛換牙、會喊“祖父”的小孫了。

鎮長自己嚇自己,出了一冷汗。

等到了謝府,并沒有差驅趕他,也沒有狗眼看人低的門房。

姓劉的管事很和氣,謝大人也很客氣。

謝藺從鎮長口中得知了苗鎮的困境,但他對周康寧下手,相當于挑釁周皇後,對關南周家這樣的百年世族巨室宣戰。

乾寧帝與周皇後伉儷深,還育有嫡出太子李泓治。

太子淑慎謙恭,在世家門閥間口碑頗,也深得皇帝倚重與喜

乾寧帝默許外戚出仕,也是為了給嫡長子栽培母族手足,帝政忠臣。

乾寧帝顧念太子,不會希孩子失勢,將來即位舉步維艱。

而謝藺打世家,雖然合乎君王的心意,卻不可盲目出招,更要見風使舵。

為了幾個貧戶,謝藺開罪後黨,甚至可能搭上一條命,真的值得嗎?

謝藺沉默不語。

鎮長卻放下竹筐,討好地揭開一整片覆沒蛋的枯草與松針,出底下一個個得白淨的農家蛋。

鎮長說話帶點地方口音,要重複很多遍,才能讓人聽懂他話裏的意思。

他局促地遞上蛋,告訴謝藺:“都是自家養的,很幹淨,吃了對好。府上有小公子娃娃,吃這個能長高。”

謝藺接過蛋。

他看到鎮長的棉鞋已經磨破了後跟,鞋幫子沾了泥,指裏也有泥星子,唯有那個竹編的籮筐幹幹淨淨,纖塵不染。

謝藺明白了,鎮長一路背著籮筐走出大山,他怕蛋損壞,會招致京厭棄,不敢放下籮筐休息片刻。

螻蟻的命,也是命啊。

謝藺鄭重接過蛋,對鎮長說:“多謝老先生送的禮,您且放心,冬的時候,家宅一定會修好,鎮上的人不會再凍了。”

謝藺要還那一只蛋的恩,他幾經暗地查訪,終于收攏周康寧疏忽職守,濫用職權,貪墨災銀的罪證。

于是謝藺親自撰寫題本,轉遞閣議事,再將奏章呈至前。

就此,周康寧革職落馬,問斬午門。關南周家將其一房逐出族譜,撇清幹系,保住本家聲譽。

但謝藺此舉還是太耿直莽撞,若是他想和世家往融洽,分明可以事先告知周康寧所犯之罪,待人改過自新,兩邊都面。可謝藺心狠手辣,半點朝臣同僚的舊都不念,直接將人送上刑臺。

這廝的心腸,真是比閻王還冷

高門世族聞風喪膽,對謝藺這樣的酷吏敬而遠之。

謝藺開罪了關南周家,也就是開罪了背靠周家的未來儲君李泓治。皇帝總有一天會殯天,他與後黨積怨頗深,又如何能討得了好?謝藺下場凄涼,只能做一朝臣子,幾乎是顯而易見的事。

如此一來,除了沒有基的寒門吏,無人敢再拉攏他、攀附他。

謝藺真正做到了乾寧帝想要的,舉目無親的孤臣。

不過,朝中的一場,并不影響苗鎮的百姓們。鎮長看到狗問斬,苗鎮來了修繕房屋橋梁的匠人,心裏甭提多高興了。

鎮長給街坊鄉親買了京城的吃食,他大包小包抱著,回鎮子的時候,坐的是車費便宜的牛車。

鎮長到了家門口,下車時發現,車板上除了他新買的米面、棉鞋,還有一個籮筐。

竹筐裏的東西,用幹淨布頭包好,蓋得嚴嚴實實。

鎮長掀開布塊,正是他留在謝家的那一筐蛋。

謝藺做了利民的好事,卻分文未取。

鎮長老眼潤:“世上還是有好的。”

……

時隔數年,到了今年年關,謝藺再次來到苗鎮。

山路崎嶇,溫理坐了一路馬車,剛下地便扶著車壁吐了一地。

很快,有小娘子看到了謝藺,上前捧著一籃橘子,遞給溫理:“大人吃點橘子,裏的苦味。”

謝藺拿起一個橘子,遞給溫理。

他看了眼年孩,問:“這是之前種下的紅橘?”

小娘子是鎮長的孫,如今都八歲大了,認識謝藺,高興地點點頭:“是!大人之前說了,山勢險要,不合適開墾種地,卻合適培育果樹。多虧大人帶來了耐寒的紅橘樹苗,如今家家戶戶都在幫著種植果樹,好多叔叔嬸嬸都回家來種紅橘了!”

謝藺當時想的是,苗鎮天氣嚴寒,而紅橘恰巧在秋冬出果,正合適高山氣候。再者紅橘易儲存,橘皮曬幹也可藥,為“陳皮”,有通絡化痰的功效,便是賣到京城藥鋪,也能得些銀錢。左思右想,種橘子、林檎、鵝梨最為合適。

謝藺不止幫助苗鎮,他還照看了京畿附近幾個擁有同樣困境的貧鎮。

謝藺為工部尚書,本就該負責工匠、墾田、水利相關的民事。

他招募了匠人,為這些不方便進行貿易的貧鎮開山造路,一旦通往道的山路好走,那麽百姓有了出路,日子自然會越來越紅火。

謝藺監督完修路的公事,又提點地方縣一些關于人丁、田租、谷租等等稅賦款項的征收改進,即便法度冰冷,也要依照當地貧戶自況,留斟酌,以己度人。

夜裏,謝藺本想帶溫理回京,他們在外待了六七天,再過兩三日便是年關了。

謝藺想回家和兒子一塊兒過年,他還想見一見紀蘭芷。

但苗鎮的鎮民熱好客,宰了跑山豬,煮一桌盛的燒豬宴,請謝藺和溫理來吃。

老百姓盛難卻,而近年家家戶戶小有餘錢,也確實沒有家境貧困。一頓食,即便謝藺吃了也心安理得。

謝藺和溫理留下來,喝了幾杯農家自釀的米酒,兩人都不好葷食,只吃了幾口燉與窖藏的腌白菜。

謝藺不打算在苗鎮留宿,為了招待他們這些京,當地百姓勢必要勞師衆地收拾房屋,整理床鋪。

謝藺拉起喝得微醺的溫理,兩人夜裏坐上馬車,啓程回京。

溫理酒量不行,馬車搖來晃去,他捂又要吐。

謝藺潔,不想溫理吐得滿車污穢,喊馬夫停車。

馬車停下,車外卻不聞馬夫的詢問聲。

冬夜又開始簌簌落雪。

大雪紛飛起舞,落到車棚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謝藺凝神細聽,意識到不對勁,他從馬車墊底下出一柄削鐵如泥的長劍。

不過瞬息間,車簾外閃過一記凜冽銀芒。

刺皮裂骨聲響起,濃郁的上車廂。氣頃刻間彌散,催人作嘔,溫理著噴滿鮮的車簾,嚇得吐了一地。

他不敢想車外發生了什麽,但傻子都知道,那名車夫一定被刺客劈兩截。

如此腥畫面,真是令人骨悚然。

謝藺眸凜然,小聲說:“知章,你留在此地莫。”

他舍下溫理,持劍殺出。

車外的黑刺客似乎沒料到,謝藺反應 如此之快。

他愣了一會兒,躲開謝藺橫掃而來的磅礴劍風,朝後空翻,姿輕盈如鷹隼,借著雪松的枝幹,挪到樹梢。

嘩啦啦,幾聲撼樹的響,松枝上的雪塊如雨淋地。

謝藺輕功絕佳,法極快,不過餘一掃,便記下刺客藏。他很快躡影追風,直襲而上。

刺客沒想到謝藺還敢應戰,他本就是為刺殺謝藺而來,自然要放出殺招。

一記刀應勢而出,帶著冬日的料峭寒意,徑直揮向謝藺面門。

朦朧寒霧把人的視線遮蔽,若非謝藺耳力敏銳,他尚且不能分辨出刀刃的方向。

謝藺心中有數,後仰腰,任鋒利的刀面從他的鼻尖堪堪過。

一招落空。

謝藺順勢擰腕,斜刺裏掃出一劍。

薄刃出鞘,見而歸。

謝藺出手既快又狠,湧至。

刺客避不開他的迅猛出招,腰側猝不及防被鋒利的長劍破開布,留下一道細小的口子。

刺客也如法炮制,他故意不躲開謝藺窮追不舍的劍招,另一手出後背別的一柄匕首,趁刺向謝藺膛。

謝藺騰避開,卻仍聽到一聲刺耳的脆響。那把匕首還是穩穩紮向他的腰腹,力道巨大無比。

眼見著刺客得手,謝藺即將到皮之苦,幸得他的玉佩庇佑。匕首的刃尖只刺穿了那一塊玉,沒能.進謝藺的皮骨。

刺客錯愕不已。

謝藺趁他分神之際,手敏捷地旋,順著流雪霜風的風勢,拉開距離。男人一雙眸子黑沉,殺意騰騰,手中纖薄的長劍席卷飛雪,縱擊來,再次殺向刺客。

謝藺半點不慌,他方才分明是故意出破綻,刺客出招抵抗。

謝藺已勘破刺客的殺招,恐怕刺客今日想殺謝藺,難于上青天。

接連幾下劍招,殺勢直人面,刺客不敵謝藺,不住踉蹌後退十多步。

刺客的鞋跟在雪地裏拖出蜿蜒的一道轍子,他為了避劍,左躲右閃,可謝藺像條咬人的瘋狗,遲遲不松口。

刺客自知自己低估謝藺,再鬥下去,恐要命喪謝藺之手。

刺客見好就收,他不再戰,揚袖掃出一片蒙蔽敵人的煙,消失得無蹤無際。

雪地裏,謝藺負劍而立。

待煙塵散後,他召出坐山觀虎鬥的以觀,冷道:“去查此人來歷。”

以觀蹲坐樹梢,看了半天戲。他被主人家抓包,心裏一點都不慌,輕輕點了一下頭。

待以觀離開後,謝藺向懷裏那塊老奴留給他的玉佩。

刻著“崔”字的玉石開裂,謝藺憾。

他在想如何修複玉佩,手上挲一番,卻發現玉石的壁竟是鏤空構造。

謝藺從一堆玉屑中,出一張字條,上面寫了一句話:“青玉坊木樨古樹下,藏著吾兒之。”

-

刺客一路躥房越脊,直到了皇城,他才下沾滿跡的夜行服,向廷守衛出示了銅符後,垂眼低頭,走向覆滿明黃琉璃瓦的坤寧宮。

刺客其實是周皇後膝前最倚重的宦大拿炳壽。

坤寧宮上上下下都知周皇後對炳壽的重,往來巡夜的宮人看到炳壽,都要屈膝行禮,客客氣氣地喚一句“公公安好”。

炳壽點頭,掖雙手,進殿叩問周皇後。

暖閣的簾子打開,地龍的暖氣便一蓬蓬直熏人臉,燒茶的泥爐子在窗臺底下冒出紅

周皇後剛吃完一碗棗泥燕窩粥,炳壽便侍立在屋檐底下,靜候周皇後的召見。

周皇後擡指,攏了攏鬢角,“讓炳壽進來。”

“是。”值夜的大宮燕麗走出殿門,對大太監炳壽道,“皇後剛用完夜膳,力有些乏,公公還請諸事小心。”

這是坤寧宮的老傳統了,每逢宮人接,總要提醒一句後來的人,當心伺候。

服侍帝後,一點疏忽都是掉腦袋的事,奴才們不敢有毫怠慢。左不過一句話的瑣碎工夫,卻能在無形中救下許多人。

炳壽點頭:“咱家明白,多謝妹妹提點。”

“你我都是駕前當差的兄妹,一家子人又怎好說兩家話。”

燕麗說完便退下了。

炳壽進殿,剛見到周皇後一角袍,人便跪下了。

“奴才沒能刺殺謝藺,奴才失職,請娘娘責罰!”

周皇後聽到這句,倒也沒怒。

只站起,擡起剛塗抹好蔻丹的那只手。

啪的一聲脆響。

一記清脆的掌便利落地摔在炳壽的頰側。

打得不重,卻足夠讓人辱。

炳壽不但不能喊疼,還得磕頭,討巧地說一句:“謝娘娘賞,娘娘可別傷了手。”

周皇後想到崔貴妃生前椒房專寵的模樣,心中怒意橫生。本以為,崔貴妃就該帶著腹中的孽種一起赴死,哪知竟留了一手,把孩子送出宮去。

若非周皇後從崔貴妃生前調教的宮人口中,得知親兒子的下落,恐怕真要被崔貴妃騙過去,留下如此大的禍端。

周皇後怎麽都沒想到,崔貴妃的兒子,竟是如何閣獨攬大權的謝藺。

他是如何活下來的?周皇後明明監視著崔家,沒有人幫助過這個流落在外的皇子,甚至連二郎君尚在人世的消息都不知道……

謝藺又是如何出仕為的?他怎會有如此神通。周皇後想到往事種種,想到謝藺打世家門閥,與乾寧帝關系匪淺,心中一陣骨悚然。

篤定,乾寧帝一定不知自己的二皇子還活著……

那謝藺又知道多?他究竟是毫不知,還是回到朝堂來尋報仇的?

周皇後神凜然。

不由嗤笑一聲:“他娘是個禍害,生出的孽種也是個禍害。不過崔氏活著的時候鬥不過我,死了又能耐我何?”

周皇後不能允許謝藺活命。

此子險,若是做大,日後必將威脅中宮。

-

除夕前夕,各個署衙門的印信、關防都上封條封印住了。

今夜熬過子時便是新年元旦,待夜深的時候,宣德門前後廣場還會燃放好看的煙花架子。

今晚,京城每家每戶都會出游逛街。

大家一邊賞煙花,一邊游玩。

紀蘭芷也不例外。

紀宴清和紀鹿白日出門放炮仗去了,他們和紀蘭芷約好,晚上一塊兒賞煙花,遲些時候,謝如琢也會來。

紀蘭芷幾乎瞬間就想到謝藺一定會同往。

已經有十多天沒見到謝藺了,也不知道今日的打扮算不算明豔照人。

紀蘭芷可不願被未婚夫嫌棄,比起“為悅己者容”,的狀態其實更符合好勝心重,絕不能讓前夫看出的窘迫……

于是,紀蘭芷挑了一件蝶花紋水紅襖,頸上掛金鑲玉瓔珞項圈,發綰雙環髻,兩邊各戴一只兔尾絨帶。

長長的縧垂下來,朱赤的紅繩迎風飛舞,更顯得紀蘭芷明麗俏,得驚心魄。

猜得不錯。

果然,到了夜裏,謝藺和謝如琢聯袂而來。

謝藺恭而有禮,他先和盛氏、紀侯爺、老夫人打過招呼,拜過年後,又邀請紀家的孩子們一同出門觀燈、賞煙火。

最後才和紀蘭芷打上照面。

謝藺今日穿的是槐花黃綠的圓領袍,外披一件玄的狐。他難得不戴玉冠,墨發僅用一竹骨簪子束起,頗文人的溫氣質,風流蘊藉。

紀蘭芷不知為何,看到謝藺的一瞬間,忽然語塞,有點笨笨舌。

理應和他冰釋前嫌,彼此做一對相敬如賓的未婚夫妻。

可當紀蘭芷意識到,眼前是同無間生活過一兩年的二哥時,又不知該如何和謝藺相

好在謝藺神如常。

他從懷裏拿出四封塞了銀錢的利市封紅包,分別遞給謝如琢、紀鹿、紀宴清。

小孩們彼此對視一眼,抱著紅包,眼底俱是笑意。

手裏剩下的最後一封紅包,謝藺緩步上前,輕輕遞到紀蘭芷的手裏。

紀蘭芷著這一個紅包,心裏疑

實在忍不住,小聲嘟囔:“您為什麽連我都發紅包?我不是小孩子了。”

謝藺角輕彎一下,沒有解釋原因。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77章

繼室日常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紀蘭芷呆呆的, 站在原地。

今年的冬天實在寒冷,才停了一會兒的雪,又飄起漫天棉絮。

一縷白絨花落到紀蘭芷的鬢角, 隨後有兩修長的手指探來,輕輕撚了去。

指腹溫熱, 在臉頰, 親昵地過,而後留下細微的草木香。

紀蘭芷像是被謝藺的手指燙到, 急急退後兩步。

隨後,有點語無倫次地拜別謝藺,匆忙回到馬車裏。

“回侯府吧!”紀蘭芷吩咐完, 馬車開始行駛。

紀蘭芷依舊驚魂未定, 按了一下心口的位置。

回想了一下方才出神被謝藺凝視的畫面……他的臉鄭重,似乎沒有笑話的失態。

紀蘭芷的馬車抵達建康侯府,前大太監德方親自來宣的婚旨,他早就在院中恭候多時。

老夫人換了命婦的禮服, 由盛氏攙扶著,上前院接旨。

紀侯爺也換上服, 等正堂擺好香案, 他帶著紀蘭芷跪地, 謹聽聖旨。

雖是聖旨,卻是賜婚的私事, 宣讀完文書,紀侯爺忙給幾位宮裏來的大監遞上利市封紅包。

德方推搡兩下,還是笑著接了。

在紀侯爺心中, 戍守皇城的羽林衛指揮使徐昭,與主掌文生殺大權的宰輔謝藺, 那自然是後者更面,往後能幫扶府邸更多。至他的庶長子紀明衡有了謝藺這樣的權貴作為妹夫,場上再無人敢為難他。想給紀明衡小鞋穿,也得看看閣老答不答應。

紀侯爺春風得意,拍了拍紀蘭芷的手,對道:“我一早就知道博衍與咱們枝枝有緣,琢哥兒這孩子也乖巧伶俐,又好管教,往後定會好好孝敬你。不過你既謝家主母,總該有個自己的脈,如此才好家宅和睦。”

謝藺的字是博衍啊,紀蘭芷倒是第一次聽說。

不必紀崇德把話說清楚,紀蘭芷也明白,這是要再生養一個孩子,鞏固繼室娘子的地位。

紀蘭芷不想再吃生育之苦,而謝藺的家宅正好有個生養的親兒子,只養大琢哥兒一個便好了。如此一想,紀蘭芷又覺得和謝藺重修舊好,好像也沒那麽難接,總歸嫁誰都是嫁。

倒是徐昭……紀蘭芷唯一對不起的,恐怕就是他了。不過皇命難違,徐昭真要計較,也只能去找謝藺的麻煩。

紀蘭芷猜的倒不錯,婚旨下來後,整個京城都在飯後閑談這一樁婚事,都在嘆紀蘭芷命好,二嫁還能嫁個頂尖的權貴。

徐家也聽到了風聲。

徐夫人嘆:“我就說了,蘭芷才貌雙全,自然一家有百家求。”

徐夫人只是憾自己沒能早點下手,徐昭卻知道謝藺這個道貌岸然的僞君子,人前裝得和紀蘭芷不,背地裏搶人定下的媳婦!

誠然,徐昭心裏對紀蘭芷,還是敬重多于慕,但他剛接紀蘭芷為自家夫人的事,謝藺就橫刀奪,這分明是落他的臉面。

徐昭是個氣方剛的年人,他忍不了。

下值的當天便去找謝藺麻煩。

沒等謝藺解開馬廄裏的韁繩,徐昭手持繡春刀,從宮闈夾道裏殺出。

劍影,橫亙于琉瓦紅牆間。

徐昭的淩冽長刀,自敵人的下盤掃出,刃呼嘯而至,迅疾如風。

若非謝藺旋躲開,恐怕這把刀便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削下他半只臂膀。

謝藺看了一眼來人,心中怒火漸消,眸裏倒是出一諷刺的意味。

娶到枝枝後,著急的人可不是他了……

徐昭哪裏看不出謝藺的戲謔,他火氣更盛了,一邊揮刀劈砍,一邊破口大罵:“你這個卑鄙小人!僞君子!奪人妻子的敗類!”

謝藺翻上馬,冷道:“徐將軍慎言。何為奪人妻子?枝枝本就是我的妻。”

說完,謝藺不和一個小郎君戰,策馬便狂奔出宮。

倒是徐昭這一通發難,把各位同僚的駿馬都放跑了。

衆人沒了代步的馬,氣得跳腳,勢必要羽林衛和十二監衙門給個代。

很快,徐昭在宮中濫用“帶(帶刀)”職權的事,捅到皇帝跟前。

乾寧帝罰了徐昭三個月俸銀,用于給臣子們買新馬,此事才作罷。

-

還有十多天就過年了。

婚旨下來的時候,謝藺請葉祭酒的夫人作為人,親自來建康侯府一趟,換男雙方的八字庚帖,進行合婚,走尋常的議親三禮。

葉祭酒并不知葉婉君傷的事是謝藺所為,欣然同意幫學生提親的事,倒是葉婉君沒料到謝藺在臨婚前還要特地點一下,拿此事心窩子,恨得大病了一場。

提親的隔天,謝藺還命仆從送來近五十擡綾羅綢緞、珊瑚貝母、金銀珠寶、細點飴糖作為下茶聘禮,用于兩家定親。

一系列流程走完,只用了兩三天。

有皇權作保,加上紀侯爺的積極配合,婚期定得也十分順利,年後再過兩月,正好是冬雪消融,萬複蘇的初春,合適婚。

等婚期定好,謝藺也安下心。只待婚前半個月,準備好各項婚禮儀式便能抱得佳人歸。

為了表示禮待未婚妻,謝藺沒有唐突地提出要見紀蘭芷。

正好,紀蘭芷也還不知該如何面對謝藺。紀蘭芷生他那日冒犯自己的氣,但如今要夫妻,紀蘭芷是個很會權衡利弊的人,又覺得沒必要因為這些舊事鬧得關系不和。如果今後和二哥只是飾太平,一起過日子,便是裝,也會裝得善,和二哥和睦相

紀蘭芷想得開,紀晚秋就想不開了。

的婚期只比紀蘭芷早半個月,要嫁的崔三郎只是京中小

從小到大都被紀蘭芷一頭。

明明終于婚,看著紀蘭芷依舊孤苦伶仃一個人,心裏有說不清的快意。

可是如今,所有夢都了泡影。

的夫君沒有紀蘭芷的丈夫權勢大,汲汲營營至今,還不如紀蘭芷回京籌謀的幾個月。

紀晚秋生出一無力

不明白,為什麽紀蘭芷總能不費吹灰之力,得到想要的人生?

為何命就這般好?

只可惜,紀晚秋上躥下跳的挑釁,一點都沒能影響到紀蘭芷。

即便婚事定下,紀蘭芷也半點不見張,沒有和紀晚秋一樣,到和貴們討論養隨心所地活,依舊吃好睡好,心放寬。

偶爾紀蘭芷上盛氏的院子,陪阿娘打打葉子牌,雖然沒打幾圈,就被阿娘半路抓去學掌家中饋了。

紀鹿和紀宴清聽到二姑姑要嫁給謝藺的事,嚇得下都要掉了。

紀鹿不高興:“二姑姑了如琢的娘親,是不是更疼如琢,不疼呦呦了?”

紀宴清想的比妹妹更深一些:“謝伯父看起來兇兇的,他真的會對二姑姑好嗎?他們平時話都沒說幾句,怎麽忽然就親了?”

紀宴清曾經聽過甲班的宋麗說,想日後嫁給謝如琢,喜歡算學好的人,譬如謝如琢那樣。

可是謝如琢一次都沒有搭理過宋麗……姜鋒譏諷,謝如琢連話都不願意和宋麗說,他怎麽可能喜歡宋麗,更別說長大後還想親了。很明顯,宋麗是單相思。

那謝伯父和二姑姑這麽冷淡,看著可疏遠了……他們究竟為什麽要親啊?

小孩不明白的事可太多了。

-

婚期在即,謝如琢自然也知道了紀蘭芷要為他母親的事。

謝如琢很高興,他看了一眼自己的院子,東面有一間空曠幹淨的暖閣。

他吩咐劉管事從庫房裏搬出翅木架子床、梨木櫥、擺放古玩的博古架、桌椅妝鏡……除此之外,謝如琢還把幾床父親給自己準備的新棉花被褥拿出來,專程放在這一件暖閣裏,準備給紀蘭芷用。

謝如琢拿出自己藏錢的小竹筒,倒豆子似的,噼裏啪啦倒出一些銅板與碎銀。

謝如琢抿微笑:“劉管事,下次你帶我出門,我想去集市看看,能不能再給紀姨母的房間添一些家。”

他想收拾好房間,這樣紀姨母嫁過來的時候,就能住在這間屋子了。

劉管事言又止,他的小祖宗肯定不清楚,新婚夫妻自然是要夜夜睡一起的……

謝如琢確實沒有想過,往後紀蘭芷會和謝藺共住一室。

謝如琢甚至以為,謝藺迎娶紀蘭芷,或許是為了他。

謝如琢曾經說過,他很想母親。

而紀姨母很像他的娘親。

-

臨近年關,宮中放假,乾寧帝罷免半個月的早朝會,普天同慶。

雖然不必參朝,但諸部衙門并沒有完全閑著。

各部尚書還是要理一些公務,免得新年一回署,所有人都忙得焦頭爛額。

謝藺不得清閑,他日案牘勞形,在工部衙門以及政事堂來回奔波,批文議事。

謝閣老以作則,夙夜匪懈,他麾下的吏又怎敢馬虎,只能忍著想要年節松快松快的心,繼續跟著謝藺當差。

門閥世家的權貴累,私底下唾罵謝藺裝模作樣,他的婚期就定在兩個月後的初春,不去辦婚事,日紮進署,也不知道是想表忠心給誰看!

還有十天便是除夕。

一大早,工部侍郎溫理被頂頭上峰謝藺抓住,二人乘坐馬車出京,前往京畿附近的苗鎮。

苗鎮雖是京城附近的鎮縣,卻因位深山腹地,地荒人稀,進山的車馬不便,通不了貿易,日漸貧困。

幸好,人有有手,不會被困在深山老林裏,凡是壯丁青年,都跑出大山,去別的州郡過活,留在山裏的,只有那些腳不便的老弱婦孺。

秋季天旱,山林植被繁茂,苗鎮起了山火,燒毀不房屋,幸好沒有人喪命于火海。

朝廷得知此事,派下賑災銀兩,委托當地的縣周康寧幫忙修葺房屋。

然而周康寧貪墨賑災銀兩,只發下一小筆銀錢用于招募瓦匠修屋。

苗鎮出不便,那些瓦泥匠見府給錢太,不願意幫忙,兩方扯皮,鬧騰半天,誰都不願讓步。

終于有一日,秋末天氣冷,深山降雪,積雪塌了本就被山火燒的檐頂。

屋舍風,一位老翁凍死在家中。

街坊鄰裏發現他的時候,都凍了。

鎮長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事兒,他們不敢去衙門裏狀告周康寧,畢竟他們聽說了周康寧是周皇後的旁支,論親疏輩分都算得上皇後族弟,不然一個無點墨的紈绔怎麽可能當得上地方知縣?可今年冬天來得太早,秋末就有大雪,可見初冬必有雪災。年輕人全跑到外地做活,留在苗鎮的,都是些帶孩子的婦孺,還有一些腳不便的老人。

鎮長說了,屋子必須要修,夏汛沖垮的吊橋也得重建,不然冬天還得死好幾個人。

有人給鎮長提議,聽說京城裏有一位高,家住在外坊,府上的門房好說話,先前別的州府有難民就是去求的這位謝老爺。外地來的流民不止沒老爺責罰,還幫他從欺良善的縣手裏要回了田地,他們走投無路,可以求一求這位大

村鎮裏的老人們湊足了一籮筐蛋,還有一些紅布包的現銀,讓略通一點筆墨的鎮長找上謝藺。

鎮長承諾鎮民的時候信誓旦旦,可真當他來到天子腳下的繁榮都城,他又心生畏懼。

在這些老爺眼裏,他就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螻蟻,碾死他不費吹灰之力。若是這位謝大人得知他們的困境,非但不幫忙,還將他檢舉給周康寧,那他該如何是好?鎮長的兒子兒媳也在外做生意,老伴走得早,家中只剩下一個剛換牙、會喊“祖父”的小孫了。

鎮長自己嚇自己,出了一冷汗。

等到了謝府,并沒有差驅趕他,也沒有狗眼看人低的門房。

姓劉的管事很和氣,謝大人也很客氣。

謝藺從鎮長口中得知了苗鎮的困境,但他對周康寧下手,相當于挑釁周皇後,對關南周家這樣的百年世族巨室宣戰。

乾寧帝與周皇後伉儷深,還育有嫡出太子李泓治。

太子淑慎謙恭,在世家門閥間口碑頗,也深得皇帝倚重與喜

乾寧帝默許外戚出仕,也是為了給嫡長子栽培母族手足,帝政忠臣。

乾寧帝顧念太子,不會希孩子失勢,將來即位舉步維艱。

而謝藺打世家,雖然合乎君王的心意,卻不可盲目出招,更要見風使舵。

為了幾個貧戶,謝藺開罪後黨,甚至可能搭上一條命,真的值得嗎?

謝藺沉默不語。

鎮長卻放下竹筐,討好地揭開一整片覆沒蛋的枯草與松針,出底下一個個得白淨的農家蛋。

鎮長說話帶點地方口音,要重複很多遍,才能讓人聽懂他話裏的意思。

他局促地遞上蛋,告訴謝藺:“都是自家養的,很幹淨,吃了對好。府上有小公子娃娃,吃這個能長高。”

謝藺接過蛋。

他看到鎮長的棉鞋已經磨破了後跟,鞋幫子沾了泥,指裏也有泥星子,唯有那個竹編的籮筐幹幹淨淨,纖塵不染。

謝藺明白了,鎮長一路背著籮筐走出大山,他怕蛋損壞,會招致京厭棄,不敢放下籮筐休息片刻。

螻蟻的命,也是命啊。

謝藺鄭重接過蛋,對鎮長說:“多謝老先生送的禮,您且放心,冬的時候,家宅一定會修好,鎮上的人不會再凍了。”

謝藺要還那一只蛋的恩,他幾經暗地查訪,終于收攏周康寧疏忽職守,濫用職權,貪墨災銀的罪證。

于是謝藺親自撰寫題本,轉遞閣議事,再將奏章呈至前。

就此,周康寧革職落馬,問斬午門。關南周家將其一房逐出族譜,撇清幹系,保住本家聲譽。

但謝藺此舉還是太耿直莽撞,若是他想和世家往融洽,分明可以事先告知周康寧所犯之罪,待人改過自新,兩邊都面。可謝藺心狠手辣,半點朝臣同僚的舊都不念,直接將人送上刑臺。

這廝的心腸,真是比閻王還冷

高門世族聞風喪膽,對謝藺這樣的酷吏敬而遠之。

謝藺開罪了關南周家,也就是開罪了背靠周家的未來儲君李泓治。皇帝總有一天會殯天,他與後黨積怨頗深,又如何能討得了好?謝藺下場凄涼,只能做一朝臣子,幾乎是顯而易見的事。

如此一來,除了沒有基的寒門吏,無人敢再拉攏他、攀附他。

謝藺真正做到了乾寧帝想要的,舉目無親的孤臣。

不過,朝中的一場,并不影響苗鎮的百姓們。鎮長看到狗問斬,苗鎮來了修繕房屋橋梁的匠人,心裏甭提多高興了。

鎮長給街坊鄉親買了京城的吃食,他大包小包抱著,回鎮子的時候,坐的是車費便宜的牛車。

鎮長到了家門口,下車時發現,車板上除了他新買的米面、棉鞋,還有一個籮筐。

竹筐裏的東西,用幹淨布頭包好,蓋得嚴嚴實實。

鎮長掀開布塊,正是他留在謝家的那一筐蛋。

謝藺做了利民的好事,卻分文未取。

鎮長老眼潤:“世上還是有好的。”

……

時隔數年,到了今年年關,謝藺再次來到苗鎮。

山路崎嶇,溫理坐了一路馬車,剛下地便扶著車壁吐了一地。

很快,有小娘子看到了謝藺,上前捧著一籃橘子,遞給溫理:“大人吃點橘子,裏的苦味。”

謝藺拿起一個橘子,遞給溫理。

他看了眼年孩,問:“這是之前種下的紅橘?”

小娘子是鎮長的孫,如今都八歲大了,認識謝藺,高興地點點頭:“是!大人之前說了,山勢險要,不合適開墾種地,卻合適培育果樹。多虧大人帶來了耐寒的紅橘樹苗,如今家家戶戶都在幫著種植果樹,好多叔叔嬸嬸都回家來種紅橘了!”

謝藺當時想的是,苗鎮天氣嚴寒,而紅橘恰巧在秋冬出果,正合適高山氣候。再者紅橘易儲存,橘皮曬幹也可藥,為“陳皮”,有通絡化痰的功效,便是賣到京城藥鋪,也能得些銀錢。左思右想,種橘子、林檎、鵝梨最為合適。

謝藺不止幫助苗鎮,他還照看了京畿附近幾個擁有同樣困境的貧鎮。

謝藺為工部尚書,本就該負責工匠、墾田、水利相關的民事。

他招募了匠人,為這些不方便進行貿易的貧鎮開山造路,一旦通往道的山路好走,那麽百姓有了出路,日子自然會越來越紅火。

謝藺監督完修路的公事,又提點地方縣一些關于人丁、田租、谷租等等稅賦款項的征收改進,即便法度冰冷,也要依照當地貧戶自況,留斟酌,以己度人。

夜裏,謝藺本想帶溫理回京,他們在外待了六七天,再過兩三日便是年關了。

謝藺想回家和兒子一塊兒過年,他還想見一見紀蘭芷。

但苗鎮的鎮民熱好客,宰了跑山豬,煮一桌盛的燒豬宴,請謝藺和溫理來吃。

老百姓盛難卻,而近年家家戶戶小有餘錢,也確實沒有家境貧困。一頓食,即便謝藺吃了也心安理得。

謝藺和溫理留下來,喝了幾杯農家自釀的米酒,兩人都不好葷食,只吃了幾口燉與窖藏的腌白菜。

謝藺不打算在苗鎮留宿,為了招待他們這些京,當地百姓勢必要勞師衆地收拾房屋,整理床鋪。

謝藺拉起喝得微醺的溫理,兩人夜裏坐上馬車,啓程回京。

溫理酒量不行,馬車搖來晃去,他捂又要吐。

謝藺潔,不想溫理吐得滿車污穢,喊馬夫停車。

馬車停下,車外卻不聞馬夫的詢問聲。

冬夜又開始簌簌落雪。

大雪紛飛起舞,落到車棚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謝藺凝神細聽,意識到不對勁,他從馬車墊底下出一柄削鐵如泥的長劍。

不過瞬息間,車簾外閃過一記凜冽銀芒。

刺皮裂骨聲響起,濃郁的上車廂。氣頃刻間彌散,催人作嘔,溫理著噴滿鮮的車簾,嚇得吐了一地。

他不敢想車外發生了什麽,但傻子都知道,那名車夫一定被刺客劈兩截。

如此腥畫面,真是令人骨悚然。

謝藺眸凜然,小聲說:“知章,你留在此地莫。”

他舍下溫理,持劍殺出。

車外的黑刺客似乎沒料到,謝藺反應 如此之快。

他愣了一會兒,躲開謝藺橫掃而來的磅礴劍風,朝後空翻,姿輕盈如鷹隼,借著雪松的枝幹,挪到樹梢。

嘩啦啦,幾聲撼樹的響,松枝上的雪塊如雨淋地。

謝藺輕功絕佳,法極快,不過餘一掃,便記下刺客藏。他很快躡影追風,直襲而上。

刺客沒想到謝藺還敢應戰,他本就是為刺殺謝藺而來,自然要放出殺招。

一記刀應勢而出,帶著冬日的料峭寒意,徑直揮向謝藺面門。

朦朧寒霧把人的視線遮蔽,若非謝藺耳力敏銳,他尚且不能分辨出刀刃的方向。

謝藺心中有數,後仰腰,任鋒利的刀面從他的鼻尖堪堪過。

一招落空。

謝藺順勢擰腕,斜刺裏掃出一劍。

薄刃出鞘,見而歸。

謝藺出手既快又狠,湧至。

刺客避不開他的迅猛出招,腰側猝不及防被鋒利的長劍破開布,留下一道細小的口子。

刺客也如法炮制,他故意不躲開謝藺窮追不舍的劍招,另一手出後背別的一柄匕首,趁刺向謝藺膛。

謝藺騰避開,卻仍聽到一聲刺耳的脆響。那把匕首還是穩穩紮向他的腰腹,力道巨大無比。

眼見著刺客得手,謝藺即將到皮之苦,幸得他的玉佩庇佑。匕首的刃尖只刺穿了那一塊玉,沒能.進謝藺的皮骨。

刺客錯愕不已。

謝藺趁他分神之際,手敏捷地旋,順著流雪霜風的風勢,拉開距離。男人一雙眸子黑沉,殺意騰騰,手中纖薄的長劍席卷飛雪,縱擊來,再次殺向刺客。

謝藺半點不慌,他方才分明是故意出破綻,刺客出招抵抗。

謝藺已勘破刺客的殺招,恐怕刺客今日想殺謝藺,難于上青天。

接連幾下劍招,殺勢直人面,刺客不敵謝藺,不住踉蹌後退十多步。

刺客的鞋跟在雪地裏拖出蜿蜒的一道轍子,他為了避劍,左躲右閃,可謝藺像條咬人的瘋狗,遲遲不松口。

刺客自知自己低估謝藺,再鬥下去,恐要命喪謝藺之手。

刺客見好就收,他不再戰,揚袖掃出一片蒙蔽敵人的煙,消失得無蹤無際。

雪地裏,謝藺負劍而立。

待煙塵散後,他召出坐山觀虎鬥的以觀,冷道:“去查此人來歷。”

以觀蹲坐樹梢,看了半天戲。他被主人家抓包,心裏一點都不慌,輕輕點了一下頭。

待以觀離開後,謝藺向懷裏那塊老奴留給他的玉佩。

刻著“崔”字的玉石開裂,謝藺憾。

他在想如何修複玉佩,手上挲一番,卻發現玉石的壁竟是鏤空構造。

謝藺從一堆玉屑中,出一張字條,上面寫了一句話:“青玉坊木樨古樹下,藏著吾兒之。”

-

刺客一路躥房越脊,直到了皇城,他才下沾滿跡的夜行服,向廷守衛出示了銅符後,垂眼低頭,走向覆滿明黃琉璃瓦的坤寧宮。

刺客其實是周皇後膝前最倚重的宦大拿炳壽。

坤寧宮上上下下都知周皇後對炳壽的重,往來巡夜的宮人看到炳壽,都要屈膝行禮,客客氣氣地喚一句“公公安好”。

炳壽點頭,掖雙手,進殿叩問周皇後。

暖閣的簾子打開,地龍的暖氣便一蓬蓬直熏人臉,燒茶的泥爐子在窗臺底下冒出紅

周皇後剛吃完一碗棗泥燕窩粥,炳壽便侍立在屋檐底下,靜候周皇後的召見。

周皇後擡指,攏了攏鬢角,“讓炳壽進來。”

“是。”值夜的大宮燕麗走出殿門,對大太監炳壽道,“皇後剛用完夜膳,力有些乏,公公還請諸事小心。”

這是坤寧宮的老傳統了,每逢宮人接,總要提醒一句後來的人,當心伺候。

服侍帝後,一點疏忽都是掉腦袋的事,奴才們不敢有毫怠慢。左不過一句話的瑣碎工夫,卻能在無形中救下許多人。

炳壽點頭:“咱家明白,多謝妹妹提點。”

“你我都是駕前當差的兄妹,一家子人又怎好說兩家話。”

燕麗說完便退下了。

炳壽進殿,剛見到周皇後一角袍,人便跪下了。

“奴才沒能刺殺謝藺,奴才失職,請娘娘責罰!”

周皇後聽到這句,倒也沒怒。

只站起,擡起剛塗抹好蔻丹的那只手。

啪的一聲脆響。

一記清脆的掌便利落地摔在炳壽的頰側。

打得不重,卻足夠讓人辱。

炳壽不但不能喊疼,還得磕頭,討巧地說一句:“謝娘娘賞,娘娘可別傷了手。”

周皇後想到崔貴妃生前椒房專寵的模樣,心中怒意橫生。本以為,崔貴妃就該帶著腹中的孽種一起赴死,哪知竟留了一手,把孩子送出宮去。

若非周皇後從崔貴妃生前調教的宮人口中,得知親兒子的下落,恐怕真要被崔貴妃騙過去,留下如此大的禍端。

周皇後怎麽都沒想到,崔貴妃的兒子,竟是如何閣獨攬大權的謝藺。

他是如何活下來的?周皇後明明監視著崔家,沒有人幫助過這個流落在外的皇子,甚至連二郎君尚在人世的消息都不知道……

謝藺又是如何出仕為的?他怎會有如此神通。周皇後想到往事種種,想到謝藺打世家門閥,與乾寧帝關系匪淺,心中一陣骨悚然。

篤定,乾寧帝一定不知自己的二皇子還活著……

那謝藺又知道多?他究竟是毫不知,還是回到朝堂來尋報仇的?

周皇後神凜然。

不由嗤笑一聲:“他娘是個禍害,生出的孽種也是個禍害。不過崔氏活著的時候鬥不過我,死了又能耐我何?”

周皇後不能允許謝藺活命。

此子險,若是做大,日後必將威脅中宮。

-

除夕前夕,各個署衙門的印信、關防都上封條封印住了。

今夜熬過子時便是新年元旦,待夜深的時候,宣德門前後廣場還會燃放好看的煙花架子。

今晚,京城每家每戶都會出游逛街。

大家一邊賞煙花,一邊游玩。

紀蘭芷也不例外。

紀宴清和紀鹿白日出門放炮仗去了,他們和紀蘭芷約好,晚上一塊兒賞煙花,遲些時候,謝如琢也會來。

紀蘭芷幾乎瞬間就想到謝藺一定會同往。

已經有十多天沒見到謝藺了,也不知道今日的打扮算不算明豔照人。

紀蘭芷可不願被未婚夫嫌棄,比起“為悅己者容”,的狀態其實更符合好勝心重,絕不能讓前夫看出的窘迫……

于是,紀蘭芷挑了一件蝶花紋水紅襖,頸上掛金鑲玉瓔珞項圈,發綰雙環髻,兩邊各戴一只兔尾絨帶。

長長的縧垂下來,朱赤的紅繩迎風飛舞,更顯得紀蘭芷明麗俏,得驚心魄。

猜得不錯。

果然,到了夜裏,謝藺和謝如琢聯袂而來。

謝藺恭而有禮,他先和盛氏、紀侯爺、老夫人打過招呼,拜過年後,又邀請紀家的孩子們一同出門觀燈、賞煙火。

最後才和紀蘭芷打上照面。

謝藺今日穿的是槐花黃綠的圓領袍,外披一件玄的狐。他難得不戴玉冠,墨發僅用一竹骨簪子束起,頗文人的溫氣質,風流蘊藉。

紀蘭芷不知為何,看到謝藺的一瞬間,忽然語塞,有點笨笨舌。

理應和他冰釋前嫌,彼此做一對相敬如賓的未婚夫妻。

可當紀蘭芷意識到,眼前是同無間生活過一兩年的二哥時,又不知該如何和謝藺相

好在謝藺神如常。

他從懷裏拿出四封塞了銀錢的利市封紅包,分別遞給謝如琢、紀鹿、紀宴清。

小孩們彼此對視一眼,抱著紅包,眼底俱是笑意。

手裏剩下的最後一封紅包,謝藺緩步上前,輕輕遞到紀蘭芷的手裏。

紀蘭芷著這一個紅包,心裏疑

實在忍不住,小聲嘟囔:“您為什麽連我都發紅包?我不是小孩子了。”

謝藺角輕彎一下,沒有解釋原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