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公婆諄諄孝心
寧悠到毓慶宮的時候,林氏已在宮中等候多時了,見進來很是開心,甚是從座上起來迎。
了林氏一眼,雖然此一世也就只兩年未見,可畢竟是經了一遭回的,再見便有種恍如隔世之。林氏還是記憶中的模樣,面容圓潤、白皙,雙頰微,雖不複致,卻出健康澤。眉眼間含著溫婉笑意,又幾分深邃,察不失親和。
寧悠忙拜倒下去:“妾拜見母後殿下,請殿下萬福金安。”
林氏走幾步扶起來,責怪道:“你這孩子,怎麽嫁進來了反而生分了?咱們娘倆多久未見了,一見面就是行這般大禮。”
寧悠反過來挽住手臂,道:“母後再是疼妾,妾怎可不行跪拜之禮?那也忒是狂妄失禮了。”
“好好好,那你這稱呼怎又變回去了?你就隨老三他們一樣喚我,別‘母後’了,我實在聽不習慣。”
寧悠從善如流地喚了聲“娘。”
林氏笑應著,打量了一番,“做了母親的人就是不同了,這子瞧著圓潤多了,氣質也截然不同了。”
寧悠難為地嗔:“您就是說妾胖了,需得輕減了吧!”
“哎!你這小囡,我可并非是那意思。你一點兒不胖,以前是太弱了,如今這樣才是正正好。”林氏解釋著,又問:“可是老三嫌棄你什麽了?”
“殿下不曾的。”他那線條的,怕是都不曾留意到型的變化,頂多就是對前這變大了的兩團更不釋手了些。
“我就說麽,他應當不會。老三把你喜得什麽似的,可真是含在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
寧悠面上微熱,扶林氏坐下。
林氏拉在旁同坐,拍拍手,“我本盼著你們都回來,尤其是抱著新添的小孫兒一起回來。可惜是你爹定下了這麽個藩王不許進京的令,也不知道何年月才能再見到老三他們父子呢。你們在冀北都還好吧?老三這次打仗回來,不曾傷到哪裏吧?”
趙虓這幾場仗打得看似輕松,實際上卻不乏兇險。寧悠既不能說他傷、犯險的事讓母後擔心,亦不能將他這一回出征描述得太過輕描淡寫,平白折煞了他和衆將士的心。
想了一番,才道:“建孜打得尚可算是輕易,刑城關卻是艱難險阻,費了一番周折。殿下為這幾場仗,也算殫竭慮,傾盡所能了。且不論艱辛,總歸是不負陛下皇恩,為我大靖謀得十年太平基業。”
林氏聽完嘆一聲:“老三最他爹放心,卻也總讓我最是擔憂。”
兩人說話這會兒,安廣德進來傳,陛下過來了。
寧悠便隨著林氏起迎接,不大會兒趙晉柏進了門來,寧悠是要跪,卻被林氏托住了,“陛下,孩子好容易回來一趟,您就免了這大禮吧。”
趙晉柏是個不怎麽拘小節的人,無所謂地揮手,“免了免了。”
“妾謝過父皇陛下。”
趙晉柏哈哈大笑,“三媳婦,你跟老三出去才兩年,怎麽被他教了個這副模樣回來?‘父皇陛下’?他那混球自己都沒這麽過他老子吧。”
他說著在上頭坐下,給林氏與寧悠賜了座。
林氏道:“可不是麽,一回來就喊上我‘母後’了,可我起了一皮疙瘩。”
寧悠面有訕地抿了抿,道:“非是殿下教的,是妾覺著該當如此恭敬才對。”
“我屢次說,咱家就是平民皇帝,不需那些三叩九拜的做派。恭敬放在心裏就是了,禮節上頭不必如此繁冗。你雖說不能常回來,但也記著,往後咱們家裏頭相見,更是如此。”
他這反應是早在寧悠預料中的,怎可能不知道趙晉柏是這脾氣?
但不能先為主,更不能因為知道就妄言妄行。話要怎麽說,事要怎麽做,拜與不拜,如何稱呼,這些都得要由他來決定,他來告訴了,才能依言行事。
趙晉柏隨口問了趙虓幾句,好著沒有、藩國諸事都還順利,就迫不及待地問起皇孫來:“我那小孫兒怎樣?要我說,你就再晚上幾月回來,待他滿周歲了,抱上一起回來我見見嘛。”
寧悠聲埋怨:“爹,您怎只惦記孫兒呢?妾這不是心焦回來探您的病麽,往後有機會,再帶他回來一道探皇爺爺也不遲。”
“嗐,我不是也不舍你折騰嘛。你一婦人家,山高水遠、舟車勞頓地跑這麽遠,再累出個好歹怎麽辦?就是老三不敢言,老寧也要跟我算賬呢。”
寧悠便言“為人子盡孝,哪有辭托辛勞的”,又喊子倩拿來自己作的畫,“知道您惦記孫兒,妾回來前專門作了副虎犢圖給您瞅瞅。畫技疏拙,您勿嫌棄。”
趙晉柏便要了過去,展開端看。
畫上寅兒正與一只虎玩耍,一虎一小兒,皆是虎頭虎腦、憨態可掬。背後兩只威嚴雄虎臥在山崗,目慈地著兩只“虎犢”打鬧。這兩只雄虎自然一是趙晉柏、一是趙虓,子孫三代都囊括在畫中,長有序、主次分明,可謂是煞費一番苦心。
趙晉柏看著孫兒這機靈的眼睛、圓鼓鼓的腦袋、結實的格,一下好像看到自己小時候似的,高興地大嘆:“這小子,真肖他爺爺我!”
林氏也湊著看了半天,聽他這般說,不失笑:“那就是您的親孫兒,能不肖您麽?我看著,您和老三、寅兒,你們祖孫三人真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小時候都圓乎乎的,敦實得很。”
趙晉柏一直拿著畫看了好久都沒舍撒手,心裏頭是既開心又激,卻也在這開心和激之外生出些許悵然。
老二子骨多病,膝下連著三個閨,前年才得了一個男孩。這長子兩歲多點兒,卻是瘦瘦弱弱,開口說話晚,也是向。他雖是太子,可後輩子嗣如此單薄,這天下又怎麽放心到他手上?
若是把老三和老二掉個個兒該有多好?
可真掉過來,老二又哪能像老三一樣守得住國門,鎮得住鄔延呢?
儲君這事的抉擇上,真個兩難啊。如今他是為了國之基不被搖,為了不讓封藩在外面的這些個兒子有野心、異心,不得不立長不立賢。但這并不代表他于心裏是全然認可老二這個太子的,他還需鞭策,更需要培養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出來。他走向皇位的這條路也還長著呢。
寧悠見趙晉柏臉上的笑意漸漸轉淡,甚是逐漸浮上一抹憂,不知是這畫作勾起了他什麽煩惱來,連忙轉了話題關切道:“爹,妾回來前聽聞您那頭暈的老病又犯了?如今可是好上不?”
趙晉柏才收起畫來,道:“無甚大事,都不值得你跑這一趟。”
“怎會,您萬不要如此說。殿下和妾知道您這次犯得不輕,焦心得很,殿下更是恨不能在您邊盡心照顧,還四請人調了方子,讓妾帶了回來。妾回頭到醫那裏去,讓他們看看可是管用。妾還打聽了個好法子能緩解,待明兒有空,再教給娘和安相。”
趙晉柏點頭道:“你有心了。老三那焦心,哼,也就是你影響了。”
林氏贊:“人家說一媳頂三兒,還真是不假。就為你爹這點小病費了這麽多的心,真是難為你了。”
“你這次回來,就待久些,多陪陪你母親,歡喜有你在邊。再者,也空回娘家看看,別伺候公婆,把親爹和姨娘忘了。”趙晉柏叮囑著,“老寧就你這麽一個寶貝閨,若是我們占著太久,他該記恨我了。”
寧悠應著,笑說父親哪裏會如此。
“今兒剛回來就趕來伺候我們兩個,你也莫累壞了。”趙晉柏起來,對林氏道:“再說會兒話,就讓孩子回去歇著吧。明兒喊上老二、老二媳婦,孫子、孫,咱們一家人再一起吃個飯。”
寧悠見他要走,想是又要忙去了,也跟著起來送他:“爹,您多注意,這病最是勞累不得。娘,您也不時地勸勸。”
林氏搖頭:“你還不知你爹這人,我哪兒勸得住。”
趙晉柏擺擺手:“莫小題大做了。你們兩個敘,我去前頭了。”
他與趙虓這父子倆不僅是格、容貌肖得很,連這舉手投足間的那隨、放都簡直是一模一樣。
寧悠瞧著有些恍然,一時很是想念起趙虓來。
侍公婆諄諄孝心
寧悠到毓慶宮的時候,林氏已在宮中等候多時了,見進來很是開心,甚是從座上起來迎。
了林氏一眼,雖然此一世也就只兩年未見,可畢竟是經了一遭回的,再見便有種恍如隔世之。林氏還是記憶中的模樣,面容圓潤、白皙,雙頰微,雖不複致,卻出健康澤。眉眼間含著溫婉笑意,又幾分深邃,察不失親和。
寧悠忙拜倒下去:“妾拜見母後殿下,請殿下萬福金安。”
林氏走幾步扶起來,責怪道:“你這孩子,怎麽嫁進來了反而生分了?咱們娘倆多久未見了,一見面就是行這般大禮。”
寧悠反過來挽住手臂,道:“母後再是疼妾,妾怎可不行跪拜之禮?那也忒是狂妄失禮了。”
“好好好,那你這稱呼怎又變回去了?你就隨老三他們一樣喚我,別‘母後’了,我實在聽不習慣。”
寧悠從善如流地喚了聲“娘。”
林氏笑應著,打量了一番,“做了母親的人就是不同了,這子瞧著圓潤多了,氣質也截然不同了。”
寧悠難為地嗔:“您就是說妾胖了,需得輕減了吧!”
“哎!你這小囡,我可并非是那意思。你一點兒不胖,以前是太弱了,如今這樣才是正正好。”林氏解釋著,又問:“可是老三嫌棄你什麽了?”
“殿下不曾的。”他那線條的,怕是都不曾留意到型的變化,頂多就是對前這變大了的兩團更不釋手了些。
“我就說麽,他應當不會。老三把你喜得什麽似的,可真是含在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
寧悠面上微熱,扶林氏坐下。
林氏拉在旁同坐,拍拍手,“我本盼著你們都回來,尤其是抱著新添的小孫兒一起回來。可惜是你爹定下了這麽個藩王不許進京的令,也不知道何年月才能再見到老三他們父子呢。你們在冀北都還好吧?老三這次打仗回來,不曾傷到哪裏吧?”
趙虓這幾場仗打得看似輕松,實際上卻不乏兇險。寧悠既不能說他傷、犯險的事讓母後擔心,亦不能將他這一回出征描述得太過輕描淡寫,平白折煞了他和衆將士的心。
想了一番,才道:“建孜打得尚可算是輕易,刑城關卻是艱難險阻,費了一番周折。殿下為這幾場仗,也算殫竭慮,傾盡所能了。且不論艱辛,總歸是不負陛下皇恩,為我大靖謀得十年太平基業。”
林氏聽完嘆一聲:“老三最他爹放心,卻也總讓我最是擔憂。”
兩人說話這會兒,安廣德進來傳,陛下過來了。
寧悠便隨著林氏起迎接,不大會兒趙晉柏進了門來,寧悠是要跪,卻被林氏托住了,“陛下,孩子好容易回來一趟,您就免了這大禮吧。”
趙晉柏是個不怎麽拘小節的人,無所謂地揮手,“免了免了。”
“妾謝過父皇陛下。”
趙晉柏哈哈大笑,“三媳婦,你跟老三出去才兩年,怎麽被他教了個這副模樣回來?‘父皇陛下’?他那混球自己都沒這麽過他老子吧。”
他說著在上頭坐下,給林氏與寧悠賜了座。
林氏道:“可不是麽,一回來就喊上我‘母後’了,可我起了一皮疙瘩。”
寧悠面有訕地抿了抿,道:“非是殿下教的,是妾覺著該當如此恭敬才對。”
“我屢次說,咱家就是平民皇帝,不需那些三叩九拜的做派。恭敬放在心裏就是了,禮節上頭不必如此繁冗。你雖說不能常回來,但也記著,往後咱們家裏頭相見,更是如此。”
他這反應是早在寧悠預料中的,怎可能不知道趙晉柏是這脾氣?
但不能先為主,更不能因為知道就妄言妄行。話要怎麽說,事要怎麽做,拜與不拜,如何稱呼,這些都得要由他來決定,他來告訴了,才能依言行事。
趙晉柏隨口問了趙虓幾句,好著沒有、藩國諸事都還順利,就迫不及待地問起皇孫來:“我那小孫兒怎樣?要我說,你就再晚上幾月回來,待他滿周歲了,抱上一起回來我見見嘛。”
寧悠聲埋怨:“爹,您怎只惦記孫兒呢?妾這不是心焦回來探您的病麽,往後有機會,再帶他回來一道探皇爺爺也不遲。”
“嗐,我不是也不舍你折騰嘛。你一婦人家,山高水遠、舟車勞頓地跑這麽遠,再累出個好歹怎麽辦?就是老三不敢言,老寧也要跟我算賬呢。”
寧悠便言“為人子盡孝,哪有辭托辛勞的”,又喊子倩拿來自己作的畫,“知道您惦記孫兒,妾回來前專門作了副虎犢圖給您瞅瞅。畫技疏拙,您勿嫌棄。”
趙晉柏便要了過去,展開端看。
畫上寅兒正與一只虎玩耍,一虎一小兒,皆是虎頭虎腦、憨態可掬。背後兩只威嚴雄虎臥在山崗,目慈地著兩只“虎犢”打鬧。這兩只雄虎自然一是趙晉柏、一是趙虓,子孫三代都囊括在畫中,長有序、主次分明,可謂是煞費一番苦心。
趙晉柏看著孫兒這機靈的眼睛、圓鼓鼓的腦袋、結實的格,一下好像看到自己小時候似的,高興地大嘆:“這小子,真肖他爺爺我!”
林氏也湊著看了半天,聽他這般說,不失笑:“那就是您的親孫兒,能不肖您麽?我看著,您和老三、寅兒,你們祖孫三人真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小時候都圓乎乎的,敦實得很。”
趙晉柏一直拿著畫看了好久都沒舍撒手,心裏頭是既開心又激,卻也在這開心和激之外生出些許悵然。
老二子骨多病,膝下連著三個閨,前年才得了一個男孩。這長子兩歲多點兒,卻是瘦瘦弱弱,開口說話晚,也是向。他雖是太子,可後輩子嗣如此單薄,這天下又怎麽放心到他手上?
若是把老三和老二掉個個兒該有多好?
可真掉過來,老二又哪能像老三一樣守得住國門,鎮得住鄔延呢?
儲君這事的抉擇上,真個兩難啊。如今他是為了國之基不被搖,為了不讓封藩在外面的這些個兒子有野心、異心,不得不立長不立賢。但這并不代表他于心裏是全然認可老二這個太子的,他還需鞭策,更需要培養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出來。他走向皇位的這條路也還長著呢。
寧悠見趙晉柏臉上的笑意漸漸轉淡,甚是逐漸浮上一抹憂,不知是這畫作勾起了他什麽煩惱來,連忙轉了話題關切道:“爹,妾回來前聽聞您那頭暈的老病又犯了?如今可是好上不?”
趙晉柏才收起畫來,道:“無甚大事,都不值得你跑這一趟。”
“怎會,您萬不要如此說。殿下和妾知道您這次犯得不輕,焦心得很,殿下更是恨不能在您邊盡心照顧,還四請人調了方子,讓妾帶了回來。妾回頭到醫那裏去,讓他們看看可是管用。妾還打聽了個好法子能緩解,待明兒有空,再教給娘和安相。”
趙晉柏點頭道:“你有心了。老三那焦心,哼,也就是你影響了。”
林氏贊:“人家說一媳頂三兒,還真是不假。就為你爹這點小病費了這麽多的心,真是難為你了。”
“你這次回來,就待久些,多陪陪你母親,歡喜有你在邊。再者,也空回娘家看看,別伺候公婆,把親爹和姨娘忘了。”趙晉柏叮囑著,“老寧就你這麽一個寶貝閨,若是我們占著太久,他該記恨我了。”
寧悠應著,笑說父親哪裏會如此。
“今兒剛回來就趕來伺候我們兩個,你也莫累壞了。”趙晉柏起來,對林氏道:“再說會兒話,就讓孩子回去歇著吧。明兒喊上老二、老二媳婦,孫子、孫,咱們一家人再一起吃個飯。”
寧悠見他要走,想是又要忙去了,也跟著起來送他:“爹,您多注意,這病最是勞累不得。娘,您也不時地勸勸。”
林氏搖頭:“你還不知你爹這人,我哪兒勸得住。”
趙晉柏擺擺手:“莫小題大做了。你們兩個敘,我去前頭了。”
他與趙虓這父子倆不僅是格、容貌肖得很,連這舉手投足間的那隨、放都簡直是一模一樣。
寧悠瞧著有些恍然,一時很是想念起趙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