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京城 故人依舊

京城故人依舊

明兒就要啓程,夜裏趙虓自然不會消停,纏了兩回還沒有歇的意思。寧悠實在不住,便在他又要再戰的時候及時央道:“妾的都擡不起來了,您妾緩緩可?”

“我架著你,你都不用使力,緩得什麽?”

寧悠氣惱道:“誰說不用使力?再是您出力多,妾也得配合著您呀!不然您可不又該說妾是木頭、是團棉花了。”

“你白日裏怎麽說的,不是要好好兒地補償我麽?”

何時這麽說過了?

寧悠仔細一回想,哪裏說得是今兒就補償?“妾分明說得是回來以後的事,怎就了今日了?”

“總歸都是補償,今兒這就提前支著。至于回來的,那還得另算。”

寧悠慍而捶他,“您怎麽這樣!”

“哪樣?你又沒說怎麽個補償法兒,還不全由我說了算?”

懊惱道:“那您倒說說怎麽個補償法兒?”

他側躺下,把摟在懷裏耳鬢廝磨著,熱氣兒噴在耳朵眼裏,嗓音帶著哄:“今兒至三回,明兒一早起來再一回。至于回來那日,那還不得是一整日都跟你膩在床上。”

知他板好,這上頭一向是力充沛,力旺盛。前世都至不之年了,為著多國事忙那樣,也還是維持著每日都要有的頻次。何況如今還年輕,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紀。

可卻是苦了了,一聽他這話肚子都打,氣得直擂他口:“您要把妾累死啊!”

“你沒聽過民間那說法?”

“什麽?”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

寧悠只剩下氣結語塞。

歇好了,自又被他鬧到深更才疲乏地睡去。第二日一早,兩人醒得都晚了,寧悠趕時間出發要起來收拾,他才悻悻然作罷。

大隊人馬早侯著了,他抱著兒子一起送,依依不舍地,一直送到宗盛門外邊,寧悠該是上馬走了,他還沒有離去之意。

便讓他帶兒子回去,“您就送妾到這兒吧,再送該送到京城了。您瞅小家夥困得,快領上他回去睡,別折騰他了。”

趙虓看一眼懷裏昏昏睡的兒子,“臭小子,平日裏有點不順意的就扯著嗓子哭,這會兒了就不知道哭兩嗓子讓他娘舍不得一下。沒眼力見兒的。”

寧悠揶他一眼,他更來了勁兒,又假裝湊過去聽兒子說話:“噢,這小子跟我說,他是難過著呢,不想讓他娘走。”

“殿下!”寧悠拿他沒法兒地輕拍他一下,“都這會兒了,您就別鬧了?”

“好好,不鬧了。”他才總算是正經了,把兒子母抱著,回過頭來將擁在了懷裏。

今兒他的手臂將勒得格外地亦盡力勾著手,努力環抱他過分寬闊的背脊。兩人擁了許久他才松開,吻在額上,“騎馬回去可行?”

“可以的,騎馬總歸是比馬車快不。”

“那也悠著點兒趕路。”

“您也仔細著子。”

他嘆聲,,“心裏頭多惦記著我,可不許樂不思蜀地不想回來了。”

“您說什麽呢!”不依地一嗔,松開他,“妾這就出發了?”

“去吧。”趙虓看著上馬,拍拍,“這兒得會使勁兒,你這總是松垮。”

平日裏說道就罷了,怎麽分別時分也要說教一二?寧悠拉韁繩,將這責任推給他:“還不都怪您!”

他一噎,等回過味來了才是朗聲一笑。

“回來時到甑城了,給我來信,我接你去。”

“好。”

寧悠朝他揚手,一步三回頭地算是啓程了。

和左聿等七八個殿前侍衛行在最前,後邊是此去的扈從和車馬行李等品,金韜領著的一百來人上直衛則墊在最後。

隊伍自宗盛門出來向南行去,要一直到甑城、澹州才可轉運河南下。澹州與順安這一截子原也不是沒有水路,只是順京運河是在幾朝以前修葺的,早都因為淤塞、洪水改道等原因廢棄。

趙虓就藩以後幾度想重修運河,重新打通順安與上京之間的水路,但都遭到朝的反對。大臣們所言也非是沒有道理,天下太平尚沒有幾年,民生凋敝,百姓艱難,此時北方未定,鄔延強敵虎視眈眈,剛休憩數年的積攢還需用在北方的防固上,國庫暫時還負擔不起這般大的工事。

于是這計劃也就擱置了,從順安回上京,還得是用陸路加水路的走法,十來日才能到。

一路勞頓到達上京已是三月末,寧悠并未回娘家,而是直接住進了為藩王修設的諸王館。

小做休整,下晌便遞了帖子請見聖上及林皇後。

趙虓的生母竇氏在生下老四趙猊後沒兩年就染病早逝,趙晉柏續弦娶了林氏,奈何林氏卻未能再生育。即便如此,夫妻二人的卻沒到影響,一直是伉儷深,舉案齊眉。林氏雖并非趙虓兄弟四人的生母,卻也從小將他們視為己出地養,一家人相伴于微末,最是如尋常百姓家似的親近。

趙晉柏登基後不久便冊封林氏為皇後,即便後來納了其他諸多妃嬪,這些嬪妃也為他生下了十幾個兒子,但林氏的地位卻一直未被搖。在他這裏,其他的人不過是用來充盈後宮、鞏固趙氏江山,只有發妻、正妻,及發妻誕下的子嗣才是他真正的親人,才值得他真正護。

這樣的想法,其實或多或也影響了趙虓。只不過趙虓比他父親更極端些,那些不值得的人和子嗣,他幹脆覺得是累贅,一個也不想要。

寧悠待嫁前,林氏因對,便總將召進皇宮陪伴左右。那時就知道,母後為人寬厚溫和,仁慈善,連對這媳婦都諒有加,寬容護,更不要說對幾個子了。趙虓與雖算不上十足親,但可說是尤其敬重孝順的。

不多時,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何閎過來請去毓慶宮,“皇後已等著您了,陛下還在書房同汪相議事,回話說讓您在皇後那兒等著他,他晚些便過去。”

何閎是今上邊地位僅次于安廣德的第二號人。寧悠以前進宮,大多都是他親自領著去見皇後,闊別已久再看到他,一時覺得很是親切。

“中相您辛苦了。”

何閎連稱不敢當,“王妃您還是稱呼奴承吧。”

這是謙虛著,其實宮私下裏對他和安廣德都是稱呼“中相”和“相”的,這一慣例一直延續到趙虓登基都還如此。

寧悠便沒有改口,只是去路上與他寒暄起來:“您這些時日都還好吧?”

“奴甚好。勞您惦記了。”

“我記著以前進宮陪伴母後,您便總領我走這條路。”

“這是條近路,奴知道您每回都是迫不及待想快些見到皇後。”

寧悠笑笑,“皇城裏似是變了不。”

“是有幾修繕改造了,您住的諸王所也是才修繕好不久。”

今上是寒苦軍戶出,登基後還保留著以前的許多勤儉習慣,皇城并未大肆修繕新建,而是拆拆補補地,能用就。平日生活裏也是嚴令止大興之風,皇宮裏頭除了老弱病人之外,就連婦人也一律不得乘轎乘輦,只許步行或是騎馬。

前些年兵部左侍郎韓平威因行路不慎崴了腳,一連幾日跛行。饒是如此今上也沒準他乘轎,而是特許他坐驢車上朝。韓平威自此也得了個“驢車侍郎”的名。

這些特質大多都被趙虓原樣保留下來,寧悠與他生活多年,已是習慣了。還算喜歡步行,便與何閎寒暄著往宮牆深行去。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104章

梟虎

京城 故人依舊

京城故人依舊

明兒就要啓程,夜裏趙虓自然不會消停,纏了兩回還沒有歇的意思。寧悠實在不住,便在他又要再戰的時候及時央道:“妾的都擡不起來了,您妾緩緩可?”

“我架著你,你都不用使力,緩得什麽?”

寧悠氣惱道:“誰說不用使力?再是您出力多,妾也得配合著您呀!不然您可不又該說妾是木頭、是團棉花了。”

“你白日裏怎麽說的,不是要好好兒地補償我麽?”

何時這麽說過了?

寧悠仔細一回想,哪裏說得是今兒就補償?“妾分明說得是回來以後的事,怎就了今日了?”

“總歸都是補償,今兒這就提前支著。至于回來的,那還得另算。”

寧悠慍而捶他,“您怎麽這樣!”

“哪樣?你又沒說怎麽個補償法兒,還不全由我說了算?”

懊惱道:“那您倒說說怎麽個補償法兒?”

他側躺下,把摟在懷裏耳鬢廝磨著,熱氣兒噴在耳朵眼裏,嗓音帶著哄:“今兒至三回,明兒一早起來再一回。至于回來那日,那還不得是一整日都跟你膩在床上。”

知他板好,這上頭一向是力充沛,力旺盛。前世都至不之年了,為著多國事忙那樣,也還是維持著每日都要有的頻次。何況如今還年輕,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紀。

可卻是苦了了,一聽他這話肚子都打,氣得直擂他口:“您要把妾累死啊!”

“你沒聽過民間那說法?”

“什麽?”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

寧悠只剩下氣結語塞。

歇好了,自又被他鬧到深更才疲乏地睡去。第二日一早,兩人醒得都晚了,寧悠趕時間出發要起來收拾,他才悻悻然作罷。

大隊人馬早侯著了,他抱著兒子一起送,依依不舍地,一直送到宗盛門外邊,寧悠該是上馬走了,他還沒有離去之意。

便讓他帶兒子回去,“您就送妾到這兒吧,再送該送到京城了。您瞅小家夥困得,快領上他回去睡,別折騰他了。”

趙虓看一眼懷裏昏昏睡的兒子,“臭小子,平日裏有點不順意的就扯著嗓子哭,這會兒了就不知道哭兩嗓子讓他娘舍不得一下。沒眼力見兒的。”

寧悠揶他一眼,他更來了勁兒,又假裝湊過去聽兒子說話:“噢,這小子跟我說,他是難過著呢,不想讓他娘走。”

“殿下!”寧悠拿他沒法兒地輕拍他一下,“都這會兒了,您就別鬧了?”

“好好,不鬧了。”他才總算是正經了,把兒子母抱著,回過頭來將擁在了懷裏。

今兒他的手臂將勒得格外地亦盡力勾著手,努力環抱他過分寬闊的背脊。兩人擁了許久他才松開,吻在額上,“騎馬回去可行?”

“可以的,騎馬總歸是比馬車快不。”

“那也悠著點兒趕路。”

“您也仔細著子。”

他嘆聲,,“心裏頭多惦記著我,可不許樂不思蜀地不想回來了。”

“您說什麽呢!”不依地一嗔,松開他,“妾這就出發了?”

“去吧。”趙虓看著上馬,拍拍,“這兒得會使勁兒,你這總是松垮。”

平日裏說道就罷了,怎麽分別時分也要說教一二?寧悠拉韁繩,將這責任推給他:“還不都怪您!”

他一噎,等回過味來了才是朗聲一笑。

“回來時到甑城了,給我來信,我接你去。”

“好。”

寧悠朝他揚手,一步三回頭地算是啓程了。

和左聿等七八個殿前侍衛行在最前,後邊是此去的扈從和車馬行李等品,金韜領著的一百來人上直衛則墊在最後。

隊伍自宗盛門出來向南行去,要一直到甑城、澹州才可轉運河南下。澹州與順安這一截子原也不是沒有水路,只是順京運河是在幾朝以前修葺的,早都因為淤塞、洪水改道等原因廢棄。

趙虓就藩以後幾度想重修運河,重新打通順安與上京之間的水路,但都遭到朝的反對。大臣們所言也非是沒有道理,天下太平尚沒有幾年,民生凋敝,百姓艱難,此時北方未定,鄔延強敵虎視眈眈,剛休憩數年的積攢還需用在北方的防固上,國庫暫時還負擔不起這般大的工事。

于是這計劃也就擱置了,從順安回上京,還得是用陸路加水路的走法,十來日才能到。

一路勞頓到達上京已是三月末,寧悠并未回娘家,而是直接住進了為藩王修設的諸王館。

小做休整,下晌便遞了帖子請見聖上及林皇後。

趙虓的生母竇氏在生下老四趙猊後沒兩年就染病早逝,趙晉柏續弦娶了林氏,奈何林氏卻未能再生育。即便如此,夫妻二人的卻沒到影響,一直是伉儷深,舉案齊眉。林氏雖并非趙虓兄弟四人的生母,卻也從小將他們視為己出地養,一家人相伴于微末,最是如尋常百姓家似的親近。

趙晉柏登基後不久便冊封林氏為皇後,即便後來納了其他諸多妃嬪,這些嬪妃也為他生下了十幾個兒子,但林氏的地位卻一直未被搖。在他這裏,其他的人不過是用來充盈後宮、鞏固趙氏江山,只有發妻、正妻,及發妻誕下的子嗣才是他真正的親人,才值得他真正護。

這樣的想法,其實或多或也影響了趙虓。只不過趙虓比他父親更極端些,那些不值得的人和子嗣,他幹脆覺得是累贅,一個也不想要。

寧悠待嫁前,林氏因對,便總將召進皇宮陪伴左右。那時就知道,母後為人寬厚溫和,仁慈善,連對這媳婦都諒有加,寬容護,更不要說對幾個子了。趙虓與雖算不上十足親,但可說是尤其敬重孝順的。

不多時,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何閎過來請去毓慶宮,“皇後已等著您了,陛下還在書房同汪相議事,回話說讓您在皇後那兒等著他,他晚些便過去。”

何閎是今上邊地位僅次于安廣德的第二號人。寧悠以前進宮,大多都是他親自領著去見皇後,闊別已久再看到他,一時覺得很是親切。

“中相您辛苦了。”

何閎連稱不敢當,“王妃您還是稱呼奴承吧。”

這是謙虛著,其實宮私下裏對他和安廣德都是稱呼“中相”和“相”的,這一慣例一直延續到趙虓登基都還如此。

寧悠便沒有改口,只是去路上與他寒暄起來:“您這些時日都還好吧?”

“奴甚好。勞您惦記了。”

“我記著以前進宮陪伴母後,您便總領我走這條路。”

“這是條近路,奴知道您每回都是迫不及待想快些見到皇後。”

寧悠笑笑,“皇城裏似是變了不。”

“是有幾修繕改造了,您住的諸王所也是才修繕好不久。”

今上是寒苦軍戶出,登基後還保留著以前的許多勤儉習慣,皇城并未大肆修繕新建,而是拆拆補補地,能用就。平日生活裏也是嚴令止大興之風,皇宮裏頭除了老弱病人之外,就連婦人也一律不得乘轎乘輦,只許步行或是騎馬。

前些年兵部左侍郎韓平威因行路不慎崴了腳,一連幾日跛行。饒是如此今上也沒準他乘轎,而是特許他坐驢車上朝。韓平威自此也得了個“驢車侍郎”的名。

這些特質大多都被趙虓原樣保留下來,寧悠與他生活多年,已是習慣了。還算喜歡步行,便與何閎寒暄著往宮牆深行去。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