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建議小作威嚇
確實是不多點錢,可開支多大呢?
寧悠很想問他,您真算過這筆賬嗎?
冀王府年祿五萬石,有良田百頃,年收六到八萬石,一年的收合計便是十三萬石左右。此外每年還有朝廷劃撥的修繕、工造、年節補等銀錢萬兩,以及今上的金銀寶鈔、珠寶、馬匹、娟布匹等等大量賞賜。
按理說,王府應該不愁沒銀子花才對。可王府的錢若真就只有王府花,那倒算了,如今冀北的形卻是還要供著底下這幾萬張。
一個一品大員一年的俸祿多呢?不過兩千石,即便算上賄賂、火耗、髒罰等非俸收,普通員的俸祿也是遠遠不及皇親國戚的,更不要說邊塞之地的這些將帥。
辛辛苦苦一年,若是只靠吃皇糧,那怕是要死了,誰還肯心甘願地把命懸在腰帶上,奉朝廷之命聽憑趙虓調遣,同他出生死呢?
趙虓為了解決這事,一方面是將自己的年俸拿出來一大部分做除了朝廷封賞之外的養兵、調糧等的賞賜之用,另一方面是延用前朝的屯兵備糧制,盡量實現自給自足,又通過對邊地收複,從對外征討中補充一部分。
由此,冀軍的軍俸、戰力也才得以相應地大幅提升,在幾年迅速發展壯大,為一支邊塞雄師。
除此以外,藩國遇有整頓工事、賑災安民、員百姓罹患遇難等大事小,他也常常是慷慨解囊,拿出自己這點家底兒來分憂。
他對將帥員、庶民百姓是極大方的,出手常是闊綽。因他從不管著府上的財資賬目,也不過問,大約還以為王府的賬上躺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錢糧。
其實按他這樣的開銷,最終留給王府養著這幾百號人的都已不那麽充沛,寧悠向來都是打細算著,還得時不時地想些法子生財有道。
前世北伐以後,鄔延人開始到邊城與中原人通商,便令人將王府用不掉的娟布匹運到邊城高價賣給鄔延人,獲利不。不過這等活還得瞞著趙虓才能開展,若讓他知道了,或許也要如現在這樣,覺得有損王府的臉面。
大約在他看得是個十足的守財奴,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他哪裏會得到管家的難呢。
總是習慣了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原本還想繼續好勸他一番,但再一想,修這麽個水榭也確實是要不了幾個錢,他清儉了十來年了,就滿足他這麽個小小的一下的願又如何呢。
“殿下真想修,那等回去了,妾就親自過問著把這件事辦了。可行?”
他臉上才燦爛了,翻起來:“當真同意?”
“您若堅持著,還有妾不同意的餘地麽?”
他討好地拍拍手,“你是管家的,這事我說了不算,所以不還是得聽你的意見麽。”
寧悠搖頭一笑,“您不是要兵了,這節骨眼上回來了,總不是就為了與妾在這兒納涼,討論這些個風月無邊的事吧?”
“的確不是。”他道,“我還真是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也有件要事想與你商量。”
“您說吧,妾聽著。”
“你們都言刑城關險峻,難以攻克。可那是從正面來,我怎會是如此蠻幹一人。若是我們放棄正面,而從側面、背面攻擊呢?從一開始我便在想,如有自山間而出,可繞後奇襲這樣一條小道,這難題那不就迎刃而解了?”
刑城關自古以來征戰無數,若有這麽一條小道,史書上竟然沒有過毫記載?
寧悠懷疑地問:“所以真的有這樣一條山道?”
他得意一笑:“確有。還是曹遠這家夥腦袋靈活,他從汝州的降將裏拉出一個曾在刑城關做過城門值守的人來,從他裏得知,自南麓山轉東,有一條柴徑,初狹後寬,是他們兵士取水送信常走的近道,可直通北口。”
看來作戰真是不能單靠紙上論兵功夫的,寧悠為自己的掉書袋和不知思變慚愧,他若當日裏聽了和張德謙和陳棠的勸言,恐怕也不會得此軍機了。
他接著便恰好說到這兩人:“如今作戰的計策已定下了,倒是咱們這老兩位,左右都相,被我調回來建孜冷著這些日了。我便想與你商量商量,該怎麽置這事?”
寧悠怎好妄議手他們君臣之間,何況左右都相又不是普通臣卒,這置的輕重又怎麽把握?他這麽直白地問,真一時難以回答。
“殿下是如何打算?”
“他二人用心良苦是不假,但也差點壞我大事。甚是把你扯進來,平白地讓我們夫妻兩個鬧了一場。就憑此,難道不該死罪?”
寧悠心下一驚,但掃了一眼他面上神,很快又心緒落定。他怎可能狠厲至此,舍得將這麽重要二人說死就死了?只是等著來攔著,給他個臺階下罷了。
便配合地勸:“您不可如此意氣用事。張、陳二位都相是我冀軍肱骨能臣,居功至偉,豈能因這一點小過失就獲死罪呢?您還是從寬計議,小做些懲罰提點,此事就算了吧。”
他順心道:“行,那你說怎麽罰?”
略想了想,“妾覺著您將他們請到府上來,好酒好地招待幾日,待您出兵,再他們追趕大軍去。”
趙虓詫異:“你這是懲罰呢還是獎賞呢?”
寧悠便伏在他耳邊仔細做了一番安排,他聽完明白過來,大笑著將攬到懷裏,親了一通:“你這蠻蠻,哪來那麽些怪主意!”
張德謙接到趙虓傳他過去的通知時,心裏頭那簡直是七上八下地沒底兒。去的路上,他就把陳棠這廝裏裏外外罵了個遍。心說這陳二啊陳二,當日裏就是著了他的道了,聽他說什麽“我這隔三差五地與殿下爭執,殿下早不願聽我的了,茲事大,還是請右都相您出馬一趟吧!”
他心裏頭也急啊,沒轍,只能是昏了頭地跑去王妃面前說了那麽一通胡話。好麽,當日從府裏一出來,他就覺著自己這事兒辦得草率,魯莽,簡直可說是不把趙虓放在眼裏。
可後悔還有什麽用呢?戰戰兢兢地等著趙虓降罪吧。結果一等十來天沒靜,沒想到趙虓是幹脆地扔著他沒管。
現在這又是想起來這事了?要秋後問斬了?
張德謙到了趙虓府上,見著陳棠也來了,兩個人在門口一面,一時都是吹胡子瞪眼,互相對著對方“你啊你啊”地吭哧了半晌。
張德謙氣道:“你還指起我來了?要不是你這倔驢脾氣非要攔著殿下,還把我也拉進來,我能被你給牽連到這兒麽!”
陳棠胡子也氣歪了:“我看你才愚不可及!讓你去勸殿下,你跑去找王妃,這是什麽腦子才想得出的昏招一計?”
兩人是你你我我地指責了半晌,王淮聽說二位到了,趕是出來連勸帶請地,才把兩位領去了中堂。
事已至此,兩個也就消停了,一齊跪在堂心忐忑地等著。
趙虓一進門來,見兩人跪在地當間兒,頭埋得低低的,面上一樂,走到跟前去:“您二位這是演得哪出啊?”
二人忙道:“微臣知罪,請殿下責罰。”
趙虓坐下,豪爽道:“哎,多大些事啊,起來吧!”
張德謙看看陳棠,陳棠也看過來,面面相覷,各自納悶,這事就這麽過去了?
誰想,剛叩謝完站起來,趙虓又是大手一揮:“來啊,給兩位都相賜酒。”
張德謙聽著“賜酒”,心裏霎時就是一涼,心說這下是完了,還以為逃過此劫了呢,看來殿下是真沒打算放過他們兩個。陳棠聞言心也是一陣凄寒,都有些發。
殿下向來不好飲酒,戰帶兵期間更是痛惡此事,突然賜酒,那還能賜得是什麽酒?只有毒酒了啊!
提建議小作威嚇
確實是不多點錢,可開支多大呢?
寧悠很想問他,您真算過這筆賬嗎?
冀王府年祿五萬石,有良田百頃,年收六到八萬石,一年的收合計便是十三萬石左右。此外每年還有朝廷劃撥的修繕、工造、年節補等銀錢萬兩,以及今上的金銀寶鈔、珠寶、馬匹、娟布匹等等大量賞賜。
按理說,王府應該不愁沒銀子花才對。可王府的錢若真就只有王府花,那倒算了,如今冀北的形卻是還要供著底下這幾萬張。
一個一品大員一年的俸祿多呢?不過兩千石,即便算上賄賂、火耗、髒罰等非俸收,普通員的俸祿也是遠遠不及皇親國戚的,更不要說邊塞之地的這些將帥。
辛辛苦苦一年,若是只靠吃皇糧,那怕是要死了,誰還肯心甘願地把命懸在腰帶上,奉朝廷之命聽憑趙虓調遣,同他出生死呢?
趙虓為了解決這事,一方面是將自己的年俸拿出來一大部分做除了朝廷封賞之外的養兵、調糧等的賞賜之用,另一方面是延用前朝的屯兵備糧制,盡量實現自給自足,又通過對邊地收複,從對外征討中補充一部分。
由此,冀軍的軍俸、戰力也才得以相應地大幅提升,在幾年迅速發展壯大,為一支邊塞雄師。
除此以外,藩國遇有整頓工事、賑災安民、員百姓罹患遇難等大事小,他也常常是慷慨解囊,拿出自己這點家底兒來分憂。
他對將帥員、庶民百姓是極大方的,出手常是闊綽。因他從不管著府上的財資賬目,也不過問,大約還以為王府的賬上躺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錢糧。
其實按他這樣的開銷,最終留給王府養著這幾百號人的都已不那麽充沛,寧悠向來都是打細算著,還得時不時地想些法子生財有道。
前世北伐以後,鄔延人開始到邊城與中原人通商,便令人將王府用不掉的娟布匹運到邊城高價賣給鄔延人,獲利不。不過這等活還得瞞著趙虓才能開展,若讓他知道了,或許也要如現在這樣,覺得有損王府的臉面。
大約在他看得是個十足的守財奴,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他哪裏會得到管家的難呢。
總是習慣了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原本還想繼續好勸他一番,但再一想,修這麽個水榭也確實是要不了幾個錢,他清儉了十來年了,就滿足他這麽個小小的一下的願又如何呢。
“殿下真想修,那等回去了,妾就親自過問著把這件事辦了。可行?”
他臉上才燦爛了,翻起來:“當真同意?”
“您若堅持著,還有妾不同意的餘地麽?”
他討好地拍拍手,“你是管家的,這事我說了不算,所以不還是得聽你的意見麽。”
寧悠搖頭一笑,“您不是要兵了,這節骨眼上回來了,總不是就為了與妾在這兒納涼,討論這些個風月無邊的事吧?”
“的確不是。”他道,“我還真是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也有件要事想與你商量。”
“您說吧,妾聽著。”
“你們都言刑城關險峻,難以攻克。可那是從正面來,我怎會是如此蠻幹一人。若是我們放棄正面,而從側面、背面攻擊呢?從一開始我便在想,如有自山間而出,可繞後奇襲這樣一條小道,這難題那不就迎刃而解了?”
刑城關自古以來征戰無數,若有這麽一條小道,史書上竟然沒有過毫記載?
寧悠懷疑地問:“所以真的有這樣一條山道?”
他得意一笑:“確有。還是曹遠這家夥腦袋靈活,他從汝州的降將裏拉出一個曾在刑城關做過城門值守的人來,從他裏得知,自南麓山轉東,有一條柴徑,初狹後寬,是他們兵士取水送信常走的近道,可直通北口。”
看來作戰真是不能單靠紙上論兵功夫的,寧悠為自己的掉書袋和不知思變慚愧,他若當日裏聽了和張德謙和陳棠的勸言,恐怕也不會得此軍機了。
他接著便恰好說到這兩人:“如今作戰的計策已定下了,倒是咱們這老兩位,左右都相,被我調回來建孜冷著這些日了。我便想與你商量商量,該怎麽置這事?”
寧悠怎好妄議手他們君臣之間,何況左右都相又不是普通臣卒,這置的輕重又怎麽把握?他這麽直白地問,真一時難以回答。
“殿下是如何打算?”
“他二人用心良苦是不假,但也差點壞我大事。甚是把你扯進來,平白地讓我們夫妻兩個鬧了一場。就憑此,難道不該死罪?”
寧悠心下一驚,但掃了一眼他面上神,很快又心緒落定。他怎可能狠厲至此,舍得將這麽重要二人說死就死了?只是等著來攔著,給他個臺階下罷了。
便配合地勸:“您不可如此意氣用事。張、陳二位都相是我冀軍肱骨能臣,居功至偉,豈能因這一點小過失就獲死罪呢?您還是從寬計議,小做些懲罰提點,此事就算了吧。”
他順心道:“行,那你說怎麽罰?”
略想了想,“妾覺著您將他們請到府上來,好酒好地招待幾日,待您出兵,再他們追趕大軍去。”
趙虓詫異:“你這是懲罰呢還是獎賞呢?”
寧悠便伏在他耳邊仔細做了一番安排,他聽完明白過來,大笑著將攬到懷裏,親了一通:“你這蠻蠻,哪來那麽些怪主意!”
張德謙接到趙虓傳他過去的通知時,心裏頭那簡直是七上八下地沒底兒。去的路上,他就把陳棠這廝裏裏外外罵了個遍。心說這陳二啊陳二,當日裏就是著了他的道了,聽他說什麽“我這隔三差五地與殿下爭執,殿下早不願聽我的了,茲事大,還是請右都相您出馬一趟吧!”
他心裏頭也急啊,沒轍,只能是昏了頭地跑去王妃面前說了那麽一通胡話。好麽,當日從府裏一出來,他就覺著自己這事兒辦得草率,魯莽,簡直可說是不把趙虓放在眼裏。
可後悔還有什麽用呢?戰戰兢兢地等著趙虓降罪吧。結果一等十來天沒靜,沒想到趙虓是幹脆地扔著他沒管。
現在這又是想起來這事了?要秋後問斬了?
張德謙到了趙虓府上,見著陳棠也來了,兩個人在門口一面,一時都是吹胡子瞪眼,互相對著對方“你啊你啊”地吭哧了半晌。
張德謙氣道:“你還指起我來了?要不是你這倔驢脾氣非要攔著殿下,還把我也拉進來,我能被你給牽連到這兒麽!”
陳棠胡子也氣歪了:“我看你才愚不可及!讓你去勸殿下,你跑去找王妃,這是什麽腦子才想得出的昏招一計?”
兩人是你你我我地指責了半晌,王淮聽說二位到了,趕是出來連勸帶請地,才把兩位領去了中堂。
事已至此,兩個也就消停了,一齊跪在堂心忐忑地等著。
趙虓一進門來,見兩人跪在地當間兒,頭埋得低低的,面上一樂,走到跟前去:“您二位這是演得哪出啊?”
二人忙道:“微臣知罪,請殿下責罰。”
趙虓坐下,豪爽道:“哎,多大些事啊,起來吧!”
張德謙看看陳棠,陳棠也看過來,面面相覷,各自納悶,這事就這麽過去了?
誰想,剛叩謝完站起來,趙虓又是大手一揮:“來啊,給兩位都相賜酒。”
張德謙聽著“賜酒”,心裏霎時就是一涼,心說這下是完了,還以為逃過此劫了呢,看來殿下是真沒打算放過他們兩個。陳棠聞言心也是一陣凄寒,都有些發。
殿下向來不好飲酒,戰帶兵期間更是痛惡此事,突然賜酒,那還能賜得是什麽酒?只有毒酒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