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得良策 勢必出兵

得良策勢必出兵

這一宿還沒挨過去,半夜的時候,高恕急匆匆地進來,告知了趙虓疆邑遇襲的消息。天還沒亮,他就起來帶著兵馬連夜往過趕。

襲疆邑的依舊是秦裴的人馬,損失雖然不大,疆邑的地位比之建孜和汝州也不甚要,卻也屬于他三城連鑄的戰略防線上的重要一環。對秦裴和他連月以來頻繁的作,他已經觀察太久放任太久了,必須有所作了。

當天回到汝州,他一面人傳令給陳棠和龐赫,即日從順安和翺州調集十萬擔糧草,一面召集各衛將帥于大營集結。

不多時,朱雍、李懋、李弘、羅鉞、等十幾名將帥指揮都到齊了。主力大軍黑地列在下面,等著主帥指示。

張德謙和陳棠不在,趙虓恰好不用看他二人臉,對著全將士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口頭檄文。

“諸位,自朝廷命我為節制,以朱步帥為總兵,揮師北上以來,已近六月。我軍無往不利,速取建孜、閃擊汝州、包攬疆邑,皆仰賴諸位將士舍生忘死。方今三城已定,徒留刑城關矣。後齊周垣,奉胡虜以拒中原,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閔。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于是人心離叛,不堪一擊。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理應一鼓作氣,破關驅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故予複援旌擐甲,席卷起征,率群雄力廓清。此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可不勖哉!”

趙虓的戰前員,向來是極盡煽之能事。他往那兒一站,就是諸位將帥的主心骨,就是冀軍全軍的底氣,只要他開口,冀軍上下無有不肯赴湯蹈火者。更不要說他此刻跟打了似的,聲若洪鐘,抑揚頓挫,高昂威,慷慨淋漓。

一番話,把底下大部分人說得是脈賁張,一掃之前的頹廢和低迷。這陣子,不主將也紛紛地躍躍試,心澎湃,恨不能此時此刻就出兵殺到刑城關去。

趙虓其實看得清楚,軍中并非全像兩位文臣一樣都是主張退師還朝的。有很大一部分人事實上是被旁人裹挾,也就隨大流地跟著說退兵。這世上窮兵黷武的好戰分子畢竟只是數,誰不想安生地活著,而想要去戰場上那刀箭不長眼的地方送死呢?

軍心就如水,落,全得主帥來縱,而不能由著這水肆意地翻湧發酵。若沒有這點本事,他在藩國和軍中的威是如何得來?眼下到了鼓激勵之時,趙虓著已經燃起來的大軍,繼續添上一把柴火。

“我軍奉靖威武,折沖宇宙,長戟十萬,驍騎千群,中黃育獲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雷霆虎步,并集虜庭,有何不滅者?而今刑城關吏士,其可戰者,皆出自建孜、汝州,或故營部曲,鹹怨曠思歸,流涕南顧。若回旆方徂,登高罔而擊鼓吹,揚素揮以啓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刃。故命各帥即日起各整戎馬,羅落境界,舉師揚威,并匡社稷,則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是時,廣宣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再有言退而我軍心者,必誅之!”

話說到這份上,底下再是愚鈍的人也聽出來了,刑城關一戰是非打不可的。這時候若是有人再敢提出反對意見,那可真是太沒眼力見了。小命都要不保,還說什麽別的?于是底下山呼海嘯地喊著要舉師揚威,匡扶社稷。

有了這等聲震四海的效果,趙虓的預期也就達到了。張德謙和陳棠這老兩位不是給他出難題麽?最當先的兩題——軍心和糧草,他只花費了不到半個時辰就解完了。

糧草已行,士氣高漲。現在剩下的,無非就是刑城關這場仗該怎麽打。

趙虓便將諸帥召到帳中,一起商議此戰的策略。

刑城關之地,古來艱險,易守難攻,自秦以來歷朝歷代還從沒有人從正面將其攻破過。即便是在後齊這般暗弱無斷、孱弱無能的朝廷治下,鄔延的鐵騎屢次進犯,三次舉兵強攻刑城關,都被後齊將領拼死守下,可見此雄關堪稱天塹。

如今趙虓卻恰恰是要和這道天塹彪勁兒,一副不把這天塹變了通途就誓不罷休的架勢。

可古今將帥既然從無一人自正面大勝過,那是否也足以證明集祖宗歷代之大智慧都未能有解決之法。如今在座各位,又有誰敢拍著脯說自己才智能勝過先賢呢?

一時間大家夥是愁得抓耳撓腮,昏招頻出。有說幹脆蠻幹攻、做好打他個一年半載的準備的,有說要麽用離間計挑撥的,有提議聲東擊西敵出城的,有自告勇趁夜襲的……

有些計策聽起來好像不錯,可到了實施上又純屬是靠運氣,沒幾把握。趙虓越聽是越不像,心說這都提的是什麽七八糟的,沒一個讓他覺得靠譜的。就連兩個老將也給難住了,全聽大家說,一時也是拿不出什麽好辦法來。

局面僵持著,這難題好像是徹底無了解了,趙虓正要開口,底下冒出來個聲音。

“殿下,卑職有個法子。”

趙虓一看,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前面檢舉過劉赟的曹遠。

說來,曹遠還算是趙虓的發小。其父是開國名將曹進,曹遠作為長子,自小就跟在父親邊學習統兵作戰之策。他與趙虓年紀相當,時就有。十三四歲時一起帶過兵上過沙場,沙場之外更是一起喝過酒吃過

但是後來趙家坐了江山,年玩伴一朝變了皇嗣親王,曹遠自然不敢再有所僭越,便主疏遠回避了,甚至從未向旁人提起過與趙虓的關系。

趙虓剛就藩那會兒,曹遠恰好被調任永坪衛指揮所當一個小旗,離著順安并不算遠。有一回趙虓巡視到永坪,見著曹遠本來相當開心,準備拉著他好好地敘敘舊。誰想這曹遠從頭到尾只以君臣之禮對待他,毫不表現出過分的親和攀附。

坐到飯桌上,趙虓覺得納悶,心說這曹遠是對他有意見還是怎得了,就問他:“士璋,咱們哥倆多年的了,你這不經常來探我就罷了,怎麽我過來,你看著一點兒也不熱呢?”

曹遠誠惶誠恐道:“屬下不敢以您故份自居托大,更不願讓旁人知曉令人另眼相看,唯恐自有過則牽波及到您,有損您的威名,是以只好如此了,還盼殿下勿怪。”

趙虓恍然大悟,也由此對他高看一眼。

正德十三年,因曹遠在對爾木勒的作戰中立下大功,趙虓遂請求將曹遠調到自己的長廷三衛之中。彼時曹遠也不過二十而已,可以說是年輕有為了。

曹遠算是出高門,但上并無紈绔做派,反而是常常自省,充沛德才。這次出兵汝州以來,他就猜到趙虓必然要打刑城關的心思,因此是早早地做著準備,一個多月前就已經開始思考對策了。

刑城關雖如堅壘,可天底下哪有真正的鐵板一塊呢。曹遠費盡心思,可以說功夫不負,還真給他找出了一個破綻。

趙虓和諸將聽他鋪墊陳詞已是不耐,連催促他道:“別賣關子了,快說這破綻是什麽!”

曹遠遂道:“卑職從汝州降軍一位副指揮那兒得知,刑城關被金、褐兩峰夾于其間,其中居東面的金峰之有一狹道,可直通北口十裏。倘若我軍正面佯攻而實際奇襲其北口,不可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麽?”

諸將一時間大為振,一個個臉上都亮起來,七八舌地討論起來了。

趙虓聽完更是覺得曹遠這計劃才當真說到他心坎兒裏了。他從未想過什麽正面出擊的事,多日以來,他設想中的攻城之策正是差著這麽一環,這不是瞌睡了就有人給遞枕頭麽!

不過他倒是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立即上頭,略想了一下才道:“好,你去把這副指揮請來帳中,待做了詳細詢問後再議。”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104章

梟虎

得良策 勢必出兵

得良策勢必出兵

這一宿還沒挨過去,半夜的時候,高恕急匆匆地進來,告知了趙虓疆邑遇襲的消息。天還沒亮,他就起來帶著兵馬連夜往過趕。

襲疆邑的依舊是秦裴的人馬,損失雖然不大,疆邑的地位比之建孜和汝州也不甚要,卻也屬于他三城連鑄的戰略防線上的重要一環。對秦裴和他連月以來頻繁的作,他已經觀察太久放任太久了,必須有所作了。

當天回到汝州,他一面人傳令給陳棠和龐赫,即日從順安和翺州調集十萬擔糧草,一面召集各衛將帥于大營集結。

不多時,朱雍、李懋、李弘、羅鉞、等十幾名將帥指揮都到齊了。主力大軍黑地列在下面,等著主帥指示。

張德謙和陳棠不在,趙虓恰好不用看他二人臉,對著全將士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口頭檄文。

“諸位,自朝廷命我為節制,以朱步帥為總兵,揮師北上以來,已近六月。我軍無往不利,速取建孜、閃擊汝州、包攬疆邑,皆仰賴諸位將士舍生忘死。方今三城已定,徒留刑城關矣。後齊周垣,奉胡虜以拒中原,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閔。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于是人心離叛,不堪一擊。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理應一鼓作氣,破關驅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故予複援旌擐甲,席卷起征,率群雄力廓清。此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可不勖哉!”

趙虓的戰前員,向來是極盡煽之能事。他往那兒一站,就是諸位將帥的主心骨,就是冀軍全軍的底氣,只要他開口,冀軍上下無有不肯赴湯蹈火者。更不要說他此刻跟打了似的,聲若洪鐘,抑揚頓挫,高昂威,慷慨淋漓。

一番話,把底下大部分人說得是脈賁張,一掃之前的頹廢和低迷。這陣子,不主將也紛紛地躍躍試,心澎湃,恨不能此時此刻就出兵殺到刑城關去。

趙虓其實看得清楚,軍中并非全像兩位文臣一樣都是主張退師還朝的。有很大一部分人事實上是被旁人裹挾,也就隨大流地跟著說退兵。這世上窮兵黷武的好戰分子畢竟只是數,誰不想安生地活著,而想要去戰場上那刀箭不長眼的地方送死呢?

軍心就如水,落,全得主帥來縱,而不能由著這水肆意地翻湧發酵。若沒有這點本事,他在藩國和軍中的威是如何得來?眼下到了鼓激勵之時,趙虓著已經燃起來的大軍,繼續添上一把柴火。

“我軍奉靖威武,折沖宇宙,長戟十萬,驍騎千群,中黃育獲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雷霆虎步,并集虜庭,有何不滅者?而今刑城關吏士,其可戰者,皆出自建孜、汝州,或故營部曲,鹹怨曠思歸,流涕南顧。若回旆方徂,登高罔而擊鼓吹,揚素揮以啓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刃。故命各帥即日起各整戎馬,羅落境界,舉師揚威,并匡社稷,則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是時,廣宣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再有言退而我軍心者,必誅之!”

話說到這份上,底下再是愚鈍的人也聽出來了,刑城關一戰是非打不可的。這時候若是有人再敢提出反對意見,那可真是太沒眼力見了。小命都要不保,還說什麽別的?于是底下山呼海嘯地喊著要舉師揚威,匡扶社稷。

有了這等聲震四海的效果,趙虓的預期也就達到了。張德謙和陳棠這老兩位不是給他出難題麽?最當先的兩題——軍心和糧草,他只花費了不到半個時辰就解完了。

糧草已行,士氣高漲。現在剩下的,無非就是刑城關這場仗該怎麽打。

趙虓便將諸帥召到帳中,一起商議此戰的策略。

刑城關之地,古來艱險,易守難攻,自秦以來歷朝歷代還從沒有人從正面將其攻破過。即便是在後齊這般暗弱無斷、孱弱無能的朝廷治下,鄔延的鐵騎屢次進犯,三次舉兵強攻刑城關,都被後齊將領拼死守下,可見此雄關堪稱天塹。

如今趙虓卻恰恰是要和這道天塹彪勁兒,一副不把這天塹變了通途就誓不罷休的架勢。

可古今將帥既然從無一人自正面大勝過,那是否也足以證明集祖宗歷代之大智慧都未能有解決之法。如今在座各位,又有誰敢拍著脯說自己才智能勝過先賢呢?

一時間大家夥是愁得抓耳撓腮,昏招頻出。有說幹脆蠻幹攻、做好打他個一年半載的準備的,有說要麽用離間計挑撥的,有提議聲東擊西敵出城的,有自告勇趁夜襲的……

有些計策聽起來好像不錯,可到了實施上又純屬是靠運氣,沒幾把握。趙虓越聽是越不像,心說這都提的是什麽七八糟的,沒一個讓他覺得靠譜的。就連兩個老將也給難住了,全聽大家說,一時也是拿不出什麽好辦法來。

局面僵持著,這難題好像是徹底無了解了,趙虓正要開口,底下冒出來個聲音。

“殿下,卑職有個法子。”

趙虓一看,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前面檢舉過劉赟的曹遠。

說來,曹遠還算是趙虓的發小。其父是開國名將曹進,曹遠作為長子,自小就跟在父親邊學習統兵作戰之策。他與趙虓年紀相當,時就有。十三四歲時一起帶過兵上過沙場,沙場之外更是一起喝過酒吃過

但是後來趙家坐了江山,年玩伴一朝變了皇嗣親王,曹遠自然不敢再有所僭越,便主疏遠回避了,甚至從未向旁人提起過與趙虓的關系。

趙虓剛就藩那會兒,曹遠恰好被調任永坪衛指揮所當一個小旗,離著順安并不算遠。有一回趙虓巡視到永坪,見著曹遠本來相當開心,準備拉著他好好地敘敘舊。誰想這曹遠從頭到尾只以君臣之禮對待他,毫不表現出過分的親和攀附。

坐到飯桌上,趙虓覺得納悶,心說這曹遠是對他有意見還是怎得了,就問他:“士璋,咱們哥倆多年的了,你這不經常來探我就罷了,怎麽我過來,你看著一點兒也不熱呢?”

曹遠誠惶誠恐道:“屬下不敢以您故份自居托大,更不願讓旁人知曉令人另眼相看,唯恐自有過則牽波及到您,有損您的威名,是以只好如此了,還盼殿下勿怪。”

趙虓恍然大悟,也由此對他高看一眼。

正德十三年,因曹遠在對爾木勒的作戰中立下大功,趙虓遂請求將曹遠調到自己的長廷三衛之中。彼時曹遠也不過二十而已,可以說是年輕有為了。

曹遠算是出高門,但上并無紈绔做派,反而是常常自省,充沛德才。這次出兵汝州以來,他就猜到趙虓必然要打刑城關的心思,因此是早早地做著準備,一個多月前就已經開始思考對策了。

刑城關雖如堅壘,可天底下哪有真正的鐵板一塊呢。曹遠費盡心思,可以說功夫不負,還真給他找出了一個破綻。

趙虓和諸將聽他鋪墊陳詞已是不耐,連催促他道:“別賣關子了,快說這破綻是什麽!”

曹遠遂道:“卑職從汝州降軍一位副指揮那兒得知,刑城關被金、褐兩峰夾于其間,其中居東面的金峰之有一狹道,可直通北口十裏。倘若我軍正面佯攻而實際奇襲其北口,不可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麽?”

諸將一時間大為振,一個個臉上都亮起來,七八舌地討論起來了。

趙虓聽完更是覺得曹遠這計劃才當真說到他心坎兒裏了。他從未想過什麽正面出擊的事,多日以來,他設想中的攻城之策正是差著這麽一環,這不是瞌睡了就有人給遞枕頭麽!

不過他倒是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立即上頭,略想了一下才道:“好,你去把這副指揮請來帳中,待做了詳細詢問後再議。”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