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互不相讓
寧悠原以為趙虓回來了,大軍不日也便會回城,若是糧草補給問題一時半會解決不了,那班師回順安應當也是順理章之事。沒想到等了些時日,城竟沒聽到有毫靜傳來。
張德謙、陳棠、轉運使龐赫倒是跟著回來了,這些日府上進進出出地繁雜,幾人著番兒地登門,而且跟定了點兒似的,每日天不亮就來“上朝”,一直待到正午才走。有時甚至正午都過了半個時辰,趙虓還連飯都顧不上用。
寧悠去過幾趟,本是為了提醒他按時用膳,別傷了胃,可次次都在門外聽見幾人爭執不休。雖無法聽清是在爭論什麽,但這樣況也不好叨擾。
一直在偏廳等著,待人走了,才敲門進了屋裏。見趙虓半靠在椅中,正凝著桌上攤開的地圖沉思。眉心的皺褶這些日愈發深了,顯然是憂勞過慮,甚至已到了連進門都不曾察覺的地步。
生怕驚擾了他的思緒,只敢輕著聲喚:“殿下?”
趙虓回過神來,整理了一下表,道:“怎麽過來了?”
“午膳時間逾得久了,您還沒用,這般著恐怕虧了子。承正不敢打攪,只好妾來催促您一聲了。”
趙虓看了後邊王淮手上的攢盒一眼,“行,就在這兒用吧。”
王淮趕地把餐膳在圓桌上擱下了,讓人布開。
趙虓起來,問寧悠:“你是不是也未用?”
“等著殿下一道呢。”
他不贊同地責:“我這兒往後要是耽擱了,你就別等我,自己先用。何苦非要等著我一起?”
“您辛苦著,妾卻不等您,且不說合不合禮數,于心裏更是過意不去的。何況也是為了提醒著您留意,總這麽過了點,對胃也不好。一回兩回地不覺著,往後年齡長了就容易落下病,到時再是想呵護已來不及了。”
趙虓喊坐著,“你年歲輕輕地,倒是早早顧慮起老了的事來。”
“自然,妾可要陪著殿下健健康康地到老呢。往後兒孫滿堂,子孫繞膝的時候,還盼著見您子骨朗地帶大孫子騎馬箭呢。”
“兒子還在肚裏,就想上孫子的事了。”趙虓哂一聲,揶揄著。不過這三兩句話間,能瞧得出他面上繃的神松快了不,語氣也輕松了。
撤了下去,寧悠邊替趙虓夾邊問:“殿下晌午裏在和兩位大人爭論什麽?我看連著這幾日都是如此,您緒瞧著也不暢,可是近來遇上什麽棘手的事了?”
“就是我信裏給你寫得那些。”
“那……兩位大人是什麽意見?”
他哼聲,“都是勸我班師。”
寧悠見他這幅態度,便知道兩位賢君的話定不得他的心意,顯然他的想法也沒能讓那二位痛快支持。他這般犟的人,遇這形能甘心嗎,難怪這幾天回來安置總是黑著臉。
他若不想班師,那還能奔著什麽?不可能在汝州就這麽耗著,只有繼續北進打刑城關這一件事了。
寧悠想到這個可能也是大驚,怎就一點點地走到這一步了?
縱是沒有石徑祥,前世打刑城關也讓他吃盡了苦頭,第二次北伐耗時數月才徹底打下來。前前後後從攻打汝州,再到刑城關,花費了將近六七年時間,現如今他卻要在一年做到。這有可能嗎?這真是打刑城關,還是去走一趟鬼門關?
“你是怎麽想?”
正被煩的思緒擾著,忽地卻被他點了名。
此時此刻,又能說什麽?
本還未想好如何勸他,一味訴說憂慮,以擔憂托詞,這樣婦人短見只會惹他不快。
只得道:“妾不好妄論軍策,兩位大人既然如此建議,自然有他們的理由。”
趙虓沒從這兒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臉上沉了幾分,兀自用膳,再不言語。
不些日子建孜來了位貴客——魏王趙豹。
從這名兒裏也看得出聖上給趙氏兒子取名的規律,名裏邊兒都是要帶個。今上自比炎黃蚩尤,不僅是能駕馭神,還要將這些個都變趙家的子子孫孫。
無論是龍麟虎獅,還是豹鳶象鰲、獬猰蛟犼……寧悠總忍不住想,這十四個兒子若站到一起,那簡直堪稱是神紮堆,還不得熱鬧地打起來。
趙豹行五,與趙虓非是同母所出,剛剛年二十一,如今就藩魏國,拱衛東北邊疆。
他此來是奉今上令,以他麾下金鳶三衛兩萬騎兵支援被烏良臺不斷滋擾的建孜東北方向邊疆縣城大峪。因趙虓東西兩線作戰力有不逮,是以今上才做此安排。不僅是支援,聖旨中更說得明白,希趙豹尋找機會解決掉烏良臺的問題。
但這一聖意自然無法不引人揣度猜想。
是趙虓一直不肯班師,眼下又遇上麻煩,今上對他有了意見,産生了不信任,才喊魏王來攪和?還是專門地讓魏王來幫著他三哥一起把這一仗打徹底、打幹淨?
誰也不知道。
就連趙虓和趙豹兄弟兩個也是各自揣,各懷想法。
趙豹當然認為自己才是到重的那個,他三哥?是,打仗確實厲害,很快拿了建孜和汝州下來。但如今陷泥潭不得,天長日久、勞民傷財,也不見得能讓父親滿意,這不立馬就喊了他過來救火麽。
趙虓則覺著,那烏良臺并無幾分實力,只是如蒼蠅般隔三差五地惡心人一回。大峪的問題全然不需要靠金鳶三衛這般銳來解決,父親大約也同他看法一致,只是讓老五來練手,實際是想借金鳶三衛的威懾為他打刑城關做後盾。
哥倆背地裏誰也不服誰,但面上還是兄友弟恭,和和氣氣地。
趙豹到的當天,趙虓就設宴為他接風,寧悠自然陪著侍奉左右。
席間,寧悠對他盡心照料,關懷備至,微。趙豹大為,稱贊:“皇嫂賢德,真應令吾王妃左氏以您為範,恭而效之。”
他的王妃便是左志忠的次,年紀比寧悠還大上三歲呢,兩人前年婚,倒是還沒有誕下皇孫。
寧悠只是看出他們哥倆貌合神離,不想趙豹在這個節骨眼上惹什麽事來給趙虓添堵,遂心照不宣地配合著趙虓演戲。
先是一番溫攻勢,再是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總歸是一番春風和煦,趙豹再有別的心思,恐怕也是得收斂些了。
宴席散後,趙豹回房歇下了,寧悠又請王淮為他送去水果夜宵,安排玉苓、玉嵐姐倆專門地伺候著他。
趙豹可真是賓至如歸,躺到榻上,翹著讓丫鬟著頭時,舒服地嘆,三嫂對他可比三哥對他好多了。東廂最大的院子給他收拾出來請他住著,打掃得幹幹淨淨不說,連書房、浴房都給他置得一點不比王府裏差多,丫鬟伺候,夜裏頭還送水果過來,承奉司的監更隨時隨地聽著命。
嘖,這待遇,真是一頂一的。
這邊趙虓提起他這五弟,卻是沒幾分好氣:“就是個草包,白瞎了那金鳶三衛,也不知道給他這廝能用來做什麽,一等一的浪費!”
冀北和遼東在地緣上鄰著,冀和魏兩藩國也是一帶水,前世北伐時趙豹雖然沒怎麽出力,但是他守好了東北,一樣是給趙虓減輕負擔,免除東側之憂。
這兄弟倆友篤,總歸是要比鬧不對付來的強。
寧悠想趙虓對宗室弟兄恩篤些,遂勸他:“妾覺著陛下將魏王調來,是想您兄弟二人齊心合力的,絕不是願意看您和他起紛爭。他雖沒有您雄才,這些年倒也鎮守一方,非是您說得那樣不堪的。”
趙虓不語,寧悠便繼續道:“這些日您就是演,也演出個好兄長的模樣來。”
他一撇:“知道了。”
寧悠搖頭笑,雖蠻不願地,好歹是聽了。
兩兄弟互不相讓
寧悠原以為趙虓回來了,大軍不日也便會回城,若是糧草補給問題一時半會解決不了,那班師回順安應當也是順理章之事。沒想到等了些時日,城竟沒聽到有毫靜傳來。
張德謙、陳棠、轉運使龐赫倒是跟著回來了,這些日府上進進出出地繁雜,幾人著番兒地登門,而且跟定了點兒似的,每日天不亮就來“上朝”,一直待到正午才走。有時甚至正午都過了半個時辰,趙虓還連飯都顧不上用。
寧悠去過幾趟,本是為了提醒他按時用膳,別傷了胃,可次次都在門外聽見幾人爭執不休。雖無法聽清是在爭論什麽,但這樣況也不好叨擾。
一直在偏廳等著,待人走了,才敲門進了屋裏。見趙虓半靠在椅中,正凝著桌上攤開的地圖沉思。眉心的皺褶這些日愈發深了,顯然是憂勞過慮,甚至已到了連進門都不曾察覺的地步。
生怕驚擾了他的思緒,只敢輕著聲喚:“殿下?”
趙虓回過神來,整理了一下表,道:“怎麽過來了?”
“午膳時間逾得久了,您還沒用,這般著恐怕虧了子。承正不敢打攪,只好妾來催促您一聲了。”
趙虓看了後邊王淮手上的攢盒一眼,“行,就在這兒用吧。”
王淮趕地把餐膳在圓桌上擱下了,讓人布開。
趙虓起來,問寧悠:“你是不是也未用?”
“等著殿下一道呢。”
他不贊同地責:“我這兒往後要是耽擱了,你就別等我,自己先用。何苦非要等著我一起?”
“您辛苦著,妾卻不等您,且不說合不合禮數,于心裏更是過意不去的。何況也是為了提醒著您留意,總這麽過了點,對胃也不好。一回兩回地不覺著,往後年齡長了就容易落下病,到時再是想呵護已來不及了。”
趙虓喊坐著,“你年歲輕輕地,倒是早早顧慮起老了的事來。”
“自然,妾可要陪著殿下健健康康地到老呢。往後兒孫滿堂,子孫繞膝的時候,還盼著見您子骨朗地帶大孫子騎馬箭呢。”
“兒子還在肚裏,就想上孫子的事了。”趙虓哂一聲,揶揄著。不過這三兩句話間,能瞧得出他面上繃的神松快了不,語氣也輕松了。
撤了下去,寧悠邊替趙虓夾邊問:“殿下晌午裏在和兩位大人爭論什麽?我看連著這幾日都是如此,您緒瞧著也不暢,可是近來遇上什麽棘手的事了?”
“就是我信裏給你寫得那些。”
“那……兩位大人是什麽意見?”
他哼聲,“都是勸我班師。”
寧悠見他這幅態度,便知道兩位賢君的話定不得他的心意,顯然他的想法也沒能讓那二位痛快支持。他這般犟的人,遇這形能甘心嗎,難怪這幾天回來安置總是黑著臉。
他若不想班師,那還能奔著什麽?不可能在汝州就這麽耗著,只有繼續北進打刑城關這一件事了。
寧悠想到這個可能也是大驚,怎就一點點地走到這一步了?
縱是沒有石徑祥,前世打刑城關也讓他吃盡了苦頭,第二次北伐耗時數月才徹底打下來。前前後後從攻打汝州,再到刑城關,花費了將近六七年時間,現如今他卻要在一年做到。這有可能嗎?這真是打刑城關,還是去走一趟鬼門關?
“你是怎麽想?”
正被煩的思緒擾著,忽地卻被他點了名。
此時此刻,又能說什麽?
本還未想好如何勸他,一味訴說憂慮,以擔憂托詞,這樣婦人短見只會惹他不快。
只得道:“妾不好妄論軍策,兩位大人既然如此建議,自然有他們的理由。”
趙虓沒從這兒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臉上沉了幾分,兀自用膳,再不言語。
不些日子建孜來了位貴客——魏王趙豹。
從這名兒裏也看得出聖上給趙氏兒子取名的規律,名裏邊兒都是要帶個。今上自比炎黃蚩尤,不僅是能駕馭神,還要將這些個都變趙家的子子孫孫。
無論是龍麟虎獅,還是豹鳶象鰲、獬猰蛟犼……寧悠總忍不住想,這十四個兒子若站到一起,那簡直堪稱是神紮堆,還不得熱鬧地打起來。
趙豹行五,與趙虓非是同母所出,剛剛年二十一,如今就藩魏國,拱衛東北邊疆。
他此來是奉今上令,以他麾下金鳶三衛兩萬騎兵支援被烏良臺不斷滋擾的建孜東北方向邊疆縣城大峪。因趙虓東西兩線作戰力有不逮,是以今上才做此安排。不僅是支援,聖旨中更說得明白,希趙豹尋找機會解決掉烏良臺的問題。
但這一聖意自然無法不引人揣度猜想。
是趙虓一直不肯班師,眼下又遇上麻煩,今上對他有了意見,産生了不信任,才喊魏王來攪和?還是專門地讓魏王來幫著他三哥一起把這一仗打徹底、打幹淨?
誰也不知道。
就連趙虓和趙豹兄弟兩個也是各自揣,各懷想法。
趙豹當然認為自己才是到重的那個,他三哥?是,打仗確實厲害,很快拿了建孜和汝州下來。但如今陷泥潭不得,天長日久、勞民傷財,也不見得能讓父親滿意,這不立馬就喊了他過來救火麽。
趙虓則覺著,那烏良臺并無幾分實力,只是如蒼蠅般隔三差五地惡心人一回。大峪的問題全然不需要靠金鳶三衛這般銳來解決,父親大約也同他看法一致,只是讓老五來練手,實際是想借金鳶三衛的威懾為他打刑城關做後盾。
哥倆背地裏誰也不服誰,但面上還是兄友弟恭,和和氣氣地。
趙豹到的當天,趙虓就設宴為他接風,寧悠自然陪著侍奉左右。
席間,寧悠對他盡心照料,關懷備至,微。趙豹大為,稱贊:“皇嫂賢德,真應令吾王妃左氏以您為範,恭而效之。”
他的王妃便是左志忠的次,年紀比寧悠還大上三歲呢,兩人前年婚,倒是還沒有誕下皇孫。
寧悠只是看出他們哥倆貌合神離,不想趙豹在這個節骨眼上惹什麽事來給趙虓添堵,遂心照不宣地配合著趙虓演戲。
先是一番溫攻勢,再是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總歸是一番春風和煦,趙豹再有別的心思,恐怕也是得收斂些了。
宴席散後,趙豹回房歇下了,寧悠又請王淮為他送去水果夜宵,安排玉苓、玉嵐姐倆專門地伺候著他。
趙豹可真是賓至如歸,躺到榻上,翹著讓丫鬟著頭時,舒服地嘆,三嫂對他可比三哥對他好多了。東廂最大的院子給他收拾出來請他住著,打掃得幹幹淨淨不說,連書房、浴房都給他置得一點不比王府裏差多,丫鬟伺候,夜裏頭還送水果過來,承奉司的監更隨時隨地聽著命。
嘖,這待遇,真是一頂一的。
這邊趙虓提起他這五弟,卻是沒幾分好氣:“就是個草包,白瞎了那金鳶三衛,也不知道給他這廝能用來做什麽,一等一的浪費!”
冀北和遼東在地緣上鄰著,冀和魏兩藩國也是一帶水,前世北伐時趙豹雖然沒怎麽出力,但是他守好了東北,一樣是給趙虓減輕負擔,免除東側之憂。
這兄弟倆友篤,總歸是要比鬧不對付來的強。
寧悠想趙虓對宗室弟兄恩篤些,遂勸他:“妾覺著陛下將魏王調來,是想您兄弟二人齊心合力的,絕不是願意看您和他起紛爭。他雖沒有您雄才,這些年倒也鎮守一方,非是您說得那樣不堪的。”
趙虓不語,寧悠便繼續道:“這些日您就是演,也演出個好兄長的模樣來。”
他一撇:“知道了。”
寧悠搖頭笑,雖蠻不願地,好歹是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