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兩世知他脾
親之時,趙虓已二十三了,這二十三年的人生是怎樣一番跌宕起伏?他兒時是怎麽度過的,與父母兄弟親近還是疏遠,年的回憶是溫馨還是寂寞,第一次上陣殺敵是何時,又是什麽……
一切都不曾問過,不曾了解過。
心中一陣猛烈地愧疚,可是與他做了整整十六年的夫妻啊。這十六年裏都在做些什麽,為何竟從來沒想到過,沒關懷過他這些呢?
“殿下,您與妾說說您兒時的事吧。”
“好。”他痛快應,“不過,從何說起啊?”
想想:“就從您方才說名這裏接著吧。”
“那就先說取名這事。我和二哥、四弟,是一直到父親打完呈家坪那年稱王,才終于有的名字。那年二哥八歲,老四剛三歲出頭,我們哥仨還歡天喜地地為我們有了名字慶祝了一番。自此我也總算是能跟人家說,我名趙虓,而不是趙家老三了。”
“妾一直覺著殿下的這個‘虓’字,取得極好,與殿下的氣勢實在吻合。也不知該說是人若其名,還是名如其人。”
“你既說到這個,我們兄弟幾個的名兒,父親雖一直顧不上定下,但其實早也就想好了。大哥名‘龑’,是為龍。二哥名‘麟’,是為麒麟。我名‘虓’,是為虎,老四名‘猊’,是為獅。這裏邊還有個烏龍。”
寧悠聽得會神:“是什麽?”
“父親原本定下‘猊’是行三,‘虓’字行四,但賜名這日紀昌將名冊寫反了,于是我便拿了老四的名。不過父親一瞧,倒是覺得這麽換過來更合他本意,也就將錯就錯了。”
“還有這回事?若沒有寫反,殿下豈不是要‘猊’了?”寧悠一細思,“妾也覺著還是‘虓’更合適您。”
“你這先為主了。”
“非也,殿下在妾心裏頭就是虎的模樣。”
“哪種模樣?”
不假思索道:“長嘯一聲風括地,雄跳三勵奔群。”
他笑起來,將圈些,在上親昵地吻了吻,“那你這小鹿,此時莫不該逃了?”
便順勢換個舒服的姿勢窩在他懷裏,“才不要逃。殿下還沒講完,有了名兒以後的事呢?”
“以後也無甚可說的,總歸就是為著有朝一日帶兵上陣做著準備。我記得最清楚是,父親讓我們每日與軍士一道訓練,穿草鞋麻,打纏,從安寧門出城向西,沿護城河跑半圈,走半圈,最後再從坤祥門回來。”
“那是多遠?”
“約也就十幾裏地。”
“您才六七歲,就得與年軍士一樣,走這般長的路程?哦,還有一半是得跑的!”
“是不是覺著妥是枯燥乏味?”
“妾只覺著您辛苦。”寧悠著他,“您其實也才只是孩呀,可曾想過為何您不能玩耍,卻要這般吃苦罪麽?”
他道:“不曾。這也并非是吃苦罪,倒是父親一片良苦用心。若連這點苦都吃不得,到了戰場上才真有吃苦的時候。當年二哥扛不下來,最後自然也就沒有去帶兵,其實這也算是父親對我們的考驗和篩選。”
“殿下那年歲就鉚足了勁一心要上戰場?”
他很不謙虛道:“這大約也是天生注定,我自覺在帶兵打仗這方面絕對是有些稟賦的,沒準也小有運氣。”
這時間,寧悠在他上仿佛看到這樣的兩面,一面是鋼鐵雄心,俾睨一切的帝王戰神,另一面則是個徹頭徹尾的賭徒。
如果將戰場比作賭桌,那他絕對是嗜賭如命、不輸個不肯下桌的老賭徒。若不讓他統兵作戰,那不亞于攔著一個賭徒不讓他上賭桌。
雖然沒有切會過,但卻似乎可以理解這種覺。他并非靠運氣打仗,但顯然迷那種戰場上風雲莫測的不確定,在對手暈頭轉向時,他則已悉全局,貓捉耗子般將其戲耍于鼓掌之中。
無數次千裏奔襲,無數次迂回背抄。他用兵侵略如火,出其不意,詭變莫測,可說在相當一陣子裏令敵軍聞風喪膽,談之變。
但戰場就是如此,既然它風雲變幻,那運氣就不會永遠只關照于你。于是刑城關一戰他慘敗在自己曾經用過的計謀上,待了老四趙猊,他自己一只眼睛、半條命。
可這場慘敗讓他退卻了、畏了嗎?
全然沒有。此後十幾年裏每有戰他必親征,且依然次次做先鋒,沖殺在兩軍戰的最前。這是讓寧悠一度完全不能理解的。
曾經無數次想問,刑城關一戰難道就不足以讓你意識到,你也只是凡胎,而不是戰神下凡?為何你就不能毫為你的妻兒考慮,總要如此拿命做賭注呢?
現在著他左眼的傷,他深邃的右眼裏鋒利自信乃至于自負的神,卻不知如何才問得出口了。
他就是如此,任何過分的期都像是的自私。
廿四這日剛過正午,趙虓忽從大營回來了。
寧悠從小書房迎出去,行到廊上,就見他已披掛齊整,一金鱗鎧甲,將兜鍪夾在胳膊底下,大步流星地朝走來。
心中一陣揪,這是要準備出兵了?
走幾步上前,“殿下……”
他兜臂攬住,“我這便要走,路過府裏,特來跟你打上一聲招呼。”
才想起那做好的佩囊還未及贈他,“殿下等我須臾。”一邊往屋裏去,一邊連聲讓錦鈺將東西找出來。
捧著繡好的佩囊回到他跟前,“殿下帶著這個吧,裏面是妾自小佩在上的平安扣,讓普寧寺的大和尚訟過經文,可佑殿下安然無虞。”
他接過去,看著烏金的緞面上繡的虎首霸氣威武,翻過來則是那只他見過的,栩栩如生的鹿,“這不是你前幾日在做的?”
“是妾專門在殿下出兵前趕出來的。”
他面上并無波瀾,但寧悠瞧見他眸中深邃,翻湧。什麽也未說,他只是低頭重地吻住,好半晌,幾乎不過氣來,他才留著將松開。
勉強將氣捋勻,微紅著臉道:“妾給殿下佩在腰帶上?”
他卻道:“裝在腰囊裏吧。”
“可妾做了佩繩的……殿下是不想人看著您佩了這個,怕有礙威嚴?”
“是怕路上奔波,不慎再失了。”
便依言打開腰囊,將小上許多的佩囊塞進去。他這腰囊裏已裝了幾樣東西,順手整理,忽然地一滯。
一條玄繡有五爪龍紋的紗帶。
這是他在祭祀等隆重典禮場合用以遮覆眼傷的,為免這疤痕兇狠猙獰,有犯蒼天宗祖,以示避諱尊敬,才在這樣的場合蒙在眼上稍加遮蓋。
他眼上的傷,或許因他自己也從未在意過,久而久之往往連也看得慣了,忽略了。就連曾經用來謔笑他敗績的“獨眼兒”的綽號,也被他用鐵與的殺戮變了催命的咒符,無人再敢提及。只有這樣特殊的,別人不需有的件,才提醒他異于常人之,也刺眼地告訴,他曾經怎樣地從鬼門關走過一遭回來。
的心重重地一,扣上腰囊,依偎過去抱住他的腰,“殿下定要平安歸來,妾會日日為您誦經祈福。”
趙虓抱住,輕拍了拍以示安。
“顧好自己和兒子。”他小腹,“我走了。”
只得松了手,目送著他頭也未回地離開,一直到那道魁梧背影消失在盡頭之。
歷兩世知他脾
親之時,趙虓已二十三了,這二十三年的人生是怎樣一番跌宕起伏?他兒時是怎麽度過的,與父母兄弟親近還是疏遠,年的回憶是溫馨還是寂寞,第一次上陣殺敵是何時,又是什麽……
一切都不曾問過,不曾了解過。
心中一陣猛烈地愧疚,可是與他做了整整十六年的夫妻啊。這十六年裏都在做些什麽,為何竟從來沒想到過,沒關懷過他這些呢?
“殿下,您與妾說說您兒時的事吧。”
“好。”他痛快應,“不過,從何說起啊?”
想想:“就從您方才說名這裏接著吧。”
“那就先說取名這事。我和二哥、四弟,是一直到父親打完呈家坪那年稱王,才終于有的名字。那年二哥八歲,老四剛三歲出頭,我們哥仨還歡天喜地地為我們有了名字慶祝了一番。自此我也總算是能跟人家說,我名趙虓,而不是趙家老三了。”
“妾一直覺著殿下的這個‘虓’字,取得極好,與殿下的氣勢實在吻合。也不知該說是人若其名,還是名如其人。”
“你既說到這個,我們兄弟幾個的名兒,父親雖一直顧不上定下,但其實早也就想好了。大哥名‘龑’,是為龍。二哥名‘麟’,是為麒麟。我名‘虓’,是為虎,老四名‘猊’,是為獅。這裏邊還有個烏龍。”
寧悠聽得會神:“是什麽?”
“父親原本定下‘猊’是行三,‘虓’字行四,但賜名這日紀昌將名冊寫反了,于是我便拿了老四的名。不過父親一瞧,倒是覺得這麽換過來更合他本意,也就將錯就錯了。”
“還有這回事?若沒有寫反,殿下豈不是要‘猊’了?”寧悠一細思,“妾也覺著還是‘虓’更合適您。”
“你這先為主了。”
“非也,殿下在妾心裏頭就是虎的模樣。”
“哪種模樣?”
不假思索道:“長嘯一聲風括地,雄跳三勵奔群。”
他笑起來,將圈些,在上親昵地吻了吻,“那你這小鹿,此時莫不該逃了?”
便順勢換個舒服的姿勢窩在他懷裏,“才不要逃。殿下還沒講完,有了名兒以後的事呢?”
“以後也無甚可說的,總歸就是為著有朝一日帶兵上陣做著準備。我記得最清楚是,父親讓我們每日與軍士一道訓練,穿草鞋麻,打纏,從安寧門出城向西,沿護城河跑半圈,走半圈,最後再從坤祥門回來。”
“那是多遠?”
“約也就十幾裏地。”
“您才六七歲,就得與年軍士一樣,走這般長的路程?哦,還有一半是得跑的!”
“是不是覺著妥是枯燥乏味?”
“妾只覺著您辛苦。”寧悠著他,“您其實也才只是孩呀,可曾想過為何您不能玩耍,卻要這般吃苦罪麽?”
他道:“不曾。這也并非是吃苦罪,倒是父親一片良苦用心。若連這點苦都吃不得,到了戰場上才真有吃苦的時候。當年二哥扛不下來,最後自然也就沒有去帶兵,其實這也算是父親對我們的考驗和篩選。”
“殿下那年歲就鉚足了勁一心要上戰場?”
他很不謙虛道:“這大約也是天生注定,我自覺在帶兵打仗這方面絕對是有些稟賦的,沒準也小有運氣。”
這時間,寧悠在他上仿佛看到這樣的兩面,一面是鋼鐵雄心,俾睨一切的帝王戰神,另一面則是個徹頭徹尾的賭徒。
如果將戰場比作賭桌,那他絕對是嗜賭如命、不輸個不肯下桌的老賭徒。若不讓他統兵作戰,那不亞于攔著一個賭徒不讓他上賭桌。
雖然沒有切會過,但卻似乎可以理解這種覺。他并非靠運氣打仗,但顯然迷那種戰場上風雲莫測的不確定,在對手暈頭轉向時,他則已悉全局,貓捉耗子般將其戲耍于鼓掌之中。
無數次千裏奔襲,無數次迂回背抄。他用兵侵略如火,出其不意,詭變莫測,可說在相當一陣子裏令敵軍聞風喪膽,談之變。
但戰場就是如此,既然它風雲變幻,那運氣就不會永遠只關照于你。于是刑城關一戰他慘敗在自己曾經用過的計謀上,待了老四趙猊,他自己一只眼睛、半條命。
可這場慘敗讓他退卻了、畏了嗎?
全然沒有。此後十幾年裏每有戰他必親征,且依然次次做先鋒,沖殺在兩軍戰的最前。這是讓寧悠一度完全不能理解的。
曾經無數次想問,刑城關一戰難道就不足以讓你意識到,你也只是凡胎,而不是戰神下凡?為何你就不能毫為你的妻兒考慮,總要如此拿命做賭注呢?
現在著他左眼的傷,他深邃的右眼裏鋒利自信乃至于自負的神,卻不知如何才問得出口了。
他就是如此,任何過分的期都像是的自私。
廿四這日剛過正午,趙虓忽從大營回來了。
寧悠從小書房迎出去,行到廊上,就見他已披掛齊整,一金鱗鎧甲,將兜鍪夾在胳膊底下,大步流星地朝走來。
心中一陣揪,這是要準備出兵了?
走幾步上前,“殿下……”
他兜臂攬住,“我這便要走,路過府裏,特來跟你打上一聲招呼。”
才想起那做好的佩囊還未及贈他,“殿下等我須臾。”一邊往屋裏去,一邊連聲讓錦鈺將東西找出來。
捧著繡好的佩囊回到他跟前,“殿下帶著這個吧,裏面是妾自小佩在上的平安扣,讓普寧寺的大和尚訟過經文,可佑殿下安然無虞。”
他接過去,看著烏金的緞面上繡的虎首霸氣威武,翻過來則是那只他見過的,栩栩如生的鹿,“這不是你前幾日在做的?”
“是妾專門在殿下出兵前趕出來的。”
他面上并無波瀾,但寧悠瞧見他眸中深邃,翻湧。什麽也未說,他只是低頭重地吻住,好半晌,幾乎不過氣來,他才留著將松開。
勉強將氣捋勻,微紅著臉道:“妾給殿下佩在腰帶上?”
他卻道:“裝在腰囊裏吧。”
“可妾做了佩繩的……殿下是不想人看著您佩了這個,怕有礙威嚴?”
“是怕路上奔波,不慎再失了。”
便依言打開腰囊,將小上許多的佩囊塞進去。他這腰囊裏已裝了幾樣東西,順手整理,忽然地一滯。
一條玄繡有五爪龍紋的紗帶。
這是他在祭祀等隆重典禮場合用以遮覆眼傷的,為免這疤痕兇狠猙獰,有犯蒼天宗祖,以示避諱尊敬,才在這樣的場合蒙在眼上稍加遮蓋。
他眼上的傷,或許因他自己也從未在意過,久而久之往往連也看得慣了,忽略了。就連曾經用來謔笑他敗績的“獨眼兒”的綽號,也被他用鐵與的殺戮變了催命的咒符,無人再敢提及。只有這樣特殊的,別人不需有的件,才提醒他異于常人之,也刺眼地告訴,他曾經怎樣地從鬼門關走過一遭回來。
的心重重地一,扣上腰囊,依偎過去抱住他的腰,“殿下定要平安歸來,妾會日日為您誦經祈福。”
趙虓抱住,輕拍了拍以示安。
“顧好自己和兒子。”他小腹,“我走了。”
只得松了手,目送著他頭也未回地離開,一直到那道魁梧背影消失在盡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