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勸降一幕戲碼
趙虓習慣早起,這日卻難得多躺了會兒。
雖躺著,卻也只是閉目養神,并未全然睡著。想著他那些個弟弟,除了犧牲在沙場上的老四,後邊兒的幾個,魏王、齊王、吳王、桂王等人,這陣子恐怕都正摟著王妃,要麽伴著妾,在府裏頭睡得酣然著呢。
他也不是不想跟妻在床上膩著,不是不想當個閑散王爺,什麽事也不管、什麽心也不地睡到日上三竿,整日裏在藩國就是打獵、喝茶、聽曲、帶著妻子游山玩水。
可別人,他卻不。他隨父親起兵之際山河破碎、橫遍野的景象至今猶在眼前,這些個弟弟們當時年齡尚小,不曾經歷過,或是不深,他卻永生不能忘卻。
大靖立國不過十五載,寰宇未定,國基不穩,北方鄔延虎視眈眈,後齊餘孽屢屢來犯,南周雖臣,仍不能掉以輕心。父親把他放到邊塞拱衛北方,他豈能安睡?
睡得著嗎?又閑得下嗎?
唉。他在心底嘆一聲,為了父親的重托,江山黎民,藩國百姓,更為他自己的妻兒親眷,他也得拿鞭子著自己。
側目看看邊睡得香甜安然的寧悠,他所為所求的,不正是心之人得以夜夜安枕,不必再因國破而流離苦嗎?
摟著又溫存了一會兒,還是躺不住了,起了來。
收拾好從房裏出來,今兒的天瞧著月明星稀,想是晴朗。但趙虓的心也就明朗了片刻,很快又因為堆積的瑣事陷郁。
首當其沖便是這石徑祥。
王淮知道他晨起總要練上幾下子,打著燈籠在前,引著他和左聿等一衆侍去了後花園。弓箭、兵一類的家夥事早擺上了,馬也牽了出來,趙虓有時心好,還會選上幾個親衛比試一二,但今兒顯然他是沒這個閑。
隨興拉了幾弓,就對左聿道:“去,請右都相到府上來一趟。”
左聿便人去請張德謙。
不大會兒工夫張德謙急匆匆趕來了,趙虓見著他,蹙的眉宇才有所舒展,迎上去道:“張公,這麽早請您過來,叨擾了。”
即便已經起來忙活了這麽半天,這陣子天際才是剛剛泛白,可想趙虓起得多早。
但主上睡不著,張德謙怎敢稱困,連行大禮道:“殿下憂慮不眠,臣理應為殿下分憂才是,豈能安枕?想來,殿下正是為如何置敗將石徑祥煩悶?”
趙虓道:“張公知我。這石徑祥,真可說是蒸不煮不爛一顆銅豌豆。徐帥勸我殺之,我卻不舍,您可有甚好法子麽?”
張德謙稍作思忖:“殿下若是仍想令他歸降,臣昨日偶得一消息,或許于此有益。”
寧悠醒時邊位置早已空了,想他又是吩咐錦鈺不必喊起。好在聽聞他還未離府,此刻正在後花園,便是起來收拾清洗。
過去時,遠遠見他在與張德謙說話。他握著弓立在那兒,聽張德謙一番話說完,并未立即對答,而是搭上弓了一箭出去。
箭羽直靶心正中央,甚至將草靶紮了個,半箭沒其。
張德謙掌大贊:“殿下好膂力!”
趙虓笑道:“張公,您這消息來得及時,我現下這心也與這支箭一樣,酣暢啊!”
寧悠便走上前去,笑得眉眼彎彎,問:“殿下與張公因何事暢談甚歡?可否與妾說說,讓妾也替殿下高興一二。”
張德謙見著來,躬施禮:“王妃。”
趙虓放下弓,示意到邊兒去,道:“昨兒的煩心事鬧了我一整宿,早上實在睡不住了,便請了張公過來解憂。”
昨兒他的煩心事是什麽,寧悠其實并不清楚。但稍加分析便可知,此戰結束,石徑祥被俘,馬友、梁遠瞻被殺,敵軍主力部隊或被擊殺或投降收編,其餘殘部則丟盔棄甲地逃往刑城關。一戰過後,靖軍不僅沒有多減員,反而增加了幾千兵士、幾百戰馬,不可不謂戰果喜人。
如此大好局面,還有什麽可憂慮的呢?
自然是後邊兒的行該如何考慮。是該班師回順安,還是繼續一鼓作氣拿下其他幾城池,向北再度進發,幹脆奪取刑城關?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繞不開也避不得,橫在他面前的最大障礙,只能是石徑祥。
這是個與趙虓手次數不多,卻兩次以絕對的勝者姿態將趙虓踩在腳下的猛將。
當年刑城關一戰,便是他的五千騎軍擊敗了趙虓十萬大軍,讓趙虓雖保住了命,卻傷了一只眼睛,披十餘創,狼狽不堪地敗退回來。
建孜一戰,趙虓將他生擒,本可報當日之仇,卻最終未舍得對他下殺手,將他放了回去。不曾想這又為日後打刑城關埋下了患。
趙虓對石徑祥從無記恨,更多是欣賞這個當年讓他敗得灰頭土臉、心服口服的後齊名將,一心希勸服他為大靖效命。只不過,石徑祥卻不買他的賬,不僅從前如此,想來這一世亦然。
道:“殿下可是得著了勸降石徑祥的妙法?”
趙虓一挑眉:“你猜得倒準。”
“還有何事能讓殿下為之夜不能寐?眼下只有石徑祥了。若果然如此,張公良策為何呢?”
張德謙便道:“臣不敢稱有良策,只是昨日偶然得知,後齊朝廷因石徑祥怠戰之舉,已讞定此戰石徑祥變節投降之罪,僞帝宣石徑祥罪詔,并誅殺其家眷四十餘口。石徑祥還在苦苦支撐,一心要為後齊盡忠,哪知後齊已視他為降將罪臣,待他和家人如此呢?”
寧悠訝道:“此事若作得真,那後齊倒真是徹底斷了他的後路。可此人個剛烈,這樣一來,他豈不是更不肯坐實了這罪名、聽從殿下規勸?若是他鐵了心要以死明志……”
張德謙略一須,“王妃憂慮也正是吾與殿下憂慮。石徑祥已視死如歸,即便得知蒙此冤,恐怕也未必就會因此搖,甚至更有可能如王妃所說以死明志。但起碼後齊為我掃除了他的後顧,也為能勸回他贏得了一線希,之後如何,便要看殿下抉擇了。”
寧悠頓時心領神會,看來趙虓是準備親自出馬,要去給石徑祥演上一出了。
“可惜妾不能親眼見識殿下風采,只能留在府中靜候佳音。”
趙虓雖然知道這出戲得演,可如何演,如何演得好、演得功,他心裏卻是沒什麽譜。便問寧悠:“你就無甚建議?”
寧悠只記著,上一世他最後也未能打石徑祥,所以才忍痛割地將他放了,給日後的自己留了個大患。那麽這一回他就能做到麽?
或許再嘗試一次也未必不可。
道:“殿下這出戲既要做的真,那妾有一幕,略陳其要,還請殿下定奪。”
趙虓示意暢所言。
“石徑祥手下有一勇將曲進的……”
才剛開口,就看著趙虓和張德謙詫異地對視了一眼,不免心下一虛:“妾可說錯什麽了?”
趙虓:“曲進?我竟不知有此人。張公可知?”
張德謙亦稱不知。
這……難道這回事發展及細枝末節果然與前世有所不同?這前提若然不複存在,那計策不就剩下空殼一,無法實現了?
一時無言,只得道:“能否請殿下派人在戰俘營中詢問一番?”
趙虓召來左聿:“你傳我的話,讓蕭諶在戰俘營找個人曲進的,快些回報。”
為勸降一幕戲碼
趙虓習慣早起,這日卻難得多躺了會兒。
雖躺著,卻也只是閉目養神,并未全然睡著。想著他那些個弟弟,除了犧牲在沙場上的老四,後邊兒的幾個,魏王、齊王、吳王、桂王等人,這陣子恐怕都正摟著王妃,要麽伴著妾,在府裏頭睡得酣然著呢。
他也不是不想跟妻在床上膩著,不是不想當個閑散王爺,什麽事也不管、什麽心也不地睡到日上三竿,整日裏在藩國就是打獵、喝茶、聽曲、帶著妻子游山玩水。
可別人,他卻不。他隨父親起兵之際山河破碎、橫遍野的景象至今猶在眼前,這些個弟弟們當時年齡尚小,不曾經歷過,或是不深,他卻永生不能忘卻。
大靖立國不過十五載,寰宇未定,國基不穩,北方鄔延虎視眈眈,後齊餘孽屢屢來犯,南周雖臣,仍不能掉以輕心。父親把他放到邊塞拱衛北方,他豈能安睡?
睡得著嗎?又閑得下嗎?
唉。他在心底嘆一聲,為了父親的重托,江山黎民,藩國百姓,更為他自己的妻兒親眷,他也得拿鞭子著自己。
側目看看邊睡得香甜安然的寧悠,他所為所求的,不正是心之人得以夜夜安枕,不必再因國破而流離苦嗎?
摟著又溫存了一會兒,還是躺不住了,起了來。
收拾好從房裏出來,今兒的天瞧著月明星稀,想是晴朗。但趙虓的心也就明朗了片刻,很快又因為堆積的瑣事陷郁。
首當其沖便是這石徑祥。
王淮知道他晨起總要練上幾下子,打著燈籠在前,引著他和左聿等一衆侍去了後花園。弓箭、兵一類的家夥事早擺上了,馬也牽了出來,趙虓有時心好,還會選上幾個親衛比試一二,但今兒顯然他是沒這個閑。
隨興拉了幾弓,就對左聿道:“去,請右都相到府上來一趟。”
左聿便人去請張德謙。
不大會兒工夫張德謙急匆匆趕來了,趙虓見著他,蹙的眉宇才有所舒展,迎上去道:“張公,這麽早請您過來,叨擾了。”
即便已經起來忙活了這麽半天,這陣子天際才是剛剛泛白,可想趙虓起得多早。
但主上睡不著,張德謙怎敢稱困,連行大禮道:“殿下憂慮不眠,臣理應為殿下分憂才是,豈能安枕?想來,殿下正是為如何置敗將石徑祥煩悶?”
趙虓道:“張公知我。這石徑祥,真可說是蒸不煮不爛一顆銅豌豆。徐帥勸我殺之,我卻不舍,您可有甚好法子麽?”
張德謙稍作思忖:“殿下若是仍想令他歸降,臣昨日偶得一消息,或許于此有益。”
寧悠醒時邊位置早已空了,想他又是吩咐錦鈺不必喊起。好在聽聞他還未離府,此刻正在後花園,便是起來收拾清洗。
過去時,遠遠見他在與張德謙說話。他握著弓立在那兒,聽張德謙一番話說完,并未立即對答,而是搭上弓了一箭出去。
箭羽直靶心正中央,甚至將草靶紮了個,半箭沒其。
張德謙掌大贊:“殿下好膂力!”
趙虓笑道:“張公,您這消息來得及時,我現下這心也與這支箭一樣,酣暢啊!”
寧悠便走上前去,笑得眉眼彎彎,問:“殿下與張公因何事暢談甚歡?可否與妾說說,讓妾也替殿下高興一二。”
張德謙見著來,躬施禮:“王妃。”
趙虓放下弓,示意到邊兒去,道:“昨兒的煩心事鬧了我一整宿,早上實在睡不住了,便請了張公過來解憂。”
昨兒他的煩心事是什麽,寧悠其實并不清楚。但稍加分析便可知,此戰結束,石徑祥被俘,馬友、梁遠瞻被殺,敵軍主力部隊或被擊殺或投降收編,其餘殘部則丟盔棄甲地逃往刑城關。一戰過後,靖軍不僅沒有多減員,反而增加了幾千兵士、幾百戰馬,不可不謂戰果喜人。
如此大好局面,還有什麽可憂慮的呢?
自然是後邊兒的行該如何考慮。是該班師回順安,還是繼續一鼓作氣拿下其他幾城池,向北再度進發,幹脆奪取刑城關?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繞不開也避不得,橫在他面前的最大障礙,只能是石徑祥。
這是個與趙虓手次數不多,卻兩次以絕對的勝者姿態將趙虓踩在腳下的猛將。
當年刑城關一戰,便是他的五千騎軍擊敗了趙虓十萬大軍,讓趙虓雖保住了命,卻傷了一只眼睛,披十餘創,狼狽不堪地敗退回來。
建孜一戰,趙虓將他生擒,本可報當日之仇,卻最終未舍得對他下殺手,將他放了回去。不曾想這又為日後打刑城關埋下了患。
趙虓對石徑祥從無記恨,更多是欣賞這個當年讓他敗得灰頭土臉、心服口服的後齊名將,一心希勸服他為大靖效命。只不過,石徑祥卻不買他的賬,不僅從前如此,想來這一世亦然。
道:“殿下可是得著了勸降石徑祥的妙法?”
趙虓一挑眉:“你猜得倒準。”
“還有何事能讓殿下為之夜不能寐?眼下只有石徑祥了。若果然如此,張公良策為何呢?”
張德謙便道:“臣不敢稱有良策,只是昨日偶然得知,後齊朝廷因石徑祥怠戰之舉,已讞定此戰石徑祥變節投降之罪,僞帝宣石徑祥罪詔,并誅殺其家眷四十餘口。石徑祥還在苦苦支撐,一心要為後齊盡忠,哪知後齊已視他為降將罪臣,待他和家人如此呢?”
寧悠訝道:“此事若作得真,那後齊倒真是徹底斷了他的後路。可此人個剛烈,這樣一來,他豈不是更不肯坐實了這罪名、聽從殿下規勸?若是他鐵了心要以死明志……”
張德謙略一須,“王妃憂慮也正是吾與殿下憂慮。石徑祥已視死如歸,即便得知蒙此冤,恐怕也未必就會因此搖,甚至更有可能如王妃所說以死明志。但起碼後齊為我掃除了他的後顧,也為能勸回他贏得了一線希,之後如何,便要看殿下抉擇了。”
寧悠頓時心領神會,看來趙虓是準備親自出馬,要去給石徑祥演上一出了。
“可惜妾不能親眼見識殿下風采,只能留在府中靜候佳音。”
趙虓雖然知道這出戲得演,可如何演,如何演得好、演得功,他心裏卻是沒什麽譜。便問寧悠:“你就無甚建議?”
寧悠只記著,上一世他最後也未能打石徑祥,所以才忍痛割地將他放了,給日後的自己留了個大患。那麽這一回他就能做到麽?
或許再嘗試一次也未必不可。
道:“殿下這出戲既要做的真,那妾有一幕,略陳其要,還請殿下定奪。”
趙虓示意暢所言。
“石徑祥手下有一勇將曲進的……”
才剛開口,就看著趙虓和張德謙詫異地對視了一眼,不免心下一虛:“妾可說錯什麽了?”
趙虓:“曲進?我竟不知有此人。張公可知?”
張德謙亦稱不知。
這……難道這回事發展及細枝末節果然與前世有所不同?這前提若然不複存在,那計策不就剩下空殼一,無法實現了?
一時無言,只得道:“能否請殿下派人在戰俘營中詢問一番?”
趙虓召來左聿:“你傳我的話,讓蕭諶在戰俘營找個人曲進的,快些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