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 定兒名
擁了他許久,才舍得撒開手,張張想說話,卻發現幹涸地粘在一起。
趙虓瞅了一眼,不快地斥錦鈺:“怎麽伺候得,連個水也不知喂?”
錦鈺慌張跪下去,寧悠卻攔他:“無事的,就這一次。這些日子也不暢,難免疏忽。”
他揮揮手道聲算了,讓錦鈺端水過來,拿了勺親自吹著喂。可他作實在別扭拙,寧悠便自己接過碗去,慢慢喝了些。
凝了他一會兒,忽想起來:“殿下可有傷到何?”
“不曾。”
“那便好。您瞧著勞了。”
趙虓表示不必放在心上,才道:“妾方才做了噩夢。”
“什麽夢?”
“夢到妾大限將至了。”
這話是能隨便掛在邊的?早知就不該順著問。他蹙眉輕斥:“有了子該當母親的人了,胡說八道什麽。”
“您已知道了?”
他見不喝了,把碗接去拿走,“頭回當爹,這般大的事能不知道?回來路上就知道了。聽說是來的時候還遇上了大雪?”
寧悠點頭。
他攥攥的手,手掌探到腹上:“你苦了。這些日天冷,就在府裏好好養著,哪兒也別去。我讓王淮仔細伺候著,你想吃什麽、缺什麽用度,隨時吩咐。”
寧悠向他道過謝,“明兒就是新年了,這孩子這時候來,算不算是給殿下往後的運勢開了個好頭?”
趙虓笑聲,摟過在臉蛋上狠狠親了一口,“你倒會說。我這兒正是旗開得勝,馬到功呢,他小子來得可正是時候,給他爹賀喜來了!”
寧悠喜歡看他如此開心的模樣,樂見他笑,而不是總黑著張臉。剛親那會兒他臉上還常見笑,後來不久便鐵板似的沉著了。這不能不說有的過失,這一回萬不會再重蹈覆轍了。
“殿下可想過了名字?”
按照父皇給他這支定下“順襄宜逢吉”的字輩,兒子該是“順”字輩的。只是這時候趙虓應該還沒有想過取名的事,“衍”這個字,是後來大軍班師以後,兒子出世向京中報喜,才由今上賜,得名“趙順衍”。
趙虓道:“還不曾想過,嫡子的字號自當要留給父親定奪。先取個名吧。”
寧悠還想用回以前的,便道:“寅兒如何?”
父親名中帶虎,字猙虎,長子喚作“寅”之兒,順理章。
趙虓聽後大笑:“吾闞為虓虎,吾兒是為虎犢,甚好!”摟著,對腹中道,“好小子,好好地長,等出世了,爹給你做一副狴犴金甲。”
寧悠心裏忽然沒底兒。現在聊這些會否太早了些,若今世這頭胎是個姑娘呢?
卻不敢潑他冷水,只嗔他聲:“還在娘胎裏,您就想著帶他上陣了。”
“老子英雄兒好漢,娘胎裏就得教導起來,勿得失機。”
寧悠便順水推舟:“那您要多時間來對他說說話,給他開蒙。”
“自然。”
趁他高興,寧悠想起寧翊的事來,“殿下,有一事妾不知該不該提……”
“怎麽,有何不該?”
“怕要敗了您的好興致。”
趙虓今兒心上佳,和道:“說吧,你這兩句已吊起我胃口來,都說到這兒了就別繞彎子了。”
寧悠忙說:“是四郎的事。妾知道他給您闖禍了,該當如何責罰全憑您發話,即便您要將他逐出軍中,妾也絕不為他求。”
趙虓側目著,面上并無慍:“他這簍子捅得確是不小啊,本來我是打算好好收拾他一頓,起碼打他十子不行。但兒子來了,看在這小子是他小舅的份上,就免他遭這皮之苦,給他個機會將功補過吧。”
“可是……”
“罷了罷了,我知你要示賢,不願因他壞了冀軍規矩。但他畢竟是你親弟弟,小子年輕,來日方長,且再觀察他一陣子吧。”
寧悠嘆聲:“盼他不要辜負了您。”
趙虓拍拍手,“明日讓他來探你,你再對他好好說教。”
寧悠含他,“謝殿下垂。”
這一眼得趙虓心火幹燒,想了大半月,這會兒已抓心撓肝得不,將人勾到懷裏吻著,在了榻上。這有了子也是件麻煩事,往後他開不了葷可怎麽熬?
啄著耳垂,聲道:“可問過醫正了,幾月後才能同房?”
寧悠是經了兩次生育的,自不必問:“至也得三月以後。”
“太久了。”
趙虓著,也不住地起來,“妾替殿下紓解?”
他便握著的荑帶下去。
待他解了火,喟嘆了聲,撒開躺在了一邊兒。
起拭幹淨,回來見他已瞇著了,想是這些日累得厲害。
替他了靴子,將被子從他下出來給他蓋上,坐在榻邊看他。他父親這脈祖上有金人統,樣貌便在漢人的周正之外,多了些獷張揚。即使睡著,也掩不住眉宇間的威武氣概。
以前很這樣凝他,尤其是幾乎不忍看他左眼那道傷痕。現在總算可以直視,七年多前落下的疤幾乎未淡去,即使沒有混著,瞧來仍是讓人心如刀割般地痛。
建孜就離刑城關并不算遠了,那個他的失意之地,究竟對他意味著什麽?他可曾從這場戰敗中悟到些什麽嗎?還是除了這樣的傷疤、一次慘痛的教訓,什麽都不曾給他留下?
過了除夕便是年,大軍得勝,又逢年節,城百姓一派歡愉祥和,只是軍隊裏還有不要事亟待趙虓逐一過問解決。
大戰初勝,正是最要嚴加戒備的時候,他亦向來勤勉,更不可能有放假一說。
初一早朝召見文武,衆將士紛紛到府上恭賀趙虓雙喜臨門。趙虓大行封賞,又向朝廷表功為諸將請封,罷了朝衆人散去,寧悠便在中廳看見底下人獻上的賀禮。
趙虓是嚴令止軍隊進城後搶掠百姓的,但對城原駐守軍帥,藩臬道臺的府邸則不設令,小規模的搶掠,不至引起屠殺乃至屠城,往往也就放任去了。今兒這些賀禮大都于此收繳而來,金銀珠寶、鎧甲兵,書籍字畫,不是投其所好,也有一些不明所以。
寧悠記著,往前有一回,一個武襻的僉事獻給趙虓一塊石頭,趙虓對著琢磨了半晌也不知什麽寓意,丈二和尚不著頭腦,就把他喊到跟前來問。
武襻一介人,說不出什麽漂亮話,頗為實誠道:“屬下聽聞殿下近來睡不踏實,據說將這泰湖鎮石擺在臥室,可有安神之效。”
他這石頭先不說真能不能有這奇效,但一番心意倒是諄諄。趙虓遂將這石頭留了下來,武襻後來兩次到提拔,不論是否與此有關,至說明趙虓不在意外而更重心跡。
寧悠隨意拿起副字畫看看,王淮上前來問:“王妃,這些賀禮該當如何置?”
“先造冊庫吧,往後自然也還要賞出去的。”
王淮應下,又謹慎問:“還有一份賀禮,是順安都指揮僉事于僉事獻上的,合不合適留下,還要王妃您來做主。”
于仲霆啊。
一聽是他,寧悠就八九不離十地猜到了他送的是什麽。這于仲霆是出了名的好、人,奇才擅謀、勇冠三軍是真,私下裏放縱不檢點也毫不假。
趙虓對他荒唐行徑自來睜只眼閉只眼,屢次收到他各都原封不地退回去,或是讓寧悠置發落。按說跟在趙虓邊這些年,任誰都該清他的喜好脾,不會再送了,只有這于仲霆頭鐵,仍是堅持不懈。
也不知他是真心想將自己喜歡的事分給主上,還是腦袋裏缺這弦兒。總之寧悠對他送來的這些姑娘怎麽安置,總是頭疼不已。
“于僉事送來得可是姑娘?”
“王妃明察。”
“那就帶到壹心堂去,我先見上一見吧。”
有喜 定兒名
擁了他許久,才舍得撒開手,張張想說話,卻發現幹涸地粘在一起。
趙虓瞅了一眼,不快地斥錦鈺:“怎麽伺候得,連個水也不知喂?”
錦鈺慌張跪下去,寧悠卻攔他:“無事的,就這一次。這些日子也不暢,難免疏忽。”
他揮揮手道聲算了,讓錦鈺端水過來,拿了勺親自吹著喂。可他作實在別扭拙,寧悠便自己接過碗去,慢慢喝了些。
凝了他一會兒,忽想起來:“殿下可有傷到何?”
“不曾。”
“那便好。您瞧著勞了。”
趙虓表示不必放在心上,才道:“妾方才做了噩夢。”
“什麽夢?”
“夢到妾大限將至了。”
這話是能隨便掛在邊的?早知就不該順著問。他蹙眉輕斥:“有了子該當母親的人了,胡說八道什麽。”
“您已知道了?”
他見不喝了,把碗接去拿走,“頭回當爹,這般大的事能不知道?回來路上就知道了。聽說是來的時候還遇上了大雪?”
寧悠點頭。
他攥攥的手,手掌探到腹上:“你苦了。這些日天冷,就在府裏好好養著,哪兒也別去。我讓王淮仔細伺候著,你想吃什麽、缺什麽用度,隨時吩咐。”
寧悠向他道過謝,“明兒就是新年了,這孩子這時候來,算不算是給殿下往後的運勢開了個好頭?”
趙虓笑聲,摟過在臉蛋上狠狠親了一口,“你倒會說。我這兒正是旗開得勝,馬到功呢,他小子來得可正是時候,給他爹賀喜來了!”
寧悠喜歡看他如此開心的模樣,樂見他笑,而不是總黑著張臉。剛親那會兒他臉上還常見笑,後來不久便鐵板似的沉著了。這不能不說有的過失,這一回萬不會再重蹈覆轍了。
“殿下可想過了名字?”
按照父皇給他這支定下“順襄宜逢吉”的字輩,兒子該是“順”字輩的。只是這時候趙虓應該還沒有想過取名的事,“衍”這個字,是後來大軍班師以後,兒子出世向京中報喜,才由今上賜,得名“趙順衍”。
趙虓道:“還不曾想過,嫡子的字號自當要留給父親定奪。先取個名吧。”
寧悠還想用回以前的,便道:“寅兒如何?”
父親名中帶虎,字猙虎,長子喚作“寅”之兒,順理章。
趙虓聽後大笑:“吾闞為虓虎,吾兒是為虎犢,甚好!”摟著,對腹中道,“好小子,好好地長,等出世了,爹給你做一副狴犴金甲。”
寧悠心裏忽然沒底兒。現在聊這些會否太早了些,若今世這頭胎是個姑娘呢?
卻不敢潑他冷水,只嗔他聲:“還在娘胎裏,您就想著帶他上陣了。”
“老子英雄兒好漢,娘胎裏就得教導起來,勿得失機。”
寧悠便順水推舟:“那您要多時間來對他說說話,給他開蒙。”
“自然。”
趁他高興,寧悠想起寧翊的事來,“殿下,有一事妾不知該不該提……”
“怎麽,有何不該?”
“怕要敗了您的好興致。”
趙虓今兒心上佳,和道:“說吧,你這兩句已吊起我胃口來,都說到這兒了就別繞彎子了。”
寧悠忙說:“是四郎的事。妾知道他給您闖禍了,該當如何責罰全憑您發話,即便您要將他逐出軍中,妾也絕不為他求。”
趙虓側目著,面上并無慍:“他這簍子捅得確是不小啊,本來我是打算好好收拾他一頓,起碼打他十子不行。但兒子來了,看在這小子是他小舅的份上,就免他遭這皮之苦,給他個機會將功補過吧。”
“可是……”
“罷了罷了,我知你要示賢,不願因他壞了冀軍規矩。但他畢竟是你親弟弟,小子年輕,來日方長,且再觀察他一陣子吧。”
寧悠嘆聲:“盼他不要辜負了您。”
趙虓拍拍手,“明日讓他來探你,你再對他好好說教。”
寧悠含他,“謝殿下垂。”
這一眼得趙虓心火幹燒,想了大半月,這會兒已抓心撓肝得不,將人勾到懷裏吻著,在了榻上。這有了子也是件麻煩事,往後他開不了葷可怎麽熬?
啄著耳垂,聲道:“可問過醫正了,幾月後才能同房?”
寧悠是經了兩次生育的,自不必問:“至也得三月以後。”
“太久了。”
趙虓著,也不住地起來,“妾替殿下紓解?”
他便握著的荑帶下去。
待他解了火,喟嘆了聲,撒開躺在了一邊兒。
起拭幹淨,回來見他已瞇著了,想是這些日累得厲害。
替他了靴子,將被子從他下出來給他蓋上,坐在榻邊看他。他父親這脈祖上有金人統,樣貌便在漢人的周正之外,多了些獷張揚。即使睡著,也掩不住眉宇間的威武氣概。
以前很這樣凝他,尤其是幾乎不忍看他左眼那道傷痕。現在總算可以直視,七年多前落下的疤幾乎未淡去,即使沒有混著,瞧來仍是讓人心如刀割般地痛。
建孜就離刑城關并不算遠了,那個他的失意之地,究竟對他意味著什麽?他可曾從這場戰敗中悟到些什麽嗎?還是除了這樣的傷疤、一次慘痛的教訓,什麽都不曾給他留下?
過了除夕便是年,大軍得勝,又逢年節,城百姓一派歡愉祥和,只是軍隊裏還有不要事亟待趙虓逐一過問解決。
大戰初勝,正是最要嚴加戒備的時候,他亦向來勤勉,更不可能有放假一說。
初一早朝召見文武,衆將士紛紛到府上恭賀趙虓雙喜臨門。趙虓大行封賞,又向朝廷表功為諸將請封,罷了朝衆人散去,寧悠便在中廳看見底下人獻上的賀禮。
趙虓是嚴令止軍隊進城後搶掠百姓的,但對城原駐守軍帥,藩臬道臺的府邸則不設令,小規模的搶掠,不至引起屠殺乃至屠城,往往也就放任去了。今兒這些賀禮大都于此收繳而來,金銀珠寶、鎧甲兵,書籍字畫,不是投其所好,也有一些不明所以。
寧悠記著,往前有一回,一個武襻的僉事獻給趙虓一塊石頭,趙虓對著琢磨了半晌也不知什麽寓意,丈二和尚不著頭腦,就把他喊到跟前來問。
武襻一介人,說不出什麽漂亮話,頗為實誠道:“屬下聽聞殿下近來睡不踏實,據說將這泰湖鎮石擺在臥室,可有安神之效。”
他這石頭先不說真能不能有這奇效,但一番心意倒是諄諄。趙虓遂將這石頭留了下來,武襻後來兩次到提拔,不論是否與此有關,至說明趙虓不在意外而更重心跡。
寧悠隨意拿起副字畫看看,王淮上前來問:“王妃,這些賀禮該當如何置?”
“先造冊庫吧,往後自然也還要賞出去的。”
王淮應下,又謹慎問:“還有一份賀禮,是順安都指揮僉事于僉事獻上的,合不合適留下,還要王妃您來做主。”
于仲霆啊。
一聽是他,寧悠就八九不離十地猜到了他送的是什麽。這于仲霆是出了名的好、人,奇才擅謀、勇冠三軍是真,私下裏放縱不檢點也毫不假。
趙虓對他荒唐行徑自來睜只眼閉只眼,屢次收到他各都原封不地退回去,或是讓寧悠置發落。按說跟在趙虓邊這些年,任誰都該清他的喜好脾,不會再送了,只有這于仲霆頭鐵,仍是堅持不懈。
也不知他是真心想將自己喜歡的事分給主上,還是腦袋裏缺這弦兒。總之寧悠對他送來的這些姑娘怎麽安置,總是頭疼不已。
“于僉事送來得可是姑娘?”
“王妃明察。”
“那就帶到壹心堂去,我先見上一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