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嫁妝匣子
秦蘊秦蓉姐妹倆出嫁前住的房間都狹小,床也不大,晚上秦蓉帶著兒睡在自己以前的房間,季振華睡另外一間。
半夜,一聲啼哭驚醒了秦蓉。
“太……嗚嗚,太別走……”
秦蓉急忙打開燈,就見季疏緲閉著眼流淚,裏念念有詞。
“緲緲,緲眇醒醒。”
季疏緲緩緩睜開眼,看著秦蓉愣了愣。
“我是媽媽。”
“媽媽。”
秦蓉把兒抱進懷裏,幹淨臉上的淚水,“做噩夢了是不是?夢裏都是假的。”
季疏緲搖搖頭:“不是假的,是真的太。”
“怎麽了?”母倆的靜驚醒了隔壁的季振華,“緲眇怎麽了?”
秦蓉:“說夢見了太。”
季振華不信:“走的時候才多大啊,才剛一歲,能記得?”
“我就是記得!就是太!”季疏緲擲地有聲,說得十分篤定,“頭發白白的,眼睛亮亮的,穿著深藍的服,還給我編花環做炸丸!”
想不到吧,我上輩子看過老照片,聽同村的老人提起過。
這下夫妻倆都傻了眼。
“肯定不會害緲緲。”季振華對秦蓉這麽說,又放了聲音問兒,“太說什麽了沒有?”
當地流傳著一種說法,去世的老人舍不得家裏的孩子,會托夢給孩子問孩子要不要和他走,如果孩子說了要,那麽不久後就會夭折。
“太說,說給我摘桔子。”季疏緲裝作努力回憶的樣子,“……但是,但是太不是從樹上面摘的,是從樹底下摘的,樹底下有個箱子,裏面都是黃黃的桔子。太都給我了,讓我回去給爸爸媽媽。”
夫妻倆都是一腦袋問號:“桔子?”
“我們家的那棵桔子樹,房子旁邊那個!”季疏緲脆生生道,“太還你們也去挖。”
演戲都演到這份上了,不管信不信的,總得去挖一下吧。
夫妻倆哄睡了季疏緲,小聲商量了起來。
秦蓉:“你說緲眇說的,是不是真的?桔子樹底下有點東西?”
“難說。”季振華努力回憶,“我們家留下點稀罕東西,還真是不稀奇。”
秦蓉突然想起什麽:“對了,你記得嗎?去世的時候,那手指著的方向,是不是那桔子樹?”
太算得上是壽終正寢,去菜地裏拔菜時沒的,神安詳沒有一痛苦,但老人倒在地裏,手指著家的方向。
他們本以為老人在最後是指偏了,可如果,本來就是指的房子旁邊的桔子樹呢?
總歸是要回去看看的,夫妻倆打定主意回去挖開桔子樹看看。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秦蓉季振華買了些香蠟紙錢,帶著季疏緲回了季家。
季振華去找鄉親借了一把鋤頭,只說是上山祭拜,用來開路用。夏天的野草瘋長,山上不常走的路都封上了,誰也沒有懷疑。
然後,他們就真的上了山,一座墳接一座墳地祭拜了一遍。
“這是我們季家的祖墳,韓年間的。”季振華指著一塊破損的、刻字都完全模糊的石碑對季疏緲說道。
季疏緲:“韓?”
“對,清朝那個韓!”
季疏緲:“……”
哦,鹹。
季振華哈哈大笑:“是鹹啦,我小時候,老人們都跟我說是‘韓’,等我上初中學歷史的時候,還問老師‘韓’是哪一年。”
祭拜完祖墳,一家三口才下山回家。
離老房子越近,原本沉得住氣的夫妻倆也忐忑起來。
姥姥姥爺時常會過來打掃一下房子,免得房子久不沾人氣破敗了,房子周圍也沒什麽雜草,想來姥姥姥爺才清理過不久,但房子裏除了大件的、搬不走的家外,裳被褥、鍋碗瓢盆都是沒有的——都放姥姥姥爺那裏了。
村裏說來民風淳樸,但什麽的都有,但凡能用能拿走的,都是如此。
季家的老房子位置偏僻,離其他鄰居都有些距離,但地理位置絕佳,建在半山坡上,背靠坡頂,坡下又有池塘,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四周松柏竹林圍繞,實乃祖宗留下來的寶地。
季家祖上曾是闊過的,準確來說,是闊過許久的。
季疏緲的太爺爺、太的婚姻,是兩個大地主家庭的結合,據說是太的嫁妝就堆滿了三間房,emmm……再後來就是衆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季家反反複複被抄家抄了個底朝天,抄到家徒四壁,但總有人說太把最好的東西都藏起來了。
季振華的父母都去得早,季振華和秦蓉結婚的時候,家裏就只剩季振華和太兩個人。季疏緲剛滿一歲的時候,這位太突然撒手人寰,沒來得及待只言片語。
季疏緲也是在工作以後、背井離鄉許久後才知道匣子的存在,大約是大學畢業那一年,村裏重新劃分宅基地,季疏緲一個孩,法律規定有份額,但實際上沒有一分一厘,季家老屋被劃給了另一戶人家,建房子的時候,那棵桔子樹擋了運送材料的路,被挖掘機連拔起,出了埋在樹下的古董匣子。
匣子裏有什麽,季疏緲本就不知道,被挖出來的當場,就被那些人瓜分了。
季疏緲後來聽一位姑婆說起這件事,可是知道了又有什麽用?又沒證據,又孤苦伶仃沒人撐腰,再不甘心也只能往下咽。
那棵桔子樹的位置極其巧妙,在房子旁邊,卻不會被擋住,走鄉間公路的人也看不到桔子樹。
秦蓉牽著季疏緲在一旁風,季振華了手心,握起鋤頭一鋤頭挖了下去。
第12章 嫁妝匣子
秦蘊秦蓉姐妹倆出嫁前住的房間都狹小,床也不大,晚上秦蓉帶著兒睡在自己以前的房間,季振華睡另外一間。
半夜,一聲啼哭驚醒了秦蓉。
“太……嗚嗚,太別走……”
秦蓉急忙打開燈,就見季疏緲閉著眼流淚,裏念念有詞。
“緲緲,緲眇醒醒。”
季疏緲緩緩睜開眼,看著秦蓉愣了愣。
“我是媽媽。”
“媽媽。”
秦蓉把兒抱進懷裏,幹淨臉上的淚水,“做噩夢了是不是?夢裏都是假的。”
季疏緲搖搖頭:“不是假的,是真的太。”
“怎麽了?”母倆的靜驚醒了隔壁的季振華,“緲眇怎麽了?”
秦蓉:“說夢見了太。”
季振華不信:“走的時候才多大啊,才剛一歲,能記得?”
“我就是記得!就是太!”季疏緲擲地有聲,說得十分篤定,“頭發白白的,眼睛亮亮的,穿著深藍的服,還給我編花環做炸丸!”
想不到吧,我上輩子看過老照片,聽同村的老人提起過。
這下夫妻倆都傻了眼。
“肯定不會害緲緲。”季振華對秦蓉這麽說,又放了聲音問兒,“太說什麽了沒有?”
當地流傳著一種說法,去世的老人舍不得家裏的孩子,會托夢給孩子問孩子要不要和他走,如果孩子說了要,那麽不久後就會夭折。
“太說,說給我摘桔子。”季疏緲裝作努力回憶的樣子,“……但是,但是太不是從樹上面摘的,是從樹底下摘的,樹底下有個箱子,裏面都是黃黃的桔子。太都給我了,讓我回去給爸爸媽媽。”
夫妻倆都是一腦袋問號:“桔子?”
“我們家的那棵桔子樹,房子旁邊那個!”季疏緲脆生生道,“太還你們也去挖。”
演戲都演到這份上了,不管信不信的,總得去挖一下吧。
夫妻倆哄睡了季疏緲,小聲商量了起來。
秦蓉:“你說緲眇說的,是不是真的?桔子樹底下有點東西?”
“難說。”季振華努力回憶,“我們家留下點稀罕東西,還真是不稀奇。”
秦蓉突然想起什麽:“對了,你記得嗎?去世的時候,那手指著的方向,是不是那桔子樹?”
太算得上是壽終正寢,去菜地裏拔菜時沒的,神安詳沒有一痛苦,但老人倒在地裏,手指著家的方向。
他們本以為老人在最後是指偏了,可如果,本來就是指的房子旁邊的桔子樹呢?
總歸是要回去看看的,夫妻倆打定主意回去挖開桔子樹看看。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秦蓉季振華買了些香蠟紙錢,帶著季疏緲回了季家。
季振華去找鄉親借了一把鋤頭,只說是上山祭拜,用來開路用。夏天的野草瘋長,山上不常走的路都封上了,誰也沒有懷疑。
然後,他們就真的上了山,一座墳接一座墳地祭拜了一遍。
“這是我們季家的祖墳,韓年間的。”季振華指著一塊破損的、刻字都完全模糊的石碑對季疏緲說道。
季疏緲:“韓?”
“對,清朝那個韓!”
季疏緲:“……”
哦,鹹。
季振華哈哈大笑:“是鹹啦,我小時候,老人們都跟我說是‘韓’,等我上初中學歷史的時候,還問老師‘韓’是哪一年。”
祭拜完祖墳,一家三口才下山回家。
離老房子越近,原本沉得住氣的夫妻倆也忐忑起來。
姥姥姥爺時常會過來打掃一下房子,免得房子久不沾人氣破敗了,房子周圍也沒什麽雜草,想來姥姥姥爺才清理過不久,但房子裏除了大件的、搬不走的家外,裳被褥、鍋碗瓢盆都是沒有的——都放姥姥姥爺那裏了。
村裏說來民風淳樸,但什麽的都有,但凡能用能拿走的,都是如此。
季家的老房子位置偏僻,離其他鄰居都有些距離,但地理位置絕佳,建在半山坡上,背靠坡頂,坡下又有池塘,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四周松柏竹林圍繞,實乃祖宗留下來的寶地。
季家祖上曾是闊過的,準確來說,是闊過許久的。
季疏緲的太爺爺、太的婚姻,是兩個大地主家庭的結合,據說是太的嫁妝就堆滿了三間房,emmm……再後來就是衆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季家反反複複被抄家抄了個底朝天,抄到家徒四壁,但總有人說太把最好的東西都藏起來了。
季振華的父母都去得早,季振華和秦蓉結婚的時候,家裏就只剩季振華和太兩個人。季疏緲剛滿一歲的時候,這位太突然撒手人寰,沒來得及待只言片語。
季疏緲也是在工作以後、背井離鄉許久後才知道匣子的存在,大約是大學畢業那一年,村裏重新劃分宅基地,季疏緲一個孩,法律規定有份額,但實際上沒有一分一厘,季家老屋被劃給了另一戶人家,建房子的時候,那棵桔子樹擋了運送材料的路,被挖掘機連拔起,出了埋在樹下的古董匣子。
匣子裏有什麽,季疏緲本就不知道,被挖出來的當場,就被那些人瓜分了。
季疏緲後來聽一位姑婆說起這件事,可是知道了又有什麽用?又沒證據,又孤苦伶仃沒人撐腰,再不甘心也只能往下咽。
那棵桔子樹的位置極其巧妙,在房子旁邊,卻不會被擋住,走鄉間公路的人也看不到桔子樹。
秦蓉牽著季疏緲在一旁風,季振華了手心,握起鋤頭一鋤頭挖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