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趙俊臣竟是沒有看出來,這許慶彥雖然不過是一介長隨,多年來只知道跟著趙俊臣胡混,不學無,但見識竟是不低,對于如今大明朝各方各面的狀況,竟是知道的非常詳細。
而經過與許慶彥的談,諸般打探之下,趙俊臣知曉了很多他想要知道的事。
正如之前趙俊臣所猜想的那樣,明朝的命運轉變,確實是從崇禎皇帝開始的,自崇禎皇帝之前,明朝的歷史和趙俊臣所知道的并無太大的區別,然而,在這個時空中,崇禎皇帝卻是一位百年難得一遇的“英主”、“明君”。他自登基開始,就勵圖治,改善民生,整頓文武,除臣,用賢良,南面大力發展湖廣之糧、蘇杭之鹽,北面備軍抵真與蒙古兩族,極大的改善了明朝當時的混狀況——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八大王張獻忠等等流寇,更是剛剛冒頭就已被平滅,如此種種,轉變了明朝滅亡的命運不談,也讓他自己避免了吊死煤山的命運。
曾有一度,趙俊臣甚至有些懷疑,這位完全不一樣的崇禎皇帝,會不會如自己一般,也是一個穿越者,但詳細了解了崇禎皇帝的所作所為之后,趙俊臣又否定了這一點,這崇禎皇帝雖然算是一個百年難遇的英明皇帝,但其所作所為,卻至始至終都沒能離封建社會統治者所應有的思緒錮,他雖然延長了大明朝的生命,但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治腳,小修小補罷了,對于大明的種種本弊端,卻皆是視而不見。
所以,大明朝雖然延續了下來,但崇禎駕崩之后,混狀況馬上恢復如常——崇禎皇帝辛苦一生,能做的都做了,但大明朝卻連“中興”也算不上。
或許是主觀意識作祟,據許慶彥的介紹,如今的大明朝,廟堂之上的政治勢力,大約可以分為以某某為代表的貪勢力、以某某為代表的權臣勢力、以某某為代表的臣勢力、以某某為代表的弄臣勢力、以及一些沽名釣譽沒有本事只知道壞人好事的清流……
而在草野民間,則都是“刁民”,整日里不思勞作,反而一心想著造反,雖然尚未出現什麼大的,但小接連不斷,流寇民更是可見——關于這一點,趙俊臣包裹著層層紗布的腦袋,就是明證。
對于許慶彥描述的這般況,趙俊臣雖然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但聽了許慶彥的描述,況之嚴重,還是將趙俊臣嚇了一跳,并有些將信將疑。
如果真的是這般況,如今的大明朝,竟然依舊沒能覆滅,真可稱得上是得上天之佑了。如若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第二個“李自”、“張獻忠”們的出現,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或許,許慶彥的描敘,只是他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畢竟,小人眼中,這世上所有人都是小人。這許慶彥跟著原先的趙俊臣,整日里貪污賄、欺上瞞下,壞事可謂做絕,說他是小人也并不為過。在他這樣的人心中,滿朝文武,自然皆是如他自己一般貪財無能,天下間反對趙俊臣的百姓,自然也就都是刁民黨了。
“這些事,究竟幾分真幾分假,只能待日后自己慢慢查探了。”
這般暗暗想著,趙俊臣又向許慶彥詢問起了遼東邊關的事。
畢竟,對于那個在原先的歷史中建立了大清朝的建州真,趙俊臣可是關心的很。
“慶彥,最近遼東邊關那邊,可有什麼消息?那些關外部落,最近可有什麼靜?”
聽到趙俊臣的詢問,許慶彥心中很是奇怪,從前的趙俊臣只對錢財之事興趣,今天怎麼問了這麼多不相干的問題?
雖然奇怪,但許
慶彥還是回答道:“還能怎樣,自從先皇當年駕親征,擊斃了那建州真的寇首……”
話說到一半,許慶彥突然頓住,開始皺著眉頭苦苦思索。
趙俊臣提醒道:“你是說皇太極?”
許慶彥一拍大,說道:“還是爺記好,對,就是那個皇太極,自從先皇駕親征,把那皇太極殺死于軍之中后,那些蠻夷剛開始還整天喊著要報仇雪恨,隔三差五的擾一次邊境,給咱大明朝添了不麻煩,但近些年來反倒是變得安分起來了,再加上鎮守遼東的吳家也算得上是世代將門,統兵有方,所以這些年倒也沒出過什麼事。”
趙俊臣卻是眉頭一皺,問道:“吳家?”
許慶彥點頭道:“對,就是吳家,那吳家的家主吳應熊,對爺您倒是一向恭敬,爺您年前升任戶部侍郎的時候,那吳應熊還派人送來了一份厚禮,爺您忘記了?”
趙俊臣似笑非笑,點了點頭,說道:“想起來了,吳應熊……說起來,那建州真現在的首領是誰?”
聽到趙俊臣的詢問,許慶彥又變了之前那副皺著眉頭苦苦思索的樣子。
顯然,這些事他雖然聽說過,但從沒有放在心上。
趙俊臣依然如剛才那般,輕聲向許慶彥提示道:“多爾袞?”
許慶彥搖頭,說道:“有這麼一個人,聽說早些年建州真,他在中被殺了。”
趙俊臣再問:“新覺羅.福臨?”
許慶彥依舊搖頭,說道:“這個人好像是從前的建州真可汗,但病死好些年了。”
“鰲拜?”
“沒聽說過這人。”
趙俊臣嘆息一聲,問了一個他最不想得到肯定答復的名字:“新覺羅.玄燁?”
就在趙俊臣期待著許慶彥再次否定時,許慶彥卻大點其頭,說道:“對,對,還是爺聰明,就是他。自從這個人當了那建州真的可汗,那建州真就安分了許多,遼東那邊也很再有戰事了,反倒是聽說他們這些年來和蒙古族多有,但都是邊遠荒野的事,的我也不大清楚。”
新覺羅.玄燁,在趙俊臣悉的那個歷史中,被稱為康熙皇帝,許多歷史學家眼中的“千古一帝”。
按照時間推算,如今的新覺羅.玄燁,年齡大概會比趙俊臣稍大幾歲,尚未滿三十。
但現在,他只是建州真的可汗。
而本該出現的大清國,或許是因為明朝在崇禎皇帝的勵圖治之下國力未衰的原因,并沒有建立。
這些悉的名字,讓趙俊臣心有些復雜。
雖然歷史有所轉變,但這些叱咤一時的人們,歷史慣之下,依舊還是在這個時空中出現了。
如果說歷史的轉變只是因為一次偶然,那麼這些人的出現,或許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
不過,了解了大概形心中有底之后,對于這些事,趙俊臣卻不愿想太多。
建州真在玄燁的帶領下會走向何方?吳家會不會依舊像趙俊臣所知的歷史中那樣叛明投清?這些影響天下的大事,對趙俊臣而言還太過遙遠。
相比較整個天下的命運,趙俊臣現在更需要轉變自己的命運。
之前趙俊臣竟是沒有看出來,這許慶彥雖然不過是一介長隨,多年來只知道跟著趙俊臣胡混,不學無,但見識竟是不低,對于如今大明朝各方各面的狀況,竟是知道的非常詳細。
而經過與許慶彥的談,諸般打探之下,趙俊臣知曉了很多他想要知道的事。
正如之前趙俊臣所猜想的那樣,明朝的命運轉變,確實是從崇禎皇帝開始的,自崇禎皇帝之前,明朝的歷史和趙俊臣所知道的并無太大的區別,然而,在這個時空中,崇禎皇帝卻是一位百年難得一遇的“英主”、“明君”。他自登基開始,就勵圖治,改善民生,整頓文武,除臣,用賢良,南面大力發展湖廣之糧、蘇杭之鹽,北面備軍抵真與蒙古兩族,極大的改善了明朝當時的混狀況——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八大王張獻忠等等流寇,更是剛剛冒頭就已被平滅,如此種種,轉變了明朝滅亡的命運不談,也讓他自己避免了吊死煤山的命運。
曾有一度,趙俊臣甚至有些懷疑,這位完全不一樣的崇禎皇帝,會不會如自己一般,也是一個穿越者,但詳細了解了崇禎皇帝的所作所為之后,趙俊臣又否定了這一點,這崇禎皇帝雖然算是一個百年難遇的英明皇帝,但其所作所為,卻至始至終都沒能離封建社會統治者所應有的思緒錮,他雖然延長了大明朝的生命,但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治腳,小修小補罷了,對于大明的種種本弊端,卻皆是視而不見。
所以,大明朝雖然延續了下來,但崇禎駕崩之后,混狀況馬上恢復如常——崇禎皇帝辛苦一生,能做的都做了,但大明朝卻連“中興”也算不上。
或許是主觀意識作祟,據許慶彥的介紹,如今的大明朝,廟堂之上的政治勢力,大約可以分為以某某為代表的貪勢力、以某某為代表的權臣勢力、以某某為代表的臣勢力、以某某為代表的弄臣勢力、以及一些沽名釣譽沒有本事只知道壞人好事的清流……
而在草野民間,則都是“刁民”,整日里不思勞作,反而一心想著造反,雖然尚未出現什麼大的,但小接連不斷,流寇民更是可見——關于這一點,趙俊臣包裹著層層紗布的腦袋,就是明證。
對于許慶彥描述的這般況,趙俊臣雖然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但聽了許慶彥的描述,況之嚴重,還是將趙俊臣嚇了一跳,并有些將信將疑。
如果真的是這般況,如今的大明朝,竟然依舊沒能覆滅,真可稱得上是得上天之佑了。如若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第二個“李自”、“張獻忠”們的出現,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或許,許慶彥的描敘,只是他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畢竟,小人眼中,這世上所有人都是小人。這許慶彥跟著原先的趙俊臣,整日里貪污賄、欺上瞞下,壞事可謂做絕,說他是小人也并不為過。在他這樣的人心中,滿朝文武,自然皆是如他自己一般貪財無能,天下間反對趙俊臣的百姓,自然也就都是刁民黨了。
“這些事,究竟幾分真幾分假,只能待日后自己慢慢查探了。”
這般暗暗想著,趙俊臣又向許慶彥詢問起了遼東邊關的事。
畢竟,對于那個在原先的歷史中建立了大清朝的建州真,趙俊臣可是關心的很。
“慶彥,最近遼東邊關那邊,可有什麼消息?那些關外部落,最近可有什麼靜?”
聽到趙俊臣的詢問,許慶彥心中很是奇怪,從前的趙俊臣只對錢財之事興趣,今天怎麼問了這麼多不相干的問題?
雖然奇怪,但許
慶彥還是回答道:“還能怎樣,自從先皇當年駕親征,擊斃了那建州真的寇首……”
話說到一半,許慶彥突然頓住,開始皺著眉頭苦苦思索。
趙俊臣提醒道:“你是說皇太極?”
許慶彥一拍大,說道:“還是爺記好,對,就是那個皇太極,自從先皇駕親征,把那皇太極殺死于軍之中后,那些蠻夷剛開始還整天喊著要報仇雪恨,隔三差五的擾一次邊境,給咱大明朝添了不麻煩,但近些年來反倒是變得安分起來了,再加上鎮守遼東的吳家也算得上是世代將門,統兵有方,所以這些年倒也沒出過什麼事。”
趙俊臣卻是眉頭一皺,問道:“吳家?”
許慶彥點頭道:“對,就是吳家,那吳家的家主吳應熊,對爺您倒是一向恭敬,爺您年前升任戶部侍郎的時候,那吳應熊還派人送來了一份厚禮,爺您忘記了?”
趙俊臣似笑非笑,點了點頭,說道:“想起來了,吳應熊……說起來,那建州真現在的首領是誰?”
聽到趙俊臣的詢問,許慶彥又變了之前那副皺著眉頭苦苦思索的樣子。
顯然,這些事他雖然聽說過,但從沒有放在心上。
趙俊臣依然如剛才那般,輕聲向許慶彥提示道:“多爾袞?”
許慶彥搖頭,說道:“有這麼一個人,聽說早些年建州真,他在中被殺了。”
趙俊臣再問:“新覺羅.福臨?”
許慶彥依舊搖頭,說道:“這個人好像是從前的建州真可汗,但病死好些年了。”
“鰲拜?”
“沒聽說過這人。”
趙俊臣嘆息一聲,問了一個他最不想得到肯定答復的名字:“新覺羅.玄燁?”
就在趙俊臣期待著許慶彥再次否定時,許慶彥卻大點其頭,說道:“對,對,還是爺聰明,就是他。自從這個人當了那建州真的可汗,那建州真就安分了許多,遼東那邊也很再有戰事了,反倒是聽說他們這些年來和蒙古族多有,但都是邊遠荒野的事,的我也不大清楚。”
新覺羅.玄燁,在趙俊臣悉的那個歷史中,被稱為康熙皇帝,許多歷史學家眼中的“千古一帝”。
按照時間推算,如今的新覺羅.玄燁,年齡大概會比趙俊臣稍大幾歲,尚未滿三十。
但現在,他只是建州真的可汗。
而本該出現的大清國,或許是因為明朝在崇禎皇帝的勵圖治之下國力未衰的原因,并沒有建立。
這些悉的名字,讓趙俊臣心有些復雜。
雖然歷史有所轉變,但這些叱咤一時的人們,歷史慣之下,依舊還是在這個時空中出現了。
如果說歷史的轉變只是因為一次偶然,那麼這些人的出現,或許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
不過,了解了大概形心中有底之后,對于這些事,趙俊臣卻不愿想太多。
建州真在玄燁的帶領下會走向何方?吳家會不會依舊像趙俊臣所知的歷史中那樣叛明投清?這些影響天下的大事,對趙俊臣而言還太過遙遠。
相比較整個天下的命運,趙俊臣現在更需要轉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