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袁此時正把昨日殫思極慮想了一夜的計劃,呈給袁隗看。
袁隗靜靜的翻看著,臉上雖然沒有什麼表,但是心裡還是比較滿意的。一夜之間僅憑一人之力,就設計出整套從發到撤退的步驟,雖說還有一些不足之,但也算方方面面都有照顧到,整來說,瑕不掩瑜。
袁隗一邊看著,一邊問道:「汝如何說曹阿瞞?」——你要怎麼說服曹參加這個事?
袁回答道:「曹此人,自偏行險,又極好名聲。故說曰,帝雖廢,但新帝必不長久,此舉不亞於曠世之功。曹必定上鉤。」——帝雖然被廢了,但是新帝不會當很久,那麼帝重新出來,到時候你曹就是立下了絕世功勞了!
「為何汝要尋曹共舉?」袁隗接著問道。那這種好事為什麼袁你自己不干,要找曹呢?
「宮中雜,且事急迫,非曹不可。」——曹宮中有人啊,可以知道廢帝是在哪裡,要不然事那麼急,哪有時間一個一個宮殿的去找。
袁隗點點頭,認可了袁的說詞,又問道:「何時發?」
「晚脯之時,屆時出城人眾,易於匿。」古代一天兩頓飯,晚脯時間大概在下午3點至5點,這個時候進城的人開始往外走,否則等到日之時就要關閉城門出不去了,因此比較好混在人群中匿行蹤。
袁隗放下書卷,看著袁,面無表的說道:「汝看此事勝算幾分?」
「曹若問,吾言會有八勝算,」袁頓了一下,「但心知,定然一分都無!」
「善!」袁隗聞言非但沒有驚訝,反倒是微微笑了,接著就把袁計劃中幾個稍微不足的地方給袁指出並完善了一下,便讓袁退下去準備了,並將袁寫的計劃書放到一旁早就備好的火盆之中,燒了個乾淨。
如果昨天袁隗沒有一直強調後路,袁還搞不好真以為是要劫救廢帝,但是回去細細思量後才發現叔父袁隗說的多是退路如何,還說亦可敗亦可,卻沒有一點提及要將皇帝如何理的話,畢竟如果是和曹一起乾的,如果真救出了皇帝,那麼一個皇帝總不能一人分一半吧?
因此袁斷定,袁隗的意思就是做一個姿態就夠了,不需要真的劫走廢帝。那麼這樣一來風險就被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又可以到此舉帶來的名的提升。
畢竟若是帝劉辯真的被劫走了,董卓方面不抓狂才怪;而只是鼓譟一場,廢帝安好無恙,那麼就不算什麼大事。
然後曹就是被拋出來的最好的背鍋之人。袁隗的原話是「讓其主事」,那麼如果被人追責,自然主事要背鍋,主事的不背鍋難道還要被脅從的來背不?誰讓你曹又了解地形,又有能力,又在宮中有眼線,你說我們家袁也有參與?
那只是被曹帶壞了,被曹欺騙了而已,曹才是罪大惡極之人……
說到底,袁只是需要名而已,不需要一個沒什麼作用的廢帝。袁紹不支持廢帝,懸節辭,被一些清流評為心懷社稷,敢作敢為,那麼現在袁更進一步,竟然要冒著天大的風險解救廢帝於水火,那又是多麼人的懷,多麼崇高的德?
這樣,袁到袁紹出走而搖的未來家主之位才會重新穩固下來,並且袁隗已經給袁安排好了,到了南郡自然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不用袁煩惱。
而且如此一來,就算袁隗表態是同意廢帝,別的清流人士自然會腦補一切——你看袁家兩個兒子都反對廢帝,一個出走,另一個居然去救廢帝,那這樣袁隗太傅怎麼可能是同意廢帝的,定然是被董卓拿住把柄脅迫不得不從的……
一切都很完。
****************
太學收學生也是的一景,街道兩旁早早的就搭好了棚子,此時的曹正在棚子觀禮。
畢竟蔡邕是他師傅,要收新的弟子了,他這個做師兄的怎麼也需要來看一看。
他這個師傅蔡邕真是想一出是一出,竟然讓這個弟子來太學參加典禮,不過這樣也蠻有意思的,看著斐潛在一群太學學生後面亦步亦趨,跟著做各種規範的禮節,曹就在想,為什麼當時蔡邕收他的時候沒來這麼一出?
曹看到斐潛只覺得好玩,卻沒想到斐潛跟著太學學生做這一套禮節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要嚴肅規範,走路要橫平豎直,行禮期間面容要正,不能眉弄眼,嬉笑打鬧。
伴隨著禮樂,先是至學宮門外,第一次跪拜,拜天敬地,然後在太學執事的拖著高高的聲調的引導下,起立,排著整齊的隊伍,圍繞著學宮走了一圈,然後走到學宮的西南方向,也就是辟雍西階之南立正站好。
辟雍是建在圓形高臺之上的三層大殿型的建築,形狀麼,有點像斐潛後世看到的電影裡面唐朝武則天的修建的明堂,沒電影裡面那麼高那麼誇張就是了。
辟雍四四方方,呈「亞(繁亞)「字形的臺榭型的大建築,建在高臺的中心,在辟雍四周,是由四面圍牆、四向遠門和四角曲尺形屋檐共同圍一個大的方院。在平臺外環繞一圈環行水渠,取意環水為雍之意,就是圓滿無缺的意思,水渠中流水長年不斷,並有王道教化圓滿不絕之意。 (5,0);
整組建築形圓水方院和圓基方榭的雙重外圓方格局。
在辟雍最上層的的四隅角上,各有兩個方形小夯土臺。中心臺上建一大尺度的方室,名為「太室「,另外在外側四個角的小夯土臺上都各建一小室,與太室一起構中心建築上層的五室。
辟雍的中層,在臺的四面各建一堂,這四個堂分別為名堂、青、總章、玄堂,上層五室與四堂構九室,整結構威嚴肅穆,充滿了大氣之。
辟雍之下層就是東南西北的四面臺階,連接著過水渠的引橋。引橋唯獨南面是三座,其餘面都是兩座。
禮走到辟雍之前,立於東階之下,面朝西站好後,方開始了一唱三疊的詠嘆,蔡邕在一干博士才從辟雍之中走出,站在東階之南,於眾學子遙遙相對。
此時執事一隊隊的帶領著太學學生上前,向博士行大禮,並奉上束修,博士接過之後,給予幾句勉勵的話語,此時奉酒壺修案的侍者就會向前一步,待博士將束修放置一旁並取酒與學生共飲後,學生告退。
這樣才算是完整的一套太學學生的拜師之禮。
曹正等著看斐潛最後一個上前,卻忽然發現邊來一個人,轉頭一看,竟然是袁!
(4, 0);
袁此時正把昨日殫思極慮想了一夜的計劃,呈給袁隗看。
袁隗靜靜的翻看著,臉上雖然沒有什麼表,但是心裡還是比較滿意的。一夜之間僅憑一人之力,就設計出整套從發到撤退的步驟,雖說還有一些不足之,但也算方方面面都有照顧到,整來說,瑕不掩瑜。
袁隗一邊看著,一邊問道:「汝如何說曹阿瞞?」——你要怎麼說服曹參加這個事?
袁回答道:「曹此人,自偏行險,又極好名聲。故說曰,帝雖廢,但新帝必不長久,此舉不亞於曠世之功。曹必定上鉤。」——帝雖然被廢了,但是新帝不會當很久,那麼帝重新出來,到時候你曹就是立下了絕世功勞了!
「為何汝要尋曹共舉?」袁隗接著問道。那這種好事為什麼袁你自己不干,要找曹呢?
「宮中雜,且事急迫,非曹不可。」——曹宮中有人啊,可以知道廢帝是在哪裡,要不然事那麼急,哪有時間一個一個宮殿的去找。
袁隗點點頭,認可了袁的說詞,又問道:「何時發?」
「晚脯之時,屆時出城人眾,易於匿。」古代一天兩頓飯,晚脯時間大概在下午3點至5點,這個時候進城的人開始往外走,否則等到日之時就要關閉城門出不去了,因此比較好混在人群中匿行蹤。
袁隗放下書卷,看著袁,面無表的說道:「汝看此事勝算幾分?」
「曹若問,吾言會有八勝算,」袁頓了一下,「但心知,定然一分都無!」
「善!」袁隗聞言非但沒有驚訝,反倒是微微笑了,接著就把袁計劃中幾個稍微不足的地方給袁指出並完善了一下,便讓袁退下去準備了,並將袁寫的計劃書放到一旁早就備好的火盆之中,燒了個乾淨。
如果昨天袁隗沒有一直強調後路,袁還搞不好真以為是要劫救廢帝,但是回去細細思量後才發現叔父袁隗說的多是退路如何,還說亦可敗亦可,卻沒有一點提及要將皇帝如何理的話,畢竟如果是和曹一起乾的,如果真救出了皇帝,那麼一個皇帝總不能一人分一半吧?
因此袁斷定,袁隗的意思就是做一個姿態就夠了,不需要真的劫走廢帝。那麼這樣一來風險就被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又可以到此舉帶來的名的提升。
畢竟若是帝劉辯真的被劫走了,董卓方面不抓狂才怪;而只是鼓譟一場,廢帝安好無恙,那麼就不算什麼大事。
然後曹就是被拋出來的最好的背鍋之人。袁隗的原話是「讓其主事」,那麼如果被人追責,自然主事要背鍋,主事的不背鍋難道還要被脅從的來背不?誰讓你曹又了解地形,又有能力,又在宮中有眼線,你說我們家袁也有參與?
那只是被曹帶壞了,被曹欺騙了而已,曹才是罪大惡極之人……
說到底,袁只是需要名而已,不需要一個沒什麼作用的廢帝。袁紹不支持廢帝,懸節辭,被一些清流評為心懷社稷,敢作敢為,那麼現在袁更進一步,竟然要冒著天大的風險解救廢帝於水火,那又是多麼人的懷,多麼崇高的德?
這樣,袁到袁紹出走而搖的未來家主之位才會重新穩固下來,並且袁隗已經給袁安排好了,到了南郡自然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不用袁煩惱。
而且如此一來,就算袁隗表態是同意廢帝,別的清流人士自然會腦補一切——你看袁家兩個兒子都反對廢帝,一個出走,另一個居然去救廢帝,那這樣袁隗太傅怎麼可能是同意廢帝的,定然是被董卓拿住把柄脅迫不得不從的……
一切都很完。
****************
太學收學生也是的一景,街道兩旁早早的就搭好了棚子,此時的曹正在棚子觀禮。
畢竟蔡邕是他師傅,要收新的弟子了,他這個做師兄的怎麼也需要來看一看。
他這個師傅蔡邕真是想一出是一出,竟然讓這個弟子來太學參加典禮,不過這樣也蠻有意思的,看著斐潛在一群太學學生後面亦步亦趨,跟著做各種規範的禮節,曹就在想,為什麼當時蔡邕收他的時候沒來這麼一出?
曹看到斐潛只覺得好玩,卻沒想到斐潛跟著太學學生做這一套禮節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要嚴肅規範,走路要橫平豎直,行禮期間面容要正,不能眉弄眼,嬉笑打鬧。
伴隨著禮樂,先是至學宮門外,第一次跪拜,拜天敬地,然後在太學執事的拖著高高的聲調的引導下,起立,排著整齊的隊伍,圍繞著學宮走了一圈,然後走到學宮的西南方向,也就是辟雍西階之南立正站好。
辟雍是建在圓形高臺之上的三層大殿型的建築,形狀麼,有點像斐潛後世看到的電影裡面唐朝武則天的修建的明堂,沒電影裡面那麼高那麼誇張就是了。
辟雍四四方方,呈「亞(繁亞)「字形的臺榭型的大建築,建在高臺的中心,在辟雍四周,是由四面圍牆、四向遠門和四角曲尺形屋檐共同圍一個大的方院。在平臺外環繞一圈環行水渠,取意環水為雍之意,就是圓滿無缺的意思,水渠中流水長年不斷,並有王道教化圓滿不絕之意。 (5,0);
整組建築形圓水方院和圓基方榭的雙重外圓方格局。
在辟雍最上層的的四隅角上,各有兩個方形小夯土臺。中心臺上建一大尺度的方室,名為「太室「,另外在外側四個角的小夯土臺上都各建一小室,與太室一起構中心建築上層的五室。
辟雍的中層,在臺的四面各建一堂,這四個堂分別為名堂、青、總章、玄堂,上層五室與四堂構九室,整結構威嚴肅穆,充滿了大氣之。
辟雍之下層就是東南西北的四面臺階,連接著過水渠的引橋。引橋唯獨南面是三座,其餘面都是兩座。
禮走到辟雍之前,立於東階之下,面朝西站好後,方開始了一唱三疊的詠嘆,蔡邕在一干博士才從辟雍之中走出,站在東階之南,於眾學子遙遙相對。
此時執事一隊隊的帶領著太學學生上前,向博士行大禮,並奉上束修,博士接過之後,給予幾句勉勵的話語,此時奉酒壺修案的侍者就會向前一步,待博士將束修放置一旁並取酒與學生共飲後,學生告退。
這樣才算是完整的一套太學學生的拜師之禮。
曹正等著看斐潛最後一個上前,卻忽然發現邊來一個人,轉頭一看,竟然是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