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兩個到家的時候,將將到做晌午飯的時候。
明朗忙過來問況,葉氏大概和他說了。
明朗點頭,“阿娘和姐姐累了。”
梅香拍拍他的肩膀,“以後你也要累了,他們兩個可不好帶。”
明朗笑了,“明盛跟著我讀書寫字,妹妹乖得很,中途給吃些東西,喝兩口熱水,再上趟茅房,一個上午就沒別的事了。”
梅香抱起蘭香,“乖乖,來吃油條。”
天氣熱,油條吃冷的也無妨。但葉氏怕蘭香太小,仍舊端了一杯熱水過來。
娘兒幾個一人吃了一油條,喝了兩口熱水。葉氏去廚房做飯了,梅香帶著弟弟妹妹們一起坐在廊下。
吃過晌午飯,娘兒兩個顧不得歇息,一起去了東院。東院西廂房裏隻剩一缸油了,需要再榨一缸油。
今天時間不多,娘兒兩個挽起袖子就開始幹活。直忙到夜深人靜,才終於又榨出一缸油
第二天早上,梅香難得地睡了個懶覺。每回榨油,吃的多睡得久,葉氏也怕累壞了子,飯食做得好,早上讓睡個夠。
等梅香起來的時候,家裏的一切瑣碎雜活都幹完了。
梅香有些不好意思,“我這真是睡到飯醒了。”
葉氏溫和說道,“快洗臉去,來吃飯。”
今天仍舊有很多活兒要幹,母兩個匆匆吃過了飯,又去東院忙活開了。
先把昨兒榨的油濾兩遍,再把油渣餅理掉。
韓家的油渣餅主要用來幹四件事,一件是做吃食,第二個是用來喂豬,第三件是用來漚料,第四件就是賣掉。
葉氏預備明兒帶個十幾斤去鎮上賣,總有人喜歡吃這個的,用來炒菜都不用放油。
理完了油渣餅之後,葉氏找來個兩個三十斤的油桶。韓家有五十斤、二十斤和十斤油桶各兩個,再小的就是油瓶子了,五斤的、兩斤和一斤的都有,還個舀油用的小竹筒,剛好半斤。有這些子東西,基本不用要稱了。
葉氏往兩個油桶裏各加了二十五斤油,再加上十幾斤油渣餅,總共六七十斤的樣子。
理完了油坊的事,葉氏對梅香說道,“今兒上午你再歇歇,我去田裏看看水,吃了中飯咱們再去菜園弄些菜。”
梅香點頭,“阿娘,那我在家看著弟弟妹妹。”
葉氏扛著鐵鍁出門去了,放水不需要太多力氣,葉氏一般都是自己去。除了真要出大力氣,外頭的事,一般不讓梅香出門。
葉氏到自家田裏轉了一圈,五畝田基本連在一起的。下頭兩畝地水倒還充足,上頭三畝田再過兩天看樣子要放水了。明兒先去趕集,回來後再與人商議放水的事。
韓家崗還算好的,因為靠著小河,遇到雨水的年份,收差一些,也不至於絕收。那些沒有河流的地方,田裏沒水,眼見著莊稼要幹死了,半夜起來挖人家田埂水的事多著呢。
葉氏出門後,梅香見妹妹可人疼,忍不住抱著親了兩口。
明朗正在猶豫要不要讓弟弟去玩一會子,梅香端了杯溫茶水進了西廂房。
“你們一人喝口茶,潤潤嗓子。”
明朗笑道,“姐姐別忙了,歇一歇吧。”
梅香明盛的頭,“好生跟哥哥讀書寫字,明兒我去趕集,給你帶好吃的回來。”
明盛一邊喝茶一邊瞇著眼睛笑。
送過了茶,梅香去廚房裏看了看。
葉氏早上去過一趟菜園,回來時把今兒要吃的菜都帶回來了。梅香想了想,準備晌午炒個茄子,用辣椒炒兩個蛋,拍兩條生黃瓜,莧菜留著晚上下麵條吃。
見時間還在,梅香就去做針線。
一家人冬天的鞋現在可以預備起來了,秋天農忙,沒時間做,各家主婦們都是夏天就開始準備。
梅香拿起鞋底,又開始呼啦啦拉了起來。蘭香坐在小板凳上,拖著下看姐姐幹活,小花點躺在蘭香腳邊,把腦袋放在蘭香腳上麵,瞇著眼睛打盹。
梅香見一個小人一個小狗整日形影不離,覺得又好玩又可人疼,衝蘭香笑了笑,蘭香也衝姐姐笑了笑。
梅香溫聲對妹妹說道,“蘭香,明兒阿娘和姐姐去街上,你在家裏好不好?”
蘭香搖頭,“我也要去,小花點也去。”
梅香搖頭,“我和阿娘是去幹活的,你在家跟著哥哥們,讓小花點陪你玩。等我們回來了,給你帶好吃的。你想吃油條還是油餅?要不買饊子給你吃?”
蘭香想了半天,“我想吃糕糕。”
梅香笑了,“你可是會吃,蛋糕貴著呢。”
蘭香才三歲多一點,還不明白貴是什麽意思,又重複說道,“吃糕糕,吃糕糕。”
正說著,葉氏回來了。
梅香起迎接,“阿娘回來了,您先歇一歇,等會子我做晌午飯。妹妹剛才說要吃糕糕呢,什麽都不要,就要糕糕。”
葉氏也笑了,“明兒把菜賣了,總能得幾文錢,買幾塊糕點回來給你們吃。”
梅香跟葉氏商量,“阿娘,要不要買些糖回來,我想包糖饃饃吃。”
葉氏點點頭,“那就買一斤回來,你省著些用。”
葉氏洗過了臉,從廚房裏拿了黃瓜洗幹淨了,娘兒幾個一人吃了一小段。
脆生生的黃瓜吃到裏甜的,吃過了黃瓜後,葉氏也跟著梅香一起做鞋。
梅香問葉氏,“阿娘,頭先舅舅們來給咱們幫忙,什麽時候咱們去看看外婆?”
葉氏用針頭在頭皮上劃拉一下,“等咱們的攤子擺利索了,挑個背集的日子,割幾斤去看你外婆。”
梅香又問,“天馬上越來越熱了,怕是會下暴雨,咱們家的屋頂的瓦片還沒撿呢。”
葉氏嗯了一聲,“過幾天就請人撿,若你二伯有空就你二伯,他若顧不得,就你敬傑叔父。”
娘兒兩個一邊幹活一邊閑話,很快就到了晌午飯時刻。
等吃過了飯,葉氏對梅香說道,“這會子家家都在睡午覺,趁著沒人,咱們先去菜園弄些菜回來。”
梅香一邊點頭一邊起,“阿娘,那咱們走吧。”
母兩個到家的時候,將將到做晌午飯的時候。
明朗忙過來問況,葉氏大概和他說了。
明朗點頭,“阿娘和姐姐累了。”
梅香拍拍他的肩膀,“以後你也要累了,他們兩個可不好帶。”
明朗笑了,“明盛跟著我讀書寫字,妹妹乖得很,中途給吃些東西,喝兩口熱水,再上趟茅房,一個上午就沒別的事了。”
梅香抱起蘭香,“乖乖,來吃油條。”
天氣熱,油條吃冷的也無妨。但葉氏怕蘭香太小,仍舊端了一杯熱水過來。
娘兒幾個一人吃了一油條,喝了兩口熱水。葉氏去廚房做飯了,梅香帶著弟弟妹妹們一起坐在廊下。
吃過晌午飯,娘兒兩個顧不得歇息,一起去了東院。東院西廂房裏隻剩一缸油了,需要再榨一缸油。
今天時間不多,娘兒兩個挽起袖子就開始幹活。直忙到夜深人靜,才終於又榨出一缸油
第二天早上,梅香難得地睡了個懶覺。每回榨油,吃的多睡得久,葉氏也怕累壞了子,飯食做得好,早上讓睡個夠。
等梅香起來的時候,家裏的一切瑣碎雜活都幹完了。
梅香有些不好意思,“我這真是睡到飯醒了。”
葉氏溫和說道,“快洗臉去,來吃飯。”
今天仍舊有很多活兒要幹,母兩個匆匆吃過了飯,又去東院忙活開了。
先把昨兒榨的油濾兩遍,再把油渣餅理掉。
韓家的油渣餅主要用來幹四件事,一件是做吃食,第二個是用來喂豬,第三件是用來漚料,第四件就是賣掉。
葉氏預備明兒帶個十幾斤去鎮上賣,總有人喜歡吃這個的,用來炒菜都不用放油。
理完了油渣餅之後,葉氏找來個兩個三十斤的油桶。韓家有五十斤、二十斤和十斤油桶各兩個,再小的就是油瓶子了,五斤的、兩斤和一斤的都有,還個舀油用的小竹筒,剛好半斤。有這些子東西,基本不用要稱了。
葉氏往兩個油桶裏各加了二十五斤油,再加上十幾斤油渣餅,總共六七十斤的樣子。
理完了油坊的事,葉氏對梅香說道,“今兒上午你再歇歇,我去田裏看看水,吃了中飯咱們再去菜園弄些菜。”
梅香點頭,“阿娘,那我在家看著弟弟妹妹。”
葉氏扛著鐵鍁出門去了,放水不需要太多力氣,葉氏一般都是自己去。除了真要出大力氣,外頭的事,一般不讓梅香出門。
葉氏到自家田裏轉了一圈,五畝田基本連在一起的。下頭兩畝地水倒還充足,上頭三畝田再過兩天看樣子要放水了。明兒先去趕集,回來後再與人商議放水的事。
韓家崗還算好的,因為靠著小河,遇到雨水的年份,收差一些,也不至於絕收。那些沒有河流的地方,田裏沒水,眼見著莊稼要幹死了,半夜起來挖人家田埂水的事多著呢。
葉氏出門後,梅香見妹妹可人疼,忍不住抱著親了兩口。
明朗正在猶豫要不要讓弟弟去玩一會子,梅香端了杯溫茶水進了西廂房。
“你們一人喝口茶,潤潤嗓子。”
明朗笑道,“姐姐別忙了,歇一歇吧。”
梅香明盛的頭,“好生跟哥哥讀書寫字,明兒我去趕集,給你帶好吃的回來。”
明盛一邊喝茶一邊瞇著眼睛笑。
送過了茶,梅香去廚房裏看了看。
葉氏早上去過一趟菜園,回來時把今兒要吃的菜都帶回來了。梅香想了想,準備晌午炒個茄子,用辣椒炒兩個蛋,拍兩條生黃瓜,莧菜留著晚上下麵條吃。
見時間還在,梅香就去做針線。
一家人冬天的鞋現在可以預備起來了,秋天農忙,沒時間做,各家主婦們都是夏天就開始準備。
梅香拿起鞋底,又開始呼啦啦拉了起來。蘭香坐在小板凳上,拖著下看姐姐幹活,小花點躺在蘭香腳邊,把腦袋放在蘭香腳上麵,瞇著眼睛打盹。
梅香見一個小人一個小狗整日形影不離,覺得又好玩又可人疼,衝蘭香笑了笑,蘭香也衝姐姐笑了笑。
梅香溫聲對妹妹說道,“蘭香,明兒阿娘和姐姐去街上,你在家裏好不好?”
蘭香搖頭,“我也要去,小花點也去。”
梅香搖頭,“我和阿娘是去幹活的,你在家跟著哥哥們,讓小花點陪你玩。等我們回來了,給你帶好吃的。你想吃油條還是油餅?要不買饊子給你吃?”
蘭香想了半天,“我想吃糕糕。”
梅香笑了,“你可是會吃,蛋糕貴著呢。”
蘭香才三歲多一點,還不明白貴是什麽意思,又重複說道,“吃糕糕,吃糕糕。”
正說著,葉氏回來了。
梅香起迎接,“阿娘回來了,您先歇一歇,等會子我做晌午飯。妹妹剛才說要吃糕糕呢,什麽都不要,就要糕糕。”
葉氏也笑了,“明兒把菜賣了,總能得幾文錢,買幾塊糕點回來給你們吃。”
梅香跟葉氏商量,“阿娘,要不要買些糖回來,我想包糖饃饃吃。”
葉氏點點頭,“那就買一斤回來,你省著些用。”
葉氏洗過了臉,從廚房裏拿了黃瓜洗幹淨了,娘兒幾個一人吃了一小段。
脆生生的黃瓜吃到裏甜的,吃過了黃瓜後,葉氏也跟著梅香一起做鞋。
梅香問葉氏,“阿娘,頭先舅舅們來給咱們幫忙,什麽時候咱們去看看外婆?”
葉氏用針頭在頭皮上劃拉一下,“等咱們的攤子擺利索了,挑個背集的日子,割幾斤去看你外婆。”
梅香又問,“天馬上越來越熱了,怕是會下暴雨,咱們家的屋頂的瓦片還沒撿呢。”
葉氏嗯了一聲,“過幾天就請人撿,若你二伯有空就你二伯,他若顧不得,就你敬傑叔父。”
娘兒兩個一邊幹活一邊閑話,很快就到了晌午飯時刻。
等吃過了飯,葉氏對梅香說道,“這會子家家都在睡午覺,趁著沒人,咱們先去菜園弄些菜回來。”
梅香一邊點頭一邊起,“阿娘,那咱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