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宣從高嶠那里出來,后背額頭,整片都還是熱汗,人立于風口,吹了片刻,待汗意有些消下去了,心頭便浮上片刻前許泌那先怒后霽的反常態度。
許氏多年以來,為門戶之利,與高氏、陸氏,暗相爭斗。
許家雖占外戚之利,但無論從威還是家族實力來說,想高氏一頭,可能并不大。倒是與陸氏,因實力相平,無論在子弟門生的征舉任用還是地方利益的實際獲取方面,爭奪更甚。
此次,面對來自北夏的兵,許泌不但贊由高嶠總領軍事,還在朝廷上表態,許氏軍府之人,可聽憑高嶠調用。
畢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許泌再熱衷于門戶之利,也不會蠢到不拿國運不當一回事。他也因此而獲得了顧全大局的名。
但除了這個原因,許泌的機,深究下去,卻不止于此。
旁人或許不知,楊宣卻心知肚明。
就在戰云籠罩的那段時日里,高允等人已經前去江北備戰,大虞國,朝野上下,實則依舊一片悲觀。
北夏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相繼吞并了然、匈奴、鮮卑人等建立的各種大小胡人政權,一統中原。
這一仗,無論從人口還是兵力來說,南北相差,太過懸殊。因此,即便高嶠曾多次在朝堂論證,認為北夏看似強大,實則部毫無粘合之力,大虞若上下齊心,與之決一死戰,也并非沒有取勝的可能,以鼓舞人心,但上從廟堂,下到普通民眾,對于大虞能打贏這場仗,人人依然不抱太大的希。
許泌也不例外。當初派兵之時,便以加強上游防備為由,暗中在自己經營了多年的荊襄一帶保留了實力。
照許泌的打算,由高家領此戰事,失利,首當其沖的,自然是高家。許氏不但不必遭責難,且借了這片保留地盤,趁著高氏挫之際,倒極有可能,趁機取而代之。
楊宣當時便對許泌的部署有所覺察了,知他并沒有如之前向高嶠許諾的那樣全力配合,因擔心戰事不利,心中還有些不滿。
但為許氏府兵之將,他也只能聽命行事。
許泌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事,大虞不但打贏了,而且贏得如此迅速、漂亮。
高家的聲,也因這一戰,愈發輝煌,襯得許氏倍加無力。
高家也就罷了,連戰前原本和許家勢均力敵的陸家,眼看也因子弟的杰出和與高家的聯姻,將自家拋在了后。
更不用說,倘若兩家聯姻,就此結合在了一起,朝廷之中,許氏最后的幾分立足之地,怕是也要被奪走。
試問許泌,怎會甘心?
今日恰好卻出了這樣的事。寒門李穆,竟起了求娶高嶠兒的念頭。
對于許泌來說,豈不是恰正好送來了一個機會?
高嶠若為保守他一諾千金的君子名,將兒下嫁李穆。高家于士族間不但名譽掃地,陸家免不了也要遭人譏笑,不但如此,兩家相互必也會生出嫌隙。
高嶠若以士庶不通婚的理由拒絕李穆的求娶,依然與陸家聯姻,難免落下一個不守信約的口實,和李穆也必將反目仇。
此事,無論最后結果如何,對于許氏而言,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他又怎會加以阻攔?
況且,以楊宣對許泌的了解,這種局面之下,他恐怕更愿意看到李穆求娶功。
即便李穆因做了高家婿,日后投靠向了高家。但對于門閥來說,一個猛將的價值,不過也就是一件用得趁手的工而已。
工日后倘若對自己有了威脅,除去就是。
而門戶之利,才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以李穆的年紀和此前閱歷,他沒機會接近這些門閥,也不可能想到如此深遠。
想來此次,他也只是氣方剛,涉世不深,這才想要求娶高氏而已。
他怎能知道,他的這個舉,無形中竟了可能撬高、許、陸這三家當朝頂級士族門戶之間那種看似長久維持住了平衡的利益博弈的一把刀?
楊宣想通了這其中的關節,不倒了一口涼氣,才消下去的熱汗,又滾滾而出。
門閥的力量有多麼可怕,他再清楚不過。
絞殺像他們這樣的庶族,讓他們的子弟后裔永無出頭之日,易如反掌。
楊宣再不猶豫,決定立刻去找李穆。
必須要讓他知難而退,免得無形中卷了這場門閥相爭的暗流,日后怕是怎麼死都不知道。
楊宣了汗,急忙抬步離去,卻聽畔一道聲音傳來:“楊將軍,留步!”
楊宣轉頭,見對面來了幾個年輕男子。
一個是高嶠侄兒高桓。另個,似是陸家的陸煥之,大冠高屐,叉手立在那里,淡淡地瞧著自己。
二人邊上的另外一個男子,卻要年長,與李穆相仿的年紀,二十多歲,量頎長,面容清俊,氣質如玉,但眉宇之間,卻又帶一縷士族子弟所罕見的英氣,與今日到可見的坐了牛車從城里來此觀看犒軍的施朱傅的士族子弟相比,宛若鶴立群,引人注目。
這年輕男子,便是有名的陸家長子陸柬之。
今日興平帝犒軍,他的名字,赫赫亦在功臣之列,再有先前平定林邑之,兩功并舉,年紀輕輕,便晉位給事黃門侍郎,加建威將軍。
楊宣自然認得他,但因地位懸殊,平日素無往,此刻見他邊含著溫笑,袂當風,正向自己行來,不驚訝,立刻迎了上去。
陸柬之道:“久聞將軍大名,有幸見得真容,果然威武。”
楊宣更是驚訝。
他早就聽聞,陸一向自矜份,于士庶之別,極其看重。
卻沒想到大名鼎鼎的陸氏長公子柬之,竟有高嶠之風,言辭之中,毫沒有瞧不起自己這種寒門武將的意思,忙道:“公子謬贊了,楊宣愧不敢當。”
寒暄完畢,陸柬之說:“將軍威武過人,帳下李穆,亦非凡俗之輩,此次江北大戰,不但立下奇功,一戰名,從前還于陣前救過子樂。李穆之勇,令人佩。我視子樂,一向如同親弟,早就想向李穆言謝,只是先前戰事纏,一直未曾有過機會。如今江北平定,正是良機。重在即,建康子弟,向來有重登高之樂。我到時,邀李穆同登城北覆舟山,共賞秋景,煩請將軍代我轉話,不日我便邀約,以表誠意。”
楊宣再次驚訝,忙點頭:“承公子邀約,機會難得,我代李穆多謝公子。這就轉告于他。”
陸柬之頷首,與他拱手道別,這才離去。
他二人方才說話之時,高桓一直在旁,見楊宣去了,面喜,迎上來說:“多謝大兄全!”
激之,溢于言表。
陸柬之含笑道:“便是沒有你開口,我本也想向他致謝。正好趁此良機,到時大兄必遍邀建康名士,如何?”
高桓歡喜不已,一旁陸煥之皺眉異議:“大兄,他救了子樂,咱們自然要謝,只也不必如此興師眾……”
陸柬之轉頭看向他,視線落在了他的臉上。
陸煥之今早出城觀禮,臉上了香膏,又細細地傅了一層白,一天下來,層落,混合著汗,在額頭留下一道一道的痕跡,污有些沾在眉上,模樣看起來,并不如何雅觀。
高桓順著陸柬之的目去,忍不住噗的一聲,樂了。
陸煥之這才有所覺察,了臉,小聲地辯解:“本也不想的,只是同行那些人全都……”
陸柬之微微皺了皺眉:“須眉男兒,整日卻學那婦人調朱弄,難怪北人譏嘲我南人只有婦人和兒!”大風小說
陸煥之面紅耳赤,急忙掏出一塊手帕,用力臉。
高桓笑完,也是不忍好友落如此尷尬的境地,忙替他打著圓場,心頗是愉悅。
伯父不答應,那就退而求其次,能以陸柬之之名邀約,也是好的。想必李穆得知消息,應也歡喜。
高桓本想親自找過去的,但想到伯父的令,雖百思不得其解,心底更是不滿,終究還是不敢明著違背,便尋了陸柬之,終于達了心愿。
他按捺住期待的心,長長地吁出一口氣,只盼著重那日,早些到來才好。
……
已是亥時中了。
平常這辰點,高家已閉門,神也早睡下。
但今夜,整個高家卻還燈火通明。高七帶著家中奴仆,在外院翹首等待男主人的歸來。
神此刻正陪在蕭永嘉的邊。
蕭永嘉見打了個哈欠,便催先回房去睡。
便是再困,神此刻也是不肯去睡的。
撐大眼睛,搖頭:“我不困。我要等阿耶回來。阿娘,我幫你梳梳頭發吧。”
神有一把又黑又亮的秀發。垂下之時,在燈下,宛如一匹閃著麗澤的上好綢緞。
這全得來于母親蕭永嘉。
的一頭青,得曾被人以千金賦,廣為傳播。
這掌故,還是早幾年有一回,阿吃醉了酒,和神絮叨之時,無意說的。
據說,長公主還只有神這麼大時,當時尚未滅國、還打著忠于南虞旗號的鮮卑慕容氏,曾派使者南下建康,覲見先帝。
當時使團里,有一個年輕的鮮卑宗室,在先帝為使團舉辦的一場游宴上,偶遇清河公主,為公主所傾倒,不但效仿南人,花費重金請人寫賦,表達自己對公主的仰慕,竟還期大虞能下嫁公主。
自然了,先帝怎肯讓自己驕傲而尊貴的公主兒下嫁到北方那個業已搖搖墜的屬國,便以公主已有婚約為由,拒了那個鮮卑人。鮮卑人抱憾而去。
多年之后,一切是人非。
昔日的公主,如今已為人母。而鮮卑人的國,也早被羯所滅。當年的那個宗室慕容西,降了北夏后,被封為大寧侯,因能征善戰,得了北方第一猛將的稱號。
而那首重金換來的賦,也早化了秦淮河的婉濃煙波,再沒留下半點的痕跡。
但據阿的說法,全篇濃墨重彩,毫不吝嗇地以各種最華麗的辭藻,對公主的,加以描繪和贊,尤其是那一頭青,更是被描繪能人魂牽夢縈的麗寄托。
阿當時酒醒過后,便連聲否認,說全都是自己胡謅出來的,神千萬不要當真。
不管掌故是不是真,在神的心底里,因為阿的那段酒后失言,令父母的往事,反倒更蒙上了一層神的彩。
蕭永嘉如今雖人到中年了,但一頭長發,依舊烏黑發亮。
今晚阿耶就要回了。
出于自己那小小的,不能人知道的私心,神忽然想幫母親再梳個頭,好讓發看起來更加富有澤,麗人。
取了青玉梳,將蕭永嘉坐在鏡臺之前,自己跪坐于的后,對著鏡子,仔細地梳著母親的發。
梳完后,喚手巧的侍綰出母親喜的回心髻,又用自己的小指,挑了一丁點兒前些日剛調出來的玫瑰口脂,親手輕輕地點在母親的雙之上。
口脂潤澤而細膩,化在上,鮮若花,淡香沁鼻。
神平日不大用這些的,但也喜歡這種味道。
忙忙碌碌時,蕭永嘉口中雖不住抱怨,卻還是坐在那里,笑著,任由兒替自己梳頭點。
“阿娘,阿耶那麼辛苦,好容易才回家,晚上你不要趕他去書房睡,好不好?”
神從后趴了過來,一雙臂膀,環抱住了蕭永嘉的雙肩,附到耳畔,悄悄地懇求。
蕭永嘉轉過臉,對上兒那雙含著期待之的明亮雙眸,心里忽然一酸。
還沒來得及開口,聽外頭阿說道:“稟長公主,相公回了!”
。
楊宣從高嶠那里出來,后背額頭,整片都還是熱汗,人立于風口,吹了片刻,待汗意有些消下去了,心頭便浮上片刻前許泌那先怒后霽的反常態度。
許氏多年以來,為門戶之利,與高氏、陸氏,暗相爭斗。
許家雖占外戚之利,但無論從威還是家族實力來說,想高氏一頭,可能并不大。倒是與陸氏,因實力相平,無論在子弟門生的征舉任用還是地方利益的實際獲取方面,爭奪更甚。
此次,面對來自北夏的兵,許泌不但贊由高嶠總領軍事,還在朝廷上表態,許氏軍府之人,可聽憑高嶠調用。
畢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許泌再熱衷于門戶之利,也不會蠢到不拿國運不當一回事。他也因此而獲得了顧全大局的名。
但除了這個原因,許泌的機,深究下去,卻不止于此。
旁人或許不知,楊宣卻心知肚明。
就在戰云籠罩的那段時日里,高允等人已經前去江北備戰,大虞國,朝野上下,實則依舊一片悲觀。
北夏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相繼吞并了然、匈奴、鮮卑人等建立的各種大小胡人政權,一統中原。
這一仗,無論從人口還是兵力來說,南北相差,太過懸殊。因此,即便高嶠曾多次在朝堂論證,認為北夏看似強大,實則部毫無粘合之力,大虞若上下齊心,與之決一死戰,也并非沒有取勝的可能,以鼓舞人心,但上從廟堂,下到普通民眾,對于大虞能打贏這場仗,人人依然不抱太大的希。
許泌也不例外。當初派兵之時,便以加強上游防備為由,暗中在自己經營了多年的荊襄一帶保留了實力。
照許泌的打算,由高家領此戰事,失利,首當其沖的,自然是高家。許氏不但不必遭責難,且借了這片保留地盤,趁著高氏挫之際,倒極有可能,趁機取而代之。
楊宣當時便對許泌的部署有所覺察了,知他并沒有如之前向高嶠許諾的那樣全力配合,因擔心戰事不利,心中還有些不滿。
但為許氏府兵之將,他也只能聽命行事。
許泌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事,大虞不但打贏了,而且贏得如此迅速、漂亮。
高家的聲,也因這一戰,愈發輝煌,襯得許氏倍加無力。
高家也就罷了,連戰前原本和許家勢均力敵的陸家,眼看也因子弟的杰出和與高家的聯姻,將自家拋在了后。
更不用說,倘若兩家聯姻,就此結合在了一起,朝廷之中,許氏最后的幾分立足之地,怕是也要被奪走。
試問許泌,怎會甘心?
今日恰好卻出了這樣的事。寒門李穆,竟起了求娶高嶠兒的念頭。
對于許泌來說,豈不是恰正好送來了一個機會?
高嶠若為保守他一諾千金的君子名,將兒下嫁李穆。高家于士族間不但名譽掃地,陸家免不了也要遭人譏笑,不但如此,兩家相互必也會生出嫌隙。
高嶠若以士庶不通婚的理由拒絕李穆的求娶,依然與陸家聯姻,難免落下一個不守信約的口實,和李穆也必將反目仇。
此事,無論最后結果如何,對于許氏而言,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他又怎會加以阻攔?
況且,以楊宣對許泌的了解,這種局面之下,他恐怕更愿意看到李穆求娶功。
即便李穆因做了高家婿,日后投靠向了高家。但對于門閥來說,一個猛將的價值,不過也就是一件用得趁手的工而已。
工日后倘若對自己有了威脅,除去就是。
而門戶之利,才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以李穆的年紀和此前閱歷,他沒機會接近這些門閥,也不可能想到如此深遠。
想來此次,他也只是氣方剛,涉世不深,這才想要求娶高氏而已。
他怎能知道,他的這個舉,無形中竟了可能撬高、許、陸這三家當朝頂級士族門戶之間那種看似長久維持住了平衡的利益博弈的一把刀?
楊宣想通了這其中的關節,不倒了一口涼氣,才消下去的熱汗,又滾滾而出。
門閥的力量有多麼可怕,他再清楚不過。
絞殺像他們這樣的庶族,讓他們的子弟后裔永無出頭之日,易如反掌。
楊宣再不猶豫,決定立刻去找李穆。
必須要讓他知難而退,免得無形中卷了這場門閥相爭的暗流,日后怕是怎麼死都不知道。
楊宣了汗,急忙抬步離去,卻聽畔一道聲音傳來:“楊將軍,留步!”
楊宣轉頭,見對面來了幾個年輕男子。
一個是高嶠侄兒高桓。另個,似是陸家的陸煥之,大冠高屐,叉手立在那里,淡淡地瞧著自己。
二人邊上的另外一個男子,卻要年長,與李穆相仿的年紀,二十多歲,量頎長,面容清俊,氣質如玉,但眉宇之間,卻又帶一縷士族子弟所罕見的英氣,與今日到可見的坐了牛車從城里來此觀看犒軍的施朱傅的士族子弟相比,宛若鶴立群,引人注目。
這年輕男子,便是有名的陸家長子陸柬之。
今日興平帝犒軍,他的名字,赫赫亦在功臣之列,再有先前平定林邑之,兩功并舉,年紀輕輕,便晉位給事黃門侍郎,加建威將軍。
楊宣自然認得他,但因地位懸殊,平日素無往,此刻見他邊含著溫笑,袂當風,正向自己行來,不驚訝,立刻迎了上去。
陸柬之道:“久聞將軍大名,有幸見得真容,果然威武。”
楊宣更是驚訝。
他早就聽聞,陸一向自矜份,于士庶之別,極其看重。
卻沒想到大名鼎鼎的陸氏長公子柬之,竟有高嶠之風,言辭之中,毫沒有瞧不起自己這種寒門武將的意思,忙道:“公子謬贊了,楊宣愧不敢當。”
寒暄完畢,陸柬之說:“將軍威武過人,帳下李穆,亦非凡俗之輩,此次江北大戰,不但立下奇功,一戰名,從前還于陣前救過子樂。李穆之勇,令人佩。我視子樂,一向如同親弟,早就想向李穆言謝,只是先前戰事纏,一直未曾有過機會。如今江北平定,正是良機。重在即,建康子弟,向來有重登高之樂。我到時,邀李穆同登城北覆舟山,共賞秋景,煩請將軍代我轉話,不日我便邀約,以表誠意。”
楊宣再次驚訝,忙點頭:“承公子邀約,機會難得,我代李穆多謝公子。這就轉告于他。”
陸柬之頷首,與他拱手道別,這才離去。
他二人方才說話之時,高桓一直在旁,見楊宣去了,面喜,迎上來說:“多謝大兄全!”
激之,溢于言表。
陸柬之含笑道:“便是沒有你開口,我本也想向他致謝。正好趁此良機,到時大兄必遍邀建康名士,如何?”
高桓歡喜不已,一旁陸煥之皺眉異議:“大兄,他救了子樂,咱們自然要謝,只也不必如此興師眾……”
陸柬之轉頭看向他,視線落在了他的臉上。
陸煥之今早出城觀禮,臉上了香膏,又細細地傅了一層白,一天下來,層落,混合著汗,在額頭留下一道一道的痕跡,污有些沾在眉上,模樣看起來,并不如何雅觀。
高桓順著陸柬之的目去,忍不住噗的一聲,樂了。
陸煥之這才有所覺察,了臉,小聲地辯解:“本也不想的,只是同行那些人全都……”
陸柬之微微皺了皺眉:“須眉男兒,整日卻學那婦人調朱弄,難怪北人譏嘲我南人只有婦人和兒!”大風小說
陸煥之面紅耳赤,急忙掏出一塊手帕,用力臉。
高桓笑完,也是不忍好友落如此尷尬的境地,忙替他打著圓場,心頗是愉悅。
伯父不答應,那就退而求其次,能以陸柬之之名邀約,也是好的。想必李穆得知消息,應也歡喜。
高桓本想親自找過去的,但想到伯父的令,雖百思不得其解,心底更是不滿,終究還是不敢明著違背,便尋了陸柬之,終于達了心愿。
他按捺住期待的心,長長地吁出一口氣,只盼著重那日,早些到來才好。
……
已是亥時中了。
平常這辰點,高家已閉門,神也早睡下。
但今夜,整個高家卻還燈火通明。高七帶著家中奴仆,在外院翹首等待男主人的歸來。
神此刻正陪在蕭永嘉的邊。
蕭永嘉見打了個哈欠,便催先回房去睡。
便是再困,神此刻也是不肯去睡的。
撐大眼睛,搖頭:“我不困。我要等阿耶回來。阿娘,我幫你梳梳頭發吧。”
神有一把又黑又亮的秀發。垂下之時,在燈下,宛如一匹閃著麗澤的上好綢緞。
這全得來于母親蕭永嘉。
的一頭青,得曾被人以千金賦,廣為傳播。
這掌故,還是早幾年有一回,阿吃醉了酒,和神絮叨之時,無意說的。
據說,長公主還只有神這麼大時,當時尚未滅國、還打著忠于南虞旗號的鮮卑慕容氏,曾派使者南下建康,覲見先帝。
當時使團里,有一個年輕的鮮卑宗室,在先帝為使團舉辦的一場游宴上,偶遇清河公主,為公主所傾倒,不但效仿南人,花費重金請人寫賦,表達自己對公主的仰慕,竟還期大虞能下嫁公主。
自然了,先帝怎肯讓自己驕傲而尊貴的公主兒下嫁到北方那個業已搖搖墜的屬國,便以公主已有婚約為由,拒了那個鮮卑人。鮮卑人抱憾而去。
多年之后,一切是人非。
昔日的公主,如今已為人母。而鮮卑人的國,也早被羯所滅。當年的那個宗室慕容西,降了北夏后,被封為大寧侯,因能征善戰,得了北方第一猛將的稱號。
而那首重金換來的賦,也早化了秦淮河的婉濃煙波,再沒留下半點的痕跡。
但據阿的說法,全篇濃墨重彩,毫不吝嗇地以各種最華麗的辭藻,對公主的,加以描繪和贊,尤其是那一頭青,更是被描繪能人魂牽夢縈的麗寄托。
阿當時酒醒過后,便連聲否認,說全都是自己胡謅出來的,神千萬不要當真。
不管掌故是不是真,在神的心底里,因為阿的那段酒后失言,令父母的往事,反倒更蒙上了一層神的彩。
蕭永嘉如今雖人到中年了,但一頭長發,依舊烏黑發亮。
今晚阿耶就要回了。
出于自己那小小的,不能人知道的私心,神忽然想幫母親再梳個頭,好讓發看起來更加富有澤,麗人。
取了青玉梳,將蕭永嘉坐在鏡臺之前,自己跪坐于的后,對著鏡子,仔細地梳著母親的發。
梳完后,喚手巧的侍綰出母親喜的回心髻,又用自己的小指,挑了一丁點兒前些日剛調出來的玫瑰口脂,親手輕輕地點在母親的雙之上。
口脂潤澤而細膩,化在上,鮮若花,淡香沁鼻。
神平日不大用這些的,但也喜歡這種味道。
忙忙碌碌時,蕭永嘉口中雖不住抱怨,卻還是坐在那里,笑著,任由兒替自己梳頭點。
“阿娘,阿耶那麼辛苦,好容易才回家,晚上你不要趕他去書房睡,好不好?”
神從后趴了過來,一雙臂膀,環抱住了蕭永嘉的雙肩,附到耳畔,悄悄地懇求。
蕭永嘉轉過臉,對上兒那雙含著期待之的明亮雙眸,心里忽然一酸。
還沒來得及開口,聽外頭阿說道:“稟長公主,相公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