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洗清
先前傅煜攜妻回京、召宮時, 便有好事者將目盯向魏家和睿王府。之後金壇寺法會上,四人同行進香,更是令一衆看客險些驚掉眼珠子——
前年臘月裡流言蜚語傳遍京城, 高門貴戶之間, 幾乎將這事嚼爛。魏攸桐夢落空, 纏著睿王不放, 甚至以相、以死相,詛咒許朝宗和徐淑不得好死。這般傳言,幾乎每個人都聽過, 縱有數人覺得言過其實,多數人卻信了八分。
誰知兜兜轉轉, 不過一年有餘的景, 魏攸桐竟攜著夫君,跟睿王夫婦走到了一?
更別說, 那夫君還是威震邊塞、名聞朝野的悍勇猛將。
那日的形迅速傳開, 經三四日發酵議論, 雖不至於傳遍街巷, 卻也人滿懷好奇。
是以今日睿王府設宴待客,衆人雖不言語,暗地裡卻都存著看戲探究竟的心思。
睿王府軒峻闊敞,豪奢華貴, 正門守衛森嚴, 甚容閒人通行。因宴席設在東邊的鏡園, 賓客也多從東門往來, 寶馬雕鞍、香車華蓋,赴宴的車馬轎占了半條長街,各府隨行的僕從不得的,也都聚在周嫂,聽候主人傳喚。
賓客陸續抵達,眷們綾羅在,男客錦玉冠,放眼去,滿目珠翠。
攸桐隻略瞧了一眼,便落下簾,只等馬車在門前停穩,才理袖起。
早有王府的僕從迎過來,幫著牽馬趕車,被傅煜扶著下車,前面的魏思道夫婦也都過來。負責王府宴席賓客的禮迎上前,滿面笑容地請他們進去,繞過影壁,一道寬敞的甬道通往鏡春湖,宴席便設在湖畔。
初春時節,春漸而明,照得人亦神采奕奕。
攸桐出門前特地裝點過,滿頭青堆起,雲鬢霧鬟,點綴翡翠金釵。黛眉杏眼稍做描摹,臉頰腮邊略施脂,雙紅,耳畔懸了明珠,顧盼之間,彩照人。二八年華的妙齡佳人,姿修長,羅群曳地,是往春下站著,便惹眼的景致。
更別說,的旁還有姿貌嚴毅、氣度威儀的傅煜。
夫妻倆幷肩而行,哪怕不挽臂攬肩的姿態,也讓人覺得英雄人、相得益彰。
短短百來步的距離,周遭便已有許多目投過來。
爲金壇寺之事而好奇的、因舊日流言而鄙夷的,各存心思。或明目張膽,或暗中打量。
攸桐曾頂著滿城流言和異樣目從容前行,種種指點都不足爲懼,豈會在乎這場合?隻視若無睹,從容緩步而行,見舊日識的,若對方態度和氣,便也含笑招呼。
到得湖畔,男丁往左,眷向右。
攸桐挽著薛氏走了兩步,便看到衆星捧月般站在閣樓前的徐淑,盛裝麗服,端莊含笑。
兩人的目遠遠相,徐淑作微頓,旁正奉承談笑的眷瞧見,亦跟著看過來。便見湖畔人慢行,綺年玉貌,艶人——此人是誰,在場的人,豈能認不出來?那日金壇寺的事傳開,許多人還不信睿王妃會跟魏攸桐重修舊好,如今親眼見魏攸桐赴宴,都暗自覺得意外。
不過片刻,被這古怪的氛圍吸引,原本看湖閒談的眷們,也都或明或暗地瞧過來。
攸桐便是踏著這簇簇目,走到徐淑跟前。
而後雙手斂於前,盈盈行禮。
徐淑被許朝宗連著叮囑了兩天,既已忍氣同意,哪能在此時出紕?當即笑著攙扶,狀若親熱地道:「可算是來了。難得來京城一趟,我特地請了膳房裡擅做糕點的廚過來,做了你吃的銀糕,還是你喜歡的香甜滋味。」說著,又挽住薛氏,微微笑道:「夫人一向都好嗎?」
慣會在人前做戲,臉上帶笑、背後藏刀。
薛氏卻是溫和之人,想著當初攸桐被得走投無路、傷心自盡,過後徐家又窮追不捨,肆意欺淩,心裡頭那道坎過不去,手臂僵了僵,不聲地回來,道:「都好,多謝王妃記掛。」
徐淑不以爲意,招呼衆人到暖閣裡坐著說話。
……
暖閣前的這形,前後不過三四句話的功夫。
陪在徐淑邊的多是公侯府邸的婦人,宅裡見多識廣,即便覺得這形滿是古怪,卻都按捺著,暗裡打量這兩位恩怨糾纏的人。暖閣之外的姑娘們跟前,形可就孑然不同了——
先前徐淑嫁王府,徐渺借勢狠狠風了一把。
徐渺雖也是太傅孫,卻沒姐姐那樣的城府,子也頗急躁。當初竄上跳下,拿著攸桐的名聲說事,連在越國公府宴席那樣的場合,都不忘詆毀攸桐,拉攏著好的姑娘使勁踩,恨不能煽得所有人都唾棄攸桐,平常又豈會安靜?
這一年裡,幾乎是逢人就說,逮住機會便要嘲諷一番。
跟有點往來的姑娘,幾乎都知道,魏攸桐厚顔無恥、死纏爛打,跟徐淑已勢不兩立。
誰知衆目睽睽,那邊竟會毫無芥?
有看不慣徐渺仗勢驕蠻的,忍不住暗裡調侃起來,竊竊私語,只等開宴後才稍稍收斂。
但衆人的目,卻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挪到了攸桐上。
攸桐淡然自若,造足了勢,等眷都來得齊全,好奇心也勾得差不多,便看向徐淑。
那位端坐在主位,金釵玉簪,滿皆是貴重珍寶。
瞧見攸桐的眼,自知其意,面上笑容端莊得,藏在袖中的手卻不自覺地握——終究是王妃之尊,千萬人之上的份,嫁進睿王府後,早已習慣前呼後擁、人跪拜,要在衆目睽睽下自打,談何容易?
然而事已至此,縱不願,又能奈何?
徐淑咬了咬牙,手取了桌上玉杯,而後朝側侍低聲吩咐。
侍應命,快步走至攸桐座位旁,幫著斟滿了酒。
這一番靜甚是惹眼,周遭眷不由得停下閒談,了過來。
便見徐淑舉杯,朝衆人緩緩繞了一圈,而後緩聲道:「今日設宴邀請諸位,共賞春,著實令人快。我這一杯,便先敬諸位,往後得空時多往來走,也能熱鬧些。」說罷,一飲而盡。
這話來得古怪,旁人卻不敢怠慢,各自飲盡杯中酒。
便見徐淑再度舉杯,這回卻是越過旁人,看向攸桐,道:「你能應邀赴宴,我著實高興。」
「王妃客氣了。」攸桐開口,聲音清越,響在近乎雀無聲的敞廳裡,甚是悅耳。瞧了眼徐淑,目又掃過在座衆人,道:「先前幷非我不肯赴宴,只是爲了避嫌。王妃也知道,前年京城裡,曾有許多傳言——」
聲音微頓,自哂般笑了笑,道:「說我慘遭拋棄、因生恨,不止屢屢糾纏睿王殿下,厚顔無恥地死纏爛打,甚至以死相,還曾怨恨王妃笑裡藏刀、橫刀奪,暗中咒駡,有許多不敬的言辭。所謂三人虎,那種時候,我若還敢跟王妃有半點來往,旁人傳出去,怕是要說我心腸狠毒,意圖行刺了。沒辦法,只能先避著。」
在座衆人都記得那時的形,看主提起,不由凝神,想聽個究竟。
——畢竟彼時雖滿城駡名,卻多是口耳相傳、道聽途說,沒人真的親眼見過。那些事是真是假,終究令人好奇。
廳裡一時安靜,徐淑聽見那「笑裡藏刀、橫刀奪」時,指甲忍不住扣玉杯。
但此刻,已無法計較。
見攸桐目瞥過來,只能端出笑意,聲道:「那都是旁人說,何必放在心上。」
「人言可畏,王妃在其外,不覺得如何,我卻覺煎熬得很。畢竟京城就這麼大,是人,誰願意被人無端指點、揣測議論?」目稍許嘲諷,掃過在場衆人,帶了點渡盡劫波後的滄桑,「那會兒我才多大?如何得住那些議論。」
聲音裡,到底帶著難傷心的味道。
在場眷幷非鐵石心腸,想著那時萬人唾駡的形,將心比心,難免有人覺得心疼。
有心腸善、仗義的,忍不住道:「當時我就覺得古怪,覺得那傳言鋪天蓋地的一邊倒,著實狠辣,言過其實,像是有人故意抹黑一般。夫人也別太傷心,過來便好,造謠之人,會遭報應。」
「但願天道回吧。」攸桐衝激微笑,而後看向徐淑,「趁著今日人多,王妃不如說句公道話,那些事,可曾有過?」
事實如何,唯有當事人最清楚。
滿廳的目,幾乎都投向了徐淑。
徐淑被那許多火辣辣的目盯著,又聽攸桐暗中帶刺,渾難之極,卻只能面疼惜,咬牙道:「都是子虛烏有的瞎話!也不知是誰背後造,以訛傳訛!若當真有那種事,我和殿下豈能不知?殿下先前聽見傳言,也曾親口駁斥,只是謠言像潑出去的水,他也沒法攔著。」
此言一出,底下立時響起竊竊私語。
以睿王妃的份,倘若真有那些事,豈會輕易放過?
如今既否認,便是親口闢謠,蓋棺定論了。
先前那場風波裡,本就有人心存懷疑,只是被旁人言論裹挾,不敢質疑。
事晾了一年,最初一邊倒的架勢過去,有人回想時固然覺得奇怪,也無從證實。如今睿王妃親口闢謠,已是鐵證如山。
席間當即有人竊竊私語起來,這個說當時就瞧出事有蹊蹺,覺得有人從中作梗,那個說早就看出了端倪,說了也沒人信,你一言我一語,滿屋子裡竟都了慧眼如炬的明白人,渾然忘了當時也曾以此做笑談。
慢慢地,便有人議論背後造謠生事、推波助瀾的,說那些人居心惡毒、行事卑鄙。
徐淑端坐在上首,聽著那些刺耳如刀劍的言論,當著攸桐的面,難堪而尷尬,卻不得不維持端莊笑意,甚至在旁人跟搭話時,違心附和。
攸桐慢慢喝茶,瞧著徐淑那幾乎泛白的指節,暗自冷笑。
這點議論都不住嗎?
等日後將滿城駡名原數奉還,可要比這狠辣千倍萬倍。
走著瞧吧!
第44章 洗清
先前傅煜攜妻回京、召宮時, 便有好事者將目盯向魏家和睿王府。之後金壇寺法會上,四人同行進香,更是令一衆看客險些驚掉眼珠子——
前年臘月裡流言蜚語傳遍京城, 高門貴戶之間, 幾乎將這事嚼爛。魏攸桐夢落空, 纏著睿王不放, 甚至以相、以死相,詛咒許朝宗和徐淑不得好死。這般傳言,幾乎每個人都聽過, 縱有數人覺得言過其實,多數人卻信了八分。
誰知兜兜轉轉, 不過一年有餘的景, 魏攸桐竟攜著夫君,跟睿王夫婦走到了一?
更別說, 那夫君還是威震邊塞、名聞朝野的悍勇猛將。
那日的形迅速傳開, 經三四日發酵議論, 雖不至於傳遍街巷, 卻也人滿懷好奇。
是以今日睿王府設宴待客,衆人雖不言語,暗地裡卻都存著看戲探究竟的心思。
睿王府軒峻闊敞,豪奢華貴, 正門守衛森嚴, 甚容閒人通行。因宴席設在東邊的鏡園, 賓客也多從東門往來, 寶馬雕鞍、香車華蓋,赴宴的車馬轎占了半條長街,各府隨行的僕從不得的,也都聚在周嫂,聽候主人傳喚。
賓客陸續抵達,眷們綾羅在,男客錦玉冠,放眼去,滿目珠翠。
攸桐隻略瞧了一眼,便落下簾,只等馬車在門前停穩,才理袖起。
早有王府的僕從迎過來,幫著牽馬趕車,被傅煜扶著下車,前面的魏思道夫婦也都過來。負責王府宴席賓客的禮迎上前,滿面笑容地請他們進去,繞過影壁,一道寬敞的甬道通往鏡春湖,宴席便設在湖畔。
初春時節,春漸而明,照得人亦神采奕奕。
攸桐出門前特地裝點過,滿頭青堆起,雲鬢霧鬟,點綴翡翠金釵。黛眉杏眼稍做描摹,臉頰腮邊略施脂,雙紅,耳畔懸了明珠,顧盼之間,彩照人。二八年華的妙齡佳人,姿修長,羅群曳地,是往春下站著,便惹眼的景致。
更別說,的旁還有姿貌嚴毅、氣度威儀的傅煜。
夫妻倆幷肩而行,哪怕不挽臂攬肩的姿態,也讓人覺得英雄人、相得益彰。
短短百來步的距離,周遭便已有許多目投過來。
爲金壇寺之事而好奇的、因舊日流言而鄙夷的,各存心思。或明目張膽,或暗中打量。
攸桐曾頂著滿城流言和異樣目從容前行,種種指點都不足爲懼,豈會在乎這場合?隻視若無睹,從容緩步而行,見舊日識的,若對方態度和氣,便也含笑招呼。
到得湖畔,男丁往左,眷向右。
攸桐挽著薛氏走了兩步,便看到衆星捧月般站在閣樓前的徐淑,盛裝麗服,端莊含笑。
兩人的目遠遠相,徐淑作微頓,旁正奉承談笑的眷瞧見,亦跟著看過來。便見湖畔人慢行,綺年玉貌,艶人——此人是誰,在場的人,豈能認不出來?那日金壇寺的事傳開,許多人還不信睿王妃會跟魏攸桐重修舊好,如今親眼見魏攸桐赴宴,都暗自覺得意外。
不過片刻,被這古怪的氛圍吸引,原本看湖閒談的眷們,也都或明或暗地瞧過來。
攸桐便是踏著這簇簇目,走到徐淑跟前。
而後雙手斂於前,盈盈行禮。
徐淑被許朝宗連著叮囑了兩天,既已忍氣同意,哪能在此時出紕?當即笑著攙扶,狀若親熱地道:「可算是來了。難得來京城一趟,我特地請了膳房裡擅做糕點的廚過來,做了你吃的銀糕,還是你喜歡的香甜滋味。」說著,又挽住薛氏,微微笑道:「夫人一向都好嗎?」
慣會在人前做戲,臉上帶笑、背後藏刀。
薛氏卻是溫和之人,想著當初攸桐被得走投無路、傷心自盡,過後徐家又窮追不捨,肆意欺淩,心裡頭那道坎過不去,手臂僵了僵,不聲地回來,道:「都好,多謝王妃記掛。」
徐淑不以爲意,招呼衆人到暖閣裡坐著說話。
……
暖閣前的這形,前後不過三四句話的功夫。
陪在徐淑邊的多是公侯府邸的婦人,宅裡見多識廣,即便覺得這形滿是古怪,卻都按捺著,暗裡打量這兩位恩怨糾纏的人。暖閣之外的姑娘們跟前,形可就孑然不同了——
先前徐淑嫁王府,徐渺借勢狠狠風了一把。
徐渺雖也是太傅孫,卻沒姐姐那樣的城府,子也頗急躁。當初竄上跳下,拿著攸桐的名聲說事,連在越國公府宴席那樣的場合,都不忘詆毀攸桐,拉攏著好的姑娘使勁踩,恨不能煽得所有人都唾棄攸桐,平常又豈會安靜?
這一年裡,幾乎是逢人就說,逮住機會便要嘲諷一番。
跟有點往來的姑娘,幾乎都知道,魏攸桐厚顔無恥、死纏爛打,跟徐淑已勢不兩立。
誰知衆目睽睽,那邊竟會毫無芥?
有看不慣徐渺仗勢驕蠻的,忍不住暗裡調侃起來,竊竊私語,只等開宴後才稍稍收斂。
但衆人的目,卻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挪到了攸桐上。
攸桐淡然自若,造足了勢,等眷都來得齊全,好奇心也勾得差不多,便看向徐淑。
那位端坐在主位,金釵玉簪,滿皆是貴重珍寶。
瞧見攸桐的眼,自知其意,面上笑容端莊得,藏在袖中的手卻不自覺地握——終究是王妃之尊,千萬人之上的份,嫁進睿王府後,早已習慣前呼後擁、人跪拜,要在衆目睽睽下自打,談何容易?
然而事已至此,縱不願,又能奈何?
徐淑咬了咬牙,手取了桌上玉杯,而後朝側侍低聲吩咐。
侍應命,快步走至攸桐座位旁,幫著斟滿了酒。
這一番靜甚是惹眼,周遭眷不由得停下閒談,了過來。
便見徐淑舉杯,朝衆人緩緩繞了一圈,而後緩聲道:「今日設宴邀請諸位,共賞春,著實令人快。我這一杯,便先敬諸位,往後得空時多往來走,也能熱鬧些。」說罷,一飲而盡。
這話來得古怪,旁人卻不敢怠慢,各自飲盡杯中酒。
便見徐淑再度舉杯,這回卻是越過旁人,看向攸桐,道:「你能應邀赴宴,我著實高興。」
「王妃客氣了。」攸桐開口,聲音清越,響在近乎雀無聲的敞廳裡,甚是悅耳。瞧了眼徐淑,目又掃過在座衆人,道:「先前幷非我不肯赴宴,只是爲了避嫌。王妃也知道,前年京城裡,曾有許多傳言——」
聲音微頓,自哂般笑了笑,道:「說我慘遭拋棄、因生恨,不止屢屢糾纏睿王殿下,厚顔無恥地死纏爛打,甚至以死相,還曾怨恨王妃笑裡藏刀、橫刀奪,暗中咒駡,有許多不敬的言辭。所謂三人虎,那種時候,我若還敢跟王妃有半點來往,旁人傳出去,怕是要說我心腸狠毒,意圖行刺了。沒辦法,只能先避著。」
在座衆人都記得那時的形,看主提起,不由凝神,想聽個究竟。
——畢竟彼時雖滿城駡名,卻多是口耳相傳、道聽途說,沒人真的親眼見過。那些事是真是假,終究令人好奇。
廳裡一時安靜,徐淑聽見那「笑裡藏刀、橫刀奪」時,指甲忍不住扣玉杯。
但此刻,已無法計較。
見攸桐目瞥過來,只能端出笑意,聲道:「那都是旁人說,何必放在心上。」
「人言可畏,王妃在其外,不覺得如何,我卻覺煎熬得很。畢竟京城就這麼大,是人,誰願意被人無端指點、揣測議論?」目稍許嘲諷,掃過在場衆人,帶了點渡盡劫波後的滄桑,「那會兒我才多大?如何得住那些議論。」
聲音裡,到底帶著難傷心的味道。
在場眷幷非鐵石心腸,想著那時萬人唾駡的形,將心比心,難免有人覺得心疼。
有心腸善、仗義的,忍不住道:「當時我就覺得古怪,覺得那傳言鋪天蓋地的一邊倒,著實狠辣,言過其實,像是有人故意抹黑一般。夫人也別太傷心,過來便好,造謠之人,會遭報應。」
「但願天道回吧。」攸桐衝激微笑,而後看向徐淑,「趁著今日人多,王妃不如說句公道話,那些事,可曾有過?」
事實如何,唯有當事人最清楚。
滿廳的目,幾乎都投向了徐淑。
徐淑被那許多火辣辣的目盯著,又聽攸桐暗中帶刺,渾難之極,卻只能面疼惜,咬牙道:「都是子虛烏有的瞎話!也不知是誰背後造,以訛傳訛!若當真有那種事,我和殿下豈能不知?殿下先前聽見傳言,也曾親口駁斥,只是謠言像潑出去的水,他也沒法攔著。」
此言一出,底下立時響起竊竊私語。
以睿王妃的份,倘若真有那些事,豈會輕易放過?
如今既否認,便是親口闢謠,蓋棺定論了。
先前那場風波裡,本就有人心存懷疑,只是被旁人言論裹挾,不敢質疑。
事晾了一年,最初一邊倒的架勢過去,有人回想時固然覺得奇怪,也無從證實。如今睿王妃親口闢謠,已是鐵證如山。
席間當即有人竊竊私語起來,這個說當時就瞧出事有蹊蹺,覺得有人從中作梗,那個說早就看出了端倪,說了也沒人信,你一言我一語,滿屋子裡竟都了慧眼如炬的明白人,渾然忘了當時也曾以此做笑談。
慢慢地,便有人議論背後造謠生事、推波助瀾的,說那些人居心惡毒、行事卑鄙。
徐淑端坐在上首,聽著那些刺耳如刀劍的言論,當著攸桐的面,難堪而尷尬,卻不得不維持端莊笑意,甚至在旁人跟搭話時,違心附和。
攸桐慢慢喝茶,瞧著徐淑那幾乎泛白的指節,暗自冷笑。
這點議論都不住嗎?
等日後將滿城駡名原數奉還,可要比這狠辣千倍萬倍。
走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