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 41 章 四十一

馬車行至山池院,天已大亮。

桓煊走在楓林小徑上,過枝葉看見朝在檐角和屋瓦上躍,小小的院落籠罩在晨曦中,鍍上了一層暖融融的

隨隨早已醒了,休息了一日,熱度徹底退了,人還有些疲憊,不過還是早起在屋里練了會兒拳,沐浴更,用了點薄粥,這才躺回床榻上。此時正懶懶地靠在囊上,手握一卷棋譜,看著解悶。

聽見屋外傳來婢問安的聲音,有些詫異,坐起,放下棋譜,正要下床相迎,桓煊已走了進來。

他的臉蒼白中著微青,眼中有,似乎一夜未眠。

隨隨納悶道:“殿下不是去兵營了嗎?”

話音未落,已落了男人的懷抱中。

摟著,把臉埋在頸項間:“別,讓我抱一抱。”

隨隨覺他子微微發,心臟跳得很快,遲疑了一下,抬手他的背脊:“殿下怎麼了?”

桓煊不回答,只是地抱著,把箍得有些生疼,良久方才松開些:“宮里出了點事,沒去兵營。”

隨隨心頭微微一,宮里出事,很可能是陳王的尸首被發現了,算算時日也差不多該有人找到了。

知道桓煊與這五弟并不親近,但總是脈相連的親人,看見弟弟慘死,想必是不好的。隨隨并不為殺死桓炯后悔,但看見桓煊如此,心里還是有些不是滋味。

定了定神道:“殿下從宮里來,這時候還沒用過早膳吧?”

只是尋常的一句噓寒問暖,桓煊卻莫名生出一種寧謐安心的覺,無論如何天地間還有這一方角落,這一方角落里還有一個完全屬于他的人。

他把摟得更,把臉埋得更深:“我要吃你做的湯面片,還有鼓樓子。”

隨隨道:“殿下不是不吃羊麼?”

桓煊強詞奪理:“那不腥不膻,不腥不膻的不是羊。”

“民這就去給殿下做,”隨隨道,“殿下松松手。”

桓煊道:“你病還沒好,等病好了再做給孤吃。”

頓了頓:“現在讓孤抱著,孤不。”

隨隨無可奈何道:“殿下昨夜沒睡好吧?去床上歇息吧。”

桓煊道:“孤從外頭進來,還沒盥洗。”

“民給殿下去打熱水。”隨隨溫聲道。

桓煊覺整個人都已泡在了熱水中,板著臉道:“誰要你伺候了,病還沒好,折騰什麼,回床上去。”

說罷把推回床上,塞進被子里,自去凈房中盥洗,換了寢出來,上床從背后抱住

他疲憊到極點,反而睡不著,的耳,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鹿隨隨,你的名字是哪個字?”

隨隨心頭一突,緩緩調勻呼吸:“民也不知道,阿耶阿娘都不知字,只是著順口。”

桓煊輕哼了一聲,他人查過這子的戶籍,上面連個正經的名字都沒有,貧寒人家的子大抵是這樣,取個小名只是家人著順口。m.166xs.cc

他想了想道:“孤替你定一個。高嬤嬤教過你詩經麼?”

隨隨心頭一凜,抑制不住心臟跳得越來越快,勉強穩住心神:“還沒有,只學完千字文。”

桓煊把的手攥在手里,的手不算小,也不,但手指修長,手心干燥,有力而穩定,他很喜歡。

的手道:“詩經衛風中有一首詩做有狐,里面有兩個字可作你的名字。”

隨隨的心臟都快跳到了嗓子眼,的小名除了家人只告訴過桓燁,桓燁是絕不可能將這種事告訴別人的。

桓煊不可能知道真正的名字,可即便明白這一點,還是忍不住心悸,仿佛冥冥中有天意似的,人不寒而栗。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桓煊念了一句,隨即自言自語似地道,“不妥,綏綏是獨行貌,太孤凄,還是跟隨的隨好,從今往后你就隨著孤,再也不會讓你落單……改日孤教你寫自己的名字……”

他的語聲漸漸低下去,鼻息慢慢變沉。

隨隨一地僵臥了一會兒,待確定他已睡沉不會被驚,這才輕輕出手,小心翼翼地從他懷抱中鉆出來,起去了外頭。

桓煊睡了一個多時辰,醒來時發現懷里的人不見了,他下意識地皺眉,隨即聞到一微帶焦味的麥餅香氣。

他坐起,披上裳下了床,走到廊下,果見鹿隨隨又支起了的胡餅攤子。

鼓樓子的香氣一蓬一蓬地從鐵爐子上升起,像一團團溫暖的云,鉆進他的肺腑里,讓他的四肢百骸都暖熱起來。

子站在庭中,背對著他,烏發隨意地綰了個圓髻,病了一場肩背薄削了不,看著幾乎有些伶仃。

桓煊皺起眉道:“鹿隨隨,說了讓你躺著養病,怎麼不聽話?”

隨隨轉過頭沖他一笑:“民人,整天閑躺著反而要生病。”

說著練地用手中竹筴把鼓樓子翻了個面:“殿下先去洗漱吧,一會兒就能吃了。”

桓煊回屋中洗漱,整理好裳回到堂中,隨隨用盤子端了切好的鼓樓子進來,食案上擺了魚茸粥和幾樣清淡的小菜。

鼓樓子味厚,配上清淡鮮甜的魚茸粥剛好。

桓煊執起玉湯匙:“你也一起吃。”

隨隨道:“民早晨起來吃過了,眼下還不,看著殿下吃就行了。”

一邊說著,一邊用小風爐煮茶。

煮茶沒什麼手法可言,隨手抓一把茶葉搗搗碎,待銅銚子里水沸了,把茶倒進去,也不管一沸兩沸的,估著差不多就往里加調料。

桓煊在一旁看得眼角直跳,終于還是忍住了什麼也沒說。

隨隨煮了茶自己不喝,給桓煊倒了一杯:“餡油膩,殿下解解膩吧。”

桓煊接過茶杯喝了一口,差點沒吐出來,撂下杯子,卷起袖子道:“你讓開,孤來煮。”

說罷侍去清涵院中取他常用的茶爐、茶釜和茶碗。

隨隨讓出位子給他,另外搬了張小杌子來,托著腮看他煮茶。

他煮茶的樣子很漂亮,神專注,姿態優雅,作行云流水,端的是賞心悅目。

隨隨再次在心中慨,齊王殿下真是個講究人。

桓煊將黑釉茶碗放在面前:“嘗嘗。”

隨隨雙手捧起茶碗,好奇地嘗了一口,皺起眉頭,漂亮有什麼用,還不是又酸又咸又苦,還不如春桃煮的棗茶。

“怎麼樣?”桓煊看著的臉。

隨隨實在夸不出什麼來,只能道:“嗯……”

桓煊沒好氣地從手中奪過茶碗:“不喜歡還給孤,孤自己喝。”

說著賭氣似地喝了一大口。

隨隨無奈地彎了彎角:“民是村姑,喝不慣茶也分不出好壞。”

桓煊雖然時常在心里編排,但聽自己說出來卻不樂意:“和村不村有什麼關系,是你舌頭不上進。”

隨隨彎著眉眼道:“殿下說的都對。”

桓煊鬧得沒了脾氣,放下茶碗道;“孤還要去兵營,你安生在床上躺著,別再把自己折騰病了。”

隨隨抬起眼:“殿下還要去?”

桓煊頷首:“該辦的事還沒辦完。”

隨隨道:“殿下路上小心。”

神翼軍駐扎在長安城北面,從王府近許多,他這一個大圈子繞得著實沒必要。

桓煊見失神,以為聽見自己立即要走才低落,心頭不由一,煮茶的事也不計較了:“這幾日宮中和軍中事多,大約不能常來陪你,你一個人時別胡思想。”

頓了頓:“若有急事,人帶著玉牌來找我。”

……

桓煊沒料錯,接下去的幾日宮里確實不太平。

皇帝派衛暗中搜了陳王府,發現陳王以服藥煉丹為名,結道士方式,煉制毒藥,他府中有一地窖,里面不僅有毒殺故太子用的南海奇毒,還有幾十種毒各不相同的藥

皇帝自然震怒,但天家手足相殘之事不能昭告天下,只能給淑妃和陳王母子定一個“結道士,自稱休咎,妄言吉兇,私藏甲胄和”的罪名,將兩人追貶為庶人。

淑妃母家本來也不是什麼顯宦,父親是靠著兒才謀了個從四品的國子監司業。淑妃母子謀逆案的牽連,淑妃母家抄家沒族,父兄坐棄市之刑,其余人等流三千里。

早在消息傳遍長安城的街巷里坊之前,隨隨已經得到了脂鋪傳來的消息。

陳王尸首被人找到的當晚,淑妃在自己的寢殿中服毒自盡,而所服的毒藥正是毒殺故太子所用的毒藥。

桓炯說過此事是他一人所為,淑妃并不知,隨隨本來對他這一面之詞將信將疑,但淑妃一死,反倒可以確定確實沒參與。

殺人者急于將所有罪責推到淑妃母子上,卻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他不該用那種毒藥,即便淑妃真的畏罪自也會顧忌母家幾十口人的命運,應當竭力遮掩故太子薨逝的真相,為自己和兒子留個后名,也給家人留個蔭蔽。

若只是為了向皇后報復,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

但是淑妃的死做得干凈利落、天的部下沒查出一點蛛馬跡,尸經仵作勘驗,淑妃上沒有留下任何遭人強迫的痕跡,醫也已證明,這種毒藥要即刻致死,要服很大劑量,不管放在食還是酒中都能輕易嘗出不對,所以淑妃一定是自愿服毒的。

隨隨想了想,淑妃遭喪子打擊,正是悲痛絕之時,若是有心人引導,將陳王毒殺桓燁之事相告,令淑妃萬念俱灰之余又驚恐不安,再適時送上毒藥,許諾只要一死就將真相永遠埋葬,保住和陳王后哀榮,淑妃這樣的子,在絕之下聽信那人的話,是極有可能的事。也只有在不知此種毒藥來歷的時候,才會自愿服下。

那幕后之人做事謹慎,總是躲在暗中因勢利導、順水推舟,每次出手都確保萬無一失。嫌疑最大的當然是太子,可要抓住他的把柄實屬不易,除非他主出手……

……

斬了淑妃的父兄和一眾與陳王府有來往的“妖道妖僧”后,陳王謀逆案終于塵埃落定,幾場春雨一下,沖散了刑場上的跡,這個驚世駭俗的大案也歸沉寂。

隨隨將養了半個月,雙頰漸漸起來,多虧桓明珪的百年山參和紫靈芝,子骨也恢復得差不多了。

氣候漸暖,青龍寺的疫病萬幸沒有擴散開,桓煊也不必三天兩頭往宮里和京畿跑,終于得了幾日閑暇。

高邁巡視完田莊回到王府,第一件差事便是將不久前從山池院搬回王府的家俬擺設件再搬去山池院。

他對主人在鹿隨隨一事上的反復早有預料,用了半天時間,指揮著仆役們重新收拾停當。

跟著一起回來的還有高嬤嬤。

鹿隨隨守得云開見月明,高嬤嬤起初很高興,但聽春條說把到手的貴妾名分推了出去,便時時用一種恨鐵不鋼的眼神瞪著隨隨。

隨隨只當看不見,高嬤嬤又開始長吁短嘆,隨隨仍舊充耳不聞,高嬤嬤又把中斷的習字課拾了起來,今天給講怨歌行,明天給講長門賦,鹿隨隨還是冥頑不靈,老嬤嬤只好直言不諱:“娘子再好,總有年老衰的時候,哪天恩寵不在,娘子打算怎麼辦呢?”

頓了頓,嘆了口氣:“這話老奴也不想說,可為了娘子計不得不說。娘子想必也聽說了,陛下已經在替殿下選王妃了,雖說因為宮里出事暫且耽擱,可眼下事過去,轉過頭就該重新提起,娘子不趁著王妃還未過門將名分定下來,將來懊悔可來不及了。”

隨隨知道他們都是真心為著想,可個中由又不好解釋,只得編瞎話:“能伺候殿下就是天大的福分了,阿娘說我命里福薄,太重的福氣承不住。”

這話三分真七分假,的眼神也有些黯然。

老人家有不信命的,高嬤嬤皺著眉頭暗道一聲“作孽”,第二天終于不給講怨婦詩,換了妙法蓮華經,多念多讀多抄寫,攢攢功德,免得被他們殿下的盛寵垮了。

只有桓煊自己知道,這盛寵對他來說簡直是煎熬。

兩人剛和好那會兒,隨隨剛病愈,子還沒將養好,他自然沒什麼別的心思。何況那時恰逢陳王事發,京畿又有瘟疫,他忙得腳不沾地,偶爾來一趟山池院也是匆匆忙忙。

暫且了結,也調理得差不多了,眼見氣一天天好起來,臉頰潤起來,上的也漸漸長回來,他的日子就開始難熬了。

可每次一想到行.房后要灌避子湯,他最終還是打消了念頭。

以前不在乎這個人,他做什麼全憑自己高興,可如今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對好點,便不能讓這麼傷了。

桓煊想起高邁燒掉的那匣子藥丸,便恨得差點把牙咬碎。

他已派人快馬加鞭去邊陲買藥,然而一來一回說也要兩三個月。

有時候他想干脆回王府住一段時日,不在眼前還容易忍耐一些,可一想到鹿隨隨離了自己怕是又要肝郁疾,便還是住在山池院。白天想著分院睡,可一到夜里,那楓林深的火就像有什麼魔力,不知不覺又把他吸了過去。

就這麼煎熬到了四月中,高邁來山池院送賬冊給齊王殿下過目。

桓煊掃了一眼,又問了問府里的況,正要打發他退下,便見這老東西神古怪,眼里閃著狡黠的

桓煊起眼皮乜了他一眼:“還有何事?”

高邁躬道:“啟稟殿下,老奴有罪。”

“何罪?”桓煊道。

“上回殿下吩咐老奴將那盒西域藥丸燒了,老奴年老智昏忘大,竟忘了這事,前日收拾庫房,才發現那盒藥竟然還在……請殿下責罰。”高邁一本正經道。

桓煊盯著他半晌,冷笑道:“孤看你是有點昏聵,可以回去頤養天年了。”

高邁道:“老奴這就亡羊補牢,回去立即燒了。”

“這點事都辦不好,孤也不指你了,”桓煊道,“把藥拿來,孤親自燒。”

高邁忍不住要笑,憋得老臉都紅了:“老奴知錯,請殿下責罰。”

桓煊瞪了他一眼:“還不去?”

高邁不一會兒便將那匣勞什子藥丸送了來。

萬事俱備,到了夜里,桓煊卻有點拉不下臉。

他沐浴完換上寢,靠在榻上等隨隨沐浴,把那黑檀木的匣子顛來倒去把玩了一會兒,然后放在枕邊顯眼

隨隨從浴堂里出來,一眼看見枕邊多了個匣子,問道;“這是什麼?”

桓煊手里拿著卷書,佯裝看得出神,眼皮都沒抬,輕描淡寫道;“總喝避子湯對子不好,另外給你找了種胡藥。”

隨隨目開蓋子,里面裝著個綠的琉璃瓶,倒了一顆在掌心,這避子丸與用的那種有些許不同,不過藥理應當大同小異。

“這怎麼用?”隨隨道,“是吃的麼?”

桓煊放下書卷坐起,清了清嗓子;“是置于……罷了,一會兒孤教你用。”

隨隨抿淺淺一笑:“民去換裳。”

始終記著贗品的職責,知道桓煊喜歡裝扮阮月微的模樣,一向很配合。

桓煊卻道:“不必麻煩了。”

不等隨隨說什麼,雙腳已經離了地面。

自上元節已過去整整三個月,對齊王這樣氣方剛的年輕男子來說,就和三百年差不多。

他的四肢百骸都仿佛要燒起來,裂開,可他還是強忍住了,先用盡手段讓高興了兩回。

齊王殿下悟高,學什麼都快,當真想要取悅人的時候,隨隨完全招架不住。比起以前那樣的疾風驟雨,狂風巨浪,這樣耐心細致的折磨無疑更難挨。

桓煊:“別咬著,都快咬出了。忍不住就別忍了。”雖是嗔怪的口吻,卻是說不出的得意。

隨隨恍惚間還記著不能出聲的規矩,兀自忍耐著。

可這抑更要人命,桓煊見忍得眼梢都泛起了嫣紅,再也按捺不住。

第二天兩人毫不意外地睡遲了。

桓煊本來有晨起練劍的習慣,可一睜眼太明晃晃地照在床前,一覺竟睡到了午時,不由慨,無怪乎他們都說溫鄉英雄冢,溫香玉在懷,他渾骨頭像是泡在了陳年酒里。

他心滿意足地摟著睡的鹿隨隨,一會兒挑起一綹頭發卷在手指上玩,一會兒又鼻子看蹙起眉,等忍不住張開,他便又去堵,撥弄的舌頭。

隨隨被他這樣捉弄,不一會兒也醒了,睡眼惺忪地看了眼床邊更便要起

桓煊抱住:“急什麼,橫豎已經遲了。”

隨隨攏了攏中:“昨日說好了人送鮮魚過來,民做魚羹給殿下吃。”

桓煊心里舒坦,卻故意使壞把剛掖好的中又扯下來:“孤又不是找你來當廚娘的,這些事有下人做。”

隨隨卻道:“這魚多刺,還是自己挑放心。”

輕輕按了按他的肩道:“殿下再睡會兒,魚羹做好了民你起來。”

桓煊見堅持要為他一口吃食忙活,也不忍拂了的心意,挑挑眉道:“罷了,你去吧。”

到得廚房,鮮魚果然已經送到了,裝在竹簍子里,用柳條穿著,有幾條還是活的。

們都知道棠梨院的廚房小,鹿娘子下廚的時候旁人在只會礙手礙腳,便各自去忙別的事。

隨隨從魚簍里挑出最大的一條,用刀剖開魚肚子,從里面挖出一顆蠟丸,割開蠟丸,里面是一張只有兩指寬一紙長的紙條前些時日不便出門,的部下便開始用別的手段遞消息進來。

隨隨匆匆掃了一眼便將紙條扔進了爐膛里。

紙條上只有一條消息,另外那調查桓燁死因的勢力,終于查到了源頭,果然是齊王。

隨隨心里不覺一松,雖然一直相信桓燁的死和齊王無關,能夠確證總是更心安,畢竟相這些時日,不想與他刀劍相向。

將魚上鍋蒸,細細剔去魚刺,烹制魚羹,端去給桓煊當早膳。

桓煊這時候也已起,也有些了,一盅鮮甜的魚羹下肚,整個人說不出的熨帖。用罷早膳,他換上外出的裳,對隨隨道:“孤有事去一趟王府,回來陪你用晚膳。”

隨隨恭送他出門,待車馬聲遠去,方才回到房中,取出筆墨,開始給部下寫回信。

排除了齊王,先太子的嫌疑就更大了。

可他自始至終只是推波助瀾,沒有臟手,自然不會留下證據。要讓他出馬腳,只有下餌他就范,這個餌得有足夠的分量,足夠的威脅,讓他不惜鋌而走險。

合適的餌只有一個人桓煊。

齊王手握重兵已然威脅到太子的地位,若太子知道他還在暗中調查桓燁死因,一定更加忌憚,說不定會忍不住向他出手,到時候要抓他的把柄便容易多了。

但這麼做,自然會讓桓煊陷險境。

隨隨本該毫不猶豫的,但當提起筆的時候,手卻是一頓。

咬了咬,自嘲地一笑,難怪他們都說溫鄉英雄冢,近來日子過得太舒坦,連的心腸都變了。

角笑容消失的時候,已經寫完了回信,信上只有一句話:設法將齊王之事告知太子。

到時候盡可能護他周全便是,畢竟他對長兄還有幾分真心。

隨隨擱下筆,眉心,向窗外,海棠花早謝了,一只雀兒正在枝頭跳躍。

作者有話要說:狗子:嫂子拔x無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131章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雙替身)

第 41 章 四十一

馬車行至山池院,天已大亮。

桓煊走在楓林小徑上,過枝葉看見朝在檐角和屋瓦上躍,小小的院落籠罩在晨曦中,鍍上了一層暖融融的

隨隨早已醒了,休息了一日,熱度徹底退了,人還有些疲憊,不過還是早起在屋里練了會兒拳,沐浴更,用了點薄粥,這才躺回床榻上。此時正懶懶地靠在囊上,手握一卷棋譜,看著解悶。

聽見屋外傳來婢問安的聲音,有些詫異,坐起,放下棋譜,正要下床相迎,桓煊已走了進來。

他的臉蒼白中著微青,眼中有,似乎一夜未眠。

隨隨納悶道:“殿下不是去兵營了嗎?”

話音未落,已落了男人的懷抱中。

摟著,把臉埋在頸項間:“別,讓我抱一抱。”

隨隨覺他子微微發,心臟跳得很快,遲疑了一下,抬手他的背脊:“殿下怎麼了?”

桓煊不回答,只是地抱著,把箍得有些生疼,良久方才松開些:“宮里出了點事,沒去兵營。”

隨隨心頭微微一,宮里出事,很可能是陳王的尸首被發現了,算算時日也差不多該有人找到了。

知道桓煊與這五弟并不親近,但總是脈相連的親人,看見弟弟慘死,想必是不好的。隨隨并不為殺死桓炯后悔,但看見桓煊如此,心里還是有些不是滋味。

定了定神道:“殿下從宮里來,這時候還沒用過早膳吧?”

只是尋常的一句噓寒問暖,桓煊卻莫名生出一種寧謐安心的覺,無論如何天地間還有這一方角落,這一方角落里還有一個完全屬于他的人。

他把摟得更,把臉埋得更深:“我要吃你做的湯面片,還有鼓樓子。”

隨隨道:“殿下不是不吃羊麼?”

桓煊強詞奪理:“那不腥不膻,不腥不膻的不是羊。”

“民這就去給殿下做,”隨隨道,“殿下松松手。”

桓煊道:“你病還沒好,等病好了再做給孤吃。”

頓了頓:“現在讓孤抱著,孤不。”

隨隨無可奈何道:“殿下昨夜沒睡好吧?去床上歇息吧。”

桓煊道:“孤從外頭進來,還沒盥洗。”

“民給殿下去打熱水。”隨隨溫聲道。

桓煊覺整個人都已泡在了熱水中,板著臉道:“誰要你伺候了,病還沒好,折騰什麼,回床上去。”

說罷把推回床上,塞進被子里,自去凈房中盥洗,換了寢出來,上床從背后抱住

他疲憊到極點,反而睡不著,的耳,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鹿隨隨,你的名字是哪個字?”

隨隨心頭一突,緩緩調勻呼吸:“民也不知道,阿耶阿娘都不知字,只是著順口。”

桓煊輕哼了一聲,他人查過這子的戶籍,上面連個正經的名字都沒有,貧寒人家的子大抵是這樣,取個小名只是家人著順口。m.166xs.cc

他想了想道:“孤替你定一個。高嬤嬤教過你詩經麼?”

隨隨心頭一凜,抑制不住心臟跳得越來越快,勉強穩住心神:“還沒有,只學完千字文。”

桓煊把的手攥在手里,的手不算小,也不,但手指修長,手心干燥,有力而穩定,他很喜歡。

的手道:“詩經衛風中有一首詩做有狐,里面有兩個字可作你的名字。”

隨隨的心臟都快跳到了嗓子眼,的小名除了家人只告訴過桓燁,桓燁是絕不可能將這種事告訴別人的。

桓煊不可能知道真正的名字,可即便明白這一點,還是忍不住心悸,仿佛冥冥中有天意似的,人不寒而栗。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桓煊念了一句,隨即自言自語似地道,“不妥,綏綏是獨行貌,太孤凄,還是跟隨的隨好,從今往后你就隨著孤,再也不會讓你落單……改日孤教你寫自己的名字……”

他的語聲漸漸低下去,鼻息慢慢變沉。

隨隨一地僵臥了一會兒,待確定他已睡沉不會被驚,這才輕輕出手,小心翼翼地從他懷抱中鉆出來,起去了外頭。

桓煊睡了一個多時辰,醒來時發現懷里的人不見了,他下意識地皺眉,隨即聞到一微帶焦味的麥餅香氣。

他坐起,披上裳下了床,走到廊下,果見鹿隨隨又支起了的胡餅攤子。

鼓樓子的香氣一蓬一蓬地從鐵爐子上升起,像一團團溫暖的云,鉆進他的肺腑里,讓他的四肢百骸都暖熱起來。

子站在庭中,背對著他,烏發隨意地綰了個圓髻,病了一場肩背薄削了不,看著幾乎有些伶仃。

桓煊皺起眉道:“鹿隨隨,說了讓你躺著養病,怎麼不聽話?”

隨隨轉過頭沖他一笑:“民人,整天閑躺著反而要生病。”

說著練地用手中竹筴把鼓樓子翻了個面:“殿下先去洗漱吧,一會兒就能吃了。”

桓煊回屋中洗漱,整理好裳回到堂中,隨隨用盤子端了切好的鼓樓子進來,食案上擺了魚茸粥和幾樣清淡的小菜。

鼓樓子味厚,配上清淡鮮甜的魚茸粥剛好。

桓煊執起玉湯匙:“你也一起吃。”

隨隨道:“民早晨起來吃過了,眼下還不,看著殿下吃就行了。”

一邊說著,一邊用小風爐煮茶。

煮茶沒什麼手法可言,隨手抓一把茶葉搗搗碎,待銅銚子里水沸了,把茶倒進去,也不管一沸兩沸的,估著差不多就往里加調料。

桓煊在一旁看得眼角直跳,終于還是忍住了什麼也沒說。

隨隨煮了茶自己不喝,給桓煊倒了一杯:“餡油膩,殿下解解膩吧。”

桓煊接過茶杯喝了一口,差點沒吐出來,撂下杯子,卷起袖子道:“你讓開,孤來煮。”

說罷侍去清涵院中取他常用的茶爐、茶釜和茶碗。

隨隨讓出位子給他,另外搬了張小杌子來,托著腮看他煮茶。

他煮茶的樣子很漂亮,神專注,姿態優雅,作行云流水,端的是賞心悅目。

隨隨再次在心中慨,齊王殿下真是個講究人。

桓煊將黑釉茶碗放在面前:“嘗嘗。”

隨隨雙手捧起茶碗,好奇地嘗了一口,皺起眉頭,漂亮有什麼用,還不是又酸又咸又苦,還不如春桃煮的棗茶。

“怎麼樣?”桓煊看著的臉。

隨隨實在夸不出什麼來,只能道:“嗯……”

桓煊沒好氣地從手中奪過茶碗:“不喜歡還給孤,孤自己喝。”

說著賭氣似地喝了一大口。

隨隨無奈地彎了彎角:“民是村姑,喝不慣茶也分不出好壞。”

桓煊雖然時常在心里編排,但聽自己說出來卻不樂意:“和村不村有什麼關系,是你舌頭不上進。”

隨隨彎著眉眼道:“殿下說的都對。”

桓煊鬧得沒了脾氣,放下茶碗道;“孤還要去兵營,你安生在床上躺著,別再把自己折騰病了。”

隨隨抬起眼:“殿下還要去?”

桓煊頷首:“該辦的事還沒辦完。”

隨隨道:“殿下路上小心。”

神翼軍駐扎在長安城北面,從王府近許多,他這一個大圈子繞得著實沒必要。

桓煊見失神,以為聽見自己立即要走才低落,心頭不由一,煮茶的事也不計較了:“這幾日宮中和軍中事多,大約不能常來陪你,你一個人時別胡思想。”

頓了頓:“若有急事,人帶著玉牌來找我。”

……

桓煊沒料錯,接下去的幾日宮里確實不太平。

皇帝派衛暗中搜了陳王府,發現陳王以服藥煉丹為名,結道士方式,煉制毒藥,他府中有一地窖,里面不僅有毒殺故太子用的南海奇毒,還有幾十種毒各不相同的藥

皇帝自然震怒,但天家手足相殘之事不能昭告天下,只能給淑妃和陳王母子定一個“結道士,自稱休咎,妄言吉兇,私藏甲胄和”的罪名,將兩人追貶為庶人。

淑妃母家本來也不是什麼顯宦,父親是靠著兒才謀了個從四品的國子監司業。淑妃母子謀逆案的牽連,淑妃母家抄家沒族,父兄坐棄市之刑,其余人等流三千里。

早在消息傳遍長安城的街巷里坊之前,隨隨已經得到了脂鋪傳來的消息。

陳王尸首被人找到的當晚,淑妃在自己的寢殿中服毒自盡,而所服的毒藥正是毒殺故太子所用的毒藥。

桓炯說過此事是他一人所為,淑妃并不知,隨隨本來對他這一面之詞將信將疑,但淑妃一死,反倒可以確定確實沒參與。

殺人者急于將所有罪責推到淑妃母子上,卻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他不該用那種毒藥,即便淑妃真的畏罪自也會顧忌母家幾十口人的命運,應當竭力遮掩故太子薨逝的真相,為自己和兒子留個后名,也給家人留個蔭蔽。

若只是為了向皇后報復,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

但是淑妃的死做得干凈利落、天的部下沒查出一點蛛馬跡,尸經仵作勘驗,淑妃上沒有留下任何遭人強迫的痕跡,醫也已證明,這種毒藥要即刻致死,要服很大劑量,不管放在食還是酒中都能輕易嘗出不對,所以淑妃一定是自愿服毒的。

隨隨想了想,淑妃遭喪子打擊,正是悲痛絕之時,若是有心人引導,將陳王毒殺桓燁之事相告,令淑妃萬念俱灰之余又驚恐不安,再適時送上毒藥,許諾只要一死就將真相永遠埋葬,保住和陳王后哀榮,淑妃這樣的子,在絕之下聽信那人的話,是極有可能的事。也只有在不知此種毒藥來歷的時候,才會自愿服下。

那幕后之人做事謹慎,總是躲在暗中因勢利導、順水推舟,每次出手都確保萬無一失。嫌疑最大的當然是太子,可要抓住他的把柄實屬不易,除非他主出手……

……

斬了淑妃的父兄和一眾與陳王府有來往的“妖道妖僧”后,陳王謀逆案終于塵埃落定,幾場春雨一下,沖散了刑場上的跡,這個驚世駭俗的大案也歸沉寂。

隨隨將養了半個月,雙頰漸漸起來,多虧桓明珪的百年山參和紫靈芝,子骨也恢復得差不多了。

氣候漸暖,青龍寺的疫病萬幸沒有擴散開,桓煊也不必三天兩頭往宮里和京畿跑,終于得了幾日閑暇。

高邁巡視完田莊回到王府,第一件差事便是將不久前從山池院搬回王府的家俬擺設件再搬去山池院。

他對主人在鹿隨隨一事上的反復早有預料,用了半天時間,指揮著仆役們重新收拾停當。

跟著一起回來的還有高嬤嬤。

鹿隨隨守得云開見月明,高嬤嬤起初很高興,但聽春條說把到手的貴妾名分推了出去,便時時用一種恨鐵不鋼的眼神瞪著隨隨。

隨隨只當看不見,高嬤嬤又開始長吁短嘆,隨隨仍舊充耳不聞,高嬤嬤又把中斷的習字課拾了起來,今天給講怨歌行,明天給講長門賦,鹿隨隨還是冥頑不靈,老嬤嬤只好直言不諱:“娘子再好,總有年老衰的時候,哪天恩寵不在,娘子打算怎麼辦呢?”

頓了頓,嘆了口氣:“這話老奴也不想說,可為了娘子計不得不說。娘子想必也聽說了,陛下已經在替殿下選王妃了,雖說因為宮里出事暫且耽擱,可眼下事過去,轉過頭就該重新提起,娘子不趁著王妃還未過門將名分定下來,將來懊悔可來不及了。”

隨隨知道他們都是真心為著想,可個中由又不好解釋,只得編瞎話:“能伺候殿下就是天大的福分了,阿娘說我命里福薄,太重的福氣承不住。”

這話三分真七分假,的眼神也有些黯然。

老人家有不信命的,高嬤嬤皺著眉頭暗道一聲“作孽”,第二天終于不給講怨婦詩,換了妙法蓮華經,多念多讀多抄寫,攢攢功德,免得被他們殿下的盛寵垮了。

只有桓煊自己知道,這盛寵對他來說簡直是煎熬。

兩人剛和好那會兒,隨隨剛病愈,子還沒將養好,他自然沒什麼別的心思。何況那時恰逢陳王事發,京畿又有瘟疫,他忙得腳不沾地,偶爾來一趟山池院也是匆匆忙忙。

暫且了結,也調理得差不多了,眼見氣一天天好起來,臉頰潤起來,上的也漸漸長回來,他的日子就開始難熬了。

可每次一想到行.房后要灌避子湯,他最終還是打消了念頭。

以前不在乎這個人,他做什麼全憑自己高興,可如今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對好點,便不能讓這麼傷了。

桓煊想起高邁燒掉的那匣子藥丸,便恨得差點把牙咬碎。

他已派人快馬加鞭去邊陲買藥,然而一來一回說也要兩三個月。

有時候他想干脆回王府住一段時日,不在眼前還容易忍耐一些,可一想到鹿隨隨離了自己怕是又要肝郁疾,便還是住在山池院。白天想著分院睡,可一到夜里,那楓林深的火就像有什麼魔力,不知不覺又把他吸了過去。

就這麼煎熬到了四月中,高邁來山池院送賬冊給齊王殿下過目。

桓煊掃了一眼,又問了問府里的況,正要打發他退下,便見這老東西神古怪,眼里閃著狡黠的

桓煊起眼皮乜了他一眼:“還有何事?”

高邁躬道:“啟稟殿下,老奴有罪。”

“何罪?”桓煊道。

“上回殿下吩咐老奴將那盒西域藥丸燒了,老奴年老智昏忘大,竟忘了這事,前日收拾庫房,才發現那盒藥竟然還在……請殿下責罰。”高邁一本正經道。

桓煊盯著他半晌,冷笑道:“孤看你是有點昏聵,可以回去頤養天年了。”

高邁道:“老奴這就亡羊補牢,回去立即燒了。”

“這點事都辦不好,孤也不指你了,”桓煊道,“把藥拿來,孤親自燒。”

高邁忍不住要笑,憋得老臉都紅了:“老奴知錯,請殿下責罰。”

桓煊瞪了他一眼:“還不去?”

高邁不一會兒便將那匣勞什子藥丸送了來。

萬事俱備,到了夜里,桓煊卻有點拉不下臉。

他沐浴完換上寢,靠在榻上等隨隨沐浴,把那黑檀木的匣子顛來倒去把玩了一會兒,然后放在枕邊顯眼

隨隨從浴堂里出來,一眼看見枕邊多了個匣子,問道;“這是什麼?”

桓煊手里拿著卷書,佯裝看得出神,眼皮都沒抬,輕描淡寫道;“總喝避子湯對子不好,另外給你找了種胡藥。”

隨隨目開蓋子,里面裝著個綠的琉璃瓶,倒了一顆在掌心,這避子丸與用的那種有些許不同,不過藥理應當大同小異。

“這怎麼用?”隨隨道,“是吃的麼?”

桓煊放下書卷坐起,清了清嗓子;“是置于……罷了,一會兒孤教你用。”

隨隨抿淺淺一笑:“民去換裳。”

始終記著贗品的職責,知道桓煊喜歡裝扮阮月微的模樣,一向很配合。

桓煊卻道:“不必麻煩了。”

不等隨隨說什麼,雙腳已經離了地面。

自上元節已過去整整三個月,對齊王這樣氣方剛的年輕男子來說,就和三百年差不多。

他的四肢百骸都仿佛要燒起來,裂開,可他還是強忍住了,先用盡手段讓高興了兩回。

齊王殿下悟高,學什麼都快,當真想要取悅人的時候,隨隨完全招架不住。比起以前那樣的疾風驟雨,狂風巨浪,這樣耐心細致的折磨無疑更難挨。

桓煊:“別咬著,都快咬出了。忍不住就別忍了。”雖是嗔怪的口吻,卻是說不出的得意。

隨隨恍惚間還記著不能出聲的規矩,兀自忍耐著。

可這抑更要人命,桓煊見忍得眼梢都泛起了嫣紅,再也按捺不住。

第二天兩人毫不意外地睡遲了。

桓煊本來有晨起練劍的習慣,可一睜眼太明晃晃地照在床前,一覺竟睡到了午時,不由慨,無怪乎他們都說溫鄉英雄冢,溫香玉在懷,他渾骨頭像是泡在了陳年酒里。

他心滿意足地摟著睡的鹿隨隨,一會兒挑起一綹頭發卷在手指上玩,一會兒又鼻子看蹙起眉,等忍不住張開,他便又去堵,撥弄的舌頭。

隨隨被他這樣捉弄,不一會兒也醒了,睡眼惺忪地看了眼床邊更便要起

桓煊抱住:“急什麼,橫豎已經遲了。”

隨隨攏了攏中:“昨日說好了人送鮮魚過來,民做魚羹給殿下吃。”

桓煊心里舒坦,卻故意使壞把剛掖好的中又扯下來:“孤又不是找你來當廚娘的,這些事有下人做。”

隨隨卻道:“這魚多刺,還是自己挑放心。”

輕輕按了按他的肩道:“殿下再睡會兒,魚羹做好了民你起來。”

桓煊見堅持要為他一口吃食忙活,也不忍拂了的心意,挑挑眉道:“罷了,你去吧。”

到得廚房,鮮魚果然已經送到了,裝在竹簍子里,用柳條穿著,有幾條還是活的。

們都知道棠梨院的廚房小,鹿娘子下廚的時候旁人在只會礙手礙腳,便各自去忙別的事。

隨隨從魚簍里挑出最大的一條,用刀剖開魚肚子,從里面挖出一顆蠟丸,割開蠟丸,里面是一張只有兩指寬一紙長的紙條前些時日不便出門,的部下便開始用別的手段遞消息進來。

隨隨匆匆掃了一眼便將紙條扔進了爐膛里。

紙條上只有一條消息,另外那調查桓燁死因的勢力,終于查到了源頭,果然是齊王。

隨隨心里不覺一松,雖然一直相信桓燁的死和齊王無關,能夠確證總是更心安,畢竟相這些時日,不想與他刀劍相向。

將魚上鍋蒸,細細剔去魚刺,烹制魚羹,端去給桓煊當早膳。

桓煊這時候也已起,也有些了,一盅鮮甜的魚羹下肚,整個人說不出的熨帖。用罷早膳,他換上外出的裳,對隨隨道:“孤有事去一趟王府,回來陪你用晚膳。”

隨隨恭送他出門,待車馬聲遠去,方才回到房中,取出筆墨,開始給部下寫回信。

排除了齊王,先太子的嫌疑就更大了。

可他自始至終只是推波助瀾,沒有臟手,自然不會留下證據。要讓他出馬腳,只有下餌他就范,這個餌得有足夠的分量,足夠的威脅,讓他不惜鋌而走險。

合適的餌只有一個人桓煊。

齊王手握重兵已然威脅到太子的地位,若太子知道他還在暗中調查桓燁死因,一定更加忌憚,說不定會忍不住向他出手,到時候要抓他的把柄便容易多了。

但這麼做,自然會讓桓煊陷險境。

隨隨本該毫不猶豫的,但當提起筆的時候,手卻是一頓。

咬了咬,自嘲地一笑,難怪他們都說溫鄉英雄冢,近來日子過得太舒坦,連的心腸都變了。

角笑容消失的時候,已經寫完了回信,信上只有一句話:設法將齊王之事告知太子。

到時候盡可能護他周全便是,畢竟他對長兄還有幾分真心。

隨隨擱下筆,眉心,向窗外,海棠花早謝了,一只雀兒正在枝頭跳躍。

作者有話要說:狗子:嫂子拔x無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