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 慣例是李述去千福寺上香的日子, 這規矩雷打不。只是這回在寺里要多待幾日。
畢竟如今清閑。
從前想在千福寺多待幾日, 可奈何府里門庭若市, 都想來拜訪,皆因在父皇與太子都說得上話。那些人看重了的權勢地位,套近乎的、送禮的、求辦事的,全都有。
如今倒好,挨了父皇的罵, 又被太子棄若敝履,從前喧鬧的門庭頓時就冷落了下來。
這樣也好。從前站在前臺, 一舉一都被人盯著瞧, 做不了一點出軌的舉。如今卻是站回了暗, 可以仔細地盯著別人瞧,反而做事更加自由。
李述一早出城,中午就到了千福寺。
千福寺修在半山腰, 長長的階梯沿著山形一路往上, 李述沒有細數過,估計著能有幾百階。
馬車在山腳停下, 下人們抬來竿, 沿著階梯一路將李述送了上去。
大概一炷香的功夫就到了佛寺門口,李述剛下了竿, 就聽旁邊紅螺呼哧呼哧地著氣。
一路爬上來的, 差點沒累癱。臉上汗流如注。
今日天氣實在是悶熱, 天上暗沉沉的, 連一風都沒有,讓人有點不上氣。總像是一場驟雨的前兆。
朱門銅釘,千福寺正門大開,方丈帶著一眾和尚都站在門外迎接李述,排場擺的極大。
李述這麼多頭閃了閃眼睛。
千福寺是李述一人出資供奉,方丈自然要給金主留著最寬敞的別院,縱然公主基本不來這兒住,也是日日小沙彌灑掃,干凈地一塵不染。
紅螺吩咐下人去放置行禮,收拾院落,李述則由方丈領著就往大雄寶殿走。
一路走來,只見到三三兩兩的香客。
千福寺并不是大寺。它比旁的佛寺偏僻的多,上山的路又極難走,因此香火并不鼎盛。
這倒是省了李述的事,免得讓侍衛封寺清人。
近來在朝中到底不必從前,還是低調行事的好。
方丈領著李述進了大雄寶殿,迎面就是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金佛像,金閃爍,這佛像做旃檀佛像姿勢,手勢做“施無畏印”,意在能滿眾生愿,除眾生苦。
李述才不相信。
愿要自己去博,苦要自己去熬,佛祖幫得上忙麼。
若不是為亡母,一輩子都不會來寺廟一趟。這人非常實際,從來不去想任何虛妄的事。
李述跪在佛前團上,上了三炷香。
然后方丈領著眾和尚跌坐在團上,眾口一詞,紛紛念起了往生咒。聲音嗡嗡地響一片,在雄闊的大殿中回響。
這也是每回來上香的慣例,雖不懂佛經,卻也能這麼聽和尚念一下午的經。直到紅螺過來說該吃晚飯了。
李述便回院子吃了幾口齋飯,只隨意了兩三下菜就擱下了筷子,心想千福寺的廚子怎麼還沒有被攆出去。
吃罷齋飯,李述沿著回廊就往佛寺后院走,出了后門,沿著一個曲曲折折的小徑繼續向山上走,不多時就登上了一座平臺,眼前是一個巧的佛塔。
紅螺沒有跟李述上佛塔去,只是站在平臺下面等著,踮起腳能看見公主的影便可。
佛塔里放著長明燈,公主一向習慣獨自進去待一會兒。
一個漢白玉石質做的燈樓矗立在佛塔正中央,約二十尺高,比兩個年人加起來還要高大。通潔白,雕刻著許多佛祖故事,細看都是巧的浮雕。
燈樓的頂部,一盞蓮花托盤上有一大的燈芯,連接著燈樓部的燈油,燃著灼灼的燈火。這便是長明燈。
長明燈不滅,油盡才燈枯,就像人一樣。方丈說這長明燈能燃百年,李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供奉了這幾年確實沒見它滅過。
滅不滅的,也就是個心意。死去的人未必能知道,只是活著的人一個念想罷了。
李述收回目,邁步就出了佛塔。
這佛塔建在高臺之上,三側都是匝匝的古樹,一側則靠著山崖,以欄桿圍住。
李述走過去站在欄桿旁,目向下,看到漫山遍野籠罩在暮中,蒙蒙一片。
從這高臺上正可以將佛寺大半收在眼底,李述看到做完晚課的和尚們從殿里走出來,他們站在檐下摘下燈籠,點燃蠟燭后又掛了上去。
從李述的角度看去,仿佛是神靈的手輕揮了一下,于是所有燈盞就依次燃起,點亮了整個佛寺。
重重屋檐,巍巍殿宇,怒目金剛,低眉菩薩,都燈火照出了溫神,仿佛染上了世間凡俗的煙火氣息。
不知道母親喜不喜歡,反正李述是很喜歡千福寺。
李述的母親是宮中的舞,生的有幾分姿,一朝承寵,又僥幸懷了孕。
這原是后宮里數不清的普通故事中的一個,好幾個庶出的皇子公主都是這麼來的。可唯有李述和母親進了冷宮。
母親不夠聰明,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愚笨,不懂得在后宮的生存之道是安靜低調,反而仗著自己懷孕,沒犯蠢事,屢次爭寵,惹了后宮許多妃嬪不痛快。
因此生育李述后沒多久,皇后就不耐煩再看見在眼前蹦跶,尋了個錯把打發到冷宮去了。
李述不喜歡蠢人,可是能因為從一出生起,就一直承著母親愚蠢所帶來的惡果。
那樣空曠的宮殿,靜的能聽出脈流的聲音。那種安靜讓人心里發慌。
就像此時漫山遍野的靜一樣。
忽然見,李述后傳來了一聲呼吸。如此清晰可聞,就響在背后。
李述心驚了一下,猛然轉,可倉促之間只來得及捕捉一個帶了面罩的臉。
一句話都來不及說,甚至連呼救的聲音都來不及發出,那人出手,一把將向后推。
失重的令李述十分慌,出手去抓,想要抓住欄桿,可卻只抓住了那個人腰間蹀躞帶上掛著的一個小巧玉飾。
驟然落崖。
寺里的夜鐘于此時忽然響起,聲音雄渾,瞬間就傳遍了山野。
于是平公主“不慎失足”,墜落山崖的聲音就被蓋住了。
蒙面人向崖下看了看,對自己的活計很滿意。
剛才平公主猝然轉時,那雙眼那樣通而尖銳,仿佛瞬間就就看穿了他的份。
他當時心里就驚了一下,幸好最后功將推了下去。
早前那個消息傳回東宮時,太子幾乎要將宮殿都給砸了,花瓶茶盞碎了一地。
太子一雙眼因憤怒而泛起了嗜的紅,“崔進之說,這一切是謀劃的”
太子咬牙切齒,“好,真是好一條狗”
“咬了人的狗,你知道是什麼下場麼”
侍衛搖頭。
太子狠笑了笑,“咬過一次主子的狗,要趁早打死,不然它能咬第一次,就能咬第二次。”
一頂四人抬的轎子沿著東邊的道正往延興門方向走,轎子旁另有兩個隨從步行跟隨。
暮越來越深了。
一個隨從催促轎夫,“快些走,不然待會兒城門都要關了。”
這時山上忽然傳來一聲鐘聲,遙遙的,卻十分雄闊深厚,驚起了滿山夜棲的鳥。
轎中人聞聲將車簾揭開,緋紅的袖口趁著他的手,顯得十分白皙且筋骨分明。甚是賞心悅目。
“這是什麼地方”沈孝問。
他一早就因公務出了城,忙到這時才往回趕。
自從被陛下擢拔進了門下省,事務比在戶部時只多不,門下省眾位同僚又試圖攆他走,什麼跑出城的活兒都分給他做。
做給事中的日子十分繁忙。
但每當他踩著漢白玉階梯去太極宮上早朝時,迎著初升的朝,站在高高的宮殿外俯視一切時,這一切都顯得非常值得。
他想往上走。這是他一直的野。
過暮,沈孝看到一座郁郁蔥蔥的山。只是夜深了,滿山碧就顯得影綽綽的,反而有些噬人的可怕意味。
隨行侍從聽見他問話,忙回道,“稟大人,這兒是東崗山,山上有個千福寺,剛就是千福寺的和尚在敲暮鐘。”
沈孝聞言,抬眼往山上看去,只見半山腰一片燈火灼灼。想來那就是佛寺了。
沈孝道,“那佛寺看著倒是燈火繁盛。”
侍從也往山上瞧了一眼,看著滿寺的燈火“咦”了一聲,“千福寺往常都清凈得很,沒幾個香火,今兒這麼熱鬧”
話音剛落,侍從自己就恍然大悟地“哦”了一聲,“差點忘了,今兒是七月初一,平公主每逢初一十五就來千福寺上香,怪不得滿寺都點了燈。”
便是佛門中人都不敢怠慢公主呀。
沈孝聽了,愈發盯著千佛寺看。
自上次含元殿后,他倒是有半月之久不曾見到平公主了。
費盡心思布了一個局,他只是配合了,于是就被捧上了正五品的高位。
那日含元殿外一聲“謝”,總不能道盡沈孝的心意。
且他至今都不知道,與崔進之都是板上釘釘的太子黨,為何從頭到尾謀劃的搶糧一事,最終卻是太子吃了大虧
看了他的,知道他有膽氣孤注一擲,可他卻始終沒有看的所思所想。
平公主平公主
三年前侍寢,答應賞卻言而無信,那時沈孝對是刻苦銘心的恨。
可如今跟接的越多,的聰明與智謀,甚至是偶爾流出來的伶仃,都讓他心中的恨意無法繼續維持。
是他見過的最不一般的子。
沈孝收起漫無邊際的思緒,目正要從千福寺收回,卻忽然想到那日崴了腳,不知如今好了沒。
于是一句“繼續往城里走吧”,還沒有出口就被咽下。侍從聽到轎子里沈大人清冷冷的嗓音道,“天晚了,怕是趕到延興門,城門就已經關了。”
“不妨在千福寺借宿一宿,明早再進城。”
于是轎子在夜中拐了個彎,在山腳停下,石階陡峭,轎子上不去。沈孝下了轎子,抬眼看著滿寺燈火,邁步向上走去。
七月初一, 慣例是李述去千福寺上香的日子, 這規矩雷打不。只是這回在寺里要多待幾日。
畢竟如今清閑。
從前想在千福寺多待幾日, 可奈何府里門庭若市, 都想來拜訪,皆因在父皇與太子都說得上話。那些人看重了的權勢地位,套近乎的、送禮的、求辦事的,全都有。
如今倒好,挨了父皇的罵, 又被太子棄若敝履,從前喧鬧的門庭頓時就冷落了下來。
這樣也好。從前站在前臺, 一舉一都被人盯著瞧, 做不了一點出軌的舉。如今卻是站回了暗, 可以仔細地盯著別人瞧,反而做事更加自由。
李述一早出城,中午就到了千福寺。
千福寺修在半山腰, 長長的階梯沿著山形一路往上, 李述沒有細數過,估計著能有幾百階。
馬車在山腳停下, 下人們抬來竿, 沿著階梯一路將李述送了上去。
大概一炷香的功夫就到了佛寺門口,李述剛下了竿, 就聽旁邊紅螺呼哧呼哧地著氣。
一路爬上來的, 差點沒累癱。臉上汗流如注。
今日天氣實在是悶熱, 天上暗沉沉的, 連一風都沒有,讓人有點不上氣。總像是一場驟雨的前兆。
朱門銅釘,千福寺正門大開,方丈帶著一眾和尚都站在門外迎接李述,排場擺的極大。
李述這麼多頭閃了閃眼睛。
千福寺是李述一人出資供奉,方丈自然要給金主留著最寬敞的別院,縱然公主基本不來這兒住,也是日日小沙彌灑掃,干凈地一塵不染。
紅螺吩咐下人去放置行禮,收拾院落,李述則由方丈領著就往大雄寶殿走。
一路走來,只見到三三兩兩的香客。
千福寺并不是大寺。它比旁的佛寺偏僻的多,上山的路又極難走,因此香火并不鼎盛。
這倒是省了李述的事,免得讓侍衛封寺清人。
近來在朝中到底不必從前,還是低調行事的好。
方丈領著李述進了大雄寶殿,迎面就是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金佛像,金閃爍,這佛像做旃檀佛像姿勢,手勢做“施無畏印”,意在能滿眾生愿,除眾生苦。
李述才不相信。
愿要自己去博,苦要自己去熬,佛祖幫得上忙麼。
若不是為亡母,一輩子都不會來寺廟一趟。這人非常實際,從來不去想任何虛妄的事。
李述跪在佛前團上,上了三炷香。
然后方丈領著眾和尚跌坐在團上,眾口一詞,紛紛念起了往生咒。聲音嗡嗡地響一片,在雄闊的大殿中回響。
這也是每回來上香的慣例,雖不懂佛經,卻也能這麼聽和尚念一下午的經。直到紅螺過來說該吃晚飯了。
李述便回院子吃了幾口齋飯,只隨意了兩三下菜就擱下了筷子,心想千福寺的廚子怎麼還沒有被攆出去。
吃罷齋飯,李述沿著回廊就往佛寺后院走,出了后門,沿著一個曲曲折折的小徑繼續向山上走,不多時就登上了一座平臺,眼前是一個巧的佛塔。
紅螺沒有跟李述上佛塔去,只是站在平臺下面等著,踮起腳能看見公主的影便可。
佛塔里放著長明燈,公主一向習慣獨自進去待一會兒。
一個漢白玉石質做的燈樓矗立在佛塔正中央,約二十尺高,比兩個年人加起來還要高大。通潔白,雕刻著許多佛祖故事,細看都是巧的浮雕。
燈樓的頂部,一盞蓮花托盤上有一大的燈芯,連接著燈樓部的燈油,燃著灼灼的燈火。這便是長明燈。
長明燈不滅,油盡才燈枯,就像人一樣。方丈說這長明燈能燃百年,李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供奉了這幾年確實沒見它滅過。
滅不滅的,也就是個心意。死去的人未必能知道,只是活著的人一個念想罷了。
李述收回目,邁步就出了佛塔。
這佛塔建在高臺之上,三側都是匝匝的古樹,一側則靠著山崖,以欄桿圍住。
李述走過去站在欄桿旁,目向下,看到漫山遍野籠罩在暮中,蒙蒙一片。
從這高臺上正可以將佛寺大半收在眼底,李述看到做完晚課的和尚們從殿里走出來,他們站在檐下摘下燈籠,點燃蠟燭后又掛了上去。
從李述的角度看去,仿佛是神靈的手輕揮了一下,于是所有燈盞就依次燃起,點亮了整個佛寺。
重重屋檐,巍巍殿宇,怒目金剛,低眉菩薩,都燈火照出了溫神,仿佛染上了世間凡俗的煙火氣息。
不知道母親喜不喜歡,反正李述是很喜歡千福寺。
李述的母親是宮中的舞,生的有幾分姿,一朝承寵,又僥幸懷了孕。
這原是后宮里數不清的普通故事中的一個,好幾個庶出的皇子公主都是這麼來的。可唯有李述和母親進了冷宮。
母親不夠聰明,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愚笨,不懂得在后宮的生存之道是安靜低調,反而仗著自己懷孕,沒犯蠢事,屢次爭寵,惹了后宮許多妃嬪不痛快。
因此生育李述后沒多久,皇后就不耐煩再看見在眼前蹦跶,尋了個錯把打發到冷宮去了。
李述不喜歡蠢人,可是能因為從一出生起,就一直承著母親愚蠢所帶來的惡果。
那樣空曠的宮殿,靜的能聽出脈流的聲音。那種安靜讓人心里發慌。
就像此時漫山遍野的靜一樣。
忽然見,李述后傳來了一聲呼吸。如此清晰可聞,就響在背后。
李述心驚了一下,猛然轉,可倉促之間只來得及捕捉一個帶了面罩的臉。
一句話都來不及說,甚至連呼救的聲音都來不及發出,那人出手,一把將向后推。
失重的令李述十分慌,出手去抓,想要抓住欄桿,可卻只抓住了那個人腰間蹀躞帶上掛著的一個小巧玉飾。
驟然落崖。
寺里的夜鐘于此時忽然響起,聲音雄渾,瞬間就傳遍了山野。
于是平公主“不慎失足”,墜落山崖的聲音就被蓋住了。
蒙面人向崖下看了看,對自己的活計很滿意。
剛才平公主猝然轉時,那雙眼那樣通而尖銳,仿佛瞬間就就看穿了他的份。
他當時心里就驚了一下,幸好最后功將推了下去。
早前那個消息傳回東宮時,太子幾乎要將宮殿都給砸了,花瓶茶盞碎了一地。
太子一雙眼因憤怒而泛起了嗜的紅,“崔進之說,這一切是謀劃的”
太子咬牙切齒,“好,真是好一條狗”
“咬了人的狗,你知道是什麼下場麼”
侍衛搖頭。
太子狠笑了笑,“咬過一次主子的狗,要趁早打死,不然它能咬第一次,就能咬第二次。”
一頂四人抬的轎子沿著東邊的道正往延興門方向走,轎子旁另有兩個隨從步行跟隨。
暮越來越深了。
一個隨從催促轎夫,“快些走,不然待會兒城門都要關了。”
這時山上忽然傳來一聲鐘聲,遙遙的,卻十分雄闊深厚,驚起了滿山夜棲的鳥。
轎中人聞聲將車簾揭開,緋紅的袖口趁著他的手,顯得十分白皙且筋骨分明。甚是賞心悅目。
“這是什麼地方”沈孝問。
他一早就因公務出了城,忙到這時才往回趕。
自從被陛下擢拔進了門下省,事務比在戶部時只多不,門下省眾位同僚又試圖攆他走,什麼跑出城的活兒都分給他做。
做給事中的日子十分繁忙。
但每當他踩著漢白玉階梯去太極宮上早朝時,迎著初升的朝,站在高高的宮殿外俯視一切時,這一切都顯得非常值得。
他想往上走。這是他一直的野。
過暮,沈孝看到一座郁郁蔥蔥的山。只是夜深了,滿山碧就顯得影綽綽的,反而有些噬人的可怕意味。
隨行侍從聽見他問話,忙回道,“稟大人,這兒是東崗山,山上有個千福寺,剛就是千福寺的和尚在敲暮鐘。”
沈孝聞言,抬眼往山上看去,只見半山腰一片燈火灼灼。想來那就是佛寺了。
沈孝道,“那佛寺看著倒是燈火繁盛。”
侍從也往山上瞧了一眼,看著滿寺的燈火“咦”了一聲,“千福寺往常都清凈得很,沒幾個香火,今兒這麼熱鬧”
話音剛落,侍從自己就恍然大悟地“哦”了一聲,“差點忘了,今兒是七月初一,平公主每逢初一十五就來千福寺上香,怪不得滿寺都點了燈。”
便是佛門中人都不敢怠慢公主呀。
沈孝聽了,愈發盯著千佛寺看。
自上次含元殿后,他倒是有半月之久不曾見到平公主了。
費盡心思布了一個局,他只是配合了,于是就被捧上了正五品的高位。
那日含元殿外一聲“謝”,總不能道盡沈孝的心意。
且他至今都不知道,與崔進之都是板上釘釘的太子黨,為何從頭到尾謀劃的搶糧一事,最終卻是太子吃了大虧
看了他的,知道他有膽氣孤注一擲,可他卻始終沒有看的所思所想。
平公主平公主
三年前侍寢,答應賞卻言而無信,那時沈孝對是刻苦銘心的恨。
可如今跟接的越多,的聰明與智謀,甚至是偶爾流出來的伶仃,都讓他心中的恨意無法繼續維持。
是他見過的最不一般的子。
沈孝收起漫無邊際的思緒,目正要從千福寺收回,卻忽然想到那日崴了腳,不知如今好了沒。
于是一句“繼續往城里走吧”,還沒有出口就被咽下。侍從聽到轎子里沈大人清冷冷的嗓音道,“天晚了,怕是趕到延興門,城門就已經關了。”
“不妨在千福寺借宿一宿,明早再進城。”
于是轎子在夜中拐了個彎,在山腳停下,石階陡峭,轎子上不去。沈孝下了轎子,抬眼看著滿寺燈火,邁步向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