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燕都閣決議。
皇帝李烜端坐在正位,兩側是首輔張維與次輔楊宣。
“諸位卿以為,朕召諸位前來是何事?”
楊宣道:“陛下如此鄭重其事的將閣召集起來想必是有了很重要的決議想要與臣等商量。”
李烜笑著點了點頭:“卿說得沒錯朕的確有了一個想法。”
“請陛下吩咐。”
李烜面容有些憔悴,神也并不怎麼充沛,一副半死不活病懨懨的模樣。
但是說起話來又中氣十足,不像是一個病人該有的模樣。
“前些日子秋闈,姑蘇提學賀知書呈上來一張卷子,朕想請諸位幫朕看看。”
李烜將試卷給張維,張維仔細看了片刻,雙眼微微挑,隨后一言不發的將試卷給楊宣。
“此題乃是聶卿出的,題曰:秦楚伐燕,何為?做題的人名為李修涯,就是那個臥薪嘗膽的李修涯,也是那個千里共嬋娟的李修涯,諸位應該也聽過他的名字才對。
此人的八與策論雖然用詞糙,但卻頗有見地,此遠進攻之策略被其稱之為合縱連橫。
諸位卿以為,如何?”
李烜一口氣說完這麼多話,臉都有些不正常的紅。
而閣眾人看了李修涯的策論之后,則開始頭接耳,議論紛紛。
“看來陛下是很認同這個策略,所以才會與臣等商議的吧?”張維這等人,哪里不知道李烜的意思。
李烜笑道:“朕與聶卿已經商議多次了,都覺得此計有可行。”
聶含山?
眾人語氣一滯,場面冷了下來。
樞院指揮使,沒資格閣的聶含山。
“陛下,請恕臣冒犯,聶太傅居樞院指揮使,此等政務,他不應該手。”
張維雙眼微閉,反倒是楊宣先跳出來了。
李烜道:“所以今日聶卿不在,朕需要閣給朕評估一下。”
張維等人看過試卷之后是有些意的。
“陛下,燕國如今的境并不好,但以此為國策,卻不能立竿見影,臣以為,不可魯莽行事。”
楊宣立馬反駁道:“國家大事哪有一蹴而就的?徐徐圖之方是正路,臣以為此計可行。”
張維瞥了楊宣一眼,輕哼道:“秦楚陳兵邊境,而要好天風與天云兩國也得耗時費力才能有所就,終究是遠水治不了近。”
楊宣不甘示弱:“自從與北楚打的那一仗之后,兩國已經相安日久,輕易不會再啟戰端,所謂驅虎吞狼,不就是挑撥秦楚關系,我大燕可得息之機嗎?不也正是符合此策?陛下,臣以為,此策當立即執行。”
“恐怕竹籃打水。”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總比坐以待斃強。”
......
李烜看著自己的首輔次輔爭吵得厲害,輕輕咳了聲。
“咳咳,兩位卿,意氣之爭,不必如此激。”
李烜輕聲安兩人。
張維與楊宣各自撇開頭不看對方。
李烜輕笑道:“這就是朕要與聶卿商議的原因,你們覺得自己像是執掌國家的閣大臣嗎?”
李烜聲音雖輕,但是言語之間的不滿非常的明顯。
眾人連忙下跪道:“臣等罪該萬死。”
李烜終于出不耐的神,大聲呵斥道:“罪該萬死,那就去死啊,為點小事都要爭個面紅耳赤,朕的閣如此不和諧,想必發往各州的文書命令也是多有矛盾,如此以往,朕何愁大燕不亡?啊!”
“臣請陛下恕罪。”
表面上李烜是在發火,暗地里卻是在敲打張維和楊宣兩人。
兩人分屬不同陣營,整日在朝堂之上就多有不合的意見,常常爭論,如今當著李烜的面也吵起來了,這讓李烜如何不生氣?
而兩人爭吵的問題從來都不重要,反正你贊我就反對,你覺得不行,我覺得OK。
李烜生氣的是,這兩人為了黨爭,為了在朝堂上占得威風,已經全然不顧大燕的利益了。
李烜見眾人伏在地上,冷漠道:“起來吧,盡快決議,朕在等你們的決定。”
既然李烜發了火,張維和楊宣自然不能視而不見。
兩人又像是至好友一般,湊在一起低聲討論起來。
李烜冷冷一笑,隨后嚨發,好一陣咳嗽。
其實李烜早就有了決斷,請閣決議本就是一個過場。
張維和楊宣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陛下,此策輒頗大,需要時間才能見效,臣等以為第一步還是先要加深對諸國的了解。可請樞院派遣細作間諜去往他國打聽報,再決定下一步該如何做。”
李烜點點頭,這還算一個合理的建議。
燕國在外當然是有細作的,只是秦楚陳三國的多一點,其他沒有接壤的國家幾乎就沒有了。
既然要準備結盟好,該有的基本信息還是要知道的。
楊宣道:“衛國既然意圖淪陷我姑蘇與吳州,我們正好可以派出問罪的侍者去往衛都,同時打聽衛國的虛實,也好制定結盟的計劃。”
李烜滿意笑道:“朕也是這麼想的,衛國不是擄了我燕國子民嗎?也正好給朕要回來,比起我大燕需要衛國,朕相信他衛國更需要大燕。”
“陛下圣明。”
李烜起道:“那閣即日就下文書諭旨,讓禮部擬定出使的人選給朕。”
“是。”
李烜起離開,門外侍已經準備好了轎攆。
“陛下啟駕。”
李烜離開,張維雙眼一瞇,拾取卷子又看了看,隨后也離開了。
楊宣見狀只是輕哼了一聲。
這場決議讓張維和楊宣記住了一個名字,李修涯。
既然按照李修涯定下的策略行事,那李修涯有多看中也就不需要多說了吧?
“這個李修涯,必須納麾下。”
這是張維與楊宣的心中所想。
而李烜回到后宮便接到稟告,說是九皇子李閑又來請安了。
“閑兒又來請安了,可去見過你的母妃了?”
李閑躬道:“孩子剛從母妃那里出來,知道父皇從閣回來,所以特來請安。”
李烜呵呵笑道:“還是你有孝心,不像你兩個哥哥,每日忙于政事,除了每日在朝會上,便很難再見到他們了。”
李烜看似抱怨,但李閑可不能這麼想。
“兩位兄長文武兼備,自然要替父皇多分擔一點,可惜兒臣才疏學淺,不堪大用,不然也非得幫幫兩位兄長才是。”
李烜滿意的笑著,自從九皇子游歷歸來,好像是是變了一個人了,若不是還有職在,不然連朝會都不參加了。
看來是徹底死心嗎?李烜心中想到。
李閑道:“父皇,說起來兒臣今日前來請安,也是有些目的地的。”
“哦,說說看。”
“兒臣聽聞,那衛國賊人抓走了寫勸學詩的李修涯對嗎?”
“確有此事。”
李閑道:“此人才華高絕,詩賦皆是一絕,兒臣神往已久,可惜無緣與之見面,如今他被賊人擄走,兒臣也備失落。兒臣在想,衛國既然已經欺辱到我大燕的頭上,我大燕何不問罪發難,迫他們出人質,并且向我國發詔請罪?”
李烜微微一愣,想不到李閑也知道這個李修涯。
“閑兒說得是,今日朕就是在與閣商議此時,不日就會派遣侍者去往衛都。”
李閑驚喜道:“原來如此,那兒臣斗膽,想跟父皇討這個差事。”
你想去?
李烜有些詫異:“閑兒的意思是,你想去衛國?”
李閑點頭:“父皇,閑兒既然在朝堂之上幫不了父皇,那這種事兒臣還是可以做的,而且出使的是一位皇子,也讓他衛國知道,我大燕對此事的重視。”
讓李閑去,這合適嗎?
合適,很合適。
李烜稍微思考了一下,就馬上拍板下來。
“難得你有這份孝心,也罷,朕就封你為鴻臚寺卿,著旨去往衛都。”
李閑叩首一拜:”兒臣多謝父皇,兒臣遵旨。”
“起來吧。”李烜的心看起來不錯,笑道:“既然你為主使,那有些話朕要跟你事先說明一下,你去衛都,除了問罪,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李閑愣道:“請父皇吩咐。”
李烜告訴李閑要做的事,卻沒有告訴李閑這樣做的原因,只是讓李閑打聽好衛國的況,同時盡量好衛國。
這讓李閑微微不解,自己這是去問罪去了,不得要讓衛國出點,低個頭,是得罪人的,這該如何好?
次日,李烜當場宣布了要派侍者去衛都一趟,群臣倒也沒有大驚小怪,畢竟這也是理所應當的。
他衛國膽敢在燕國搞事,那就不能怪燕國仗勢凌人了,這次衛國恐怕要遭重了。
對此,所有人當然是舉雙手贊的,只是宣布人選的時候,不免還是讓人有些意外。
李閑這個朝堂許久的九皇子,今日終于再被提起。
雖然沒有什麼威風,但是陛下突然讓九皇子去辦這樣一件事,難道是在散發什麼信號?
不過就這麼個算不得多討好的差事,陛下讓去,那就讓他去吧。
九皇子越遠離朝堂,當然是越好的。
無人反對,無人置喙。
九皇子李閑帶著禮部與鴻臚寺的員自燕都出發了。
次日,燕都閣決議。
皇帝李烜端坐在正位,兩側是首輔張維與次輔楊宣。
“諸位卿以為,朕召諸位前來是何事?”
楊宣道:“陛下如此鄭重其事的將閣召集起來想必是有了很重要的決議想要與臣等商量。”
李烜笑著點了點頭:“卿說得沒錯朕的確有了一個想法。”
“請陛下吩咐。”
李烜面容有些憔悴,神也并不怎麼充沛,一副半死不活病懨懨的模樣。
但是說起話來又中氣十足,不像是一個病人該有的模樣。
“前些日子秋闈,姑蘇提學賀知書呈上來一張卷子,朕想請諸位幫朕看看。”
李烜將試卷給張維,張維仔細看了片刻,雙眼微微挑,隨后一言不發的將試卷給楊宣。
“此題乃是聶卿出的,題曰:秦楚伐燕,何為?做題的人名為李修涯,就是那個臥薪嘗膽的李修涯,也是那個千里共嬋娟的李修涯,諸位應該也聽過他的名字才對。
此人的八與策論雖然用詞糙,但卻頗有見地,此遠進攻之策略被其稱之為合縱連橫。
諸位卿以為,如何?”
李烜一口氣說完這麼多話,臉都有些不正常的紅。
而閣眾人看了李修涯的策論之后,則開始頭接耳,議論紛紛。
“看來陛下是很認同這個策略,所以才會與臣等商議的吧?”張維這等人,哪里不知道李烜的意思。
李烜笑道:“朕與聶卿已經商議多次了,都覺得此計有可行。”
聶含山?
眾人語氣一滯,場面冷了下來。
樞院指揮使,沒資格閣的聶含山。
“陛下,請恕臣冒犯,聶太傅居樞院指揮使,此等政務,他不應該手。”
張維雙眼微閉,反倒是楊宣先跳出來了。
李烜道:“所以今日聶卿不在,朕需要閣給朕評估一下。”
張維等人看過試卷之后是有些意的。
“陛下,燕國如今的境并不好,但以此為國策,卻不能立竿見影,臣以為,不可魯莽行事。”
楊宣立馬反駁道:“國家大事哪有一蹴而就的?徐徐圖之方是正路,臣以為此計可行。”
張維瞥了楊宣一眼,輕哼道:“秦楚陳兵邊境,而要好天風與天云兩國也得耗時費力才能有所就,終究是遠水治不了近。”
楊宣不甘示弱:“自從與北楚打的那一仗之后,兩國已經相安日久,輕易不會再啟戰端,所謂驅虎吞狼,不就是挑撥秦楚關系,我大燕可得息之機嗎?不也正是符合此策?陛下,臣以為,此策當立即執行。”
“恐怕竹籃打水。”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總比坐以待斃強。”
......
李烜看著自己的首輔次輔爭吵得厲害,輕輕咳了聲。
“咳咳,兩位卿,意氣之爭,不必如此激。”
李烜輕聲安兩人。
張維與楊宣各自撇開頭不看對方。
李烜輕笑道:“這就是朕要與聶卿商議的原因,你們覺得自己像是執掌國家的閣大臣嗎?”
李烜聲音雖輕,但是言語之間的不滿非常的明顯。
眾人連忙下跪道:“臣等罪該萬死。”
李烜終于出不耐的神,大聲呵斥道:“罪該萬死,那就去死啊,為點小事都要爭個面紅耳赤,朕的閣如此不和諧,想必發往各州的文書命令也是多有矛盾,如此以往,朕何愁大燕不亡?啊!”
“臣請陛下恕罪。”
表面上李烜是在發火,暗地里卻是在敲打張維和楊宣兩人。
兩人分屬不同陣營,整日在朝堂之上就多有不合的意見,常常爭論,如今當著李烜的面也吵起來了,這讓李烜如何不生氣?
而兩人爭吵的問題從來都不重要,反正你贊我就反對,你覺得不行,我覺得OK。
李烜生氣的是,這兩人為了黨爭,為了在朝堂上占得威風,已經全然不顧大燕的利益了。
李烜見眾人伏在地上,冷漠道:“起來吧,盡快決議,朕在等你們的決定。”
既然李烜發了火,張維和楊宣自然不能視而不見。
兩人又像是至好友一般,湊在一起低聲討論起來。
李烜冷冷一笑,隨后嚨發,好一陣咳嗽。
其實李烜早就有了決斷,請閣決議本就是一個過場。
張維和楊宣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陛下,此策輒頗大,需要時間才能見效,臣等以為第一步還是先要加深對諸國的了解。可請樞院派遣細作間諜去往他國打聽報,再決定下一步該如何做。”
李烜點點頭,這還算一個合理的建議。
燕國在外當然是有細作的,只是秦楚陳三國的多一點,其他沒有接壤的國家幾乎就沒有了。
既然要準備結盟好,該有的基本信息還是要知道的。
楊宣道:“衛國既然意圖淪陷我姑蘇與吳州,我們正好可以派出問罪的侍者去往衛都,同時打聽衛國的虛實,也好制定結盟的計劃。”
李烜滿意笑道:“朕也是這麼想的,衛國不是擄了我燕國子民嗎?也正好給朕要回來,比起我大燕需要衛國,朕相信他衛國更需要大燕。”
“陛下圣明。”
李烜起道:“那閣即日就下文書諭旨,讓禮部擬定出使的人選給朕。”
“是。”
李烜起離開,門外侍已經準備好了轎攆。
“陛下啟駕。”
李烜離開,張維雙眼一瞇,拾取卷子又看了看,隨后也離開了。
楊宣見狀只是輕哼了一聲。
這場決議讓張維和楊宣記住了一個名字,李修涯。
既然按照李修涯定下的策略行事,那李修涯有多看中也就不需要多說了吧?
“這個李修涯,必須納麾下。”
這是張維與楊宣的心中所想。
而李烜回到后宮便接到稟告,說是九皇子李閑又來請安了。
“閑兒又來請安了,可去見過你的母妃了?”
李閑躬道:“孩子剛從母妃那里出來,知道父皇從閣回來,所以特來請安。”
李烜呵呵笑道:“還是你有孝心,不像你兩個哥哥,每日忙于政事,除了每日在朝會上,便很難再見到他們了。”
李烜看似抱怨,但李閑可不能這麼想。
“兩位兄長文武兼備,自然要替父皇多分擔一點,可惜兒臣才疏學淺,不堪大用,不然也非得幫幫兩位兄長才是。”
李烜滿意的笑著,自從九皇子游歷歸來,好像是是變了一個人了,若不是還有職在,不然連朝會都不參加了。
看來是徹底死心嗎?李烜心中想到。
李閑道:“父皇,說起來兒臣今日前來請安,也是有些目的地的。”
“哦,說說看。”
“兒臣聽聞,那衛國賊人抓走了寫勸學詩的李修涯對嗎?”
“確有此事。”
李閑道:“此人才華高絕,詩賦皆是一絕,兒臣神往已久,可惜無緣與之見面,如今他被賊人擄走,兒臣也備失落。兒臣在想,衛國既然已經欺辱到我大燕的頭上,我大燕何不問罪發難,迫他們出人質,并且向我國發詔請罪?”
李烜微微一愣,想不到李閑也知道這個李修涯。
“閑兒說得是,今日朕就是在與閣商議此時,不日就會派遣侍者去往衛都。”
李閑驚喜道:“原來如此,那兒臣斗膽,想跟父皇討這個差事。”
你想去?
李烜有些詫異:“閑兒的意思是,你想去衛國?”
李閑點頭:“父皇,閑兒既然在朝堂之上幫不了父皇,那這種事兒臣還是可以做的,而且出使的是一位皇子,也讓他衛國知道,我大燕對此事的重視。”
讓李閑去,這合適嗎?
合適,很合適。
李烜稍微思考了一下,就馬上拍板下來。
“難得你有這份孝心,也罷,朕就封你為鴻臚寺卿,著旨去往衛都。”
李閑叩首一拜:”兒臣多謝父皇,兒臣遵旨。”
“起來吧。”李烜的心看起來不錯,笑道:“既然你為主使,那有些話朕要跟你事先說明一下,你去衛都,除了問罪,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李閑愣道:“請父皇吩咐。”
李烜告訴李閑要做的事,卻沒有告訴李閑這樣做的原因,只是讓李閑打聽好衛國的況,同時盡量好衛國。
這讓李閑微微不解,自己這是去問罪去了,不得要讓衛國出點,低個頭,是得罪人的,這該如何好?
次日,李烜當場宣布了要派侍者去衛都一趟,群臣倒也沒有大驚小怪,畢竟這也是理所應當的。
他衛國膽敢在燕國搞事,那就不能怪燕國仗勢凌人了,這次衛國恐怕要遭重了。
對此,所有人當然是舉雙手贊的,只是宣布人選的時候,不免還是讓人有些意外。
李閑這個朝堂許久的九皇子,今日終于再被提起。
雖然沒有什麼威風,但是陛下突然讓九皇子去辦這樣一件事,難道是在散發什麼信號?
不過就這麼個算不得多討好的差事,陛下讓去,那就讓他去吧。
九皇子越遠離朝堂,當然是越好的。
無人反對,無人置喙。
九皇子李閑帶著禮部與鴻臚寺的員自燕都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