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商議
衛戟正經起來。
「你說說看。」
他盛了一碗鴿子湯,一邊喝湯一邊聽謝知筠說話。
謝知筠便道:「一開始我說要開糧倉,糧倉的張都司就不很高興,不願意讓開,我拿出小公爺來,他沒辦法才說要打開。」
「我仔細看了,三道鎖都是完好無損的,鐵門和杉木門都無異。」
衛戟放下瓷碗,目也落到了謝知筠的上。
謝知筠目淺淡,直直落在衛戟的臉上,說正事時一向如此,端方自持,落落大方,尤其是那雙溫和注視著別人的眼睛,讓人捨不得錯開視線。
倒是不知衛戟心中所想,繼續認真說道。
「進去糧倉以後,裡面特別昏暗,什麼都看不清,依稀能看出房梁確實損壞了,不方便修葺,房頂也有些破損,若是下雨一定會雨。」
「裡面很暗,張都司的廢話也很多,」謝知筠難得抱怨了一句,繼續道,「因為看不清腳下的路,我便扶著糧袋往前走。」
謝知筠沖衛戟出手,讓看自己圓潤的指腹。
謝知筠從未做過活,也不喜做針線,除了偶爾琴,便再無費手的喜好。
故而的一雙手纖細修長,白皙瑩潤,在燈火之中泛著熒,好似無瑕的白玉。
衛戟彷彿被人引,他不自覺出手,了謝知筠的指尖。
彷彿雨天里落下的驚雷,又似瀑布流下時濺起的水花,這一個微小得幾乎不算的,卻在兩個人的心湖裡留下巨大的痕跡。
謝知筠不知道怎麼,臉上一熱,忙收回了手去。
而衛戟也輕咳一聲,蜷了蜷手指,重新拿起筷子。
「菜都要冷了,」衛戟沒話找話,「邊吃邊說吧。」
謝知筠清了清嗓子,繼續道:「我的手……我的指腹比較細,東西的時候能清晰到事的不同來,就比如那一倉糧食的糧袋,每隔幾個紋樣就變了。」
衛戟的神凝重起來。
謝知筠抬眸看向他:「就在這個時候,張都司還一直在呱噪,他說那一糧倉的米糧都是附近永村的田稅,是同一日送來的,賬簿也是如此的記錄。」
話說到這裡,就不需要謝知筠再重複了。
衛戟一聽就明白的意思。
一般百姓也是背著自己的麻袋、笸籮等去田稅,府會事先準備好同樣大小的麻袋,用來裝填糧食,每兩斗封一袋,一邊收一邊封,接著就放到騾車上去了。
這樣省去不事,收糧的速度也快,也不用多收百姓的麻袋,讓他們還能拿回家去。
故而那一整個糧倉的麻袋應該都是一樣的紋路。
謝知筠見他明白自己的意思,便道:「謝氏也有自己的莊子,我家也同莊戶買過麻繩,回來自己編麻袋,每家每戶出來的麻繩都不一樣,編織出來的麻袋自然也不一樣。」
鄴州左近生長有大片的劍麻,這種麻草很適合麻繩,不用管也能瘋長一大片,故而這幾州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會麻繩,也都會做麻袋。
如此一來,麻袋的樣式就千奇百怪。
但府在同一時間使用的麻袋肯定都是統一收買回來,不可能紋樣不同。
謝知筠看向衛戟:「當時我覺得很奇怪,所以又仔細索,大抵了二三十個麻袋,發現這其中有六七個是不同的。」
「這些麻袋間隔開來,零零散散藏在糧堆里,若是不像我這般仔細一個個索,是分辨不出來的。」
「畢竟,糧倉里那麼昏暗,就連人影都要看不清了。」
衛戟若有所思道:「你的意思是說,裡面的糧袋被人換過?」
謝知筠卻非常謹慎。
「小公爺,我只是把自己所見所想告知小公爺,」淡淡一笑,「至於是什麼結果,得小公爺同公爹定奪了。」
衛戟頓了頓,旋即笑了一聲。
「夫人所言甚是,」他道,「去年年關底下,三弟已經去查看過永倉了,但例行檢巡都只查驗糧倉、門鎖和糧倉里的大致數量,三弟雖很細心,大抵也不會挨個一遍。」
衛戟道:「夫人你說,是只有那一間糧倉有問題,還是所有糧倉都有問題?」
這話謝知筠可不會接。
夾了一顆蓮藕丸,慢慢咀嚼。
「唔,好吃。」
不回答,衛戟也並不生氣,他甚至也重新拿起筷子,慢條斯理吃起來。
「永倉的糧道郎將是父親邊的舊人,十幾年前便跟隨在父親邊出生死,後來為保護父親了重傷,一隻手落下終殘疾,後來便從主力軍中撤下,專管後勤。」
「那個張都司也曾經跟隨父親征戰,不過他同糧道郎將深厚,父親問過他的意見,便讓他跟隨糧道郎將看守永倉。」
這話的意思是,那個張都司或許有些倚老賣老,自忖是肅國公的舊部心腹,有些傲慢無禮,但他們對於肅國公的忠心是不變的。
謝知筠眼神微閃,道:「大門無礙,鑰匙無礙,甚至就連家中小鎖都原封不,若當真是我想多,糧食確實被人掉包,那掉包的人是如何遷永倉?又如何進糧倉的?」
不走門的話,就只能從頭頂的窗進出了。
衛戟看向,也跟著一起分析:「糧倉為了防盜,也為了防防蟲便於儲存,都是用的圓筒形加高尖頂小窗,圓形外牆和高頂不易攀爬,小窗更是讓人無法進出。」
「即便是當真有人能進出,糧倉還有數百兵把守,進出之人是如何帶著兩斗重的糧食,艱難攀爬出?」
就是因為覺得此事實在天方夜譚,所以謝知筠並未當場點出,而是回家之後告知衛戟。
原覺得衛戟這個人一腸子,沒那麼多彎彎繞繞,可經過這些時日的相,漸漸品出了不同的味道。
衛戟才不一筋,他肚子里的彎彎繞繞比任何人都多。
只是看上去灑罷了。
果然,簡單說了幾句,衛戟立即便明白的意思。
夫妻兩個對視一眼,謝知筠問:「小公爺,此事要如何辦?」
(本章完)
第36章商議
衛戟正經起來。
「你說說看。」
他盛了一碗鴿子湯,一邊喝湯一邊聽謝知筠說話。
謝知筠便道:「一開始我說要開糧倉,糧倉的張都司就不很高興,不願意讓開,我拿出小公爺來,他沒辦法才說要打開。」
「我仔細看了,三道鎖都是完好無損的,鐵門和杉木門都無異。」
衛戟放下瓷碗,目也落到了謝知筠的上。
謝知筠目淺淡,直直落在衛戟的臉上,說正事時一向如此,端方自持,落落大方,尤其是那雙溫和注視著別人的眼睛,讓人捨不得錯開視線。
倒是不知衛戟心中所想,繼續認真說道。
「進去糧倉以後,裡面特別昏暗,什麼都看不清,依稀能看出房梁確實損壞了,不方便修葺,房頂也有些破損,若是下雨一定會雨。」
「裡面很暗,張都司的廢話也很多,」謝知筠難得抱怨了一句,繼續道,「因為看不清腳下的路,我便扶著糧袋往前走。」
謝知筠沖衛戟出手,讓看自己圓潤的指腹。
謝知筠從未做過活,也不喜做針線,除了偶爾琴,便再無費手的喜好。
故而的一雙手纖細修長,白皙瑩潤,在燈火之中泛著熒,好似無瑕的白玉。
衛戟彷彿被人引,他不自覺出手,了謝知筠的指尖。
彷彿雨天里落下的驚雷,又似瀑布流下時濺起的水花,這一個微小得幾乎不算的,卻在兩個人的心湖裡留下巨大的痕跡。
謝知筠不知道怎麼,臉上一熱,忙收回了手去。
而衛戟也輕咳一聲,蜷了蜷手指,重新拿起筷子。
「菜都要冷了,」衛戟沒話找話,「邊吃邊說吧。」
謝知筠清了清嗓子,繼續道:「我的手……我的指腹比較細,東西的時候能清晰到事的不同來,就比如那一倉糧食的糧袋,每隔幾個紋樣就變了。」
衛戟的神凝重起來。
謝知筠抬眸看向他:「就在這個時候,張都司還一直在呱噪,他說那一糧倉的米糧都是附近永村的田稅,是同一日送來的,賬簿也是如此的記錄。」
話說到這裡,就不需要謝知筠再重複了。
衛戟一聽就明白的意思。
一般百姓也是背著自己的麻袋、笸籮等去田稅,府會事先準備好同樣大小的麻袋,用來裝填糧食,每兩斗封一袋,一邊收一邊封,接著就放到騾車上去了。
這樣省去不事,收糧的速度也快,也不用多收百姓的麻袋,讓他們還能拿回家去。
故而那一整個糧倉的麻袋應該都是一樣的紋路。
謝知筠見他明白自己的意思,便道:「謝氏也有自己的莊子,我家也同莊戶買過麻繩,回來自己編麻袋,每家每戶出來的麻繩都不一樣,編織出來的麻袋自然也不一樣。」
鄴州左近生長有大片的劍麻,這種麻草很適合麻繩,不用管也能瘋長一大片,故而這幾州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會麻繩,也都會做麻袋。
如此一來,麻袋的樣式就千奇百怪。
但府在同一時間使用的麻袋肯定都是統一收買回來,不可能紋樣不同。
謝知筠看向衛戟:「當時我覺得很奇怪,所以又仔細索,大抵了二三十個麻袋,發現這其中有六七個是不同的。」
「這些麻袋間隔開來,零零散散藏在糧堆里,若是不像我這般仔細一個個索,是分辨不出來的。」
「畢竟,糧倉里那麼昏暗,就連人影都要看不清了。」
衛戟若有所思道:「你的意思是說,裡面的糧袋被人換過?」
謝知筠卻非常謹慎。
「小公爺,我只是把自己所見所想告知小公爺,」淡淡一笑,「至於是什麼結果,得小公爺同公爹定奪了。」
衛戟頓了頓,旋即笑了一聲。
「夫人所言甚是,」他道,「去年年關底下,三弟已經去查看過永倉了,但例行檢巡都只查驗糧倉、門鎖和糧倉里的大致數量,三弟雖很細心,大抵也不會挨個一遍。」
衛戟道:「夫人你說,是只有那一間糧倉有問題,還是所有糧倉都有問題?」
這話謝知筠可不會接。
夾了一顆蓮藕丸,慢慢咀嚼。
「唔,好吃。」
不回答,衛戟也並不生氣,他甚至也重新拿起筷子,慢條斯理吃起來。
「永倉的糧道郎將是父親邊的舊人,十幾年前便跟隨在父親邊出生死,後來為保護父親了重傷,一隻手落下終殘疾,後來便從主力軍中撤下,專管後勤。」
「那個張都司也曾經跟隨父親征戰,不過他同糧道郎將深厚,父親問過他的意見,便讓他跟隨糧道郎將看守永倉。」
這話的意思是,那個張都司或許有些倚老賣老,自忖是肅國公的舊部心腹,有些傲慢無禮,但他們對於肅國公的忠心是不變的。
謝知筠眼神微閃,道:「大門無礙,鑰匙無礙,甚至就連家中小鎖都原封不,若當真是我想多,糧食確實被人掉包,那掉包的人是如何遷永倉?又如何進糧倉的?」
不走門的話,就只能從頭頂的窗進出了。
衛戟看向,也跟著一起分析:「糧倉為了防盜,也為了防防蟲便於儲存,都是用的圓筒形加高尖頂小窗,圓形外牆和高頂不易攀爬,小窗更是讓人無法進出。」
「即便是當真有人能進出,糧倉還有數百兵把守,進出之人是如何帶著兩斗重的糧食,艱難攀爬出?」
就是因為覺得此事實在天方夜譚,所以謝知筠並未當場點出,而是回家之後告知衛戟。
原覺得衛戟這個人一腸子,沒那麼多彎彎繞繞,可經過這些時日的相,漸漸品出了不同的味道。
衛戟才不一筋,他肚子里的彎彎繞繞比任何人都多。
只是看上去灑罷了。
果然,簡單說了幾句,衛戟立即便明白的意思。
夫妻兩個對視一眼,謝知筠問:「小公爺,此事要如何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