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老太太是正月下旬病逝的,也就是說,等過了年后的元宵節不久,陳伯宗三兄弟就該除服了。
這日,陳廷鑒將三個兒子到了書房。
書房西邊的墻壁上掛著一張六尺見方的輿圖,詳細注明了本朝十三省及其治下各個屬縣的位置,同時也將南、西、北三側的鄰國列了進來。
輿圖下方,還擺了一座沙盤,上面放了一些小旗。
堂堂閣老,雖然守喪在家,該心該惦記的事可一項都沒落下。
陳伯宗、陳孝宗面容恭敬地站在書桌前,陳敬宗往沙盤那邊瞥了幾眼,東看看西看看,就是不看老頭子。
陳廷鑒看看三個兒子,道:“再有三個月你們就該除服了,按照舊例,回去就給吏部寫封文書吧,吏部也好提前給你們安排職。”
但凡丁憂的員,其所任職都會有新的員替補,不能一直空缺著,等員結束丁憂了,吏部再看況安排新的職位。
不同員當然會有不同的待遇,譬如陳廷鑒,有景順帝的重,等他除服,必然會復原職,而功績不顯的中下層員,可能早被吏部忘,排隊等新的空缺都要等上數月。
陳伯宗道:“父親年輕時獨自一人在外為,是祖母與母親將兒子們養長大,祖母生病時我們兄弟未能在邊盡孝,現在既然回了祖宅,我們想多為祖母守喪一段時間,請父親全。”
陳廷鑒:“你們的孝心我明白,可孫輩服喪一年乃是定例,你們延長喪期是盡孝了,其他文人怎麼辦?不學你們好像在孝道上輸了,都學你們,豈不是了規制?”
他知道兒子們是不想單獨將父母留在祖宅,可他不需要,他與妻子還沒老到要兒子兒媳天天在眼前伺候的地步。
陳孝宗笑道:“父親,兒子不急著走,除了舍不得祖母、您與母親,也是因為婉清還太小,不宜長途奔波。”
陳廷鑒:“那就讓你媳婦與孩子們留下,等著與我們一同回京。”
陳孝宗:“玉燕笨手笨腳,屆時三個孩子都得母親費心照料,兒子更不放心回京了,還是一起留下的好。”
三個文人湊在一塊兒,推來推去能推出一篇關于“孝道”的文章來。
陳敬宗不耐煩道:“你們走不走,我與公主年后肯定回京。”
說完,人就出去了。
陳孝宗瞄父親。
陳廷鑒重重地哼了聲,好在他本就希兒子們回去,特別是不能讓公主繼續住這邊委屈,便也沒把老四的不孝放在心上。
四宜堂。
華在堂屋踢著毽子,最近又練起來了,兩只腳換著踢,游刃有余姿態輕盈,既鍛煉了,人也樂在其中。
余瞥見陳敬宗,華又踢了十幾個,等陳敬宗來到門前,才收了毽子,微微著問他:“父親可是有事吩咐?”
這個時間,其實知道是為了何事。
陳敬宗瞥眼牡丹似的臉,坐在椅子上道:“提醒我們給吏部寫文書,年后好回京任職。”
上輩子的華聽到這句,眼睛都亮了,恨不得立即收拾行囊就。
可第二個月,母后就送了一封信過來,說陳伯宗、陳孝宗都希可以在陵州附近尋個空缺職,如此既能為朝廷效力,也方便孝敬父母。
大多數員都破腦袋想進京城當,就算信上不敢對吏部提要求,心里也是這麼盼的,陳家兩兄弟竟然主想留在地方,吏部當然愿意全,更不用說還要給陳閣老面子。
母后就又給華講了一番道理,說知道陳敬宗肯定也想像哥哥們一樣留在陵州盡孝,怕華不高興才沒有說出來,越是如此,華就越該主要求留在陵州,否則先回去,天下百姓都夸陳伯宗、陳孝宗兩對兒夫妻至純至孝,與駙馬的一年喪期豈不是白守了?
華被母后說服,等年后吏部的文書正式發下來,要陳敬宗去陵州衛做正四品的指揮僉事,陳敬宗很意外,華卻早有準備。
母后進宮那麼晚,卻能功得寵封后,所倚仗的絕非只是貌,雖然母后有時候會為了大局要求與弟弟做一些他們不喜歡的事,可華知道,母親都是為了他們好。
“我不想這麼快就回去。”華坐到他對面的椅子上,接過朝云遞來的溫熱帕子,一邊臉一邊道。
陳敬宗不解地看過來。
華哼道:“我千里迢迢從京城來到這邊,如果只是在你們祖宅幽居一年,再千里迢迢地奔波回去,豈不是太虧了。我都想好了,我會寫信給父皇,讓他在陵州給你找個空缺,到時候你好好當差,我趁機游覽附近的名川秀水,還有,這里離赤壁、岳都不遠吧,我要去看三國周郎赤壁,再去岳樓上看庭煙波。”
當然,最重要的,得把湘王收拾了!
陳敬宗:……
“看赤壁就看赤壁,跟周郎有什麼關系?”沉默片刻,陳敬宗挑刺道,“但凡我讀點書,還以為你養了個周郎的男寵。”
朝云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華把用過的巾子給朝云,斜著陳敬宗道:“據說周郎容貌俊、雅量高致,如此文武兼備的風流人,他真愿意給我做男寵,還有你什麼事。”
陳敬宗嗤笑:“風流人,還不是三十多歲就死了,你真嫁了他,也得像小喬一樣守寡。”
華:……
朝云笑道:“公主聽不出來嗎,駙馬吃味了。”
華仔細觀察陳敬宗,不至于吧,一個死了一千多年的古人,也值得他計較?
陳敬宗若無其事地喝口茶,對道:“既然你想留在這邊,由我跟吏部說吧,那邊應該也會請示皇上。”
華點點頭:“也行。”
陳敬宗:“我去寫文書。”
華就看著他朝改做書房的西廂房走去,要進門時突然方向一改,很快出了四宜堂。
朝云疑道:“駙馬要去哪?”
華竟然也毫無頭緒。
主宅通往西院這邊有道月亮門,月亮門旁邊就是一條長長的游廊,連通三兄弟的院子。
陳伯宗、陳孝宗告別父親回來,過月亮門,就見老四坐在游廊,雙手墊在腦后靠著柱子,眼睛閉著,不知在想什麼。
陳孝宗咳了咳。
陳敬宗睜開眼睛,等兩人走近了,他問:“吏部那邊,你們準備怎麼說?”
陳孝宗看眼兄長,道:“我與大哥商量好了,決定請吏部給我們安排陵州府的空缺,四弟你不一樣,公主急著回京,你安心回去就是,二老這邊有我們照顧,你無須牽掛。”
他們都理解四弟,換他們娶了公主,也得以公主的喜好優先,除非家里沒有其他兄弟奉養父母。
陳敬宗笑了下:“我原本也這麼想,可公主說了,百善孝為先,要跟我留下來,等著跟二老一起回京。”
陳孝宗一臉錯愕,公主看起來高高在上,竟然如此善解人意?
陳伯宗看眼四宜堂的方向,道:“公主如此賢淑,是我們陳家的福分。”
陳敬宗沒告訴兄長,公主一心惦記著周郎呢!
“你們現在就去寫文書?”陳敬宗站了起來,明明年紀最小,才二十一歲,卻比兩個已為人父的哥哥都要高一些。
二人頷首。
陳敬宗對長兄道:“我有事請教大哥,去你那邊的書房說吧。”
陳伯宗微微詫異,隨即帶著四弟走了。
觀鶴堂,俞秀聽聞丈夫回來了,本想放下手中的針線,過窗戶瞧見小叔子也來了,高大英武氣勢凜然,俞秀咬咬,低下頭繼續做自己的。
陳伯宗吩咐丫鬟備茶,直接帶著四弟去了書房。
“何事?”他問。
陳敬宗:“沒事,你寫文書吧,寫完我照著抄一份。”
陳伯宗:……
陳敬宗徑自提了一把椅子放到書桌旁,見大哥神嚴肅要訓斥自己,陳敬宗無奈道:“請留在陵州,肯定要論一番孝道,或許還要引經據典,我要是有那麼多墨水,我也去考狀元了。大哥若不肯幫忙,那我隨便寫一封,反正我臉皮厚,就算吏部要拿去給皇上過目,我也不在乎。”
陳伯宗:……
四弟不怕丟人,陳家丟不起這個人。
陳伯宗面無表地坐到椅子上,見老四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他將硯臺推了過去:“研墨。”
陳敬宗知道兄長非要給自己找點事做,不甚在意地拿起墨條,往硯臺里倒點水,這就咔嚓咔嚓地了起來。
陳伯宗皺起眉頭。
陳敬宗見了,莫名想起華,他穿著外袍要坐的蜀錦褥面上,也是這種嫌棄樣。
畢竟有求于人,陳敬宗放松了力道,想象這墨條是華的凝脂./,慢慢捻,倒也頗為得趣。
陳伯宗沒理他,垂眸思索片刻,鋪開一張尋常書信用紙,從筆架上取下一支筆,沾墨寫了起來。
昔日騎馬游街的狀元郎,如今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卻依然風度翩翩,且越發從容斂。
小丫鬟送了茶水過來,臨走前還瞥了家主一眼。
陳伯宗專心寫文書沒有察覺,陳敬宗看得清清楚楚。
這些人,真就都喜歡書卷氣的男人?同樣是三國時的英雄人,華怎麼只夸周郎,不夸關張?
他一邊磨墨一邊胡思想,陳伯宗洋洋灑灑幾行字,寫完了。
陳敬宗就要拿紙抄寫。
陳伯宗看不得他在自己面前作弊,道:“拿回去抄,不用還了,我另寫一封。”
兄弟倆寫一樣的容,吏部員又不是傻子。
陳敬宗轉過彎來,等墨跡干了,他笑著折疊起來,收進懷里。
回到四宜堂,陳敬宗直奔書房,并且落下門閂,一副不容打擾的姿態。
華繼續踢毽子。
一盞茶的功夫不到,陳敬宗出來了,拿著剛寫好的文書,遞給華,正道:“你看看,這麼寫行不行。”
別說這輩子,上輩子華也沒見過陳敬宗寫什麼,就連他隨軍去平定叛,也不曾給寫過家書。
確定手心沒有汗,華接過文書,就站在堂屋門口看了起來。
平心而論,陳敬宗的字只能算尋常,卻自有一番銳利的風骨,可他在這封文書里的遣詞造句,實在與他這個人大相徑庭。
華狐疑地問:“剛剛你去哪里了?”
陳敬宗:“找老頭子,你要留下來,我肯定要跟他打聲招呼。”
這個回答合合理,華繼續看文書。
陳敬宗到側,問:“我這文采與周郎比,如何?”
華:……
就還是不怎麼信呢!
陳家老太太是正月下旬病逝的,也就是說,等過了年后的元宵節不久,陳伯宗三兄弟就該除服了。
這日,陳廷鑒將三個兒子到了書房。
書房西邊的墻壁上掛著一張六尺見方的輿圖,詳細注明了本朝十三省及其治下各個屬縣的位置,同時也將南、西、北三側的鄰國列了進來。
輿圖下方,還擺了一座沙盤,上面放了一些小旗。
堂堂閣老,雖然守喪在家,該心該惦記的事可一項都沒落下。
陳伯宗、陳孝宗面容恭敬地站在書桌前,陳敬宗往沙盤那邊瞥了幾眼,東看看西看看,就是不看老頭子。
陳廷鑒看看三個兒子,道:“再有三個月你們就該除服了,按照舊例,回去就給吏部寫封文書吧,吏部也好提前給你們安排職。”
但凡丁憂的員,其所任職都會有新的員替補,不能一直空缺著,等員結束丁憂了,吏部再看況安排新的職位。
不同員當然會有不同的待遇,譬如陳廷鑒,有景順帝的重,等他除服,必然會復原職,而功績不顯的中下層員,可能早被吏部忘,排隊等新的空缺都要等上數月。
陳伯宗道:“父親年輕時獨自一人在外為,是祖母與母親將兒子們養長大,祖母生病時我們兄弟未能在邊盡孝,現在既然回了祖宅,我們想多為祖母守喪一段時間,請父親全。”
陳廷鑒:“你們的孝心我明白,可孫輩服喪一年乃是定例,你們延長喪期是盡孝了,其他文人怎麼辦?不學你們好像在孝道上輸了,都學你們,豈不是了規制?”
他知道兒子們是不想單獨將父母留在祖宅,可他不需要,他與妻子還沒老到要兒子兒媳天天在眼前伺候的地步。
陳孝宗笑道:“父親,兒子不急著走,除了舍不得祖母、您與母親,也是因為婉清還太小,不宜長途奔波。”
陳廷鑒:“那就讓你媳婦與孩子們留下,等著與我們一同回京。”
陳孝宗:“玉燕笨手笨腳,屆時三個孩子都得母親費心照料,兒子更不放心回京了,還是一起留下的好。”
三個文人湊在一塊兒,推來推去能推出一篇關于“孝道”的文章來。
陳敬宗不耐煩道:“你們走不走,我與公主年后肯定回京。”
說完,人就出去了。
陳孝宗瞄父親。
陳廷鑒重重地哼了聲,好在他本就希兒子們回去,特別是不能讓公主繼續住這邊委屈,便也沒把老四的不孝放在心上。
四宜堂。
華在堂屋踢著毽子,最近又練起來了,兩只腳換著踢,游刃有余姿態輕盈,既鍛煉了,人也樂在其中。
余瞥見陳敬宗,華又踢了十幾個,等陳敬宗來到門前,才收了毽子,微微著問他:“父親可是有事吩咐?”
這個時間,其實知道是為了何事。
陳敬宗瞥眼牡丹似的臉,坐在椅子上道:“提醒我們給吏部寫文書,年后好回京任職。”
上輩子的華聽到這句,眼睛都亮了,恨不得立即收拾行囊就。
可第二個月,母后就送了一封信過來,說陳伯宗、陳孝宗都希可以在陵州附近尋個空缺職,如此既能為朝廷效力,也方便孝敬父母。
大多數員都破腦袋想進京城當,就算信上不敢對吏部提要求,心里也是這麼盼的,陳家兩兄弟竟然主想留在地方,吏部當然愿意全,更不用說還要給陳閣老面子。
母后就又給華講了一番道理,說知道陳敬宗肯定也想像哥哥們一樣留在陵州盡孝,怕華不高興才沒有說出來,越是如此,華就越該主要求留在陵州,否則先回去,天下百姓都夸陳伯宗、陳孝宗兩對兒夫妻至純至孝,與駙馬的一年喪期豈不是白守了?
華被母后說服,等年后吏部的文書正式發下來,要陳敬宗去陵州衛做正四品的指揮僉事,陳敬宗很意外,華卻早有準備。
母后進宮那麼晚,卻能功得寵封后,所倚仗的絕非只是貌,雖然母后有時候會為了大局要求與弟弟做一些他們不喜歡的事,可華知道,母親都是為了他們好。
“我不想這麼快就回去。”華坐到他對面的椅子上,接過朝云遞來的溫熱帕子,一邊臉一邊道。
陳敬宗不解地看過來。
華哼道:“我千里迢迢從京城來到這邊,如果只是在你們祖宅幽居一年,再千里迢迢地奔波回去,豈不是太虧了。我都想好了,我會寫信給父皇,讓他在陵州給你找個空缺,到時候你好好當差,我趁機游覽附近的名川秀水,還有,這里離赤壁、岳都不遠吧,我要去看三國周郎赤壁,再去岳樓上看庭煙波。”
當然,最重要的,得把湘王收拾了!
陳敬宗:……
“看赤壁就看赤壁,跟周郎有什麼關系?”沉默片刻,陳敬宗挑刺道,“但凡我讀點書,還以為你養了個周郎的男寵。”
朝云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華把用過的巾子給朝云,斜著陳敬宗道:“據說周郎容貌俊、雅量高致,如此文武兼備的風流人,他真愿意給我做男寵,還有你什麼事。”
陳敬宗嗤笑:“風流人,還不是三十多歲就死了,你真嫁了他,也得像小喬一樣守寡。”
華:……
朝云笑道:“公主聽不出來嗎,駙馬吃味了。”
華仔細觀察陳敬宗,不至于吧,一個死了一千多年的古人,也值得他計較?
陳敬宗若無其事地喝口茶,對道:“既然你想留在這邊,由我跟吏部說吧,那邊應該也會請示皇上。”
華點點頭:“也行。”
陳敬宗:“我去寫文書。”
華就看著他朝改做書房的西廂房走去,要進門時突然方向一改,很快出了四宜堂。
朝云疑道:“駙馬要去哪?”
華竟然也毫無頭緒。
主宅通往西院這邊有道月亮門,月亮門旁邊就是一條長長的游廊,連通三兄弟的院子。
陳伯宗、陳孝宗告別父親回來,過月亮門,就見老四坐在游廊,雙手墊在腦后靠著柱子,眼睛閉著,不知在想什麼。
陳孝宗咳了咳。
陳敬宗睜開眼睛,等兩人走近了,他問:“吏部那邊,你們準備怎麼說?”
陳孝宗看眼兄長,道:“我與大哥商量好了,決定請吏部給我們安排陵州府的空缺,四弟你不一樣,公主急著回京,你安心回去就是,二老這邊有我們照顧,你無須牽掛。”
他們都理解四弟,換他們娶了公主,也得以公主的喜好優先,除非家里沒有其他兄弟奉養父母。
陳敬宗笑了下:“我原本也這麼想,可公主說了,百善孝為先,要跟我留下來,等著跟二老一起回京。”
陳孝宗一臉錯愕,公主看起來高高在上,竟然如此善解人意?
陳伯宗看眼四宜堂的方向,道:“公主如此賢淑,是我們陳家的福分。”
陳敬宗沒告訴兄長,公主一心惦記著周郎呢!
“你們現在就去寫文書?”陳敬宗站了起來,明明年紀最小,才二十一歲,卻比兩個已為人父的哥哥都要高一些。
二人頷首。
陳敬宗對長兄道:“我有事請教大哥,去你那邊的書房說吧。”
陳伯宗微微詫異,隨即帶著四弟走了。
觀鶴堂,俞秀聽聞丈夫回來了,本想放下手中的針線,過窗戶瞧見小叔子也來了,高大英武氣勢凜然,俞秀咬咬,低下頭繼續做自己的。
陳伯宗吩咐丫鬟備茶,直接帶著四弟去了書房。
“何事?”他問。
陳敬宗:“沒事,你寫文書吧,寫完我照著抄一份。”
陳伯宗:……
陳敬宗徑自提了一把椅子放到書桌旁,見大哥神嚴肅要訓斥自己,陳敬宗無奈道:“請留在陵州,肯定要論一番孝道,或許還要引經據典,我要是有那麼多墨水,我也去考狀元了。大哥若不肯幫忙,那我隨便寫一封,反正我臉皮厚,就算吏部要拿去給皇上過目,我也不在乎。”
陳伯宗:……
四弟不怕丟人,陳家丟不起這個人。
陳伯宗面無表地坐到椅子上,見老四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他將硯臺推了過去:“研墨。”
陳敬宗知道兄長非要給自己找點事做,不甚在意地拿起墨條,往硯臺里倒點水,這就咔嚓咔嚓地了起來。
陳伯宗皺起眉頭。
陳敬宗見了,莫名想起華,他穿著外袍要坐的蜀錦褥面上,也是這種嫌棄樣。
畢竟有求于人,陳敬宗放松了力道,想象這墨條是華的凝脂./,慢慢捻,倒也頗為得趣。
陳伯宗沒理他,垂眸思索片刻,鋪開一張尋常書信用紙,從筆架上取下一支筆,沾墨寫了起來。
昔日騎馬游街的狀元郎,如今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卻依然風度翩翩,且越發從容斂。
小丫鬟送了茶水過來,臨走前還瞥了家主一眼。
陳伯宗專心寫文書沒有察覺,陳敬宗看得清清楚楚。
這些人,真就都喜歡書卷氣的男人?同樣是三國時的英雄人,華怎麼只夸周郎,不夸關張?
他一邊磨墨一邊胡思想,陳伯宗洋洋灑灑幾行字,寫完了。
陳敬宗就要拿紙抄寫。
陳伯宗看不得他在自己面前作弊,道:“拿回去抄,不用還了,我另寫一封。”
兄弟倆寫一樣的容,吏部員又不是傻子。
陳敬宗轉過彎來,等墨跡干了,他笑著折疊起來,收進懷里。
回到四宜堂,陳敬宗直奔書房,并且落下門閂,一副不容打擾的姿態。
華繼續踢毽子。
一盞茶的功夫不到,陳敬宗出來了,拿著剛寫好的文書,遞給華,正道:“你看看,這麼寫行不行。”
別說這輩子,上輩子華也沒見過陳敬宗寫什麼,就連他隨軍去平定叛,也不曾給寫過家書。
確定手心沒有汗,華接過文書,就站在堂屋門口看了起來。
平心而論,陳敬宗的字只能算尋常,卻自有一番銳利的風骨,可他在這封文書里的遣詞造句,實在與他這個人大相徑庭。
華狐疑地問:“剛剛你去哪里了?”
陳敬宗:“找老頭子,你要留下來,我肯定要跟他打聲招呼。”
這個回答合合理,華繼續看文書。
陳敬宗到側,問:“我這文采與周郎比,如何?”
華:……
就還是不怎麼信呢!